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每年石油收益幾千億,為何百姓還是窮困潦倒
我們國家有句話說,從人民那裡收取來獲得的,一定要回饋給人民。可伊朗雖然吸取了人民的血汗,卻沒有把福利帶給他們,才使得百姓窮困潦倒。大部分利益都被上層階級收取完了。
本來,石油收入是巨大的,但上層人士分了之後,就所剩無幾了。只有少數的錢可以給人民。但即使如此,為了成為強大的國家,最高領導人十分鼓勵生育,使人口在他們國家的宗教革命之後飆升,從數千萬到現在幾乎快1億。人口是增長了幾倍,人口上漲之後,每個人的錢就更少了。所以伊朗的人民生活的很不好,孩子生的比以前多,錢卻越來越少,生活的特別的差了。
② 伊朗人的習俗有哪些
一、衣著:女士(學前兒童除外)須戴頭巾。穿長袖、蓋過臀部、寬松、不透明的上衣或風衣,官方場合須穿顏色較深的長風衣,不得顯露腿及腳腕部位。男士不得穿背心或短褲外出。
二、飲食:禁酒,忌食豬肉、狗肉。穆斯林齋月期間,即使非穆斯林也不能白天(日出後至日落前)在公開場合進行飲食或吸煙。
三、伊朗禁止賭博、賣淫,婦女不得從事唱歌、跳舞等職業。偷竊他人財物者將被依照伊斯蘭法進行處罰。犯持槍搶劫、強奸罪將被處以死刑。
四、男士不可主動與伊朗女士握手,女士一般也不主動與伊朗男士握手;如女士主動握手,男士亦應禮貌回應。
五、伊朗人不喜歡與外國人有身體上的密切接觸,勿與伊朗人挎胳膊(如照相時)。不得用手觸摸小孩子的頭部。稱好時不能豎大拇指。說話時忌用食指指向他人和大聲喧嘩。伊朗人很講究衛生,隨地吐痰、扔雜物現象更是少見,口中異味較重會引起反感,會被認為缺乏修養。
(2)伊朗高額補貼的商品是什麼擴展閱讀
前往伊朗旅遊注意事項:
一、旅客可正常帶入個人財物,有些價值昂貴的物品需要申報,由海關官員記錄到個人護照里,被記錄下的物品不能出售,離境時須向海關官員出示,如上述物品在伊遺失,應出示有關報失證明。
二、不準攜帶出入境的物品包括:含酒精的飲料、豬肉及相關製品、賭具、迷幻葯物、武器、彈葯、爆炸品、色情書刊、詆毀伊斯蘭教和伊朗國家形象的一切書籍和音像製品及其他被伊朗法律禁止攜帶的物品。伊朗對出境旅客最多可攜帶的藏紅花數量有限制規定。
三、入境後如需延期簽證,須在停留期屆滿前向伊當地外事警察局提出申請。逾期居留將被處以45萬里亞爾/天的罰款。如被懷疑非法經商或勞務,則要另受到勞工部門、財政部門的巨額罰款後才許離境。
③ 伊朗的礦產等自然資源是怎樣的
伊朗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蘊藏豐富。截至2011年底,已探明石油儲量1545.8億桶,天然氣儲量33.69萬億立方米,分別佔世界總儲量的11%和17%,分列世界第三、二位。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量均列世界第四位,日產原油能力350萬桶、天然氣5億立方米。
伊朗擁有全球10%的石油資源。伊朗亦擁有全球第二大天然氣的資源,主要在南帕斯,大多數天然氣用於國內。自1913年伊朗成為主要產油國。主要油田位於中部以及伊朗西部的Zagros山脈。石油亦可在伊朗北部以及沿波斯灣一帶的陸地。當地石油及天然氣以及水力發電設施提供國家的能源。2010年伊朗建造首個價值10億美元的布希爾核電站
1970年後期伊朗成為第四大產油國,當時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二大產油國以及第二採油國由於1979年的革命,政府將產油量減少,因為國家需要儲存石油。油產量曾在兩伊戰爭期間減少。 1980年代油產量再次增加,修理損害的油管以及開采波斯灣沿岸的油田。
主要油田位於阿巴丹(建於1913年,是國家首個油田)、克爾曼沙赫及德黑蘭,但是未能符合當地對石油氣的需要。煉油業需要150億美元投資,在五年內發展到自給自足以及中止入口。油管連接煉油廠以及阿巴丹、Bandar-e Mashur及Kharg Island等岸邊城市。1990年伊朗國營石油及天然氣企業在接受外資下探索更多油田。
設法子的肥料廠,以及salouye世界最大乙烯設施是伊朗國葯的計劃,石油製品收益2007年達55億美元,2008年達到接近90億美元。
2004年度伊朗油產量達14億,純利達500億美元。官方估計如果計劃順利,2015年的收益達2500億美元。伊朗生產60-70%工業設備給當地使用,包括煉油廠、油輪、鑽油台、油井以及探索設備。
2008年伊朗油價在Kish Island開始進行交易交易以伊朗里亞爾及以其他主要貨幣(美元除外)進行。
2008年伊朗的能源消耗達60至70億美元。國家能源消耗量高於國際標准。伊朗回收28%的石油及天然氣,目前是達到回收率60%。伊朗在2008年補貼石油、電費及天然氣達840億美元。伊朗的天然氣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以及俄羅斯,是全球第三。
④ 伊朗石油國內價格誰知道啊
因為伊朗的石油價格是有補貼的.
