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是什麼因素促成了伊朗在核問題上的妥協
伊朗14日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了全面暫停與鈾濃縮有關的活動的書面承諾。這是伊朗又一次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即將舉行會議討論伊朗核問題的關鍵時刻作出妥協。
去年11月10日,伊朗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舉行會議的前10天向該機構遞交了准備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的書面聲明,今年5月21日,伊朗又在距理事會開會討論伊朗核問題還有24天時提交了長達1000多頁的核計劃文件。本月25日,理事會將再次開會討論伊朗核問題。伊朗在這次會議前作出妥協,顯然是為了不使自己陷入被動。
自去年6月以來,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針對伊朗核問題通過了多項決議,要求伊朗與該機構合作,盡快澄清與其核計劃有關的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但國際原子能機構迄今沒有發現伊朗發展核武器計劃的證據,而伊朗又始終堅持維護自己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美國指責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執意要推動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處理。歐盟則從自身利益出發,希望在歐盟提供核技術、核原料以及加強雙邊貿易關系的前提下,伊朗能夠主動放棄鈾濃縮活動,以打消美國的顧慮。有消息說,如果伊朗不接受歐盟建議,歐盟將轉而支持美國。但伊朗表示擔心,如果接受歐盟的條件,其核電站原料供應將會掌握在別人手中。伊朗此次提交全面放棄鈾濃縮活動的聲明,應該是在歐盟「胡蘿卜加大棒」政策下作出的重大讓步。
伊朗的舉措顯然是為了在國際社會努力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的進程中爭取主動。伊朗核問題遲遲得不到最終解決,主要原因是美國長期堅持敵視伊朗的政策,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遂成為伊美兩國外交斗爭的舞台。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對伊朗核查中相繼發現高濃縮鈾痕跡以及「進口、製造和使用」先進的第二代濃縮鈾分離機的證據,這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指責伊朗發展核武器的把柄。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的多次決議對伊朗十分不利的情況下,伊朗試圖以作出妥協的方式換取理事會多數成員的同情。前幾次理事會會議結果證明,盡管理事會一些成員對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感到不盡如人意,但伊朗在關鍵時刻以妥協贏得理事會成員支持的外交策略取得了相對成功。
伊朗不希望其核問題擴大化、國際化。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9月18日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理事會定於本月25日舉行的下一次會議之前暫停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駐維也納外交人士認為,這是理事會為伊朗規定的最後期限。如果伊朗在此日期前不履行理事會的決議,理事會有可能通過表決方式,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由安理會考慮對伊朗實施制裁。由此看來,25日將要舉行的理事會會議不同尋常。所有理事會成員都明白,伊朗因其核問題受到聯合國制裁,除了美國等少數西方國家高興外,其後果對伊朗和歐盟都沒有益處。前一次理事會會議結束後,伊朗與代表歐盟的德法英三國就伊核問題相繼舉行了多輪會談。雙方6日晚在法國巴黎結束的第三輪談判取得了積極進展。會談最終促使伊朗聲明全面放棄鈾濃縮計劃。
到14日晚,國際原子能機構尚未對伊朗暫停鈾濃縮活動的書面聲明做出反應。伊朗是否履行承諾,還要看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在伊朗的實地驗證結果。但分析人士認為,可以預見,一直期待伊朗與歐盟三國會談結果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將在他15日提交理事會成員的關於伊朗核問題核查報告中提及此次會談成果,並對伊朗的妥協姿態做出積極評價。同時,伊朗的這個適時妥協也令美國的強硬立場嚴重受挫。
Ⅱ 美國為什麼伊朗核協議
事實非常清楚,美國是為了滿足以色列的請求!
