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的人物經歷
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 (Recep Tayyip Erdogan) ,土耳其現任總統。反對派稱他為「土耳其第一狂人」。1954年2月26日生於伊斯坦布爾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家庭,兒時家境貧寒。在一個盛產美男子的國度,他的長相頂多算周正,但他從小就有著過人的抱負,並在多個領域「全面發展」:學習方面,他畢業於馬爾馬拉大學商學院;體育方面,年輕時他曾是個職業足球運動員,一直以加入國家隊為目標;政治領域,他在15歲時就加入了支持政教合一的土耳其繁榮黨青年預備隊。
在埃爾多安出生前兩年,土耳其就加入了北約;在他5歲的時候,土耳其表達了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興趣,當時,歐共體只有區區六個會員國。可以說,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埃爾多安見證了土耳其這個國家「脫亞入歐」的艱辛歷程。1963年,土耳其與歐洲經濟共同體簽訂了結盟協定,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成員、歐洲委員會首任主席沃爾特-霍爾斯坦稱頌此項協定是對「土耳其是歐洲一部分」的明確承認。可悲的是,那似乎成了土耳其與歐洲關系最近的一刻,半個世紀過去了,霍爾斯坦的同黨後輩默克爾明確表態,不支持土耳其成為歐盟正式成員國。國內政治也一樣,在土耳其,政黨出現得快,消失得更快,形形色色的政治聯盟組建了,又反目成仇,軍隊時不時還會出面將出格的政府趕下台。幾十年的政治生涯里,這些挫折埃爾多安全都經歷過。1994年,40歲的埃爾多安當選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市的市長。當時土耳其剛剛經歷了長達15年同庫爾德分裂勢力的戰爭,內戰導致3萬多人死亡。上任後,埃爾多安把一個擁擠喧囂的第三世界大城市治理得整潔、干凈,甚至一度解決了腐敗問題,他當市長期間,伊斯坦布爾經濟繁榮,治安良好,外國遊客紛至沓來。但一場巨大的挫折也正在等待著他。 美國《時代》周刊這樣評價埃爾多安:他表面上是個世俗派,骨子裡是個伊斯蘭保守派。他總是西裝革履,也主張婦女在公共場合不要蒙面紗,但他的妻子不論什麼時候都會用頭巾嚴嚴實實地裹住自己的頭發。在反對派眼中,埃爾多安是一個狂熱的宗教主義者。他不抽煙、不喝酒,每個星期五到清真寺做禱告。國父凱末爾規定土耳其是個政教分離的世俗國家,要土耳其人拋棄阿拉伯文,改用拉丁文;取消一夫多妻制,讓男子剃掉胡須,讓婦女摘下頭巾,甚至規定,婦女在政府機關及學校佩戴頭巾為非法。然而,這一規矩遭到埃爾多安夫人和女兒的挑戰。她們佩戴傳統的頭巾出現在各種公開場合。外人或許很難理解一條小小的頭巾竟然會成為土耳其政治斗爭的焦點,但很多土耳其人的確把頭巾看作是「保守」和「世俗」的分水嶺,更擔憂這背後有西方女權勢力的入侵。
1998年,他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引用了一首古詩:「宣禮塔是我們的劍,穹頂是我們的頭盔,清真寺是我們的兵營,信徒們是我們的士兵,」這首詩因為隱含原教旨主義的極端思想,一直被主導世俗化的土耳其軍方認定為「禁詩」。剛講完這幾句,就有幾位秘密警察沖出來拉住埃爾多安,在被拖走前,他大呼:「這首詩還沒頌完!」隨後,埃爾多安因「反世俗罪」被判處4個月監禁,剝奪政治權利5年,他所在的政黨也被取締。但在這段時間里,他率領相對溫和的舊黨派同僚創建了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該黨成立不久就在2002年的議會選舉中獲勝,隨後對相應憲法條款進行修改,恢復了埃爾多安的從政資格。2003年3月9日,埃參加地方議會補選並當選議員,同月11日,原總理,正義和發展黨副主席阿卜杜拉·居爾辭職,艾哈邁德·內傑代特·塞澤爾總統任命埃為總理並授權組閣。遭遇牢獄之災5年後,埃爾多安終於成功的邁上了政治生涯的頂峰。 