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位於烏克蘭普里皮亞季鎮附近,距切爾諾貝利市西北18公里,距離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邊境16公里,距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110公里。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前蘇聯最大的核電站,與1977年開始啟動使用,總有4台機組。1986年4月26日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是當時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核事故。
(1)伊朗核電站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1986年4月25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4號動力站開始按計劃進行定期維修。然而由於連續的操作失誤,4號站反應堆狀態十分不穩定。
1986年4月26日對於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來說是悲劇開始的日子。凌晨1點23分,兩聲沉悶的爆炸聲打破了周圍的寧靜。隨著爆炸聲,一條30多米高的火柱掀開了反應堆的外殼,沖向天空。反應堆的防護結構和各種設備整個被掀起,高達2000℃的烈焰吞噬著機房,熔化了粗大的鋼架。
攜帶著高放射性物質的水蒸氣和塵埃隨著濃煙升騰、彌漫,遮天蔽日。雖然事故發生6分鍾後消防人員就趕到了現場,但強烈的熱輻射使人難以靠近,只能靠直升飛機從空中向下投放含鉛和硼的沙袋,以封住反應堆,阻止放射性物質的外泄。
Ⅱ 伊朗的核電站和中國秦山核電站比怎麼樣
中國的秦山核電站最新的核能發電機組的性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比美國的最先進的產品還要領先一代,而伊朗的核電站的技術只停留在中國起步時的初級階段~~~
Ⅲ 各國哪些地方都建立了核電站
1951年,當20世紀剛過完一半的時候,一小片並不起眼但能夠改變世界面貌的燈光,在美國愛達荷州阿爾科城的一段街道上被點亮了。這是美國科學家首次從一座實驗性反應堆中引出的希望之光,核能破天荒第一次為人類帶來了光明。
3年後的1954年6月,前蘇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實用型的原子能發電站,並在第二年世界首屆和平利用原子能會議上,驕傲地展示了這座5000千瓦的電站模型。
1956年5月,英國的比俄國發電能力大10倍的卡德霍爾原子能電站,使伊麗莎白女王春風滿面。兩年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從白宮向世界發出信號,他的希平港6萬千瓦核電站的電流已經照亮了匹茲堡的大街小巷。從此,把核能用於和平事業,從事工業發電,成了世界各國競相追逐的目標,核電站雨後春筍般地繁衍起來。
核電站一出世,便顯示了它的與眾不同,令水力、火力電站只能望其項背的優勢。高效能是它的第一特點。電功率100萬千瓦的核電站,一年只需要30噸天然鈾,而同功率的火力電站要燒350萬噸煤炭。清潔也是火力電站無法與之相比的,每天「排泄」上千噸灰渣的火力電站,在核電站面前只能自慚形穢。核電站還有佔地少電價低的優勢,所以,它只用了20多年的時間,就走完了火力電站100多年才走完的工業發展道路,成為當今世界電站家族中的佼佼者。
現在,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發展核電站。據統計,已有31個國家和地區建成了426座和正在建築96座核電站;到1995年,核發電量約佔世界總發電量的18%;預計到21世紀,將有5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核電站,總數將達1000座,佔世界總發電量的35%左右。
全世界運行的核電站中,規模和數量上美國居首位,其次為法國、日本、德國、俄羅斯、加拿大。核電站占本國總發電量比重最大的是法國,約為80%。法國以前是個能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但上帝卻在歐洲這塊貧鈾大陸上,把佔世界3%的天然鈾賜給了法國,使她幾乎絕處逢生,全力發展核電工業。現在法國不但有了67個反應堆在運行發電,而且擁有目前世界最先進的124萬千瓦的超鳳凰快中子增殖反應堆,使她成為當今世界上能源污染最小的國家之一。
