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以牙還牙什麼時候結束

伊朗以牙還牙什麼時候結束

發布時間:2022-05-09 14:00:15

❶ 相距遙遠的伊朗與英國為啥有仇

從地理位置上看,伊朗與英國相距甚遠,直線距離也要在5000公里以上。那麼,這兩個根本就不搭界的國家是怎麼結下的仇?而且給人的感覺它們之間的仇恨是乎不亞於美國。

此後伊朗和英國幾乎再無往來。但1979年伊朗巴列維王室被推翻,並與美國斷交後,伊朗成為了大多數西方國家的眾矢之的。所以,在很多國際問題上,英國對伊朗品頭品足、說三道四,大國情結溢於言表,對此,伊朗當然十分憤怒,新仇老恨湧上心頭,所以常常是以牙還牙,使兩國事端不斷。

❷ 伊朗法律,關於打架的。誰能告訴我後果是怎麼樣

伊朗法律是伊斯蘭教法為基礎,懲罰是很嚴厲的,除非你有外交豁免權。舉個例子吧,在伊朗如果被確認參與偷竊,處罰是當眾砍手,鄙人還親眼見過犯人用吊車處以絞刑,如果攜帶酒水進入伊朗,最起碼關7天,所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在人家的地盤里還是老實點吧。

❸ 伊朗發射火箭彈打擊以色列,為什麼不打擊以色列而是去

伊朗這么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1)、以色列在8日空襲了在敘利亞伊朗軍事基地,造成多輛軍用車輛被毀,以色列雖然是是「平頭哥」但是做事還是有分寸的,並沒有攻擊伊朗本土的有關「核」的軍事基地。因此這一次伊朗以牙還牙實施報復,只需要向對等的對戈蘭高地進行襲擊。

說好聽的話伊朗這一次的戰略目標只是給予以色列威懾,沒有必要攻擊以色列本土造成更大的麻煩。說句難聽的就是伊朗雖然打持久戰絕對可以耗過以色列,但是對於以色列的短期報復,伊朗和其它中東國家真的是怕了。

❹ 「英國在直布陀螺海峽扣押伊朗船隻的做法是愚蠢的」,這個說法從何而來

英國這樣做會激怒伊朗,所以這種做法是愚蠢的。對於伊朗來說即將面臨的是美國和英國的聯合夾擊。在美國和英國聯合把伊朗的油輪扣押以後,英國更是拒絕釋放被扣押的油輪,這激怒了伊朗揚言會採取進一步的措施來打擊報復美國和英國。


英國扣押了伊朗的油輪在背後是由美國所進行主導的,是英國和美國利益一致的結果,但是伊朗為了打擊報復扣押了英國的一艘游輪,這使得英國現在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所以說英國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

❺ 為何伊朗不甘人後

1984年2月,伊朗不顧伊拉克停戰要求和國際調停繼續發展進攻,企圖迫使薩達姆下台,建立伊拉克伊斯蘭共和國。至1988年3月,先後發動「巴德爾」、「曙光」8~9號、「聖城」1~9號和「佐法爾」1~6號等50多次戰役。在1986年2月的「曙光」8號戰役中,攻佔伊拉克南部主要出海口法奧地區;在1988年1月的「聖城」2號戰役中,奪取伊拉克北部約110平方公里土地;在1988年3月的「曙光」10號戰役中,佔領伊拉克北部重鎮哈萊卜傑,奪地1000多平方公里。其他戰役則多數受挫,佔地得而復失。

伊拉克守中有攻,先後在中線和南線多次組織進攻戰役,並利用伊朗反政府武裝配合作戰。為改變戰場態勢,阻止伊朗進攻並削弱其戰爭潛力,伊拉克除在地面戰斗中使用化學武器外,還先後於1984年2月和1985年3月率先進行「襲船戰」和「襲城戰」,攻擊對方石油輸出終端和軍事、經濟目標。伊朗針鋒相對予以還擊,在空軍力量不足情況下率先使用地地彈道導彈,引起雙方「導彈戰」。