埃爾多安能夠卷土重來,是因為土耳其在1999年和2001年連續經歷了兩次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率接近40%,100萬土耳其里拉只能兌換1美元,成為全球最不值錢的貨幣之一,銀行利率一度高達1000%,但依然無法阻止大量資本外逃。無奈之下。土耳其只能接受國際貨幣基金條件苛刻的110億美元緊急援助方案,同意推動私有化改革,政府也開始了緊縮政策。軍隊干政的情況才有所收斂。上台之後,埃爾多安和他的正義與發展黨一直牢牢把持著土耳其的政權。對此,卡內基基金會的土耳其專家亨利·巴爾基評價說:「大多數人看自己的錢包投票。」埃爾多安任總理後,不僅成功地將通貨膨脹率控制在5%-8%左右,還讓土耳其GDP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7.3%,速度超過俄羅斯、巴西和韓國。從2003到2011年,人均產值從2500美元增加到10522美元。來自沙特和阿聯酋等富裕阿拉伯國家的投資源源而來,土耳其的企業也和伊朗、敘利亞、伊拉克等國做起了生意。可以說,土耳其就是中國在中東的翻版。它的製造業、建築業快速發展,土耳其建築公司還成了中國企業在中東地區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2007年7月17日,土耳其議會大選前夕,他再出狂言:「如果我們不能獨立組建政府,我將從此退出江湖,再不過問政治。」23日,選舉結果揭曉,他領導的正義與發展黨大勝,在550個席位的大國民議會中獲得340席,穩居議會第一大黨地位,並將繼續單獨組閣。 埃爾多安在政治領域的改革更為大膽。軍方干政在土耳其歷史上屢見不鮮,過去40多年裡,軍方曾經四次政變,推翻民選政府。埃爾多安執政後,卻對給予軍方太多權力的法律進行了修改,引起軍方的不滿,他還依靠強大的民意,數次大規模清洗軍隊高級將領 。
未來除了繼續推進改革,在外交上,埃爾多安手中還有兩張路線圖,它們分別指向美國與歐洲。一張是伊拉克問題路線圖。埃爾多安認為,美國應該盡快拿出一份從伊拉克撤軍的時間表,並表示不排除土耳其軍隊「越界清剿」伊拉克境內庫爾德工人黨武裝的可能。而且,對於美國所謂「駐軍伊拉克是防範伊朗」的說法,埃爾多安也不以為然。他相信伊朗發展核能是出於和平目的。他認為:「一把刀子,要是在兇手手裡,就會殺人。要是在醫生手裡,就會救人。」
而另一張路線圖指向的則是歐盟。這張圖,從上世紀末他當伊斯坦布爾市市長時就開始成形。伊斯坦布爾是亞歐兩大洲的聯結點,兼具東西方血緣,但有99%的人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究竟是該走向西方還是東方?埃爾多安的回答是:走向西方,加入歐盟。但歐盟內部對於土耳其入盟分歧嚴重,阻力頗大。在埃爾多安看來,羅馬是歐洲之父,伊斯坦布爾是歐洲之母。歐洲人卻無法像接納自己的母親一樣接納土耳其,原因就在於西方濃重的「宗教情結」。
「歐盟到底是一個一視同仁的文明的聯盟,還是一個基督教的俱樂部?如果是前者,那麼土耳其願意參加;如果是後者,那麼就別再浪費雙方的時間了。」埃爾多安2006年在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時這樣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和失望。雖然為了滿足歐盟提出的入盟條件,土耳其一直在進行改革,但在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尊嚴方面,埃爾多安表示,讓步是有限度的。
一個優秀的政治家懂得抓住時機,埃爾多安就是如此。2011年,他先後走訪了埃及、突尼西亞以及利比亞,然後又在聯合國大會上大出風頭,奧巴馬親熱地贊美埃爾多安在中東地區顯示出了「偉大的領導能力」。美國總統並不是一直這樣稱贊埃爾多安的。2003年,埃爾多安堅決拒絕美國越境對伊拉克展開軍事行動;他對境內的庫爾德人進行了強硬的鎮壓,同伊朗的態度曖昧不明;作為北約中的軍事強國,土耳其在埃及、利比亞和突尼西亞問題上常常不顧北約和美國單獨行動;最重要的是,埃爾多安對以色列態度強硬,而這一點,盡管讓美國非常不滿意,卻讓他贏得了眾多阿拉伯國家的尊敬。 當穆巴拉克下台後,埃爾多安訪問埃及時,迎接他的場面彷彿是歌迷在等待一位搖滾巨星——數千平民高呼他的名字,舉著印有他頭像的大幅海報。在他走下舷梯的一刻,許多人失聲痛哭,攝影記者的閃光燈將黑夜照得如白晝一般。走進專車的剎那,埃爾多安揮手向人群致意,埃及人大聲喊道:「你是個真正的穆斯林,不是懦夫!」2010年。美國馬里蘭大學出資在伊斯蘭國家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題目是:誰是你們最尊敬的伊斯蘭國家領導人。結果埃爾多安以絕對優勢當選。在埃及、突尼西亞等國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開始遊行前,他們在Facebook上留言說,希望本國也能誕生埃爾多安這樣的領導人。
