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與伊朗核問題
伊朗不會是第二個伊拉克
www.xaislam.com 2005-4-27
王蔚
布希總統進入第二個任期後麻煩事不少。朝鮮宣布自己已經擁有核武器,並宣布不再參加六方會談;伊朗則宣布中斷與歐盟關於核問題的談判,並警告美國不要輕舉妄動;敘利亞也趕來湊熱鬧,宣布與伊朗結盟共同對抗美國。美國一手操辦的伊拉克大選也不順心,與伊朗關系密切的什葉派穆斯林伊拉克聯盟贏得了大選,即將組織政府。雖說有美國大兵駐扎臨時還不會有多大意外,但這畢竟是塊心病。這一切逼得布希總統很快從就職的喜慶中清醒過來,著手處理這摁下葫蘆瓢起來的復雜局面。布希總統的一大舉措就是出訪歐洲,為未來的大動作做些准備。
國內媒體開始大炒伊朗核危機,認為伊朗將是下一個伊拉克,認為美國已經在做進攻伊朗的准備。尤其是美國國務卿、國防部長以及美國副總統的強硬表態更加劇了人們的這種擔憂。美國總統布希2月18日赴歐前夕也表示,雖說戰爭不是總統解決問題的首選,但總統不能承諾不用戰爭解決問題。這也是在向全世界發出信息,我沒說打,但也沒有說一定不打,打不打在我。布希總統就任以來已經進行了兩場戰爭,且都非常順利。對於用戰爭手段解決問題,布希總統已經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問題是布希總統會在什麼時機選擇戰爭,會選擇一種什麼程度、什麼范圍的戰爭。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一種議論,認為伊朗會是下一個伊拉克。美國將通過軍事入侵的方式更換伊朗政權,以實現布希總統的中東大民主計劃。我認為,美國不會照此行事。伊朗不會成為伊拉克的翻版。美國對伊朗很可能採取精確打擊的手段,並且極有可能假手以色列。
一、美國的考慮
1、就對周圍國家的影響而言,伊朗無法與伊拉克相比。
伊拉克自古以來是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地帶,伊拉克對於阿拉伯世界的影響極大。伊拉克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從人口、資源角度講都是阿拉伯世界中舉足輕重的國家。美國早就對伊拉克垂涎已久。薩達姆的狂傲正好為布希提供了借口,於是布希打著消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與反恐的旗號開進了伊拉克。由於薩達姆長期實行獨裁統治,已失人心,因此,美國可以不費多少事就可開進巴格達。但伊朗就不同了。伊朗對中東周圍國家的影響非常有限。美國沒有必要非要拿下伊朗。
2、伊朗地處伊朗高原,排兵布陣沒有伊拉克方便。
美國現在的作戰方式是靠情報、靠准備。這種作戰方式在平原地區作戰能夠把優勢發揮到極致。在平原地區,飛機可以准確無誤地襲擊目標,坦克與裝甲部隊可以快速地縱深推進,後勤保障可以及時到位。到了山區,這一切都行不通。山區不適合於大規模作戰,而只適合於小規模行動。而這等於把美國的優勢抵消。看看美國進行的戰爭,只要是在山地進行的戰爭基本上都沒有勝過。越南是這樣,朝鮮也是這樣。因此不到萬不得已,美國不會再在山地作戰。再說,伊朗的人口、面積都比伊拉克大的多,有足夠的迴旋空間。
3、伊朗沒有美國可利用的第五縱隊,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2001年美國打阿富汗,阿富汗的北方聯盟是先頭部隊;2003年美國進攻伊拉克,伊拉克的庫爾德人充當了急先鋒。而看看伊朗,就知道美國沒有可以利用的力量。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攻克的。沒有內部反對勢力的支持,美國人很難打贏戰爭。伊朗不是沒有反對派,而是反對派的力量太薄弱,根本沒有可能被利用的可能。
4、美國在伊拉克還沒有脫身,美國不大可能在兩條戰線上作戰。
美國佔領伊拉克後已經成功地組織了伊拉克大選。雖說大選的結果不如美國人想像的那麼理想,但也是目前最好的結局。雖說贏得大選的伊拉克聯盟與伊朗關系密切,但他們也明白,沒有美國人的進入,他們是不可能有這種機會的。因此,他們對於美國人是心存感激的。什葉派上台後,如果沒有美國大兵的駐扎,恐怕局勢很難穩定下來。因此,什葉派將會與美國合作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在伊拉克駐扎的15萬軍隊不會馬上撤走。雖說這15萬軍隊可以抽出一部分參加對伊朗戰爭,但那樣的結果是美國必須在兩條戰線上作戰。兩條戰線作戰歷來為兵家用兵之大忌。熟悉戰爭的切尼與拉姆斯菲爾德不會貿然行事。
二、伊朗的算盤
1、伊朗領導人不是薩達姆,不會硬碰硬。
就目前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小國家,沒有一個是美國的真正對手。無論是南聯盟、還是阿富汗、還是伊拉克,當美國人決定要行動時,誰都不是美國的對手。曾與伊拉克打了8年仗不分勝負的伊朗領導人不會不明白這一點。米洛舍維奇被囚、奧馬爾被推翻、薩達姆的被擒,這些都是伊朗領導人的前車之鑒。從伊朗領導人的行事看,他們一直很謹慎,一直不願意把話說絕。我們注意到,伊朗最近的態度轉硬是在朝鮮宣布擁有核武器之後。伊朗很可能認為美國會把矛頭指向朝鮮,暫時伊朗無虞。也有一種考慮就是注意到布希要出訪歐洲,借強硬態度提高談判的籌碼。伊朗明白,在伊朗的核問題上,歐洲的態度要比美國緩和得多。歐盟一直要用提供輕水反應堆技術換取伊朗不發展核武器。我認為,伊朗在布希訪歐之前態度強硬,試探的成分多。如果美國與歐洲態度很堅決,比如歐盟堅定地站在美國一邊,伊朗的態度可能會變軟。
