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針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政策,伊朗總統為何稱為是「經濟恐怖主義」
因為美國一直對他覺得需要制裁的國家進行經濟制裁。並且美國作為世界上的霸權國家,對於經濟制裁這件事情他做的得心應手。無論是哪個國家惹到他,他就實行經濟封鎖。特別是伊朗現在被美國針對,所以伊朗總統稱美國,這是經濟恐怖主義。利用封鎖經濟來擊垮一個國家。
俄羅斯、亞美尼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白俄羅斯五國領導人出席了歐亞經濟委員會最高理事會會議,與會方討論了推動歐亞經濟聯盟內部建立統一金融市場、調整成員國進口關稅、協調成員國在天然氣供應和運輸等領域立法等議題。會議期間,歐亞經濟聯盟與新加坡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
2. 伊朗氣候政策
摘要 你好,2021年10月31日伊朗環境保護局和氣候變化部門向政府和議會提交了治理城市空氣污染的方案,在治理方案中負責人解釋說會要求各類車輛安裝微小顆粒物的過濾裝置來減少氣態污染物和顆粒的排放數量
3. 中國遊客成為「香餑餑」,伊朗國家實行免簽政策,你敢去嗎
伊朗國家對我們國家實行免簽政策,這項政策對於我們這些愛旅遊的人來說是再好不過的,自然沒有說敢不敢去。伊朗只要對你有足夠的吸引力,只要你的錢包夠鼓,隨時都可以去伊朗感受波斯風情!
德黑蘭、設拉子、伊斯法汗、大不里士、阿瓦士這些城市不僅有自然風景區,周邊還包含著著名世界遺產以及裏海沿岸自然風光。想要購物還可以買波斯地毯,伊朗藏紅花和屬於波斯人的手工藝品。伊朗是一個神奇的國家,只要你有膽量自然是可以探索這篇神秘的土地。
4. 如何看待伊朗對中國面前的政策
其實之前伊朗的一些行為給人帶來的感覺很不友好,現在伊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始慢慢的接納我們中國人進行免簽證政策,,也是對中國交好的一種最好表現。
5. 伊朗的政治制度是什麼
伊斯蘭革命後第一部憲法於1979年12月頒布,規定伊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權統治高於一切。
1989年4月對憲法進行部分修改,突出強調伊斯蘭信仰、體制、教規、共和制及最高領袖的絕對權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內伊正式批准經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伊朗伊斯蘭議會是最高國家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議會通過的法律須經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方可生效。
伊朗的軍事制度:
伊朗實行義務兵役制,士兵服役期2年。
武裝力量由軍隊和伊斯蘭革命衛隊組成。領袖為武裝力量總司令。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最高軍事領導和國防政策的制定機構,由總統、兩名領袖代表、司法總監、議長、軍隊總司令、衛隊總司令、國家計劃和預算組織主席及外交、內務、國防和情報部長組成。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二年。
伊朗憲法規定政教統一,宗教領袖為武裝部隊總司令。最高國防委員會是領袖領導下的軍事決策機構,成員有總統、國防部長、武裝部隊總參謀長、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以及領袖指定的兩名顧問。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衛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
6. 伊朗最新問題
新華網維也納11月15日電(記者劉鋼)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15日在維也納原子能機構總部向機構35個理事國提交了有關伊朗核問題報告。報告認為,伊朗在澄清其核計劃方面與原子能機構的合作是「足夠」的。但報告未就伊朗是否發展核武器得出明確結論。