② 土耳其完成敘北部安全區軍事部署,為啥伊朗和俄羅斯意見不和
因為伊朗和俄羅斯有著很大的利益區別。伊朗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土耳其做大,然後影響自己在中東地區的利益,而俄羅斯則希望通過土耳其的力量來制約一些西方國家在中東地區的勢力,因為土耳其這次的主要目標當然是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武裝,而庫爾德武裝背後得到了美國的強力支持,這也嚴重損害了俄羅斯的利益。可以說在這件事上,土耳其和俄羅斯有著共同的利益。
當然我們也希望土耳其能夠停止對於敘利亞的軍事打擊,因為這樣會對於整個地區的和平以及穩定會有著很大的幫助。
③ 伊德利卜激戰正酣時,為什麼埃爾多安要選擇放棄敘利亞反對派
伊德利卜激戰正酣時,埃爾多安選擇放棄敘利亞反對派的主要原因在於為了土耳其的國家利益決定的,美國已經放棄敘利亞反對派,而且此時俄羅斯和伊朗也已經在這里部署軍隊,此外美國已經非常反感埃爾多安執政,不論從埃爾多安的個人利益來說,還是從土耳其的國家利益來說,埃爾多安都不能得罪普京,不能得罪俄羅斯。
最後,土耳其還占據著阿夫林省等大片區域,實際意義上說,政府軍和俄羅斯已經很給土耳其面子了,前日政府軍轟炸土耳其位於伊德利卜的軍事基地,炮彈也沒有落入基地內部。所以埃爾多安也知道見好就收的道理,不要得寸進尺,否則下一次炮彈就不單單是落在軍事基地外圍這么簡單。
總的來說,國家的任何決定都不是空虛來風,他們需要考慮方方面面來實現自己國家利益最大化。
④ 埃爾多安直接在美國老巢開懟,俄國為何也在一旁煽風點火
很明顯啊,俄羅斯一直和美國是死對頭,兩個國家的關系也是低到零點,並且他們都是大佬級別的國家,誰也不怕誰,一個比一個橫。但我們是站隊俄羅斯的,畢竟俄羅斯不會通過各種手段去干涉別國的內政,更不會和我們打貿易戰。
最後,俄羅斯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比較小,面對美國對他國各種干涉的行徑不滿,就算是煽風點火也不會影響自己。俄羅斯根本就不會擔心,美國因此就會對他們進行打壓,畢竟俄羅斯地大物博,礦產和能源資源儲量豐富,要啥有啥,經濟獨立性很強。美國也只能限制雙邊貿易,但這一招對俄羅斯來說沒多大影響。
⑤ 在大國博弈的中東地區,土耳其為何要與伊朗綁定在一起
因為土耳其這些年一直在打擊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地區的庫爾德武裝,而伊朗境內也有數量非常多的庫爾德人,如果伊朗和土耳其之間發生矛盾的話,將會導致伊朗支持庫爾德人武裝,這將會給現在的土耳其政府構成巨大的壓力,所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一直和伊朗之間的關系非常的密切,甚至為此土耳其不惜得罪自己的盟友美國。
不過土耳其和伊朗這兩個國家都是中東地區非常有影響力的國家,所以也希望兩個國家能和中東地區其他國家保持和平共處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兩國的老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只有安穩的生活才能夠發展自己國內的經濟。
⑥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為何會以悲劇收場
近代戰爭中,打得最熱鬧的無疑是中東戰區,之前的阿伊戰爭以及近年的敘利亞跟以色列戰爭,都受到美國的干預,而部分中東國家的領導人在美國的針對下,均淪得一個悲慘收場。
那麼埃爾多安會是下一個薩達姆或者卡扎菲嗎?
