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過年有什麼東西

伊朗過年有什麼東西

發布時間:2022-06-08 17:51:21

1. 伊朗新年是怎樣慶祝的

伊朗的春節——「諾魯茲」是伊朗人民的傳統節日,它有著悠久歷史,可以追溯到比2500多年前古波斯帝國的第一個朝代——阿契美尼德王朝更遙遠的年代。在伊朗,除了重大的伊斯蘭宗教節日外,「諾魯茲」是個全國性的喜慶日子。「諾魯茲」一般是指伊朗歷元月1日(相當於公歷3月21日或我國的農歷節氣春分)至13日這段時間。這時的伊朗首都德黑蘭已是楊柳滴翠,桃李泛紅,芳草萋萋,春光融融;你若北上裏海,或南下波斯灣,那裡更是碧波萬頃,景色如畫。
在新年前的幾天,伊朗人就開始全家出動置辦年貨。而商家們也會延長營業時間,許多商人都說如果運氣好,這幾天的營業額就能抵得上半年的收入。許多個體商販則會在繁華地段擺起臨時的街邊小攤,向熙熙攘攘的人群兜售衣服、手錶、日用品、鮮花、工藝品等等五花八門的商品。

伊朗人置辦的年貨中,有幾樣必備的東西。一是金魚。伊朗人把金魚當做吉祥物,這倒和中國人「年年有餘」的傳統暗合。第二就是麥苗。伊朗人在新年時會把麥苗放在家中,據說可以吸收掉家中的晦氣,而到新年的第十三天,也就是「踏青節」時,則全家人去郊外踏青,順便也把麥苗給扔了,以此表示把壞了運氣都扔出去了,祈求新年好運。

在除夕夜,伊朗人並不一定都呆在家裡。很多人會繼續在街上購物置辦年貨,而很多人也會選擇在除夕夜參加清真寺的祈禱。新年期間,伊朗人的主要活動也和中國人類似,那就是走親戚。原則上也是晚輩去長輩家拜訪,而長輩也會給晚輩壓歲錢。

新年期間,伊朗的法定假日只有5天,但除了在政府部門工作的人外,許多人實際上會休息13天,也就是等到新年的第十三天「踏青節」後,伊朗的新年才算是真正過完了。

2. 各國過春節的習俗

我們也留這個作業了,參考一下吧

新的一年,雖然世界各國時間略有不同,類似中國以農歷的春節為一年中的新年的,也有以陽歷的元月1號為新年的,但是各國春節習俗的表達方式卻不盡相同。

蒙古: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的習俗。

巴基斯坦:在元旦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各國春節習俗的確很不一樣。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區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舉行激烈的搶山羊比賽,以示慶祝。兩隊騎手爭搶獵物,比賽既緊張激烈,又喜慶歡樂。

阿根廷:阿根廷人認為水是最聖潔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結隊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穢。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地區的人們在新年到來的時候是禁止笑的,他們一年共分18個月,每月20天,一年最後5天內不準笑,這個春節習俗的確與眾不同。

保加利亞:元旦用餐時,誰打噴嚏誰准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家主將第一隻羊、牛或馬駒許給他,以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

巴拉圭:巴拉人把每年最後五天定為「冷食日」。在這五天中,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飯,慶祝佳節。

蘇格蘭:蘇格蘭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放著一些金錢,沒人看守,盜賊和乞丐在這天晚上,看見了也不動分毫。因為當地風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錢放在門外,翌日新年降臨,大清早打開門時,就看見門口有金錢,取其「一見發財」之意。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員都團聚在一起,以音樂和游戲相慶賀。午夜來臨,十二點的鍾聲剛開始敲第一響,大家便爭著吃葡萄。加果能按鍾聲吃下12顆,便象徵著新年的每個月都一切如意。元旦這天,最忌孩子們罵人、打架和哭啼,認為這些現象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之日大人總是盡量滿足孩子們的一切要求。同時,這天人們身上必攜一枚金幣或銅幣以示吉祥。

比利時:在比利時,元旦的早上,農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們走到牛、馬、羊、狗、貓等動物身邊,煞有介事向這些生靈通明:「新年快樂!」

土耳其:土耳其人在新年除夕,人人都要洗澡,然後穿上新衣裳,他們認為這樣可去除過去一年的衰氣,除舊迎新,迎接來年好運。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各國春節習俗的確有的很意想不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春節習俗
阿根廷:元月之日,各家各戶紛紛到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浴」。入水前,先把採集來的鮮花撒在江面,然後,大家笑呵呵地跳進水中盡情沐浴,同時用花瓣來揉搓身子,在這個國家,水被視為「聖潔」之物。

古巴:元旦前一夜,每人准備一碗水,聽到新年鍾響,大家都很快地將水潑向街,意為「除歲」

哥倫比亞:元旦前夕,各條街上都製作很大的傀儡——「舊年」,並宣布「舊年遺言」,「遺言」的內容滑稽風趣,以博得人們開心,午夜時將「傀儡」炸毀,在粉碎舊年「傀儡」的爆炸聲中,人們載歌載舞,互相慶賀。

日本: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陽,接著去神社參拜,或互相向親友問好。他們稱元旦為「正日」。在這一天,他們的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3天則吃素食,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泰國: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節日里,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地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檯、門口端放一盆清水,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

德國:德國人在元旦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他們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在德國的農村還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以示步步高升。

埃及:埃及人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在埃及的一些地方,元旦這一天,要供上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等農作物的顆粒,還有一些綠色植物的小芽,以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朝鮮:朝鮮和我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以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怪,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新加坡:農歷除夕時,孩子們有守歲的習慣,直到午夜待家長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結束後方能就寢,第二天清晨則起個大早,高高興興的從長輩那裡拿「紅包」(壓歲錢)去看舞龍、舞獅隊的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的盛裝,帶上禮品走訪親友,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一種節日的氣氛。過年時,人們愛吃油炸糯米和紅糖做成的甜年糕。

