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經常被以色列轟炸,為何不進行不反擊呢
首先伊朗不敢反擊,若是兩國撕破臉,那麼伊朗可能就要掛了。其次美國和俄羅斯均不想伊朗隸屬的中東地區出事,所以伊朗只能忍著。以色列是個彈丸之地,地方小的很,卻總是喜歡挑釁伊朗,因為以色列知道伊朗不敢反抗,伊朗唯一能做的就是唆使黎巴嫩的真主黨對以色列發動進攻,因為黎巴嫩的真主黨附庸伊朗。
中東地區情況復雜,美國和俄羅斯都不希望沒整清楚之前局勢亂掉,而且現在美國和俄羅斯的重心都放在印太地區。伊朗若是此時出頭,那麼就是同時得罪美國和俄羅斯,這樣還不如平時受點以色列的委屈。否則被美國架空了政府,那才叫得不償失。
② 伊朗為什麼不怕美國
美國在全球攪局搞事結下了不少梁子,其中就包括伊朗。伊朗這個國家不大但卻堅決反美,美國也奈何不了他。其實伊朗和美國本來毫無利害關系,但1979年伊朗爆發了一次大革命,趕走了親美的巴列維國王,美伊關系慢慢惡化,發展至今成為勢不兩立的冤家。
弱小的伊朗為何敢抗衡強大的美國,地形是重要的原因。伊朗大部分坐落在高原上,四面群山環繞,臨近海洋,從地圖上看去就像一座天然的軍事堡壘,易守難攻。他對外擴張很吃力,但別人也不會輕松地征服他。亞洲大陸上有一條巨大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這條山系在伊朗邊疆上分叉成兩個山脈,一個是厄爾布爾士山脈,一個是扎格羅斯山脈。這兩個山脈又有許多小山系,層層疊疊像幾道鎖鏈一樣圍住了伊朗。舉個例子,有點類似於我們國家的巴蜀地區,不同的是巴蜀中間是盆地,而伊朗是高原。這樣的地形,用再先進的武器攻擊也會很吃力吧。想想美國當年是怎麼在38線以北敗的,山地起了很大的作用。美國人決不允許自己再一次地深陷入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泥潭。伊朗革命衛隊等武裝力量總人數在50萬左右,依託有利地形打游擊戰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就是美伊的基本關系現狀,若要說伊朗怕不怕美國,怕是肯定的。但是伊朗在與美對立交往中,還是表現得有理有據,有時針鋒相對很有骨氣的。因為事情並沒有到發生戰爭的地步,所以伊朗自己心裡清楚。從伊朗同意棄核來看,伊朗就是沒有辦法識時務,怕美國與西方長期制裁下去,雙方關系進一步激化,對伊朗沒有好處去核是明智選擇。如果要說美國敢不敢軍事打擊解決伊朗問題,哪是要經過美自己政治經濟盤算。真的要用武力打進去,這個問題不大的。看看美國怎麼進行伊拉克戰爭就清楚了,只有一個月就拿下了伊拉克。美英聯軍在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4月10美英聯軍就佔領了巴格達,8個月後抓獲薩達姆。如果攻打伊朗戰爭時間再多一點而已,什麼伊朗導彈反擊,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都不是大問題。
問題是美國已經發動了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兩場戰爭,美自己消耗很大。據說美在阿富汗戰爭花費7650億美元,在伊拉克戰爭花費8200億美元。而根據一些學者分析,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耗費遠遠不止這個數字,二場戰爭耗費都在萬億美元以上。美國雖然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是每一發導彈花的都是美元。伊拉克,阿富汗形勢至今還沒有穩定,最近美又在向阿富汗重新增兵。而美國經濟已經不能承受了,現在美國債已經突破20萬億美元大關。所以奧巴馬時擔任總統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從這二個國家撤兵。
簡而言之,就是美國將伊朗打下了,也還是目前伊拉克,阿富汗的狀況。可以肯定的是,能夠得到的可能還是失去的多。美國如今自己的石油產量,自己用不完而且出口。伊朗人也是非常聰明的,應該清楚的盤算到美國的心裡想法和實力。所以伊朗經常公開軍演示強,看上去美國好像沒有辦法。