現在加油站的價格是1000RIALS/升,合人民幣在6毛多錢吧.
如果是超出補帖的價格或者是買進口豪華車不享受補貼的,那可能要人民幣2元多每L.
⑤ 伊朗的經濟並不發達,為何他的汽車產量能高居世界前十
伊朗雖然經濟不夠發達,但是在國伊朗國內汽油的價格是非常便宜的,在漲價之前甚至只要六毛錢一升,可以說大大降低了伊朗人民用車成本。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伊朗的汽車產量是非常高的。
⑥ 伊朗有什麼特色商品值得入手嗎
伊朗的很多東西都值得購買,比如青金石,一些古玩,還有藏紅花,茶等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初到伊朗最好在機場將美元兌換成當地貨幣,所有銀行卡(借記卡、信用卡)在伊朗都無法通用,因為伊朗是經濟受制裁國家。除了購買大件商品的時候,商店會有POS刷卡機,但也是連接在第三國的終端(如迪拜等一些周邊國家)匯率需要考慮一下。在伊朗國內消費需要用美金兌換當地貨幣。
在德黑蘭的Ferdosi廣場(Ferdosi Square)和Ferdosi大街(土耳其大使館對面)附近有很多官方兌換點,在這些地方兌換是最安全、最方便的。第二個選擇就是銀行,緊急情況下也可以求助酒店。盡量避免在街上的私人兌換處換錢。
⑦ 伊朗是盛產石油的國家,為什麼燃油費會上漲那麼多
最主要的是伊朗的燃油問題給國家經濟帶去了很多的問題,所以伊朗政府要出台這個措施來控制燃油的消耗。而且,伊朗增加燃油費不僅能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還為很多的貧困家庭提供額外的補貼,算是很不錯的了。所以,即使明知道會有很多的國民反對,伊朗還是堅持要上調燃油費。
應對被美國的制裁及國際上的封鎖也是伊朗上調燃油費的一個原因。畢竟伊朗是一個反美的國家,而且還和周邊國家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果伊朗的燃油費一直很低的話,某些國家就會用走私的燃油來影響伊朗政府的政策,從而在伊朗製造混亂。而燃油費增加了之後,他們的違法成本也相應的增加了。所以,這也能緩解伊朗政府的壓力,可謂是一舉多得。不過,這可就苦了伊朗的普通民眾了。
⑧ 伊朗為什麼經濟發達
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930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10%,居於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日產能力可達410萬桶,石油收入佔全部外匯收入的90%,伊朗成為歐佩克成員國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國。森林是伊朗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天然資源,面積達1800萬公頃。伊朗水產豐富,魚子醬舉世聞名。伊朗水果、乾果十分豐富,開心果、蘋果、葡萄、椰棗等遠銷海內外,其中2001年伊朗開心果總產量為17萬噸,出口量約9.3萬噸,創匯2.88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開心果出口國。有5000多年歷史的伊朗地毯編織藝術聞名全球,其精湛的工藝、美麗的圖案、和諧的色彩搭配傾倒了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詩歌、神話、繪畫。波斯地毯已成為伊朗享譽世界的傳統大宗出口產品。其他工業有紡織、食品、建材、地毯、造紙、電力、化工、汽車、冶金、鋼鐵和機械製造。農業比較落後,機械化程度較低。政府預算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石油收入、稅收和其他收入。
1979年以前伊朗除了石油工業外,絕大部分經濟成份屬於私人所有。1979年伊斯蘭革命勝利之後,當時由私人財團掌握的重要廠礦、農場、銀行、保險公司、飯店等均收回國有。目前伊朗的經濟體制是一種混合體制,由三種成分即國營、集體和私人成分構成,其中國營成分佔伊朗總經濟成分的75%以上。國營成分包括所有重要工業、礦山、發電設施、水壩、灌溉網路、廣播電視、郵電、航空、航運、公路、鐵路、對外貿易、銀行、保險等等,國營企業由政府統一實行中央計劃經濟管理,其收支由國家列入單獨預算。最近幾年,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逐漸下放管理許可權,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集體成分包括經營物資生產和分配的公司,以及在鄉鎮建立的類似機構。私人成分包括從事工業、貿易和服務的公司以及從事農業、畜牧業的家庭生產單位,它們是國營和集體成分經濟活動的補充。
