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國人為什麼來中國上學
外國人來中國學習和中國人去外國學習的道理一樣,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論哪種原因,他們都在在主觀上促進了自己眼界的開闊、文化水平的提高、思維的碰撞,也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外的文化交流。
外國人來中國學習,除了自身的喜好,中國傳統文化的吸引力以及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之外,還有一部分外國人到中國來學習,也希望自己在回國之後能夠謀得一個更好的職業。這種外國人來中國學習和中國人去出國留學的道理差不多。
㈡ 中國組織包機接滯留在伊朗的華人回國,為何要將他們接回來
從2020年3月3日,我國駐伊朗大使館開始組織包機,接回滯留在伊朗的華僑與留學生,並不是接華僑。第一,不論是華僑還是留學生,都屬於同胞,緊急時刻撤僑也是國際慣例,更何況我們這樣的世界大國;第二,當時全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並不嚴重,在伊朗的華僑與留學生也不多,我國有能力將其中部分有困難的同胞接回來;第三, 即使到了現在,在無法大量接回華僑與留學生的背景下,我國還是盡最大努力接回部分處於困境的華僑與留學生。
為留學生群體准備的健康包
在能夠保證國內疫情不會復發的前提下,派包機接回部分滯留國外的留學生與華僑無可厚非。但國家做不到全部接回來,很多留學生家長也無須道德綁架。
㈢ 為什麼伊朗只選擇向中國靠攏
因為伊朗雖然不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其也是由意識形態建立的國家,不是自經濟基礎形成的上層建築的國家,而是用一種伊斯蘭革命理論締造的國家。因而不被資本主義國家所接受 ,當年因為伊斯蘭革命, 美國鼓動伊拉克 入侵伊朗,打了八年的兩伊戰爭,伊朗人頂住了,但依舊為美國所敵視,被逼到中俄一遍。
㈣ 中東留學生為什麼來中國
因為中國比中東一些國家發達,就像中國留學生去歐美留學。
留學生一詞起源於中國唐朝時期中日文化交流,意為當遣唐使回國後仍然留在中國學習的日本學生,現在泛指留居外國學習或研究的學生。
2016年3月25日,教育部發布了《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2015》。據統計,到2015年底,我國累計留學回國人數為221.86萬人。2015年,留學回國人數為40.91萬人,僅占我國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的約5%。今年我國應屆高校畢業生人數為765萬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萬人。
㈤ 伊朗現在跟美國 中國的關系咋樣
伊朗和中國關系非常好。伊朗發展核武器被聯合國制裁後,世界各國都跟著美國,可著勁的打壓伊朗;只有中國,通過常任理事國的權利,在制裁中開了個後門,讓中伊貿易可以繼續。這也就是為什麼伊朗的大量石油都賣到中國。
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很不好,但最近有所改善。
伊朗和美國最好的盟友以色列,是死敵,無解的死敵。在美國的猶太人又有很大的勢力,所以美國和伊朗,從根本上是不可能友好的。最近美伊關系有所緩和。
㈥ 封閉的伊朗人,為什麼見到中國人就叫"親
中國和伊朗的關系,歷史淵源很深,歷史上中國和伊朗沒有沖突,伊朗也一直執行對華友好政策。新中國建國以來,處於維護雙方在各領域的各自利益,中國和伊朗一直關系緊密。這種情況下,有些伊朗人見到中國人叫親,體現了兩國的傳統友誼。
㈦ 伊朗對中國免簽,伊朗和中國的關系怎麼樣
伊朗和中國的關系一直比較友好吧,
首先,我們中國奉行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只要不是他國故意挑起事端,對哪個國家都很友好吧。我們沒有對哪個國家實施過軍事和經濟制裁,也沒有干涉過別國內政,如果我們和哪個國家關系緊張了,那一定是因為那個國家又故意找茬了,比如近期和美國緊張就是因為美國毫無依據的亂加關稅問題。即使我們強大了,提倡的也是共商共建共享,讓其他國家在我們的發展中受益;奉行多邊主義,絕不稱霸。那麼伊朗和我們距離遙遠,沒有地緣上、歷史上、政治上、經濟上的沖突,我們為什麼要對伊朗不友好呢。
㈧ 伊朗中國關系
伊朗中國關系
伊朗和中國是關系非常友好國家。
和中國歷史淵源很深。