這份名為「伊朗執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保障協定及安理會第1737號和第1747號決議情況」的報告共9頁,詳細闡述了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澄清國際原子能機構所列有關伊朗核計劃未決問題的情況。
報告認為,伊朗在澄清鈾濃縮離心機問題方面採取了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配合的態度,伊朗的合作是「足夠」的。伊朗申報的情況與國際原子能機構掌握的情況相符。從這個意義上說,伊朗在涉及鈾濃縮離心機問題上沒有隱瞞不報的核活動。
但報告也指出,伊朗至今仍然沒有按照聯合國安理會的要求停止鈾濃縮活動。目前伊朗有大約3000台離心機在運轉,並已開始試驗更新型、更高效的離心機。這種新型設備將加快伊朗提煉濃縮鈾的進程。
巴拉迪的報告還說:「根據目前掌握的信息,國際原子能機構無法就(伊朗核)計劃當初最基本的性質得出結論。」這一說法等於避開了伊朗核計劃是否用於軍事目的這一十分敏感的話題。
在肯定伊朗在澄清有關核活動方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態度的同時,巴拉迪也指出,伊朗的合作是「對應式」的,還不夠積極主動。巴拉迪還要求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簽署一份附加議定書,並採取更加嚴格的透明措施,以便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的核活動進行有效監控,以澄清涉及伊朗核問題的所有未決問題。
今年8月21日,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簽署工作計劃,承諾年底前向該機構提供有關伊朗核問題的敏感信息,並回答有關未決問題。一旦伊朗澄清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列出的所有問題,該機構將宣布對伊朗過去的活動沒有遺留問題及不清楚的地方。機構理事會35個成員國將於本月22日舉行會議,討論巴拉迪提交的有關伊朗核問題的最新報告。
伊朗稱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顯示伊核計劃的和平性質
新華網德黑蘭11月15日電(記者 徐儼儼 梁有昶)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賈利利15日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此前公布的伊核問題報告表示歡迎,稱該報告證明有關伊朗核計劃基於軍事用途的說法都是謊言。 >>點擊詳細
美國宣稱要繼續推動強化對伊朗的制裁
新華網華盛頓11月15日電(記者 趙毅 李學軍)美國白宮女發言人佩里諾15日重申,美國將繼續推動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朗堅持進行核活動的行為實施新的制裁。 >>點擊詳細
美國宣布對伊朗實施新的制裁措施
新華網華盛頓10月25日電(記者李學軍 趙毅)美國國務卿賴斯和財政部長保爾森25日在國務院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美國對包括伊朗國防部在內的20多個伊朗政府機構、銀行和個人實施制裁。 >>點擊詳細
伊朗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關鍵文件
新華網: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計劃本周就伊朗核問題提交一份報告,它將與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哈維爾·索拉納本月晚些時候提交的另一份報告,一同被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是否對伊朗實施新制裁的重要依據。 >>>點擊詳細
以色列:為阻止伊朗核計劃 一切皆有可能
新華網:以色列副總理沙烏勒·莫法茲10日說,可能採取任何措施阻止 伊朗核計劃。