義大利:義大利的除夕是一個狂歡之夜,當夜幕開始降臨,成千上萬的人們湧向街頭,點燃爆竹和焰火,甚至鳴放真槍實彈。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直至午夜。家家戶戶收拾舊物,將屋子裡一些可打碎的東西,摔個粉碎,舊盆子、瓶瓶罐罐統統扔到門外,表示去掉厄運和煩惱,這是他們辭舊歲迎新年的傳統方式。

伊朗: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篝火」——「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各國春節習俗的確有的很意想不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春節習俗
法國: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瑞士: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習慣,他們有的成群結隊去爬山,站在山頂面對冰天雪地,大聲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著長長的雪道滑雪,彷彿在尋找幸福之路;有的舉行踩高蹺比賽,男女老幼齊上陣,互祝身體健康。以健身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希臘:元旦時,家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裡面放一枚銀幣。主人將蛋糕切若干塊,分給家人或來訪的親朋好友。誰吃到帶有銀幣的那塊蛋糕,誰就成了新年最幸運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賀。

羅馬尼亞:元旦前夜,人們在廣場上豎起高大的聖誕樹,搭起舞台。市民們一邊燒著焰火,一邊載歌載舞。農村人拉著木犁,上面裝飾著各種彩花,慶祝新年。

英國: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在英國中部的一些地區,新年早上出門時,不管熟識還是陌生,都會互送銅錢,他們認為這樣做,不但對方一年有財氣,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幸運。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們在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後地尋找那象徵幸福的金樺果。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他們稱之為「尋福」。巴西農村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元旦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各國春節習俗的確有的很意想不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春節習俗。

3. 世界各地過年習俗

印度: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4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一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這真可謂天下奇事,但他們的人生哲理,使人聽起來也頗有感觸。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日本: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為全國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托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鍾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鍾」,鍾聲停歇就意味著新年的來到。

日本人稱元旦初一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日本人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3天則吃素食,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泰國: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是公歷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

節日里,人們抬著或用車載著巨大的佛像出遊,佛像後面跟著一輛輛花車,車上站著化了妝的「宋乾女神」,成群結隊的男女青年,身著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敲著長鼓,載歌載舞。在遊行隊伍經過的道路兩旁,善男信女夾道而行,用銀缽里盛著用貝葉浸泡過的、滲有香料的水,潑灑到佛像和「宋乾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然後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地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檯、門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沐浴。

德國: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後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埃及:埃及是文明古國,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觀察星相了,他們發現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尼羅河水立時上漲。埃及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埃及的克魯特人迎接新年,在門口放一張桌子,七八隻碟子供著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的顆粒,還有好些綠色植物的小芽,這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農業生產是從秋季開始的。

朝鮮:朝鮮和我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朝鮮人在新年時,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畫。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怪,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節,朝鮮的婦女穿戴一新。元旦當天少女們頭戴一種麻制的帽子,稱為「福巾」,身穿帶花紋的五色綵衣,進行盪鞦韆比賽。她們以一處樹花為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為勝。也有在高處掛上銅鈴的,以先碰響者為冠軍。

新加坡:農歷除夕時,孩子們有守歲的習慣,直到午夜待家長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結束後方能就寢。過年時,城市裡有社團組成的舞龍、舞獅隊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的臉上都洋溢著一種節日的氣氛。

英國:在英國,公歷元旦雖沒有聖誕節那樣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還是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開展種種慶祝活動,以示送舊迎新。除夕這天,家家戶戶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

義大利:在義大利除夕是一個狂歡之夜,人們湧向街頭,燃放爆竹和焰火,甚至鳴放真槍實彈。男男女女翩翩起舞,午夜時,家家戶戶將屋子裡一些可打碎的東西,摔個粉碎。這是他們辭舊歲迎新年的傳統方式。

伊朗: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篝火」——「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法國: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4. 伊朗人的習俗有哪些

一、衣著:女士(學前兒童除外)須戴頭巾。穿長袖、蓋過臀部、寬松、不透明的上衣或風衣,官方場合須穿顏色較深的長風衣,不得顯露腿及腳腕部位。男士不得穿背心或短褲外出。

二、飲食:禁酒,忌食豬肉、狗肉。穆斯林齋月期間,即使非穆斯林也不能白天(日出後至日落前)在公開場合進行飲食或吸煙。

三、伊朗禁止賭博、賣淫,婦女不得從事唱歌、跳舞等職業。偷竊他人財物者將被依照伊斯蘭法進行處罰。犯持槍搶劫、強奸罪將被處以死刑。

四、男士不可主動與伊朗女士握手,女士一般也不主動與伊朗男士握手;如女士主動握手,男士亦應禮貌回應。

五、伊朗人不喜歡與外國人有身體上的密切接觸,勿與伊朗人挎胳膊(如照相時)。不得用手觸摸小孩子的頭部。稱好時不能豎大拇指。說話時忌用食指指向他人和大聲喧嘩。伊朗人很講究衛生,隨地吐痰、扔雜物現象更是少見,口中異味較重會引起反感,會被認為缺乏修養。

(4)伊朗過年有什麼東西擴展閱讀

前往伊朗旅遊注意事項:

一、旅客可正常帶入個人財物,有些價值昂貴的物品需要申報,由海關官員記錄到個人護照里,被記錄下的物品不能出售,離境時須向海關官員出示,如上述物品在伊遺失,應出示有關報失證明。

二、不準攜帶出入境的物品包括:含酒精的飲料、豬肉及相關製品、賭具、迷幻葯物、武器、彈葯、爆炸品、色情書刊、詆毀伊斯蘭教和伊朗國家形象的一切書籍和音像製品及其他被伊朗法律禁止攜帶的物品。伊朗對出境旅客最多可攜帶的藏紅花數量有限制規定。

