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積小、人口少的車臣,為何總想自立門戶
事實上車臣的普通老百姓並沒有想著去獨立門戶,而是車臣的一些高層老是想著自立門戶。當然這些高層人物之所以老是想要自立,其實有一些是歷史原因,也有一些是現實的原因,你比如說在歷史當中車臣先後被俄羅斯,蒙古,土耳其,波斯統治過,所以對於這些高層人物來說,他們一直都盼望著能夠獨立出來,像其他的一些國家一樣威風。所以往往這些高層人物老是會蠱惑一些普通的車臣民眾去搞獨立。
而在普京上台之後,這種現象才得到了好轉,普京上台利用自己的鐵血手腕快速的清剿一些恐怖分子,其次就是普京在車臣發布了很多優惠的政策,目的就是為了安撫車臣的普通民眾。
2. 當年車臣在沒有大國支持的情況下,為何它能對抗強大的俄羅斯
車臣在沒有大國支持的情況下依舊能夠對抗俄羅斯的最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為當時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太過於畏手畏腳了,當時俄羅斯非常想要融入西方國家去的,而車臣在這時候卻進行獨立,葉利欽為了不讓西方國家來批評自己而選擇一再忍讓,錯過了很多好時機。而這一次的失敗也直接讓俄羅斯的自信心大打折扣,最後的下場就是俄羅斯的軍隊慘敗,車臣人民信心高漲。
這件事在普京上台後得到了緩解,在面對車臣武裝分子的時候普京並沒有選擇退讓,而是不妥協!普京甚至還親自參與到作戰現場,去鼓舞那些士兵的士氣,讓他們盡全力去打!最後的結局那當然就是俄羅斯軍隊的勝利了。
3. 曾給俄軍造成巨大損失的車臣武裝,為何如今消停不鬧事了
車臣對俄羅斯俯首稱臣,對普京頂禮膜拜。現在的總統小卡德羅夫在擁有普京這樣強大的靠山之後,車臣完全可以說就是卡德羅夫家族的,小卡德羅夫子承父業,做起了家族總統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敘利亞戰爭,烏克蘭沖突中,小卡德羅夫更是積極派出軍隊參戰,可以說現在的車臣成為了俄羅斯最忠誠的衛士,之前與俄羅斯針鋒相對的車臣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4. 高加索地區的那個車臣主要是什麼民族他們為什麼和俄羅斯關系不好歷史上他們之間有什麼過節嗎
因為地理位置和政治因素。
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和俄羅斯軍隊進行了多次沖突,最大的沖突爆發在蘇聯解體後的10年內,最終車臣非法武裝全軍覆沒。但小規模沖突時有發生。
車臣共和國占據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不僅連接著俄羅斯同
車臣地圖
南高加索三個共和國的石油管道和鐵路干線,而且同周圍幾個穆斯林人口比例很大的共和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素有「聯結外高加索的生命線」之稱。
5. 蘇聯解體後,15個國家紛紛獨立,為何俄羅斯卻對車臣寸步不讓
蘇聯解體後,15個國家獨立。這是《蘇聯憲法》賦予盟友加盟或退出蘇聯的權利。這是蘇聯成立之初就定下的政策方針,俄羅斯再不買也得捏著鼻子認了。車臣這個地區是在18世紀初就已經被俄羅斯葉卡捷琳娜二世通過第五次國土戰爭所實際控制。雖然歷史上有過波折,但是車程依然是俄羅斯國有土地,俄羅斯不可能放棄國由土地的流失。
