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魯哈尼在伊朗總統大選候中現身是怎麼回事
4月14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伊朗總統魯哈尼在內政部登記時向媒體揮手。
2. 哈桑·魯哈尼的簡介
哈桑·魯哈尼,1948年出生於塞姆南省,伊朗政治家,隸屬戰斗教士協會,屬於溫和保守派。
魯哈尼早年曾在塞姆南神學院和庫姆神學院攻讀伊斯蘭教法,是伊朗已故精神領袖霍梅尼的忠實追隨者。他曾多次被捕入獄。1980年至2000年,他一直擔任伊朗議會議員。
1989年到2005年,任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1991年成為伊朗確認國家利益委員會成員,1999年起任伊朗專家會議成員。在前總統阿克巴爾·哈希米·拉夫桑賈尼執政時任高級安全官員,在哈塔米當權時出任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魯哈尼出任核談判代表期間,伊朗2003年與英、法、德三國就暫停鈾濃縮活動達成協議。
2005年,艾哈邁迪·內賈德上台後重啟鈾濃縮,魯哈尼去職。
2013年4月11日,宣布加入伊朗總統競選,稱將致力於拯救伊朗經濟,與國際社會建立建設性互動。 2013年6月15日,溫和保守派候選人、前首席核談判代表哈桑·魯哈尼贏得選舉,成為伊朗新一屆總統。
2013年8月4日,伊朗新總統委任儀式在德黑蘭舉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向哈桑·魯哈尼頒發總統委任狀,魯哈尼即日起正式出任伊朗第十一屆總統。
3. 美國7日重啟對伊制裁伊朗總統如何回應的
美國7日重啟對伊制裁 ,伊朗總統回應:美國將後悔。
8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俄亥俄州出席「讓美國再次偉大」集會
面對美國重啟對伊制裁,歐盟委員會當地時間6日發布聲明稱,歐盟將啟用「阻斷法令」(Blocking Statute),以保護在伊朗境內運營的歐盟企業免受美國制裁。歐洲企業仍將在歐盟保護下,繼續在伊朗境內從事合法生意。此前,法國、德國、英國外交部長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對美國制裁伊朗表示遺憾,同時歐洲會致力於與伊朗保持經濟往來,包括其石油和天然氣出口。
中國外交部也反復聲明,中國和伊朗在不違反各自國際義務的前提下保持著正常的交往與合作,這合情、合理、合法,無可非議。與此同時,中方一貫反對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中方的合法權益理應得到維護。這一立場是堅定的、明確的。
來源:網易新聞
4. 伊朗什麼時候宣布重啟核電站
6月27日,伊朗宣布重啟一座已經關閉九年的核電站,伊朗核子能機構隨後確認,該命令是由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發出。
自退出伊核協議來,美國曾多次對伊朗施加制裁。5月10日,美國財政部宣布,美方對6名伊朗人和3家實體實施制裁,凍結其在美國境內的資產,並禁止美國公民與其進行交易。5月15日,美國財政部又宣布對包括伊朗央行行長賽義夫在內的4名個人和1家實體實施制裁,稱不會允許伊朗「日益濫用國際金融體系的行為」。5月21日,國務卿蓬佩奧稱,美國將對伊朗施加「史上最強制裁」,並稱伊朗將為「保持經濟生存」而掙扎。
5. 哈桑·魯哈尼的人物觀點
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消息,伊朗新任總統哈桑·魯哈尼發表講話,號召消滅以色列。
魯哈尼2日在慶祝國際耶路撒冷日的集會上說道:「多年來猶太復國主義政權是伊斯蘭世界根深蒂固的毒瘤,應該將它除去。」
據悉,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確認總統選舉結果後,魯哈尼將於正式履行總統職務將舉行正式就職典禮。
報道指出,魯哈尼在贏得總統選舉後曾許諾,將繼續堅持現代化道路,在伊核計劃問題上將採取更透明的政策 。
肩負化解外部制裁重任
溫和的穆斯林神職人員哈桑·魯哈尼已就任伊朗總統,繼內賈德之後成為伊朗最高民選官員。
周六在一個向伊朗國內外廣播的正式儀式上,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批准並確認了魯哈尼的總統職務。
魯哈尼在少年時期開始研習宗教,後來擔任律師,並且身居政治要職數十年,包括在1989年到2005年間擔任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
