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1999年發生了什麼

伊朗1999年發生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9 14:07:34

❶ 美國對伊朗進行威脅的原因何在

首先,美國對於伊朗從來都沒有好印象,當年兩伊戰爭就是美國支持薩達姆攻擊伊朗。現在又把伊朗列為三大恐怖主義國家之一。
尤其是在伊朗革命後,爆發了美國人質事件,讓美軍丟了不少面子,現在美軍連續攻打了阿富汗、伊拉克等國,打的正上癮,又有伊朗核危機的介面,自然迫不及待的展開威脅。
其戰略目的,歸根到底還是與美國在中東的勢力核石油問題有關。

❷ 伊朗獲得北斗導航系統後,對導彈的打擊能力提升多大

十倍百倍的提高,甚至可以說徹底擺脫了伊朗在面對美軍威脅時無奈的局面。

伊朗導彈的是多,但對美軍產生的威脅並不大。

據說伊朗擁有數千枚各種型號的導彈,最遠的導彈射程可達兩三千公里,不僅能夠威脅到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還可以威脅到美國設在南歐地區的軍事基地。

射程雖然遠,伊朗導彈最大的問題是精度太低。

就拿射程達20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流星三來說吧,雖然以它的射程可以打到以色列,埃及,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希臘等地,但是這款導彈的精度只有140米。

所以,只要和這兩大國保持友好關系,伊朗不用擔心沒糧食吃也不用擔心缺少工業品,從而讓美國的經濟制裁破產。

❸ 有誰知道世界近20年來有哪些重大自然災害

——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北部發生里氏7.6級地震,大約7.8萬人死亡。

——2005年8月,颶風「卡特里娜」登陸美國南部沿海地區,造成1300多人死亡,100多萬人流離失所。

——2004年12月,由里氏9.0級地震引發的印度洋海嘯導致南亞10多個國家23萬人死亡。

——2003年12月,伊朗東南部發生里氏6.5級地震,2.6萬人死亡。

——1999年8月,土耳其西部發生里氏7.4級地震,致死1.7萬人。

——1998年10月,颶風「米奇」登陸中美洲,9000人死亡。

——1991年4月,強熱帶風暴在孟加拉國致死14萬人。

——1990年6月,伊朗西北部發生里氏7.7級地震,5萬人遇難。

——1976年7月,中國唐山發生里氏7.8級地震,超過24萬人遇難身亡。

——1970年11月,強熱帶風暴在孟加拉國致死30萬人

❹ 1999年到2016年間發生的災難

日期/災難/地區/死亡人數
1995年1月17日 6.9級大地震 日本神戶 5,502
1998年 水災 孟加拉
1998年夏 水災 中國長江流域 3,004
1998年7月17日 7.0級大地震 新幾內亞島 2,183
1998年10月至11月 颶風米奇 中北美洲5個國家 18,000
1999年8月17日 7.6級大地震 土耳其伊茲密特 17,118
1999年9月21日 7.7級大地震 中國台灣集集 2,400
2001年1月26日 7.7級大地震 印度古吉拉特邦 >20,000
2000年2月至3月 水災 莫三比克林波波河流域 >800
2002年8月 水災 歐洲
2003年5月21日 6.8級大地震 阿爾及利亞 2,266
2003年12月26日 6.4級大地震 伊朗巴姆 >3,100
2004年12月26日 9.3級大地震與海嘯 印度洋海底 >300,000
2005年3月28日 8.7級大地震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 >1,313
2005年8月 颶風卡特里娜 美國新奧爾良 1,833
2005年10月8日 7.6級大地震 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 >75,000
2006年5月 水災 韓國
2006年5月27日 6.3級大地震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6,234
2006年7月17日 7.7級大地震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400
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 馬來西亞半島
2007年8月15日 8.0級大地震 秘魯上欽查以西 519
2007年9月 水災 非洲的14個國家(蘇丹至盧安達)
2008年1月至2月 雪災 中國 129
2008年5月 特強氣旋風暴納爾吉斯 緬甸 >77,738
2008年3月12日 7.8級大地震 中國四川汶川 >22,000

❺ 1999年至2001年世界發生過什麼重大災難

日期/災難/地區/死亡人數
1995年1月17日 6.9級大地震 日本神戶 5,502
1998年 水災 孟加拉
1998年夏 水災 中國長江流域 3,004
1998年7月17日 7.0級大地震 新幾內亞島 2,183
1998年10月至11月 颶風米奇 中北美洲5個國家 18,000
1999年8月17日 7.6級大地震 土耳其伊茲密特 17,118
1999年9月21日 7.7級大地震 中國台灣集集 2,400
2001年1月26日 7.7級大地震 印度古吉拉特邦 >20,000
2000年2月至3月 水災 莫三比克林波波河流域 >800
2002年8月 水災 歐洲
2003年5月21日 6.8級大地震 阿爾及利亞 2,266
2003年12月26日 6.4級大地震 伊朗巴姆 >3,100
2004年12月26日 9.3級大地震與海嘯 印度洋海底 >300,000
2005年3月28日 8.7級大地震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 >1,313
2005年8月 颶風卡特里娜 美國新奧爾良 1,833
2005年10月8日 7.6級大地震 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 >75,000
2006年5月 水災 韓國
2006年5月27日 6.3級大地震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6,234
2006年7月17日 7.7級大地震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400
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 馬來西亞半島
2007年8月15日 8.0級大地震 秘魯上欽查以西 519
2007年9月 水災 非洲的14個國家(蘇丹至盧安達)
2008年1月至2月 雪災 中國 129
2008年5月 特強氣旋風暴納爾吉斯 緬甸 >77,738
2008年3月12日 7.8級大地震 中國四川汶川 >22,000

我也是找來的、我是新手...

