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和沙特一直不和,兩國到底什麼仇
其實沙特和伊朗一直關系不好,是因為他們的宗教信仰產生了一個沖突,但是他們兩個國家的宗教信仰主要都是伊斯蘭教,所以矛盾的沖突主要是同一個教派裡面內部不同要信仰的沖突,所以導致了兩個國家全方位的對抗,而且沙特也聯合多個阿拉伯國家是一起對抗伊朗的。只要伊朗支持什麼,沙特肯定會站在伊朗的對立面,伊朗被美國進行經濟制裁,沙特就會落井下石多踩一腳。
所以很多事情的仇恨,再加上宗教民族信仰的沖突,讓這個對抗上升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因為伊朗的質疑實質是威脅的沙特王室的權力,所以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沙特只能一直和伊朗反著來,所以最後兩個國家對彼此都十分厭惡。
⑵ 伊朗為何不承認是自己襲擊了沙特的油田呢
其實這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伊朗在他們不能給出絕對的證據是肯定不會承認的,而且是否真的是伊朗襲擊的還是未知數,其實伊朗不承認從心理來說也是非常正常的,就比如小偷偷了東西會承認是自己偷嗎?肯定不會的撒。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推特上開始指責伊朗在這一襲擊背後從中搗鬼。他表示:「伊朗德黑蘭支持了對沙烏地阿拉伯100多次的恐怖襲擊,而伊朗總統和他們的外交部長卻裝成沒事人一樣在外搞外交。但從現在看來,此次攻擊不但令沙特損失慘重,而且還肥了很多其他國家,甚至容易讓外界看衰沙特的發展潛力,這對於經濟改革來說都是巨大的考驗。
⑶ 沙特石油設施遇襲調查可能與伊朗有關,伊朗此舉動機是什麼
2019年9月18號下午,沙烏地阿拉伯的國防部發布了一則消息稱:就在2019年9月13號,國家的石油設施遭到了恐怖襲擊,而且據調查沙特石油設施遇襲調查可能與伊朗有關,伊朗此舉動機是什麼?
但伊朗總統顧問發言人一直堅稱,沙烏地阿拉伯軍方的發言人不能夠證明彈片和無人機就是從伊朗地區發射過去,根本就是欲加之罪。所以,現在雙方一直處在僵持的狀態,沙烏地阿拉伯軍方一直認為是伊朗所謂,而伊朗又希望沙烏地阿拉伯軍方能夠給出確鑿的證據證明這次襲擊事件是伊朗所為。
假如說這次的事件真的是伊朗所為,那麼伊朗不可能單純的,只是想要破壞沙烏地阿拉伯地區的石油設施,也許還會另有目的。但伊朗不可能蠢到用自己製造的無人機和新型導彈去攻擊沙烏地阿拉伯而且還不承認。
⑷ 為什麼歷史上沙特和伊朗成了死敵原因究竟是什麼
伊朗和沙特同為中東大國,同屬伊斯蘭政教合一的國家,但兩國之間的矛盾卻由來已久,根深蒂固。而且矛盾的長期化,還使兩國間的互信盪然無存,只要周邊國家出現嚴重事態,雙方都會懷疑對方在從中做手腳。
伊朗支持胡塞武裝,沙特特就聯合阿拉伯國家出兵打擊;伊朗援助索馬里青年黨,沙特就將其列入恐怖組織;伊朗被美國制裁,沙特就落井下石。
可以說,沙特比西方都要恨伊朗。只是苦於自己實力不足,打不過伊朗。而伊朗更是將沙特視為死敵,動不動就在沙特周邊使絆子。
三、宗教矛盾的沖突升級。
伊斯蘭革命成功後,伊朗成為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佔中東少數的什葉派教士階層,成為伊朗政權新的主人,和遜尼派老大沙特之間的新仇舊恨湧上心頭。
於是霍梅尼利用宗教領袖的身份,不斷用宗教理論證明,沙特王室不能代表伊斯蘭教,無權掌握兩大聖城。而且沙特當年對於伊朗教眾的迫害,是對伊斯蘭信徒的謀殺,屬於魔鬼撒旦的惡行。
