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和中國是什麼關系
中國與伊朗的關系,不可否認「石油」是兩國聯系的命脈。中國目前每天原油需求量高達800萬桶,其中近一半的原油都需要進口,伊朗每天出口中國的石油高達近55萬桶。如果中國採取跟隨美國的戰略,伊朗一旦限制對華石油出口,對於中國經濟的打擊可想而知,最後是美國制裁伊朗的目的達到了,中國卻為此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正是基於如此的推論,美國政府希望阿聯酋、沙特等國加大對中國石油的供應,甚至鼓勵中國石油企業參與伊拉克的油氣開采,從而減小中國對伊朗石油資源的依賴。首先,中國經濟的發展,對石油的需求將進一步大幅增加,決定了中國不會冒然參與到對伊朗核計劃的制裁中去。美國雖然敦促沙特、阿聯酋等國增加對中國的石油供應,但是這些國家增加的供應量不可能彌補伊朗的供應量。中國的石油消耗量預期到2030年將增長至每天兩千萬桶左右,無論是沙特、阿聯酋都不可能擔負起對中國石油的供應。對於伊朗這樣的石油出口大國,中國冒然與之割斷關系,伊朗始終有資源在手,受到的傷害是短暫的,對中國的影響則是波及到社會、經濟,乃至政治穩定的方方面面,除非世界上其它國家能夠完全取代伊朗對中國的石油供應量。其次,意識形態決定了中伊是一對孿生兄弟。美國透過石油利益鏈條來拉攏與中國的關系,但是美國忽略了中國對於意識形態的重視。雖然中國在國際關系事務中,逐漸淡化意識形態,但是歐美國家對中國進行民主機制和普世價值的滲透,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的政權體制。中國政府出於對自身權力的維護,決定了只能和歐美保持一種表面的友好關系,對其提出制裁伊朗的措施即使不公開反對,也會自覺或不自覺的敬而遠之。這一點在中國處理朝鮮關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中國如果疏遠伊朗,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伊朗目前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的否認,對其自身政權黨政合一也是巨大的沖擊。涉及到政治體制這一原則,中國當局是絕不會讓步的。其三,中國方面其實是希望伊朗與美國這種對峙關系的長期存在。中美之間的發展註定是一對遏制與反遏制的關系,雖然雙方都表示對對方的發展予以認同,那不過是表面上的功夫,誰都不希望看到對方一家獨大控制整個國際局勢。中國在中美關繫上,目前一直處於弱勢地位,恰恰是因為有伊朗、朝鮮等這樣的政權存在,才給中國有了反制美國的機會和平台。中國如果與美國聯手制裁伊朗,一旦這些在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都與中國較為趨同的政權垮台,必將給中國的體制和政權穩定帶來致命性的沖擊。迫於美國的強勢地位,雖然中國會趁機利用美國打「石油牌」獲取資源帶來的好處,但要中國從伊朗的政治利益鏈條上退出來,中國當局是要三思而後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 家 寶上周在與伊朗副總統拉希米(Reza Rahimi)會晤後,稱贊中伊兩國政府的關系將不斷拓展和深化,其實就是明確的告訴美國,在伊朗問題上,中國的立場不會輕易改變,中美在伊朗問題上全面合作是不符合中國政治、經濟利益。中國是伊朗石油的第二大買家,中國已經承諾未來幾年要在伊朗的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上新增投資數百億美元。中國在伊朗問題上,政治和經濟利益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國最多是伊朗核計劃制裁的旁觀者,而不是參與和主導者。
㈡ 敘利亞政伊朗局勢變化,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敘利亞目前的局勢還是很混亂的!政府軍同敘利亞自由軍的交火仍在進行,我國的一貫主張就是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但是某些西方國家想要用武力逼迫巴沙爾政權倒台,所以我們反對武力解決,所以投了反對票。敘利亞人民當然是有支持和反對的,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支持政府的比較多。敘利亞爆發沖突的原因好像是反對派不滿足於巴沙爾政權長期執政吧。
敘利亞目前局勢就是要發生戰爭了; 中國投贊成票和反對票都有好的和不好的一面,要是中國投了贊成票,想必中國會和美國在私下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益,但不要忘了那樣就有可能是今天的敘利亞明天的中國,投了反對票中國才有可能不會做被別人任意的羔羊,但會得罪美國背後的利益得與失不是一般人可以看到的。
㈢ 美國會打伊朗嗎如果會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除了對國際油價升高有影響以外,其他的影響不算很大!
估計不會先打伊朗,如果要秒殺伊朗就得先拿下敘利亞。
伊朗可不像利比亞一樣,伊朗是宗教國家,宗教要比政黨團結!