❻ 1990年以來的大地震

1990年9月21伊朗地震:震級7.3至7.7級,50000人死亡
1995年1月17日本地震:震級7.2級,6000人死亡
1999年8月17土耳其地震:震級7.4級,17000人死亡
1999年9月21台灣地震:震級7.6級,2400人死亡
2001年1月26印度地震:震級7.9級至少2500人死亡,估計又13000人死亡
2004年12月26南亞地震:印尼蘇門答臘島西海岸外海發生的8.5級似真引發了海嘯,3000多人在海嘯中遇難。受到此地震影響的國家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和斯里蘭卡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汶川地震:震級8.0級,69425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截至8月18日12時)

這是我所找到的,希望能夠符合你的要求

❼ 如何描述現代戰爭的場景

在討論了信息時代的戰爭手段之後,我們可以來設想一下未來的戰爭場景,以及它的一
些特點。

有關未來的戰爭場景,前面提到過的美國蘭德公司出版的《戰略信息戰》一書中設想了
一個十分有趣的2000年的戰爭場景,將其作為提供給有關國防事務的高級官員、軍隊領導
人、專家、產業界領導人思考的一個練習的基礎。從這個場景,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信息
戰的方方面面,並看看信息超級強國美國的精英們對於信息戰,以及未來的國際關系、可能
的危機等等的一些看法。這可以和第一部分的亨廷頓的「文明沖突」戰爭場景對照起來看。

當然,未來的戰爭也不會是單純的信息戰,生物武器、核武器等等都會是重要的角色。
我認為,未來的戰爭很可能是一場「人民戰爭」,但是這里的「人民」主要是指高智商精
英。

蘭德公司的2000年信息戰場景

1、信息空間的基本環境

1990年代,行動電話革命已使全球雙向通訊完全實現,約有25%的美國、歐洲、日本
成年人隨身攜帶行動電話,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已成為全球及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支柱。世
界上約有70%的人口可以用本地電話接通網際網路。環球蛛網繼續擴展,已有約一百萬
「主頁」。電子商業已佔到美國商業交易的三分之一,因而加密術被大量使用。而美國政府
限制加密術使用的努力為保護公民權團體和軟體公司所挫敗。

新一代的環保、人權等團體大量使用信息空間。出現了成千上萬的軟體「用戶代理人」
(useragents),在網上為用戶查找各種信息或是保護用戶的計算機系統。

1998年美國總統決定讓國防部的「和平時期及行政管理通訊」仍舊依賴公用電話系
統。而在1995年到2000年,公用電話系統的安全性因其為許多相互競爭的公司所管理而無
法提高。「最小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雖然在1999年被建立,但其可靠性仍不能保證。

2、全球安全環境的基本特點

沙烏地阿拉伯因逐步開放其社會及法赫德國王於1997年去世而面臨越來越緊張的國內局
勢。它的持不同政見者於1998年都聚集到了影響很大的「伊斯蘭復興與民主運動」
(,CIRD),這個組織是於1997年在大馬士革由一
些國家和非政府組織建立的。這個組織已經成為波斯灣地區乃至整個伊斯蘭世界有發言權的
力量。

石油價格自1990年代以來一直穩定不變,這使得沙特王室不得不削減其國內的雄心勃
勃的發展計劃。

在1998年,沙烏地阿拉伯銀行在一次先進的電子攻擊中被盜走12億美元。沙特政府發現
這件事的背後有伊朗和敘利亞。

1997年伊拉克發生內戰,薩達姆·海珊出走,伊拉克被分裂。伊朗因此而大大增強
了其在波斯灣的力量和影響。它公開支持所有海灣地區國家內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激進組
織。有跡象表明它從俄羅斯犯罪組織手中弄到了濃縮鈾。它從俄羅斯和北朝鮮購進了逆火轟
炸機和中程導彈。

1999年,兩個印度高級軟體專家被捕,他們供認向伊朗出售了「各種21世紀信息戰工
具」。

阿爾及利亞越來越倒向伊朗。1999年,法國情報機關在空中客車330的飛行控制軟體
中發現了致命的「變形」計算機病毒。這顯然是在法國的阿爾及利亞特務在伊朗主使下干
的。法國依賴一些印度的分包商編制飛機上使用的軟體,因而這些印度公司知道法國的「安
全」密碼。

1998年11月,卡扎菲在一次飛行事故中嚴重受傷,並隨之退休。新的政府迅速走向選
舉制,接受「伊斯蘭民主」,因而被CIRD看成是建立一個統一的、民主的伊斯蘭政治力量
的最強有力的政府支持者。另外,巴基斯坦在貝·布托下台之後也採取了更激進、更親伊朗
的立場。

1999年夏天,以色列不斷遭受來源不明的電子攻擊,包括「嗅探器」、「邏輯炸彈」
等。1997年,俄羅斯軍方成立了新的「無線電子戰斗司令部」,發展21世紀的進攻性和防
御性信息戰能力。成立它的一個目的是為了對付「信息空間土匪」,即俄羅斯「黑手黨」的
電子襲擊。在這個司令部成立之後,這些「土匪」把目標更多地轉向了歐洲和美國。僅
1999年一年,歐洲和美國的銀行就損失了20億美元以上。美國和歐洲的情報機關強烈懷
疑,一些最優秀的「黑手黨」黑客是在俄羅斯情報機關領工資的。

在鄧小平之後的中國,一個「強硬、務實,且強烈民族主義」的領導集團鞏固了權力。
它繼續領導亞洲走在高速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新的一代中國計算機專家給中國的商業、銀行
和政府提供世界水平的進攻性和防禦性的信息戰能力。

1998年,日元在「1998日元大危機」中,兩天之內就下跌了22%。幾個月後,發現有
充分的證據表明這次危機是由一個十分先進的「特洛伊木馬程序」造成的。估計這個程序是
由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犯罪組織編制的。

1996年大選之後,美國達成了一個「美國別無選擇,只能繼續深深地參與維持表面的
『國際法治與秩序』」的暫時共識。然而,1997年出現了一個「全球和平聯合會」
(,CPP).它反對美國充當國際警察的主張得到了左翼和右
翼的一致支持。它利用互相網路迅速擴展了自己的影響,並與「伊斯蘭復興與民主運動」建
立了扎實的非正式關系。

1999年,美、法、英三國更新了與「海灣合作委員會」(theGulfCoordinatingCouncil)
的軍事協定,以更好地協調三國在該地區的軍事行動。

3、危機

2000年5月4日,歐佩克的部長們在加拉加斯開會。伊朗、伊拉克、利比亞和阿爾及
利亞要求大大削減石油產量,以使將石油價格上漲到至少每桶60美元。伊朗與沙特的石油
部長發生了激烈爭吵,加拉加斯會議完全失敗。