三、入境後如需延期簽證,須在停留期屆滿前向伊當地外事警察局提出申請。逾期居留將被處以45萬里亞爾/天的罰款。如被懷疑非法經商或勞務,則要另受到勞工部門、財政部門的巨額罰款後才許離境。

5. 波斯新年的習俗

波斯新年在舊年最後一個星期三的晚上,要舉行跳「祝火」活動,迎接新年的來臨。當夜幕剛剛降落,便見大街小巷燃起一堆堆篝火。一家老小圍著火堆,在朗朗笑聲中跳火開始了。小夥子一馬當先,奔騰跨過;少年體態輕盈,翩翩起舞,飄然渡越;老人在裊裊余煙中緩步穿行;人人口中念念有詞:「黃色(指面黃肌瘦,身體萎弱)予你;紅色(指紅光滿面,體格健壯)給我」;祈求在新的一年無病無災,永葆健康。跳「祝火」結束後,少女們披著面紗,三三兩兩,結伴而行,邊擊銀勺,邊哼小曲,走鄰訪舍,索取糖果,名曰「討吉利」。她們還站在陰影下或街巷拐角處,偷聽過往行人的談話,並用聽到的第一句話來卜算自己明年的吉凶。

6. 求世界各國過年習俗的介紹

德國的新年,錢包放魚鱗 鍾響跳椅子。慶祝時間前後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可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德國人元旦還有穿新衣的習俗,他們認為新年換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亂穿衣,全年不順利。此外,他們還會在錢夾里放幾片魚鱗,因為魚鱗是新年吉祥物,預示著財源滾滾;不少人還把馬蹄鐵釘在牆上,用來「驅妖辟邪」。 西班牙新年:爭著吃葡萄當除夕夜12點的鍾聲剛開始敲第一聲,人們便爭著吃葡萄,如果能按鍾聲吃下12顆,便象徵著新年的每個月都平安如意,而且每顆葡萄還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顆「求平安」、第五顆「和睦」、第六顆「避難」、第七顆「祛病」…… 元旦這天,西班牙家長特別「仁慈」,他們會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因為按照當地風俗,孩子們罵人、打架和哭啼都是不祥之兆。同時,大多數西班牙人身上會攜一枚金幣或銅幣以示吉祥。 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 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人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遊行),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扎巨人「作戰」,「英雄」引發點著火的箭,紙扎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著火燒毀,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圖畫。 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歡在過新年時不管熟悉與否,見面徒手格鬥。圍觀者叫好助威風,往往成為姑娘追求的對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游戲場中豎立一根圓滑粗大的木桿,桿頂有一隻盛著禮品的小袋,姑娘們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撓向桿上爬去的小伙衛子,小夥子們則在桿下圍成一圈,努力防禦姑娘們對爬桿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奪得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美國新年 30萬人集體「乾杯」。新年前夜,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聚集了大約三萬名手持香檳的狂歡者。拉斯維加斯市計劃在新年鍾聲敲響時,3萬人將一齊舉杯慶祝2006年的到來。拉斯維加斯將打破它們在2005年新年時創造的293000人的同時乾杯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據市長戈德曼說,今晚將由大型的明星演出,天鵝絨簾幕裝飾的派對。2006年鍾聲敲響時,價值50萬美元的焰火將在天空綻放。 加利福尼亞州的元旦慶祝別有特色,新年來臨之際,大街小巷到處擺著玫瑰花,幾十輛鮮花裝點的彩車載著身著禮服的妙齡少女徐徐而過。人們會在節日期間選出當年的玫瑰皇後和玫瑰公主,在贊賞中迎來新年。 英國新年 40萬人集體狂歡。2005年12月31日晚,英國倫敦特拉法爾角廣場將舉行盛大狂歡,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匯到燈光輝煌的舞場,在美妙的樂聲中翩翩起舞,成千上萬的人群,還雲集到各個廣場,圍繞著廣場中心的噴泉和厄洛斯神象,載歌載舞,盡情狂歡。 英國人在2005年12月31日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按英國人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將遭霉運。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 澳大利亞新年 上萬警民齊觀焰火。2005年12月31日晚,悉尼將舉行建城以來最大規模的新年焰火活動。2005年焰火主題是國際著名焰火設計師布萊恩·湯姆遜設計的「勞動者之心」—點燃的焰火形成一個巨大心狀,令市民嘆為觀止。這次焰火規模「史無前例」。 新加坡新年 光交織呈現迷人景色。新加坡的濱海灣從2005年12月31日晚上開始舉行大型的跨年活動。主辦者濱海藝術中心特別在30日晚上進行了燈光表演綵排,只見漂浮在濱海灣水面上的這些「許願球」在水中亮起,照耀新加坡河面,形成一幅迷人景色。 31日午夜,當迎接2006年的鍾聲一響,濱海灣的上空也會燃放起五顏六色的煙花,絢麗的天空將與水面上的燈球相映成趣,構成了「光」和「水」交織的奇景,為2006年掀開璀璨的序幕。 巴西新年 登山尋幸福 見面揪耳朵。新年鍾聲敲響後,巴西人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他們爭先恐後地尋找象徵著幸福的金樺果,這個活動被稱為「尋幸福」。據說,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在鄉村地區,新年期間還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互相揪耳朵,人們在元旦見面時,會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法國新年:喝光家藏酒 風向卜年景 喝光家藏酒 風向卜年景。 朝鮮新年:稻草人中塞鈔票,黃昏時分燒頭發 朝鮮和我們中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勻俗。朝鮮人在新年時,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畫。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魅,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了除夕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節,朝鮮的婦女穿戴一新。 元旦日少女們頭戴一種麻制的帽子,稱為「福巾」,身穿帶花紋的五色綵衣,進行盪鞦韆比賽。她們以一處樹花為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為勝。也有在高處掛上銅鈴的,以先碰響者為冠軍。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比利時新年:給牲畜拜年 比利時的新年動物最受寵。元旦這天,比利時人清早起床後做的第一件事是給動物們拜年。他們會走到牛、羊以及自己的寵物貓寵物狗身邊,煞有介事地向它們問候:「新年快樂!」 義大利新年:年夜摔東西 義大利傳統認為,元旦前夜弄得響聲連天可以驅邪,這樣就可以新年如意。所以當地人在元旦前會不停地放煙花爆竹,還打碎一切可以打碎的東西製造聲響。到了元旦這一天,義大利人家家戶戶都要燃一爐旺火,而且要使其一整天不滅,因為義大利人認為,火來自太陽,元旦斷了火,來年就會不見天日。 墨西哥新年:新年前禁笑 墨西哥人比較奇怪,他們的傳統規定,元旦到來的時候不許笑,以便於獲得好運氣。 慶賀新年伊始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由於各個國家和地區其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習慣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慶祝元旦的習俗。 緬甸——潑水嬉戲 泰國——抬著「宋乾女神」遊行 柬埔寨——堆沙丘祝豐收 尼泊爾——朝拜神像 菲律賓——紀念民族英雄 日本——敲鍾一百零八下 新加坡——走親訪友 韓國——放風箏玩跳板 印度尼西亞——檢查過錯、請求原諒 埃奈及利亞——洗澡戲水 塞俄比亞——燃篝火慶豐收 坦尚尼亞——驅散妖魔 祈求幸福 蘇丹——老年跳舞 青年唱歌 埃及——「漲水新年」 法國——從一天看一年 保加利亞:堆雪塔迎新年 美國—燒舊物狂歌 義大利——摔摔打打過新年 北美的印第安人——紅球掛在高柱上 德國——「跳進新年」 西班牙——吃十二顆葡萄 葡萄牙——觀看鬥牛表演 加拿大——築雪牆擋妖魔 英國——預測命運的「第一隻腳」 智利——通宵歌舞 巴西——進山尋果 阿根廷——「花海」沐浴 巴拉圭——冷餐五天 印度尼西亞人吃石榴以示吉祥 泰國大象潑水祝賀新年 12月29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孩子在商業區與廢紙嬉戲。該區的工作人員在年終將撕碎的紙片從窗戶向外拋撒,以慶祝這一年的終結。這是當地歲末的習俗。 伊朗新年習俗 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篝火」---「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12月29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孩子在商業區與廢紙嬉戲。該區的工作人員在年終將撕碎的紙片從窗戶向外拋撒,以慶祝這一年的終結。這是當地歲末的習俗。 新年夜,法國人合家團聚,圍桌痛飲香檳酒,這一夜所有人都應該喝得酩酊大醉,這樣新一年才會有新開始。法國人認為元旦的天氣預示著年景: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刮西風上豐收年;刮東風,水果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我英語不怎麼樣~~~嘿嘿 只能拋磚引玉嘍~

