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為啥不打伊朗
美國不打伊朗,主要有以下原因:
- 利益糾葛復雜:與伊拉克、利比亞等國不同,伊朗與多國交好。它與俄羅斯關系密切,還獲得中國等國一定支持,在伊朗核問題談判中,德國、英國、法國等也深度參與。若美國攻打伊朗,一旦俄羅斯等國介入支持,美國可能重蹈越南戰爭覆轍。
- 地理位置關鍵:伊朗控制著霍爾木茲海峽,這是全球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許多國家包括美國都依賴此海峽運輸石油。若美國攻打,伊朗可能封鎖海峽,引發世界對美國入侵行為的聲討,影響美國國際形象。
- 戰略縱深大難控制:伊朗國土面積達160萬平方公里,以高原為主。若美國進攻,伊朗軍隊可化整為零進行游擊戰。而且伊朗是政教合一國家,民眾對領袖滿意度較高,不會像伊拉克那樣出現歡迎侵略的情況,美國難以實現有效控制。
- 經濟代價高昂: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花費數萬億美元,還間接引發金融危機。以伊朗的體量和征服難度,美國可能需付出雙倍代價,這可能不只是引發金融危機,甚至會拖垮美國經濟。
- 外部勢力干預:如果美國攻打伊朗,胡塞武裝可能襲擊美國艦隊,伊拉克民兵組織可能襲擊以色列。巴基斯坦會在武器等方面支援伊朗,俄羅斯也會在武器上支持伊朗,避免伊朗戰敗後自身安全受到威脅。
㈡ 美國下場打伊朗意味著什麼
美國下場打伊朗意味著地區和國際局勢將發生重大變化,主要體現在軍事、經濟、地緣政治三方面。
軍事上,會引發大規模武裝沖突。伊朗不會輕易投降,必將強烈反擊,可能直接攻擊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如伊拉克、巴林、卡達和阿聯酋等地的美軍基地。此外,伊朗支持的葉門胡塞武裝可能恢復襲擊紅海船隻,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親伊朗民兵也會打擊美國在當地的軍事基地,導致沖突范圍擴大,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經濟上,會沖擊全球石油供應鏈。伊朗是全球重要的石油供應國,美國對伊朗石油產業的干涉,會使石油產量下降、出口受阻,導致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增加全球經濟運行成本,沖擊航空、運輸等行業。同時,全球市場避險情緒將升溫,股市、匯市等金融市場會劇烈波動。
地緣政治上,美國若控制伊朗,將重新掌握中東主導權,鞏固其在全球的能源和金融影響力。但這會引發俄羅斯的強烈反應,因為伊朗是俄羅斯在中東的重要盟友。對中國而言,伊朗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關鍵樞紐,若伊朗局勢生變,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可能被削弱,能源安全和經濟走廊穩定也會受到影響。此外,中東地區眾多國家也會因立場不同而受到沖擊,地區局勢將更加復雜和不穩定。
㈢ 美伊戰爭結局預測
美伊戰爭可能有以下幾種結局:
- 最可能結果:有限沖突(概率65%):美國空襲伊朗核設施後,伊朗會以導彈襲擊美軍基地、胡塞武裝襲擾紅海航運進行報復,但不會引發大規模升級。在2 - 3個月內雙方達成臨時停火,伊朗核設施會陷入癱瘓,但政權依舊存續,美國會宣稱「戰術成功」。油價會短暫沖高後回落,美伊重回「不戰不和」狀態,而伊朗核重建大概需要3年時間。
- 次要可能:全面代理人戰爭(概率25% - 30%):若伊朗成功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或造成美軍百人以上死亡,就可能觸發全面代理人戰爭。屆時胡塞武裝襲船、真主黨攻以、親伊民兵圍攻美軍基地,戰爭會演變為多國參戰的區域混戰。沙特等海灣國家也會被迫選邊站,油價會長期高位震盪。
- 低概率場景:政權更迭戰爭(概率<5%):若以色列斬首哈梅內伊或伊朗內亂爆發,美國地面部隊會介入。然而伊朗山地地形復雜且有9000萬人口,戰爭規模遠超阿富汗戰爭,美軍可能陷入長達十年以上的戰爭泥潭。
制約全面戰爭的關鍵因素包括伊朗國內反戰情緒升溫,軍力難以抗衡美以空中優勢,不過核心核技術團隊或已轉移;美國方面,特朗普目標是「速戰速決」,避免地面入侵,且美軍重心在亞太,不願被中東戰事拖累。總體而言,短期停火與「不戰不和」是大概率結局,受美伊國內制約及軍力差距影響,全面戰爭難以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