5月7日,伊朗宣布將在近期舉行軍事演習。5月8日,沙特統治者召見美國大使,表
達了他對伊朗以歐佩克的僵局為借口發動進攻的憂慮。5月10日,德黑蘭電台和電視台宣
布伊朗外長將飛往利雅得,提出一項「緊急提案」。

伊朗、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和其他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立即削減石油生產三分之一。

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取消與美國的軍事協定,並宣布「中立」或不結盟。

作為回報,伊朗將宣布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在「新的伊朗波斯灣安全保護傘」的保護之
下。

5月11日,伊朗、沙特、科威特都進行了軍事調動。這天晚上,開羅地區90%的電力
被切斷了數小時。無法搞清這次事件究竟是人為破壞還是埃及人運氣不好。美國白宮則接到
了北加利福利亞和俄勒岡的公用電話系統出現了一連串大面積故障的報告。另一處電話系統
則遭受了個人計算機的大規模撥入進攻,這次進攻顯然是通過網際網路協調的,它使電話服
務癱瘓了數小時。國家通訊中心(NationalCommunicationCenter,NCC)初步認定,有一個
「陷阱門」(陷阱門通常是指編程員在設計系統時有意建立的進入手段。當程序運行時,在
正確的時間按下正確的鍵,或提供正確的參數,你就能繞過程序提供的正常安全檢查和錯誤
跟蹤檢查)被裝入了控制公用電話網的交換機中心的程序。有一個激進的反干涉主義組織宣
布是他們乾的,但究竟是誰並不清楚。

在隨後的幾天中,沙特和美國與伊朗在海上和空中發生了沖突。

5月13日,達赫蘭附近沙特最大的煉油廠出現了流量控制故障,這次故障引發了一個
嶄新的裂解塔的大火。沙特政府開始擔心美國有可能救不了他們。同一天,俄羅斯外長呼籲
聯合國安理會「迅速謀求調停解決正在升級的危機的方案」。

5月14日,伊朗向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美、英、法發出的照會呼籲:·就地停火。

·立即凍結「外國力量」在這一地區的進一步部署。

·立即在一個中立國家召開首腦會議,討論「和平解決並非由伊朗製造的危機」。

照會宣稱,「如果在12小時之內得不到正面答復,伊朗將被迫採取附合其在波斯灣地
區的安全利益和責任的行動」。在給科威特和沙特的照會中,還另有一段文字宣稱:伊朗將
「顯示,依靠美帝國主義的現代化武器系統的保護是無濟於事的」。

5月14日,美國馬里蘭州一列高速列車以每小時300公里的速度和另一列明顯錯軌的
貨車相撞,死60人傷120人。三小時後,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
(,NTSB)通知運輸部長,這次事故可能是由對於東海岸
鐵路控制系統的侵入引起的。

5月15日,在一次全球和平聯合會主辦的招待會上,人們聽到伊朗駐聯合國大使說:
美國雖然有最先進的科技力量,但卻十分易受掌握了當代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21世紀式
攻擊。」

5月16日,蘇格蘭場告知英國首相,英格蘭銀行在它的主要資金轉移支付系統中,發
現了三個不同的新型「嗅探器」,銀行十分擔憂一些未經授權的個人現在獲得了進入這一系
統的權力。幾個小時後,CNN和ITN播放了「特別報道」,敘述了馬里蘭的列車相撞事故,
並透露了英格蘭銀行的問題。CNN的報道宣稱,「一些西方情報機關」,相信伊朗僱傭了俄
羅斯犯罪集團和印度的軟體編制員,來破壞美國和西歐的經濟。對大量計算機安全專家的訪
談更加強了報道的影響。下午2點30分,紐約股票市場遭受了自1987年以來最大的暴跌。
機構投資者在試圖退出採用電子管理的市場。下午3點,石油期貨市場以現貨每桶75美元
收盤。黃金上漲10%。下午5點,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危機調查小組告知商務部長,來歷不
明者通過若干歐洲和中東的銀行操縱了下午的暴跌。

5月17日,全球和平聯合會宣布將在48小時後進行「緊急動員,制止一場不必要卻可
能是災難性的戰爭」。兩小時後,他們向美國公園警察局遞交了5月21日舉行反對美國干
涉沙烏地阿拉伯的示威的申請書。其它十個美國主要城市也提出了類似的申請。

5月18日,在接到伊朗的裝甲部隊在進一步集結,並有可能進入伊拉克,以及伊朗海
軍在霍爾木茲海峽加強活動的報告後,美國中央司令部要求進行「綠色大胡蜂」行動的第一
及第二階段部署。國家安全委員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中央司令部的要求及其他有關海灣危
機的軍事、外交及政治事務。會議是以中央情報局局長介紹伊朗的信息戰能力開始的。他承
認,在現階段還無法弄清伊朗的信息戰能力,並強調,美國和歐洲國內的反干涉團體有可能
插手了多起信息戰攻擊,這使得問題進一步復雜化了。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隨即指出,「綠
色大胡蜂」行動依賴於准時的後勤支援,因而不能承受「任何較大的干擾」。在進一步討論
了各項事務之後,總統宣布作出下述決定:·執行「綠色大胡蜂」行動的第一及第二階段部
署。

·將美國大陸一半的反彈道導彈營部署到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

·立即召開北大西洋理事會。

·暫時拒絕一切與(1)伊朗或(2)伊斯蘭復興與民主運動有關的外交倡議。

·在19日向國會提出一項提案,謀求國會支持他的行動。

總統撤消了國家安全委員會顧問和新聞秘書的設置,以利於保密並減少人們對於美國在
信息戰方面的薄弱性及迄今為止的攻擊來源的種種猜測。他擔心新聞界對於信息戰進行渲染
並將大多數攻擊歸因於伊朗的報道會引起公眾恐慌,這會使解決危機的決策更難作出。

18日下午4點30分,美、英、法三國首腦召開三邊電視會議,決定共同執行「銀劍行
動。」

4、危機在繼續

在5月18日的第二次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大家同意採取以下行動:·部署進攻敵
人的軍事及民用信息基礎設施的FORCEFIELD和NETMASTER進攻性信息戰計劃,但暫不顯示
實力。