伊朗的經濟在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期間受到嚴重破壞,戰爭結束後,面臨著百業待興的困難局面,為此政府開始戰後重建計劃。1988年制定了第一個社會經濟發展五年計劃,從1989年3月21日開始實施。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執行期間,政府將建設重點放在石油、采礦、交通、能源等基礎工業方面,但由於缺乏計劃性,建設攤子鋪得過大,進口過度膨脹,資金發生短缺。在五年計劃後期(1992年-1993年期間)原油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下跌,伊朗外匯儲備急劇匱乏,資金嚴重不足,為了保持制定的高經濟增長的目標,不得不向國外借債,不久債台高築,無力償還欠下的巨額中短期外債,導致伊朗銀行信用空前危機,使伊朗經濟建設和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在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執行期間,政府在經濟政策上做了大量的調整,縮小建設戰線,關停了許多不急於上馬的項目,同時縮小進口規模,擴大非石油產品出口,節約外匯,償還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期間借下的中短期外債,此期間經濟增長率維持在3.5%左右。1998年下半年至1999年4月期間,原油國際市場價格突然連續下跌,伊朗石油收入大幅減少,比上年減少三分之一,第二次給伊朗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失業率和通膨率升高,外債增加,1999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只達到1.8%,迫使第三個五年計劃推遲一年,這使政府充分認識到經濟上嚴重依賴石油的弊病。為此政府通過調整預算的方法,加大稅收,縮減政府開支,擴大吸引外資,出讓政府公司股份給私人公司等方法擺脫經濟困難。1999年9月,伊朗總統哈塔米宣布了一項雄心計劃,將幾個主要的工業,包括通訊、郵電、鐵路、石油化工,甚至石油上游工業進行私有化,作為總體經濟結構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不久制定第三個五年計劃(2000年-2004年),第三個五年計劃總結了上兩個五年計劃的經驗教訓和伊朗經濟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發展目標,體現了政府對經濟政策重大調整。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總體經濟目標主要有:
(1). 所有經濟的發展和增長必須體現社會公正,縮小貧富差別,消滅貧窮;
(2). 擴大非石油產品出口,減少國家對石油產品出口的依賴;
(3). 對農產品和消費品的需求相對達到自給自足;
(4). 開發和培訓國內人力資源,全面提高技術和專業水平,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
(5). 鼓勵投資,保證投資安全,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6). 改革稅制,增加國家收入,支持和發展金融和資本市場;
(7). 控制通貨膨脹率,使之適應中下等收入家庭的購買力;
(8). 向私人經濟成分轉讓國營公司股份,加快私有化進程。
根據第三個五年計劃制定的目標,在執行過程中,伊朗近年採取了以下重要的舉措:
原油價格從1999年4月回彈以後,伊朗原油收入又大幅增加,改善了伊朗的外匯收支狀況,外債負擔減輕,9.11事件以後,原油價格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曾一度下降,但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對伊的經濟未造成影響。從2000年4月開始,國家每年將預算石油收入的超出部分存入中央銀行特設的石油外匯穩定基金帳戶,基金的50%用於抵銷今後由於油價下跌引起的預算赤字,另外50%為投資提供貸款,鼓勵非石油產品出口企業和生產企業的投資,其中為私人企業提供的信貸占相當的比例。
石油工業是伊朗的支柱產業,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為了維持目前的石油產量,保證足夠的外匯收入,同時鞏固伊朗在OPEC中的地位,從1998年開始,伊朗石油部陸續開放伊朗油氣田的勘探與開發,對外提供了40多個開發項目。迄今已與外國石油公司以產品回購方式(BUY-BACK)簽訂了數十個油氣田開發合同,成功吸引外部資金270億美元,計劃未來再吸收130億美元的投資。為了改變單一的石油經濟結構,實現石油產品的多元化,國家大力開發天然氣資源,由天然氣代替原油,並將天然氣出口到歐洲和亞洲市場,同時大力發展石油下游工業,增加石油產品的附加值,擴大石化產品的出口。
