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人便後怎麼沖洗

伊朗人便後怎麼沖洗

發布時間:2022-05-24 04:49:56

1. 伊朗人的禮儀,(急需)

服飾禮儀
伊朗國內的民族很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裝,但其樣式大多比較簡單,而且寬大,以適應溫暖的氣候。伊朗的男人一般穿不超過膝蓋的長衫,腰圍至腳面以上的圍褲,頭裹長長的包頭巾。土庫曼民族的女性穿著燈籠褲,這種褲子褲腳很小,以防風沙進入。在德黑蘭庫姆一帶,婦女普遍穿伊斯蘭的標准服飾,用一塊大黑布從頭遮到腳,只露出眼睛和鼻子。

儀態禮儀
在伊朗,人們言談舉止是很有講究的,在說話或跟對方正面而坐時,應將兩手平放而不可雙手交叉,雙手交叉著說話,就會被認為態度傲慢,甚至被視為有意挑釁。在伊朗微笑和點頭實際上只是主人的一種禮貌的表示,並不一定是表示同意。另外,由於他們潔身時多用左手,因而認為左手是不幹凈的,所以在接觸取物時不能用左手。

相見禮儀
注重打招呼時的禮貌用語,是體現伊朗人良好素養的一個方面。人們相見時一般都要說"薩拉姆"(你好),甚至素不相識的人相見也是如此。他們喜歡別人在打招呼時稱他們的姓並加上學術或職務的頭銜。伊朗人取名字的范圍非常廣泛,幾乎沒有任何限制,一般與伊斯蘭教有關的名字較多,如馬哈穆德,拉蘇爾,阿里等。婦女的名字多用茲芭,法拉赫等。女子出嫁後多保留娘家的姓名,現在稱呼某某夫人時,也可用丈夫的姓。伊朗人在與賓客相見時,一般習慣以握手為禮,然後親吻對方的雙頰。由於等級觀念很強,見面禮節也有區別,身份相同的人以互吻嘴唇為禮;身份稍低的人以吻面頰為禮;身份差距很大的人,則以一方俯在另一方面前為禮。

餐飲禮儀
伊朗人的餐飲習俗獨具風格。總體而言,他們愛吃麵食,也吃米飯。對中國的大餅等比較喜愛。游牧地區的人們以牛奶、黃油為主食;農業區的人們主食有面餅、米飯等。喝茶是伊朗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大多愛喝紅茶,並喜歡在茶中加糖。按當地傳統,土庫曼人唱歌前必喝紅茶,每逢節慶喜事,人們必定先喝紅茶,然後載歌載舞。

喜喪禮儀
根據穆斯林習俗,相親相愛的男女雙方,必須由男方提出求婚,經女方正式同意後,便可舉行結婚儀式,他們從定婚到結婚要經過十幾道程序。信奉伊斯蘭教的土庫曼民族,定親時,男方要用30隻羊送給女方作為聘禮。定親後到結婚的前一天,男女雙方不能見面,成婚一周後,新娘就回娘家,一旦知道懷孕了,則立即回夫家。伊朗伊斯蘭教徒去世後,人們將其屍體移入清真寺的停屍房。在埋葬過程中,人們又為死者祈禱,埋葬後人們要為死者定期舉行各種儀式,以示悼念。
節日來臨之際,婦女忙著大掃除。除夕到來,合家歡聚,各家各戶用乾草點起"祝火",人們都從上面跳過去,意為免災求和平。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訪親友,互祝新年快樂。最後一天,則是全家人外出郊遊,這時大小公園里遊客如雲。

商務禮儀
在伊朗,進行商業性會面,遞交名片是必要的,最好要用波斯文,實在不得已,也可用英文。伊朗工商界人士好禮而講究正式禮節。在商務會談時直截了當,往往效果不佳,他們不習慣於對事情立刻作出抉擇。不要以洋娃娃作為禮物,否則會被誤認為瞧不起他們信仰的宗教。

旅遊禮儀
在公歷3月到伊朗旅行是最好的季節。德里蘭的美景往往使人陶醉,若北上黑海或南下波斯灣,那裡風光更是迷人,碧波萬頃。但外出旅行在大城市交通較擁護,如趕上穆斯林節日和星期五祈禱日,更是如此。即便這樣,也應給老人讓座。當地不許婦女與丈夫以外的男人同行。夫妻外出必須帶上結婚證書。參觀清真寺必須脫鞋,頭上必須有一樣東西,如帽子或手帕。

主要禁忌
伊朗人嬰兒的眼睛特別第三,最忌諱別人議論嬰兒的眼睛。他們忌諱左手遞交物品,稱左手為下賤的手。禁食豬肉,不食自死的牲口,也不吃外形可憎或不端正的動物的肉,忌吃無鱗的魚。

2. 伊朗人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伊朗風俗習慣為:

1.在齋月來臨前,即在伊歷8月下旬,伊朗家家戶戶都要清掃庭院、房間,徹底打掃衛生,有的自動到清真寺和公共場所打掃衛生,以清潔明亮的環境迎接尊貴的齋月的到來。

2.伊朗幸運的數字「7」對伊朗人來說是吉利的象徵:伊朗春節之際要在餐桌上擺上7種由字母s開頭的食物,婦女化妝品有7種顏色,結婚時給新娘腰帶上打7個。

3.如果無意中將5隻茶杯或5隻茶碟放成一排,這表明今有客人來訪。家裡人要為出門3天的人做面條,以求平安

3. 伊朗人有什麼禁忌

男的在伊朗除了酒,好像沒什麼禁忌!女人的禁忌就一大堆了!說白了伊朗人就是悶騷型的。在外很封建,關了門在家玩又是很開放的!