·向沙特提供安全通訊裝備。

總統又補充以下幾點:·最小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將提高警戒水平,以保證「綠色大胡
蜂」行動的執行,關閉所有可能關閉的「防火牆」(防火牆是指保護系統資源不受外部網路
使用者攻擊的軟硬體組件,它可以阻止和檢查網路上的信息流)。

·執法機關在現階段不應對任何有可能與伊朗或伊斯蘭復興與民主運動合作的美國組織
採取法律行動。

·不應採取減少關鍵性能源分配和運輸系統的使用量的措施。

5月20日,參議院在全球和平聯合會強力游說的情況下,還是通過了支持總統向波斯
灣派兵的決定,但僅僅有兩票優勢。同時在波斯灣雙方軍事活動頻繁。

5月20日早晨,國防部發現「及時力量部署表」
(,TPFDL)的計算機資料庫的數據被毀。參謀長聯席會議
信息戰計劃部的初步報告認為,一個來源不明的計算機蠕蟲被放進了TPFDL的軟體。中午
12點10分,喬治亞洲兩個最大的連鎖銀行的自動取款機發生故障,每次取款後,不是多記
了幾千美元,就是少記了幾千美元,銀行不得不在午後關閉了自動取款機系統。12點25
分,CNN來自亞特蘭大新聞傳輸有12分鍾不斷地被打斷。三小時後,CNN的「特別報道」集
中討論了美國在「信息空間戰」方面的脆弱性,特別談論了列車相撞事件、西北地區的電話
中斷、亞特蘭大的自動取款機故障,以及仍舊原因不明的CNN自己的信號傳輸中斷。該節目
附帶的采訪顯示了公眾對於美國在信息戰方面的脆弱性越來越大的擔憂:一位被采訪者憤怒
地說:「政府根本沒告訴我們實情。」

5月20日晚間的地方和全國新聞報道了美國在海灣地區的部署大大拖延,因為一些關
鍵的陸軍及海軍陸戰隊的計算機網和電話網遭到信息戰攻擊。

5月21日,俄羅斯外長批評美國和盟國在海灣地區的部署是「危險的戰爭邊緣政
策」,但表示願意主辦一次「國際首腦會議」來解決越來越嚴重的危機。

5月21日,全球和平聯合會在華盛頓的「反干涉」示威遠遠超出了預計規模,美國公
園警察局估認人數超過了四十萬。通過互相網路,還組織了遍及全國的許多大、小城市的示
威活動。

5月22日,埃及政府宣布它在此時此刻將不派遣部隊去沙烏地阿拉伯,並呼籲伊朗「采
取步驟緩和這一地區的緊張局勢。」美國駐埃及大使的急電表明:埃及總統十分擔心伊朗在
經濟和政治上破壞埃及的能力。

5月22日19點44分,大陸航空公司一架嶄新的空中客車340在奧哈拉國際機場作了
最後一次導航進場,飛行員報告他的駕駛艙內的航空電子設備完全失靈,現在他的飛機已失
去控制並在翻滾。20點05分,奧哈拉附近的警察報道在機場南面的居民區有一架大型飛機
墜毀,「沒有生還者的跡象」。半小時後,當地與伊利諾伊州的警察估計有30人在地面喪
生,100人受傷。三小時後,一份來自英國的初步報告說:「所有最新型號的空中客車340
和330的飛行控制軟體都被一個先進的邏輯炸彈感染了。」美國聯邦航空局局長建議所有最
新型號的空中客車340和330都立即降落,直到駕駛艙的故障被查明並排除。在隨後召開的
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司法部長報告說,聯邦調查局的特工正在訊問得克薩斯州聖安東尼
奧市一家軟體公司的犯罪嫌疑人,空中客車340上的飛行控制軟體的最後一次升級正是由這
家公司作的,這本來是為了對付早些時候查出的空中客車飛行系統中的隱患。

司法部長還說,法國內政部長已通過電視會議確認了這兩個人是伊斯蘭復興與民主運動
及全球和平聯合會的成員。兩個人最近都從一家瑞士銀行收到了「來自一個身份不明的外國
來源」的大筆現金。中央情報局局長則報告了伊朗的部隊調動,以及國家安全局監聽到的在
沙特軍隊內部的伊斯蘭復興與民主運動准備在沙烏地阿拉伯國內舉事的消息。這時,美國中央
司令部的司令通過保密的電視聯網表示「對於在此危急關頭按兵不動十分擔憂」。他說,伊
朗的地面部隊每一分鍾都有可能進入伊拉克,而其集結在班達阿巴斯以北的海軍,兩棲部隊
則可能向沙烏地阿拉伯進攻。他要求,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他應得到事先授權發動:(1)鐵矛
行動,即對伊朗軍事目標進行全面的先發制人的空中和導彈襲擊,(2)FORCEFIELD,即針對
敵軍的信息戰攻擊。辯論十分激烈,但在總統離開參加另一個會議之前沒有對於美國中央司
令部的這些要求作出任何決定。

5月23日19點20分,兩個沙特政府電視網的新聞主持人的面孔突然被伊斯蘭復興與
民主運動委員會的領導人所替代,他號召沙烏地阿拉伯的公民們「聯合起來,把沙特王國和平
地演變成一個伊斯蘭的自由與民主的國家。」這個事先安排好的信號立即引發了在利雅得、
吉達、麥加和達赫蘭的大規模反沙特君主制的示威。

19點57分,沙特的公用電話網開始癱瘓,這明顯是通過「陷阱門」對系統進行修改引
起的。美國協助沙特政府的專家報告:這些陷阱門與早些時候導致加利福利亞--俄勒岡公
用電話故障的陷阱門十分相像。

20點05分,當地電視台宣布:「臨時的伊斯蘭阿拉伯共和國」已經奪取了達赫蘭和麥
加的政權。隨後,一個自稱為「達赫蘭的新軍事長官」的人出現在電視上,並宣布:「所有
阿拉伯公民及武裝力量成員」應該准備好「歡迎馬上就要到來協助我們把沙烏地阿拉伯演變成
一個新的伊斯蘭民主國家的波斯兄弟。」他繼續宣稱:「如果外國不幹涉阿拉伯革命,則伊
朗的軍事協助就會立即中止。」