他還鼓動沙特什葉派穆斯林,聯合其它教派,揭竿而起,推翻沙特王室不合法的撒旦政府。為此沙特的多個城市爆發了宗教沖突。每次朝聖,遜尼派和什葉派都會把聖城變成一場血腥的戰場。
這對於並非伊斯蘭教領袖掌權的沙特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霍梅尼的鼓動,是要推翻沙特王室的統治,沙特王室如何咽得下這口氣。
於是,沙特對伊朗全面敵視封鎖,對前往聖城朝聖的伊朗人也進行打擊。動不動就是流血事件,兩國關系開始水火不容。
歸根結底,還是伊朗對外輸出革命的做法,威脅到了沙特王室的權利,以及沙特在伊斯蘭世界的老大地位。而伊朗則認為只有推翻沙特王室,讓教士階層掌權,走真正的什葉派政教合一道路,才能救沙特,也才能擴大伊朗的勢力范圍。
另一方面,伊朗自從1979年成為政教合一國家之後,一改過去的親美路線,走堅決反美道路。而深知伊朗野心的沙特,為求自保,積極向美國靠攏,不僅幫助美國建立了石油美元結算霸權體系,還為美國駐軍中東大開綠燈,寄希望於用美國來打壓伊朗。這使得飽受美國制裁之苦的伊朗,對沙特更加不齒愈加惱恨。
⑸ 美國為什麼指責伊朗襲擊沙特油田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看看最近幾年,在特朗普固執的要求退出《伊核協議》後,伊朗和美國的關系有多僵硬,你就知道為什麼即便胡塞武裝站出來說,是我襲擊的沙特油田,哈哈哈哈哈,快來追我啊。美國也能一臉正經的說,絕對是伊朗的陰謀了。
這件事是伊朗做的話,它需要認。如果不是它做的話,美國也要強迫它認。美國其實就是想將伊朗的國際名聲搞臭,對伊朗實行孤立隔離。這樣的話伊朗就發展不起來,一直陷入絕境。這就是它希望看到的結果。到時候中東地區只有沙烏地阿拉伯一家獨大,實質上就是美國在中東這片地區取得了最終的管轄權。這樣美國就能真正的穩操國際的能源命脈,坐穩自己世界第一老大哥的位置,不用再擔心其他國家會逐步發展,進而超過它。
⑹ 美伊局勢緊張,為何受傷的總是以色列和沙特
美伊局勢緊張,受傷的總是以色列和沙特的原因就是局部關系緊張,特別是沙特,本身軍事實力不是很強,胡塞武裝多次襲擊沙特,巴勒斯坦哈馬斯武裝襲擊以色列,這在一定的程度可能都與伊朗有關系,而且胡塞武裝很可能成為成為牽制沙特和阿聯酋的伊朗代理人。
現在胡塞武裝突然宣布要襲擊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軍事目標,胡塞武裝力量很強強,前沙烏地阿拉伯聯盟的22個國家也未能擊敗它,也遭受了重大損失,所以因為胡塞武裝有極強的戰鬥力,可能成為伊朗在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代理,對美國及其盟友施加壓力,迫使它們退步。
⑺ 沙特剛稱伊朗是幕後主謀,胡塞武裝公布襲擊沙特細節,到底應該信誰
肯定是信伊朗了,畢竟當事人都承認了。美國的霸權主義大家都清楚,他現在想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各種機會不斷的騷擾敵對國。
美國和沙特是鐵桿盟友,美國現在正在對伊朗進行不斷地施壓。而且沙特一直把伊朗視作中東的重要對手,美國和沙特聯手對付伊朗,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美國和沙特栽贓伊朗多少還是有點依據的,即使襲擊沙特油田真是葉門胡塞武裝乾的,但葉門胡塞武裝的武器肯定都是伊朗給的,美國和沙特肯定要把伊朗當作罪魁禍首。美國和沙特勾結在一起,對葉門胡塞武裝不感興趣,因為只有伊朗才能展現他們的威力和實力。
⑻ 伊朗為什麼一直不承認是自己襲擊了沙特油田呢
