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要是打伊朗對我們中國有什麼影響,如果沒了伊朗,中東 不就全都聽美國的了嗎,難道我們就置之不理嗎
對中國的影響會比較大,因為伊朗是中東目前軍事實力最強的非親西方勢力國家,國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並且海岸線就是石油的天堂波斯灣,所以,如果西方國家控制了伊朗,那整個中東就會基本處於他們的控制下,中國在石油的供應方面,會更加緊缺。而且對於中國戰略部署來看,目前我們沿海以及都是老美的島鏈控制著,東南亞諸國早已是親美派,而西部也就巴基斯坦能夠和我們同盟,如果伊朗一旦失守,那巴基斯坦就會直接面對北約的威脅,當然,巴基斯坦自己本身內部也是個不穩定的國家,所以,某種程度上,失去了伊朗,我們就會腹背受敵。到時形式就真的很不利了。
『貳』 伊朗問題對中國的影響
首先是石油問題。
中國目前的戰略儲備石油主要是依靠我國自己的幾個大型油田。而近來和日本爭論的比較多的東海油田,也是我們的戰略儲備之一。
所以,在日常中所用的石油,主要是依靠進口。我國現在的主要石油進口地區就包括伊朗地區。
其次,就是我國的國家安全和國防戰略。
關於這一點,可以參考國防大學的一些資料。
『叄』 伊朗局勢對中國的影響
從功利角度看,美國一旦對伊朗開戰無論輸贏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外交環境的傷害不言而喻。
經濟方面,雖然前幾年中國已經意識到美伊戰爭爆發的危險性,盡量減低了從伊朗購買石油的依賴,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因美伊戰爭而導致國內石油供應或原油價格上、經濟發展受控或被動,如:增加石油進口渠道;大力勘探、開發領土及領海內的可開發石油;尋找新能源替代品;等等。但是拋開伊朗停止的石油供應的後果不講,美伊戰爭導致的原油價格上漲依然會使中國面臨巨大發展成本。如果2012年開戰,按目前的經濟形勢看無疑是雪上加霜。更何況伊朗一旦淪陷,石油價格、海上生命線、石油供應等等都掌握住歐美手裡。
再從外交角度考慮,一旦戰爭無法阻止,伊朗這桿反美大旗一倒,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將變成絕對值。原來在夾縫中生存的小國或和歐美不同政治體制的國家基本無法游離,只能倒向歐美。 ——那麼中國究竟還能做什麼,該怎麼做好?
有5種選擇:
1.努力挫敗美國對伊朗的戰爭陰謀
2.盡力拖延戰爭時間,為自己爭取時間
3.援助伊朗幫助伊朗打敗美國
4.找出一種能阻止戰爭爆發的辦法
5.龜縮起來不聞不問,假裝危機並不存在,混著走,一步看一步
依我看第2、第5種選擇最為可能。
雖然第1、3、4種可行性比較強。
那麼挫敗美國的戰爭陰謀中國能做些什麼?
1.主動說服伊朗放棄核計劃,不給美國口實,讓美國退兵
2.賣核武器給伊朗,增加其威懾力
3.以保護國際原油航道的名義,聯合俄羅斯組織聯合艦隊到波斯灣,給美國添亂
4.拋售美債,搞垮美國經濟,使其國內亂,無暇用兵
5.圍魏救趙,拿美國的盟友開刀,轉移焦點和注意力(如用兵台海、黃海或南海)
6.在南海搞一場史無前例的演習,製造磨刀霍霍的架勢,讓外界猜測不做解釋。
聲響越大越好,目的增加美國的顧慮,再看反應行事。
『肆』 假如西方國家產生了群體免疫,中國要怎麼辦呢
群體免疫是否錯了,如果西方國家產生了群體免疫,中國該怎麼辦?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你願意成為群體免疫中的一員嗎?有專家表示,群體免疫的國家在疫情以後可以放心打開國門,而我國卻可能因為疫情反復而處於被動局面,並將原因歸咎於每個患者都得到了救治。
雖然,我們沒有通過群體免疫來得到整體的免疫提升,但我們可以徹底切斷這種病毒的傳播途徑,哪怕這樣的結果需要我們更長時間地做好物理隔離。相比萬千生命逝去,無數個家庭破碎,我相信,沒有人會對現在的防疫措施和將來可能面臨的長久物理防護有什麼怨言。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心裡有愛、且對生命心存敬畏之人,暫時可能對經濟帶來的不良影響,勢必會在疫情徹底結束之後快速好轉起來,而那些逝去的生命卻一去不復返。
『伍』 張文宏警告:做好疫情暴增10倍的准備,國外的「群體免疫」適合中國嗎
不適合的,因為中國和外國的人文體制就是不同的,而且身體狀況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並不能夠一概而論。
『陸』 鍾南山說中國需盡快建立群體免疫,群體免疫真的能擋住外來輸入新冠嗎
鍾南山說中國需盡快建立群體免疫,群體免疫真的能擋住外來輸入新冠嗎?其實一個病毒的出現到消失,就是群體免疫的結果。並不是說這個病毒完完全全的從民眾的生活當中消失了,相反病毒隨處不在,只是和民眾共生了,民眾免疫了這種病毒,這種病毒也和人類長長久久和和平平的繼續相處下去,這個才是群體免疫的真正意義。
一,外來輸入新冠病毒我們國家最早爆發病毒,但我們國家也是控制病毒控制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現在我們面對世界都在爆發的新冠病毒,對我們最大的影響就是這些外來的輸入病例,對我們國內的抗疫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所以如何盡快的處理這個威脅,就是當務之急。