十分鍾後,在達赫蘭國際機場附近駐有兩個營的美國第82空降旅的旅長接到中央司令
部的命令,在他「尋求華盛頓的指示」期間除了控制住機場外,要對其它任何行動都保持克
制。

21點30分,在利雅得,保安警察與國家衛隊的一部分機械化步兵在王宮附近展開了激
烈的戰斗,這些步兵已宣誓效忠於新的臨時的伊斯蘭共和國。一小時後,美國大使報告說,
戰斗迅速蔓延到全城,「政變正在進行,國王不知去向。」

16點10分,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通知國防部長,「來歷不明的全面信息戰攻擊」正在
「幾乎所有的美國和歐洲有關『綠色大胡蜂』與『銀劍』行動的軍事基地」展開,十分擔憂
在美國和歐洲的最小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能否承受持續的進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希
望」能夠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得到關於這次信息戰進攻的影響的初步評估,「雖然可能需要長
得多的時間」。他同時說,TPFDL「完全被他媽的搞得一團糟」,參謀長聯席會議正在「拼
命拼湊一個新的部署計劃」

,但「不知道還能不能搞出一個『綠色大胡蜂』行動的時間表」。

23點,中央司令部發出電報說,伊朗部隊似乎將立即跨過海灣向達赫蘭進軍。

在CNN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全球和平聯合會的「執委會」成員譴責了「導致了在奧哈
拉的空中客車悲劇的犯罪行為」,但認為,「合法的示威不應因為一小撮恐怖分子的行動而
撤消,」並宣布,全球和平聯合會正在「動員它的所有分會,進行公民不服從行動,以制止
政府為挽救一個不民主且已經倒台了的沙特王朝而進行的一場瘋狂的戰爭」。

5月24日2點,美國中央司令部向參謀長聯席會議報告,幾架JSTARS,一種專門用於
對坦克、部隊編隊的遠距離精確定位的戰場指揮飛機,似乎被外部來源啟動了計算機系統內
的蠕蟲。6點,中央司令部報告,忠於沙特王室的部隊重新控制了麥加和利雅得的大部分地
區,臨時的伊斯蘭共和國的部隊暫時退卻到了北部郊區。

在喬治亞洲的薩凡納港,海岸警衛隊與當地警察不得不用消防水龍驅散阻撓美國海軍
BobHope號海上補給船出港去波斯灣,在加爾文斯敦和聖迭戈港口也發生了類似事件。

5月24日7點,美國大使報告說,國王及其隨從表示情況正在好轉,但是,「美國、
英國和法國的立即和果斷的行動」是鎮壓反叛部隊,並「阻止波斯人進入阿拉伯半島」的關
鍵。大使報告說,沙烏地阿拉伯國內的局勢要比國王和他的隨從所願意承認的「模稜兩可得
多」。

5月24日6點30分,一輛混凝土攪拌車的司機在試圖沖破特拉華州多佛爾美國空軍基
地的大門時被擊斃。美國空軍參謀長在一份遞交給國防部隊的報告中說:這次事件是全球和
平聯合會在網際網路上形容為「行動武器」的封鎖在多佛爾的C-5機群跑道的一個更大計
劃的一部分。10點30分,華盛頓/巴爾的摩地區的整個公用電話網,包括行動電話,出現
了癱瘓狀態,初步報告認為這是類似於早些時候引起西北地區公用電話網癱瘓的通過陷阱門
進行的攻擊。13點30分,芝加哥商品交易市場出現了「歷史上最激烈的波動」。許多交易
商和交易市場的領導都懷疑「交易市場正在遭受身份不明者的某種形式的強有力的電子操
縱」。

5月24日,倫敦的現貨石油收盤價突破了每桶100美元,紐約外匯市場美元對日元、
馬克、比索的匯率下跌了五個百分點,而倫敦與紐約股票市場波動激烈,收盤時都下跌了三
個百分點。

5月24日下午,國家安全委員會召開緊急會議。由於電話不通,安排這次會議十分困
難。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遺憾地承認」,在美國、歐洲和沙烏地阿拉伯展開的信息戰進攻
「十分成功」,而且「很可能國內力量和伊朗都將採取進一步行動,阻撓『綠色大胡蜂』和
『銀劍』行動」。他勾畫了一幅十分陰暗的畫面:美國和盟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力量集結十分
緩慢,原先假定的可靠盟友,如埃及和土耳其,提供不了什麼合作,隨後是「十分困難的長
達幾個月的軍事行動」以阻止伊朗立即跨過海灣向達赫蘭進軍,同時威懾伊朗通過伊拉克對
於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北部的入侵。中央情報局局長說:一個在巴格達的「多半可靠」的人
工情報來源報告,伊拉克將允許伊朗軍隊通過巴士拉南部的伊斯蘭團結橋,國務卿說沙特政
府顯然「對於美國及其盟友在這種情況下保衛他們的國家的能力喪失了信心」。他強調指
出,所有這些因素都將「為國內的反對派提供一個在政治上反對美國在這一地區的進取行動
的大好機會。」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則認為「時間還早」,他再次要求在伊朗部隊越過海灣
或伊斯蘭團結橋進入伊拉克時授權進行空中打擊行動。財政部長提醒大家,「總統正面臨著
一個多方面的國內危機,包括外匯、股票、商品市場的大動盪。」他聲稱,特工處監聽到
「在網際網路上出現了詆毀和辱罵行政當局及總統人格的洪流」。司法部長補充說,「在整
個美國都爆發了反伊斯蘭事件,包括爆炸伊斯蘭復興與民主運動在芝加哥、休斯敦和洛杉磯
的辦事處。」

總統中止了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去接俄羅斯總統打來的熱線電話,俄羅斯總統建議在
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一項停火議案,並表示願意以個人名義調停海灣危機。總統要求會議在兩
小時後恢復,並要求准備一份「直截了當地闡明信息戰對於我們在海灣的戰略的威脅」的簡
單情況介紹與可行選擇報告,以供他參考。