經濟條件。車臣共和國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儲備,由於靠近黑海,方便俄羅斯油氣資源出口。這個地區石油加工和機械製造業十分發達。就沒有見過有人把自家金堆子往外推的道理。 石油管道的存在,這是俄羅斯經濟的支撐。俄羅斯實體經濟不發達,全靠大宗商品出口。油氣管道保證俄羅斯財政能力。石油管道被人切斷俄羅斯能源安全將會受到嚴重威脅 。
俄羅斯為了保住車臣共和國,先後在車臣進行兩次大戰。雖然俄羅斯通過軍事手段強行控制車臣地區,但是車城地區人民不服俄羅斯統治。經常在俄羅斯本土進行恐怖襲擊。
2002年5月9日俄羅斯南部達吉斯坦共和國的卡斯皮斯克市在舉行紀念二戰勝利遊行活動時發生爆炸事件,造成42人死亡,100餘人受傷。 俄羅斯總統普京是對外強硬派,不會對敵人妥協。車臣越是反抗,俄羅斯的車臣軍事施壓也就越大。 犧牲這么多換來的是對車臣地區的掌控。俄羅斯不可能是傻子,以後也不可能放棄對車臣的掌控。
6. 車臣現在怎麼不鬧了
2004年9月,別斯蘭事件發生後,車臣問題就相對平靜了。索契冬奧會前,又鬧了一下。這些年車臣分裂分子、恐怖分子、極端宗教勢力在俄羅斯的強力壓制下,相對收縮了。
不過,通過喬治亞、烏克蘭,以及吉爾吉斯這三場「Y色革命」的實踐,美國很可能從理論上總結出一種削弱或肢解俄羅斯的「去俄羅斯化」模式。雖然將其應用在俄羅斯自治共和國身上還沒有先例,但相信美國不會不對這些共和國進行滲透。而在這些自治共和國中,車臣當然是美國的首選。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1)美國認為在車臣已經有了實現「民主」的政治基礎。美國認定馬斯哈多夫是個可以扶植的理想人選。馬斯哈多夫在互聯網上發布消息,宣布改組他的「政府」,自任車臣政府總理。
這是一個連流亡政府都不夠資格的機構,難怪有的國際問題專家將其形象地稱為牆上的總理,抽屜里的部長。但美國不這樣看待這個問題,他認為這個機構,至少其中的幾個人正是代表車臣實行「民主改革」的政治力量。為此,美國在一直堅持馬斯哈多夫是車臣合法總統的同時,無視俄羅斯的抗議,接受了這個「政府」的外交部長阿赫瑪托夫在美國避難的請求。英國也效仿他的盟友,允許新任文化和信息部長扎卡耶夫繼續在倫敦進行非法活動。對於俄羅斯來講——馬斯哈多夫·阿斯蘭·阿里耶維奇;,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美國一直囤積著許多國家流亡海外的反對派領導人,其中有的已經在美國通過各種手段搞垮原有的政權後,成為美國利益的代言人。
(2)高加索地區在冷戰結束後日益上升的國際地緣戰略地位,對美國產生了強大吸引力。隨著喬治亞倒向西方,美國終於在其垂涎了將近一個世紀的高加索有了立足之地。從此,這里必將成為美國與俄羅斯角力的前沿陣地。對於美國來講,在高加索的爭奪不僅可以進一步肢解和蠶食俄羅斯,更深層次的意義還有向南包圍被其稱為「無賴國家」的伊朗,向東直搗俄羅斯的後院中亞五國。此外,從進幾年來世界石油市場的走勢來看,如果誰能控制高加索,誰就能掌握裏海的石油流向,在這場經濟領域的較量中美國是不會袖手旁觀的。
基於這樣一些原因,美國一定要在車臣問題上同俄羅斯糾纏,其途徑很可能是先爭取車臣問題國際化,以便堂而皇之的公開插手,然後,再將俄羅斯排除在外,實現車臣獨立。2004年別斯蘭事件發生後,美國和西方政治家幾乎異口同聲地批評俄羅斯的車臣政策,主張俄軍隊撤出車臣,由國際維和部隊或北約取而代之,維護高加索地區的穩定。美國還公開表示要與車臣分離主義分子接觸。