③ 伊朗經常被以色列轟炸,為什麼伊朗不反擊呢
從一些新聞中,大家總能看到一些關於以色列打擊在敘利亞境內的伊朗武裝,但是對此呢,伊朗方面總是給與指責但卻從來沒有對以色列也進行軍事打擊,這是為什麼呢?主要原因就是害怕以色列背後的美國。
以色列除了空襲伊朗軍事基地以外,曾經還對伊朗擁有核問題上表現出了絕對的強硬態度,暗殺伊朗的核專家和網路攻擊伊朗的核設施已經算是公開的秘密了,而且還公開宣稱不會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如果擁有執意擁核,對以色列的安全造成了影響,以色列不介意直接對伊朗本土進行空襲。
本來美國就對伊朗的擁有核武器的問題上大為反感,如果這個時候反擊以色列,就給了美國製造戰爭的機會,這將是沒有核武器的伊朗所不能承受的。再者伊朗和先進的以色列軍事實力上平分秋色,一旦開戰也不一定可以將以色列滅國。
④ 以色列經常轟炸伊朗駐敘軍事基地,伊朗為啥不還擊
伊朗之所以不還擊,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理由還擊,以色列是作為中東的經濟強國,軍事強國,它的武裝力量是非常強的,並且他並沒有直接轟炸伊朗本土,只是找借口說是在打擊敘利亞的恐怖分子,所以伊朗沒有足夠的證據也沒有足夠的理由來反駁伊朗。
而我們知道美國卻是一直對伊朗的虎視眈眈,在中東地區,以色列是美國一手扶持上來的,而伊朗是有著對以色列進行毀滅性報復能力的。所以伊朗也需要留著以色列來預防美國入侵自己的國家。
⑤ 伊朗為什麼不算是阿拉伯國家
我們都知道之所以會叫有些國家阿拉伯國家,是通過主體民族來稱呼的。他們這些國家的人口組成中阿拉伯人佔大多數。但是伊朗不是,伊朗的人口組成以波斯人為主。
綜上所述,我們對於阿拉伯國家的定義是在他的民族組成,語言和宗教信仰這幾個方面來確定的,伊朗這個國家在這幾個方面都沒有達到要求。
⑥ 伊朗為什麼不把以色列滅了
以色列和伊朗的軍事沖突愈演愈烈,雖然伊朗並沒有公開和以色列宣戰,但是卻通過其代理人武裝不斷試探以色列的底線,包括敘利亞、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等國的武裝分子,都在不斷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或導彈,甚至還有武裝分子通過地下隧道滲透至以色列境內,對該國居民進行武裝突襲,作為回應,以色列派出大批地面部隊和空軍對上述對手進行了反擊,並威脅要打擊伊朗本土的重要軍事設施。
為什麼這么說呢?軍事專家表示,阿坦夫地區的美軍自身兵力雄厚,還有精心打造的堅固工事,隨時能獲得美空軍戰機的支援,同時背靠約旦和伊拉克還能獲得部隊的馳援,而且近年來美軍不斷將被敘俄聯軍擊敗的武裝分子收容到該地區,手中除了美軍自身之外,還掌握有一支兵力可觀的叛軍武裝,如果伊朗敢和以色列開戰的話,那麼美軍及其盟友將在伊朗的後方「興風作浪」,讓伊朗腹背受敵,甚至能夠左右戰局的走向。
⑦ 伊朗為什麼不會關閉霍爾木茲海峽,有三個原因
首先,在伊朗境內的情況已經不穩定的情況下,如果採取關閉海峽的激烈措施,將對伊朗的經濟產生破壞性的影響,因為代價高昂而且毫無意義。
第二,即使關閉海峽,但它幾乎肯定會結束,並且從長遠來看幾乎沒有意義。根據美國的估計,伊朗有能力在短時間內用地雷和小型海軍船隻關閉海峽。但海灣合作委員會的綜合軍事力量以及美國的援助下將消滅伊朗的小型海軍,並在幾個月內拆除阻塞海峽的地雷,重新開通水路。
第三,雖然魯哈尼和伊朗的軍事領導層表達了對這一想法的支持,但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擁有最終決策權。雖然他支持魯哈尼威脅關閉海峽,但並不是承諾,這表明他尚未確定伊朗將採取何種行動。
⑧ 伊朗為什麼不怕美國
伊朗是一個讓美國無可奈何的國家。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到今天,美國整整經濟封鎖了伊朗40年,對付伊朗的外交手段也更是層出不窮。但伊朗依舊屹立不倒,不懼怕美國的各種威脅。那麼伊朗到底有何底氣與美國硬懟?
