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石油最近出口不減反而創下新高,石油都被誰買了去
我國,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同時應該還有阿富汗、巴基斯坦,還有敘利亞。美國雖然限制伊朗出售石油,但是石油作為現代主要能源,再加上伊朗是出產石油的主要國家之一,美國的禁令就相當於一紙空文,大家明面上不購買,私底下還是會有交易。
阿富汗號稱「帝國墓場」,攻打阿富汗的國家無一不是以失敗告終,就連以驍勇善戰聞名的蘇聯都因阿富汗戰爭衰敗,最終得了解體的下場。美國當初雖然成功進駐阿富汗,但現在在撤軍問題上還是不太敢得罪他。最後就是我國了,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後造出原子彈氫彈,一躍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軍事力量也走在前沿,美國是不會輕易對我國動武的。
❷ 一滴油都不讓賣,美國封殺伊朗石油的背後到底是何目的
為了讓伊朗屈服在美國的中東霸權下,所以美國才會封殺伊朗石油。
伊朗的經濟發展70%是靠石油出口,如果美國封殺伊朗石油,那麼伊朗的經濟發展肯定會大幅度下降,而伊朗做了什麼事讓老美做的這么絕。
因此如果美國想要通過石油封殺令來完成對伊朗的制裁,那是不太可能的。美國真想讓伊朗屈服,還不如打一頓來得快。
❸ 美國為什麼要搶伊拉克石油
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
一,政治原因,佔領伊拉克後,從東可以威脅老冤家伊朗,從西可以遏制敘利亞,同時扶植了一個親美國的伊拉克政府。
二,經濟原因,伊拉克的石油。
不要以為美國打伊拉克只是為了點石油,即使是為了石油,美國也不是要自己用,而是控制別人的命脈,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美國自己國內的石油很多的,在加上後來開發出的頁岩氣,美國從中東地區進口的石油並不多,中東石油買得最多的是中國、日本、歐洲、印度,美國控制伊拉克之後,中國馬上就轉到更遠的非洲去買石油了,將伊朗從3麵包圍(東面阿富汗、南面沙特、西面伊拉克),並控制中國等國家的石油進口,才是美國打伊拉克的主要目的。
❹ 伊朗200萬桶原油被搶損失多少
沒損失什麼,已經把油賣了。
9月8日,伊朗外交部表示,油輪「阿德里安達里亞一號」(此前名為「格蕾絲一號」)已經在地中海某港口卸貨。
根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新聞通訊社9日報道,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巴斯穆薩維8日向伊通社說,盡管屢遭騷擾,「阿德里安達里亞一號」油輪已在地中海沿岸停泊並卸貨,其擁有者將決定該艘油輪的未來。
阿巴斯穆薩維重申了伊朗的立場:伊朗將以任何可能的方式出售其石油,無視所有的制裁和障礙。穆薩維表示,英、美等國家在直布羅陀海岸附近國際海域扣押船隻的行動「只會給他們自己增添煩惱」。
此前,原名「格蕾絲一號」的該艘油輪於直布羅陀海域被英國海軍扣押,理由是認為它正前往敘利亞,違反了歐盟的制裁。扣押行為發生45天後,直布羅陀法院裁定油輪應被釋放。
根據路透社8日報道,穆薩維表示,「阿德里安達里亞一號」已抵達目的地,運載油輪已經售出。但發言人並未透露油輪具體的目的地,與原油是否已經交付。
路透社報道稱,「阿德里安達里亞一號」曾在國際視野中失蹤,隨後又被衛星拍攝發現其出現在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8日報道,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以拍攝到的衛星圖像為證據,指控伊朗有關這艘油輪在釋放後不會前往敘利亞的承諾是「謊言」。伊朗則對此回應稱,未曾作出過這種承諾。
根據半島電視台9日報道,提供油輪監控服務的公司TankerTrackers表示,截至當地時間8日晚上,「阿德里安達里亞一號」並未在塔爾圖斯港卸下石油。
根據伊通社報道,穆薩維在談及英國油輪「史丹納帝國」(Stena Impero)號時說,有關的法律程序已到最後階段,意味著這艘油輪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被釋放。此前,該艘英國油輪在波斯灣被伊朗以「違反海事規定」為由扣押。
❺ 美國為什麼搶伊朗石油
這個是美國的戰略了,你想如果美國現在只是開發自己的石油的話,終有一天會開發完,有一天背獨立的話就壞了,所以去搶石油,請採納謝謝
❻ 現在駐伊拉克的美軍控制著多少那裡的石油,他們搶石油的目的是不是已經達到了呢