莫法茲通過電台說:「眼下策略包括各國一致制裁和明確宣布所有選擇已擺到檯面上……動用武力是最後選擇,但顯然藉助談判解決的機會正在流逝。」 >>點擊詳細
伊朗核問題:美伊的危險博弈
解放日報:目前,圍繞伊朗核問題的爭論似乎又熱起來了。先是法國外長庫什內發表了應為伊朗核問題做「最壞打算」的言論,隨後伊朗方面表示,如果以色列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伊朗將對以色列採取報復性轟炸,相關作戰計劃已經制定好。而21日,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與德國就是否對伊朗進一步制裁進行了磋商。對於目前的情勢,伊朗方面將如何應對?>>>點擊詳細
伊核危機:空襲?還是稍息吧
新華網:雖然白宮發言人不止一次聲稱布希無意攻打伊朗,但包括國會議員在內的越來越多美國人認定伊朗之戰在所難免。
擅長軍事報道的英國三大報紙之一《每日電訊報》日前說,美國資深外交政策顧問波德霍雷提出,解決美伊爭端的唯一辦法就是轟炸伊朗。 >>點擊詳細
7. 以色列要動手了,特朗普想打硬仗伊朗做出什麼關鍵性決定
現在各大輿論都表明,明年拜登很有可能會成為白宮下一任主人,而特朗普現在也在進行最後的反抗。伊朗等各個國家,也成為威脅特朗普的主要對象,要知道現在特朗普有一個目的,就是要保證哪怕會讓拜登上台,也沒有辦法回歸到伊核協議裡面。
因此在最後關頭,特朗普針對伊朗的動作,並沒有停下來。最近特朗普還咨詢過顧問,想要直接打擊伊朗的核設施,而這樣的想法也引起美國軍方和高層的反對。
還表明對於這一次特朗普與大選的失敗,伊朗和所有的盟友都非常期盼,並且也表示歡迎。不過他們依然會擔心特朗普在最後這一階段,會變得更加瘋狂,他很有可能會在最後這一段時間裡面,對伊朗進行一系列的軍事行動,這樣的做法也會導致出現真正的戰爭。
8. 伊朗再出反制措施,棄用美元,你怎麼看
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人,在他的就職演說上一直強調的就是美國利益至上的原則,對於這點來說,本身作為美國總統是沒什麼太大的錯誤的,因為國家最高領導人,應該考慮的就是自己國家的利益問題。
但是美國的利益需要符合自己的國家,同時也要照顧其他國家的關切,這樣才是一個比較完善的政策,可是特朗普一直做不到這一點,這就是最大的一個錯誤關鍵點。
可是特朗普並沒有這樣做,而是一味的在美國利益至上做文章,他的移民政策裡面明顯的就帶有很強的種族歧視性,這一點很多人都能感覺到。
現在特朗普的正常被其他國家所厭惡,開始展開報復行動了,最近伊朗宣布棄用美元,這是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一次報復,也是對美元的一種打擊行為。
特朗普的做法真是很不明智,現在有些國家已經准備聯合起來抵制美元,這樣的做法將會給美元的國際地位帶來致命的打擊,同時也會影響美國的經濟發展。美元的杠桿作用,對美國經濟來說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平衡美國的經濟,一旦美元地位下降,那麼美國的經濟就不言而喻了。
伊朗是中東的一個大國,這點是任何一個在中東有利益的國家不能繞開的問題。一旦伊朗反對美國,甚至放棄使用美元的話,那麼中東很多國家會出現仿效的情況。
如果中東石油國家放棄美元,那麼會輻射到其他世界各個國家,畢竟石油的交易需要的貨幣是很龐大的,這個貨幣市場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蛋糕。
特朗普的移民政策繼續下去的話,會有更多的國家開始對美國產生敵對情緒,這樣會造成美國的致命危機。所以特朗普在伊朗等國的壓力之下,可能會考慮放棄移民政策的裡面的一些條款,這樣做才能撫平一些國家的敵對情緒。
對於特朗普的極端思想,我估計短期內還很難被抑制,不過隨著其他國家的不斷抗議和抵制,我估計特朗普會逐漸的開始改變移民政策。
9. 伊朗為什麼持續推行核計劃
美國對伊朗核計劃前後不一的態度
說起美國對伊朗的核計劃的關注,的確值得回味與警示。伊朗核事業的倡始人是巴列維國王(1941-1979年在位)。巴列維國王時期的伊朗可以說是美國最親密的中東盟友之一了,自從1953年藉助美國的力量再次獲得國家權力後,他在外交上就一頭倒向了美國。巴列維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國王,在他的思想中,恢復古波斯帝國的榮耀與地區霸權占據重要的位置。巴列維本人非常渴望伊朗能在核方面有所建樹,所以他斥資40億美元,在西方的幫助下進行核電站的建設。當時伊朗的這一舉措是得到美國允許的,更是在西方大國的直接幫助下進行的。
