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是被迫拋棄與伊朗的正常石油交易的,這幕後黑手是誰
印度是被迫拋棄與伊朗的正常石油交易的,這幕後黑手是美國,美國和伊朗爆發摩擦以來,美國就對伊朗的石油進行制裁,美國取消了8個國家和地區從伊朗進口石油的豁免權,印度就是這8個國家之一,迫於美國的壓力,印度不得不放棄伊朗的石油。印度失去了伊朗石油的進口,印度的石油供應成為了一個大問題,印度也在尋求各種機會恢復它們之間的石油交易。
石油問題已經給印度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石油價格不斷高漲。印度也是多次和伊朗進行協商,同時也希望美國能夠理解印度,重新豁免對印度從伊朗的石油進口。
『貳』 印度再度失算,數億投資淪為亞洲笑柄,到底發生了什麼
印度是一個比較有野心的國家,之前一直對外國進行各種干涉,期間有一些國家被印度強行吞並,還有一些國家則是跟印度有了不錯的合作關系,比如伊朗這個國家,之前就多次跟印度進行交流與合作,雙方在煤油和天然氣等各個領域,進行過很多交易。這種資源交易,給雙方都提供了很多的幫助,後來因為美國的圍追堵截,伊朗跟印度的交易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雙方的交易數量越來越低。
那麼,伊朗為何會做出這決定,說起來跟之前的矛盾沖突,有很大的關系,美國曾經強行擊斃了伊朗的一個高級官員,給伊朗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此雙方的關系越來越惡劣,甚至還險些爆發了戰爭。在不斷爭斗的過程中,伊朗產生了限制美國的想法,他們覺得從貨幣入手,是一個很好的突破點,所以決定廢除美元的結算地位,將人民幣作為將來的主要結算貨幣。
『叄』 伊朗雖和印度是近鄰,為何伊朗的港口卻要給印度
因為伊朗近期受到了美國的制裁,很多行動都無法進行,為了尋找出路,讓經濟不至於太過停滯,伊朗只有忍心割肉把查巴哈港口的運營權交給了印度,但同時他也從這項決策之中獲益頗深。
印度自然很早就盯上了這塊肥肉,早在近20年前就開始為投資這個港口做准備,因為這個港口連接了中亞以及俄羅斯和歐洲,如果印度獲得了這個港口的行使權,更可以直接打開阿漢富的市場。且這個港口所屬權一段歸屬於印度,可以使印度出口貿易的路程直接減少800公里,使運輸成本大大降低。
伊朗可以憑借這個港口來強化對西南部地區的政治控制
由於西南部地區經濟發展落後,很多武裝分子在那裡長期的進行活動,致使民不聊生,而這個港口的建立,自然能夠加強伊朗對當地的控制。
『肆』 急急急急!!!高科技對人類的壞處
弊:
1:環境污染.這個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顯眼的壞處.
2:物種滅絕加快.這是由環境污染和人類的捕殺所造成的.也屬於科技發展的壞處.
3:人身安全越來越沒保障.現在平均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犯罪行為發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與當下時新科技相關.尤其是槍械犯罪,更是讓普通人民防不勝防.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戰爭所造成的破壞與損失以遠遠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類滅亡的命運.
4:人類身體素質大不如前.隨著科技發展,氣車,火車,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的出現使人類的日常生活發生了重大改變,人類已經不再總是依賴自己的兩條腿,因而現在的人類的身體素質和以前相比已經是不能相提並論.以前項羽"力拔山河氣蓋兮"在當今的社會已經是不可能再出現.而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則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縮,使人類出現一個新的形態.