希望採納

7. 各國各民族過年的習俗

泰國

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
的譯音),也叫「潑水節」,是公歷的每年4月13日到
16日。節日里,人們抬著或用車載著巨大的佛像出遊,
佛像後面跟著一輛輛花車,車上站著化了妝的「宋乾女
神」,成群結隊的男女青年,身著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
敲著長鼓,載歌載舞。在遊行隊伍經過的道路兩旁,善
男信女夾道而行,用銀缽里盛著用貝葉浸泡過的,滲有
香料的水,潑灑到佛像和「宋乾女神」身上,祈求新年
如意,風調雨順,然後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的祝長
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
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
都在窗檯、門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江
河中去進行新年沐浴。為慶賀新年,泰國人舉行在規模
的「賽象大會」,內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
人身、大象足球賽、古代象陣表演等。很是精彩動人。

埃及

埃及是文明古國,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觀察星
象了,他們發現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尼羅河水立時
上漲。埃及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
為「漲水新年」埃及的克魯特人迎接新年,在門口放一
張桌子,七八隻碟子供著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的
顆粒,還有好些綠色植物的小芽,這象徵豐裕。獻給神
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
因埃及的農業生產是從秋季開始的。

德國

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後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
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可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
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
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
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
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
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
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
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
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
示步步高升。

印度

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
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
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
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
生的慨嘆。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
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
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
人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
(意為羅摩的遊行),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扎巨人「作戰」,
「英雄」引發點著火的箭,紙扎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
著火燒毀,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圖畫。
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
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
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
里,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印度
青年喜歡在過新年時不管熟悉與否,見面徒手格鬥。圍觀
者叫好助威風,往往成為姑娘追求的對象。印度中部土著
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游戲場中豎立一根圓滑粗
大的木桿,桿頂有一隻盛著禮品的小袋,姑娘們手持禾竹
竿竭力阻撓向桿上爬去的小伙衛子,小夥子們則在桿下圍
成一圈,努力防禦姑娘們對爬桿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奪
得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伊朗

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
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
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篝火」
---「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
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
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
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
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這一名稱,據
說起自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顓頊。他以
農歷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元」含有第一和開
始之意,「旦」則是一輪紅日從地面開始升起,
「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們以蓬勃朝
氣,來迎接嶄新的一年。這一天,我國城市和農
村,都張燈結綵,披上了節日的盛裝,不少單位
懸起「慶祝元旦」的巨幅標語,歡慶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
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
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
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歷二十四
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後,因此便
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
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們的歡
樂節日。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
3日為全國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
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
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托福,送走煩
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
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鍾108下,以此驅
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鍾」,鍾聲
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離座上床睡覺,
希望得一好夢。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
相講述除夕做的夢,以測吉凶。日本人稱元旦初
一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在正日,
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
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各國人
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來祈求好運。日本人
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
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三天,則吃
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現日本多
數城裡人已放棄新年吃素勻慣,改在「除夜」吃
一餐空心面條,以祝在新的一年裡,健康長壽。