前蘇聯獨具匠心,推出了一種「袖珍」核電站,用一部汽車或一架飛機便可以把它運送到任何一個能源缺少的地區,特別適用於偏遠荒涼地帶。這種「袖珍」核電站雖然功率不大,但可以在一定范圍內供電、供熱,不需要人工管理和操作,可連續運轉、自動供電25年之久。這種電站已用於北極圈內、茫茫草原、荒野沙漠中科技人員住宅、牧人帳篷、零散人家的電熱能源,被譽為造福站。
1991年12月15日,在杭州灣西岸海鹽城東南11公里外的秦山山麓,我國的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正式並網發電,開創了我國核能發電的先河。後來,我國又建成了廣東大亞灣核電站,核電之光照亮了東方這塊古老的土地。
當代科技的飛速發展,把人們的思維帶向了更廣闊的海洋和天空,讓核電之光在海上、在海底、在太空閃爍。
1978年1月,加拿大政府向前蘇聯提出抗議,要求對方因她的軍用衛星「宇宙254」號在加拿大西部墜落造成放射性污染賠償經濟損失。一時,國際輿論嘩然。原來,前蘇聯衛星上裝有核反應堆,實際上是一座精巧的核電站,用以提供衛星的能量。
實際上,1965年美國人便在衛星上安裝了第一台氫化鋯慢化劑反應堆,它可以提供500瓦的電力。1963年,前蘇聯研製的「羅馬斯卡」空間核電站功率已達800瓦。1971年又研製成功「黃晶」空間核電站,功率10千瓦。後來,美國又研製了功率為100千瓦的高濃鈾反應堆,可以滿足90年代空間飛行器的能源要求。可以說,空間核動力有比化學能更長的壽命,比太陽能更簡單的設施,是空間技術的理想能源,必將在不遠的將來有長足的進展。
海底核電站、海上核電站目前還只是在設計階段。隨著海洋石油開采不斷向深海海底發展,從陸地發電站向遙遠的深海海底供電,不但需要很長的電纜,而且電力消耗也太大,所以建立海底發電站就成為海洋上急需解決的問題。早在1974年,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就提出了發電量為3000千瓦的海底發電站的設計方案。1978年美國幾家公司也聯合提出了海底核電站的設計方案。由於存在著比較復雜的技術問題,海底核電站還未實施,不過,預計不久的將來,這種海底的特殊電站將會使人們耳目一新。
海上核電站的設計是在海上浮動箱上建造小型反應堆,由於人們擔心海洋核污染問題,海上核電站遲遲未果。目前,像日本、紐西蘭等島國已對海上核電站產生了濃厚興趣,而且從世界第一座核電站的建立到現在,幾十年的實踐證明,核電站的安全是有保障的,核污染是可以避免的。預計將來遼闊的海面上,必將鑲嵌著耀眼的明珠——海上核電站。
Ⅳ 伊朗核問題究竟是怎麼回事
就像美國對付伊拉克一樣吧. 下面是的
為充分利用核能資源,伊朗自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其核能發展計劃,並先後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一個核電站、6個核研究中心和5個鈾處理設施。
伊朗前總統哈塔米2003年2月9日發表電視講話時宣布,伊朗已在雅茲德地區發現鈾礦並已成功提煉出鈾,伊朗將開采鈾礦並將建設鈾轉換和鈾濃縮設施,以便建立一個完整的核燃料循環系統。
伊朗方面2003年10月透露,德黑蘭核研究中心曾進行鈈回收試驗。國際原子能機構估計伊朗已經分離出100克的鈈。
2004年9月21日,伊朗副總統兼原子能組織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說,伊朗已開始將37噸「鈾黃餅」(即鈾礦料)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試驗。
今年1月1日,伊朗宣布已經開發出用「混合澄分」法從鈾礦石中提取鈾濃縮所需要的「鈾黃餅」的技術。該技術使伊朗朝自主建設核燃料循環系統邁進了一步。
鈾濃縮是生產核燃料的關鍵環節。伊朗2003年10月中止了鈾濃縮活動,2004年11月中止了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外圍活動。但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啟動作為鈾濃縮准備階段的鈾轉化活動。(完)
Ⅳ 伊朗納坦茲核設施發生事故,核反應堆是否受到影響
伊朗納坦茲核設施發生事故,核反應堆並沒有受到影響。這個事故導致納坦茲的廠房被摧毀,但是伊朗方面聲稱並沒有人員傷亡。而且這次事故貌似就是只是把廠房可以毀壞了而已,在廠房內的機器設備還可以運行,那麼這就說明,廠房內的核反應堆確實沒有受到影響。
美國報道這次的伊朗的事故是有人在伊朗的工廠裡面安裝了一個定時炸彈,這個炸彈吹毀了新離心機所在廠房的大部分面積,當然也不排除就是簡單的工業事故,但是也有人認為,這一次事故會讓中東地區的局勢更加緊張。
Ⅵ 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緊急臨時關閉,關閉的原因是什麼
一:伊朗布希爾核電站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緊急臨時關閉,關閉的原因是什麼?
