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在元朝時期是否入侵過其他國家
中國在元朝時期確實是入侵過其他國家。因為那時候是游牧民族當政,一直向外擴張,入侵到歐洲很多國家
B. 歷史上元朝最遠打到什麼地方
元朝忽必烈往西北打到現在的俄羅斯的彼鍀聖堡,向西打到黑海,西南打到伊拉克,向南打到印度北部,北至西伯利亞。鐵木真最遠打到多瑙河流域。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為蒙古孛兒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為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 元朝退出中原後的北元政權一直持續到1402年。
元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疆域超越歷代。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朝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較繁榮。元朝時與各國外交往來頻繁,各地派遣的使節、傳教士、商旅等絡繹不絕。在文化方面,期間出現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接近世俗化。
C. 元朝西征時是否到達非洲
從來就沒有元朝西征(元朝並沒有西征過),只有蒙古西征!蒙古人是在西征完了後,回到東北亞建立元朝,然後滅了南宋,征服了整個中國地區。西征在前,在中國地區建立元朝在後。
1219-1225年,第一次蒙古西征由成吉思汗發動,攻打中亞的花刺子模國(主要是今阿富汗地區),此次西征至裏海與黑海以北,印度、伊朗、伊拉克等地。
1235-1242年,第二次蒙古西征由拔都(成吉思汗孫子)發動,至俄羅斯、匈牙利、波蘭等國家和地區,並且建立了欽察汗國。
1252-1260年,第三次蒙古西征由旭烈兀(成吉思汗孫子)發動,至敘利亞、埃及、伊拉克等國家或地區,並在波斯地區建立了伊利汗國。
1271年,元朝建立。1279年滅南宋。這已經是蒙古最末西征結束19年後的事了。很明顯,蒙古人的西征與元朝毫無關系。
蒙古和元朝是兩碼事。如同蒙古人在東歐建立的欽察汗國、在波斯地區建立的伊利汗國一樣,元朝只是蒙古人建立的諸多政權中的一個而已。
那麼蒙古西征時是否到達非洲?到過的,因為蒙古第三次西征曾至埃及。
1963年10月22日,人民日報和紅旗雜志聯合發表的《新殖民主義的辯護士——四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中有一段很清晰的論述,寫道:「我們不準備評論成吉思汗的歷史作用,也不準備評論蒙古、俄羅斯、中國等民族發展和國家形成的過程。我們只提醒蘇共領導一下,當你們造這種謠言的時候,溫習一下歷史還是必要的。成吉思汗是當時蒙古的汗,中國和俄國,都是遭受侵略的。成吉思汗在1215年侵入中國的西北和北方的一部分,1223年侵入俄羅斯。成吉思汗死了以後,他的繼承者在1240年征服了俄羅斯,過了三十幾年以後,1279年征服了全中國。」
D. 元朝時期中國版圖為什麼最大
因為元朝蒙古鐵騎四處爭伐打下的疆域是歷史上最大的!當然這與當時的國力強盛,科技遠超它國是分不開的!
E. 元朝打天下有沒打到歐洲
元朝打到了歐洲。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國時領有大漠南北與林木中地區即尼布楚地區,經由歷代蒙古諸汗的經營及三次西征後,疆域東起日本海、東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區。
北跨西伯利亞,南臨波斯灣,建立起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成吉思汗時期分封東道諸王與西道諸王,東道諸王是鐵木真之弟,大多分封於塞北東部與東北地區,從屬性較強。
西道諸王則是鐵木真之子,其中分封長子術赤於鹹海、裏海、巴爾喀什湖以北的欽察草原,後由拔都建立欽察汗國。
封次子察合台於錫爾河以北的西遼舊地,史稱察合台汗國;三子窩闊台分封於乃蠻舊地,後由海都建立窩闊台汗國,塞北、漢地、東北、青藏及新疆東部則由幼子拖雷獲得,後由元朝直轄。
(5)為什麼元朝打到伊朗去擴展閱讀:
元朝以及四大汗國等政權的產生,使13世紀之後的歐亞政治格局發生重大的變化,東亞、中亞和西亞地區昔日林立的諸多政權頃刻間消失,歐洲的部分地區也納入蒙古汗國的統治之下。