2001年5月伊朗議會批准了「吸引和保護外國投資法」,此法是伊朗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出台的第一部外資法。由於伊朗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間的分歧,此法沒有立即生效,遭到伊朗憲法監督委員會的兩次駁回,直到2002年5月才正式生效。2002年8月通過投資法實施細則。新投資法的出台是兩派斗爭的產物,雖然許多條款仍有限制性,但畢竟向改革方向邁進了一步。新的投資法拓寬了投資領域和方式,包括了除石油工業以外的所有工業領域,投資比例沒有嚴格限制,投資的本金和利潤可以自由匯出境外,投資安全度有所提高。由於伊朗投資配套的法律還不健全,投資環境不理想,外國公司在伊朗的投資還處於探索階段。
2002年2月,伊朗議會通過立法改革國家的稅制,減少公司稅,增加增值稅,所得稅從原來的54%降到25%,鼓勵私人成分向生產企業投資。同時對一些國營企業和窮人基金會取消免徵稅務的特權待遇。
2002年3月21日伊朗中央銀行合並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建立統一的銀行協定匯率,與國際通行的匯率制度接軌,取消對國營公司的匯率補貼,使私人公司和國營公司的處於平等的競爭條件。匯率統一引起了通膨率上漲,國家為了減少通膨壓力,仍保持對生活必需品的補貼,對進口商品進行價格補貼,這種上漲影響預計在2003年度有所減小。
伊朗在執行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實現了一些經濟指標,如原油收入、控制政府支出、完成國民生產總值等,但也面臨著許多問題,主要的問題有:
高失業率是伊朗政府面對的重大社會問題,目前伊朗有350萬勞動適齡人口,預計在三年內將達到500萬,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目標之一是每年解決75萬人的就業,由於缺乏投資和勞動力市場,每年只有40萬人就業,如不加大吸引外資和鼓勵私人投資,就業問題很難解決。
國營企業由國家壟斷,經營方式沒有納入市場運行的軌道,效率普遍低下。
巨額補貼是政府財政的一個沉重包袱。伊朗每年用於能源的補貼高達100億美元,用於糧食和葯品的補貼20億美元,能源補貼除了造成能源浪費外,重要的是使企業競爭力下降,產品不能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另外,伊朗一直遭受美國的經濟制裁,在美國的資產被凍結,9.11事件後,布希總統延長達馬托法,宣布伊朗為「邪惡軸心」國,阻止伊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將對伊朗的經濟發展長期產生不利影響
伊朗近期經濟數據
工業生產增長率:3.5% (包括石油)(2004估計數據) / 3%(不包括石油)(2005 估計數據)
通貨膨脹比率:15.5% (2004 估計數據) / 16% (2005 估計數據)
勞動力:2300萬 熟練勞動力短缺(2004 估計數據)/2368萬--熟練勞動力短缺(2005 估計數據)
勞動力分配:農業30%,工業25%,服務業45%(2001 估計數據)
失業率:11.2%(2004,估計數據)
貧困人口:40%(2002 估計數據)
投資(固定總投資) :30.5%(2005 估計數據)
國家收入433.4億美元(2004)/ 國家收入488.2億美元(2005)
支出: 477億美元,包括國家支出76億美元(2004估計數據)/ 604億美元,包括國家支出76億美元(2005,估計數據)
出口:387.9億美元FOB (2004估計數據)
國際債務:134億美元(2004 估計數據)/ 27.5% GDP(2005 估計數據)
農產品:小麥,大米,其他穀物,甜菜,水果,堅果,棉花,乳製品,羊毛,魚子醬
工業產品:石油,石化產品,紡織,水泥和其他建築材料,食品加工(特別是糖精,蔬菜油加工),金屬預製件,武器.
經濟援助已收到:40800萬美元(2002 估計數據)
電力生產:1290億千瓦(2002)
已探明石油藏量:1380億 bbl (2004估計數據) / 1333億桶(2005估計數據)
已探明天然氣藏量:267億立方米(2004) / 266.2億立方米(2005)
電話:1257.11萬(2003)
行動電話:337.65萬台(2003)
網際網路主機: 5269 (2004)
網際網路用戶: 4300萬(2003)
鐵路: 7203 km
高速公路: 167157 km
飛機場: 305 (2004 估計數據)
⑨ 中國出口商品到美國,基本是賠本生意,但國家還鼓勵出口,甚至還補貼,為什麼
因為要兌換成美金,而人民幣可以隨便印就完了。
紙幣背後的交易是物換物。美元的價值來自美國的生產能力和營銷能力,在國際市場幾乎可以兌換任何東西,因為所有國家都直接或者間接的跟美國有貿易往來,所以美元無論發行多少都不存在水分。而人民幣最大的價值只是銀行儲備和中國房價,對外只代表中國的小商品和廉價勞動力。所以多數國家拿到人民幣都是廢紙,因為兌換不到想要的商品。
比如去年美國制裁伊朗,中伊石油貿易禁止用美元交易,伊朗又死活不要人民幣。因為伊朗缺糧食、科技和文化產品。這些東西就只有美國在國際市場上拋售最多。最後逼··的沒辦法伊朗大使到中國咬著後槽牙買火車皮、比亞迪······。
簡單來說就是廢紙——物品——美金——Everthing you w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