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怎麼背水一戰

伊朗怎麼背水一戰

發布時間:2022-05-28 18:23:01

❶ 兩伊戰爭是怎麼爆發的呢海彎戰爭是咋樣結束的呢

兩伊戰爭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兩國雖然同屬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 起因 長期以來,兩伊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雙方發生邊境沖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斡旋下,兩伊簽訂《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兩國矛盾有所緩和,但未真正解決。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諾。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執政後,兩伊關系急劇惡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稱要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沖突逐步升級。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自從戰爭爆發後,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密切關注。
滿意請採納

❷ 阿拔斯一世對土耳其開戰,伊朗是怎麼反敗為勝的

1602年,阿拔斯一世對土耳其開戰。

整整一個世紀以來,伊朗國第一次成為進攻的一方,而軍事組織未作根本改變的奧斯曼帝國卻成為防禦的一方。1603~1604年,在蘇菲安附近的數次交戰中,伊軍打敗了土軍,攻佔並洗劫了大不里士、納希契凡及其他城市。遵照阿拔斯一世的命令,有30餘萬亞美尼亞人從被征服的亞美尼亞被趕往伊朗內地。

在1602~1612年的伊土戰爭中,伊朗獲得全勝。1613年11月20日,交戰雙方在伊斯坦布爾簽訂了使伊朗保有全部戰果的和約。

❸ 伊朗是怎麼得罪美國和阿拉伯世界,混到沒朋友的

地緣政治因素,不是伊朗得罪誰,而且伊朗夠強大也夠堅挺。對於美國來說,阿拉伯世界是它石油美元的基石,哪個國家不聽話就挨揍換領導。而這塊基石旁邊是伊朗這個大塊頭。伊朗和阿拉伯世界不對付,也不聽美國擺布,畢竟曾經是大波斯,也是有骨氣和民族尊嚴的。
關於伊朗和阿拉伯不對付其實就是宗教原因,伊朗是遜尼派,其他穆斯林國家是什葉派,對於這些政教合一國家掌握信徒就可以滲透兼並國土,所以不同派別互相發展教徒,導致宗教問題和勢力范圍錯綜復雜。所以在穆斯林國家發生戰爭就會出現地區小霸王伊朗遜尼派的身影。

❹ 伊朗門事件是怎麼回事簡潔一點

伊朗門事件:由以色列牽線搭橋的武器人質和麥克法蘭出訪德黑蘭的秘聞一經之於眾,舉世嘩然,里根在美國國內受到廣泛指責,他遇到自己的「水門事件」。1985年6月,美國環球航空公司飛機上的人質從大馬士革回到美國,這件事使美國意識到,實際上是伊朗在背後牽線的結果。由此,美政府就想到要了解伊朗的宗教領袖,能否對黎巴嫩施加影響,促使在黎被扣押的美國人質恢復自由。通過中間人進行試探,伊朗暗示,期望得到前國王巴列維在美購買的一批戰斗機的零部件,以便恢復使用這些早以擱置的飛機。因美國同伊朗中斷關系6年,正當白宮苦於無從下手時,以色列外交部辦公廳主任戴維在總理佩雷斯同意下,向美政府提議,利用一個在伊朗長期活動的軍火商考柏,寧格蒂在該國的廣泛聯系,來為華盛頓服務。這個建議得到當時還在擔任總統安全顧問的麥克法蘭的同意之後,經里根總統批准,開始悄悄執行了。麥克法蘭及其助手與伊朗代表進行了極為隱密的會談,會談中由以色列擔保,本著一飛機軍用物資交換一名人質的原則,分別於1985年9月,1986年7月和11月釋放了三名人質。

1986年5月,麥秘訪伊朗,伊官員不僅同麥進行接觸,而且美國提出一系列條件,美國只答應第一條即提供巴列維國王購買並以付款的飛機和坦克配件及其他武器。伊朗要求為得到滿足,於是伊朗議長拉夫桑賈尼於11月4日突然公開了麥訪問伊朗的秘聞。以武器換人質的秘密交易,涉及到美國對恐怖活動和兩伊戰爭的態度。美過去採用絕不向恐怖分子屈服,也不用他們談判的政策,因此,以武器換人質立即引起國內外巨大的震驚。

❺ 伊朗和伊拉克為什麼發生戰爭

伊朗-伊拉克戰爭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糾紛(伊斯蘭教分什葉派和遜尼派),二是領土糾紛,三是由宗教糾紛和領土爭端引起的民族矛盾,其中還夾雜著雙方領導人個人的決策

1980年9月16日,薩達姆與幕僚們針對伊朗與伊拉克的邊境問題舉行了一次高層會議。會議上,他們決定一周後將向伊朗全面開戰。

而就在此前一周,為試探伊朗的反應,薩達姆的軍隊佔領了伊朗邊境的兩個小村莊。伊朗當局的沉默態度使薩達姆大吃一驚,也更堅定了其出兵伊朗的決心。因為,伊朗的「無反應」正是霍梅尼虛弱的表現。薩達姆相信,霍梅尼政權對前國王軍隊的「大清洗」正嚴重侵蝕伊朗軍隊的戰鬥力,而霍梅尼本人也正在喪失對伊朗軍隊的動員能力。只要在這「腐朽的門上」踹上一腳,伊朗必將崩潰,這正是復興阿拉伯的良機。