殘酷的戰爭,劇烈的社會動盪,曾給歐亞各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但是,征服戰爭以及隨之建立的蒙古政權,在客觀上帶來的積極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它使歐亞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壁壘被打破。
蒙古族統治者鼓勵通商的開放政策,便利、安全的驛站交通,拉近了歐亞之間的距離,使各種文化之間的直接對話成為現實。
縮短了歐亞大陸區域之間因發展不平衡以及由於地理空間和人為封閉造成的文明進程的差距。交流讓中國認識了世界,世界也認識了中國,東西方之間的神秘面紗被揭開。
世界文明史由此進入了新的時代。如果從中國文化史角度觀察,蒙元王朝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促進了中國的國際化。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對外影響最大的王朝是唐朝和元朝。但是,如果從對外影響范圍、往來國家數量和國際地位角度比較,唐朝與元朝是無法比擬的。
優惠的通商政策、通暢的商路、富庶的國度、美麗的傳說,使元朝對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社會各界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上都、大都、杭州、泉州、廣州已具有國際化都市的色彩,泉州港成為國際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旅行家、商人、傳教士、政府使節和工匠,由陸路、海路來到中國。
他們當中的部分人長期旅居中國,有些人還擔任政府官員。據統計,這些人分別來自波斯、伊拉克、阿速、康里、敘利亞、摩洛哥、高麗、不丹、尼泊爾。
印度、波蘭、匈牙利、俄羅斯、英國、法國、義大利、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阿富汗等國。歸國後一些人記錄了他們在中國的見聞。
正是這些游記,使西方人第一次較全面地掌握了中國和東方的信息,一個文明和富庶的中國真實地展示在世界面前。
這些信息改變了歐洲人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學術界普遍認為,馬可波羅等人的著作對大航海時代的到來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F. 作為「兄弟之國」的金帳汗國和伊爾汗國,為什麼總是打來打去
金帳汗國與伊爾汗國,是位於蒙古帝國西部的兩大汗國,分別由拔都和旭烈兀所建。
拓展閱讀:
蒙古帝國、金帳汗國與元朝,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淵源?
遠在波斯的「忠實小弟」伊爾汗國,為什麼和元朝關系這么鐵?
旭烈兀軍隊圍攻巴格達(原圖收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
後來,留在旭烈兀軍隊中的「巴刺罕(別兒哥近臣)圖謀背叛旭烈兀汗,並且使用了巫術。(這件事)偶然暴露了出來,旭烈兀把他遣回別兒哥處。」別兒哥讓旭烈兀自行處理,旭烈兀立刻下令處死了巴刺罕,雙方的矛盾愈演愈烈。
不過,個人恩怨遠足以導致兩國關系驟然出現裂痕。關系惡化的根本原因,還是「國家利益」。「根據成吉思汗遺言,(遠離金帳汗國的)阿姆河和鹹海以西的地面,應劃入術赤及其後裔的封地之內。」但旭烈兀在完成第三次西征後,「將阿姆河和鹹海以西地面的最高權力控制在自己手中。」
別兒哥認為,旭烈兀應該歸還本屬於金帳汗國的亞塞拜然、喬治亞、阿兒蘭等裏海以西的廣大地區。於是,他率先挑起了與旭烈兀的戰爭。
G. 元朝西征打到了哪裡
從公元1217年至1258年的近半個世紀中,蒙古帝國以蒙古大汗為中心,通過三次西征,先後征服了今鹹海以西裏海以北的欽察、花剌子摩和東起阿爾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遼、畏兀兒,建立察合台汗國;鄂畢河上游以西至巴爾喀什湖的乃蠻舊地,建立窩闊台汗國;伏爾加河流域的梁贊、弗拉基米爾、莫斯科、基輔等公國,建立欽察汗國;兩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敘利亞,建立伊利汗國,史稱四大汗國。
H. 元朝打到歐洲了嗎
元朝打到歐洲了,最遠打到歐洲多瑙河一帶。
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附近受阻於奧地利、波西米亞聯軍。