1978-1979年的一場伊斯蘭革命把巴列維趕下了台,此後不久伊朗又不得不與薩達姆的伊拉克進行了長達八年之久的兩伊戰爭,需要大量資金注入和高端技術支持的核計劃自然也暫時中斷。直到戰爭結束特別是冷戰終結後,伊朗又重啟核計劃。在冷戰後時代,一些第三世界的國家由於不能再從美蘇競爭中獲得某一方的支持與保護,它們的不安全感加劇了,在這種情況下,尋求核力量就成為它們自保的選擇之一。伊朗面臨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和中東唯一事實上的核國家以色列的雙重威脅,它的不安全感尤為強烈,這也就不難理解它對「用於和平目的」的核設施的追求,至少,這能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
縱觀伊朗的核計劃,在巴列維國王統治的中後期,伊朗的國際發展環境是相當不錯的,不用擔心西方大國的強力打壓,本地區又沒有能對它構成實質性挑戰的國家,伊朗這時的核計劃實際上是在巴列維企圖稱霸海灣的背景下展開的,並且得到美國的支持。霍梅尼之後伊朗外交的最大訴求是擺脫惡劣的國家安全環境,其防務政策的基調是防衛,其核計劃自然也是在此等背景下進行的,不過這時它卻不得不面對美國強烈的抵制和沉重的壓力。
隨著伊斯蘭革命後美伊關系的劇烈變動,美國對伊朗的核計劃也給予了重新考量。遏制伊朗的核事業的發展,就美國而言,這是對自己國家利益的維護;就伊朗而言,這是對自己國家利益的損害。雙方立場的直接對立造就了兩國的激烈沖突。美國著名雜志《大西洋月刊》在2005年11月透露,美國國防部和情報部門已經制定了攻擊伊朗的戰爭計劃。該計劃設想對伊朗的戰爭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對伊朗革命衛隊的基地進行空中打擊;第二階段是對可疑的伊朗非常規武器地點和支援設施進行空中打擊;第三個階段是美軍從五個方向對伊朗發動地面入侵,需要兩周時間。然後,美軍將從伊拉克、波斯灣北部、亞塞拜然、阿富汗和喬治亞進入伊朗。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尼爾·弗格森也在2006年初撰文指出,西方無論是通過外交途徑,還是採取強硬立場都無法緩和同伊朗的矛盾,到2007年,海灣地區將會爆發一場大戰。聯想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理由,這位教授的言論聽起來不僅讓人心悸,更何況,最近兩年來,美國官方也一再重申解決伊朗問題的途徑也包括軍事手段。
盡管很多人認同美國的觀點:如果伊朗不是要威脅其它國家,那它推行核計劃干什麼?但是,同樣,很多伊朗人也有一個問題不得其解:以色列發展核事業美國不幹涉,可為什麼偏要對自己下手?別忘了,在敏感的中東地區,穆斯林國家是很容易拿美國的以色列政策與美國對自己的政策相對比的。
http://blog.voc.com.cn/sp1/fanhongda/17303420444.shtml
歷史由來
1、美國支持下的伊朗核計劃(20 世紀60 年代末~70 年代末)
美從50年代開始幫助伊朗發展核技術。1957 年3 月,美國和伊朗簽署了關於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協議,美國承諾幫助伊朗發展核能發電技術⑹。1967 年,德黑蘭核研究中心( Tehran Nuclear Research Center) 成立,美國向伊朗提供了用於研究目的第一個5千瓦核反應堆。1974年,巴列維國王設立了「伊朗原子能組織」,在美國支持下制定了核能發展計劃。根據此項計劃, 到20世紀90年代在伊國內建成23座核能工廠,伊朗將擁有既可用於和平核能利用, 又可用於核武器製造的鈾分離技術、核燃料回收技術、激光濃縮技術和一整套核設備。在這一時期,伊朗在1958年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1970年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974年5月同國際原子能機構簽訂了全面保障監督協議,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所有核活動中的原材料及相關核設施的保障監督。當時伊朗的核活動基本上處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之下。可見,伊朗的核技術的啟動及最初的發展的在美國支持下進行的,而伊朗與其它西方國家的核技術合作也是得到美國允許的。