1981年,薩達姆和伊拉克軍隊領導人視察兩伊戰爭前線的伊拉克防空設施。

而此時的伊朗也沒有做好准備。伊朗情報機構1980年的報告中這樣記載著,「伊朗當前沒有能力去進攻伊拉克,亦沒有能力抵禦伊拉克的大規模入侵。」盡管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區的大規模軍事集結引起了伊朗方面的注意,但是伊朗仍不相信伊拉克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爭。

霍梅尼相當樂觀。伊斯蘭革命在伊朗的成功鼓舞了他,並給了他繼續「革命」的勇氣。最為重要的是,伊朗軍隊經過巴列維國王全盤美式的訓練,僅從數字上也看是海灣地區最強的軍事力量。薩達姆之流不值一懼。對於薩達姆方面,兩伊戰爭其實在1980年9月4日就已經開始了,因為伊朗先動手炮擊了兩伊邊境中部地區的村莊。

然而,歷史終將銘記1980年9月22日這一天。因為這一天,薩達姆軍隊從南、北、中,三個方向發動了對伊朗全方位的軍事行動。

許多學者,特別是西方學者,將兩伊戰爭歸咎於伊斯蘭革命後,霍梅尼輸出革命的願望,或是薩達姆的個人野心,亦或是中東宗派分歧的使然,亦或是中東地緣政治的必然。

細究極恐,這場展現在世人面前長達八年的戰爭,實是在為西方的殖民歷史善後。西方殖民者所留下的遺毒,至今仍在中東發酵。

❻ 一戰時伊朗在干什麼

嚴格地來說,伊朗在大戰之中是一個中立國和非參戰國。但是,由於奧斯曼帝國加入了同盟國,而他的敵人俄國、英國則全面干涉了伊朗事務,這就使伊朗也不可避免地捲入了沖突之中。首先,伊朗北部的亞塞拜然省成了俄國和奧斯曼兩國軍隊的戰場。1915年,俄國軍隊駐扎在加茲溫,有可能佔領德黑蘭。第二,英國已經決心保護英波石油公司在胡齊斯坦極其重要的企業,並且開始利用伊朗在阿瓦士周圍的領土作為軍事行動的基地,入侵奧斯曼帝國的伊拉克地區,以保護輸油管道和其他設施免遭奧斯曼人的攻擊。

❼ 兩伊戰爭是怎麼打起來的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千米,長約100公千米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兩國雖然同屬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
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 兩伊戰爭
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❽ 阿根廷讓三球打伊朗咋弄預計比分

體育比賽,具有公正性。打比賽讓球,顯然有失公平,是任何賽事都不允許的。所以,阿根廷讓球的假設並不能成立。
足球是圓的,比賽場上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並不為少。1950年 世界盃賽上烏拉圭以2:1勝巴西,1966年世界盃朝鮮以1:0勝義大利晉級8強,1998年法以3:0大勝巴西進入世界盃總決賽,都是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從正常看,阿根廷國家足球隊的實力的確要高於伊朗隊,但這並不因為著伊朗隊沒有一點機會贏得比賽。足球賽中,球隊戰術思路即戰術應用、隊員狀態、臨場表現、勝負運氣等,都會影響比賽的結果。
足球比賽最吸引人的就是懸念。在比賽結束前,任何人都無法保證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人們可以按常理推斷阿根廷隊必贏,但具體比分不是以任何人意志為轉移的。何況,冷門一旦發生,平局、弱隊勝出這兩種結果都可能出現。

❾ 終於明白為什麼伊朗對中國如此重要

伊朗是重要的能源輸出國,尤其是伊朗的石油,對於世界上對原油需要最旺盛的中國來說,是餐桌上的香餑餑,而伊朗由於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賣出的石油無法進行美元結算,而那些歐洲國家大都與美國加盟,伊朗只能背水一戰,俄羅斯的人口少內耗不多,所以伊朗也只能選擇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買他們的石油以換取所需的物資和金錢。

❿ 伊朗0:1西班牙,伊朗還有出線的可能嗎

B組的第二輪比賽,葡萄牙依靠C羅的頭槌,戰勝了摩洛哥。而伊朗運氣不佳,未能守得一場平局,被西班牙1:0擊敗。如果要問伊朗有可能出線嗎?我覺得可能性有,不過只有三成。

從目前比分上看,西班牙和葡萄牙均為一勝一平,同積四分,並列小組第一。伊朗一勝一負,積三分,列小組第三。摩洛哥兩戰皆負,小組墊底。小組賽還有一輪,B組中,除了摩洛哥鐵定出局外,其他三支球隊均有可能出線。


我是嚮往藍天得鴕鳥,一名堅定的德國隊球迷。

閱讀全文

與伊朗怎麼背水一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特朗普為什麼要伊朗 瀏覽:584
我是如何從英國回來的 瀏覽:845
出境越南需要多少保險 瀏覽:783
越南話臟東西怎麼說 瀏覽:281
西紅花伊朗多少錢 瀏覽:738
越南喝什麼白酒最好 瀏覽:339
義大利二戰有哪些大型戰役 瀏覽:889
印度文學家都有哪些 瀏覽:669
印度是怎麼處理廚房的 瀏覽:515
印尼大學生畢業多少歲 瀏覽:487
中國法律如何 瀏覽:816
為什麼排斥伊朗隊 瀏覽:898
伊朗國面積多少平方公里 瀏覽:681
泰國普吉島越南哪個好 瀏覽:930
中國最大的松露多少克 瀏覽:787
伊朗撤僑多少人 瀏覽:211
伊朗向中國捐贈了多少口罩 瀏覽:784
肺炎印度怎麼控制的 瀏覽:51
不能罵中國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140
伊朗為什麼打男籃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