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在中東生存下去,一方面是因為有美國的強大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它內強大的國家危機感和民族凝聚力。但是以色列畢竟是只有幾百萬人的一個小國,它的周圍都是極端仇視它,視它為眼中釘肉中刺的伊斯蘭國家,以色列的危險局面一直難以改善。
美國在的中東政策在相當的程度上都與以色列相關。2003年美國攻打伊打克,現在美國攻敘利亞,包括美國制裁伊朗,都是不想讓中東出現可以威脅到以色列的強大國家,這些行動實質上是在替以色列消滅潛在敵人。但是國際局勢是相當復雜的。雖然美國把伊拉克打倒了,但是沒有了伊拉克這個宿敵的制衡,伊朗的強大一下子就凸現出來。
伊朗的強大,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它有七八千萬人口和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具有較大的戰略縱深和復雜的地形,二是波斯民族非常凝聚,國家內部雖然政治斗爭,但是沒有出現大的分裂和反政府武裝斗爭,美國插不上手;三是伊朗有較為發達的完整的工業和國防科工體系,具有較強大的導彈系列,難以在短時間內摧毀它;四是伊朗處在核武器研發的大門口,一邁腳就有可能進去。
當年中俄英美法德參與調停簽伊核協議,就是為了防止伊朗研發核武器,為此多國都作出了讓步,比如不禁止伊朗研發中遠程導彈,並解除對伊朗的制裁,這個條約一出現就引發以色列的強列不滿。作為親以色列的特朗普, 為了以色列的利益退出伊朗協議,具有具大的風險:一但伊朗硬著頭皮開發出核武器,中東的局面大為改變;美國與中俄英法德的關系會惡化;美國的信譽大大降低,不利於解決朝核問題;美國過於親以色列,可能導致美國至上右翼的強烈反彈。
Ⅲ 伊核協議是什麼意思通俗一點
伊核協議通俗講到底是什麼呢?美國極盛時期認為二戰體系下的利益分配都不滿足自己,想要單邊主義統治全球,在這種情況下,中東是美國構建全球霸權的最後據點。當時俄羅斯實力嚴重受損,歐元又被美國打垮,中國尚未構建起足夠的經濟軍事實力,借著911事件,美國蛙跳進入中東,拳打伊拉克腳踢阿富汗,唯一沒有淪陷的就只有伊朗了。如果伊朗淪陷,美國的中東計劃就再無阻隔,全球利益分配就會徹底掌控在美國一家手中,其他國家再想發展崛起就沒有機會了。這種極其險峻的形勢下,中俄歐三家聯手支持伊朗擁核對抗美國。所以,有些觀點非常謬誤,伊朗核協議不是伊朗和以色列的問題,也不是伊朗和沙特等周邊國家的問題,更不是伊朗和美國人的問題,而是內嵌了全球秩序構建的問題。
慶幸的是,中俄歐雖然各家實力都弱,好在三家當時齊心協力,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明面上各種抗議,暗地裡各種絆子,把美國死死拖在中東泥潭裡沒有前進一步,把如日中天的美國幾乎拖垮,白白耗費人力物力,還欠了一屁股債。逼不得已,簽訂了伊核協議,對抗由此告一段落,美國也由攻勢變為守勢。
核協議本質是什麼?他只是一個平台而已,內容上其實就那麼點東西,伊朗不發展核武器換取美國的解禁制裁。就是讓美國放棄遏制伊朗,遏制不住伊朗,中東就無法拿下,中東是世界能源中心,戰略要沖,拿不下中東的美國就只能是聯合國框架下的世界大國,永遠不能做到世界絕對規則制定者。
在美國角度看,中東戰略是有成功機會的,只要戰略得當。雖然有失敗的風險,但一旦成功,收益巨大,而且是不能用數字衡量的巨幅收益,粗略估計至少能讓美國稱霸世界的歷史在延續一百年以上。
Ⅳ 請問《伊核協議》大致內容是什麼
您好:
伊朗核協議也被稱為聯合綜合行動計劃,是一項國際協議。
2015年7月14日,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和德國以及歐盟同意取消對伊朗實施的制裁,使其更多地進入全球經濟。
作為回報,伊朗同意採取措施遏制其製造核彈的能力。伊朗的濃縮能力,濃縮水平和儲存在特定的時間內是有限的。
協議之前,伊朗擁有約20,000台離心機; 根據協議,在兩個被檢查的地點可以有不超過6,104台老式離心機。
伊朗改變了阿拉克重水堆,不再生產或再加工武器級鈈。
伊朗同意在其福特洛站停止濃縮鈾,並將其轉化為同位素研究中心。它還同意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重要的核設施進行檢查,以確保合規。
在達成協議之前,據信伊朗距離製造核彈只有兩三個月的時間。但是在達成協議之後,製造武器需要一年的時間。
有關部分協議仍存在爭議。對伊朗離心機的限制將在第八年後取消,並且在15年之後,其鈾濃縮和儲存規模的限制將到期。一些批評人士認為,伊朗有可能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重新走上核計劃。
Ⅳ 伊核問題為何最終能達成協議
在經過了20個月的「馬拉松式」的談判之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與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7月14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正式宣布,伊朗和伊核六國就伊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10多年來時斷時續的伊核談判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協議達成之際,中、美、英、法、俄、德六大國所代表的全球力量都舒了一口氣。伊朗國家電視台罕見地從7月14日早上就開始直播伊核談判過程,滾動播出前方最新進展。協議最終達成後,該電視台用平行視窗播放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講話,創造了伊朗電視直播的歷史。同時,伊朗總統魯哈尼在電視上發表講話,贊揚伊核協議,並稱伊朗與世界的關系揭開了新的篇章。而在白宮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對達成這一協議表示歡迎,並發表了即席講話。縱觀各方所持的樂觀態度,此次伊核協議的達成說明了什麼?