4. 伊朗禮儀常識有哪些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lc Republic of Iran )簡稱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有「歐洲陸橋」、「東西方空中走廊」、「亞利安人之國」之稱。面積164,5萬平方公里。人口5200萬,98%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教。波斯語為官方語言。貿易交往中大多使用英語,但日常生活上則很難派上用場。

年8月16日與我國建交。首都德黑蘭(Tehran)人口800萬,小汽車有100萬輛以上,入夜街道上五顏六色的小汽車川流不息,它不僅是伊朗,而且是西亞的最大城市。

按照伊朗的禮俗,每年的4~9月間,天氣炎熱,穿襯衫,打領帶即可,其他時候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拜訪商界、企業界或政府部門須先訂約會,談公事要遵守時間。和伊朗人打招呼,要稱他們的姓加上學術或職務頭銜。根據當地的商業習慣,進行商務活動時,首先彼此要提示所希望的價格、條件,然後相互讓步達成協議。生意洽談,按伊朗人的習慣,往往相當費時。雖然起初所提示的價格很難接受,但不必灰心,仍然要不屈不撓地進行交涉。有一點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即對方的意識觀念與我們的差異。注意不急躁、不慌張、不灰心。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不要傷害伊朗人的自尊心,並要十分注意不能有不尊重伊斯蘭教的言行。觀光、商業旅行到伊斯蘭教國家時,都可以參觀伊斯蘭教教堂,但必須遵守他們的禮節:要脫鞋,頭上必須有一樣東西,如帽子或手套。女性衣著更須注意,不宜太暴露。不能穿迷你裙,肩膀到膝蓋必須掩蔽不露,衣袖不可短到露肩或露出腋下,當地禁止喝酒,也不能攜帶酒精類的飲料。不食豬肉,烤羊肉串是伊朗名菜。伊朗中、下層人士喜歡上茶館,泡上一壺紅茶,擺上冰糖塊或榛子果仁、巴旦杏仁、阿月渾子和葡萄乾等。在伊朗,茶館也是人們信息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場所。

到伊朗,宜持用印有波斯文、英文的名片。伊朗商人比中東其他地方的商人好禮而講究正式,招待殷勤,打交道時宜以正式而保守方式進行。伊朗人以其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為驕做,在交談過程中,可多強調中國與波斯商賈往來的悠久歷史。

商務活動最好於10月至次年4月前往,天氣比較涼爽。6~8月,商人渡假者較多。機場檢查相當嚴格,出境時要留3個小時的餘裕才好。到都市以外的小地方,需要懂點波斯語。

海關免稅香煙100支,或雪茄10支,或煙草半磅。出境限300Rlals。外幣不限,入境時先申報攜帶外幣數額,出境時可以攜出。因出境時會查驗,向銀行兌換時,一定要保留兌換證明。在伊朗,搭坐計程車要事先談妥車資,計程車付小費。飯店、旅店已附加10%服務費於賬單內。其他服務每次給10個Rials即可。當地水果名產有西瓜、香瓜、番茄等。

伊朗北部戈爾草原的土庫曼人,世代過著游牧生活。他們以羊糞作燃料,以羊肉、羊奶製品為主食,或把很多羊肉摻在少量米中煮成飯。他們視羊肉為最有營養的食品。且有唱歌喝紅茶的習慣。

加高院牆防止被偷看婦女穿長袍也能下海維護游泳池助人就業在國內久住蝸居,來到伊朗後,我很喜歡伊朗人寬敞的住宅,尤其羨慕他們家裡那清澈見底的游泳池。

也許是地廣人稀的緣故,即使在首都德黑蘭這樣的繁華都市裡,塔樓也不多見,而獨門獨院卻比比皆是。雖然一座座院落風格各異,但是房前屋後總少不了核桃、柿子等果樹,還有大小不一、形狀多樣的游泳池。我的朋友卡里米說:」游泳池既能點綴庭院,也是休閑的理想場所。現在,游泳池幾乎已經成為伊朗中產階級家居的標准配備之一。「普通人家的游泳池一般建在庭院的一角,多為規矩的長方形,也有浪漫的曲線形。游泳池的大小根據院子的面積而定,大的有50平方米,袖珍型的則不過十幾平方米。式樣則根據主人的財力和愛好而定。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家,在游泳池壁上貼上瓷磚或漂亮的馬賽克,旁邊還配有按摩池和桑拿房。普通人家則在游泳池池底和池壁上簡單地抹上水泥後刷漆,不講排場只求實用。喜歡在院子里多留些綠地和活動空間的人家,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則把游泳池建在自家的地下室里。

修建游泳池花費不是很高,簡單的約合2000美元,奢侈點的需要上萬美元。由於伊朗有游泳池的人家很多,社會上出現了專靠維修和保養游泳池為生的工人。按照工作量大小,他們每保養一次游泳池,能掙二三十美元。

鄰里間有道高高的牆游泳池是名副其實的「水老虎」。伊朗是一個缺乏淡水的國家,特別是到了夏天用水高峰期,自來水公司為每個家庭規定了用水定額,對超出定額的部分徵收高額罰款,這對有游泳池的家庭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因此,有游泳池的人家都在院子里打了水井,用水泵從地下抽水供游泳池用。當游泳池注滿水後,保持水質的清潔很重要,人們要定期清除池底的沉澱物,打撈落在水面上的樹葉,有條件的人家還安裝了循環水系統。

在伊朗,不僅男子喜愛游泳,女性也喜歡這項運動。但是,根據伊朗的伊斯蘭文化和道德風俗,穆斯林女性的毛發和肌膚是不能暴露給外人看的,只能在自己的丈夫和父母等至親面前揭頭巾。因此,為了防止被外人看到,有游泳池的人家都把與隔壁相鄰的一面牆修得特別高,有的高達4米,有的人家甚至用不透明的硬塑料板豎起一面高高的牆,或者沿著牆根種上枝葉茂密的大樹,以阻擋鄰居或路人的視線,防止家中的女性在游泳時春光外泄。

