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是哪個國家
伊朗指的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5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17。
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
伊朗的自然資源:
伊朗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蘊藏豐富。截至2019年底,已探明石油儲量1580億桶,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氣已探明儲量33.9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
其它礦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可采量巨大。已探明礦山3800處,礦藏儲量270億噸;其中,鐵礦儲量47億噸;銅礦儲量30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
鋅礦儲量2.3億噸,居世界第一位;鉻礦儲量2000萬噸;金礦儲量150噸。此外,還有大量的錳、銻、鉛、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礦產資源。已開采礦種56個,年礦產量1.5億噸,占總儲量的0.55%,佔全球礦產品總產量的1.2%。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伊朗
B. 敘利亞多年來靠什麼錢來支撐戰爭呢
一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經濟,任何國家都是以經濟建設為發展中心,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再來發展軍事力量。人們肯定會疑惑說,經濟實力再雄厚,軍事力量再強大的國家,經過戰爭以後都會削減不少,很難恢復起來,但是為什麼敘利亞打了這么多年的戰爭了,為什麼還有錢支持戰爭呢?
他們一般都是走伊朗的途徑將石油賣給伊朗朋友的,並且又再用這些錢來從俄羅斯購買軍事武器,他們能動用的花費並不高,都是一些較輕的武器,就像槍支彈葯的損耗補給之類的,但是就這些賣石油得來的錢,用來購買伊朗和俄羅斯的庫存半賣半送的槍支彈葯,倒也是基本夠用的了,這樣用石油倒賣的錢也夠敘利亞維持好久的戰爭的開銷的了。
C. 我國發生汶川地震後接受了哪些國家的援助分別是什麼
汶川地震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捐款捐物統計(不含民間團體):
台灣省——20億新台幣援助災區。(約合4.5億人民幣)
香港特區政府——3.5億港元援助。(約合人民幣3.1億元)
澳門特區政府——1.1億人民幣。(包括半官方的澳門基金會的1千萬人民幣)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5000萬美元現金和1000萬美元物資。(約合4.3億人民幣)
印度政府——決定向中方提供500萬美元救災物資。(約合人民幣3500萬元)
日本政府——決定提供約5億日元緊急援助。(合人民幣3300萬元)
俄羅斯聯邦政府——已提供四批救災物資,價值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00萬元)
(以下並未按順序排列)
美國--50萬美元現金 (約350萬人民幣)
韓國--100萬美元
英國--100萬英鎊
法國--25萬歐元的抗震救災物資
德國--50萬歐元
波蘭--10萬美元
挪威--2000萬克朗(約合400萬美元)
伊朗--150噸救援物資
阿爾及利亞--100萬美元
蘇丹(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25萬美元
摩洛哥--100萬美元
土耳其--200萬美元
丹麥--75萬丹麥克朗(約合15萬美元),超過100萬丹麥克朗(約合20萬美元)的救災物資
西班牙--100萬歐元加7噸葯品支援
比利時--65萬歐元
希臘--20萬歐元
愛沙尼亞--50萬愛沙尼亞克朗(約合4.5萬美元)
越南--20萬美元現金
新加坡--20萬美元
巴基斯坦--政府向災區捐贈價值100萬美元的救援物資。(約合人民幣700萬元)
莫三比克政府(世界最貧困國家之一)--向中國政府捐款4萬元人民幣
國際組織援助情況:
歐盟--歐盟人道主義援助辦公室決定通過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等機構向中方提供200萬歐元緊急援助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基金會提供30萬美元緊急援助