由於伊朗使用導彈襲擊科威特並威脅海灣其他國家的石油輸出,美、蘇、英、法等國自1987年7月起先後出動80多艘軍艦在海灣為油輪護航。美海軍曾多次同伊朗發生沖突,戰火由兩伊邊境蔓延到海灣地區。

伊拉克士兵在戰斗中1988年上半年,伊朗經濟危機加劇,國際壓力增大,戰場形勢惡化。伊拉克採取以戰迫和方針,繼續對伊朗縱深目標實施導彈襲擊。

1988年4月,伊拉克開始全面反攻,先後通過「齋月行動」、「信賴真主」等戰役,收復法奧等南部失地和北部山區,並攻佔伊朗的代赫洛蘭及其周圍地區,隨後主動撤離;在其他地區共佔領伊朗2000多平方公里土地。1988年7月14日,伊朗政府宣布接受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和平解決爭端的598號決議。8月20日,雙方在聯合國軍事觀察團監督下實現停火。1990年伊拉克因侵佔科威特面臨嚴重的海灣危機,於8月15日宣布5天內從伊朗撤軍,接受1975年簽訂的阿爾及爾協議並開始釋放戰俘。至此,兩伊結束戰爭狀態。

兩伊戰爭中,伊朗亡35萬人、傷70萬人、被俘3萬多人,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亡18萬人、傷25萬人、被俘5萬多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約5400億美元。

在雙方「襲船戰」中,航行於海灣的各國油輪共546艘被擊中,420名船員喪生。戰爭使雙方的綜合國力受到很大削弱,客觀上削弱了伊朗輸出伊斯蘭革命的勢頭,推遲了中東地區主要熱點問題阿以爭端和平解決的進程,刺激了中東地區各國對地地導彈、化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軍備競賽。

伊拉克在這場競賽中略占上風,以至很快忘卻戰爭教訓,停火兩年後貿然武裝入侵科威特,釀成規模空前、給伊拉克帶來災難性打擊的海灣戰爭。

❻ 以色列和伊朗的歷史過結到底是怎麼樣的

其實曾經的伊朗和以色列關系還不錯,只是在伊斯蘭革命後,兩國關系才開始惡化,我找了一段資料,你自己看一下。
親密的准同盟——巴列維王朝與以色列

流散到歐洲的猶太人備受歧視與迫害,雖然猶太人在經濟、教育與科技領域成績斐然,但歐洲反猶思想根深蒂固,政治上一有風吹草動猶太人便往往首當其沖,成為替罪羊。19世紀末,作為一種猶太民族解放的思潮,猶太復國主義興起,號召猶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園復興猶太民族。在猶太復國主義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開始移居曾經的故土——巴勒斯坦。納粹興起後大肆迫害猶太人,二戰期間有600萬歐洲猶太人慘遭屠殺。民族的悲慘命運使猶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是猶太人曾經的故土已成為阿拉伯人的家園,阿拉伯人反對猶太人進入自己的家園。猶太移民與當地的阿拉伯人矛盾激化,雙方沖突不斷。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者」——英國面對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壓力左右為難,乾脆把這個難題丟給剛成立不久的聯合國。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兩個國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

