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和伊朗沖突的話哪些國家會捲入戰爭為什麼
美國和伊朗之間如果發生戰爭的話,沙特和以色列這兩個國家肯定會被捲入其中,因為沙特和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同時沙特和以色列這兩個國家跟伊朗之間也有著很多的矛盾,所以美國如果和伊朗之間有軍事沖突的話,沙特和以色列這兩個中東地區非常有影響力的國家一定會選擇幫助美國打擊伊朗的。
所以我們希望中東地區的有關國家能夠保持克制,只有保持克制才能夠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以及穩定,這樣才會對有關國家的老百姓的生命負責。千萬不要因為利益而發動戰爭,因為任何國家都無法承擔戰爭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後果。
Ⅱ 伊朗,敘利亞,美國,俄羅斯,這幾個國家什麼關系
大體情況如下:
1、俄羅斯、敘利亞政府軍、伊朗肯定是一條戰線上的。
2、美國、敘利亞庫爾德勢力,這是一夥的。
還有其它國家、其它的敘利亞勢力、ISIS等組成另外的幾伙勢力。
Ⅲ 美國與伊朗一旦局勢升溫,為何感到最緊張的國家卻是以色列
以色列對於美國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色列是美國插在中東地區之間的一個盟友,但同時,以色列和伊朗又是敵對的關系,只要美國和伊朗的局勢稍微緊張,以色列就會成為伊朗率先攻擊的對象,因此以色列對局勢非常敏感。
三、如果要對以色列造成傷害,那麼伊朗在軍事上是絕對有這個實力的,因此只要伊朗想要拿以色列來威脅美國,有實力對以色列造成軍事傷害,所以以色列一直忌憚和防備著伊朗,一旦美伊兩國局勢升溫,以色列的國家安全也會受到威脅,因此他們非常緊張。
Ⅳ 敘利亞、伊朗、伊拉克、美國之間是什麼關系
中東關系太復雜,大概能夠用一句話來形容:「中東是一個所有人反對所有人的地方」.
在中東,穆斯林主要分遜尼派和什葉派,遜尼派大概佔90%,這兩大派又細分很多派別...不同派別之間關系不太好(所以有的童鞋會很納悶,為啥ISIS明明是遜尼派,還要開推土機推遜尼派的清真寺,),凡是和美國關系好的國家基本都是遜尼派,比如巴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
而敘利亞和伊朗是屬於什葉派,(伊朗是波斯人,不過是信仰伊斯蘭而已),原本伊拉克是遜尼派(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原因,原本是對親兄弟),後來伊拉克被美國按在地上摩擦了之後變成了現在的什葉派掌權,前兩年懟天懟地的ISIS就是伊拉克遜尼派被摩擦之後留下來的極端分子(但美國又不喜歡什葉派...於是前期ISIS又受到美國資助反對伊拉克什葉派政府.....後來美國人控制不住ISIS,最後才和國際社會一起打擊ISIS),另外要說他們的關系就要說到以色列,美國和以色列的關系那是妥妥的鐵盟,而以色列又是鐵了心要打擊伊朗的(因為伊朗研製核武刺激,擔心早晚要吃伊朗的大地瓜,其實以色列自己也有幾顆大地瓜,不過國際社會心知肚明而已),於是說美國為盟友也好,為利益也好,反正就要懟敘利亞和伊朗,美國和以色列原本的心思是團結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一起摩擦伊朗和敘利亞,但是...但是偏偏這中間又卡著一個沙特這幫遜尼派大地主們的窮親戚一一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也是遜尼派,但它和以色列的沖突簡直可以叫做水火不容....直到敘利亞2010年爆發內亂,叛軍閃亮登場,美國人趁機攪亂局勢,ISIS也混進敘利亞這片樂土....前邊說了美國人控制不了ISIS,又不想自己擼袖子直接在敘利亞干,於是又扶植了庫爾德人和白頭盔攪亂敘利亞,順便摩擦ISIS,而庫爾德人屬於土耳其堅決打擊的分裂勢力,於是美土關系搞僵了,土耳其派兵進入敘利亞打擊庫爾德人,順便摩擦ISIS,(說個笑話.前兩年土耳其擊落了俄羅斯戰機,一度膨脹到挑戰地獄級難度副本——北極熊的憤怒。以為會爆落「大突厥斯坦建幫令」,不過在挑戰之後好友頻道里的美,英,法等小夥伴立馬下線消失了...從此突厥有了心理陰影,和西方漸行漸遠)伊朗為了地緣政治因素.不能眼見旁邊這敘利亞苦逼兄弟落難,不但派出大批「顧問」,另外又資助了黎巴嫩真主黨幫忙打擊叛軍,順便摩擦ISIS和以色列,以色列不能忍受戈蘭高地旁邊有伊朗人的存在,於是也進入敘利亞打擊伊朗人,順便摩擦ISIS,俄羅斯為了自己在敘利亞的國家利益,也為了推銷和試驗自己的武器裝備,也派兵進入敘利亞幫助政府軍打擊叛軍,順便摩擦ISIS......終於ISIS在多方摩擦之下掛了,現在庫爾德人也被土耳其掛了,而白頭盔根本就是來拍化武大片打醬油的,(美國人和他經營7年的敘利亞勢力至此徹底出局),目前叛軍也快被俄羅斯,伊朗,敘利亞政府聯軍掛了,就剩下伊德利卜這最後一座叛軍城市,但是.....但是土耳其又反對打伊德利卜,因為會造成大批難民逃亡土耳其...不知不覺越說越遠了,不過看完你應該明白這幾個國家之間的關系了,另外要說的是伊朗和土耳其都屬於地區一霸,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目前算是「一家親」,中東就這三家還是什葉派。
Ⅳ 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局勢跟俄羅斯有關系嗎
自從美蘇冷戰開始到現在,只要是中東的問題,絕對少不了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大國的身影,世界上也就只有這兩個國家敢於互相亮拳頭。但是他們都是有核武器的國家,相互之間有默契,只是背後操縱小國來彰顯之間的勢力,而不會正面在戰場接觸。
伊朗想要擁有核武器,這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國都是不能容忍的,因為核武器就像一把槍,讓小孩拿在手上指不定會發生什麼危險,而這個危險可能會滅亡全人類。所以俄羅斯和美國的立場是比較堅定的,就是絕對不能讓出現新的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中東作為大國墳墓,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想佔領這塊土地,美國呢是想藉助中東大國的軍事力量使自己退出這個戰場,讓他們去對抗恐怖組織;俄羅斯呢則是想控制石油的價格從而促動國內的經濟增長。
