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的貨幣貶值對石油的銷售會有什麼影響
在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幾分鍾後,伊朗總統魯哈尼在他內閣成員的陪同下,鎮定地表示,將和協議中的其他國家一起,設法將現有協議維持下去。
但他的鎮定可能不會持續太久,因為新的制裁或將再次使該國經濟進入螺旋式下跌。
5月15日,美國財政部公布了對伊朗的最新制裁名單,伊朗央行行長賽義夫(Valiollah Seif)等兩位金融系統高官在列。
過去數周內,伊朗里亞爾兌美元貶值25%,通脹率升至約8%,國內多家銀行因債務危機破產,失業率超過11%,還有民眾上街示威遊行,抗議管理不善和政府腐敗。
伊朗的經濟增長也有放緩之勢。據CNBC報道,2015年全面制裁開始時,伊朗的GDP增速從2010年的6.6%降至-1.5%。雖然在制裁解除後的2016至2017財年一度達到12.5%,但目前正在逐步回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此前預計,今年伊朗經濟增速為4.3%,但如果制裁重新恢復,這一數字料將大打折扣。
外企撤出
隨著美國退出核協議並宣布對伊朗相關個人和實體的制裁,外界擔心,歐洲企業將撤出他們在伊朗的投資。在2015年對伊制裁取消後,汽車製造商戴姆勒和石油公司道達爾(55.15, 0.00, 0.00%)等企業紛紛湧入伊朗市場。重新退出可能將伊朗經濟推至災難的邊緣。IMF一份報告指出,制裁或將給伊朗的銀行系統以及該國的國際貿易關系帶來危險。
石油收入下降
另一個讓人擔憂的是,被禁止出口石油將對伊朗政府的收入產生沖擊。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歐佩克)第三大產油國,現在的出口量約為250萬桶/天。近期一項彭博調查顯示,如果被禁止出口,伊朗的原油產量可能減少最多50萬桶/天。
貨幣危機
即便在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前,里亞爾也在一直貶值。特朗普宣布退出決定後,伊朗黑市上的里亞爾跌至69000里亞爾兌1美元,相比一周前貶值了約25%。
伊朗央行雖然誓言要消除黑市,但由於持證外匯交易所都已關門,美元越來越難獲得。當地企業稱,對他們而言,美元短缺造成的影響可能比本幣貶值更大。外匯短缺將使進口商品和服務變得更加困難。
通脹和失業
如果石油收入減少,外國投資枯竭,貨幣壓力將導致伊朗國內的通脹水平進一步走高。雖然目前相比2013年魯哈尼首次當選時逾40%的通脹率已大幅下降,但依然徘徊在10%左右。伊朗眼下的失業率為12%,就業情況的進一步惡化有可能引發政治動盪。
伊朗人哈薩尼(Amirhossein Hasani)對《紐約時報》說:「我們會看到更多人移民、更高的失業率、更多破產、更加貧困。」哈薩尼曾從事廚具生產,但目前靠出售外匯為生。他說:「一些人可能認為這會造成政權變更,但反抗會被壓制,政府將繼續運作。我們只會變得更窮。」
銀行業危機
與此同時,伊朗一直在設法避免發生銀行業危機。自2004年金融服務業向私人貸款機構開放後,由於缺乏監管,銀行業迅速擴張。
但是在2014年油價暴跌後,有違約風險的貸款飆升,流動性枯竭。IMF多次呼籲伊朗當局盡快對銀行進行資產重組。但這需要時間,而且即便在過去制裁被取消的兩年間,他們都沒有啟動銀行重組的工作。
不會太嚴重?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由於此次美國的制裁並未獲得歐洲盟國的支持,因此對伊朗經濟的沖擊將遠遠低於幾年前的那一次。
始於2010年的制裁,使伊朗的石油出口從240萬桶/天降至140萬桶/天,雪上加霜的是,那些年油價一度下跌了60%。2010-2015年間,伊朗里亞爾暴跌了約65%,在那以後仍繼續貶值。伊朗國內也出現葯品短缺,肉蛋的價格飆升。
而這次,英法德三國已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將繼續留在伊核協議內,並「決心確保」協議得到落實。歐盟、中國和俄羅斯也表示不會跟進美國的行動。