以色列建國後,阿拉伯國家拒絕承認這個猶太國家,在本·古里安宣布建國的次日,阿拉伯聯軍就發動軍事進攻要把這個國家扼殺在搖籃中。以色列軍民浴血奮戰終於站穩腳跟。伊朗作為中東的非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則對以色列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伊朗雖然出於同阿拉伯國家搞好關系的考慮,在聯合國投票反對以色列進入聯合國,但同時也表示不願介入阿以沖突。摩薩台政府甚至一度宣布承認以色列。摩薩台倒台後,巴列維國王逐漸掌握了伊朗的實權。巴列維想實現伊朗的現代化,夢想恢復波斯帝國的光榮。以色列在逆境中的輝煌成就吸引了國王,認為以色列的軍事、經濟和科學技術可以幫助他實現「白色革命」。美國猶太社團對國會決策有著巨大的影響。伊朗與以色列搞好關系,可以藉助美國強大的猶太社團的力量敲開美國國會的大門,幫助伊朗實現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可以藉助以色列的力量去遏制納賽爾革命後興起的阿拉伯民族主義,維護伊朗的利益。以色列也想與伊朗搞好關系,擺脫在中東的政治孤立,從伊朗獲得必需的石油。這一時期以色列與伊朗關系密切,雙方人員來往絡繹不絕,以色列領導人本·古里安、梅厄、貝京、達揚、佩雷斯和拉賓等都曾訪問過伊朗。雙方的合作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合作也開花結果。政治上,雙方共同致力於遏制納賽爾的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共同在葉門對抗納賽爾,共同遏制伊拉克,支持伊拉克的庫爾德游擊隊,並通過伊朗把伊拉克境內的猶太人轉往以色列。在軍事上,以色列幫助伊朗建立和訓練特務機構「薩瓦克」,並進行軍事和情報合作。有趣的是,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曾提議與伊朗聯合研究核武器計劃,但是伊朗國王巴列維認為伊朗沒有必要開發核武器,甚至認為擁有核武器對伊朗來說是很危險的,因此拒絕了以色列的提議,並批評以色列在核武器問題上的立場,提倡建立「中東無核區」。兩國雖在核武器問題上觀點不一,但卻簽署了代號為「鮮花工程」的聯合開發可以攜帶核彈頭導彈的秘密計劃,該計劃因伊朗發生革命而中止。在經濟方面,以色列幫助伊朗在農業、軍工等方面進行建設,而伊朗則在阿拉伯對以色列實行嚴格的經濟貿易禁運時向以色列提供石油。1959年到1971年以色列80%-90%的原油是從伊朗進口,到1976年伊朗則提供了大約以色列75%的石油需求。伊朗石油對以色列在中東戰爭中幫了大忙。面對阿拉伯國家對伊朗與以色列關系的指責,伊朗聲稱「我們是穆斯林,但不是阿拉伯人」。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伊朗巴列維政府都基本上保持中立,甚至對以色列軍隊在「六·五戰爭」中的成就表示欽佩。在十月戰爭後,埃以和平進程中,巴列維也盡了綿薄之力。

冰河時代——以色列與伊斯蘭共和國

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流亡國外,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對以色列國家的理解與認識決定了以色列與伊朗關系必然發生逆轉。早在1960年霍梅尼就在一次演講中,呼籲伊斯蘭世界和世界穆斯林團結一致,共同反對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霍梅尼把以色列看作西方殖民主義在中東的工具,反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國,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他認為「殖民主義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都企圖消滅伊斯蘭民族和伊斯蘭國家,殖民主義和猶太復國主義正在包圍伊斯蘭各民族,掠奪他們的財產和自然資源。以色列是西方殖民主義的產物,西方殖民主義建立以色列政權的目的是鎮壓和殖民伊斯蘭各民族。」因此,霍梅尼反對伊朗國王與以色列政權建立友好關系。在巴列維時期,霍梅尼通過演講、發表聲明和撰寫文章向穆斯林闡述以色列政權對伊斯蘭世界構成的威脅,認為以色列政權是伊斯蘭世界心臟的毒瘤,如果不鏟除,其後患無窮。

伊朗伊斯蘭革命使兩國的蜜月戛然而止,以色列駐伊朗的機構、專家全部撤出,伊朗駐以色列的機構也關門閉市,許多合作項目半途而廢,其中包括「鮮花工程」。革命後的伊朗奉行「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政策,號召伊斯蘭世界鏟除以色列這個「毒瘤」,把每年的齋月最後一個周五主麻日定為「古都斯日」,旨在喚醒穆斯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消滅以色列政權。自此後,每年的「古都斯日」,世界穆斯林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活動,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反對以色列政權。但需要注意的是,霍梅尼反對猶太復國主義,但他不是個反猶主義者。在伊斯蘭革命時期,他曾許諾保護伊朗的猶太社團,不許傷害生活在伊朗的猶太人。在80年代,霍梅尼允許願意離開伊朗的猶太人取道巴基斯坦前往以色列、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目前,在伊朗還生活著數萬猶太人。伊朗憲法保護他們的宗教習慣和風俗,並在議會留有一個席位。