5月24日晚6點30分,CBS的晚間新聞被「全球和平行動武器委員會」打斷了七分
鍾。在這段被接管的時間中,全球和平聯合會的發言人,一個眾望所孚的新聞界人物,號召
廣泛的公民不服從以制止一個已經「喪失了與國內及國際現實的接觸」的行政當局。在沉穩
的語調中,這個發言人提到,在1965年的北部灣事件中,國會就受到欺騙,給了「對於戰
爭興趣濃厚」的行政當局一份簽好字的空白授權書。他最後說:「以一切可能的和平手段反
對這個一心想把美國拖入一場不想要,也不需要的戰爭的政府」。乃是所有公民的責任。

對於信息戰場景的幾點評述

蘭德公司的信息戰場景至此結束,以後的事態發展你可以自己去想像。要提醒讀者注意
的是,這雖然是假想的場景,但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科幻小說構思,它是供美國有關國家安
全事務的高級軍政官員、專家、產業界領導人思考的練習,它的所有細節都有技術可行性。
如果這一場景最終沒有出現的話,不是因為它是不著邊際的幻想,而是因為人們從這一假想
的場景中學到了如何避免它。實際上,這一場景是練習的第一步「這一天…」和第二步「這
一天之後…」,它還有

第三步,就是把時間推回去,「這一天之前…」。在第三步中,作練習的人要考慮在
「這一天之前」應採取一些什麼措施,以避免危機的發生。

這一場景從政治、軍事、技術各個方面綜合描述了信息時代可能的戰爭場景,有很多事
是我們中國人似乎還懵懵懂懂的。因此,我認為有必要介紹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起個頭。網
絡與生物學的啟示是,很多事情只要有人起個頭,就會有許許多多的智慧補充上去,建造出
一個蔚為壯觀的大廈。中國人也會很快就領會這個信息時代的方方面面,據說中國人的智商
是不低的。

在這一場景中,沒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什麼地位,這不是因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在信息
時代的戰爭中不重要,而是因為這個練習的技術需要:它要盡可能地排除其它強有力的武器
的影響,以便把參加練習者的思考集中到信息戰上來。如果不是出於這個考慮,練習中的假
想敵就很可能像前面提到過的亨廷頓的那個場景一樣,是中國,而不是伊朗。對於我們中國
人來說,那也許是更有意思的。不知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但我估計,其中的同盟關系
會與亨廷頓的很不一樣,特別是日本的立場。

❽ 伊朗和伊拉克為何開戰

因為伊拉克想當21世紀的中東老大,伊朗認為自己不必伊拉克弱,見不得伊拉克飛揚跋扈,美國正好又利用伊朗制衡一下伊拉克

❾ 1945-1999年國內外的重大戰爭都有那些

1、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年)歷時6年。這場戰爭是德、日、意軸心國與中、蘇、美、英等同盟國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進行的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戰爭。戰爭以反法西斯同盟國和世界人民的最終勝利而告終。

1937年7月,日本侵略中國,開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端。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戰爭全面爆發。接著,軸心國軍隊橫掃歐洲,兵臨莫斯科城下。與此同時,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偷襲了珍珠港,將美國拖入戰爭。1942年11月前後,盟軍在3個戰場上先後進行的斯大林格勒會戰、阿萊曼戰役、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均取得勝利。戰局從此轉折。1944年後,同盟國轉入戰略進攻。盟軍從東西兩線快速推進,迫使德國於1945年5月8日宣布無條件投降。在太平洋戰場上,為迫使日本投降,美國於1945年8月6日、9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蘇聯也於9日出兵中國東北,殲滅了日本的關東軍。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不但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傷亡最多、損失最大的一次戰爭,而且將人類社會帶入了原子時代,其多方面影響也一直延續至今。

這場戰爭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全世界有5000多萬人死於戰爭,直接軍費開支1117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4萬億美元。但在同時,社會主義力量得到進一步發展。民族解放運動壯大,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打破……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現代世界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從軍事上看,這場戰爭是一場非常典型的機械化戰爭,體現了非常明顯的大工業特徵:總體戰理論得到充分運用,藉助空中火力支援和依賴坦克集群高速大縱深突擊的閃擊戰法充分展示,出現了登陸與抗登陸作戰、潛艇戰與反潛戰、航母編隊作戰、戰略轟炸與防空作戰、空降與反空降作戰等新的作戰形式,首次使用雷達、導彈、原子彈等新式武器和技術,提出並完善了有關同盟戰略、戰略突襲、戰爭初期、諸軍兵種協同、游擊戰等戰略戰役理論。這次戰爭創下許多世界之最。捲入戰爭的國家和地區80多個(其中參戰國61個),人口約20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80%以上。在這次戰爭中,還進行了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諾曼底登陸戰役和海戰史上規模最大的萊特灣海戰。

2、中國人民解放戰爭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建立人民民主政權而進行的一次偉大的革命戰爭。這場戰爭歷時近4年,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807萬餘人,解放了除西藏及台、澎、金、馬、西沙、南沙等少數島嶼以外的全部國土。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使中國走向了一個新的時代。

這場戰爭,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國民黨軍隊有美國支持,裝備精良,是 「飛機加大炮」,而我軍則是「小米加步槍」。我軍堅持毛澤東軍事思想,採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最終戰勝了強大的敵人。在戰略決戰階段,我軍及時抓住決戰時機,組織三大戰役,並且著眼戰爭全局,統攬各戰區的力量和作戰進程,殲滅了國民黨軍的主力。在戰略追擊階段,我百萬雄師渡過長江,採取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方針,迅速掃除了國民黨軍殘余勢力。在這場戰爭中,人民群眾的力量得到了充分體現,人民戰爭理論得到了全面運用。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使佔世界1/4的人民獲得了新生,使一個強大的中國開始崛起,極大地改變當時世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力量對比。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在世界歷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

3、 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爆發了全面內戰。美國出於維護其世界霸權的目的,進行全面干涉。同時,美國悍然將戰火燒到了中國境內,並派遣第7艦隊入侵台灣海峽。為了保家衛國,並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邀請,我志願軍部隊於10月19日入朝參戰,連續組織5次戰役,將美韓軍隊擊退,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南北地區.在1951年6月至1953年7月的兩年多時間里,雙方進入戰略相持階段。7月2 7日,美國政府終於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朝鮮戰爭的結束是中國第一次向世界證明了他的實力。