但是,隨著德黑蘭等大城市人口近年來急劇增加,五六層高的公寓樓逐漸增多,那些高層的窗戶對鄰近別墅的隱秘性構成了威脅。有不少公寓樓在設計時為了尊重他人隱私,在正對鄰家別墅的一面不開窗戶,盡量避免發生偷窺的可能。女性為了能做到百分之百安全,有時會穿著緊身的衣褲游泳。其實,在伊朗,不往鄰家院里張望是人們遵守的基本公德。

公共游泳池裡有秘密由於不是家家都有條件修建游泳池,因此公共游泳池在伊朗隨處可見。伊朗的公共游泳池分室外池和室內池兩種。公共游泳池的大小一般和標準的比賽用池一樣,分成若干泳道。公共游泳池的設備較好,還配有冷熱按摩池。

在公寓樓、飯店裡的公共游泳池和專門的游泳場館,男女被嚴格地隔離開來。通常的做法是,男女在不同的時段分別使用游泳池,男士使用的時間比女士長些。有一次,我住進伊朗的一家四星級飯店,興沖沖地跑到游泳池想一游為快。不料,看門的工作人員說:「今天是女士專場,不對男士開放,請明天再來吧。」伊朗人也喜歡天然游泳場。在伊朗北部裏海度假勝地和南部的波斯灣海域都有天然浴場。這里男女分泳的方法是按區域劃分,男女被要求使用各自的專區,不可越雷池半步。女士專用區往往設在一片隱蔽的天然海灣,數百米之外就有提醒男士止步的標志。最顯眼的標志就是一大片像建築工地用的塑料布,從沙灘開始豎起,一直延伸到海里幾百米遠。剛到伊朗時,我不知道這是圍在女游泳區的保護裝置,還以為是什麼神秘的建築,想湊近看個究竟。不料,半道就被人截住,一打聽,原來這是一片讓男人走開的地方!

有一次,我在波斯灣的基什島海灘遊玩時,看到幾名女子穿著傳統的長袍下了水,黑色的長袍隨波展開,遠遠看去就像是一隻只水母漂浮在水面上。這是特別想游泳而因某些特殊原因無法去專區的女士想出的奇招。一位叫瑪莉亞姆的姑娘說,她就曾穿著長袍游泳。我說那樣豈不是特別不舒服,她向我透露了小秘密:其實游泳的婦女在袍子里都穿了游泳衣,在水裡沒有什麼不便。穿著長袍游泳的女性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5. 伊朗人的習俗有哪些

一、衣著:女士(學前兒童除外)須戴頭巾。穿長袖、蓋過臀部、寬松、不透明的上衣或風衣,官方場合須穿顏色較深的長風衣,不得顯露腿及腳腕部位。男士不得穿背心或短褲外出。

二、飲食:禁酒,忌食豬肉、狗肉。穆斯林齋月期間,即使非穆斯林也不能白天(日出後至日落前)在公開場合進行飲食或吸煙。

三、伊朗禁止賭博、賣淫,婦女不得從事唱歌、跳舞等職業。偷竊他人財物者將被依照伊斯蘭法進行處罰。犯持槍搶劫、強奸罪將被處以死刑。

四、男士不可主動與伊朗女士握手,女士一般也不主動與伊朗男士握手;如女士主動握手,男士亦應禮貌回應。

五、伊朗人不喜歡與外國人有身體上的密切接觸,勿與伊朗人挎胳膊(如照相時)。不得用手觸摸小孩子的頭部。稱好時不能豎大拇指。說話時忌用食指指向他人和大聲喧嘩。伊朗人很講究衛生,隨地吐痰、扔雜物現象更是少見,口中異味較重會引起反感,會被認為缺乏修養。

(5)伊朗人便後怎麼沖洗擴展閱讀

前往伊朗旅遊注意事項:

一、旅客可正常帶入個人財物,有些價值昂貴的物品需要申報,由海關官員記錄到個人護照里,被記錄下的物品不能出售,離境時須向海關官員出示,如上述物品在伊遺失,應出示有關報失證明。

二、不準攜帶出入境的物品包括:含酒精的飲料、豬肉及相關製品、賭具、迷幻葯物、武器、彈葯、爆炸品、色情書刊、詆毀伊斯蘭教和伊朗國家形象的一切書籍和音像製品及其他被伊朗法律禁止攜帶的物品。伊朗對出境旅客最多可攜帶的藏紅花數量有限制規定。

三、入境後如需延期簽證,須在停留期屆滿前向伊當地外事警察局提出申請。逾期居留將被處以45萬里亞爾/天的罰款。如被懷疑非法經商或勞務,則要另受到勞工部門、財政部門的巨額罰款後才許離境。