朝鮮和我們中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
符的勻俗。朝鮮人在新年時,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
畫。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祈求
上天保佑,驅走鬼魅,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
把一些鈔票塞進了除夕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
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
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
四季平安。新春佳節,朝鮮的婦女穿戴一新。元旦
日少女們頭戴一種麻制的帽子,稱為「福巾」,身
穿帶花紋的五色綵衣,進行盪鞦韆比賽。她們以一
處樹花為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為勝。也有在高
處掛上銅鈴的,以先碰響者為冠軍。新年期間,朝
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
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
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
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在英國,公歷元旦雖沒有聖誕節那樣隆重,但
在除夕夜和元旦,還是根據當地的風俗勻慣開展種
種慶祝活動,以示送舊迎新。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
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
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
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
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
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
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
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
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
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英
國的新年慶祝活動大都在除夕火夜舉行,「迎新宴
會」,便是其中之一,這種宴會分「家庭宴會」和
「團體宴會」兩種,宴會通常從除夕晚上8時開始中
直至元旦凌晨結束。宴會上備有各種美酒佳餚和點
心,供人們通宵達量地開懷暢飲。午夜時分,人們
打開收音機,聆聽教堂大鍾的新年鍾聲,鍾聲鳴響
時,人們一片歡騰,舉杯祝酒,盡情歡呼,高歌《
往昔的日光》。「除夕舞會」則是另一種慶祝活動。
由當地的旅館和舞會,夜幕降臨。人們身著節日盛
裝,從四面八方傑到這些裝飾一新的燈光輝煌的舞
場,在美妙的樂聲中翩翩起舞,成千上萬的人群,
還雲集到各個廣場,圍繞著廣場中心的噴泉和厄洛
斯神象,載歌載舞,盡情狂歡。電視台還在廣場做
現場直播,讓在這家「守歲」的人也共享歡樂。

8. 各國的新年習俗

泰 國

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
的譯音),也叫「潑水節」,是公歷的每年4月13日到
16日。節日里,人們抬著或用車載著巨大的佛像出遊,
佛像後面跟著一輛輛花車,車上站著化了妝的「宋乾女
神」,成群結隊的男女青年,身著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
敲著長鼓,載歌載舞。在遊行隊伍經過的道路兩旁,善
男信女夾道而行,用銀缽里盛著用貝葉浸泡過的,滲有
香料的水,潑灑到佛像和「宋乾女神」身上,祈求新年
如意,風調雨順,然後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的祝長
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
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
都在窗檯、門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江
河中去進行新年沐浴。為慶賀新年,泰國人舉行在規模
的「賽象大會」,內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
人身、大象足球賽、古代象陣表演等。很是精彩動人。

埃 及

埃及是文明古國,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觀察星
象了,他們發現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尼羅河水立時
上漲。埃及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
為「漲水新年」埃及的克魯特人迎接新年,在門口放一
張桌子,七八隻碟子供著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的
顆粒,還有好些綠色植物的小芽,這象徵豐裕。獻給神
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
因埃及的農業生產是從秋季開始的。

德 國

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後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
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可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
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
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
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
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
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
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
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
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
示步步高升。

印 度

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
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
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
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
生的慨嘆。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
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
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
人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
(意為羅摩的遊行),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扎巨人「作戰」,
「英雄」引發點著火的箭,紙扎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
著火燒毀,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圖畫。
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
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
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
里,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印度
青年喜歡在過新年時不管熟悉與否,見面徒手格鬥。圍觀
者叫好助威風,往往成為姑娘追求的對象。印度中部土著
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游戲場中豎立一根圓滑粗
大的木桿,桿頂有一隻盛著禮品的小袋,姑娘們手持禾竹
竿竭力阻撓向桿上爬去的小伙衛子,小夥子們則在桿下圍
成一圈,努力防禦姑娘們對爬桿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奪
得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伊 朗

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
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
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篝火」
---「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
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
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
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
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9. 全球各地的新年習俗