據中國「史書」記載,紀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時,張騫派其副使訪問安息(即波斯),安息王令兩萬騎兵迎候,禮儀極為隆重。東漢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佛教高僧安世高也曾來漢訪問,並在中國呆了多年。在中國南北朝時代,波斯派使節到中國北魏王朝友好聘問達十多次。隨著雙方友好往來,漢文化傳至西域,西域文化傳來中國,中國、伊朗等國的「絲綢之路」也全面暢通,為兩國的經濟及文化交流開辟了新的紀元。中國的絲綢、瓷器以及打井、煉鐵、制漆、繅絲等工藝源源傳入伊朗等西亞諸國,伊朗的物產如蠶豆、苜蓿、葡萄、胡桃、石榴等也源源傳入中國。到了唐代,兩國往來曾達到鼎盛時期。後來,波斯遭外來侵略,波斯王親自到唐帝國訪問並請援,唐高宗封他為都督,遣將派兵護送他回國,但回國未成死於長安。其子尼列斯謀策復國未成,於唐中宗景龍年間返華也死於長安。當時,尼列斯率領數千波斯人,其中有些在唐朝當上了將軍、外交官、天文學家、醫學家和學者。在戰亂的宋朝,陸上的「絲綢之路」幾度中斷。這時,造船業開始發達,羅盤針相繼使用,許多波斯人經由海路來到中國廣州、揚州和泉州等地經商,有的還在那裡安家落戶。這就是後人稱之為的海上「陶瓷之路」。據記載,中國發行鈔票的方法在元朝傳到了波斯,後來,波斯鈔票上的圖案還保留了中國文字。當時,兩國的史學家還合編史書「史集」。波斯等國的西域樂舞也盛行於長安。在明代,明成祖和中亞的沙哈魯王子曾先後互派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團互訪;鄭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各國時,其中3次訪問了波斯灣的忽魯謨斯(即今霍爾木茲)。當時,隨同鄭和訪問的費信曾寫紀行詩句描寫當地的風俗及特產。1516年,波斯旅行家阿里·阿克巴爾撰寫的《中國紀行》一書,後來,成為中、伊友好交往的珍貴史料和重要見證。據考證,多年來,兩國植物的傳播和移植就達幾十種。波斯的拜火教和摩尼教還曾在中國流行。
伊中兩國在經貿合作上, 中國是伊朗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夥伴。
伊中兩國在文化上,中國同伊朗成立文化聯合委員會並定期舉辦會議。
㈨ 伊朗為什麼要把中國視為朋友:只有中國能
伊朗為什麼要把中國視為朋友:只有中國能夠出手相助
人們通常將印度空軍的裝備稱為「萬國造」,其實伊朗空軍更符合「萬國造」的標准,目前伊朗空軍擁有400架以上的各式飛機,其中,作戰飛機為300架,分屬於4個體系:美式、俄式、中式、法式,不同的是,印度屬於挑花了眼,看到什麼好就買什麼,伊朗更多屬於無奈,受西方禁運影響,有錢也買不到戰機。
閱辦式上的伊朗戰機編隊,四架飛機四個型號,分屬美系與俄系
長期被制裁的經歷,讓伊朗強烈的自力更生夢想,也讓伊朗與中國之間建立起不小的友情,無論從民間,還是官方都對中國表現出相當友好的態度,為什麼要把中國視為朋友?原因就是,只有中國能夠出手相助其發展,往往在關鍵時,解了其急需。目前伊朗軍工產品的話,不難發現帶有中國血統的型號太多了,比如:反艦導彈完全為中國製造。
經過多年的建設,伊朗航空工業已相當有水平,先後研製了雷電、閃電戰斗機,在舊機升級改造方面也是碩果累累,這也是它不急於大量外購戰機的原因,這其中就涉及到與中國的合作,比如:F4的升級工作就有中國企業參與。
不久前,伊朗空軍剛剛補充了17架新戰機,竟是35年以前出廠的法制幻影F1。該機為法國達索公司在沒有政府支持的情況下,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自費研發的型號。為了降低成本,它盡可能多的採用幻影III的部件,但放棄了無尾三角翼的布局,改為常規後掠翼布局。為幻影家族中唯一採用常規氣動布局的型號。
其空重達74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6200公斤,使用一台阿塔9K50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2.2馬赫,實用升限20000米,最大航程3300公里,因安裝了火控雷達等航電設備,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武器系統為:前機身下側裝兩門30毫米德發機炮,以及7個外掛點。可以使用R550、R530、「響尾蛇」空空導統戰,以及各種常規炸彈火箭發射器和1200升的副油箱。
1973年,該機加入法國空軍服役,同時為多國引進,但是不包括伊朗。伊朗空軍擁有的幻影F1來自於伊拉克空軍。1983年起,法國向伊拉克提供了一批幻影F1EQ5、EQ6,曾經做為主力機型使用,曾經與伊朗空軍的F-14戰斗機多次交峰,更次掛載飛魚反艦導彈實施反艦攻擊,攻擊美國軍艦斯塔克號為其最著名的戰例。
上世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期間,先後有120架伊拉克戰機逃往伊朗避難,其中包括25架「幻影」F1戰機,後為伊朗空軍接收,可是伊朗沒有法制戰機的配套體系,也沒有相關的零部件,也正是中國出手相助才能讓伊朗空軍可以使用它們。比如:中國的霹靂7空對空導彈,可以直接加掛到「幻影」F1上,中國也為維護這些戰機提供了技術方面的支援,畢竟中國有機會接觸到法式戰機。
由於伊朗實在缺少相關的零備件,該批戰機在使用數年後就被封存起來,如今這批飛機重新投入服役。只能說明,伊朗解決了相關的維護技術問題,可能對其進行了不少技術升級。這批幻影F1也許為世界上,最後一批現役的幻影F1,以伊朗歷史記錄,估計可以使用相當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