6. 伊朗人的體味是什麼樣的

有的比較重,大凡以羊肉等肉類為主食的民族都有此類現象
伊朗人還喜歡噴香水,這樣體味就更為混雜了
當然也有沒有什麼體味的

7. 有人知道古波斯的不凈人之說嗎

有關古波斯「不凈人」的記載,主要見於《魏書》、《周書》及《北史》。 [①] 《魏書》卷120《西域傳》波斯國條下載道:「死者多棄屍於山,一月著服。城外有人別居,唯知喪葬之事,號為不凈人,若入城市,搖鈴自別。」 [1] (p.2272) 三書所記基本相同,其原因前賢自有論述。 [2] (p.67) 三史修於北齊至唐初,時間較為接近,相當於波斯薩珊王朝(Sasanian, A.D.224-651)後期。由於習俗的產生與發展有其歷史延續性,因此我們只能說,上引史料反映的葬俗不會晚於薩珊朝後期。
日本學者在復原這段史料時,並沒有對「不凈人」作出具體考證, [3] (p.100) 倒是國內專治唐代文化史、外來宗教史、古代伊朗史等領域的學者有所涉及。如,蔡鴻生先生在論述唐代九姓胡的葬俗時指出,其負責棄屍飼狗、收骨埋殯的喪事專業戶,即漢籍所載的波斯「不凈人」; [4] (pp.25-26) 並在討論新舊《唐書》所記太原「黃坑」的宗教屬性時,亦重申康國別院的喪事專業戶,相當於波斯「不凈人」。 [5] (p.246) 林悟殊先生在論述瑣羅亞斯德教最高級別的凈禮巴勒什奴( barešnum )時指出,該凈禮主要用於那些接觸死屍、處理遺體的教徒,尤其是專業人士,並引證《魏書·西域傳》及《北史·西域傳》所記的波斯「不凈人」,稱此專職處理死屍者正是巴勒什奴凈禮的對象。 [6] (p.64) 龔方震、晏可佳兩位先生合著的《祆教史》在介紹瑣羅亞斯德教經典《辟邪經》(Vendidad)時指出,「常人不能接觸屍體,屍體只能由專司其職的搬運人來運送,此專職者就稱為『不凈人'」,並引證上述《魏書》的記載,更加明確地指出「不凈人」是專職搬運屍體者,其在書後附錄二「祆教英漢對照專門索引」中,把抬屍者( nasā-sālār )釋義為「不凈人」。 [7] (p.8,p.367) 李鐵匠先生在考證古代伊朗的種姓制度時,則通過與古代印度的 旃陀羅比較,除指出《魏書》所載的「不凈人」是瑣羅亞斯德教的專事喪葬者外,更認為不凈人是伊朗四大種姓之外,人數較少,社會地位極其低下,生活極其悲慘的等級。 [8] (pp.60-61)
以上諸學者對「不凈人」的定性,多是在論述其它問題時,捎帶提及,限於文章的主題和篇幅,並沒有展開論述;同時由於文獻記錄簡略,其間仍然不乏模糊之處。例如,不凈人究竟是概指瑣羅亞斯德教中的從事喪葬者,還是單指專司搬運屍體者,如何界定「不凈人」的社會地位等。本文試圖就這些模糊點,提出自己的管見,以就教方家。

二 「棄屍於山」與波斯瑣羅亞斯德教

雖然學者們把「不凈人」與古波斯瑣羅亞斯德教相聯,但並沒有專門論證,我們有必要首先對有關史事加以辨析。據研究,中國史籍所見的「波斯」有西域波斯和南海波斯之別,即便是西域波斯,隨著時間推移,所指的范圍版圖也有不同。但本文探討的「不凈人」所在之波斯乃以伊朗高原為核心的古伊朗,這是毫無疑問的。 [9] (p,89) 其所處的時間正如上文所述,不晚於薩珊王朝後期。
證明「不凈人」具有瑣羅亞斯德教屬性的唯一根據是:「棄屍於山」的葬俗。據考古發現,伊朗人在青銅器時代後期已實行埋葬,直到他們遷徙之後,此葬俗還普遍流行,其時間大致為公元前一千年左右。 [10] (p.113) 後來,他們逐漸曝露屍體,但具體時間尚無法確定。根據研究,中亞和東伊朗的居民首先接受了「棄屍於山」的葬俗, [10](p.113) 居於西伊朗的波斯人接受此葬俗的時間則要晚於他們。有關波斯瑣羅亞斯德教葬俗的文獻記載,最早似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其時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Herodotus)記錄道:「據說波斯人的屍體是只有在被狗或是禽撕裂之後才埋葬的。瑪哥斯僧(又譯麻葛僧等)有這種風俗那是毫無疑問的,因為他們是公然實行這種風俗的。」 [11] (p.22) 林悟殊先生在分析這段史料時,明確指出「盡管我們已確知波斯在阿契美尼時期,便已廣泛地流行瑣羅亞斯德教,然而根據上引希羅多德的敘述,麻葛僧侶的屍葬方式,並未被波斯人所廣為接受。國王們雖然大力推行瑣羅亞斯德教,但他們死後的遺體並不遵照該教的習慣,讓鳥啄狗噬。」 [6](p.87) 隨著亞歷山大東征,在希臘化浪潮的沖擊下,麻葛人的葬俗就更不易在波斯各地傳開。到薩珊波斯時期,統治者通過行政力量推行該教,「即使原來沒有天葬習慣的波斯人,在這種嚴刑重罰下,也都得一遵教法,改用天葬,並且逐步習以為常了。」 [6](p.88) 公元1世紀希臘作家斯特拉波(Strabo)指出,王族也實行曝屍:「他們不但承認古波斯的神祈,建築神壇,並且嚴格遵從瑣羅亞斯德教教律,暴棄王族屍體,以供禿鷲和犬,這是先前阿契美尼朝都未能實行的。」 [12] (p.84) 然而,就考古資料顯示,波斯帝國的君主雖然大都篤信瑣羅亞斯德教,但他們並非全部實行天葬,即使在該教普遍流行的薩珊時期,情況也不見改變。阿契美尼朝的君主們遵循古伊朗王族和貴族的傳統,把屍體塗香防腐,安放在巨型墳墓里,表現了其「渴望升入天堂,來日再生的願望,這是貴族等級特有的權利。」 [10](p..325) 如開國君主居魯士一世(Cyrus I, B.C.640-600)沒有按正統儀式曝屍,然而其陵墓經過仔細營造,使熏香的屍體與活的生物無法接觸,從而遵守瑣羅亞斯德教教義。 [13] (p.52) 繼起的帕提亞人(Parthians)和薩珊人(Sasanians)也堅持固有傳統,他們把國王的屍體塗香,放在石制墳墓里。 [13](p.121) 由此看來,在瑣羅亞斯德教流行的時代,王族在不違背教義的前提下,為維持其尊貴地位,可以不用曝棄屍體。
正如上文所述,到薩珊波斯時期,統治者通過行政力量推行該教,沙卜爾二世(ShapurII A.D. 309-380)統治時,編定了該教經典《阿維斯陀經》,其中《辟邪經》第三章第三五—三九節從法律上規定了執行天葬。 [14] (pp.31-32) 據現有材料,無法確定《辟邪經》的編纂日期,但經文表明其「於帕提亞時期編纂,部分內容甚至更加古老。」 [15] (p.1159) 由此可以斷定,這種葬俗至少在帕提亞王朝晚期瑣羅亞斯德教復興時已經存在,在薩珊時期頗為流行。
波斯境內固然獨尊瑣羅亞斯德教,但猶太教、基督教、佛教和摩尼教亦曾不同程度地流行。 [15](pp.819-1024) 然而「棄屍於山」為瑣羅亞斯德教的獨特葬俗,其貌似野蠻,不為他教所容。以基督教為例,雖然波斯瑣羅亞斯德教徒「把屍體曝給狗和鳥」,但改信基督教的波斯人卻把屍體埋在地下,漠視禁止埋葬的嚴酷法律。公元399年開始執政的伊嗣俟一世(Yazdegird I)以對待基督教徒寬容而聞名,他容忍基督教徒埋葬死者,受到他們的尊敬;但是據瑣羅亞斯德教教義,埋葬污染了善的大地,因此伊嗣俟一世成為瑣羅亞斯德教的罪人。 [13](pp.120-21) 到了伊嗣俟統治的後期,他轉而對基督教徒採取嚴厲措施。伊嗣俟之子瓦赫蘭五世(Vahram V, 421-39年)繼承其父的宗教熱情,「聽從祭司長,即受詛咒的密赫爾·沙普爾(Mihr-Shabuhr)的要求,拖出在他父親時代埋葬的死屍,放到太陽下曝曬;這種行為持續了五年。」 [13](p.121)
雖然波斯境內多教並存,然而薩珊王朝的確從法律上規定實行天葬,當然對異教徒未必強求一致,異教徒也未必遵守。是以中國史書記載其「死者多棄屍於山」,乃有本而發,說明並非全體民眾都實行天葬。事實上,即使同為瑣羅亞斯德教徒,王族和祭司、普通教徒的葬俗在具體做法上也並非完全一致。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肯定「棄屍於山」是瑣羅亞斯德教的獨特葬俗,而且主要為祭司和下層百姓所遵循。因此,專門操辦這種葬俗的「不凈人」,其具有瑣羅亞斯德教的屬性,應是無庸置疑的。

