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這個國家的精神領袖、總統到底是如何分工的
在伊朗,精神領袖要比總統和地位高,總統也是精神領袖選出來的,可以說精神領袖掌控伊朗的國家主權,總統主要是負責一些行政部門的管理。
總統當選後必須得到領袖的批准,最高領導人可以根據議會或者最高法院決定罷免總統。總統是對人民負責的行政長官,是最高領導人還有議會的負責人。如果他辭職,他必須向最高領袖辭職。
❷ 伊朗民眾為何願意接受窮困潦倒的政教合一呢
和許多國家革命不同。伊朗的政教合一革命使伊朗整個國家從富裕發達直接變為了貧困潦倒,甚至是名不聊生的地步,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伊朗還能夠繼續政教合一下去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三,武裝控制。除了強人,思想控制之外,伊朗也建立了無孔不入的武裝控制。不光有專門保護宗教的伊斯蘭革命衛隊,還有專門穩固和監視國內思想的巴斯基民兵組織。
巴斯基民兵組織對整個伊朗都形成了全方位的控制,一旦有任何暴亂的事情出聲,他們都會很快地平靜下來,做出相關的軍事裁決。在這樣的強壓之下,即使百姓有什麼意見也沒有辦法說出來的,所以即便政教合一是倒退,使伊朗變得更加窮困,百姓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❸ 如何看待伊朗奇特的的政教合一政體
伊朗這個中東地緣大國,居然採用的是政教合一這種怪異的古老體制。在這個世界各國中,絕對沒有第二個國家。在伊朗政治框架下,國家實權牢牢掌握在什葉派教士手中,作為教士首領的最高精神領袖,實際上是國家的最高決策層,掌握伊朗的軍權和決策權。民選出來的總統,只不過是精神領袖的執行者。也就是說,現在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可以說是一個宗教國家!
❹ 政教合一都知道是歷史的倒退,那為何伊朗直到今天還在搞政教合一
因為伊朗除了政教合一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在國內外局勢日漸迫切的情況下,伊朗也只能開始政教合一了。說起伊朗這個國家,其實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個國家的女性地位極其低下,但是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他們國家實行了政教合一。
一方面,當時的統治者騙取了百姓們的信任,在需要百姓的時候給予他們很多承諾,但是當他真正上位的時候卻反悔了。而這個時候統治者掌握大權,百姓們也沒有再次推翻教士階層的力量。另一方面,教士階層的洗腦能力實在是太強悍了,他們在控制了國內教育機構的情況下,向這些知識水平不高的伊朗人民們灌輸一些腐朽的思想。久而久之,這些百姓們也喪失了革命的鬥志,開始接受教士階層的統治。
那段時間,伊朗國內沒有其他更好的領導者,而伊拉克戰爭又使得國外局勢十分緊張,因此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伊朗人民對於政教合一也只能接受了。
❺ 伊朗是什麼政體
伊朗的政體是政教合一。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
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2015年7月14日,經過多年艱苦談判,伊朗核問題最後階段談判終於達成歷史性的全面協議。伊朗承諾永不尋求獲取核武器,並稱贊伊核協議是「歷史性時刻」。
2017年9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最新旅遊禁令,伊朗在新版旅行禁令名單中。
(5)伊朗為什麼選擇教士階層擴展閱讀:
美國《華盛頓季刊》日前發文稱,由內賈德領導的伊朗,其軍隊的勢力再日益增大。1978-1979年伊朗革命形成的政教合一、神權高於一切的政治體制受到嚴重挑戰。
自1989年起,每年的6月4日,伊朗政府都會舉行隆重儀式,緬懷該國前最高領袖霍梅尼。2010年,伊朗革命衛隊首次負責組織紀念活動。霍梅尼的孫子教士哈桑登台進行佈道演說,但是被政府支持者們發出的陣陣噓聲轟下了台。