在以總統身份發表的第一次講話中,魯哈尼決心致力於解除西方對伊朗的制裁。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魯哈尼承諾要進行改革,以及結束伊朗在國際社會中孤立的狀態。魯哈尼得到了伊朗改革運動派的支持,他們希望魯哈尼釋放政治犯,並且能夠解除國際社會對伊朗的制裁。
魯哈尼在6月份剛當選為總統時就表示,他的政府將朝著與世界同步和建設性互動的方向努力。在談到伊朗的核問題時,魯哈尼說,伊朗願意在核項目問題上顯示更多的透明度。
【路透社迪拜8月3日電】魯哈尼3日就任伊朗總統,承諾要「同世界進行建設性互動」。在內賈德的8年任期內,伊朗與外界的外交對抗不斷,並受到破壞性制裁。
這位現年64歲的神職人員屬於政治溫和派,這讓人們產生了通過談判化解伊朗核計劃引發的爭端、同時制裁得到緩解的希望。
【法新社巴黎8月3日電】伊朗主要流亡反對派組織今天稱,魯哈尼一直是伊朗政壇的關鍵人物,指望伊朗政策在魯哈尼就任總統期間變得更加溫和是一種幻想。
總部設在巴黎的伊朗全國抵抗委員會認為魯哈尼就任總統不值得慶賀。該世俗組織被普遍視為伊朗最具影響力的反政府組織。
該組織領導人瑪麗亞姆·拉賈維在一份聲明中說:「在伊朗,所有主要機構都處在最高領袖的控制之下,在這種情況下談論一個持溫和立場的總統無疑是一種欺騙。」
魯哈尼被認為比伊朗前總統內賈德的立場更加溫和,但高度掌控伊朗政權的是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拉賈維說:「在過去30年中,魯哈尼一直是政府內部人士,也是伊朗軍隊、安全和情報系統的關鍵人物。 」
6. 伊朗內亂會如何收場
席捲伊朗的抗議浪潮仍如火如荼,暴露了這些年伊朗發展的底色。這場最初由保守派挑起、意圖打壓改革派的示威已完全走樣。一片喧囂中,通脹失業、伊斯蘭神職人員腐敗、伊斯蘭革命衛隊蠻橫、伊朗在中東地區的深度介入和負擔、甚至精神領袖哈梅內伊都一個個成了靶子。
當前,抗議者要求體制內的改革派和保守派雙雙滾蛋,這場運動的性質已經演變成反對伊斯蘭政教合一、要求哈梅內伊下台並尋求政權更迭和制度革命的政治事件。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終結了巴列維王朝,2009年的抗議浪潮支持了體制內的改革派,而這次運動的指向就是顛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翻版的"白色革命"噩夢
大規模遊行抗議背後往往能看到民生的艱困。這一次示威抗議在伊朗各地的蔓延,最初動因上看不像是中產階級追求公平正義,也不像是外國敵對勢力的搖旗蠱惑,更多的像底層百姓的絕望和揭竿起義。
2017年,伊朗全國失業率超過13%,年輕人失業率更是高達40%,伊朗全國有近三百萬人為溫飽發愁。據說近段時間,由於禽流感等因素,雞蛋和禽肉價格漲幅一度高達40%,而伊朗人食譜中最常見的洋蔥價格居然從2-3塊錢人民幣一個猛漲到約10元一個。
當然,民生只是內亂和改革最直接和基礎的動因。而人心思變社會中的政治秩序是最難把控的。在這點上,巴列維國王上世紀60-70年代推動的"白色革命"提供了最好的注腳。巴列維雄心勃勃,試圖通過一系列的經濟和社會改革,引導伊朗變成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改革之初,伊朗國力蒸蒸日上,號稱"世界第九富國",但在短期的繁榮之後卻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伊朗經濟盛極而衰,良苦用心的"白色革命"換來的卻是巴列維的"王冠落地"。
伊朗現任改革派總統魯哈尼與巴列維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有著良好的動機和糟糕的結果。2009年爆發的遊行示威,主流民意是支持改革派的。2013年上台的魯哈尼也被民眾寄予厚望,2015年伊核協議的簽署是魯哈尼的巨大政績,他原以為由此伊朗就可以逐漸擺脫西方制裁,增加石油出口和吸引投資,從而提振本國經濟和改善民生。但流入緩慢的歐洲資本、繁重的援外負擔、失敗的經濟政策、居高不下的物價,魯哈尼並未能迅速扭轉伊朗的經濟局面,普通伊朗民眾也沒有感受到由此帶來的經濟利好,一場本可以消失於無形的內亂就此爆發。
變革中的政治失序是危險的,魯哈尼和巴列維都嘗到了失敗的苦果。對魯哈尼而言,不但要發展經濟,又要抵擋來自保守陣營的圍攻,還要促進社會開放和民主化進程,同時還面臨職權有限的困局。
失序後如何恢復
當下的抗議示威活動,已經對體制內的改革派和保守派都失去了信心,訴求也不再是改革和改良,而是政治和社會制度的完全推倒重來。
抗議浪潮能否最終推翻現存的伊斯蘭神權統治,這取決於在社會急劇變革中,有多少新的社會集團被迅速動員起來並捲入其中,目前來看現政權出現傾覆的可能性並不大。如果抗議被鎮壓,結果也相對簡單,伊朗體制內的保守派會暫時得勢,社會矛盾也會暫時被掩蓋和調和。