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准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也有來年節節高之意。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吃年夜飯、包餃子,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春節的習俗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 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過年要掛的紅燈籠臘八:農歷臘月初八,是漢族傳統的節日臘八節,作為「新年」即將到來的信號。傳統上,這一天要喝臘八粥,製作臘八蒜。
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爺上天。
拜神、送神、燒香、燃燭、掛燈籠。
拜祖先,上墳。
用柚子葉來洗澡。
大掃除。一般在年廿八進行,即新年前2天至3天,該日要把家裡打掃干凈,迎接春節。廣東俗語稱「年廿八,洗邋遢」。
貼上揮春、春聯、年畫,一些農村還要貼窗花。
倒貼福字:剛識字的小孩子會說「福倒了」,大人們說「沒倒」,小孩子會執拗的說「倒了!福倒了」,這么說代表福到了,很吉利。
守歲:傳說如果兒女守歲的話,其父母會長歲。
有些地方有賣懶的習俗,即「賣掉懶惰」,例如把面團放在椅子上,叫小孩坐上去,黏住屁股,象徵讀書時不會離開座位。
放鞭炮(炮仗)。
放煙花。
互相拜年。華南地區的一些傳統是初一後輩到長輩處拜年,通常是回男家。初二則回女家拜年,開年,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若有親朋好友尚未互相拜年,便會在年初四繼續。
發紅包(壓歲錢)。
踩高蹺。
買年花。
敲鑼打鼓。
闔家團聚。出門在外學習工作的人要回家與父母團聚,一起過年。參見春運、恐歸族
年初三不拜年,香港習俗。年初三又名赤口,傳統上人們盡量不往人家拜年,免生口角。在香港,很多善男信女會到沙田車公廟祈福,轉轉風車,意喻轉出好運,祈求新的一年行好運,老少平安。
不買鞋。廣東民間習俗,指農歷一月不應購買鞋(因為「鞋」與廣東話的「唉」聲相似)。 吉祥話。春節期間,民眾見面都要說恭賀話。例如:恭喜發財、年年有餘、歲歲平安、步步高升、大吉大利。
不動刀。中國大陸的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
不洗澡,不打掃。一些傳統中,大年初一不能洗澡或洗頭,也不能打掃,以免洗走或掃走運氣。 除舊迎新。添置一些新衣裳。
年初五迎財神,傳說財神會在這一天下凡送福。這一活動在中國南方非常盛行,90年代以來,某些大城市初五凌晨燃放的煙花爆竹規模已不下於除夕。
中國大陸
北方地區 除夕晚上傳統上和好餃子面切好餃子餡為初一包餃子做准備,因為初一不可動刀。自80年代起,除夕晚上觀看大陸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成了許多家庭的傳統。因為其節目質量下降以及其他娛樂節目增多,現在也有許多家庭到餐館過年。
初一:早晨包餃子。傳統上北京(基本上是北方地區的傳統)老人初一是不出門的,親友、同事互相拜年。長江流域一帶有年初一早餐吃湯圓的習俗,寓意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初二:要祭財神,要喝「元寶湯」(餛飩)。北方一般習慣是回娘家拜年團聚。
初三:祭祖,一般父母一方已經去世的已婚女性,會在這一天回娘家祭祖,並順帶拜年。跟清明的「上墳」不同,祭祖只是祭拜祖宗牌位。但在河北等地的農村,這一天同樣是要上墳的。一般都要帶上點心、酒等祭品給已故祖先進行祭祀,並且放鞭炮讓祖先「過年」。一般上墳只允許兒女等進行,嫁入本家的外姓人則不參與祭祖。
初四:一般新婚或者父母均健在的已婚女性,會在這一天回娘家拜年
初五:窮日,在中國北方,這一天一般沒有人出門拜年,因為這一天是「黑道日」,一般從春節開始直到這一天才能把家裡的垃圾掃出門,然後放鞭炮慶祝;有一副對聯「一腳踢出窮鬼去,雙手迎進財神來」即為對此風俗的描述。一般只有一些年輕人會在這一天舉行朋友或同學聚會。亦稱「破五」,是要在家包餃子吃。
初六:開市
初七:過人勝節
初八:祭星。現在北京的各個廟會活動通常從初一開始,到初七或者初八結束。
香港
農村有「飄色」活動。
初一前:到各區花墟,年宵市場購買年花或賀年物品。
年廿八:大掃除。
年三十晚:吃團年飯,去廟宇上頭炷香。
初一:在廟宇上完頭炷香、花車巡遊匯演、賀歲杯足球賽初賽、煙火晚會
初二:維多利亞港賀歲煙花匯演
初三:賀歲賽馬、到沙田車公廟祈褔
初四:賀歲杯足球賽(決賽)
十五:元宵節,很多公園會有掛花燈,猜燈謎等活動,吸引不少民眾遊逛。也會吃湯丸像征團圓。
其他活動:至大埔林村許願樹參觀及祈福;往車公廟祈福;往黃大仙祠祈福;往圓玄學院拜太歲及看年花。(一般是在年初三)
至於拜年,除了初三因為是「赤口」,傳統指容易生口角外,一般會在初一至初五間任意進行,此外,若農歷年假撞正周日,基督及天主教會會於禮堂進行宗教活動。
關於過春節,在中國大陸(北方)還有這樣的民俗: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開始,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大年三十熬一宿的說法。
新年
革命化的春節
文化大革命時,北京政府要求群眾「移風易俗」,「過一個革命化、戰斗化的春節」。春節之際要抓革命、促生產,大幹到臘月二十八,大年三十不歇腳,除夕吃憶苦飯,初一早上就出工。
少數民族習俗
雲南白族朋友過年時,要進行「放高升」的慶祝活動,即是在整棵的大竹子的竹節里裝上火葯,點燃以後可以將整個竹子崩上高空數十丈。有的地區還進行「拋綉球」的活動。 東北的鄂倫春族,在初一的早晨,在家族中依輩份大小互相斟酒,晚輩給長輩叩頭,平輩互相請安。初二、初三舉行賽馬活動。正月十五全家人一起品嘗美味佳餚。正月十六的早上,鄂倫春族人會進行互相抹黑臉的活動。晚輩給長輩抹黑臉之前要先叩頭。
台灣
冬至:台灣本地舊俗,冬至已開始有年節氣氛,當天祭祖,稱為祭冬,部分宗親組織也會於當天集會聚餐。當天可以打開祖宗牌位清理,所以許多家族亦藉由此日檢視神主,抄錄資料作為族譜依據。 尾禡:俗寫為「尾牙」,於農歷十二月十六日祭祀土地公,各公司行號則藉此聚餐,酬謝員工辛勞。早期尾牙聚餐有避開雞頭之習俗,避免有開除的暗示。近年來,台灣大企業尾牙聚餐則聘請影視歌星演出,並有高額獎金、股票摸彩,成為台灣媒體矚目焦點。
送神:農歷十二月廿四日清早祭祀送神,焚燒雲馬紙為神只坐騎,返天過年,依例會准備果實甜湯。送神之後,方能打掃神明廳,清理神案、神像、祖宗牌位、香爐、除去舊門神,准備換新。香爐中的香灰須於當日重新篩濾過,門神則隨送神焚燒金紙時焚去。而台灣本地舊日傳說,送神之後,廿五日天神會下凡代替上天述職神只巡視,所以當日不可當天曝曬褻衣。
除夕:依農歷十二月大小月,台灣話稱為二九暝或三十暝。過年前數日,各家便開始蒸年糕,年糕有甜咸之分,稱為甜粿、咸粿。甜粿以糯米作成,亦有添加紅豆者,俗諺稱「吃甜甜,好過年」;咸粿則以在來米製成,如前一年家中曾有喪事者則不做年糕,由親友鄰朋致贈。通常台灣民間都在除夕當天或前一、二日更換春聯、門神,隨時代演進,亦有不貼春聯,只貼「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賀春厘」等賀語紅紙者。除夕當天需祭拜地基主,又稱「拜門口」,而後祭祀神明及祭祖。祭神後,會於神明像上貼上春花;祭祖之後,則會擺上發糕及米飯各一,插上紙作的紅花,稱為「飯春仔」。當晚則圍爐,並吃長年菜。所謂長年菜一般是帶根的菠菜,也有用芥菜者。依舊俗,農業社會中一年的欠債,須於除夕前還清。所以台灣俗諺中調侃手頭經常窘迫的人為「天天二九暝」。
初一:出門拜年,稱為「行春」,一般而言都會依農民歷決定出行方向及開門、關門的時辰。當天台灣人通常會前往廟宇、佛寺燒香,祈求新年吉祥。
初二:為回娘家之日,依舊俗,初二之前,已出嫁之女子不得回娘家,據稱會分掉娘家之福。然隨時代進步,近年來台灣婦女團體努力推展女兒回家過年的新觀念。
初三:為老鼠娶妻之日,當天依例需早睡。
初四:接神之日,慣例選在近傍晚之時,俗諺有「送神早,接神晚」之說。接神之後,當年生肖沖犯太歲者,則安上太歲符,現今台灣諸多廟宇亦設有太歲廳,供奉值年星君,供信徒登記祭祀。
初五:開市,各行各業開張營業。
初九:傳說為道教玉皇大帝聖誕,稱為「天公生」,當天凌晨或者初八夜晚子時後,各家便開始祭祀,一夜之中,各地鞭炮聲連綿不斷。
十五:元宵節,台灣元宵舉行觀光燈會已成風尚,每年依生肖製成巨型主燈,成為焦點。各地尚有台北縣平溪放天燈、野柳王爺洗港祭儀、苗栗市苗栗蹦龍、台東市炸玄壇爺(炸寒單爺)、台南縣鹽水蜂炮等活動。
台灣年俗念謠: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佮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請囝婿,十二查某囝轉來拜,十三食泔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
馬來西亞、新加坡
初一前:購買賀年物品,俗稱「辦年貨」。
年三十晚:吃團年飯。
初一:到廟宇上頭香、出門拜年。
初二:出門拜年,回娘家之日。
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若有親朋好友尚未互相拜年,便會在年初四繼續。
初九:天公生,當天凌晨或者初八夜晚子時後,各家便開始祭祀。
十五:元宵節。新馬一帶的元宵節和七夕一樣被稱為「中國情人節」,慶祝方式也有所不同:未婚女性會結伴到河邊拋柑祈求姻緣(男性則拋香蕉),而且普遍上沒有提燈籠或賞燈等習俗。

