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理解半殖民地
如何准確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義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點,教師和學生都較難把握。它不能理解為一半殖民地的;一半封建的;也不能理解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經濟上是封建的。「半殖民地」是指喪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獨立自主權「;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權,又發展了資本主義。二者都有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內涵。「半殖民地」:①政治內涵:中國形式上有獨立自主的政府,內政外交實為列強控制,失去主權國家地位;②經濟內涵: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且緩慢,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③文化內涵:傳統文化仍佔主導地位深入人心;西方殖民者及其走狗鼓吹西方優越,消磨中國人民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觀念。「半封建」:①政治內涵:封建勢力控制國家政權,維護地主階級統治;②經濟內涵: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農生產方式繼續存在;③文化內涵: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封建文化和西方自然科學、社會學說並存。嚴格地說,鴉片戰爭後的20年間,中國社會主要呈現出半殖民地的特徵。
❷ 蘇丹、伊朗、朝鮮、巴基斯坦、緬甸跟中國的關系怎麼樣呢
蘇丹是把中國當成在國際社會的一個大哥和重要的經濟援助對象!但是中國對蘇丹的約束能力基本為零,
伊朗和美國關系不好! 而且在和中俄關系不好的話~ 他就基本得死!
朝鮮一直把中國當成老大~ 這也是沒辦法 如果中國不幫他 朝鮮三年基本玩完!
巴基斯坦是把中國當成兄弟看~ 中國也在也拿他當朋友~但是中國不會太拿他當朋友~ 中國主要是想依靠他 去阻擊阿三~ 緬甸是各種歡樂~ 至今沒瞧見他有什麼別的動向· 和中國關系基本上是怎麼說呢· 意識形態相同吧~ 別的無法預見· 而且中國也不太拿緬甸當回事~
希望採納!
❸ 社會性質是什麼
社會性質指政府對社會的管理方式及管理性質。社會性質主要有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中國屬於社會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都是人類進步的社會歷史產物。它們的性質根本對立,但在當代同處於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第二大形態,具有共同的「社會存在」——「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需要經過一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用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擺脫對物的依賴性,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條件。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人類社會特徵
1.是有文化、有組織的系統。是由人群通過一定的文化模式組織起來的。
2.生產活動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進行生產。
3.任何特定的歷史時期,都是人類共同生活的最大社會群體。
4.具體社會有明確的區域界限,存在於一定空間范圍之內。
5.有連續性和非連續性。任何一個具體社會都是從前人繼承下來的一份遺產,同時又和周圍的社會發生橫向聯系,具有自己的特點。
6.有一套自我調節的機制,是一個具有主動性、創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機體」,能夠主動地調整自身與環境的關系,創造適合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條件。
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含義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概念,意指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會國家機關及主權所有,同時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國家控制與壓迫的社會。隨著其它資本主義國家控制力度的加強,一部分國家會完全喪失國家主權,成為徹底的殖民地國家;另一部分國家則發生反彈,取得獨立地位。大部分國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是不平等條約造成的直接影響。
中國共產黨將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總概括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指近代中國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形態。半殖民地,是相對於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沉淪;半封建是相對於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佔主導,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進步。半殖民地是從國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從社會經濟結構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礎。
除中國外,近代伊朗、緬甸、暹羅(泰國)、奧斯曼土耳其等國也曾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❺ 什麼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作為社會形態(或者社會性質),是馬克思主義的概念,概念的核心內容是經濟。意指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會國家機關及主權所有,同時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國家控制與壓迫的社會。
隨著其它資本主義國家控制力度的加強,一部分國家會完全喪失國家主權,成為徹底的殖民地國家;另一部分國家則發生反彈,取得獨立地位。大部分國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是不平等條約造成的直接影響。中國共產黨將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總概括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指近代中國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形態。半殖民地,是相對於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沉淪;半封建是相對於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佔主導,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進步。半殖民地是從國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從社會經濟結構上看的。
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礎。除中國外,近代伊朗、緬甸、暹羅(泰國)、奧斯曼土耳其等國也曾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法律依據】《辛丑條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秩序形成。半殖民地的歷史是中國沉淪,遭受侵略、掠奪、奴役和屈辱的歷史。《統一、借債與國民黨》一文中,明確使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兩個概念。
❻ 緬甸的社會制度是什麼執政黨是哪個
緬甸是個佛家佔主導的崇佛國家。以前,是西方列強英國的殖民地。後來拜託了英國的殖民,變成軍隊管理社會的軍政府了。最近,又搞起民主化改革了,軍隊逐漸退出社會管理了。 緬甸現在是一個總統制國家,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的登盛為緬甸總統。 2012年4月1日: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發布公告,在45個議會議席補選中,全國民主聯盟最終獲得了43席(聯邦議會人民院37席、民族院4席共計41席,地方議會2席),全國民主聯盟主席昂山素季當選聯邦議會人民院議員。
❼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是什麼
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概念,意指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會國家機關及主權所有,同時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國家控制與壓迫的社會。隨著其它資本主義國家控制力度的加強,一部分國家會完全喪失國家主權,成為徹底的殖民地國家;另一部分國家則發生反彈,取得獨立地位。大部分國家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是不平等條約造成的直接影響。
中國共產黨將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總概括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指近代中國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形態。半殖民地,是相對於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沉淪;半封建是相對於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佔主導,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進步。半殖民地是從國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從社會經濟結構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礎。