奧巴馬謀求留下一筆「和平總統」的政治遺產面對目前中東的一團亂局,奧巴馬在其總統任期所剩無幾的情況下,冒著美國在中東的傳統盟友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反對,執意通過談判解決伊朗的核問題,象是要與不久前美國和古巴復交一樣,從外交上留下一筆政治遺產。盡管此次協議的達成,以色列並不滿意,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稱這一協議是一個重大的歷史錯誤。但奧巴馬則認為美伊緩和關系將會影響中東內部的地緣政治結構,通過和談方式解決伊核危機會被歷史永遠記住,並希望此舉能為今後的美國外交戰略打造不同的介面。奧巴馬甚至做好了在國會干預伊核協議時,不惜動用總統的否決權來確保伊核問題的談判解決。抑或是奧巴馬將此外交成果視作其所獲「諾貝爾和平獎」的一個事實性注腳。
伊朗飽受經濟制裁之苦,為順應民意願意作出適當讓步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談判機制從2006年確立後,一直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2011年,由於國際原子能機構披露了一份關於伊朗可能秘密發展核武器的報告,使得西方國家對伊朗進行了空前嚴厲的制裁,導致伊朗的經濟面臨嚴重的困難。10多年來,聯合國在美國的推動下對伊朗實施了4輪制裁,使伊朗在經歷了國家安全嚴重缺少保障的同時,也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民眾的生活也因此受到極大影響,渴望解除制裁,讓伊朗回歸正常國家。在此情形下,伊朗政府為挽救經濟,緩解民怨,同時也看清了國際社會一旦在反對它的核活動上形成團結,終究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因此在核談的最後節點作出了適當讓步,從而使談判協議最終得以簽署。
中國為伊核談判從中斡旋功不可沒由於對伊朗也具影響力的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受到西方制裁,俄無法在西方國家面前說上話,中國此時充當西方國家與伊朗之間的調停者恰逢其時。中國作為與伊朗一直保持著合作關系的國家,得到伊朗的信任。在參與伊核談判的過程中,中國積極在美伊等國之間斡旋,外長王毅在最近的兩個星期中,曾三度奔赴維也納,為伊核談判最終達成全面協議注入了新動力,起到了西方國家難以起到的作用。正因為中國的從中斡旋,成功解決了伊核談判的「最後一里路」問題,使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負責任大國形象更加清晰,伊核談判的成功也是中國外交能力一個真實體現。
此外,伊核談判成功達成協議,對解決朝鮮等其他有核抱負的國家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涉核這個重大問題上,中小國家很難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把控局面,唯有審時度勢,順應世界潮流,方能最大化地保護國家利益。也許在不太長的時間里,依照處理伊核的模式來解決朝核問題也將成為可能。
Ⅵ 伊核協議主要是說的什麼求科普
伊朗同意不提煉豐度5%以上的濃縮鈾,停建阿拉克重水反應堆。
初步協議內容包括,伊朗不得從事5%以上豐度的鈾濃縮,停止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建設,允許更多核查,有關六國將不追加對伊新制裁並松綁部分現有制裁。
2015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伊核協議。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2019年5月8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向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其他簽字方遞交了關於伊朗對美國單方面退出協議反制措施的信函。
當地時間2020年1月6日晚,伊朗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第五階段為最後一步。
Ⅶ 請介紹一下《伊核協議》的主要內容,謝謝!
初步協議內容包括,伊朗不得從事5%以上豐度的鈾濃縮,停止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建設,允許更多核查,有關六國將不追加對伊新制裁並松綁部分現有制裁,伊朗同意不提煉豐度5%以上的濃縮鈾停建阿拉克重水反應堆。
2015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伊朗核協議。長達10年的伊朗制裁將被取消。若伊朗在未來十年內違反協議,聯合國將重新對其進行制裁。
伊朗總統魯哈尼發表電視講話,稱伊朗一直遵守伊核協議,盡管美國退出,伊朗將暫時留在伊核協議中,繼續維持該協議框架。
(7)伊朗為什麼同意伊核協定擴展閱讀:
中國政府、外交部一直就關於伊朗核問題的順利解決盡最大的外交努力。中方多次表示始終認為,通過對話、談判等外交手段,找到能夠滿足各方關切的方案,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正確途徑。
2019年8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耿爽表示,中方一貫強調,沖突對抗不是解決辦法,對話協商才是正確途徑。在伊核問題上,中方始終主張通過對話溝通緩解當前緊張局勢,也為挽救伊核全面協議作出了大量努力。
Ⅷ 什麼是伊核協議
伊核協議就是伊朗核問題協議的簡稱,也叫《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即伊核協議),該協議簽訂於2015年2月2日,在瑞士洛桑達成伊朗核問題談判框架協議。伊朗核問題相關六國(美、英、法、俄、中、德)。
主要是要求核不擴散,伊朗不得進行百分之五以上濃度鈾提煉。
說白了就是現在有核武器的國家不想讓其它國家再有核武器。沒有核武器就會被收拾。
所以當年我國搞核武器就是不再被收拾。也能挺直腰桿子。
現在,美國經常嚇唬伊朗,聲稱退出伊核協議,出兵中東,要收拾伊朗,目的其實就是伊朗不聽話,伊朗有石油。
當年收拾伊拉克就是說伊拉克有大規模殺生性武器和化學武器。
說白了就是落後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