伊朗原油最大的幾個買家,其中包括中國,都很可能反對美國的行動,並設法避開來自它的二級制裁。二級制裁可能使參與同伊朗交易的銀行、船運公司、煉油商、保險公司和港口無法使用全球銀行體系。
為了保護經濟,伊朗經濟將原油交易的貨幣從美元換成了其它貨幣。上個月,該國還宣布放棄美元,改用歐元作為官方報告貨幣。但由於深度融入全球銀行體系,這些轉變能給歐洲企業提供的保護非常有限。
至少目前,伊朗政府高層依然表現得很堅定。央行行長賽義夫稱,伊朗擁有足夠的外匯,來購買基本的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如論美國做出怎樣的決定,都不會讓我們的經濟瓦解」。
分析人士稱,此次真正的危險在於,特朗普此舉可能會引發中東地區的戰爭。近日,伊朗與以色列在敘利亞的對峙驟然升級。5月10日,伊朗向以色列控制的戈蘭高地發射20枚火箭。隨後,以色列軍隊稱對敘利亞境內的伊軍事目標進行了報復性打擊。
如果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那麼以色列、敘利亞、黎巴嫩、伊朗,甚至沙特都有可能陷入戰爭泥潭。而這將對全球經濟造成破壞性沖擊。
② 究竟哪種才是最,關於中國海軍擁有4大垂發系統
一、052C型驅逐艦只能垂發紅旗9導彈
052C型驅逐艦是中國海軍中第一種具備垂直發射能力的艦艇,這種艦艇前後共安裝了48聯裝圓形垂發系統。請注意這套垂發系統只能發射紅旗9防空導彈,不能發射其他的彈種,在艦艇通用性方面不如MK41垂發系統。由於採用了圓形垂發系統,這佔用了更多的艦艇空間。目前,這種垂發系統僅僅裝備在052C型驅逐艦上,而052C型驅逐艦的建造數量只有6艘。很明顯,這種垂發系統不是中國海軍的終極目標,這僅僅是一種過渡性的系統。
四、052D型驅逐艦上的垂發系統最完美
認真的說,052D型驅逐艦的垂發系統才是最完美的一種垂發系統。052D型驅逐艦安裝了64聯裝方形垂發系統,這種垂發系統與054A型艦上的垂發系統不同。這種垂發系統既可以發射防空導彈和反潛導彈,也可以發射反艦導彈和攻陸巡航導彈,真正實現了通用化使用。相信,中國海軍在此之後的大中型艦艇都會使用類似的垂發系統。艦艇通用化和模塊化是一種發展趨勢,在這方面,我們還需要大步緊追。
③ 為什麼現代軍艦有了垂發還要用固定傾斜發射架來發射反艦導彈彈道反艦導彈不能用垂發嗎
彈道導彈除了潛射的之外,只能路基(發射井,火箭發射架或者公路機動)發射。除了我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有反艦能力外,彈道導彈基本上是打固定目標的確切來說不存在反艦彈道導彈這樣的說法。
水面艦艇上反艦導彈自然是可以垂發的
只決定於兩個因素,1.能不能共架發射和2.想不想的問題。
像俄羅斯的反艦導彈除了P-500(SS-N-12)玄武岩外,從P-700(SS-N-19)花崗岩開始,到最新的P-800(SS-N-26)瑪瑙都是垂發的。先它們這樣沒有完成共架發射的國家都可以做到(它們是反艦導彈一個垂發,防空系統一個垂發),西方國家更不是問題。
如圖(基洛夫級巡航艦和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西方的新型驅逐艦如:英國的45級,法國的地平線級都沒有反艦導彈發射架,均由垂發系統發射魚叉和飛魚反艦導彈
④ 伊朗獲得北斗導航系統後,對導彈的打擊能力提升多大
十倍百倍的提高,甚至可以說徹底擺脫了伊朗在面對美軍威脅時無奈的局面。
伊朗導彈的是多,但對美軍產生的威脅並不大。據說伊朗擁有數千枚各種型號的導彈,最遠的導彈射程可達兩三千公里,不僅能夠威脅到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還可以威脅到美國設在南歐地區的軍事基地。
射程雖然遠,伊朗導彈最大的問題是精度太低。
就拿射程達20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流星三來說吧,雖然以它的射程可以打到以色列,埃及,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希臘等地,但是這款導彈的精度只有140米。
所以,只要和這兩大國保持友好關系,伊朗不用擔心沒糧食吃也不用擔心缺少工業品,從而讓美國的經濟制裁破產。