10. 其它國家過年的習俗

德國的新年,錢包放魚鱗 鍾響跳椅子。慶祝時間前後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可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德國人元旦還有穿新衣的習俗,他們認為新年換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亂穿衣,全年不順利。此外,他們還會在錢夾里放幾片魚鱗,因為魚鱗是新年吉祥物,預示著財源滾滾;不少人還把馬蹄鐵釘在牆上,用來「驅妖辟邪」。

西班牙新年:爭著吃葡萄當除夕夜12點的鍾聲剛開始敲第一聲,人們便爭著吃葡萄,如果能按鍾聲吃下12顆,便象徵著新年的每個月都平安如意,而且每顆葡萄還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顆「求平安」、第五顆「和睦」、第六顆「避難」、第七顆「祛病」……

元旦這天,西班牙家長特別「仁慈」,他們會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因為按照當地風俗,孩子們罵人、打架和哭啼都是不祥之兆。同時,大多數西班牙人身上會攜一枚金幣或銅幣以示吉祥。

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

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人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遊行),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扎巨人「作戰」,「英雄」引發點著火的箭,紙扎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著火燒毀,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圖畫。

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歡在過新年時不管熟悉與否,見面徒手格鬥。圍觀者叫好助威風,往往成為姑娘追求的對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游戲場中豎立一根圓滑粗大的木桿,桿頂有一隻盛著禮品的小袋,姑娘們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撓向桿上爬去的小伙衛子,小夥子們則在桿下圍成一圈,努力防禦姑娘們對爬桿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奪得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美國新年

30萬人集體「乾杯」。新年前夜,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聚集了大約三萬名手持香檳的狂歡者。拉斯維加斯市計劃在新年鍾聲敲響時,3萬人將一齊舉杯慶祝2006年的到來。拉斯維加斯將打破它們在2005年新年時創造的293000人的同時乾杯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據市長戈德曼說,今晚將由大型的明星演出,天鵝絨簾幕裝飾的派對。2006年鍾聲敲響時,價值50萬美元的焰火將在天空綻放。

加利福尼亞州的元旦慶祝別有特色,新年來臨之際,大街小巷到處擺著玫瑰花,幾十輛鮮花裝點的彩車載著身著禮服的妙齡少女徐徐而過。人們會在節日期間選出當年的玫瑰皇後和玫瑰公主,在贊賞中迎來新年。

英國新年

40萬人集體狂歡。2005年12月31日晚,英國倫敦特拉法爾角廣場將舉行盛大狂歡,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匯到燈光輝煌的舞場,在美妙的樂聲中翩翩起舞,成千上萬的人群,還雲集到各個廣場,圍繞著廣場中心的噴泉和厄洛斯神象,載歌載舞,盡情狂歡。

英國人在2005年12月31日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按英國人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將遭霉運。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