2、伊朗人明白,俄羅斯人靠不住,敘利亞靠不上。
伊朗的核計劃受到俄羅斯的幫助。2月13日,伊朗主管核項目最高官員表示,伊朗將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建第二個核電站。俄羅斯也表示,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應當說,俄羅斯與伊朗的關系是不錯的。但這種不錯不能理解成當伊朗真正受到美國威脅時俄羅斯會幫什麼忙。大家可能還記得1999年南聯盟被炸。當時,南聯盟也與俄羅斯結成所謂的聯盟,但當戰爭打響,俄羅斯並沒有堅決反對,還不是聽任美歐為所欲為。道理很簡單,俄羅斯已經淪落成為一個二流國家,已經不是美國與歐盟的對手。至於敘利亞與伊朗的所謂聯盟,那更靠不上。相互打打氣還可以,要談實質性地聯手抗美,也只是一種願望而已。伊朗鄰國中就這么兩個國家算是友好國家。一個靠不住,一個靠不上。把命運放到別人的身上,肯定是不行的。
3、伊朗領導人的尷尬處境:降也不是,戰也不是。
從歷史上講,波斯民族就是個好戰的不易征服的民族。這種民族性格決定了其領導人不可能輕易向外部勢力低頭。因為輕易向外部勢力認輸有可能使國民看不起,從而失去威信及領導權。從這一點上分析,伊朗領導人肯定不會在這個問題上投降。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如果找不到讓伊朗領導人體面讓步的台階,這個問題就解決不了。但美國與歐盟的態度又很堅決,決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如果美歐不讓步,那隻有戰爭這條路。而戰爭也不是好打的。伊朗人連伊拉克人都打不過,能打過美國?因此,伊朗人不會輕易言戰。雖說伊朗號稱准備了700萬民兵,但那也是做樣子看看。現代的戰爭是高科技戰爭,人海戰術起不了主要作用。只要不是肉搏戰,700萬與70萬沒有多大區別。美國人現在一般是不會選擇肉搏戰的。
三、可能的結局
布希政府目前看來只有四個選擇:一是接受英法德三國的外交斡旋,雖說目前伊朗拒絕了三國的建議,但重回談判桌的希望極大;二是在三國談判失敗後再提交安理會以圖對伊朗進行制裁,中國雖說已經表明態度反對把這個問題提交安理會,但中國一般不會投反對票;第三是假手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進行定點清除。布希17日已明確表示,「美國支持以色列維護其領土安全,一旦以色列安全受到威脅,美國將向以色列提供支持。」對於伊朗的核計劃,最關注的就是以色列。當然以色列曾經先發制人地摧毀了伊拉克的核反應堆,對於伊朗,以色列也會這樣做。況且伊朗曾經威脅要從地圖上抹掉以色列;第四是直接進行空中打擊,對伊朗實施破壞式轟炸,用對付南聯盟的辦法對付伊朗,這是美國最可能的打擊方式。從第一步到第四步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估計2005年年內走不到這一步。
❷ 美國和伊朗怎麼打起來了
伊朗威脅到了美國石油八圈的地位,想要去美元化。
❸ 美國為什麼打擊伊朗伊朗和中國接壤嗎
伊朗與中國相隔5500公里,地處中東阿拉伯國家。
❹ 美國打伊朗對世界各國的壞處
中東產油區徹底被美國控制....世界各國除了幾個自身產油的國家可以支持一段時間外...全都要受制於美國
❺ 美國攻打伊朗最新消息
還沒打,不過各國報刊都報道美國將在今年上半年動手。最近伊朗一架無人機突破美航母防線,在其上空盤旋25分鍾被發現,成為除俄羅斯以外另一個能突破美航母防線的國家。另外,伊朗正在加緊研製「流星」4導彈,據說可打到印度洋
❻ 伊朗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和美國交惡
主要原因是伊斯蘭革命的勝利。
起因事件:
1、伊斯蘭革命:
1951年,穆罕默德·摩薩台成為伊朗民選首相,把被美國與英國佔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歸伊朗人們所有。
英美豈能白白讓自己利益受損,於是,英國軍情六處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共同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推翻時任總統摩薩台,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台。
巴列維上台後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藍圖來進行改革,同時打壓國內宗教勢力,還簽下了美國軍事人員在伊朗的治外法權。
那時的德黑蘭儼然成了西方文化大都市,婦女著裝西化,可口可樂大廣告牌隨處佇立。這引起民族、宗教人士的極度不滿。
伊朗開始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政府出動軍警鎮壓,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
1979年,宗教領袖發動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示威和罷工,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2、美伊斷交