⑤ 054型護衛艦有木有垂發系統056呢
056型一種小型近海防禦護衛艦,沒有安裝垂發系統。
⑥ 誰來介紹一下垂發系統
英文名稱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VLS)艦載導彈是艦艇防空、反艦和反潛的主要武器,早期都是傾斜發射的。這種發射方式的主要缺點,一是作戰時,發射裝置通常要轉向目標來的方向,反應時間長;二是發射裝置佔用面積較大,大艦最多裝2~3個,小型艦艇只有一個,每個發射裝置上導彈數量,少的一枚,最多的8枚,發射完了之後,重新裝彈更費時間,影響艦艇的火力;三是發射裝置暴露在甲板上,作戰中很容易被打壞。中國的垂直發射系統:
中國海軍目前有三套垂直發射系統,
一是052c級裝備的紅旗9垂直發射系統,紅旗9是冷發射,發射模塊是8*6的模塊(6枚導彈一個圓筒);
二是054a級護衛艦裝備的紅旗16.,紅旗16則是熱發射,發射模塊是4*8的模塊;
三是052D裝置四組八聯裝,冷熱共用艦載垂直發射器。
⑦ 巧克力艦艇導彈垂發系統相比,俄海軍偏向的左輪有何優點
垂直發射防空導彈有三個流派,發射井井蓋類似於巧克力的矩形垂發系統,發射井排列模式比較類似於蜂窩煤的同心圓形垂發系統,導彈發射模式類似於左輪槍式的左輪槍垂發。
而且蘇軾的垂直發射防空導彈,它在甲板上只有一個開孔,也就是說每發射一次導彈,整個轉發單元都要旋轉一次。
發射效率相對低下。當然了,只開一個孔也提高了艦體的強度。
而且在軍艦火力通道數量有限的情況下,採用多組垂發單元,對軍艦的火力持續能力影響不大。畢竟就算是矩形垂發,他也是左打一發,右打一發,左打一發,右打一發,以平衡重心。
但是同心圓垂發空間利用率低下也是無法忽視的缺點,所以就連俄羅斯自己都拋棄了同心圓的安裝模式。俄羅斯新型艦艇的垂發全部是巧克力一樣的矩形垂發單元!
⑧ 防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有什麼優點
現代海軍軍事技術日新月異,新型反艦導彈層出不窮,技術也越來越先進,射程從最初的40KM左右提高到了300KM,蘇聯的SS-N-19(花崗岩)超音速遠程反艦導彈的射程甚至達到了700公里。反艦導彈的速度也從亞音速發展到了3倍音速,進攻方式也從簡單俯沖進攻發展到了低空突防、末端蛇形機動、末端垂直攻擊、飽和攻擊等新形進攻方式,這就要求艦載防空系統不僅能探測、跟蹤反艦導彈,而且要有能力將其擊毀。現代的導彈進攻強調多批次、數量的飽和進攻,如果按老式的機械臂發射架方式,每次發射完都要重新裝彈,就算你擊毀了最近的一枚或幾枚導彈,但是重裝填耗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這時候很可能反艦導彈已經沖到了艦隊邊緣。
所以現代艦載防空導彈系統更加強調反應速度快、貯彈量大,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各國都大力發展防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並且西方國家在新造的防空驅逐艦、護衛艦上都開始安裝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垂直發射方式比起發射筒或發射架方式存在以下優點:(1)、取消了復雜的裝填裝置,可靠性高。(2)、可以實現全方位360度發射,沒有火力死角。(3)、可以同時發射多枚導彈,不需裝填,間隔發射時間短,抗飽和進攻能力強。(4)、垂直發射裝置安裝在甲板下面,重心低,提高了軍艦的穩定性。(5)、同樣是因為安裝在甲板下面,減少了軍艦表面的突出物,提高了軍艦的隱身性。(6)、佔用甲板面積小,提高了載彈量。
經過20多年的發展防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已經成為世界海軍裝備的主流,世界上出現了很多的垂直發射系統,目前大概有10多種,從發射方式上可以分成冷發射和熱發射兩種。
