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元旦前伊朗與哪個國家斷交

元旦前伊朗與哪個國家斷交

發布時間:2022-06-05 13:38:18

⑴ 摩洛哥伊朗因為什麼斷交

4月的最後一天,多明尼加閃電宣布與台灣「斷交」。當地時間5月1日,摩洛哥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

原來,在被摩洛哥視為關乎國家「最高利益」的西撒哈拉地區獨立問題上,伊朗被指責踩了紅線。

5月1日,摩洛哥外交部長納賽爾•布里達宣布與伊朗斷交時,指責後者通過其盟友黎巴嫩真主黨,向致力於爭取西撒哈拉地區獨立的「「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簡稱「西撒人陣」)組織運送武器。他還特別強調,斷交的決定與當前的國際或地區事態發展並無關系。

眾所周知,西撒哈拉地區是一個爭議地區。它地處非洲西北海岸,與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和阿爾及利亞接壤,面積約為26.6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小。

就在一個月前,摩洛哥政府向聯合國報告,「西撒人陣」武裝人員進入由摩方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區,違反受聯合國監督的停火協議,希望聯合國叫停這些挑釁行為。

類似這樣,雙方的關系依然劍拔弩張。這個時候,摩洛哥拉黑支持自己「敵對勢力」的伊朗,也不難理解。

再看「被斷交」的伊朗方面。目前伊方還未對摩洛哥本次宣布斷交做出回應。

說句不厚道的話,摩洛哥宣布斷交對伊朗而言,應該不屬於特別壞的情況。畢竟,伊朗之前遇到過更糟的情況。

來源:北京青年報

⑵ 求與伊朗關系不好的國家急!!!

美國、以色列、伊拉克、科威特、包括很多西方國家都是。
美伊自不必說;以色列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敵人;伊拉克和伊朗打了十年的爛帳,視若仇寇;科威特和伊朗互相驅逐外交官,其實還是美國的利益作梗;整個西方國家都在仇視伊朗的核計劃,俄羅斯除外,它的態度是模稜兩可。。。。

⑶ 伊朗與美國建交沒有

1979年斷交以後,至今無外交關系。
伊朗委託巴基斯坦駐美大使館為伊朗在美外交利益代表機構,後來伊朗設立在美外交利益代表處,名義上是巴基斯坦駐美大使館下設的一個部門。
美國委託瑞士駐伊朗大使館代表美國在伊朗的外交利益。美國也計劃將在德黑蘭設立類似的外交利益代表處。

⑷ 美伊為何斷交

1978-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隨後美國宣布跟伊朗斷交。

1979年,伊朗方面發生青年學生佔領美國使館和扣押使館人員事件,要求美國引渡「巴列維」<1978年10月,巴列維去往美國進行「治病」>。

事件發生後,伊朗方面釋放了人質中的13名婦女和黑人,其餘53名人質仍被扣押在美國使館里。伊朗方面堅持將引渡巴列維作為釋放人質的條件。美國卡特政府見外交斡旋努力難以奏效,遂採取強硬手段,驅逐了183名伊朗外交官和不符合在美居住手續的伊朗留學生。伊朗立即還以顏色,宣布停止向美輸出石油,准備提取在美的存款,不接受以美元作為石油交易的支付貨幣,不償還巴列維政權欠下的債款。美國針鋒相對,採取反措施,下令停止進口伊朗石油,凍結伊朗在美資產,訴訟海牙國際法庭。

1980年4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並正式對伊朗實行經濟制裁。

⑸ 沙特最近為什麼和伊朗斷交了

2016年1月2日,沙烏地阿拉伯以恐怖主義罪名處決了包括該國什葉派教士尼米爾在內的47人。當地時間2日晚間,大批憤怒的伊朗民眾在沙特駐伊朗使館前舉行示威,並隨後發生暴力沖擊焚燒沙特駐伊朗使館事件。隨後沙特就伊朗人焚燒使館事件宣布與伊朗斷交,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和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兩派戰爭一觸即發,「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如今的沙特政府由遜尼派皇室領導,被處決的尼米爾是什葉派領導人物,曾經領導過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運動(一場席捲北非和西亞的民眾反對政府運動,也稱阿拉伯覺醒),即反對派暴力推翻當權政府運動,所以沙特政府對尼米爾恨之入骨。動機有了,為什麼選擇這個時候動手?
1、俄羅斯在敘利亞部署軍事行動,美國在中東必須倚重沙特(兩國關系一直很好)、以色列(美國支持猶太復國)和土耳其(土耳其擊毀俄戰機向美國表忠心),所以美國不反對處決尼米爾。
2、美國和歐盟對伊朗的核制裁(打壓伊朗經濟)已經解除,伊朗迎來國家發展契機。窮日子過久了,伊朗想經濟發展(主要靠輸出石油),但是同為石油輸出國的競爭對手沙特就不樂意了。你也賣石油,那我的油價就更低了我還怎麼賺錢?現在我把你的人殺了,你咬我啊?你國內的激進分子叫囂要戰爭不想安穩地發展,我看你伊朗怎麼辦?打吧,國力繼續衰弱,不打吧,作為什葉派的盟主國家寒了盟友們的心,你在大家的心目中就變成了一個慫貨。
3、沙特皇室內部存在分裂危險,沙特皇室想轉移國內矛盾和輿論注意力。