在這場戰爭中,中朝軍隊共殲敵約109萬人,擊退了敵人的侵略,穩定了東亞地區的戰略格局。這是一場以劣勝優的戰爭。中朝軍隊以劣勢裝備迎擊世界頭號強敵,並迫使這個強敵第一次在沒有勝利的協定書上簽字。這是二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這場戰爭,使中國軍隊取得了現代戰爭的經驗,加快了現代化的進程。

4、 越南戰爭

50年代後期,美國為了推行其全球戰略,粗暴干涉東南亞國家的內部事務。

1964年8月5日,美國借口其軍艦在公海遭到攻擊,出動飛機轟炸了越南北方港口,製造了北部灣事件。次年3月,美國直接派兵,全面介入越南戰爭。但是,美國並沒有在戰爭中撈到好處,反而遭到越南軍民更猛烈的反抗,損失了10多萬人和 3300多架飛機。美國在越南戰爭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其國內反戰情緒越發高漲。在這種情況下,1969年1月上台的美國總統尼克松推出戰爭「越南化」政策,宣布美軍將逐步撤出越南1975年,印度支那三國四方 (越南南方、越南北方、柬埔寨、寮國)聯合抗美統一戰線統一了越南,解放了金邊,建立了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取得了戰爭最後勝利。

越南戰爭是美軍的在一次失敗沒,也是第三世界民族獨立運動的一場重要勝利。圖上的照片名為「卡帕眼中最後的世界」,使著名攝影師羅伯特·卡帕在觸雷的一瞬間拍攝的。

這場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持續時間最長的反侵略戰爭,也是一場典型的以弱勝強的戰爭。印度支那人民靈活運用以游擊戰為主的戰法,使擁有優勢裝備的美軍付出了傷亡36萬人、損失8612架飛機和耗費2000多億美元的代價。

5、 中東戰爭

中東戰爭是指以色列同周邊阿拉伯國家在1948年至1973年期間所發生的4次戰爭。

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48年5月15日.結果巴勒斯坦領土除加沙地區和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外,均被以色列佔領。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56年10月29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67年6月5日。以色列以埃及封鎖亞喀巴灣為由向阿拉伯國家發起突然襲擊。阿拉伯國家喪失了6.5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敘利亞集中優勢兵力,在炮兵、航空火力的掩護下,分別向西奈半島(西線)、戈蘭高地(北線)同時突然發起進攻。後來,以色列在美國緊急援助下,調集兵力,轉入反攻,逐步奪取了戰場主動權。最後,雙方在國際社會的調停下簽署了停戰協定。

中東戰爭打了五次,即使兩個超級大國的異常角逐,也是二戰的一個遺留問題。

中東戰爭是現代化戰爭。戰爭雙方使用了美國或蘇聯提供的先進武器裝備,其中包括武裝直升機、電視制導炸彈、「薩姆」型防空導彈等。戰爭雙方展開了大規模電子對抗。雙方飛機損失約60%、艦艇損失80%以上,大部分坦克為各種導彈所擊毀。

中東戰爭爆發有著深刻的國際背景,從表面上看,中東戰爭是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拼殺,實際上卻是兩個超級大國的間接較量。

6、 英阿馬島戰爭

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位於南美洲阿根廷東南。圍繞該島歸屬,英阿之間存在爭議。兩國於1982年4月2日爆發戰爭,歷時74天。

馬島戰爭中最出名的莫過於「飛魚」導彈,這也是空射反艦導彈第一次實戰。

馬島戰爭是二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島嶼爭奪戰,英國派出特混艦隊,遠征萬里,在馬島周圍海空戰場上與阿軍展開激烈的封鎖與反封鎖作戰。雙方參戰兵力10 余萬人,參戰各型艦船140餘艘、各型飛機數百架.戰爭最後以英軍兩棲登陸、奪占馬島而告終。

這場戰爭展現了現代島嶼戰爭許多新特點,諸如:遠洋奔襲,海、空、陸戰協同,海上封鎖與反封鎖,島嶼登陸與抗登陸以及在海戰、空戰和陸戰中廣泛進行電子對抗等。這次戰爭,一改過去那種「大炮巨艦」近距對陣的傳統戰法,顯露出新的海戰模式。阿軍使用「超級軍旗」式戰斗機在距英艦48公里處施放一枚 「飛魚」導彈,擊沉了英軍最新式的「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

7、 兩伊戰爭

1980年至1988年,在兩個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這就是伊拉克與伊朗之間進行的「兩伊戰爭」。

兩伊戰爭打了八年,雙方一無所獲,受傷的卻是人民。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出動上千輛坦克和大批飛機,兵分3路,向伊朗發起進攻。伊朗於1982年7月集中兵力發起「齋月」戰役,將戰爭推向伊拉克境內,數年間攻佔了伊拉克許多重鎮和盛產石油地區。雙方還使用導彈展開了「襲船戰」 .這種作戰方式,損害了一些大國的利益,引起國際社會干預。美、蘇、法等國曾出動80多艘軍艦在海灣為油輪護航。1988年上半年開始,戰場形勢又向有利於伊拉克的方向轉化。伊拉克轉守為攻,並又佔領了伊朗的許多領土。8月20日,雙方在聯合國軍事觀察團監督下實現停火。

這場戰爭的結果,使雙方付出了慘重代價。這場戰爭雖然在現代化程度上並不突出,但卻反映出現代局部戰爭一些明顯的「國際化」、「經濟性」、「民族性」、「宗教性」等特徵。

8、 海灣戰爭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佔領科威特全境,引發震動世界的海灣戰爭。

1991年1月17日當地時間凌晨2時,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向伊軍發動猛烈進攻。戰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實施空中戰役,代號為「沙漠風暴」。在歷時38天時間里,多國部隊出動飛機近10萬架次,投彈9萬多噸,發射各類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數百枚,使伊軍喪失了70%的作戰能力。第二階段是實施地面進攻,代號為「沙漠軍刀」。多國部隊成功組織了戰役欺騙和戰役機動,出其不意,僅用100個小時便收復科威特。薩達姆宣布接受停火條件。戰爭於2月28日結束。

