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伊朗高原沒有季風氣候
海拔高,
受副高影響,
溫度高,蒸發強
雖然距海近,
但是該區域水汽不足。
⑵ 伊朗的天氣情況
伊朗屬於熱帶沙漠汽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全年乾旱少雨。
⑶ 伊朗地處北回歸線附近,為何當地卻屬於溫帶氣候
緯度是影響一個地區氣候類型的重要影響因素,熱帶地區有四種氣候類型,分別是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地區有兩種氣候類型,分別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地中海氣候;溫帶地區有三種氣候類型,分別是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寒帶地區主要就是極地苔原或者是冰原氣候。
西亞地區衛星地圖
到了冬季,伊朗被來自亞洲內陸的冷空氣控制,降水也不多,冬季來自大西洋的西風帶是伊朗的主要水汽來源,但是總體上伊朗大部分地區都是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半乾旱和乾旱地區。綜合以上因素,我們發現伊朗的氣候特徵表現為「年均溫傾向於溫帶地區,冬冷夏熱,氣候乾旱,年降水量稀少」,基本就符合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徵。
⑷ 我准備去伊朗海域跑船不知道那裡的氣候怎麼樣,請告訴我
伊朗氣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較為涼爽,冬季較為寒冷,南部夏季炎熱、冬季溫暖。伊朗大部分地區的冬季溫暖和濕潤,降水也往往形成於此,這和北下的冷空氣有關系。而夏天的時候,伊朗由於處於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氣溫很高,且降水不多。這就是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降多的原因。德黑蘭最高的氣溫是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溫分別是22℃和37℃,最低氣溫是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溫度是3℃和7℃。
伊朗主要有三種氣候類型:
沙漠性氣候和半沙漠性氣候。伊朗國內大部分地區和南部沿海地區屬這種氣候,其特點是乾熱季節長,可持續7個月,年平均降雨量30-250毫米。
山區氣候。山區氣候分為寒冷山區氣候和一般山區氣候二種,寒冷山區氣候地區有40000平方公里,都在有高山的地區,包括阿爾俾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薩哈德高峰和薩巴朗高峰,該地區年平均降雨量500多毫米。一般山區氣候地區30萬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250-600毫米。
裏海氣候。裏海地區是一狹長地帶,地處裏海與阿爾俾斯山脈之間,年平均降雨量600-2000毫米。
⑸ 假如伊朗被美國拿下,世界局勢將會怎樣
你說的根本不會發生,美國拿不下伊朗。
伊朗不是伊拉克,首先它是一個政權得到民眾擁護的國家,而且政教一體,一旦遭到入侵,必然舉國拚死抵抗。其次,伊朗不是伊拉克,它是世界軍事強國之一,50多萬現役部隊,另有戰時動員部隊超過100萬軍隊,加上160多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國土,美國與伊朗的戰爭很可能會演變為長線戰爭,甚至是持久戰。再其次,伊朗長年大量從中、俄兩國購進先進的武器裝備,自主研究的導彈威力也挺強。最後,伊朗是中、俄的石油盟國之一,為了不讓美國控制寶貴的石油,中、俄未必不會參戰。
綜上所述,如果伊朗和美國在未來幾年會打一場戰爭,應該只會打一場局部戰爭。美國要徹底拿下伊朗,沒有十年不可能……