革命後的伊朗雖然激烈反對以色列,但是兩國也不是老死不相往來。兩伊戰爭期間,伊朗在國際上極其孤立,武器彈葯缺乏。這時,被伊朗視為「小撒旦」的以色列雪中送炭,主動拉了死對頭伊朗一把,向伊朗輸送了大量軍火。一來,以色列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不希望伊拉克在中東做大,希望伊朗能平衡一下伊拉克。二來,「風物長宜放眼量」,以色列希望伊朗的極端主義是暫時的現象,會很快退燒,兩國可以重溫舊好。1987年,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的前總理伊扎克·拉賓總結以色列政府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政策時說,「伊朗現在從其奉行的哲學上來說是以色列的危險的敵人。……但同時,伊朗28年或者37年後將會是以色列的朋友。」兩伊戰爭時期,以色列不僅自己賣軍火給伊朗,而且還在美伊之間穿針搭線,幫助伊朗藉助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得美國軍火。霍梅尼時期,伊朗雖然購買以色列的軍火,但其反以思想並未軟化,積極支持巴解組織、黎巴嫩真主黨的反以行動,並與敘利亞在反以問題上互相支持。以色列也強烈譴責伊朗的反以言論和行為。

以色列經過多年的奮戰,終於基本擺平了阿拉伯國家,老對頭巴解組織也逐漸軟化。到20世紀90年代,以色列改善了建國以來所處的艱險環境。面對現實,一種新的和平主義之風吹拂阿以政壇。1993年以色列與巴解組織簽署《奧斯陸和平協議》,開始了巴以和平進程。但是伊朗卻依然故我,伊朗不相信當時的和平進程是公正的,認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間的談判不會實現真正的和平。旗幟鮮明地要求「公正」——解決1948年以來的巴勒斯坦難民權利、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佔領、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擴建猶太人定居點,以及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的佔領問題。伊朗表示原則上接受巴以和平進程,但是不接受《奧斯陸協議》,因為這個協議是「不公正的、傲慢的,歸根結底是荒謬的」。在人們對巴以和談寄予厚望,憧憬中東和平美景之際,伊朗的特立獨行顯得與主流格格不入。以色列對伊朗的態度十分惱怒,認為伊朗是「最危險的敵人」,但對伊朗也無可奈何。

繼巴以和談之後,伊朗核計劃又成為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嚴重問題。兩伊戰爭後,伊朗重新啟動巴列維時期的核計劃。這時的以色列一反以前對巴列維核計劃的支持,強烈反對伊朗重啟核計劃,指責伊朗尋求核武器,並力促美國、歐盟等國家向伊朗施壓,迫使伊朗放棄核計劃。伊朗核問題成為核危機,以色列與伊朗的敵對也進一步加深。2005年伊朗強硬保守派內賈德當選總統。內賈德上台不久就語出驚人,聲稱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也以牙還牙要求聯合國開除伊朗。內賈德還對二戰期間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表示置疑,以色列則指責內賈德犯了反人類罪,雙方你來我往,口水戰不休。但我們也可以看出,內賈德的言論無非是要轉移阿拉伯對伊朗的核計劃的擔心,並借反以言論,凝聚國內共識,獲得政治支持。內賈德嚴辭反以但他並不是反猶太主義者,2006年12月,他本人還向德黑蘭一猶太醫院捐款。伊朗的猶太人的生活也沒有受到內賈德言論的影響。

總起來看,以色列與伊朗之爭並非出於直接的國家利益之爭,而是出於意識形態原因。伊朗反以無非是把以色列視為西方代理人,認為以色列建國是西方對伊斯蘭世界的陰謀。可以說反以色列是伊朗反西方影響,維護伊斯蘭利益的表象,其實質是反以色列後面的西方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其實,以色列也不願與伊朗為敵,希望伊朗有一天能回心轉意重修舊好。

❼ 兩伊戰爭是什麼時候結束的

1988年7月14日,伊朗政府宣布接受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和平解決爭端的598號決議。8月20日,雙方在聯合國軍事觀察團監督下實現停火。1990年伊拉克因侵佔科威特面臨嚴重的海灣危機,於8月15日宣布5天內從伊朗撤軍,接受1975年簽訂的阿爾及爾協議並開始釋放戰俘。至此,兩伊結束戰爭狀態。