同樣在別斯蘭事件發生後,在普京發表反恐八項措施後,美國稱其中有些條款是「民主改革的倒退」。美國表示,美國在反對恐怖主義行動中堅定地同俄羅斯站在一起,但重要的是,要在反恐和國內改革及民主進程之間保持正確的平衡。
從美國的這些表現可以清楚地看到,不管俄羅斯的態度如何,車臣分裂分子與外部勢力之間的聯系都有可能逐步公開化,高加索問題也將進一步國際化。最後,車臣非法武裝的行動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納入美國的戰略軌道。
關於這一點,俄羅斯本身也十分清楚。別斯蘭事件發生不久,普京在一次講話中明確指出,俄羅斯的一些敵對勢力企圖使某些地區從俄羅斯分裂出去,而這種做法得到了其他勢力的支持。他說:「他們的想法是作為核大國之一的俄羅斯仍對他們構成威脅,所以必欲除之而後快」。俄羅斯聯邦政府時任內務部長拉希德·努爾加利耶夫在內務部與其他執法部門聯席會議上,將俄羅斯的這種看法說得更加清楚。他說:「影響俄羅斯內部犯罪情況的主要因素仍是國際恐怖勢力挑釁。恐怖策劃者大大利用了種族和宗教差異,目的是加強在我國境內的違法活動,使俄羅斯發生有利於西方國家的改變。」「而俄羅斯境內國際恐怖主義背後的默許支持者是西方國家。」這是車臣走向「獨立」的最大隱患,也是俄羅斯面臨的最大危險。
7. 車臣問題
車臣伊斯蘭極端勢力對俄國人數世紀的統治耿耿於懷是車臣危機的歷史根源 在俄羅斯山巒起伏、叢林密布的北高加索,居住著車臣、印古什、阿瓦爾、奧塞梯、列茲金、卡巴爾達、達爾金、庫梅克、阿迪蓋等幾十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這些山民自古就像在高加索山脈上空翱翔的蒼鷹,習慣了自由自在和無拘無束,尤其是車臣人歷史上就習慣於「奔襲式謀生」,即依靠突襲從鄰近地區獲得所需食品,不願過受制於人的生活。而數世紀來俄羅斯人對車臣的征服和統治在車臣伊斯蘭極端分子心中深深埋下了對異教徒俄羅斯人的復仇心理。自16世紀伊斯蘭教在車臣和印古什傳播以來,該地區的伊斯蘭極端勢力一直很活躍,並始終伴隨著分離與恐怖主義活動。
1722年沙俄南征擴張過程中入侵車臣,在那裡修路築堡,建立哥薩克人村鎮,以圖永久佔領車臣。車臣人不甘屈服於沙皇的統治,聯合該地區其他民族,開展了同沙俄軍隊的長期斗爭。隨後從1817—1864年,沙俄歷經近半個世紀的「高加索戰爭」,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付出慘重代價,才征服車臣。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發出感嘆:「車臣人個個都是不怕死的硬漢。」
8. 車臣部隊是什麼意思
首先車臣是一個戰略要地,熟悉歷史的小夥伴聽到這個詞,一般整個人都開始不好了,原因很簡單,但凡是戰略要地,一般都和戰爭、動盪、家破人亡之類的詞彙關聯在一起,比如烏克蘭就是一個戰略要地,處在俄羅斯和歐洲之間,兩邊鄰居都很強悍,夾在中間的滋味可想而知,一個不慎就要挨揍。
所謂的戰略要地,一般都在交通要道上,車臣就處在歐亞大陸交界處,無論是亞洲出現了新的霸主,想到歐洲去溜達溜達,或者是歐洲人想到亞洲換換口味,都要經過車臣,關鍵這些人都是武裝遊行,車臣人想攔著收個過路費都不行,還經常被順手打劫,換誰都受不了,慢慢的脾氣越來越暴,和奧斯曼蘇丹干過,後來又和俄國干,一干就是200多年。