假如伊朗真被美國拿下,美國將近一步實現美元=石油的計劃,美元控制石油,石油控制工業,美元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將近一步得到鞏固。
個人觀點:美國和伊朗之間必然爆發一次局部戰爭,而且將來必然會爆發全面性的戰爭。
以美國的經濟結構來看,其傳統的工業經濟因為自由市場的影響已經走向衰落。自二戰後,美國經濟不斷朝著服務業、醫療、教育、法務方向發展,以18年美國GDP為例,其醫療佔有量是百分13.7,美國槍傷事件頻繁,醫生都是超高收入人群,甚至開診所的醫生要聘請私人會計;教育佔有百分11,美國高等教育費用只有研究過數據的人才能明白一句話的意思,美國底層人很難接受到高等教育;律師費佔有量百分7.6,這我是聞所未聞,這個國家到底一年有多少官司……。
從美國的GDP結構來看,其龐大的GDP量有很大成分都是靠美元霸權來維持的,金融泡沫含量高。美元霸權讓美國實現了一個運作——美國老百姓欠美國政府的錢,美國政府欠美國資本家的錢,為了還錢,美國政府拿世界的錢還給美國的資本家,於是美國欠世界的錢,美國的資本家宰割全世界。這就是各國的資本家都喜歡往美國跑的原因,只要能成為美國的資本家,就有參與宰割世界的可能。
如果美元失去霸權地位,上面那個金融流氓式的操作就無法繼續下去,那麼美國政府就不會再有錢借給老百姓,政府也會因為還不上銀行的錢而徹底破產,成為一個爛攤子。這樣的話,說不定聯邦制的美國會解體,這是美國老百姓,美國政府,美國資本家們都不願意看到的情況。要避開這種情況,美國就必須穩固美元的霸權地位,而進一步控制石油將是美國唯一的一個安全選項。伊朗要麼像沙特那樣全面倒向美國,要麼就和美國全面開戰,除此之外,沒有第三個選擇。
⑹ 為什麼季風氣候會不穩定我們高中總是說季風氣候是不穩定的,那它為什麼會不穩定呢
季風現象是海陸分布的熱力作用、大氣環流的季節變化和具體地形等三因子共同影響下的綜合現象。
由於亞洲是位於地球上最大陸塊一亞歐大陸的東部,與面積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緊密鄰接,以及高空行星環流的季節變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亞洲特有的季風環流系統.冬夏海陸熱力差異,引起海陸大氣活動中心(即高低氣壓活動中心)的季節變化,使季風風向發生有規律的季節轉換. 冬季,亞洲陸地輻射冷卻很快,形成乾冷的西伯利亞高壓(又稱蒙古高壓),在北太平洋面上為冷濕的阿留申低壓,二者都非常發育,尤其是前者勢力十分強大,幾乎控制全部亞洲大陸.它是大陸反氣旋的中心和乾冷的極地大陸氣團源地,也是冬季大陸季風的源地.由於冬季副熱帶高壓與大陸高壓連成一片,二者復合,勢力強大,成為亞洲大陸冬半年氣候的主宰.高壓乾冷氣流向外吹散,在太平洋沿岸冬季盛行西北風,印度洋沿岸為東北風,這就是東亞和南亞的冬季風,具有晴朗嚴寒、乾燥等冬季高壓天氣特徵.冬季風為乾燥陸風,一般不易降水,但吹到日本的西北風,能形成大風雪.侵入長江以南地區的曖海變性極地大陸氣團,能形成冬春陰暖或降雨天氣.青藏高原,冬季阻擋西風氣流,使之分為南北兩支,形成北脊南槽的環流形勢.由於高原北面高壓脊的存在,十分有利於冬季風的南下,使冬季風影響加強,造成我國冬季的寒冷氣候;而高原南面的低壓槽,由於槽前帶來大量的暖濕氣流,對我國南方天氣氣候的影響也很大.又由於高原的阻擋,使高原北側的南疆和河西一帶,冬季乾冷;而南側印緬一帶冷空氣活動少,冬季乾暖.青藏高原在冬季又是個冷源,這將加強高原鄰近地區的下沉氣流,從而也就加強了冬季季風環流. 夏季,亞洲大陸為熱低壓所控制,低壓中心在印度西北、伊朗南部和阿拉伯,且與赤道低壓連為一體.這時夏威夷高壓西伸北進,勢力最強,范圍最大,因此就形成了從北太平洋高壓的西部邊緣吹向亞洲東部的東南季風.這就是東亞的夏季風,它是源於熱帶海洋氣團的暖濕氣流,夏季時對亞洲大陸影響最大.亞洲南部,這時由於行星風帶北移,赤道低壓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跨越赤道後轉為西南風,這就是南亞的夏季風.當西南季風到達孟加拉灣再向北推進時,受阻於青藏高原而分為兩支:一支沿喜馬拉雅山向西,進而維持了印度西北部的熱低壓;另一支沿山脈走向,流向我國,擴大了西南季風對我國的影響范圍.夏季時青藏高原對周圍自由大氣來說是熱源,這必然要加強高原鄰近地區的季風低壓,從而起了加強夏季風的作用.