❽ 一九八八年伊良海軍與美國海軍交火

交火背景
爆發於1980年的兩伊戰爭可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從1984年起,為迫使伊朗停火,薩達姆率先挑起波斯灣「襲船戰」,首先拿伊朗油輪開刀,隨後伊朗也開始攻擊一切駛向伊拉克及其盟友沙特、科威特的商船。1984年5月13日,伊朗戰機炸毀了向英國運送石油的科威特油輪「烏姆卡巴希」號,標志著「襲船戰」進入無差別打擊階段。
兩伊在波斯灣的「自由攻擊行動」嚴重干擾了世界能源供應鏈的暢通。在美國的撮合下,沙特牽頭組織起「半島防禦部隊」,充當「准地區警察」,伊拉克的襲船行徑也有所收斂,但伊朗依然持續打擊途經波斯灣的他國船隻。1985年11月,伊朗革命衛隊查扣一艘義大利貨輪並開槍打死一名美國船員。兩個月後,革命衛隊又劫持了美國貨輪「泰勒」號,將「運往伊拉克的戰爭物資」全部沒收。這一系列舉動激怒了白宮。
與此同時,兩伊戰局再起波瀾,1986年2月,伊朗佔領法奧半島,封鎖了伊拉克的出海口,薩達姆嚴令空軍打擊一切駛往伊朗的船隻,而伊朗也報復性攻擊開往所有海灣阿拉伯國家的油輪,其中為伊拉克提供轉口貿易的科威特受傷最重。
1986年12月23日,科威特向美國遞交申請,請求美軍護航。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溫伯格非常高興,因為這為美國提供了機會,既可讓海灣國家樹立對美國軍事保護的信心,又可保持在波斯灣的軍事存在,遏制伊朗擴張。
作戰經過
1987年3月,美國首次為改掛美國國旗的科威特油輪護航。美國人認為伊朗不敢冒與美國艦隊直接作戰的風險攻擊商船,可是他們錯了,伊朗不僅沒有知難而退,還加強了布設水雷的強度和密度。
1987年7月22日,一支美國護航艦隊與三艘易幟的科威特商船會合,駛向波斯灣,該編隊得到美國部署在阿曼灣的航母的空中支援,而且從沙特基地出發的美國P-3C巡邏機也實時提供情報支援。為避免被交戰的兩伊軍隊誤擊,美國艦隊出發前還公布了護航信息。
但在7月23日夜,一支伊朗船隊卻悄悄在航道內投放了9顆亞姆水雷,這種水雷內裝110公斤炸葯。次日黎明,美國驅逐艦「班布里奇」號被水雷炸傷,護航艦隊被迫返航。當天晚上,美國駐中東部隊司令伯恩斯在日記中寫道:「水雷襲擊事件表明,我們的威懾戰略並未奏效,伊朗已決心與美國為敵。」