三 「不凈人」的職業性質

瑣羅亞斯德教關於喪葬的規定與實踐,突出體現了該教善惡斗爭的教義。該教稱,死亡為惡神阿里曼所創,萬物死亡後都是不凈的;其中生前正直的人,其屍體最為骯臟,因為正直的人集中了奧爾馬茲達創造的諸多善端,惡魔們為了用死亡戰勝他,必須全力以赴。而且,即便在靈魂離體後,邪惡還要在屍體周圍停留一段時間,使污染不斷擴散。 [16] (p.110) 「瑣羅亞斯德教主張善惡報應,在理論和邏輯上必然要承認靈魂轉世和末日審判。他們相信一個人死後,其靈魂在三天內還停留在死者身上(在頭部附近),回憶和檢查畢生的思想和行為……送葬者在死後第四天黎明之前進行祈禱時,靈魂才開始升入天堂。」 [10](p.121,p.328) 如是,處理死屍是一種較為復雜而又富有宗教意義的行為,非由專職人員負責不可。
一般認為,瑣羅亞斯德教徒死後,其「去除屍肉」的儀式分三段時間進行。第一段時間內,如果天氣惡劣或時辰過晚,就不要立即將屍體運往處理場,而是放在屋內的坑穴中或者專門設置的屋舍內。第二階段時間內,把屍體運到專門的地點曝露,讓鳥獸啄食。此為伊斯蘭化前的古伊朗葬俗。屍斂的最後階段為處理骨骸。 [17] (pp.143-44) 《辟邪經》第六章第四十四節,以先知瑣羅亞斯德與最高善神阿胡拉·馬茲達互相問答的方式規定了處理死屍的地點:

(問):我們應該把屍體放到哪裡?
(答):放在高高的地方,這樣食屍的鳥獸會很容易發現他們。 [14](pp.72-73)