車臣人所在的地方叫高加索地區,因為這里的高加索山脈得名,車臣人就住在山上,那他們為啥不住在平原呢?這個問題很好,就好像問一個屌絲為啥不住別墅一樣,條件不允許啊,說起來就是一段悲傷的往事,這關繫到了車臣人的來歷。
在車臣的亞洲方向,左邊是土耳其,右邊是伊朗,這兩個國家都有著輝煌的過去,輝煌就意味著武力很強盛,每次打仗,戰敗的一方就要逃命,往哪裡逃最安全?肯定是山裡嘛,積累下來,高加索山裡就來了很多人。
有多少呢?截至目前為止,在高加索44萬平方公里的地方,居然有50多種語言,簡直就是人類語言的生態庫。
這些外來移民和山裡的土著融合以後,就形成了現在車臣人的祖先,等奧斯曼土耳其崛起以後,車臣人接觸了一陣後,也就跟著奧斯曼混了。
9. 當年和俄羅斯不死不休的車臣,為何會轉眼成為普京忠實的」小跟班「
現在車臣和俄羅斯的關系是相互依靠的關系,俄羅斯希望車臣不要再鬧事,車臣也希望俄羅斯不要干預自家的內政;同時,現任車臣總統是現任俄羅斯總統的狂熱崇拜者。
車臣是歐洲的一個自治共和國,曾和俄羅斯發生過很多次戰爭,規模最大的是第一次車臣戰爭和第二次車臣戰爭,直到近幾年,兩國關系才沒有那麼緊張,甚至車臣隱隱約約有成為俄羅斯的小跟班的意思,而造成這種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由於兩國現任領導人的關系。
而俄羅斯幫助小卡德羅夫上位,不僅是為了自己邊境的安穩,同時也間接管理了車臣,既維護了自身的安全,又獲得了不曉得利益。而且這也導致了車臣的發展需要俄羅斯的幫助,所以兩國都是各取所需。
10. 普京會幫助伊朗逃出美國的制裁嗎
美國制裁伊朗問題上,俄羅斯根本不會對伊朗幫忙,雖然俄羅斯和伊朗一樣同病相憐,都被美國經濟制裁著。
1、俄羅斯不願意看到伊朗在中東做大。
伊朗在中東也是屈指可數的大國,雖然被美國因為核問題制裁多年,實力依然很強勁,而伊朗到處支持中東什葉派勢力擴大影響力,這是俄羅斯不願意看到的。俄羅斯對於伊斯蘭勢力非常忌憚,一個車臣問題讓俄羅斯頭疼多少年,伊朗雖然不和俄羅斯接壤,但國境線離俄羅斯卻是非常近,只隔了外高加索三國(亞美尼亞、喬治亞、亞塞拜然),一旦伊朗勢力做大,必然會支持伊斯蘭勢力向俄羅斯國內滲透,這是俄羅斯一直防備著的,在宗教上,俄羅斯和伊朗可以說是潛在的敵人,所有非常不希望伊朗做大。
2、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政策對俄羅斯有利。
美國政府7月初向全世界發布對伊朗的石油出口禁運,不允許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進口伊朗石油,新一輪的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已經開始,而且非常嚴厲。雖然不知道最終會有什麼的效果,但以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伊朗石油出口必然大受影響。而伊朗石油出口受影響,直接導致國際油價上漲,加上伊朗被限制出口的石油份額,必定會被其他國家填補,而作為世界主要產油國俄羅斯肯定會受益。
石油作為俄羅斯支柱產業,俄羅斯國力都是和石油掛鉤,美國制裁伊朗對俄羅斯有利,因此俄羅斯對於這一輪的美國制裁伊朗表態不咸不淡,反而不如歐盟各國積極。所以俄羅斯不會幫助伊朗擺脫美國制裁,另外俄羅斯就算真的要幫,實力還差一點,自己都沒用逃出美國的制裁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