國際奧委會--國際奧委會捐款100萬美元援助,後又於2008年8月2日與北京奧組委和中國奧委會在北京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800萬美元
D. 伊朗四大盟友是誰呢
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美國對伊朗實施全面制裁和封鎖。迫於美國的壓力,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不敢和伊朗交往,有不少國家還緊隨美國壓制伊朗。這讓伊朗的外部環境一直都不好,國際上的朋友看起來真的不算太多。
E. 疫情期間由哪些國家給中國捐贈了抗疫物質
46個國家和6個國際組織的相關物資已運抵中國,16個國家和1個國際組織宣布將提供防控物資,12個國家和2個國際組織已向我提供或宣布提供食品、現金等其他形式的物資支持。
援助物資的46個國家和6個國際組織:
1、亞洲:巴林、柬埔寨、印度、印尼、伊朗、日本、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韓國、沙特、新加坡、泰國、土耳其、阿聯酋、越南
2、歐洲:奧地利、白俄羅斯、捷克、愛沙尼亞、法國、德國、匈牙利、義大利、拉脫維亞、波蘭、俄羅斯、斯洛維尼亞、盧森堡、英國
3、非洲:阿爾及利亞、埃及、迦納
4、北美洲:加拿大、哥斯大黎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國
5、南美洲:蘇利南
6、大洋洲:澳大利亞、紐西蘭
7、國際組織:歐盟、國際移民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
F. 沙特為什麼捐款這么多
有意思的問題,同意樓上的。
中國是潛在的世界性大國
無論政治,軍事,經濟
沙特拉攏中國是應該的
同時也為了制衡歐美
G. 伊朗在外交上有什麼同盟國以及利益相對國原因
伊朗最大的同盟國利益相對國就是中國,不僅中國可以消費其主要出口產品石油,而且中國是唯一敢出售武器給伊朗的,是戰略++經濟+武器進口,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盟國,俄羅斯同伊朗關系也是戰略上的,但不是經濟上的。
H. 有多少國家捐款我固
現在知道巴基斯坦還有日本俄羅斯給我們國家帶來了雪中送炭的捐贈!可能陸續還會有國際友人的捐贈!那個比爾蓋茨也給我們國家捐贈了!相信會有更多的人支持我們國家!為我們的祖國更美好我們要努力做好待在家裡的准備!
I. 以色列和伊朗的歷史過結到底是怎麼樣的
其實曾經的伊朗和以色列關系還不錯,只是在伊斯蘭革命後,兩國關系才開始惡化,我找了一段資料,你自己看一下。
親密的准同盟——巴列維王朝與以色列
流散到歐洲的猶太人備受歧視與迫害,雖然猶太人在經濟、教育與科技領域成績斐然,但歐洲反猶思想根深蒂固,政治上一有風吹草動猶太人便往往首當其沖,成為替罪羊。19世紀末,作為一種猶太民族解放的思潮,猶太復國主義興起,號召猶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園復興猶太民族。在猶太復國主義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開始移居曾經的故土——巴勒斯坦。納粹興起後大肆迫害猶太人,二戰期間有600萬歐洲猶太人慘遭屠殺。民族的悲慘命運使猶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是猶太人曾經的故土已成為阿拉伯人的家園,阿拉伯人反對猶太人進入自己的家園。猶太移民與當地的阿拉伯人矛盾激化,雙方沖突不斷。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者」——英國面對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壓力左右為難,乾脆把這個難題丟給剛成立不久的聯合國。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兩個國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
以色列建國後,阿拉伯國家拒絕承認這個猶太國家,在本·古里安宣布建國的次日,阿拉伯聯軍就發動軍事進攻要把這個國家扼殺在搖籃中。以色列軍民浴血奮戰終於站穩腳跟。伊朗作為中東的非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則對以色列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伊朗雖然出於同阿拉伯國家搞好關系的考慮,在聯合國投票反對以色列進入聯合國,但同時也表示不願介入阿以沖突。摩薩台政府甚至一度宣布承認以色列。摩薩台倒台後,巴列維國王逐漸掌握了伊朗的實權。巴列維想實現伊朗的現代化,夢想恢復波斯帝國的光榮。以色列在逆境中的輝煌成就吸引了國王,認為以色列的軍事、經濟和科學技術可以幫助他實現「白色革命」。美國猶太社團對國會決策有著巨大的影響。