5:各種新興病菌不斷出現,很多病菌的殺傷力已經遠遠超過以前的病菌的破壞力.這是由於醫葯科技的迅速發展加快了病毒的變種.以至於科技的發展速度已經跟不上病毒的變種速度.或許有一天人類會滅亡於某一場大的瘟疫
利:人類跨入21世紀,世界發生了多少驚人的變化。在人們為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欣喜之餘,又經歷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災難。除了對高科技特別是生物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恐慌之外,戰爭和疾病似乎直接將人類帶到了地獄之門。
2003年SARS的流行,包括對SARS的所有猜測,都直接和人們日益關注的全球問題相關聯: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對生物危害的檢測、評價、監測、防範和治理的科學技術體系,是研究各種生物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應用已有的理論知識,技術、工程設計和設備等,防止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實驗室和環境受到具有潛在傳染性的物質和生物毒害物質的危害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生物安全問題至少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傳染病的巨大危害
傳染病包括人、動物、植物傳染病,尤其是人類傳染病是最重要的生物安全問題,傳染病仍是全球死亡病因的首位,在我國,傳染病仍然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和國家安全。SARS的流行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明。另外肝炎、結核、流感等傳染病每年仍在全國部分地區、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流行或暴發
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的潛在威脅
20世紀整個國際社會為禁止生物武器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進展。然而,進入21世紀,生物武器的潛在威脅卻已大大增加,一些國家和地區可能仍在繼續研製和發展生物武器,另外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潛在威脅,以美國「炭疽事件」為標志的生物恐怖對國際安全已經構成了現實威脅。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主任袁國勇是首位分離出冠狀病毒,並發現冠狀病毒變種是SARS病原的學者。SARS病毒屬於RNA病毒,這種病毒的特性就是很容易與其他病毒基因進行重組,進而變成為新病毒。而且許多實驗結果也顯示,以這改變方式產生的新病毒,毒性會比親代病毒更強。許多動物身上都可以找到冠狀病毒,而這種病毒又很容易出現變種,極具危險性。因此,袁國勇認為SARS病毒很有潛質,成為除了天花以外製作生化武器的病原。
生物技術的負面作用
生物技術的負面作用主要表現為:一是人們在開發利用生物技術時,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安全問題。正如目前廣受關注的各類轉基因活生物體環境釋放後對生物多樣性所構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葯物、疫苗,轉基因食品,基因治療等都可能存在類似問題。生物技術的誤用以及生物技術的非道德應用也可能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體細胞克隆人的研究使是突出一例。
生物資源及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從生物安全的角度來講,外來物種的入侵、生物資源的流失有可能給國家利益造成巨大損害。轉基因生物體環境釋放對生物多樣性帶來很大威脅。
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安全隱患
較其他理化實驗室或其他各類實驗室而言,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是一個特殊的實驗室,在其中工作的每一個人以及與其接觸的周圍環境,都存在很高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影響身體健康的危險。微生物實驗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僅可以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感染,也可造成環境污染和大面積人群感染。國內外實驗室意外感染的事故並不少見,嚴重者不得不宰殺成千上萬只實驗動物,甚至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死亡。
目前隨著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生物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整個國家、整個世界政治、經濟、安全與和平的大命題。近年來,特別是美國「炭疽感染事件」後,生物安全問題備受國內外關注,生物安全術語也經常見諸於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文件,見諸於各類媒體。SARS的全球流行無疑會使全世界各國更加關注生物安全問題,並將其作為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