此段記載雖然文意模糊,卻暗示了曝屍場所並非人造,揭示了中國史籍特書「棄屍於山」的原因。那麼,究竟由何人來負責抬放屍體呢,由於文獻缺略,考證不易,我們根據學者們對現代瑣羅亞斯德教村落進行的實地考察,或可解決這一難題。
1963-4年,英國伊朗學權威瑪麗·博伊斯(Mary Boyce)教授,對現存伊朗的瑣羅亞斯德教村落沙里發巴特(Sharifabad)進行了詳細調查,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記錄。根據她的記錄,教徒剛剛死去時,要有專人負責清洗屍體,該專人被稱為 paksǔ ,意為「洗屍者」,他們通常是一名男子和一名老婦,主要負責用帕傑烏( pajow ,即牛尿)清洗屍體,然後為死者全身穿上白色棉衣,把屍體擺放好。按照瑣羅亞斯德教教義,在洗屍過程中,屍體是干凈的,所以「洗屍者」沒有受到污染;同時,他們在履行自己的職責時,必須保持潔凈。洗屍後,屍魔( drōj-nesā )才帶著污染附身,這時,只有受命專司其職的人才能觸摸屍體。 [16](p.23,p.149) 當屍體清洗完畢並擺放好後,就由祭司主持儀式,念誦禱文《阿胡那瓦特》(Ahunavad Gah)等,並在《雅斯那》第三十一章第四節停頓。停頓之後,由專職的抬屍者( salars )把屍體抬到鐵棺上,並給他繫上聖帶( kosti )。最後,舉行送葬儀式。 [10](p.329)
送葬時,抬棺者也與屍體發生聯系。他們主要從死者的親友中選出,負責把屍體抬到達克瑪,其工作在宗教意義上是大功德。他們同抬屍者一樣,全身穿著白色衣服,手上包著白布;但與之不同的是,他們沒有直接接觸屍體,受到的污染比較小,在葬禮之後舉行簡單的凈禮就會幫助他們恢復潔凈。 [16](p.150)
以上所述是現代伊朗瑣羅亞斯德教徒的葬俗,這種以後證前的論證當然缺乏共時性的說服力。但是此一風俗在現代印度的帕爾西人中亦存在流行,兩社區的葬俗除個別差異外,幾乎完全一樣。 [18] (pp.49-82) 其原因自不難理解,公元7到9世紀,阿拉伯人征服並統治波斯,迫使異教徒改宗伊斯蘭教, [19] (p.57) 波斯本土的瑣羅亞斯德教徒越來越少,變成少數民族。 [20] (p.243) 但也有部分虔誠的教徒逃亡到印度西部海岸,發展成為現代的帕爾西民族。 [6](pp.11-22) 帕爾西民族由於受伊斯蘭化影響較小,比較真實地保留了古老的正統;而沙里發巴特村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對傳統的堅持也根深蒂固。兩地葬俗的一致性至少說明,上述內容在阿拉伯征服即7世紀中葉以前就已存在。其實,在瑪麗·博伊斯教授的觀念中,「宗教信仰體現在儀式中,通過儀式才能為人所知,並由於儀式的代代相傳而保持傳統不輟。」基於這種觀念,她主張「用沙里發巴特古老的正統,連同其它教內外文獻去重建古老的信仰與儀式。」 [21] (p.xvii)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參與喪葬儀式的人員包括祭司、抬棺者、洗屍者和抬屍者。祭司地位尊貴,洗屍者在屍魔附身前已完成工作,抬棺者不與屍體直接接觸;他們都沒有受到死屍所帶的嚴重污染。只有抬屍者才從事宗教意義上極度危險的職業,如果要冠以「不凈人」的稱呼,當非他們莫屬。抬屍者在《辟邪經》里稱為 nasu-kaša ,後來發展為 nasā-sālār ,意為「負責屍體者」。 [10](p.304) 有學者指出「『不凈人'就是專知喪葬者的音譯」 [8](p.61) ,由於資料有限,我們不敢妄加猜測。漢文佛教術語中有「凈人」一詞,專指「未出家而在寺院中侍奉僧侶的俗人」; [22] (p.16) 但名專知喪葬者為不凈人,顯為中國世俗觀點,並非受佛教影響。
從教義來看,「不凈人」的工作是戰勝惡魔的正義之舉,在瑣羅亞斯德教為主流宗教的波斯國里,如果竟被劃成「賤民」,就令人不可理解了。

四 「不凈人」非「賤民」辨

按規定,抬屍者安放完屍體後,要念誦禱文,安慰靈魂:「莫急莫怕,就是這里。多年來,這就是你的祖父輩歸宿之地,它潔凈而美好。」「哦,密赫爾神(Mihr Ized),斯羅什神(Sroš Ized),拉什神(Rašn Ized),純潔而正直!我們已完成工作,現把它交付給你們……」 [16](pp.151-52) 按瑣羅亞斯德教的說法,人死後,靈魂須經過「裁判之橋」,由專神檢視其一生的善惡功過,如果行善多於行惡,靈魂則被判進入天堂,反之則墮入地獄。司其職者即密赫爾、斯羅什、拉什,密赫爾居中。 [23] (pp.164-183) 抬屍者負責把靈魂轉交給諸神,待三日後其將要飛升時,接受審判;以後,還要於規定之日進入達克瑪,把日曬後的干骨收起,投入中央井( srāda )。前蘇聯學者在描述達克瑪時提到此井:(達克瑪)頂層呈凹狀,四周有台階,中央為井穴;塔頂分三層以放置屍體(外層置男屍,中層置女屍,內層置童屍)。有專營此事者,將屍體移於其上,均赤身露體,任鷹隼啄盡屍肉,骨殖則投入井穴。 [24] (p.378) 此為達克瑪制度化後的情況,《辟邪經》第六章則規定了伊斯蘭化之前如何處置遺骸:

(問):我們把死者的遺骸放在什麼地方?
(答):放到狗、狐狸和狼夠不到的骨瓮( uzdāna -)里,不要讓雨水淋到。如果有條件,這些崇拜馬茲達者就把它放在岩石或泥土上;如果沒有條件,就讓骨架呆在原地,或曝露在陽光下,接受光照。 [25] (pp.72-73)