伊朗與以色列搞好關系,可以藉助美國強大的猶太社團的力量敲開美國國會的大門,幫助伊朗實現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可以藉助以色列的力量去遏制納賽爾革命後興起的阿拉伯民族主義,維護伊朗的利益。以色列也想與伊朗搞好關系,擺脫在中東的政治孤立,從伊朗獲得必需的石油。這一時期以色列與伊朗關系密切,雙方人員來往絡繹不絕,以色列領導人本·古里安、梅厄、貝京、達揚、佩雷斯和拉賓等都曾訪問過伊朗。雙方的合作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合作也開花結果。政治上,雙方共同致力於遏制納賽爾的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共同在葉門對抗納賽爾,共同遏制伊拉克,支持伊拉克的庫爾德游擊隊,並通過伊朗把伊拉克境內的猶太人轉往以色列。在軍事上,以色列幫助伊朗建立和訓練特務機構「薩瓦克」,並進行軍事和情報合作。有趣的是,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曾提議與伊朗聯合研究核武器計劃,但是伊朗國王巴列維認為伊朗沒有必要開發核武器,甚至認為擁有核武器對伊朗來說是很危險的,因此拒絕了以色列的提議,並批評以色列在核武器問題上的立場,提倡建立「中東無核區」。兩國雖在核武器問題上觀點不一,但卻簽署了代號為「鮮花工程」的聯合開發可以攜帶核彈頭導彈的秘密計劃,該計劃因伊朗發生革命而中止。在經濟方面,以色列幫助伊朗在農業、軍工等方面進行建設,而伊朗則在阿拉伯對以色列實行嚴格的經濟貿易禁運時向以色列提供石油。1959年到1971年以色列80%-90%的原油是從伊朗進口,到1976年伊朗則提供了大約以色列75%的石油需求。伊朗石油對以色列在中東戰爭中幫了大忙。面對阿拉伯國家對伊朗與以色列關系的指責,伊朗聲稱「我們是穆斯林,但不是阿拉伯人」。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伊朗巴列維政府都基本上保持中立,甚至對以色列軍隊在「六·五戰爭」中的成就表示欽佩。在十月戰爭後,埃以和平進程中,巴列維也盡了綿薄之力。
冰河時代——以色列與伊斯蘭共和國
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流亡國外,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對以色列國家的理解與認識決定了以色列與伊朗關系必然發生逆轉。早在1960年霍梅尼就在一次演講中,呼籲伊斯蘭世界和世界穆斯林團結一致,共同反對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霍梅尼把以色列看作西方殖民主義在中東的工具,反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國,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他認為「殖民主義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都企圖消滅伊斯蘭民族和伊斯蘭國家,殖民主義和猶太復國主義正在包圍伊斯蘭各民族,掠奪他們的財產和自然資源。以色列是西方殖民主義的產物,西方殖民主義建立以色列政權的目的是鎮壓和殖民伊斯蘭各民族。」因此,霍梅尼反對伊朗國王與以色列政權建立友好關系。在巴列維時期,霍梅尼通過演講、發表聲明和撰寫文章向穆斯林闡述以色列政權對伊斯蘭世界構成的威脅,認為以色列政權是伊斯蘭世界心臟的毒瘤,如果不鏟除,其後患無窮。
伊朗伊斯蘭革命使兩國的蜜月戛然而止,以色列駐伊朗的機構、專家全部撤出,伊朗駐以色列的機構也關門閉市,許多合作項目半途而廢,其中包括「鮮花工程」。革命後的伊朗奉行「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政策,號召伊斯蘭世界鏟除以色列這個「毒瘤」,把每年的齋月最後一個周五主麻日定為「古都斯日」,旨在喚醒穆斯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消滅以色列政權。自此後,每年的「古都斯日」,世界穆斯林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活動,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反對以色列政權。但需要注意的是,霍梅尼反對猶太復國主義,但他不是個反猶主義者。在伊斯蘭革命時期,他曾許諾保護伊朗的猶太社團,不許傷害生活在伊朗的猶太人。在80年代,霍梅尼允許願意離開伊朗的猶太人取道巴基斯坦前往以色列、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目前,在伊朗還生活著數萬猶太人。伊朗憲法保護他們的宗教習慣和風俗,並在議會留有一個席位。
