㈠ 伊拉克明明是受美國控制,那伊朗究竟是如何在伊拉克做大做強的
伊拉克從海灣戰爭之後,就被美國徹底佔領。所以對於伊拉克來說,美國對其的控制還是非常嚴格的,每天都有大量的美軍日夜進行巡邏,對反美武裝和恐怖分子進行打擊。但是伊朗卻成為了一個特例,伊朗卻在伊拉克做大做強。
之所以伊朗能夠做成這樣,筆者認為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雙方有一個共同敵人,那就是美國。其次伊朗和伊拉克都是阿拉伯國家,都信仰伊斯蘭教。最後就是伊拉克和伊朗位置非常近,伊朗想在伊拉克獲得一定的利益,自然就將觸手深入了伊拉克境內。
最後就是伊拉克和伊朗的地理位置非常接近。在伊拉克被美軍摧毀之後,伊朗也想從這個昔日的老對手手中分一杯羹,獲取部分利益。自然伊朗就在伊拉克做大了。
㈡ 蘇萊曼尼不允許離開伊朗,那又是怎樣到達伊拉克的呢
這其實以蘇來曼尼本身從事的工作有很大關系,他從事的就是間諜工作,經常需要在各個國家去探索情報,到達伊拉克也是為了實現他的間諜目的。而之所以會讓他不允許離開伊朗,這也是聯合國的決議,但實際上在目前許多國家中,不聽從聯合國的有許多,伊朗就包括其中。所以伊朗本身也沒有對蘇萊曼尼進行過多約束,而他的工作目的又是完全為伊朗探取情報自然也會受到伊朗的支持。
對於聯合國來說的話,他的許多決議本身就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去依託和維護,即便是像我們熟知的日內瓦公約,虐待俘虜的相關條款對於某些國家的約束力就沒有那麼強。所以這個世界仍然是誰的拳頭硬,誰說的話就算數。
㈢ 伊拉克與伊朗戰爭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我很少復制粘貼來進行回答,不過這個問題可以用新華社的通用新聞資料來解釋,就不費力自己敲鍵盤了。
(以下為引用內容)
伊朗-伊拉克戰爭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糾紛,二是領土爭端,三是由宗教糾紛和領土爭端引起的民族矛盾,其中還夾雜著雙方領導人個人的決策。
一,兩伊同是伊斯蘭國家,但伊朗五千多萬居民信仰伊斯蘭教的什葉派,伊拉克一千六百萬人口中有半數以上為什葉派,但當政者是遜尼派。伊朗推翻巴列維王朝的 「伊斯蘭革命」勝利後,毛拉們(宗教專職人員)掀起宗教狂熱,公開鼓吹對外輸出「伊斯蘭革命」,伊拉克是伊朗的鄰國,什葉派穆斯林又佔全國人口的半數以上,因此首當其沖。伊朗領袖霍梅尼從1964年起,流亡到伊拉克,1978年被伊拉克現總統、當時的第二號領導人薩達姆·海珊以煽動當地什葉派叛亂的罪名驅逐到巴黎,為此,雙方結下了「一箭之仇」。二,領土爭端的兩個問題:一是伊拉克要求收復阿拉伯河的全部主權。這個問題本來根據薩達姆同伊朗已故國王巴列維1975年簽訂的《阿爾及爾協議》已經解決了,協議規定構成兩國共同邊界的阿拉伯河一段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線劃界。但薩達姆簽約後一直感到後悔,趁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動亂之機廢除了協議。另一領土爭端問題是間接的。伊拉克要求伊朗將其在1971年英國實行撤出蘇伊士以東政策時被伊朗佔領的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的阿布穆薩、大通布和小通布3島歸還給阿拉伯國家。三,由於雙方領導人都採取針鋒相對的政策,互不讓步,激起了歷史的民族矛盾和怨恨,導致爆發了戰爭。
㈣ 暗殺伊朗二號人物後,為什麼伊拉克要求美軍撤出伊拉克
暗殺伊朗二號人物後,伊拉克要求美軍撤出伊拉克是想和伊朗搞好關系。
㈤ 蘇來馬尼到伊拉克幹啥去了
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來馬尼受伊拉克邀請在伊拉克訓練和指揮什葉派民兵打擊IS恐怖分子。
㈥ 薩達姆時期的二號人物是誰他有何厲害之處
二號人物是易卜拉欣,他殺死了很多美國人。
薩達姆死後,易卜拉欣被黨提名為復興社會黨的領導人,成為薩達姆的繼承者,並繼續在幕後與佔領當局進行斗爭。美軍討厭易卜拉欣咬牙切齒,並懸賞1000萬美元將其逮捕。但是,易卜拉欣的下落非常隱秘。他在伊拉克被稱為幽靈。關於他在過去12年中被捕,死亡和投降的消息一再出現,但被一再否認。
㈦ 伊朗和伊拉克為何開戰
因為伊拉克想當21世紀的中東老大,伊朗認為自己不必伊拉克弱,見不得伊拉克飛揚跋扈,美國正好又利用伊朗制衡一下伊拉克
㈧ IS二號頭目在空襲中被擊斃 已有多名高級指揮傷亡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21日說,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二號人物法迪勒·哈雅利在18日美軍一次空襲中被炸身亡。
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內德·普賴斯當天發表聲明說,哈雅利負責「伊斯蘭國」組織在伊拉克的活動,策劃實施了包括2014年6月該組織進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的一系列攻勢,還是該組織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兩國之間協調運輸武器、炸葯、車輛和武裝人員的主要負責人。
聲明說,鑒於哈雅利在「伊斯蘭國」組織財務、媒體宣傳、武裝活動以及物流方面的作用,其死亡對於該組織是個打擊。
㈨ 伊拉克和伊朗是什麼關系
伊朗在中國西面,伊拉克在伊朗西面。他們是相鄰的阿拉伯兄弟,都信伊斯教。
然而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拉克趁伊朗局勢未穩之際,發動兩伊戰爭。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借口為抵禦「伊斯蘭革命」,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
但自從薩達姆政府被推翻以後,伊拉克和伊朗的關系就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兩國越走越近,出現明顯的緩和局面。
伊拉克共和國,簡稱「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
兩伊戰爭,又稱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伊朗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神聖抗戰、或伊朗革命戰爭,伊拉克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化學武器。
㈩ 薩達姆時期的2號人物是誰,美國為何懸賞1000萬抓他
薩達姆時期的2號人物是易卜拉欣,伊拉克戰爭薩達姆政府失敗以後他就把他的隊伍化整為零變成了游擊隊,不斷地打擊美軍,令美軍遭受了重大的傷亡,所以美軍懸賞1000萬一定要抓到他才能安心。最終易卜拉欣也是死在了美軍的槍口下。
於是,美軍發布了撲克牌通緝令,懸賞1000萬美元通緝易卜拉欣,也就是7000多萬人民幣,可見這個人物之重要性。後來在一次戰斗中有一個游擊隊頭目被打死,後來經過DNA驗證和相關的比對,才確認了這就是美軍通緝的易卜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