其中有四個原因
一、因政治制度的分歧,伊朗不得不硬懟美國
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形成了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教合一政治制度。在伊斯蘭革命以前,伊朗歸巴列維王朝,實行君主立憲,符合美國式民主的價值觀。不僅如此,因為伊朗盛產石油,美國為了更好地控制中東地區,與巴列維王朝的關系非常密切。1979年,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的統治。新建立的伊朗霍梅尼政權採取了「親蘇遠美」的外交政策,美國也非常不滿伊朗宗教合一的體制,雙方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出於伊朗維護自身政治制度的需要,必須敢於硬懟美國,不然就面臨倒台的結局。
龐大的波斯帝國
四、伊朗軍事實力也不弱,美國不敢貿然出手
伊朗擁有51.3萬現役部隊,35萬預備役,100萬經過訓練的後備青年志願軍;伊朗還擁有2300門火炮,數量龐大的火箭炮其中包括中國WS-1火箭炮;海軍基地共有5個,波斯灣的阿巴斯港、布希爾和霍梅尼港,在印度洋的恰赫巴哈爾(潛艇基地),在裏海沿岸的恩利澤;伊朗空軍僅直升飛機就有600架,16個戰斗機中隊。最為重要的是,全世界都不能確定伊朗是否有短時間內生產出核武器的能力,這才是美國最忌憚的地方。
⑨ 伊朗為什麼不把國家名重新叫波斯呢為何要叫伊朗呢
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也是波斯。這是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了亞洲、非洲、歐洲三大洲的一個帝國。回顧世界歷史,幾乎當時的文明古國都被波斯征服過,包括當時的古希臘、古印度中的一部分以及兩河流域。可以看得出來當時波斯國力雄厚。在1935年,當時的處於巴列維國王的通知時期,當時的國王巴列維決定將波斯更名為伊朗,在那之後,國際社會就稱呼這個國家為伊朗,一直到現在。更名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最後一點是為了順應當時的潮流。當時歐洲的發展迅速,可以說是世界最發達的地球,當時一部分歐洲人都說自己是伊朗雅利安人的後代,為了更好的迎合歐洲這種對伊朗雅利安人的崇拜,波斯將名字更改成為伊朗。對我們來說,波斯這個名字是更有歷史感,不過伊朗將名字更改的重要因素還是因為自身的國力不斷下降。
⑩ 為什麼伊朗不能有核武器呢為什麼中國可以有呢
因為這是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九條第三款規定:本條約所稱有核武器國家系指在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前製造並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的國家。
故而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只有聯合國安全理事會5個加入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常任理事國才是被普遍承認有核國家地位的國家。其他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被視為違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精神的非法擁核國家。
所以,伊朗是不可以擁有核武器的。
(10)伊朗為什麼不擴展閱讀:
在國際事務中,大小國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核武器問題上,各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存在著「雙重標准」,甚至「多重標准」。
自《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聯合國大會獲得通過並於1970年3月生效後,這種不平等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已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可以保留核武器,但不得輸出核武器及其製造技術,而其他國家則不可以發展和擁有核武器。
中國是1992年3月正式遞交條約加入書的,因此中國對該條約也承擔相應義務。
合法擁有核武器的5個國家,恰好是聯合國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5個主要戰勝國和當今國際體系的締造國,對世界和平負有特殊的責任,在核武器問題上與其他國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屬於「大國核武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不僅是「大國一致」的宣言,也大體表達了188個簽約國的共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