如果說抗議活動曠日持久,甚至最後推翻了現政權,那伊朗的轉型將是非常復雜和充滿變數的。對一個國家來說,政治動盪後最終都需要恢復秩序,而恢復秩序需要權威。最後如何收場,要看社會的決定力量,在埃及如果論選舉,占人口多數的穆兄會勝利了,但埃及軍隊是政治最終的穩定力量,泰國的情況也類似。國家失序後無法恢復秩序是危險的,阿富汗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個強大能制衡政治參與和政治制度化的政府必須在政治參與之前做好,否則就容易出現政治不穩定的頑症。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出現了秩序重建,當年的群眾運動催生了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政權,而這種沒有良好制衡能力和政治參與的體制一旦瓦解,風險系數是極高的,很有可能成為另一個阿富汗。
而從地緣上來看,不管這場伊朗內亂最後被鎮壓或者取得如"顏色革命"般的成功,伊朗都毫無疑問會從其"八爪魚"般的國際干預中進行收縮。伊朗在敘利亞、黎巴嫩、葉門的胡賽武裝的觸角會縮回來一些,這有利於美國和中東權力的再洗牌。當然,對於美國來說,既希望伊朗政權發生變化,又擔心其中無限的風險。
作者:許輝(國際時政觀察者)
- END -
微信公眾號:華語智庫(huayujunshi)
雲集優秀記者,匯聚一流專家,實名專稿、權威分析、深度評論,最靠譜的原創資訊。關注「華語智庫(huayujunshi)」官方微信號可查看更多專家評說,按國家查詢文章內容列表。
7. 魯哈尼從美國歸來後,為何對伊核協議態度大變
因為他後來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對自己也沒什麼壞處。
8. 哈桑·魯哈尼的介紹
哈桑·魯哈尼,伊朗現總統,政治家,隸屬戰斗教士協會,屬於溫和保守派,伊朗前首席核談判代表。早年追隨伊朗已故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曾在前總統阿克巴爾·哈希米·拉夫桑賈尼執政時任高級安全官員,2013年4月11日宣布加入伊朗總統競選,稱將致力於拯救伊朗經濟,與國際社會建立建設性互動。12013年6月15日當選伊朗新一屆總統。2015年12月7日,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入圍美國知名新聞周刊《時代》2015年度人物的候選名單。22016年1月25日,伊朗總統魯哈尼抵達羅馬,開啟西方解除對伊朗制裁後的首次歐洲之旅。魯哈尼到訪首日,就與義大利鋼鐵設備製造商達涅利集團簽訂總值約37億歐元(約合40億美元)的機器設備購買合同,並簽訂協議創辦合資工廠;與義大利加維奧集團簽訂運輸、鐵路等相關領域的基礎建設合同。
9. 伊朗第12屆總統候選人是哪些的最新相關信息
5月19日,伊朗舉行了第12屆總統選舉投票,包括現任總統魯哈尼和強硬保守派候選人易卜拉欣·萊希在內的4名候選人角逐總統一職。在經過了三次共6小時的延時後,第12屆伊朗總統選舉投票進行到了19日的最後一刻才結束。這是伊核協議2015年簽署之後,伊朗首次進行大選,選民最終決定延續現任總統魯哈尼的開放與改革政策。伊朗現任總統魯哈尼贏得選舉,成功連任。 魯哈尼贏得2280萬張選票,其主要競爭對手萊希贏得1550萬張選票。 根據對近100%選票的統計結果,68歲的魯哈尼的得票率接近58%,取得超過半數選票,直接贏得選舉。
易卜拉欣·萊希與魯哈尼(右)
10. 哈桑·魯哈尼的接受采訪
2013年7月2日魯哈尼在接受伊朗青年雜志《Chelcheragh》采訪時表示,他反對在社會上進行性別隔離,還認為網路過濾是毫無意義的,並將採取措施放鬆審查制度。 魯哈尼說:「在數字革命時代,人不能活在隔離中。」他還明確表示反對當前政府禁止伊朗人擁有衛星天線行為。在伊朗,數百萬人為了接收被政府定為非法的外國電視頻道在自家屋頂安裝了衛星天線。
魯哈尼稱,當前政府採取的一些限制用戶訪問網路的措施存在政治動機,他們害怕網路上的自由氛圍。自從魯哈尼勝選後,伊朗網路用戶已經表示感覺到網路審查限制有所放鬆。
魯哈尼還表示反對對男性和女性進行性別隔離,包括在大學中,並譴責那些反對允許女性進入體育場觀看足球比賽的政治家。 魯哈尼承諾將帶領伊朗重回現代化之路。他認為在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政府時期,公民權利被忽略了。魯哈尼說:「人民的自由與權利被忽略,但統治者的自由和權利被加重了。限制人民批評的權利只會導致窒息和效率低下。」
在提及女性戴頭巾的問題時,魯哈尼說,他反對政府鎮壓著裝隨便的女性。每年夏季,隨著天氣漸熱,伊朗的男性和女性很難堅持遵守伊斯蘭著裝要求,伊朗宗教警察會巡視街頭,監督公民的著裝是否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