澳大利亞新年

上萬警民齊觀焰火。2005年12月31日晚,悉尼將舉行建城以來最大規模的新年焰火活動。2005年焰火主題是國際著名焰火設計師布萊恩·湯姆遜設計的「勞動者之心」—點燃的焰火形成一個巨大心狀,令市民嘆為觀止。這次焰火規模「史無前例」。

新加坡新年

光交織呈現迷人景色。新加坡的濱海灣從2005年12月31日晚上開始舉行大型的跨年活動。主辦者濱海藝術中心特別在30日晚上進行了燈光表演綵排,只見漂浮在濱海灣水面上的這些「許願球」在水中亮起,照耀新加坡河面,形成一幅迷人景色。

31日午夜,當迎接2006年的鍾聲一響,濱海灣的上空也會燃放起五顏六色的煙花,絢麗的天空將與水面上的燈球相映成趣,構成了「光」和「水」交織的奇景,為2006年掀開璀璨的序幕。

巴西新年

登山尋幸福 見面揪耳朵。新年鍾聲敲響後,巴西人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他們爭先恐後地尋找象徵著幸福的金樺果,這個活動被稱為「尋幸福」。據說,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在鄉村地區,新年期間還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互相揪耳朵,人們在元旦見面時,會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法國新年:喝光家藏酒 風向卜年景

喝光家藏酒 風向卜年景。

朝鮮新年:稻草人中塞鈔票,黃昏時分燒頭發
朝鮮和我們中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勻俗。朝鮮人在新年時,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畫。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魅,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了除夕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節,朝鮮的婦女穿戴一新。

元旦日少女們頭戴一種麻制的帽子,稱為「福巾」,身穿帶花紋的五色綵衣,進行盪鞦韆比賽。她們以一處樹花為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為勝。也有在高處掛上銅鈴的,以先碰響者為冠軍。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比利時新年:給牲畜拜年

比利時的新年動物最受寵。元旦這天,比利時人清早起床後做的第一件事是給動物們拜年。他們會走到牛、羊以及自己的寵物貓寵物狗身邊,煞有介事地向它們問候:「新年快樂!」

義大利新年:年夜摔東西

義大利傳統認為,元旦前夜弄得響聲連天可以驅邪,這樣就可以新年如意。所以當地人在元旦前會不停地放煙花爆竹,還打碎一切可以打碎的東西製造聲響。到了元旦這一天,義大利人家家戶戶都要燃一爐旺火,而且要使其一整天不滅,因為義大利人認為,火來自太陽,元旦斷了火,來年就會不見天日。

墨西哥新年:新年前禁笑

墨西哥人比較奇怪,他們的傳統規定,元旦到來的時候不許笑,以便於獲得好運氣。

慶賀新年伊始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由於各個國家和地區其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習慣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慶祝元旦的習俗。

緬甸——潑水嬉戲 泰國——抬著「宋乾女神」遊行

柬埔寨——堆沙丘祝豐收 尼泊爾——朝拜神像

菲律賓——紀念民族英雄 日本——敲鍾一百零八下

新加坡——走親訪友 韓國——放風箏玩跳板

印度尼西亞——檢查過錯、請求原諒 埃奈及利亞——洗澡戲水

塞俄比亞——燃篝火慶豐收 坦尚尼亞——驅散妖魔 祈求幸福

蘇丹——老年跳舞 青年唱歌 埃及——「漲水新年」

法國——從一天看一年 保加利亞:堆雪塔迎新年

美國—燒舊物狂歌 義大利——摔摔打打過新年

北美的印第安人——紅球掛在高柱上

德國——「跳進新年」 西班牙——吃十二顆葡萄

葡萄牙——觀看鬥牛表演

加拿大——築雪牆擋妖魔 英國——預測命運的「第一隻腳」

智利——通宵歌舞 巴西——進山尋果

阿根廷——「花海」沐浴 巴拉圭——冷餐五天

印度尼西亞人吃石榴以示吉祥 泰國大象潑水祝賀新年

12月29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孩子在商業區與廢紙嬉戲。該區的工作人員在年終將撕碎的紙片從窗戶向外拋撒,以慶祝這一年的終結。這是當地歲末的習俗。

伊朗新年習俗

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篝火」---「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12月29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孩子在商業區與廢紙嬉戲。該區的工作人員在年終將撕碎的紙片從窗戶向外拋撒,以慶祝這一年的終結。這是當地歲末的習俗。

新年夜,法國人合家團聚,圍桌痛飲香檳酒,這一夜所有人都應該喝得酩酊大醉,這樣新一年才會有新開始。法國人認為元旦的天氣預示著年景: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刮西風上豐收年;刮東風,水果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閱讀全文

與伊朗過年有什麼東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為什麼還要保留君主 瀏覽:847
伊朗和以色列有什麼仇新聞 瀏覽:815
外國人拿中國國籍有什麼好處 瀏覽:222
參加中國新說唱是什麼 瀏覽:280
印度為什麼封禁app 瀏覽:941
伊朗導彈瞄準了多少目標 瀏覽:37
美國為什麼要開戰伊朗 瀏覽:491
怎麼能英國游學半年 瀏覽:376
中國有什麼好用的利器 瀏覽:412
古代中國國土面積是多少 瀏覽:931
印度仿製靶向葯物哪裡可以購買 瀏覽:634
越南語eng怎麼發音 瀏覽:943
印尼都是用什麼手機 瀏覽:817
伊朗醫療水平怎麼樣 瀏覽:107
伊朗在地理位置上有什麼優勢 瀏覽:499
黴菌病是什麼症狀印度 瀏覽:298
去印尼雅加達要帶多少現金 瀏覽:252
甘肅在中國的哪裡 瀏覽:236
印度工業為什麼那麼薄 瀏覽:961
古道的義大利文怎麼讀 瀏覽: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