採用熱發射的發射方式的主要是美國和歐洲國家,有美國的MK41、MK48、英國的「海狼」、法國的「席爾瓦」等等,這種發射方式的特點是導彈在發射筒內直接點火助推,不需要藉助外力起飛,但是這種發射方式因為要產生大量的高溫、高速、高壓的燃氣流,必須配備燃氣排放裝置,而且對發射箱(蘇聯和我國採用的是發射筒)、排放裝置的腐蝕嚴重,導致熱發射系統的裝置設計上要求更苛刻、使用壽命有限,而且維護、保養也相對較困難,費用較高。
蘇聯是最早開始裝備艦載垂直發射系統的國家,最早的SN-6比美國的垂直發射系統早了5年,之後它還發展了近程的SN-9。蘇聯的垂直發射系統採用的是冷發射方式,這種發射方式的特點是導彈在發射筒內不直接點火,而是藉助導彈發射筒底部的燃氣發生器產生動力推動導彈起飛。採用這種方式的發射裝置的燃氣發生器位於導彈發射筒底部,它的上面是一個類似氣動缸的裝置,當燃氣壓力達到一定強度時可以推動原來被固定的活塞(導彈托架)擺脫束縛,高速向上運動,同時帶動活塞上的導彈向上同步運動,沖破易碎發射筒蓋,彈離導彈筒,當導彈的彈射高度達到20米左右時發動機點火,開始朝預定目標飛行。採用冷發射設計簡單,不需要設置燃氣排放裝置,由於沒有熱發射那樣的燃氣腐蝕,導彈筒、燃氣排放裝置的使用壽命也較長,維護、保養相對容易,費用也比熱發射低廉。另外熱發射是在導彈箱內直接點火,排放的高溫、高壓燃氣流不僅對導彈筒、燃氣排放裝置有很大的腐蝕,而且可能威脅到其它貯存的導彈,如果導彈點火失敗,很可能發生爆炸,那樣的話無異於引爆了一個巨大的軍火庫,後果將是災難性的。而採用冷發射導彈是在空中點火,沒有上述熱發射的缺點。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冷發射相對熱發射存在著自身特有的優勢,而且整個系統在技術上更容易實現,個人觀點認為更適合中國。
蘇聯SN-9發射裝置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蘇聯的冷發射存在著種種缺點,例如通用性差、發射速度慢、裝彈量小、圓形發射裝置看著不順眼等等。先說通用性吧,最著名的老美的MK 41通用性夠強的了吧,不僅可以發射防空導彈,還能發射反潛、巡航導彈,甚至還試射過「魚叉」反艦導彈,但是它也並不是一種發射箱就可以包辦這么多種的導彈,MK41也是分成兩種的,大型的發射巡航導彈,小型的發射防空、反潛導彈,而且如果導彈過大、過長的話MK41也無能為力。如果對我們的發射裝置進行改進的話我相信實現多彈種的通用性也是可行的。發射速度慢的問題蘇聯在裝備了SN-6之後已經將其改進,不再使用轉輪式旋轉裝置,將導彈和井蓋都固定,每個發射筒都配備一個發射井口,在發射速度上比老美的MK41並不遜色多少。
對於裝彈量小的問題並不能簡單怪罪於圓形基座的發射裝置,其實圓形的發射裝置也不會浪費太多的空間,就算老美的MK41也要在每個單元中間(兩排導彈之間)、單元和單元之間留出一定空間進行維護、保養。按照理論來說冷發射的發射裝置還比熱發射裝置體積更小、更簡單、可靠,只是由於蘇聯導彈由於製造工藝和電子設備落後,導致導彈彈體普遍比歐美的導彈大很多,在相同大小、重量下蘇聯的導彈要比老美的射程近。另外由於蘇聯/俄羅斯的導彈折翼技術不過關,導致導彈發射筒體積相比歐美的過大,這也進一步影響了蘇聯艦載防空導彈的裝載量。對於採用圓形發射基座我猜測可能是蘇聯第一次開發垂直發射技術,沒有經驗,而且圓形的發射裝置比矩形的結構強度更大,但是確實是多用了一點空間。另外80年代蘇聯國力開始下降,對海軍的投入也開始下降,直至90年代蘇聯解體,歷史再也沒給蘇聯的冷發射裝置改進的機會。我個人認為冷發射裝置完全可以設計成類似美國的矩形,俄羅斯現在發展的最新的「寶石」反艦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冷發射)就採用了矩形的發射單元,但是由於彈體較大,採用的是6枚導彈一單元。而我國的圓形發射裝置因為時間緊迫,採用了俄羅斯的現成成熟技術,相信以後經過改進性能會更上一個台階。 如果硬要對兩種方式作出選擇的話只能說各自都有優缺點,但我個人更偏向於冷發射方式。有人可能說美國的垂直發射系統如何如何先進,這點我不否認,美國的垂發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美國人財大氣粗,可以把熱發射裝置發揮到極至,但是你去做就不一定能達到相同的效果。如果歷史給蘇聯人更多的時間和財力,誰又能肯定蘇聯人的冷發射裝置不會比美國人的熱發射裝置更好呢?