2、美國制裁下的伊朗核技術 (20世紀80年代~2002年)
1979 年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伊朗的國內政治發生巨大變革,伊朗政府的核政策也隨之發生變化。伊斯蘭革命的精神領袖霍梅尼認為,發展核武器違背了伊斯蘭人道主義精神,他本人也不相信核武器的威力。因此,霍梅尼政府上台後凍結了絕大多數的核計劃,伊朗的核計劃由此進入暫時停止的階段。伊拉克在兩伊戰爭中使用化學武器給伊朗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的事實讓霍梅尼看到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力,而伊拉克的核武器計劃也讓伊朗感受到安全的壓力。為此,伊朗政府開始重視核技術發展, 並立即著手購買核反應堆、熱核燃料及核設備,積極尋求外國核技術援助,向外國選派人員, 加強核技術訓練。縱觀這一時期,霍梅尼政府由於忙於兩伊戰爭,在核開發方面的資金和人力投入還不是很多,伊朗的核技術研究進展比較緩慢。
進入20 世紀90 年代以來,隨著美國對伊朗安全的威脅加大,伊朗加快了在核研究、核電站建設、鈾礦開發及濃縮鈾活動等領域的全面核發展計劃。隨著蘇聯解體,伊朗和俄羅斯的關系有了很大改善。兩國在核技術開發方面展開一系列合作。俄羅斯與伊朗的核工業合作引起美國的密切關注。1995年1月8日,俄羅斯與伊朗正式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協議》,俄承諾向伊朗出售兩個輕水核反應堆,並幫助伊朗完成德國公司未完成的布希爾核電站工程。從巴列維王朝覆滅到伊朗核危機爆發之間的20多年時間里,雖然美伊兩國關系在不斷變化,但美國對伊朗核開發的態度始終如一。美國認為伊朗為獲得核原料、核技術、核設備和核專家的努力已大大超過伊朗和平核能工程所需。並且這些原料、技術、設備、人才都具有雙重使用功能。
伊朗立場:伊朗雖是石油資源大國, 但鈾、鈈等核原料卻不能自足。而且要發展核工業, 或者說要發展核武器工程, 伊朗必須掌握相應的鈾濃縮技術、核燃料回收技術以及擁有必要的核設備,這些都需從國外進口。全面核查不斷,核研究項目時停時續,在這種科研不穩定的條件下,伊朗能否順利研製核武器還是個問題。伊朗一貫的觀點是暫停核濃縮活動,而不是中止,其目的是保留再次開啟核濃縮的合法性。第一次危機的解決方案中有地區安全合作,第二次危機里增加打擊恐怖主義內容,要求經濟合作。第三次六國方案提出取消向伊朗出口民用航空設備和通訊裝備的限制,增加直接投資以幫助其融入全球經濟,支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支持在高科技領域與展開合作等,西方的在不斷放寬限制、伊朗也在尋求共識點。現在看來,伊朗在核問題上有兩重目標,一是安全,二是解除制裁,重回國際社會。兩者相符相承,互為取捨。伊戰後伊朗地緣安全環境惡劣,對比無核伊拉克與有核朝鮮的不同境遇,伊朗獲取自有的全部核技術是國家安全的需要。第二個目標涉及發展問題。雖然各大國均與之在能源和國內大型建設項目上有合作,但由於美國的遏制和地區安全問題無法保障,合作范圍和深度有限,伊朗無法完全融回國際社會。伊朗希望在核問題上的討價還價可以換取取消制裁以至於和美國正常的過得去的關系。伊朗的政策目標應該是發展自有核技術,從民用到核武器。以原子能機構監控下放棄核武器條件換取美國取消制裁、歐盟的經濟科技合作,打開受限的外交局面。第三階段危機出台雖有國內保守主義上台的背景,但也受哈塔米執政期內緩和的核政策收益有限的影響。伊朗人民為改善生活選擇廉潔、親民的保守主義內賈德,哈梅內伊借之推動強硬核政策是為平衡內部保、革力量,用推進核研究來促使大國做必要讓步。第二階段危機的起因實際上也是伊朗對自己核計劃有保留。
另外前兩次危機的解決方案明顯具有迎合西方大國的特徵,不管是地區安全還是反恐,都是西方國家目前主要關注的問題,尤其是美國。這反應出哈塔米時期溫和的對外政策和力求改善與西方關系的立場。
http://blog.sina.com.cn/u/5776aa7b010007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