我覺得這個也是一樣很正常的事情啊,除非有明確的證據能證明是伊朗乾的,否則他們是肯定不會承認的。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巴斯·穆薩維15日說,蓬佩奧所言「毫無意義」,是針對伊朗的盲目指認。穆薩維說:「美國人對伊朗採取了『極限施壓』政策,而這一政策註定失敗,他們因而傾向於撒謊。」
雖然說胡賽承認是自己襲擊了沙特,但是大部分還是懷疑胡賽是在伊朗的支持下才能動手。畢竟胡賽和沙特處於敵對關系,而伊朗和沙特也是區域競爭對手,更有教派沖突。因此很長時間一來美國和沙特就一直懷疑伊朗派遣技術人員前往葉門,為胡賽武裝培訓無人機和導彈技術。
⑼ 歷史上沙特和伊朗為何成了死敵
伊朗和沙特同為中東大國,同屬伊斯蘭政教合一的國家,但兩國之間的矛盾卻由來已久,根深蒂固。而且矛盾的長期化,還使兩國間的互信盪然無存,只要周邊國家出現嚴重事態,雙方都會懷疑對方在從中做手腳。
伊朗支持胡塞武裝,沙特特就聯合阿拉伯國家出兵打擊;伊朗援助索馬里青年黨,沙特就將其列入恐怖組織;伊朗被美國制裁,沙特就落井下石。
可以說,沙特比西方都要恨伊朗。只是苦於自己實力不足,打不過伊朗。而伊朗更是將沙特視為死敵,動不動就在沙特周邊使絆子。
三、宗教矛盾的沖突升級。
伊斯蘭革命成功後,伊朗成為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佔中東少數的什葉派教士階層,成為伊朗政權新的主人,和遜尼派老大沙特之間的新仇舊恨湧上心頭。
於是霍梅尼利用宗教領袖的身份,不斷用宗教理論證明,沙特王室不能代表伊斯蘭教,無權掌握兩大聖城。而且沙特當年對於伊朗教眾的迫害,是對伊斯蘭信徒的謀殺,屬於魔鬼撒旦的惡行。
他還鼓動沙特什葉派穆斯林,聯合其它教派,揭竿而起,推翻沙特王室不合法的撒旦政府。為此沙特的多個城市爆發了宗教沖突。每次朝聖,遜尼派和什葉派都會把聖城變成一場血腥的戰場。
這對於並非伊斯蘭教領袖掌權的沙特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霍梅尼的鼓動,是要推翻沙特王室的統治,沙特王室如何咽得下這口氣。
於是,沙特對伊朗全面敵視封鎖,對前往聖城朝聖的伊朗人也進行打擊。動不動就是流血事件,兩國關系開始水火不容。
歸根結底,還是伊朗對外輸出革命的做法,威脅到了沙特王室的權利,以及沙特在伊斯蘭世界的老大地位。而伊朗則認為只有推翻沙特王室,讓教士階層掌權,走真正的什葉派政教合一道路,才能救沙特,也才能擴大伊朗的勢力范圍。
另一方面,伊朗自從1979年成為政教合一國家之後,一改過去的親美路線,走堅決反美道路。而深知伊朗野心的沙特,為求自保,積極向美國靠攏,不僅幫助美國建立了石油美元結算霸權體系,還為美國駐軍中東大開綠燈,寄希望於用美國來打壓伊朗。這使得飽受美國制裁之苦的伊朗,對沙特更加不齒愈加惱恨。
⑽ 沙特剛剛宣布伊朗是幕後主謀,胡塞武裝就公布襲擊沙特的細節,哪個更真實
我覺得這個是國家之間的戰爭,說不好到底是哪個更真實,我的猜測是伊朗為胡塞武裝提供了武器支持。沙特能源、工業和礦產資源大臣哈立德⋅法利赫17日說,沙特東部「西巴油田」的一座設施當天早上遭到多架無人機襲擊,但損失很小,不會影響沙特的石油生產和出口。
胡塞武裝對於這次的襲擊事件的承認就是在引火燒身。如果人們都相信這次襲擊確實是由胡塞武裝來進行的,無論是沙烏地阿拉伯還是石油進口大國對胡塞武裝的這次襲擊行為肯定會抱有很大不滿。要知道,現在石油的價格每桶已經漲了10%。石油進口大國們每天都要多花數以億計美元來進口石油,這么多真金白銀因為胡賽武裝的襲擊而損失掉,不能不對他們有所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