哈桑的遭遇展現了伊朗的統治基礎已經改變。伊朗的正式國名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屬政教合一政體。其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以神權作為統治基礎。但是,現在軍隊的勢力越來越大。
2009年6月,伊朗大選時眾多抗議示威和激烈爭斗表明了充滿生氣的伊朗國民很希望公平選舉,但是伊朗現在已是軍隊領導的體制了。
從這個角度上講,6月12日的大選引發的政局動盪可以看做是改革派和強硬派爭斗的結果,也可以說是由內賈德領導的事實上的「軍事政變」,改變了1978-1979年伊朗革命帶來的政教合一、神權高於一切的政治體制。
❻ 伊朗的政體是什麼
政教合一。什葉派教士掌握了國家實權,作為教士首領的最高精神領袖,掌握伊朗的軍權和決策權,民選的總統只是個傀儡,是精神領袖的執行者。
❼ 伊朗為何選擇政教合一
因為伊朗是一個宗教多元化的國家,光靠政府很難在群眾中設立權威。伊朗是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有著豐富歷史底蘊,經過多年的歷史演變與周邊地區的文化交流,伊朗成為一個眾多文化碰撞的國家。1979年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官方語言為波斯語。
為了搜集社會資源,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用意識形態體系引導社會群眾,讓他們自願出錢出力。帶有原教旨主義色彩的保護意識形態,一方面可以打造崇尚簡朴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中興伊斯蘭的宗教狂熱激發人民的聖戰情節,所以伊朗採用政教合一的治國方法。
❽ 中東有24個國家,為何只有伊朗走向了政教合一
伊朗走向政教一是因為伊朗發展太快,在發展過程中權貴階層得到了大量利益引發了巨大的貧富,導致貧民對政府的不滿,使得伊斯蘭教眾找到可乘之機,掀起了一場針對政府的革命,這才導致伊朗走向政教合一。
綜合來看,伊朗走向政教合一隻是因為伊朗自身的發展問題,伊朗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忽略了人民大眾的想法,沒有關注人民的生活,也忽略了國家內部的隱患,這才被伊斯蘭教徒推翻政權,使伊朗政教合一。
❾ 當年伊朗為何放棄世俗化,而非要選擇政教合一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對於國家來說,最大的發展和邏輯,其實就是不斷強大國家,富裕百姓,這是根本的職責。所以只要是能夠強大國家,只要是能夠富裕百姓的道路,都是好的道路。這一點那是毋庸置疑的 ,這也是世界各國不斷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的主要原因了,而且一旦探索好,必然堅持發展下去。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伊朗,伊朗其實探索出了強國富民的道路,最終卻放棄了。為此,很多人其實不明白了,當年伊朗為何拋棄世俗化,而非要選擇政教合一呢?根本原因只有一條。
對於教士階層來說,要想恢復自己的地位,世俗化那是絕對不行的,只有政教合一才能保證教士的地位和財富,這是核心。所以當年伊朗為何放棄世俗化,而非要選擇政教合一,其實就是教士的私利,教士為了奪取權力和財富,而不顧國家發展的結果,這才是根本原因。
❿ 伊朗的政教合一是怎麼來的,是百姓的選擇還是誰的選擇
我覺得伊朗也比較神奇,人家的國家都是不斷的發展進步,從那些舊政權變成了新的政權,變得更加的民主。而伊朗卻恰恰相反,他本來可以成為發達國家,但是後來卻走上了政教合一的道路。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在教士的教唆和指揮下,伊朗有大批的男性穆斯林發動了政變取得了政權。而他們之所以選擇政教合一很簡單,因為他們不想被世俗化,如果世俗化的話,自己就要被殺死,只有不世俗化,他們才能夠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還有就是家庭的破壞,男人群體的失落。世俗化的伊朗也開啟了西方的價值觀,男女平等,一夫一妻。這個使得那些一夫多妻的男性群體,也非常的失落。尤其是那些中下層的男性,可能連妻子都沒有。所以他們不願意自己的權力失去,所以他們也成為社會不穩定力量。正是因為傳教士和那些男的穆斯林最終才導致本來可以成為發達國家的伊朗變成現在的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