即蒙古汗國的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窩闊台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
蒙古滅金戰爭結束後,窩闊台汗在中原和中亞建立了鞏固的統治。也兒的石河(今新疆額爾齊斯河)以西、烏拉爾河以東之地為蒙古的征服地區,是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領土。但是,烏拉爾河以西的欽察、斡羅斯等還未平定。
元太宗七年(1235年),窩闊台召集忽里勒台,決定征討欽察、斡羅斯等未服諸國。居住在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之間的欽察部首領忽魯速蠻懼怕蒙古軍,已先遣使納款,蒙古軍至,准備投降。惟居住在伏爾加河下游的欽察部首領八赤蠻堅決抗戰。斡羅斯和波蘭、匈牙利當時分為諸公國,各自為政,不聽大公號令,德、意、奧諸國捲入十字軍東征。歐洲形勢對蒙古西征有利。
I. 元朝對外擴張戰爭是怎麼回事
元朝對外擴張戰爭,主要是遠征西域,也征討過高麗、日本、爪畦和占城。
在蒙古國興起的同時,西域也出現了一個新興的強國,國名叫花刺子模(今土庫曼、烏茲別克交界處阿姆河下游三角洲地區,又稱回回國)。元太祖十三年(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派出一支由五百名回回人組成的商隊,赴花刺子模貿易,花剌子模訛答刺城守將為貪圖商隊財物,殺死蒙古商使。成吉思汗得訊後大怒,再次派出使臣至花剌子模,要求交出兇犯。花刺子模不但無理拒絕了成吉思汗的要求,而且還殺死了蒙古使臣。成吉思汗忍無可忍,召開宗王貴族大會,決定出兵報復。成吉思汗親率十萬大軍於太祖十四年(公元1219年)西征。
蒙古兵分四路攻入花刺子模國境:長子術赤沿忽闡河(今錫爾河)而下,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窩闊台進攻訛答剌城,另派一支軍溯忽闡河而上進攻今費爾干那盆地西部,成吉思汗本人與四子拖雷率主力渡過忽闡河,直趨不花剌(今烏茲別克布哈拉)。各路蒙古軍勢如破竹。不久,成吉思汗的軍隊包圍了花刺子模的新都撤麻耳干(今烏茲別克撤馬爾罕),另外三子的軍隊兵臨花剌子模舊都玉龍傑赤(今土庫曼科尼亞烏爾根奇)城下。在成吉思汗的主力渡過忽闡河的時候,花剌子模沙(意為王)摩訶末從撒麻耳干撤離,渡阿姆河出逃。成吉思汗派大將哲別、速不台沿途追蹤,在波斯北部輾轉搜尋。摩訶末沙病死於裏海中的一個小島後,哲別、速不台的軍隊翻越太和嶺(今高加索山),擊敗谷兒只(今喬治亞),在欽察草原大敗斡羅思(今俄羅斯)王公與欽察諸部的聯軍,向東經裏海北,回到蒙古草原。
成吉思汗本部,在攻克撒麻耳干後,渡阿姆河。當蒙古軍進入雪山(今興都庫什山脈)以南時,成吉思汗的義弟失吉忽禿忽率領的大軍,因驕傲輕敵,被摩訶末沙之子扎蘭丁打敗。成吉思汗聞訊後,並沒有責備失吉忽禿忽,而是詳問作戰經過,並親至戰場踏勘,與諸將一起總結作戰經驗。各路蒙古軍在攻取預定目標之後,多進至雪山之南,對扎蘭丁形成合圍。扎蘭丁在蒙古軍優勢兵力面前奮勇抵抗,但無力取勝,只得縱馬躍入申河(今印度河)。成吉思汗敬重扎蘭丁的勇敢,下令不得放箭,任其逃脫。成吉思汗在打敗扎蘭丁之後,留二皇子察合台鎮守西域,於太祖十八年(1223年)回師。察合台奉命留在西域,成為鎮守回回之地的親貴諸王。察合台的封地與其所戍守之地相互鄰接,在西域形成了自己的特殊勢力。次年建立察合台汗國,子孫繼承,歷時一百四十五年,從公元1225年至1370年。
成吉思汗退兵以後,從興都庫什山逃向印度的花剌子模沙扎蘭丁重新進入波斯,繼續反抗蒙古統治。元太宗於即位之初,即派搠兒馬罕為統帥,向西域進兵。太宗二年(公元1230年)進至今亞塞拜然。扎蘭丁不善於團結部眾,被部將所殺。搠馬爾罕在今高加索地區四齣攻戰。他死後,太宗派拜住那顏繼任統帥。太宗七年(公元1235年),元太宗召集忽里台大會,決定由術赤之子撥都率各支宗王貴戚和萬戶以下那顏長子出征欽察、斡羅思諸地,並命速不台為先鋒。
太宗九年(公元1237年),撥都的大軍滅亡了今伏爾加河中下游的不里阿幾和欽察,進入斡羅思境。太宗十三年,西征軍進入今中歐的波蘭、匈牙利、奧地利、南斯拉夫等地,震動整個歐洲。次年,元太宗去世,撥都回師,定居今伏爾河下游地區,建立欽察汗國,撥都為國汗,子孫繼承,歷時一百十八年,即從公元1243年到1361年。