㈣ 中國在伊朗能源上有什麼合作嗎
中石化早在2004年10月已同意帶頭開發Yada-varan氣田,並且與伊朗簽署了一項價值1000億美元的25年LNG供應合同,每年將從伊朗購買1000萬噸LNG,但因價格分歧,雙方一直未能就最後條款達成一致。
這兩天 中石化 還是中石油在剛伊朗投了幾百億進去就是上面這事的後續 貌似中國是吃定老美不敢打伊朗了
㈤ 中國在伊朗市場將西方甩得越來越遠了嗎
俄媒12月10日報道稱,中國在伊朗市場肯定會打贏歐盟,而且其差距還會進一步拉大,直到西方政策穩定為止。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專家瑪莉婭·帕霍莫娃在接受衛星通訊社采訪時就不久前在羅馬舉行的第二屆義大利-伊朗商業論壇結果時做出此番評價。這位俄羅斯專家同時認為,美國10年來的對伊政策只對中伊關系的加強起到了促進作用,並提升了中國在本地區的影響力。
冀開運說:「中國與伊朗的經貿合作,包括中資企業到伊朗投資,已經有30多年歷史了。最新資料顯示,目前有100多家中資企業正在伊朗從事貿易投資等經濟活動,這本身就是中伊經濟關系穩定發展的積蓄和支撐。
「但伊朗的建設長期因核問題缺乏資金,中資企業在伊朗的融資也非常困難。現在,美國要廢除對伊核協議的執行,對伊朗追加制裁,那麼伊朗的融資就更加困難了,而中伊的經貿合作是需要資金的,因此,中國為伊朗進行融資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30多年來,中伊的經貿合作有困難和曲折,但總體來說是穩步發展的。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堅定不移地維護伊核協議並執行伊核協議條款的同時,面對歐洲的謹慎和擔憂,美伊關系僵化甚至惡化,伊朗和中國的相互需要和相互依存會比之前更加強烈。需要強調的是,中伊的經濟合作並不意味著中國和美國的對立與對抗。這是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與伊朗進行的經貿合作。 」
報道稱,伊朗無疑非常希望所吸引的外資最大程度地多樣化。因此伊朗在此次羅馬論壇上呼籲歐洲更大膽地向伊朗投資。
㈥ 誰知道中國在伊朗投資了哪些石油項目且投資的數額是多少
提高懸賞
㈦ 中國給伊朗257億
中國給伊朗257億?謠傳吧,沒有官方的消息啊
㈧ 伊朗中國關系
伊朗中國關系
伊朗和中國是關系非常友好國家。
和中國歷史淵源很深。
據中國「史書」記載,紀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時,張騫派其副使訪問安息(即波斯),安息王令兩萬騎兵迎候,禮儀極為隆重。東漢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佛教高僧安世高也曾來漢訪問,並在中國呆了多年。在中國南北朝時代,波斯派使節到中國北魏王朝友好聘問達十多次。隨著雙方友好往來,漢文化傳至西域,西域文化傳來中國,中國、伊朗等國的「絲綢之路」也全面暢通,為兩國的經濟及文化交流開辟了新的紀元。中國的絲綢、瓷器以及打井、煉鐵、制漆、繅絲等工藝源源傳入伊朗等西亞諸國,伊朗的物產如蠶豆、苜蓿、葡萄、胡桃、石榴等也源源傳入中國。到了唐代,兩國往來曾達到鼎盛時期。後來,波斯遭外來侵略,波斯王親自到唐帝國訪問並請援,唐高宗封他為都督,遣將派兵護送他回國,但回國未成死於長安。其子尼列斯謀策復國未成,於唐中宗景龍年間返華也死於長安。當時,尼列斯率領數千波斯人,其中有些在唐朝當上了將軍、外交官、天文學家、醫學家和學者。在戰亂的宋朝,陸上的「絲綢之路」幾度中斷。這時,造船業開始發達,羅盤針相繼使用,許多波斯人經由海路來到中國廣州、揚州和泉州等地經商,有的還在那裡安家落戶。這就是後人稱之為的海上「陶瓷之路」。據記載,中國發行鈔票的方法在元朝傳到了波斯,後來,波斯鈔票上的圖案還保留了中國文字。當時,兩國的史學家還合編史書「史集」。波斯等國的西域樂舞也盛行於長安。在明代,明成祖和中亞的沙哈魯王子曾先後互派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團互訪;鄭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各國時,其中3次訪問了波斯灣的忽魯謨斯(即今霍爾木茲)。當時,隨同鄭和訪問的費信曾寫紀行詩句描寫當地的風俗及特產。1516年,波斯旅行家阿里·阿克巴爾撰寫的《中國紀行》一書,後來,成為中、伊友好交往的珍貴史料和重要見證。據考證,多年來,兩國植物的傳播和移植就達幾十種。波斯的拜火教和摩尼教還曾在中國流行。
伊中兩國在經貿合作上, 中國是伊朗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夥伴。
伊中兩國在文化上,中國同伊朗成立文化聯合委員會並定期舉辦會議。
㈨ 伊朗有中國多少利益
除了石油外,也沒有其他多少利益,而且伊朗出口我們的石油不多,我們的石油進口地點很多,伊朗不出口,其他中東國家只要稍微增產一點就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沒有任何實質影響。
㈩ 中國在伊朗的投資有多少啊總價值大約多少美國打擊伊朗的話中國損失大不
美國現階段打不了伊郎,兵力不足,在2008年以後兵力充足的情況下,也不會貿然行動,會考慮到中國對台灣的軍事打擊,伊郎畢竟比伊拉克難打。當然中國和俄羅斯已經暗地表示支持伊郎了。中國和伊郎的關系一向很好,伊郎的武器很多都來自中國,而中國也能獲得想要的,石油。伊郎對於中國的意義遠大於中國在美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