我國在發展了112、113和167驅逐艦之後在新世紀初始建造了新一級的驅逐艦:052B反潛型和052C防空型,這兩型驅逐艦採用了相似的船體,只是配置武器和作戰功能上不同,其中052C最突出的特點是裝備了類似宙斯盾AN/SPY-1相控陣雷達系統和垂直發射的防空導彈系統--而這些都是我們首次裝備。該級第一艘170於2004年交付,第二艘171於2005年交付。
我國的艦載防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
從網上流傳的大量052C圖片可以看出我們的垂直發射裝置採用類似蘇聯SN-6/SN-9的圓形發射基座,但是我們的是6發一單元,而老毛子的是8發一組。早期蘇聯的艦載垂直發射裝置是一種類似轉輪式垂直發射系統,每單元發射裝置配備一個發射井口(井蓋上只開一個口),例如最早的SN-6採用的是導彈發射裝置旋轉(也就是導彈旋轉),導彈井蓋固定的方式,後來的SN-9採用的是導彈固定,發射井蓋旋轉的方式。這兩種種方式的旋轉裝置設計復雜,增加了裝置重量、體積,對有限的甲板下的空間是一個極大的浪費。如果旋轉裝置、井蓋出現了問題會影響到導彈發射,而且這種方式一次只能發射一枚導彈,發射完之後要完成旋轉才能實現第二次發射,發射率相比較低,不符合現代海戰防空的要求,上面已經提到了在SN-6/SN-9初期裝備後就進行了改進,將導彈和井蓋都固定,每個導彈筒配備一個發射井口。
我們現在在170艦上看到的垂直發射裝置也是每個發射筒配備一個發射井口、圓形發射基座,6枚導彈一單元。網上流傳052C的垂直發射系統採用冷發射,我個人觀點也是我們的垂發裝置採用的是冷發射方式,而且應該和俄羅斯的垂發裝置有很大的技術淵源。防空導彈系統涉及學科和技術面很廣,需要有大量的技術儲備。而歷史原因我國以往對海軍投入不足,缺乏垂直發射系統的成套開發經驗,我國陸基的防空導彈都是採用傾斜發射方式,海軍方面自己開發的「紅旗-61」和仿製「海響尾蛇」的「海紅-7」也同樣是採用傾斜發射方式,而且海軍建設的時間緊迫,因此引進老毛子的技術,縮短研發時間、風險、資金應該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我們自己的發射裝置應該是自己生產的,而且應該是在蘇聯的SN-6發射裝置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因為技術繼承性,仍然採用圓形發射基座,但是考慮到我們的052C的噸位比蘇聯的基洛夫、光榮級小很多,而採用6發一組,以見小發射裝置的體積。至於冷發射的種種優點我在上文已經說了很多,這里就不再重復了。
另外插入一段:有網友說我們的垂發裝置為了節省資金每一單元(6枚導彈)只配備一個旋轉的燃氣發生器,前面我已經介紹了蘇聯的垂直發射系統,其燃氣發生器和導彈筒是一體的,位置在導彈筒的最下部,因此我對每單元配備一個燃氣發生器的說法很懷疑,這種方式還是要採用旋轉裝置(被蘇聯人放棄的方式難道會吸引我們么?)-旋轉到哪個發射筒下發射那枚導彈。如果在6個導彈筒下邊再安上這樣一個燃氣發生器,加上旋轉動力裝置,那麼在長度上很難滿足上艦的要求,而且還破壞了導彈儲存筒的密封性,同時如果燃氣發生器發生故障將使全單元的導彈不能發射。個人認為這樣的發射方式比蘇聯老式旋轉的SN-6還落後。垂發最大的優勢就是反應速度快、可靠性高、火力強大,如果按照網友說的那樣的話試問僅僅為了一點點的資金,難道會犧牲至關重要的性能?是節約的那點資金重要呢,還是艦隊的安全重要呢 ?