季風如果從海上來就會帶來降水,從陸上來會乾燥。亞洲夏季風的不穩定性,主要體現在有些年份過強,有些年份過弱;夏季風過過強的年份,夏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雨季過長,會造成洪澇災害;夏季風過過弱的年份,夏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雨季過短,會造成乾旱災害。中國就是典型的季風氣候,正常的話每年雨季都應該是在固定的時間到,不穩定就是說雨季該到沒到或者早到了,或者是強弱不定.結果嘛,就會產生洪澇或者乾旱。
⑺ 伊朗比起日本 緬甸 越南 印度相比 氣候存在差異 主要原因是什麼
歐亞大陸東部南部受季風影響極大,季風會帶來海洋的水汽,從而為日本、緬甸、越南、印度等國帶來濕潤的氣候,然而伊朗地處大陸西部,並不在季風路線上,季風即便到達伊朗,其內部攜帶的水汽也已經消耗殆盡,所以伊朗乾旱少雨。
⑻ 伊朗高原的氣候類型
高山高原氣候佔一小部分,大部分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⑼ 伊朗的天氣
德黑蘭天氣2月1日,星期三, 小雨,微風,1℃2月2日,星期四, 陰轉中雨,微風,12~2℃2月3日,星期五, 陰轉中雨,微風,10~3℃
⑽ 1亞熱帶季風氣候給當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亞洲的亞熱帶,在世界各大洲中范圍最廣,它從太平洋岸延伸到地中海濱,呈一東西長達10,000公里、南北寬約700公里的廣闊地帶。由於地理位置、海陸影響、地形結構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使亞洲的亞熱帶氣候又可分出幾個不同的類型,從西向東為地中海式氣候、伊朗型氣候、高山型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地中海式氣候主要分布在小亞細亞半島(其內陸除外)、地中海沿岸和伊朗高原西緣。它的特點是冬季溫和多雨,夏季晴朗、炎熱、乾燥。
伊朗高原的氣候為半乾旱草原和乾旱沙漠的伊朗型氣候。伊朗高原主要是由邊緣山脈圍繞著的山間高原與盆地,夏季不如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區酷熱,但在本區南部低地也可達30°~32℃,最高達40~50℃;冬季又不如中亞地區寒冷,多在5°~10℃之間。在降水方面,由於本區西接地中海式氣候區,冬季受地中海極鋒上氣旋活動的影響,降水較多;夏季由於印度低壓影響,本區多吹北風,因而不易降雨。降水量的分布西部較多,札格羅斯山脈西南坡和厄爾布爾士山脈北坡年較水量可達500毫米,而內部尚不足100毫米,成為荒漠地帶。
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的氣溫、降水等隨地勢高低而呈垂直變化,形成了高山型氣候。如青藏高原雖與伊朗高原緯度位置相同,但因地勢高聳,氣溫很低,而具有高原寒漠、草甸、草原景觀。喜馬拉雅山脈,由於地勢高峻也形成了從山地亞熱帶至高山冰雪帶的典型亞熱帶高山垂直氣候帶結構。
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南嶺以北,青藏高原東緣以東以及日本群島南部和朝鮮南部一小部分,屬於大陸東岸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這里四季分明,且冬夏長短大致相等。冬夏季風交替明顯,冬季風是由大陸內部吹出的寒冷氣流,風勢很強;夏季風是由海洋吹向大陸的高溫多濕的氣流。本區冬冷夏熱,若與世界同緯度地區相比,都顯得比較突出,如以緯度較低的上海(31°12′N)同緯度較高的貝魯特(33°49′N)、亞特蘭大(33°39′N)相比,一月平均氣溫比後者低,而七月的平均溫度又顯得較高。本區夏季多雨,這與西岸的地中海式氣候相比,恰成鮮明的對照。六、七月有梅雨,九、十月沿海一帶又有台風雨;冬季在大陸高壓南伸的前方,高空有南支急流通過,氣旋過境頻繁,雲雨也較多。因而本區降水量比較豐富,長江中、下游一帶可達1,000毫米左右,而迎風山坡更豐富,如牯嶺可達2,529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