埃爾多安作為土耳其的攬權總統,他曾經也在聯合國會議上出言不遜,並且要求取消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成員。這種大膽的提議,從來沒有人敢提出過,唯獨埃爾多安敢提出取消五大常任理事國這種要求,看來他的霸氣一點都不輸給卡扎菲跟薩達姆。不過土耳其目前是北約成員國之一,如果他們受到侵略,那麼其他北約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都要對其出兵支援。所以埃爾多安就算在聯合國放肆過一回,美國也不至於把他當成薩達姆一類的人物看待。
⑦ 土耳其「吞並」亞塞拜然,為什麼還要向伊朗索要領土
埃爾多安有點飄啊,亞塞拜然已經被埃爾多安視為土耳其的勢力范圍了。近日,土耳其外交部長恰武什奧盧公布重磅消息,土耳其和亞塞拜然一體化工程邁出了實質性一步,土耳其視亞塞拜然為兄弟國家,兩國達成協議,土耳其和亞塞拜然兩國居民只需要使用本國身份證,就可以在兩國自由旅行,暢行無阻。
這是什麼意思?很明顯,這就是土耳其在撬牆角,在薅羊毛。現在來看,土耳其不僅僅要從俄羅斯手中把亞塞拜然「奪走」,而且要替亞塞拜然出頭,向伊朗索要亞塞拜然省(在伊朗西北部),埃爾多安認為,伊朗侵吞了亞塞拜然部分領土,理應歸還。近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前往亞塞拜然參加慶祝納卡戰爭勝利大會。
對此,伊朗絕對不會答應,哈梅內伊就是亞塞拜然人,對於亞塞拜然省的分裂主義分子一向警惕,現在土耳其鬧這么一處,伊朗會加緊步伐,防範土耳其動手。不得不說,埃爾多安確實強勢,四處出擊。現在的節奏是,撬俄羅斯牆角,通過一體化步驟「合並」亞塞拜然,向伊朗索要領土。以後的歷史不知道如何評價埃爾多安,埃爾多安以凱末爾自比,要恢復奧斯曼帝國的榮光,不過,一不小心就會弄巧成拙,由英雄變成小丑角色。關注本號,了解更多。
⑧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被指幫伊朗逃避國際制裁嗎
12月1日,一名關鍵證人周四(11月30日)在美國紐約召開的一場法院公開聽證會上表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曾下達一系列指令以幫助伊朗逃避聯合國和美國制裁的計劃。
近年來,土耳其與伊朗關系多有反復。2002年後,土耳其與伊朗關系實現了實質性改善,雙方在各領域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不過,自敘利亞國內局勢陷入動盪之後,由於雙方各自支持敘利亞不同政治派別,導致兩國之間關系不斷惡化。2016年後,由於敘利亞局勢逐漸穩定,加之庫爾德分離勢力等兩國共同威脅日趨嚴重,土伊關系又再次好轉。
⑨ 土耳其是美國盟友,為何如今要與伊朗走近
因為土耳其看清了美國的面目。
與美國的表面盟友相比,北約共同防禦的吸引力和先進裝備的引進不能從根本上影響土耳其的政治決策。此外,美國與土耳其之間的合作並非雙贏。作為地中海地區,重要的美國軍事轉口和中東撤離基地,美國在土耳其駐扎了許多年的部隊和裝備多年,並多次向土耳其方面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在2016年的軍事政變中,美國與土耳其的關系跌至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