革命後的伊朗雖然激烈反對以色列,但是兩國也不是老死不相往來。兩伊戰爭期間,伊朗在國際上極其孤立,武器彈葯缺乏。這時,被伊朗視為「小撒旦」的以色列雪中送炭,主動拉了死對頭伊朗一把,向伊朗輸送了大量軍火。一來,以色列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不希望伊拉克在中東做大,希望伊朗能平衡一下伊拉克。二來,「風物長宜放眼量」,以色列希望伊朗的極端主義是暫時的現象,會很快退燒,兩國可以重溫舊好。1987年,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的前總理伊扎克·拉賓總結以色列政府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政策時說,「伊朗現在從其奉行的哲學上來說是以色列的危險的敵人。……但同時,伊朗28年或者37年後將會是以色列的朋友。」兩伊戰爭時期,以色列不僅自己賣軍火給伊朗,而且還在美伊之間穿針搭線,幫助伊朗藉助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得美國軍火。霍梅尼時期,伊朗雖然購買以色列的軍火,但其反以思想並未軟化,積極支持巴解組織、黎巴嫩真主黨的反以行動,並與敘利亞在反以問題上互相支持。以色列也強烈譴責伊朗的反以言論和行為。
以色列經過多年的奮戰,終於基本擺平了阿拉伯國家,老對頭巴解組織也逐漸軟化。到20世紀90年代,以色列改善了建國以來所處的艱險環境。面對現實,一種新的和平主義之風吹拂阿以政壇。1993年以色列與巴解組織簽署《奧斯陸和平協議》,開始了巴以和平進程。但是伊朗卻依然故我,伊朗不相信當時的和平進程是公正的,認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間的談判不會實現真正的和平。旗幟鮮明地要求「公正」——解決1948年以來的巴勒斯坦難民權利、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佔領、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擴建猶太人定居點,以及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的佔領問題。伊朗表示原則上接受巴以和平進程,但是不接受《奧斯陸協議》,因為這個協議是「不公正的、傲慢的,歸根結底是荒謬的」。在人們對巴以和談寄予厚望,憧憬中東和平美景之際,伊朗的特立獨行顯得與主流格格不入。以色列對伊朗的態度十分惱怒,認為伊朗是「最危險的敵人」,但對伊朗也無可奈何。
繼巴以和談之後,伊朗核計劃又成為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嚴重問題。兩伊戰爭後,伊朗重新啟動巴列維時期的核計劃。這時的以色列一反以前對巴列維核計劃的支持,強烈反對伊朗重啟核計劃,指責伊朗尋求核武器,並力促美國、歐盟等國家向伊朗施壓,迫使伊朗放棄核計劃。伊朗核問題成為核危機,以色列與伊朗的敵對也進一步加深。2005年伊朗強硬保守派內賈德當選總統。內賈德上台不久就語出驚人,聲稱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也以牙還牙要求聯合國開除伊朗。內賈德還對二戰期間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表示置疑,以色列則指責內賈德犯了反人類罪,雙方你來我往,口水戰不休。但我們也可以看出,內賈德的言論無非是要轉移阿拉伯對伊朗的核計劃的擔心,並借反以言論,凝聚國內共識,獲得政治支持。內賈德嚴辭反以但他並不是反猶太主義者,2006年12月,他本人還向德黑蘭一猶太醫院捐款。伊朗的猶太人的生活也沒有受到內賈德言論的影響。
總起來看,以色列與伊朗之爭並非出於直接的國家利益之爭,而是出於意識形態原因。伊朗反以無非是把以色列視為西方代理人,認為以色列建國是西方對伊斯蘭世界的陰謀。可以說反以色列是伊朗反西方影響,維護伊斯蘭利益的表象,其實質是反以色列後面的西方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其實,以色列也不願與伊朗為敵,希望伊朗有一天能回心轉意重修舊好。
J. 除俄羅斯哪個國家剛剛捐款啦
據我了解不是這樣的,「中國政府提供的首批價值1000萬元人民幣、重約80噸的救災物資已於8月4日運抵伊斯蘭堡,其中包括災區人民急需的帳篷、葯品、發電機和凈水設備等。中國政府隨後決定再向巴政府提供價值5000萬元人民幣人道物資援助,其中頭一批救災物資已於8月19日運抵災區,包括30噸食品、1200頂帳篷、1000台發電機、23800條毛毯,以及葯品、礦泉水和凈水設備等,其餘物資將於20日啟運。中國政府下一步將根據巴基斯坦水災災情繼續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給巴基斯坦捐款的一千萬是第一批,中國近期已經捐助了第二批。而且那一千萬只是現金,中國還捐助了價值上千萬的救援物資……所以不止一千萬啦……巴基斯坦是我們的好兄弟嘛,我們還要靠他牽制印度呢,那些高官再笨也不會不曉得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