以上,歡迎大家評論補充,寫作不易,歡迎各位點贊關注。
『柒』 外國群體免疫中國怎麼辦
現階段,我國要實現新冠肺炎的零感染、零傳播是非常困難的,代價也比較高,我們可以考慮,密切追蹤,做到發現一起控制一起,防止第二代傳播,堅決遏制第三代傳播,就可以維護好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狀態。」
4月20日,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寧毅做客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直播間時指出,在應對新冠病毒的終極武器——疫苗問世前,只要堅定不移地遵循傳統傳染病防控方法,疫情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靠消極的群體免疫戰勝傳染病
人類歷史上尚無先例
「群體免疫」是近期引起廣泛熱議的一個詞彙,對此,寧毅指出,群體免疫分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積極的群體免疫就是公眾及時接種針對某種病毒的疫苗達到一定比例,形成人群的免疫屏障,該病毒無法進行持續傳播,從而控制住疫情。消極的群體免疫,就是消極防禦,步步退縮,讓病毒對人群的感染達到一定比例,感染者產生抗體,形成免疫屏障。但這樣做,各國政府和民眾要面對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感染人群中會有一定比例的死亡。
目前對新冠肺炎傳播指數的測算是2.2到5.8,如果達到5.8, 這意味著必須有82%的人都產生抗體,才會形成免疫屏障,但如果不是疫苗產生的,那就意味著這82%的感染者人群里會有5%~10%的人要死亡。按照5%來算,也要付出2.5億人的生命,這個代價任何政府也承擔不起。
「從目前新冠肺炎全球流行情況看,感染人數已經達到240多萬,某些地區醫療資源已無力支撐,但數據顯示,目前這些地方的感染率充其量也就20%左右,距離82%的免疫屏障要求還差很遠。」因此,寧毅指出,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想通過有限醫療資源支持下的節節退縮式的抵抗,讓病毒感染的人數達到免疫屏障要求,完全不現實。無論從理論角度還是現實角度考慮,靠消極的群體免疫來消滅新冠病毒是不可能的。
「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哪次傳染病是靠消極群體免疫戰勝的。以流感為例,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死亡人數保守估計在1700萬以上,1957年保守估計有150萬人死亡,1968年大約一百萬人死亡……」針對新冠流行,一些國家提出群體免疫策略的基礎是認為新冠肺炎是一個大號的流感,能夠控制新冠肺炎的病死率在較低水平,但是但是目前的病死率搞群體免疫,代價之大根本承受不起。
寧毅表示,就目前各國家公布的確診率來看,距離達到群體免疫的門檻依然還很遙遠,已經出現了多個國家醫療資源吃緊的情況,如果患病和死亡人數繼續增加,任何國家的醫療資源都無法承受。
「更重要的是,這一新發疾病我們還有太多未知,是不是感染了一定會產生抗體?抗體能在人體內維持多久?如果病毒變異,抗體是否還會生效?發病和治療方法是否會帶來並發症和後遺症?」寧毅指出,群體免疫的一個必要條件是人群必須產生穩定的抗體,但是這一點現在還未可知,不能拿健康去冒險。
中國不會成為免疫力的窪地
和免疫暴露的孤島
「現在,很多國家的新增確診人數已經開始下降,這是由於當地採取了居家隔離、停工停產等措施,控制了病毒的傳播,並非是群體免疫的成效。」寧毅說,此前部分國家的疫情呈現大暴發的勢頭,不能看作是變相的群體免疫,而是面對疫情的被動應對,沒能在最短時間內檢測出所有感染源並及時隔離密切接觸者,導致疫情失控。
退一萬步講,即便各國實現了消極條件下的群體免疫,有了免疫屏障了,中國也不會變成哪裡也不能去的免疫力窪地和孤島。中國人去這些國家肯定也是安全的。這些國家的人一部分人有了抗體不得疾病,另一部分人得到了保護也不得疾病,未能被感染,來我們這邊也不會造成傳播。
『捌』 伊朗對中國免簽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當然能夠提升我國大國影響,還能夠促進中伊友誼
『玖』 國外極有可能對病毒獲得集體免疫力,到時國內怎麼辦
這個問題,是一位網友的擔憂!他說國外的人經過一波病毒覆蓋,活下來的人都有了群體免疫力,就可以放心復工了,到時候我們國內怎麼辦?
唉,操心太多也不好,太累!但這個問題不能這么看!
這么善良豁達的老爺子,誰忍心放棄呢?援鄂醫療隊的孫雪潔護士聽到後趕緊過去勸說他,婆婆還在家裡等著吶!我們的氧氣、呼吸機,都不缺的!
讓這么善良的老人去經受“群體免疫”的考驗,是不仁道的!而這位老人現在已經出院回家啦!
『拾』 分析一些國家群體免疫政策失敗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這些國家群體免疫政策失敗,帶給我們的啟示應該就是一定要在一起發生的時候好好控制住他,不能讓他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