Uzdāna 在帕拉維語中隨口讀作 uzdahist ,意為 astōdān (盛骨瓮),不同時期的盛骨瓮風格不同。然而,據《辟邪經》規定,窮人只是把乾燥的遺骸放在地上,帕提亞時代和薩珊時期的外國旅行家曾經目睹。這種風俗與瑣羅亞斯德教教義並不相悖,因為骨骸經過曝曬,已變干凈,不會污染善良的大地。 [10](p.327) 這也可能是中國史籍記載波斯葬俗「棄屍於山」,而沒有記載如何處置遺骸的一個原因;普通百姓棄屍之後,任由屍骨腐化,並不違背教義。按瑣羅亞斯德教規定,造物主創造了人,在末日(Frašegird)時收集殘骸,是造物主的授意。 [26] (p.317) 使用盛骨瓮保存遺骸,雖屬遵循教義的一種表現,卻不是非執行不可的義務,現有的資料無法證明其具有普遍性。處理屍骨的方法和地點會隨著具體條件的改變而變化,這毫不奇怪,關鍵是必須嚴格遵守瑣羅亞斯德教的凈規,即保證屍骨不會對善的造物造成污染、傷害。負責抬屍收骨的「不凈人」,乃擔負著宗教賦予的神聖使命。
正如上文所述,在確認屍魔附身之後,抬屍者是唯一可以用手觸摸屍體的人,所以他們被認為受到了嚴重污染,是不幹凈的。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也的確被區別對待。例如,舉行公眾儀式時,他們往往不在被邀請之列;教徒收割莊稼時,也不會請他們幫忙,以防作物枯萎。 [16](p.114,p.46) 但必須明確,這種不凈只是宗教意義上的;即便從宗教意義來考察,其工作也具有兩面性,他們的工作同時又被認為是高度的榮譽( bā arj )。在處理屍體的過程中,抬屍者的確認為其工作是完成善神奧爾馬茲達的任務,瑣羅亞斯德教的《宗教判決書》(Dâdistān-i Dînîk)中有詳細介紹。 [27] (p.34,p.44) 出殯前,他們庄嚴宣布:「我們執行這些任務,得到奧爾馬茲達授權,得到仁慈的不朽者授權,得到正直的斯勞莎(Sraoša,即斯羅什)授權,得到先知瑣羅亞斯德(Zarathushtra the Spitamid)授權,得到馬拉斯潘德(Māraspand)之子阿杜爾巴特(Ārbād)授權,得到高級祭司授權……」 [28] (p.139) 然後,他們才開始舉行儀式。
按照瑣羅亞斯德教的規定,抬屍者為嚴重受污染者( rīmanī ),應該經常舉行最高級別的凈禮「九夜之凈」( barašnom-e no-šwa ),至少每隔一年一次。 [16](p.112) 此外,為了消減死屍帶來的污染,還要舉行「犬視」( sagdīd ),即為了驅趕纏住死人身體的惡魔「納什」,而以犬來視看屍體。《辟邪經》第八章第十六——十九節中規定,選擇生有四隻眼睛的黃狗或者長有白耳朵的白狗,把其帶到死者旁邊,就可以使屍毒飛離死屍。 [13](pp.97-98) 從剛剛死去到把屍體正式抬到達克瑪之前,通常要舉行三次「犬視」。在第一次「犬視」時,為增加反抗惡魔的力量,還要燃火。 [16](p.149) 此類儀式均使抬屍者受到宗教儀式的保護。
然而,人們常常忽視「不凈人」所從事職業的雙重性。李鐵匠先生把 「不凈人」與古代印度的賤民階層旃陀羅比較,認為兩者具有如下共同點:一 名稱都帶有強烈的歧視性。二 居住地區有嚴格規定,只能住在城外、村外,和其它居民住於互相隔離狀態。三 在宗教上都屬於不凈者,在進入城市時,必須以明確的方式來表明自己低下的身份。四 職業都很低下,被認為是不凈的、有污染性的。 [8](p.61) 據《摩奴法典》可知,旃陀羅確於城外別居:

旃陀羅……的住所應該在村外……任何一個忠於義務的人也不要和他們交往……夜間不準他們在城、鄉中往來。他們有事時可在白天到那些地方去,以國王所規定的標志使人辨別出來。他們要搬運死後未有親族的人的屍體,這是規定。他們要奉國王命令執行依法處死的罪犯的死刑…… [29] (p.252)

可是,從上文分析可知,「不凈人」是因為專知喪葬而被視為「不凈」的,而旃陀羅所從事的職業主要是「屠者」。公元5世紀前後,東晉高僧法顯去天竺求法,行經中天竺時目睹了這種「屠者」的生活狀況:「旃荼羅(即旃陀羅)名為惡人,與人別居,若入城市則擊木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不相唐突。……唯旃荼羅獵師賣肉耳。」 [22](p.54) 與瑣羅亞斯德教專知喪葬的「不凈人」相比,其內涵是大異其趣的。從旃陀羅從事的職業中,我們很難看出其有什麼特別的宗教含義,而負責棄屍的「不凈人」是瑣羅亞斯德教獨特葬俗的執行者,與之明顯不同。而且,旃陀羅即使從事喪葬,也不過是「搬運死後未有親族的人的屍體」,即無主之屍。「搖鈴自別」與「擊木為異」,反映的只是表面現象,並不能揭示兩者所從事職業的實質。可能正是由於已經了解到旃陀羅「擊木為異」的低賤身份,古人才會稱呼波斯「搖鈴自別」的喪事專業戶是「不凈人」。其實,根據《摩奴法典》的記載,和旃陀羅處境相同的還有斯婆跋迦:

旃陀羅和斯婆跋迦的住所應該在村外,他們不能有完整的器皿,他們的全部財富只應該是犬和驢;他們要穿死者的衣服;以破盌為盤;以鐵為裝飾品,常游去無定處。任何一個忠於義務的人也不要和他們交往;他們只應該在他們之間互通有無,通婚姻。別人給他們的食物要盛以破盌片,並由僕人從中居間,夜間不準他們在城、鄉中往來。他們有事時可在白天到那些地方去,以國王所規定的標志使人辨別出來,他們要搬運死後未遺有親族的人的屍體:這是規定。他們要奉國王命令執行依法處死的罪犯的死刑,並取得其刑殺者的衣服、床榻和裝飾品。 [29](p.252)