除了樓上所說的價格控制以外,美國控制伊拉克石油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公司進駐,原來的伊拉克國有的油氣田都被聯軍所在的幾個國家的公司給開發了,實際上就是這些公司撈到了實際利益,美國政府和國會畢竟還是被大財團影響和控制的,所以實際上國家層面上美國可能利益不多但是財團可是發了,另外美國給伊拉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和資金援助這些可都是用石油來換或者擔保的,算盤打得多精啊,我把你家砸爛瞭然後再借錢給你買傢具和進行裝修,以美國現有經濟結構廉價和大量的石油不是必須的,你以為英國、澳大利亞憑什麼幫著美國還不是為了搶點油田,最早進入伊拉克開路的羅馬尼亞就因為這拿到一個油田的開發權。伊拉克的泥淖已經深深把美國陷進去了,沒有伊拉克沒准阿富汗早就平定了,所以就美國的戰略利益來看撤出伊拉克集中力量解決阿富汗騰出軍力來應對朝鮮和伊朗才是耽誤之急,我相信美國還是有一些政客希望撤出的,但不能忽視大財團的作用,就看到時候奧巴馬怎麼平衡了。
❼ 都說美國打伊拉克是為了石油,伊拉克戰爭經費是4萬億美元,這么多錢能買多少石油
其實這就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或者說是一種輿論誤導。
一、美國攻打伊拉克是為了「秩序」,而不是石油本身,是為了中東地區這個能源基地的穩定,是維護了美國同時也是維護其他世界各國,以合理價格購買石油的權利。
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是一個獨裁的殘暴的地區性強國政權,並且和周邊阿拉伯國家存在巨大矛盾(薩達姆發動過2場針對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戰爭,其中包括吞並弱小的科威特),長期制裁是解決不了薩達姆政權更替的,因此迫於人道主義壓力,未來國際社會會要求解除薩達姆的制裁,其實這就等於給薩達姆政權鬆了綁,薩達姆就會再次做大,導致能源基地動盪或薩達姆控制了能源基地,那麼對於國際社會來說損失是巨大的,當然依賴石油最多的國家損失最大。
二、中東的穩定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便於理解:把中東地區可以比喻成一個大加油站(自發組成的非公司性質的,沒有領導的那種),中東周邊國家可以比喻成這個大加油站中每一個個人控制小加油機,而其他需要石油的國家可以比喻成一些從事商業運營的汽車司機。如果這個大加油站中一個人非常霸道實力很強(薩達姆),加油站的人都不敢惹他,而且要搶奪其他人的加油機佔位己有,並且一直在進行製作武器(化學武器、核武器等),那麼就會導致加油站內爆發沖突或是通過暴力控制所有的加油機,這時候就會影響商業運行司機的汽車正常加油,使得他們無法進行汽車加油損害他們的經濟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擁有汽車最多的商業運行司機(美國等發達國家),必然經濟損失最大(耽誤了掙錢),會最先出來,制止這個人的霸道行為,目前美國已經鏟除了這個威脅,在伊拉克初步建立了民主政權,因此為中東地區能源基地的穩定消除了一個威脅。目前還有一個伊朗核計劃問題,也是影響能源基地穩定的一個大威脅,伊朗擁有核武器,會導致中東地區的軍備競賽,導致能源基地失去穩定。
三、中東這個能源基地存在許多不可調和的矛盾,許多人只知道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矛盾,其實阿拉伯國家之間矛盾也錯綜復雜,也是非常大,以前的薩達姆和科威特和沙特的矛盾就是非常大,薩達姆指責科威特的石油是從伊拉克流過去的(科威特地勢低窪),竊取自己的石油,另外伊朗波斯民族屬於什葉派,同一些阿拉伯國家矛盾也很大,但是只有伊拉克可以抗衡伊朗的影響(但是薩達姆本身又是一隻猛虎,對周邊阿拉伯國家構成威脅),目前美國已經擺平了伊拉克,目前伊拉克還是比較虛弱,在加上伊朗研製核武器,中東其他阿拉伯國家已經對於伊朗非常擔心了, 還有就是以色列也擔心伊朗,伊朗一直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因此美國要出面解決伊朗核問題,否則中東地區有可能再次陷入動盪。
❽ 伊朗望西方國家每天購70萬桶石油,強硬的伊朗突然變軟弱了
伊朗並不是變得軟弱了而是因為美國限制了他現在的石油出口,導致伊朗的經濟嚴重下滑,本來伊朗也就是一個靠石油出口的國家,所以現在的伊朗只能夠通過維權的方式來表示自己的心聲,保護自己正當的權益,同時將施壓給美國。
現在伊朗面臨的困境比外界想像得更加嚴重,伊朗人雖然也相對地降低了要求。俄羅斯保障伊朗每天出口280萬桶原油,至少讓伊朗能夠達到18年的出口水平。現在伊朗的水平只有去年的四分之三了,這都是因為美國對其的制裁導致的,現在的伊朗只有自己不斷發聲維權,但是這種效果也不是特別的明顯。
❾ 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運,現在怎麼樣了
從四月底美國就已經開始宣布全面結束對伊朗石油出口的和免稅,而且從5月2日之後就開啟了對伊朗石油全球制裁措施,到現如今已經過去好幾個月的時間了,那麼現如今狀況又是如何呢?
我們知道伊朗本身並不是一個發達的國家,主要靠的就是他們石油的出口來獲取龐大的資金量,然而現如今美國對他們實行的制裁之後,對於國家的經濟發展當然也帶來了無比大的負擔。不僅僅是國家的經濟體制受到了沖擊,就連個人的經濟同樣也是受到了沖擊,所以現如今伊朗面對的困難還是比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