海上游擊戰與浮島
其實,深陷兩伊戰爭泥潭的伊朗並沒有多少與美國軍事對抗的本錢。美國軍方預估,伊朗很可能利用水雷遲滯美軍的護航行動,並出動快艇發動海上游擊戰。
經過一番斟酌,美軍決定在靠近伊朗的波斯灣航道上每隔幾十海里建立一個海上浮島,部署巡邏艇、直升機和海軍特種部隊,隨時對伊朗快艇突襲和布雷行動做出反應。
在科威特的財政支持下,美國中央司令部租用了兩座浮動式石油鑽井平台,改裝為布控浮島。其中一座名為「武仙座」的浮島長121.9米,寬42.7米。兩座浮島本身沒有動力,全靠駁船牽引,美軍為每座浮島配置了4艘MK3高速巡邏艇、3架OH-6特戰直升機、1個海豹三棲特戰排和1個陸戰隊排。
行動時,兩座浮島一般相距約45海里,巡邏艇24小時在浮島四周戒備,以防伊朗快艇靠近,而直升機則負責遠程監控和支援,海豹突擊隊員還裝備有針對快艇的武器,如毒刺導彈、迫擊炮、自動榴彈發射器等。為協調指揮,美國國防部還專門成立了中東聯合特遣司令部,並將護航區域分為八塊,由直升機和巡邏艇不間斷布控,美國海軍也派出以掃雷艇為主的30多艘艦艇。
1987
年9月19日,美軍發現伊朗海軍的「伊朗」號兩棲登陸艦行動異常,判斷它可能正在佈雷。隨後美軍派出「加雷特」號驅逐艦和2架直升機趕赴該水域攔截。當直升機發現「伊朗」號正將水雷投入大海時,立即發射火箭彈並用機炮進行掃射,打死3名伊朗水兵,其餘伊朗人員棄船逃生。次日清晨,美軍突擊隊登上無人看守的「伊朗」號,並發現大量水雷。伊朗封鎖海峽的證物很快被西方媒體廣為傳播。
1987年10月6日,「武仙座」浮島又派出2艘巡邏艇接近伊朗法西島水域搜集情報,它們在距法西島以西13海里的水域發現數艘伊朗快艇出海,遂馬上呼叫「武仙座」浮島出動直升機攔截,最終全部伊朗快艇被美軍直升機炸毀。
1988
年,美國與伊朗的海上沖突卻日漸升溫。2月,美國開始執行更具進攻性的軍事行動,而不斷吃虧的伊朗決心加大水雷戰的力度。4月14日,美軍第14護航艦隊剛駛出霍爾木茲海峽,編隊前方的「羅伯茨」號護衛艦觸發了一枚水雷,艦體中部被炸出直徑2.7米的大洞。「羅伯茨」號被炸的第二天,美軍中東特遣艦隊的掃雷分遣隊在出事海域發現了5枚水雷,掃雷專家分析後認定它們是伊朗購買的亞姆水雷。
消息很快就上報到白宮,總統里根與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和參聯會主席等軍政首腦磋商後,決定對伊朗的「錫里」和「薩珊」號鑽井平台實施打擊,行動代號「螳螂」。
4月18日凌晨,美國海軍中東特遣艦隊從巴林基地出動6艘艦艇,航行至波斯灣主航道時,兵分兩路:「溫賴特」號巡洋艦、「辛普森」號驅逐艦和「巴里」號護衛艦組成第一戰斗群,駛向「錫里」號鑽井平台;「特倫頓」號船塢登陸艦、「麥考密克」和「梅里爾」號驅逐艦組成第二戰斗群,直撲「薩珊」號鑽井平台。
上午9時,第二戰斗群抵達「薩珊」號平台附近海域,在要求平台上伊朗人撤退無果後,2艘美軍驅逐艦的主炮一齊開火,伊朗人用機關炮還擊,但很快被壓制,最終平台上的伊朗人不得不請求停火並在美軍監視下乘小艇離開,隨後美軍突擊隊登上平台,搜走一些檔案文件後將其爆破摧毀。與此同時,第一戰斗群也摧毀了「錫里」平台。