沙特有預謀地斷交,已經做好戰爭准備。而伊朗激進分子也想打,現在就看美國和俄羅斯的態度了。
1、先看美國,2015年9月30日,巴勒斯坦政府總統阿巴斯在聯合國發言宣布巴勒斯坦不再遵守《奧斯陸協議》,這項和平協議曾經被視作為兩國紛爭解決的基礎,「巴以沖突」再次升級。假如巴以再次爆發戰爭,猶太人支持的美國政府就必須支持以色列並派出援軍,但是2016年美國大選,奧巴馬還想安穩下台,所以不會支持以色列開戰(一旦開戰大家都沒有退路),但有可能支持沙特打伊朗轉移巴以矛盾,自己還有可能派出軍隊支援。另外伊沙開戰破壞俄羅斯中東布局,有利於自己下一步的插手中東行動(增援還是調停?)。
打個比喻,一棵樹被炸塌,倒向那個方向都行,只要不砸向自己就行了。

2、俄羅斯表示願意協調沙特和伊朗的矛盾,左右中東局勢發展,順帶提升自己在中東的影響力。俄羅斯在敘利亞駐軍,伊拉克反對美國在自己國家駐兵,黎巴嫩親敘利亞(「阿邁勒運動」組織)和伊朗(黎巴嫩真主黨),再加上伊朗自己,什葉派聯盟已然成型,俄羅斯樂見其成,當然不希望沙特破壞自己在中東的布局,但是也不排除俄羅斯會與美國有默契地擱置巴以沖突轉而促成沙特和伊朗開戰。

3、歐盟國家不希望兩國開戰,因為受到了前一陣子的敘利亞難民侵擾,自己國家經濟和社會穩定受到影響。

4、什葉派聯盟使沙特感受到了威脅。因為伊朗經濟一直在發展,時間越往後拖越對自己不利,所以搞事挑釁伊朗(沙特戰機攻擊伊朗駐葉門大使館),"希望伊朗跟自己來一場戰爭拖垮伊朗"。

⑹ 請問有知道關於伊朗與美國為什麼斷交的嗎

美國與伊朗的關系,實際上就是西方文明與宗教專制的斗爭,從1979年伊朗發生所謂的「伊斯蘭革命」起,到現在,越演越烈。

伊斯蘭革命
25年前的這個時候,伊朗2500年的君主制壽終正寢,建立世界上唯一的政教合一國家,贏得了伊斯蘭革命勝利的穆斯林們最終選擇並在伊朗歷史上開創了一個國家政權、法製法律以及社會生活三方面徹底伊斯蘭化的共和國時代。
由親美到反美
伊朗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地理上北鄰俄羅斯,南扼波斯灣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東連南亞次大陸,西接阿拉伯世界,並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儲量122億噸,佔世界第五位)。從19世紀起,伊朗就淪為英、俄兩大帝國角逐的場所。而在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伊朗被納入美國的勢力范圍。
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波斯灣產油國財富陡增。巴列維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買一個高速發展的工業化國家。然而,隨著經濟的膨脹,伊朗社會各種潛在矛盾空前激化,經濟高速發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倒巴列維群眾運動。
1979年1月26日,巴列維被迫出走。首都德黑蘭萬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齊湧上街頭載歌載舞,馬路上行駛的汽車打開大燈,不斷鳴笛以示慶祝。街道、廣場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維父子的塑像和畫像,幾小時內就被群眾推倒砸碎和焚燒。這次規模空前的社會動盪後來被稱為「伊斯蘭革命」。
這場「伊斯蘭革命」運動結束了巴列維家族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伊斯蘭革命」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壓力與影響是,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但是當人們走過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橋旁,卻不能不想起美國。
體制的改變,再加上與美國的勢不兩立,伊朗一時間幾乎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25年來,曾經石油滾滾,夢想做世界第五大強國的伊朗,經濟發展速度驟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埃及、沙特、約旦、摩洛哥、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等阿拉伯國家,先後與伊朗斷絕了外交關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第二年就與鄰國伊拉克開戰,打了一場耗時8年的戰爭。這場戰爭耗盡了伊朗的國力,它的國際處境也十分孤立。
世界在變,伊朗也在變。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伊朗作為位居要沖的產油大國已經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庫姆神學院用上了計算機和互聯網,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長起來,強烈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改變現狀。在這一背景下,溫和、開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總統選舉中以壓倒優勢當選,支持哈塔米總統的改革派議員又占據了多數席位。伊朗國內的政治氣氛逐漸寬松。
伊朗與許多阿拉伯國家恢復了正常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伊朗曾對創作《撒旦詩篇》的英國作家拉什迪發出追殺令。為此,歐盟凍結與伊朗關系達10年之久,20世紀90年代末期,這一關系終於解凍。
1997年12月,伊朗作為東道主成功舉辦了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會上哈塔米總統提出了「文明對話」的倡議,主張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
25年前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建立的是一個神權高於一切,十分意識形態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會。25年後,伊朗不得不在革命與發展、大炮與黃油、一元化與多元化、「輸出革命」與「文明對話」之間做出抉擇。