在導彈方面因為我們採用類似蘇聯的圓形發射裝置,有人猜測052C配備的可能是俄羅斯的「里夫」M型導彈,但這種導彈是70年代蘇聯在陸基的S-300防空導彈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技術已經落後,對付超音速反艦導彈困難。而且俄羅斯的導彈歷來由於工藝、製造技術、微電子技術落後,導致彈體過大、裝載量小、適裝性差,同時我們也研製了最新的海紅-9艦載防空導彈,因此我認為我們更可能採用自己的導彈,再根據其效果進一步改進。海紅-9是是中國的新型中遠程半主動雷達制導的艦載防空導彈,由陸基紅旗-9改進而來,為了適應上艦要求對其進行了改進,縮小了導彈尺寸、改善低空性能,有消息說其最大射程120KM,最大飛行速度4馬赫,具備很強的抗飽和攻擊能力,應該說還是比較先進的。現代的反艦導彈速度越來越快、抗干擾能力越來越強、機動性越來越高,遠程導彈更多的是用來對付大型飛行器或亞音速導彈的,在近距離上對於現代的新型高速、高機動性的反艦導彈已經力不從心了,因此在海紅-9和730近防炮之間還應該發展一型類似歐洲「紫菀」的中近程防空導彈。
以前我們往往對海軍裝備很失望,但是路是要一步步走的,經過這些年海軍的不斷努力,進入新世紀以來,軍迷們不斷的從網路、軍事雜志上獲得令人激動的信息:052導彈驅逐艦、054級護衛艦、艦載垂直發射裝置、040級大型常規潛艇、大型兩棲運輸艦……這些裝備的出現已經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海軍的整體戰鬥力,最後祝願我們的海軍明天更加強大
⑨ 有個問題討論一下,054A垂發系統和052D垂發系統尺寸區別,能不能改成052D的垂發系統。
052D的垂發是850mm新一代大型通用垂發,054A的是中型熱垂發,兩種垂發定位不同的。
054A是不可能裝32坑052D上的那種垂發的,空間不夠。052D上的垂發大小比054A的大得多,054A前部沒有足夠的空間。
不同的垂發有自己的適應范圍,美國也有MK41、MK48、MK57三種垂發系統。
⑩ 伊朗為什麼要把中國視為朋友
伊朗作為地區大國在中東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長期以來,中國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同伊朗關系,為推動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發揮了建設性作用。隨著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的達成和執行,中伊關系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與此同時,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的不斷推進,中伊各領域合作也必將會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1)合作的基礎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進口國,伊朗則是世界上石油儲量占第三位、天然氣儲量占第二位、歐佩克內部能源出口量占第二位的能源生產和輸出大國,兩國間經貿發展的前景廣闊.
(2)合作的動力舉例
伊朗有個強軍夢,這個夢要靠中國來實現
伊朗近年,隨著國防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伊朗海軍現代化步伐明顯加快。由伊朗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游泳者15」號袖珍潛艇,於2000年8月29日在阿巴斯港建成下水,這是伊朗海軍的第一艘國產潛艇。1996年宣布自行建造3艘1000噸級驅逐艦,至2002年上半年,首艘「摩傑」號(Moje)完工,這是伊朗海軍的第一艘國產驅逐艦。最近三年,伊朗不斷爆出狼群戰術,大批製造小型導彈艇,這跟中國使用022導彈快艇有著類似的技術,該艇最大特點是快速機動,靈活,攻擊力強。這跟中國援助伊朗多少有些密切的關系。不然為何 伊朗把許多大型油田便宜賣給中國?!
國際原子能機構宣布調查結果稱伊朗依照了在2015年6月簽署的和協定履行了相關職責,美國和歐盟據此解除了對伊朗長達40年的國際制裁,未來伊朗從理論上講已經可以購買任何國家的任何軍事產品,這對伊朗國防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據了解,伊朗的反艦導彈武器庫幾乎由清一色的中國產品組成,從最早期的HY-1到HY-2型老式反艦導彈,到最新的C-801、C-802、C-704型遠程反艦導彈,中國僅僅付出了一點努力就讓伊朗成為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的導彈大國。
伊朗海軍一直有裝備有大軍艦的夢想,之前訂購美國4艘基德級驅逐艦被無情扣留,之後再也買到大型戰艦。而052D驅逐艦艇雖然產自中國,但事實上更像是為伊朗量身定製的型號。伊朗軍方同時表示伊朗目前急需中國的幫助自助研製燃氣輪機,相控陣雷達,和研製垂發系統,伊朗希望一步跨入世界強國行列。中國和伊朗本無利益糾葛,尤其伊朗的海空軍還是制衡美國的重要力量,中國與伊朗的友誼也可以保障先進武器不會流給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