「海上彎刀」被打斷
面對美軍斷然出手,被打疼的伊朗決心武力回擊。12時15分,在距第一戰斗群約35海里的水域上空,一架美軍直升機突然發現海面上有三個快速移動的目標。原來這是革命衛隊海軍從阿巴丹港派出的3艘博哈默級快艇,企圖偷襲美艦。正當美軍直升機准備攔截時,伊朗快艇連續發射多枚防空導彈,將美軍直升機擊落。30分鍾後,伊朗海軍的「薩巴蘭」號護衛艦也在霍爾木茲海峽西部海域重創懸掛美國國旗的貨輪「威利·蒂德」號。
13時許,美伊海上沖突達到高潮,伊朗海軍主力幾乎傾巢出動,號稱「海上彎刀」的伊朗「約尚」號導彈艇在岸基雷達的引導下,發現美軍「溫賴特」號巡洋艦,並以35節的高速向美艦撲去。與此同時,「溫賴特」號上的雷達也鎖定了這艘伊朗導彈艇。13時15分,伊朗導彈艇率先發射一枚魚叉反艦導彈(該導彈還是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從美國買來的)。「溫賴特」號一邊規避,一邊發射干擾彈,把魚叉導彈引進大海。同時,美軍「辛普森」號驅逐艦向伊朗導彈艇發射了一枚「標准-1」反艦導彈,「約尚」號頃刻化為燃燒的火炬,15名伊朗水兵喪生。
吃大虧的伊朗不甘就此罷手,在得知「約尚」號被擊沉的消息後,仍持續增兵。14時26分,伊朗海軍的海豚直升機對巴拿馬籍「斯坎灣」鑽井平台展開攻擊,幾分鍾後,從位於阿拉伯海的美軍「企業」號航母上起飛的4架A-6艦載攻擊機飛抵「斯坎灣」所在海域上空。海豚直升機見勢不妙,趕忙降低高度,貼著海面飛走了。這時,三艘伊朗海軍的博哈默級巡邏艇急速駛來,企圖繼續打擊「斯坎灣」鑽井平台。美軍戰機向沖在最前面的巡邏艇投擲了4枚石眼集束炸彈,將其炸沉。另外兩艘巡邏艇見勢不妙,高速撤離。
不願服輸的伊朗海軍出動了其最現代化的軍艦——「薩漢德」號護衛艦,但它很快被兩架美軍A-6E攻擊機盯上。16時34分,兩架美軍戰機分別發射了1枚魚叉空艦導彈和一枚AGM-123激光制導炸彈,「薩漢德」號被命中兩彈,遭重創。17時06分,「薩漢德」號艦長下令棄艦。21時11分,「薩漢德」號沉沒。此後,伊朗的「薩巴蘭」號護衛艦也遭美軍A-6E機群攻擊,艦長等指揮官當場身亡,艦艇癱瘓在海面上。

作戰評價
這場二戰後美國海軍經歷的最大規模海戰成功顯示了美國的軍事能力。由於伊朗海軍幾乎損失所有的大型作戰平台,此役之後,伊朗再未考慮過挑戰美國在波斯灣的海上霸權。隨著美國海軍護航編隊的干涉尺度越來越大,伊朗認為美國可能站在伊拉克一邊,所以不得不接受國際社會的調停,結束了持續多時的波斯灣「襲船戰」,也結束了持續八年的兩伊戰爭。

❾ 阿曼和伊朗的最後一場比賽多久打

比賽已經結束,3月29日晚,伊朗2比0戰勝阿曼。

在2018世預賽亞洲區40強賽最後一輪比賽中,中國男足2-0完勝卡達隊,同時澳大利亞5-1戰勝約旦,菲律賓3-2力克朝鮮,伊朗2-0取勝阿曼,最終國足在四個成績最好的小組第二名中以11分排名第4,時隔14年後又一次晉級世預賽亞洲區最後階段的比賽。

❿ 伊朗和伊拉克戰爭在那一年

兩伊戰爭,又稱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開始於1980年9月22日,終止於1988年8月20日,歷時將近8年。

閱讀全文

與伊朗以牙還牙什麼時候結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扎扎現在在哪裡踢球 瀏覽:864
印尼巴士怎麼快速賺錢 瀏覽:902
義大利的牌子有哪些牌子好 瀏覽:539
印度尼幣價格多少錢 瀏覽:366
臨汾哪個超市有義大利面 瀏覽:751
英國買鞋為什麼便宜 瀏覽:200
sabbia義大利文什麼意思 瀏覽:280
2021年英國冬天冷到多少度 瀏覽:694
美國為什麼暗殺伊朗名將 瀏覽:654
印度的1000磅等於多少美元 瀏覽:19
為什麼伊朗軍艦被擊落 瀏覽:710
伊朗高原為什麼叫伊朗高原 瀏覽:15
印度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20
印度小葉紫檀龍龜多少克 瀏覽:177
活著就是奮斗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179
印尼半年簽證是什麼簽證 瀏覽:751
去伊朗買什麼機票最好 瀏覽:332
印尼落地簽費用印尼盾多少錢 瀏覽:30
英文中國如何讀 瀏覽:437
美國怎麼把伊朗將軍打死的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