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同年10月,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的消息被傳回國內,憤怒的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沖入了美國大使館,扣留了使館人員,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這場人質危機始於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長達444天。
電影《逃離德黑蘭》講述的就是這一伊朗人質危機事件。
(6)共同關注最新一期美國怎麼打伊朗擴展閱讀:
美國制裁對伊朗的制裁:
路透社稱,為遏制伊朗導彈與核計劃並削弱伊朗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特朗普5月宣布退出伊核協議,8月重啟對伊非能源領域制裁,現在又宣布新制裁,試圖用一系列「組合拳」令伊朗最終屈服。
美國財政部發布通告稱,從5日起對涉及伊朗金融、航運、航空、能源等領域超過700個個人、實體、飛機和船隻實施制裁,其中包括50家伊朗銀行及其境內外分支機構、伊朗國有航空公司及旗下67架飛機和伊朗原子能機構。
此次制裁重點瞄準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石油蘊藏量位居世界第四,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中僅次於沙特和伊拉克的第三大產油國。按特朗普所說,制裁是要「迫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以限制伊朗介入葉門、敘利亞等國,並迫使伊朗同意就核問題重新談判。
此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5日宣布,美國將暫時允許8個國家或地區在美對伊朗制裁後繼續購買伊朗石油。這些國家或地區包括:中國、印度、義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土耳其和中國台灣地區。豁免期限只有180天,到期後不會延長。
另據報道,為展示高大形象,特朗普在宣布對伊朗新制裁時,模仿美劇《權力的游戲》「凜冬將至」橋段,在「推特」上發布一張海報圖。圖中他從層層迷霧中走來,配以「制裁將至,11月5日」字樣。
對此,《權力的游戲》製作方美國HBO電視網迅速聲明「不希望商標被用於政治用途」。接下來,美國網友輪番斗圖,以相同底圖繪制「訴訟書將至」「米勒將至」(註:米勒是負責調查特朗普團隊「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甚至「牢獄將至」。
❼ 美國會打伊朗嗎,為什麼,伊朗核問題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呢
美國動手與否,取決於從其本國利益來看伊朗的核問題對世界核秩序所產生的影響。如果伊朗不妥協,打的可能很大。至於大打、小打還是局部打,暫且不去討論。
❽ 特朗普本周再度評判伊核問題伊朗怎麼回應
關於伊核協議,特朗普政府再度面臨抉擇。
本周五(1月12日),特朗普政府計劃將宣布是否放棄取消對伊朗能源領域的制裁。而伊朗方面則回應稱,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從法律層面上,美國如要退出(伊核協議),其影響並不大,但其政治意義是非常重要。目前已不存在重新談判的可能。」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良祥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
隨後一年多,伊朗被凍結的海外資產陸續解除、石油出口增長明顯、歐洲訂單紛至而來。2016年,伊朗的經濟增長率為7.4%。
然而,在一系列大筆訂單和亮眼經濟數據的背後,伊朗民眾的生活水平仍沒有得到顯著提升。去年12月28日開始連續數日爆發的反政府抗議示威活動,也正始於民眾對政府提振經濟的訴求。
「伊朗發生的大規模抗議會對特朗普的決策有一定的影響。」潛旭明補充道,如果特朗普執意重啟制裁,則已在伊朗的外資將懾於制裁而從伊朗撤走,伊朗經濟將進一步惡化,在此背景下,伊朗存在重啟核武研究的可能性,「這是美國和國際社會不願意看到的。」
❾ 美國與伊朗兩個國家隔那麼遠怎麼開戰
最直接的可以是遠程洲際導彈打過去
也可以航母從印度洋到阿拉伯海過去到波斯灣就到了伊朗家門口了
還可以是,在伊朗旁邊的伊拉克就有美軍基地,可以直接出擊
❿ 我爸問我美國為什麼打伊朗、還有以色列為什麼和中國處的好
1. 佔領伊朗,美國可以確保自身發展戰略優勢
2.佔領伊朗,美國可以左右中、歐、日的發展速度和規模
3.佔領伊朗,美國可以進一步遏制俄羅斯
中國和俄羅斯都是世界大國,軍事強國。聯合中俄,可以確保美國無法取得聯合國動武授權,使美國出師無名。在獲得中俄大量攜帶型導彈、夜戰武器、各種火炮後和地雷、水雷、潛艇等武器裝備後,伊朗還要高度重視,如何利用中俄的技術,演練攻打航母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