布希爾核電站原是1974年由德國西門子公司負責建造的,後來在美國的反對和施壓下,西門子公司停止了與伊朗的合作。1995年,俄伊兩國簽署合同,由俄幫助伊朗續建該核電站。1996年2月,布希爾核電站在俄羅斯的幫助下開始興建。由於涉及核能技術等問題,俄羅斯與伊朗的核電站合作一直受到西方國家的指責。根據合同,該核電站應當於1999年7月竣工。但後來由於政治、資金、技術等多種原因,竣工日期一拖再拖,最終接收和交付使用定於2015年。2021年6月20日,伊朗官員表示,伊朗布希爾核電站已經被關閉,關閉狀態將持續數天。6月21日,據伊朗國家電視台報道,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緊急關閉。可以看出,這個核電站算是比較老的核電站了,那麼它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他關閉呢?
Ⅶ 伊朗現在有核電站嗎!
有一座,布希爾核電站,由俄羅斯援建。 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美國對伊朗核能開發計劃提出「嚴重質疑」,並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鈾濃縮活動。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為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還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並於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去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今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舉行外長級會議,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並要求伊朗盡快對這一方案作出答復。伊朗認為,六國方案雖包含「積極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並多次表示將在8月22日前對六國方案作出答復。 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盡管聲明隱含制裁的威脅,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國際法和國際准則,但決不放棄獲得核技術的權利。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伊朗核問題在2006年初成為美國伊朗關系的核心問題,並成為美國伊朗戰爭的潛在導火索。 伊朗核問題的歷史與現狀 1950年代開始核能源開發 1980年美伊斷交,美國多次指責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煉出核電站燃料鈾 2003年12月18日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2004年4月,宣布暫停組裝濃縮鈾離心機 2004年6月底,宣布恢復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但暫停提煉濃縮鈾 2004年9月21日,宣布開始將37噸鈾礦料中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 2004年11月,德法英3國與伊朗在多輪會談後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德法英承諾提供核技術、核燃料和一座輕水反應堆 2004年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鈾濃縮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復中止了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產出純度3.5%的低純度濃縮鈾,成為國際核八強之一(五常任理事國,印巴,伊朗) 4月2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向該機構理事會和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報告。報告說,伊朗未能在聯合國安理會規定的期限內中止鈾濃縮活動,也沒有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進行全面合作。 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國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協商會議未能達成成果。
Ⅷ 國內外核電站分布情況
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數百座核電站。其中,美國擁有100餘座,法國59座,日本58座,英國33座,俄羅斯有31座,德國20座,加拿大有20座,韓國20座,烏克蘭有18座,印度18座,巴西3座,巴基斯坦2座,伊朗1座,朝鮮2座,中國台灣8座。中國大陸包括秦山、大亞灣、嶺澳、田灣等在內的已建和正在建的核電站有11座。
Ⅸ 什麼時候美國曾利用震網病毒成功入侵伊朗布希爾核電站
2010年12月15日,一位德國計算機高級顧問表示,「震網」計算機病毒令德黑蘭的核計劃拖後了兩年。這個惡意軟體2010年一再以伊朗核設施為目標,通過滲透進「視窗」(Windows)操作系統,並對其進行重新編程而造成破壞。2011年1月26日,俄羅斯常駐北約代表羅戈津表示,這種病毒可能給伊朗布希爾核電站造成嚴重影響,導致有毒的放射性物質泄漏,其危害將不亞於1986年發生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 採納
Ⅹ 美國因核武器對伊朗制裁,但是為何卻豁免伊朗三處核電站
主要是由於核電站的濃縮鈾的純度並沒有那麼高,無法製作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更重要的是核電站是一個關乎老百姓生活的事情。所以美國選擇豁免這三處核電站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如果美國選擇制裁這三座核電站,如果伊朗因此出現任何的核泄漏事件的話,那麼將會給自己在中東地區的盟友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因為泄漏的話,會導致波斯灣周圍的水域,產生大量的核輻射,這也使得國際經濟進一步的衰退。
更重要的是一點,核泄漏產生的輻射也會危及到波斯灣周圍的石油開采,一旦波斯灣附近的石油無法開採的話,那麼會對於國際油價以及工業生產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會出現石油短缺的現象,從而造成全球經濟進一步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