與日俱增。1996年,我國的塑料包裝用量達243萬噸,年平均增長率超過
20%,特別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線、旅遊景點的垃圾中塑料廢棄物迅速增加。
據調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產量已達300萬噸,其中廢塑料約佔3%,年增
長率達48%。沿海地區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達8-10%。這些廢
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體積計算,已達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
垃圾處理的難度和費用。
由於廢塑料幾百年都難以降解,若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會給蚊子、蒼蠅和
細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溫床;若埋藏在地下,則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礙植物根
系生長,破壞土壤品質,影響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燒處理,將產生多種有毒氣
體。「白色污染」已成為當前危害我國社會環境的一大公害,嚴重阻礙了我國
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一次性餐具的年消費量約100億只,主要為發泡塑料製品,要禁
止生產和銷售使用這些量大面廣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就要開發生產其替代
用品,綠色一次性餐具由此應運而生。有關專家認為,綠色一次性餐具的開發
與生產正在成為我國新興的環保產業。
12月中旬,科技部會同國家經貿委、環保總局、鐵道部聯合召開了綠色一
次性餐具技術開發交流會,會上,記者采訪了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負責人
王志學以及幾家生產企業的經營管理者。
王志學說:目前我國開發生產的綠色一次性餐具按原料種類,可分為紙
漿類、稻殼類、秸稈類和澱粉類。我國現有上百家企業生產紙制一次性餐具,
年生產能力約為30億只。
紙餐具的原料生產過程中污染嚴重,成本較高,且本身強度及防水抗濕
性較差,因此,它的推廣應用有較大的局限性,人們就自然把眼光投向了別
處,向科技要效益。如以稻殼為原料生產稻殼類餐具,我國現在有十幾家這種
類型的企業,年生產能力約1.5億只;秸稈類餐具以農作物的秸稈為主要
原料,我國目前也有十幾個廠家,年生產能力達7500萬只;澱粉類餐具以薯類
澱粉為主要原料,它的降解性好,回收後可做飼料。總而言之,國家對綠色一
次性餐具的研究與開發很重視,通過科技攻關、星火計劃、火炬計劃等科技發
展計劃給予大力支持,不少企業的綠色一次性餐具的生產技術已比較成熟,具
備了產業化的基礎。
武漢遠東綠世界集團公司就是以澱粉為原料,進行綠色一次性餐具科技攻
關和開發,經濟效益初具端倪的公司。該公司總裁蘇笑海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
他原來在湖北輕工學院學的是工藝美術,1984年進武漢大學讀的是哲學碩士
學位,後在德國學習和工作,歐洲的環境保護對他觸動很大,就萌生了回國搞
環保產業的念頭。蘇笑海告訴記者:我學過工藝美術,是位唯美主義者,我今
天投身綠色餐具這樣的環保事業,就是發端於我對美的最初認識;而美學的延
伸,說到底也是一種哲學。
在1992年至1996年間,遠東綠世界公司開發的再生紙板一次性餐具和葦漿
模塑成型餐飲具由於科技含量較低等原因,生產規模一直未能擴大。1996年公
司派員考察了歐洲市場生物降解包裝用品的技術情況,認為開發植物澱粉生產
全降解一次性餐具用品可能是消除「白色污染」的一種途徑。1997年,由一批食
品、化學、機械專家組成,公司重點投資開發了全降解一次性餐飲用品,該項目
列入1997年度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
他們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結合國內紙餐具的生產工藝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利
用國內資源豐富的紅薯、玉米等澱粉為主要原料,代替了國外單一的價格較高的
土豆澱粉;在紅薯澱粉原料中增加了20%的天然纖維,使餐飲具增加了明顯的強
度,再運用食品膨化的加工技術使產品具有重量輕和柔軟性;增加強度表面噴塗
處理及整形的設備,使生產出的餐飲用品具有防水、防油、耐熱的功能等。蘇笑
海做了個生動的比喻:就好比是建築材料中的鋼筋水泥,紅薯澱粉是那水泥,而
切碎攪拌進去的各種乾草和植物的根莖就是那鋼筋,這樣才能使餐具的強度明顯
增強。
遠東綠世界生產的以澱粉為原料的餐具產品,委託德國SGS機構參照國際食品
包裝標准進行測試,盛裝在攝氏100度的熱水及熱油二小時以上完全不變形,保
溫性能優異。由於澱粉及添加劑均為天然植物原料,產品降解性能優異,經國家環
境測試中心測試表明,10天左右可降解90%以上,一個月內可以完全降解。
據介紹,由於該項目採用的是植物澱粉和植物纖維,成本較低,每一個有蓋飯
盒成本為0.12元左右,無蓋飯盒及碗、盤成本為0.07元左右,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遠東綠世界公司擬投資1.6億元,興建年產50億雙一次性筷子、35億只各類
碗、盤、盒等產品的大型全降解綠色一次性餐具生產基地,項目達產後,每年可以
新增產值6.25億元,新增利稅約1.3億元。基地的土建工程已於今年3月份動工,
已建成標准廠房2萬平方米,如果後續資金能得到保證,預計1999年底即可達產.