海灣戰爭,美軍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戰爭形勢。

這次戰爭初步展示了信息化戰爭的特點,出現了獨立的空中戰役、導彈精確打擊、大規模信息壓制等新的作戰樣式。盡管伊拉克擁有大量的飛機和坦克,但在綜合實力和技術先進性方面,與多國部隊存在巨大差距。戰爭雙方並沒有構成實質性的對抗,多國部隊僅有400多人陣亡。

9、 科索沃戰爭

1999年3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繞過聯合國對南斯拉夫這個主權國家發動了空中突襲,挑起了科索沃戰爭。在這次戰爭中,北約共派遣1000多架飛機和40多艘艦艇,對南斯拉夫的軍事目標乃至民用經濟目標狂轟濫炸。北約共出動飛機3.6 萬架次,投擲和發射了2.3萬余枚炸彈和導彈,造成南斯拉夫1800多名平民喪生,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美元,超過了這個國家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遭受損失的總和。

科索沃戰爭,完全用空軍解決的戰爭。作為中國人,要牢記駐南大使館的冤魂還在哭泣!

科索沃戰爭,絕不是一場偶然和簡單的地區沖突,而是由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精心策劃的。美國利用強大的軍事力量,推行北約東擴戰略,保持其在巴爾乾地區的「軍事存在」。這場戰爭,是美國推行其「塑造、反應、准備」全球戰略的前奏。

在科索沃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主要使用空中力量對南聯盟實施打擊。這表明,現代化的空中力量,能夠成為一支有效的戰略力量,直接地達成戰略目的。空中打擊,有利於發揮美國的軍事優勢,減少人員傷亡,並且給予美國在戰略上很大的靈活性和主動性。按美國人的看法,空中打擊,能夠全面摧毀敵對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種目標,迫使對方因無法承受巨大損失而屈服。今後,空中打擊,很可能是美國發動戰爭的一個主要方式。

❿ 1999~2009發生了哪些國家大事

2007年3月時事政治(1日-15日)

1.國家統計局2月28日發布「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據初步核算,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20940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0.7%;國家外匯儲備破萬億美元,達10663億美元;進出口總額1760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8%。

2.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3日下午抵達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開始對沙特進行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這是他就任伊朗總統以來首次訪問沙特。輿論認為,此舉將有利於促進和維護伊斯蘭世界的團結和整個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3.3月3日至15日,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召開,會議通過了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於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提案委員會關於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和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政治決議。5日至16日,全國人大十屆五次會議召開。會議通過了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等一批決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4.印度尼西亞鷹記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400型飛機7日上午在日惹阿迪蘇吉普托機場降落時與地面猛烈撞擊後沖出跑道並燃起大火。目前已證實有21人死於這次事故。

5.法國總統希拉克11日宣布,他放棄參加下一任總統選舉,轉而以另外一種方式為法國服務。這就意味著,兩度出任總理、連任兩屆總統的希拉克,將告別縱橫捭闔40餘年的政治舞台。

6.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3日晚與到訪的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舉行會談,雙方簽署了有利於加強日澳安全保障領域合作的安全保障聯合宣言。

7.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14日晚在北京表示,他對朝鮮的訪問是很有益的,朝方表示願意重返國際原子能機構。

2007年3月時事政治(16日-31日)

1.備受關注的物權法草案3月8日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後,3月16日,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主席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2.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4周年之際,美國、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亞、匈牙利、土耳其、希臘等許多國家的民眾17日紛紛走上街頭,舉行大規模反對伊拉克戰爭示威遊行活動,要求外國軍隊撤出伊拉克。

3.俄羅斯中南部克麥羅沃州烏里揚諾夫斯克煤礦當地時間19日上午發生一起重大爆炸事故。當地政府已確認有107人死亡。這是俄羅斯10年內死亡人數最多的礦難事故。

4.美國眾議院23日以218票贊成、212票反對的微弱優勢通過一項總額為1240億美元的戰爭緊急撥款法案,法案附加條件,要求總統布希明年8月31日前從伊拉克撤出全部作戰部隊。

5.伊朗海軍23日在海灣水域扣押了15名英國士兵,稱他們侵犯了伊朗領海。英國予以否認,並要求伊朗立即釋放這些士兵。

6.聯合國安理會24日下午以一致贊成的表決結果,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747號決議。新決議加大了對伊朗核和導彈計劃相關領域的制裁,同時強調繼續尋求通過談判解決伊核問題。

7.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任行政長官選舉25日舉行投票,候選人曾蔭權獲得649票,以超過80%的高得票率在選舉中勝出,當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任行政長官人選。

8.國家主席胡錦濤26日乘專機離開北京,開始對俄羅斯聯邦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中國年」開幕式等活動。

9.中國國家航天局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26日共同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雙方確定於2009年聯合對火星及其衛星「火衛」進行探測。

閱讀全文

與伊朗1999年發生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從美國航海到中國要多久 瀏覽:219
俄國為什麼援助義大利 瀏覽:705
義大利面怎麼做西蘭花 瀏覽:423
印度肥胖男孩怎麼樣了 瀏覽:930
印度橙汁有什麼好處 瀏覽:37
怎麼寫義大利語發言 瀏覽:23
10萬在越南買什麼車 瀏覽:167
印尼虎怎麼才能長明 瀏覽:85
伊朗轟炸美軍基地多少人 瀏覽:893
伊朗香煙什麼牌子好 瀏覽:61
伊朗和西班牙哪個隊會贏 瀏覽:87
中國出口美國的口罩有哪些 瀏覽:141
英國留學期間上課聽不懂怎麼辦 瀏覽:910
印尼無線網怎麼改密碼 瀏覽:118
中國哪些作家出名 瀏覽:702
英國為什麼沒有房產稅 瀏覽:911
二戰時期英國實力如何 瀏覽:590
印尼紅酸枝有多少錢一斤 瀏覽:14
越南哪裡批發鞋子好 瀏覽:346
近幾天中國哪裡還有大雨 瀏覽: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