⑺ 伊朗與哪些西方國家有外交關系

與伊朗斷交的西方國家:歐洲:英國(西歐)(雖然沒有正式斷交 但是伊朗已經在主要的12個領域-除保留官方對話和國家正式之間斷交聲明外)、荷蘭(西歐)
北美:美國

⑻ 為什麼有那麼多國家和伊朗斷交

因為目前中東地區的國家主要是伊斯蘭遜尼派執政,遜尼派執政的國家佔了中東國家的絕大多數,而屬於伊斯蘭什葉派的國家只有伊朗,巴林,因此,將沙特將與伊朗斷交的問題提升到了宗教地步的時候,其他遜尼派國家當然得跟進了,而什葉派國家就那麼兩個,看起來伊朗就是勢單力孤了,不過我也挺佩服伊朗的,幾乎全部的中東國家加美國以色列都反對他,他居然還能硬挺著不倒,夠牛X的了

⑼ 伊朗和美國的關系什麼時候開始惡化

1986年11月4日,黎巴嫩一家敘利亞的《帆船》周刊公布了一條轟動世界的爆炸性新聞:1986年5月,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麥克法蘭和他的助手,乘飛機秘密到伊朗,同伊朗政府和軍隊的官員進行會談,商討用武器換取人質事宜。這家周刊還說,美國一直在向伊朗秘密運送戰斗機的零件和彈葯。

消息傳出後,美國、歐洲和中東倍感震驚。一時間,有關這場交易的內幕紛紛被披露出來。

就在黎巴嫩的《帆船》周刊公布美伊秘密交易的爆炸性新聞的當天晚上,伊朗議會議長拉夫桑賈尼在德黑蘭學生慶祝佔領美國、大使館7周年的集會上,透露了麥克法蘭的伊朗之行。但他說,麥克法蘭一行是裝扮成機組人員,持著愛爾蘭假護照,乘一架向伊朗運送武器的飛機,到達德黑蘭國際機場。他們帶來了美國總統里根給伊朗領導人的禮物和信。禮物是象徵性的:一塊鑰匙形蛋糕和一把「科特」式自動手槍。手槍大概表示可以提供武器,蛋糕則是「打開伊美關系的鑰匙」。而所謂信,據說只是里根親筆簽了名的一本《聖經》,簽了名的那一頁,說的是各種不同宗教的信徒要和睦共處。然而,另一種令人吃驚的說法是:麥克法蘭帶給伊朗的真正禮品是整整一飛機的美國軍事裝備。

事情一經披露,西方輿論界為之嘩然。一夜之間,麥克法蘭便成為新聞人物。他斷然否定使用愛爾蘭護照進入伊朗。他說:我們是正式代表美國政府進入伊朗的,我們使用的是美國護照。

早在巴列維王朝當政時期,伊朗就是美國在中東的兩大戰略支柱之一。1979年,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登上了伊朗最高權力的寶座,從此,兩國關系開始惡化。

閱讀全文

與元旦前伊朗與哪個國家斷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千美元等於越南盾多少人民幣 瀏覽:79
印度和蒙巴頓關系如何 瀏覽:814
印度大國夢什麼時候能醒 瀏覽:856
印尼印度怎麼那麼多印的 瀏覽:226
越南體育中心哪個牌子好 瀏覽:538
義大利打中國座機前面加什麼號 瀏覽:852
如何注冊一個cf手游越南服帳號 瀏覽:853
龍魚在印尼吃什麼小魚 瀏覽:716
金剛菩提產在中國哪個地區 瀏覽:417
中國有多少種熱帶水果 瀏覽:196
越南哪些廠招工 瀏覽:990
為什麼給英國人取綽號叫約翰牛 瀏覽:874
伊朗最嚴厲的制裁是什麼 瀏覽:213
印尼的華人有多少個 瀏覽:989
奧地利和義大利足球哪個能贏 瀏覽:21
英國佔領俄羅斯有多久 瀏覽:574
越南自衛反擊戰為什麼會發生 瀏覽:172
越南洗剪多少錢 瀏覽:286
義大利箱包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819
佛山怎麼郵寄手機到伊朗 瀏覽: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