蘇笑海說:我們的科技優勢是明顯的,今後能創造的社會效益也是明顯的:用澱粉
製作的一次性衛生筷子,其功能指標完全可以代替一次性木筷,僅此一項,每年即
可為國家節約木材資源近50萬立方米;集團如果能達產,每年預計要使用20萬噸
以上的紅薯,加工成澱粉原料10萬余噸,還可以使貧困地區10多萬人口脫貧,促
進老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汕頭綠恆實業有限公司從前幾年開始,對稻殼制綠色一次性餐具進行開發,目
前也初步具備了工業化規模生產的能力,公司生產的稻殼制的一次性包裝容器,特
別是提供超級市場使用的食品包裝器皿等產品,已經開始試銷日本、台灣、美國等
地。
綠恆公司生產的綠色一次性餐具,是將稻殼粉碎過篩,然後與幾種可食性的有
機高分子粘接劑加水混合,再經沖壓成型、烘乾、噴塗等工藝,生產出不同形狀的
盤、碗等器皿。
綠恆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紀曉鵬說:一次性餐具以稻殼為原料,不但在我國資
源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它使用後可迅速在土壤里降解,可謂一舉兩得。
綠恆公司目前已有一條生產線在運營,其投資約為980萬元,生產能力為40萬
個餐具/天,目前達20萬個餐具/天。年產值約為3600萬元,預計投資回收期約
一年半,投資利潤約在30%左右,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已通過了廣東省科委組織的
技術鑒定和食品衛生部門的檢驗。據介紹,該公司為了更好地將產品推向市場,規
模經營,擬在近期內成立集團性公司,並且要投入資金進行技術改造,以期使生產
線的自動化程度更高。
據科技部主持召開的綠色餐具技術開發交流會介紹,1998年7月18日,溫家
寶副總理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專門提出要在一年內解決長江、太湖、
鐵路沿線的「白色污染」,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加強管理,
禁止亂扔垃圾;二是停止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三是盡快研製和批量生產替代
品。11月14日,李嵐清副總理在第12次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工作會議上,也
提出發泡塑料餐具替代品的推廣應用問題。看來,綠色一次性餐具已引起了中央領
導同志以及科技、環保等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它作為一個新興的環保產業,可謂
生而恰逢其時,現在,既需要我們能夠攀登科學高峰的科技人員繼續從事攻關和開
發,需要我們懂經營、善管理的企業家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和市場開拓,也需要我
們有遠見卓識的金融家、風險投資家慧眼識珠,給予綠色一次性餐具的產業化以足
夠的資金投入。
我國從事綠色一次性餐具開發和產業化的企業大多目前生產規模較小,抗禦風
浪的能力較弱,而且其中不少是民營企業,需要政府部門給予足夠的產業政策上的
支持和引導,有個較好的開局,使這個新興的綠色環保產業能得以健康、持續地發
展.