除中國外,近代伊朗、緬甸、暹羅(泰國)、奧斯曼土耳其等國也曾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7)伊朗緬甸現在的社會形態是什麼擴展閱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又稱「雙半社會」。資本主義列強入侵封建國家後,封建經濟逐步解體,資本主義因素得到一定發展;國家形式上保持獨立和主權,而實際上政治、經濟都被帝國主義所控制的社會形態。半殖民地國家或者受一個帝國主義控制,或者受幾個帝國主義控制,在國內形成代表不同利益的官僚買辦集團。舊中國是受著幾個帝國主義侵略和控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從政治角度看,主權遭破壞,列強干涉中國內政,中央機構半殖民地化;從經濟角度看,中國日益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經濟日益殖民地化。
《辛丑條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秩序形成。半殖民地的歷史是中國沉淪,遭受侵略、掠奪、奴役和屈辱的歷史。
半封建是指封建主義(封建的制度、生產方式、落後保守的思想觀念)受到沖擊,逐步瓦解,資本主義先進的生產方式、思想、制度在中國逐步傳播、發展的過程。這是個歷史的進步。
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推動近代中國進步的主要力量。但封建主義在中國根深蒂固,在政治、經濟、思想領域仍起著阻礙近代社會進步的作用。
有部分獨立權,但沒有完整的獨立自主權。
❽ 鴉片戰爭前後的中國社會性質分別是怎樣的
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封建社會,鴉片戰爭之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8)伊朗緬甸現在的社會形態是什麼擴展閱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指近代中國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形態。半殖民地,是相對於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沉淪。
半封建是相對於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佔主導,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進步。
半殖民地是從國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從社會經濟結構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礎。
除中國外,近代伊朗、緬甸、暹羅(泰國)、奧斯曼土耳其等國也曾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它具有劃時代意義,使中國進入光明、輝煌的新階段,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同時也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
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結束後,中國的社會性質才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
❾ 緬甸現在什麼狀況
不要看緬甸是個偏遠的地方,可是很多值得我們去的旅遊景區。仰光是緬甸最大的的城市,這里的經濟條件也非常好的,遠看這里就是個很多很美的大花園,到處都是花草樹木,還些佛塔,很有很多古老的建築,這些不是經濟差而是一種古鎮美,是留給後人來感受一些傳統的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的古鎮。
除了這些有歷史的古鎮還有很多風景優美的景區,茵雅湖也是其中的一個,它是仰光最大的湖泊,這個湖被茂盛的熱帶植物包圍著,再加上碧綠的湖水,風景十分優美。這里的人叫這個湖「燕子湖」,整個茵雅湖都保留著原生形態,這里的經濟條件慢慢發展起來,看到新建的建築物,那樣遠看起來真是碧波盪漾。在湖的南邊還有動物園和歷史博物館。
還有就是仰光的唐人借,這里的經濟條件比較好,聚集了很多華人和華僑。有著百年歷史的觀音古廟吸引了不少遊客了觀光,早上和晚上非常熱鬧,吃的用的玩的一應俱全,這里有很多比較正中的飲食。還有要介紹一下仰光大金寺,這里是供奉佛陀的遺物。它也是在緬甸的一塊藝術瑰寶,還是緬甸的象徵。緬甸的人民都說這個大金塔是他們的驕傲。
緬甸不像人們說經濟不好的國家,有個內比都是緬甸新的首都,這里的經濟條件也是迅速發展,尤其是在旅遊業。這里是時間最空曠的首都之一,是緬甸的第三大城市,這里的農業和林業是內比都的支柱產業。現在還在大規模的建設,相信緬甸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又是遊客們的旅遊勝地。這里都是山脈和茂密的樹林包圍,就是利用這樣的大自然來建設更優美的旅遊景點。
❿ 中國近代歷史上,中國社會性質有哪三次變化
中國近代歷史上,中國社會性質的三次變化:
1、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簽訂了《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由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共產黨將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總概括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1919-1949年稱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其間的革命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是誰發動的革命,領導權掌握在誰的手中。
3、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指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的整個歷史階段。
(10)伊朗緬甸現在的社會形態是什麼擴展閱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指近代中國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形態。半殖民地,是相對於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沉淪;半封建是相對於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的主導,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進步。
半殖民地是從國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從社會經濟結構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礎。
除中國外,近代伊朗、緬甸、暹羅(泰國)、奧斯曼土耳其等國也曾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它的目標是無產階級(通過中國共產黨)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徹底完成革命的任務,並及時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
1940年1月,毛澤東在其著作《新民主主義論》中,比較完整地闡明了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綱領、基本政策。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在總結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以來的歷史發展,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具有特定內涵的新概念,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是第一次。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所生活的時代,社會主義建設還不是直接的實踐問題,他們在科學分析資本主義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未來社會發展階段提出過一些原則性的設想,認為未來社會大體要經歷從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的革命轉變時期、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
但對後來列寧稱之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將會經歷哪些發展階段,馬克思、恩格斯沒有作出進一步的判斷。
在社會主義思想發展史上,最早提到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的是列寧。十月革命後,社會主義本身的發展階段成為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列寧認為,在經濟落後的俄國,只能建成「初級形式的社會主義」,而不能立即建成「發達的社會主義」。
這里包含著社會主義社會也要有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不完備到比較完備的發展過程的思想。但是,列寧當時主要回答了俄國怎樣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問題,還沒有來得及具體分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後的發展階段問題,因而對這一思想未能作出進一步的闡發。
斯大林在1936年蘇聯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之後不久,沒有從實際出發深入研究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就提出了向共產主義過渡的設想。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經濟重建,1952年又宣布黨的主要任務是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這種脫離實際、急於過渡的思想,對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造成了消極的影響。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後,毛澤東曾比較正確地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階段問題,他在1956年1月召開的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提出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已經進入、尚未完成的思想。
後來,他又明確地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只是「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建立起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的基礎,生產力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後,我們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獲得了比較充分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社會才算從根本上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