元憲宗即位以後,因波斯北部的亦思馬因教派和占據報達城(今巴格達)的黑衣大食(阿巴斯王朝)尚未臣服,憲宗命諸王貴戚各從屬民中征發十分之二,組成一支大軍,由旭烈兀統帥西征,以怯的不花為先鋒,在怯失迷兒(今克什米爾)作戰的撒里那顏的軍隊也劃歸他指揮。旭烈兀於憲宗六年(公元1256年)攻佔木刺夷諸堡,平定波斯北部。憲宗八年攻克報達,俘殺黑衣大食末代哈里發,滅亡了立國已有五百年的阿巴斯王朝。旭烈兀乘勝橫掃苫國(今敘利亞)。次年春,元憲宗在征四川時死去,旭烈兀得到消息後,命怯的不花繼續西征,自己率主力東返波斯。同年秋,怯的不花在與密昔兒(埃及)木馬路克王朝的會戰中戰死,蒙古軍大敗,西征停止。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於至元二年(1265年)封旭烈兀為伊利汗。統治的地區包括今伊朗、土耳其東部、阿富汗西部及土庫曼南部,稱為伊利汗國,子孫繼承,歷時八十七年,即從公元1265年至1352年。
元朝西征結束以後,又進行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海外征服活動,其中最重要的是日本,以及占城和爪哇。在成吉思汗時代,蒙古數度入侵高麗,迫使其國王稱臣,由此得知海東有日本國。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元世祖命忻都、洪茶丘率水師一萬五千人,從高麗出發渡海,發動首次征日之役。登陸日本後,四齣搶掠,因後援不繼,無法深入。在撤回途中,突遇大風,損失慘重。滅宋後,於至元十七年再次興師十餘萬,出動兵船九千餘艘,從高麗、浙東兩路出海征日。元軍在日本的壹歧、平壺兩島登陸,正為下一步行動舉棋不定時,台風突起,船舶大部分毀壞。元軍將帥擇好船逃回國內,餘下的軍隊被日本消滅。元世祖不甘心於失敗,於至元二十年發起大量民夫建造海船,計劃再次征日,後因人民反對而作罷。
朱元璋元世祖征討南方,首先是占城。占城即今越南南方,是華南前往東南亞海道必經之地,自古以來與我國關系密切。元滅宋以後,占城和海外番國都向元表示臣服。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元設占城行省於其國,以為遠征海外諸國的基地。占城不願受蒙古統治者的奴役,扣留途經其境前往東南其他國家的使臣。元世祖聞訊後,即命元帥唆都率水師出徵佔城,遭到占城人民的堅決反抗,未能使占城屈服,被迫撤軍。
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世祖派出數千軍隊從泉州出發,起航遠征爪哇。當時爪哇適逢內亂,遠征軍支持爪哇駙馬擊敗對手,以為爪哇因此唾手可得,不再防備。爪哇駙馬突襲元軍,元軍不敵,只得退還。
元軍幾次海外遠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都未取得成功。這里可以看出,蒙古軍在內地戰爭可以施展其威力,而海外戰爭是其弱點,失敗是必然的。
J. 征服了許多土地的元朝,有沒有打到歐洲
蒙古人打到歐洲了,但不能說元朝打到歐洲了。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舉行的忽里勒台(大聚會)上被推舉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蒙古汗國的建立,對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義。從此,中國北方地區第一次出現了統一各個部落而組成的強大、穩定和不斷發展的民族——蒙古族。凡是這個國家統轄的漠南、漠北地區,概稱為蒙古地區,此地區各個部落的居民,統稱為蒙古人。蒙古族這時從遼、金時期(916~1234)被統治的民族成為統治民族。
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從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後建立橫跨歐亞的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四大汗國。在西征的同時,又揮師南下。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歷經70餘年征戰,統一了中國,建立元朝。其疆域北至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南至中國的南海,東北至今黑龍江下游、跨外興安嶺、烏蘇里江以東,接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西南包括雲南、今緬甸北部、中部、東部;泰國北部、寮國、越南西北部,都納入元朝國家的行省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