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遠非本文所能論述,但可以肯定,「不凈人」與旃陀羅不能簡單等同。
從事喪葬的「不凈人」在宗教上的身份具有矛盾的雙重性,既因為職業關系受到嚴重污染,又因為與惡魔作戰而享有崇高榮譽。他們在世俗中被認為不幹凈當然是可能的,從事斂屍在外人眼中未必高貴;出於各自立場,教外人和教內人的看法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對之不了解的外族人眼中。中國人的記載,自是反映了漢族的價值取向。漢代的《釋名》卷八《釋喪制》集中記載了中國人的喪葬觀念,唐玄宗朝官修的類書《初學記》加以引用,反映了這種觀念的持久性:

禮記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弗得見也。左傳曰: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釋名曰:藏不如禮曰埋,埋痗(趨使腐朽而已)也。不得埋曰棄。不得其屍曰捐(捐於他境)。 [30] (p.359)

由此可見,「棄屍」是不得埋屍的野葬,在中國人眼中是野蠻的陋俗。這種認識隔閡的情況並不少見,例如血緣群婚在瑣羅亞斯德教中是功德和虔誠的善行,而《魏書》卻載其為「諸夷之中最為丑穢」。由此,從事「棄屍」於山的專知喪葬者被稱為「不凈人」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魏書》記波斯傳最詳,波斯與中國通使也由來已久,但是時人對波斯的了解還是很模糊的。《丹伽而特》和《薩珊法典》都記錄了由於犯罪而被驅逐社區的人員,他們不得不於城外別居,並要從事許多低賤的職業。 [8](p.61) 外人不管親歷其境抑或輾轉傳聞,都很難對其達到全面而准確的認識,這可能是《魏書》對之如是記載的原因所在。通過對瑣羅亞斯德教教義及葬俗的考察,我們認為「不凈人」是該教的專職抬屍者,其被稱為「不凈人」只是反映了當時中國人的一種觀念,而我們在辨別其社會屬性時,必須考慮其獨特的宗教內涵。同時,在辨別史籍的記載時,也要充分考慮教外人與教中人,族外人與族內人由於不同文化背景而可能產生的誤解。

8. 伊朗番紅花抑菌膏這個葯塗外陰部,是塗上去就洗干凈,還是要等多少分鍾在清洗

伊朗番紅花抑菌膏,這個葯塗在陰部的話,洗干凈凈的話,覺得要在那上面嗯,停留兩三個小時,那個葯物作用才有用

9. 小靜在伊朗怎麼嫁給伊朗人的

小靜是一個在伊朗的一個up主,呆久了。便於一個具有感情的人結婚了。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 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5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17。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盛極一時。公元7世紀以後,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先後入侵並統治伊。

18世紀後期,伊朗東北部的土庫曼人愷伽部落統一伊朗,建立愷伽王朝。19世紀以後,伊朗淪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

1978~1979年,霍梅尼領導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1979年2月11日,霍梅尼正式掌權,並於4月1日建立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成為伊朗革命領袖。

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


10. 伊朗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人們出國旅遊都很方便,你想去哪兒,帶上錢、辦個簽證、訂個機票就可以搞定了。近年來東南亞和西亞的國家很受中國人歡迎,包括伊朗。現在在社會上有一個現象,如果你跟朋友提出你要去伊朗旅遊,他們都會問:“伊朗安全嗎?”。很多人覺得伊朗像伊拉克和阿富汗,社會動盪、恐怖襲擊、打仗。其實我們都需要對伊朗的印象做一些改觀,今天小編帶大家認識一下真實的伊朗。

伊朗是一個穆斯林國家,所以伊朗是禁酒的。在伊朗很難找到酒喝,因為這個國家絕大多數伊朗人是穆斯林。於是伊朗創造了無酒精啤酒,為了打擊自己國家的酒精走私,伊朗鼓勵國人喝沒有酒精的啤酒來代替飲酒。他們除了有禁酒文化,還有一夫多妻制。在伊朗,一名男子最多可以娶四個老婆,但同時丈夫也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妻子,不能厚此薄彼。因為伊朗男女比例失調,如果只實行一夫一妻制,伊朗將會有很多的女性找不到對象。所以想要找媳婦的中國男遊客也可以去伊朗試試哦,也可以去伊朗感受一下當百萬富翁的感覺。

閱讀全文

與伊朗人便後怎麼沖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為什麼不能製造核武器 瀏覽:512
朱棣收回越南後怎麼樣了 瀏覽:755
英國皇家海軍怎麼畫 瀏覽:275
英國人為什麼那麼牛逼 瀏覽:903
中國茶葉行業怎麼樣 瀏覽:945
中國古代陵墓哪些被盜 瀏覽:172
越南怎麼申請綠卡 瀏覽:834
哪些國家可以說義大利語 瀏覽:288
女性去伊朗旅遊要注意什麼 瀏覽:1003
中國有多少快遞公司 瀏覽:180
什麼手機有越南語版本 瀏覽:318
印度100盧比紙幣能換多少 瀏覽:287
印尼虎適應水溫是多少度 瀏覽:774
義大利低筋麵粉是什麼樣的 瀏覽:376
出境到越南多少現金才合適 瀏覽:121
到印尼的簽證需要什麼資料 瀏覽:302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預約多久 瀏覽:380
越南古代宮殿怎麼建造 瀏覽:278
印度為什麼是世界第三 瀏覽:525
青島中程收購印尼鎳礦在什麼位置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