『伍』 伊朗和印度的關系怎麼樣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國家之間沒有真正的朋友只有永衡的利益
1、在可預見未來里伊朗是必須(只能)依靠中國和俄羅斯抗衡美國和以色列來完成其中東生存和稱霸。沒有理由再利用印度況且是在得罪中國的前提下。
2、在美國「必然」拿下伊朗的前提下,印度雖有大國志向,怎耐其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沒什麼實力再為伊朗左右(得罪)美國的。
從以上兩點分析伊印之間的關系就是雙方各自「無所謂」的狀態。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 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簡稱伊朗,1979年- ),1935年以前稱為波斯,是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中東,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伊朗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石油資源豐富,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2005年末,中國與伊朗簽署了一項價值1000億美元的石油合作協議,成為該國重要的石油貿易夥伴。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印地語:भारत;英語:India),是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一個國家,英聯邦的會員國之一。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作為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印度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國境內)王子創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但也是個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族等級制度問題較為嚴重。印度在軟體業出口方面表現突出,金融,研究,技術服務等行業也有快速發展。[1]2015年6月,印度與孟加拉國交換陸地邊界協議批准書。
『陸』 伊朗和印度的關系怎麼樣
伊朗的軍事實力緊追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有中東之虎威名,無論是陸地和海上,伊朗都有打贏除了以色列之外所有阿拉伯國家的能力。七九年伊斯蘭革命後的伊朗最初軍事力量並不強大,美國人如果那時下決心滅掉伊朗很容易做到。有意思的是美國人熱衷於玩貓戲老鼠的游戲,一方面制裁加石油輸出封鎖,另一方面找了個不知飛鳥盡良弓藏的薩達姆當打手,雙重打壓期望伊朗重新回到親美的路上來。
印度經濟實力雄厚沒有的武器可以買進來,但卻有一個尷尬的事實,那就是印度士兵的素質遠遜於伊朗軍隊。伊朗由於經濟困難軍費不足,非常重視單兵的訓練,士兵對武器使用熟練,作戰勇敢頑強。印度軍人卻讓世界軍人矚目,空軍戰機返航,飛行員按起落架按鍵卻按到了機炮鍵上,人沒落地,地勤戰友反被打倒一大片。戰艦檢修居然會翻在船塢里。
總結起來看,伊朗的武器裝備不如印度先進。軍隊素質相比,印度軍人又不如伊朗士兵。
『柒』 伊朗以印度大米相威脅,印度會否妥協繼續從伊朗進口石油
我覺得印度不會妥協。因為伊朗之所以會以印度大米來威脅印度,是因為它受到了來自美國的經濟制裁,而美國的這一重大壓力之下,伊朗也無法有大的作為,而作為印度它也受著美國的重壓,也不敢輕易的幫助伊朗。現在這兩個國家都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問題,整個國家也比較糟糕。
所以綜上所述,印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會向伊朗妥協的,因為相比於進口伊朗的石油而言,它會損失更多的利益,畢竟現在這個世界上誰也不敢輕易的得罪美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美國過於強勢,對這些發展中國家持續的打壓才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應該強烈譴責美國的這種行為。
『捌』 美國嚴厲禁止,為何土耳其還敢進口伊朗石油
美國和伊朗之間戰爭一直以來是中東地區最嚴峻的問題之一,但是美國的做法可謂是狠毒,因為伊朗很依靠石油的出口,一旦禁止進口伊朗的石油,對伊朗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雖然遭到很多國家的反對,但是有部分依賴石油的大國也都在尋找其他出路。
對於美國禁止在伊朗進口石油,伊朗有兩條出路,一是能夠妥協美國,同美國進行談判,二是,與美國死磕到底,在短時間內重新啟動核武器計劃,這樣美伊戰爭也不會隨意啟動,如果伊朗沒有研製出核武器那麼必定會陷入困境,我們更希望的是和平相處。
『玖』 伊朗港口為什麼給印度
伊朗,在古代又稱作為波斯國。在人類歷史上,波斯曾經與中國一樣,有著悠久文化歷史。在數千年前,古代波斯與古代希臘都是分庭抗議的。而且,古波斯帝國孕育文明,對巴比倫文明甚至猶太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地影響。
雖然現在伊朗與古代創造的文明是不能相提並論,卻依然是一個可以公開與美國叫板的國家。然而,伊朗居然把恰巴哈爾港租借給印度。要知道,恰巴哈爾港是位於阿拉伯海沿岸最大的深水港,也就是與阿富汗和印度距離最近的伊朗港口。在赫巴哈爾港附近也有一個著名的港口,那就是瓜達爾,瓜達爾港也是緊鄰中國在巴基斯坦興建的港口,也可以看到戰略位置的重要。
不過印度獲得只是商業開發領域的權益,沒有獲得軍事存在的資格。伊朗也是在實用原則基礎上,把運營權交給印度,就相當於“租”出去,也沒有限制其他國家在該港口的投資。同時,伊朗多年來致力於“巴伊走廊”建設,卻遲遲沒得到巴基斯坦回應。因此,把恰赫巴哈爾交給印度,或許也是給巴基斯坦點壓力推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