Ⅵ 美英與伊朗之間究竟有什麼歷史為何雙方如此敵對英國駐伊朗大使館被襲與美國有什麼利害關系
伊朗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地理上北鄰俄羅斯,南扼波斯灣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東連南亞次大陸,西接阿拉伯世界,並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儲量122億噸,佔世界第五位)。從19世紀起,伊朗就淪為英、俄兩大帝國角逐的場所。而在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伊朗被納入美國的勢力范圍。
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波斯灣產油國財富陡增。巴列維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買一個高速發展的工業化國家。然而,隨著經濟的膨脹,伊朗社會各種潛在矛盾空前激化,經濟高速發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倒巴列維群眾運動。
1979年1月26日,巴列維被迫出走。首都德黑蘭萬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齊湧上街頭載歌載舞,馬路上行駛的汽車打開大燈,不斷鳴笛以示慶祝。街道、廣場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維父子的塑像和畫像,幾小時內就被群眾推倒砸碎和焚燒。這次規模空前的社會動盪後來被稱為「伊斯蘭革命」。
這場「伊斯蘭革命」運動結束了巴列維家族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伊斯蘭革命」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壓力與影響是,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但是當人們走過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橋旁,卻不能不想起美國。
體制的改變,再加上與美國的勢不兩立,伊朗一時間幾乎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25年來,曾經石油滾滾,夢想做世界第五大強國的伊朗,經濟發展速度驟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與此同時,美國的勢力范圍從伊蘇邊界退到了波斯灣南岸,失去了對波斯灣石油運輸線的咽喉霍爾木茲海峽的控制權;美國在中東波斯灣失去了一個盟友和憲兵,相反增添了一個敵人;美國的石油財團被迫退出伊朗,從此失去了一個極富潛力的大市場。這就是美國視伊朗為「邪惡」國家的深層次原因。
人質事件導致美伊交惡
直接導致美伊交惡的導火索是發生於1979年11月4日的美國駐伊使館人質案。當天,伊朗學生沖入並佔領了美國大使館,50多名美國外交官被作為人質扣押長達444天。
人質事件被認為是美國自越戰後在國際上遭遇的最大挫折。為此,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導演了一場空中入境奇襲圍困使館的伊朗學生,並營救被扣使館人員回國的「藍光」行動。因行動失敗,卡特付出了落選的沉重代價。最終,當52名美國人質獲釋返回美國,這件事在美國公眾心目中至今仍是個揮之不去的夢魘。1987年,里根任總統期間發生的「伊朗門」事件,使得此後的美國歷屆總統對伊朗採取強硬政策時在國內極少遇到阻力。
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從一開始就是外向型的。新政權熱衷於輸出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並將周圍一大批阿拉伯國家的政府稱為「反動腐朽政權」,引起鄰國的一片恐慌。
埃及、沙特、約旦、摩洛哥、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等阿拉伯國家,先後與伊朗斷絕了外交關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第二年就與鄰國伊拉克開戰,打了一場耗時8年的戰爭。這場戰爭耗盡了伊朗的國力,它的國際處境也十分孤立。
改革風潮的興起
世界在變,伊朗也在變。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伊朗作為位居要沖的產油大國已經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庫姆神學院用上了計算機和互聯網,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長起來,強烈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改變現狀。在這一背景下,溫和、開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總統選舉中以壓倒優勢當選,支持哈塔米總統的改革派議員又占據了多數席位。伊朗國內的政治氣氛逐漸寬松。
伊朗與許多阿拉伯國家恢復了正常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伊朗曾對創作《撒旦詩篇》的英國作家拉什迪發出追殺令。為此,歐盟凍結與伊朗關系達10年之久,20世紀90年代末期,這一關系終於解凍。
1997年12月,伊朗作為東道主成功舉辦了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會上哈塔米總統提出了「文明對話」的倡議,主張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
25年前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建立的是一個神權高於一切,十分意識形態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會。25年後,伊朗不得不在革命與發展、大炮與黃油、一元化與多元化、「輸出革命」與「文明對話」之間做出抉擇。
Ⅶ 美國與伊朗處於什麼關系這種關系是如何形成的
1921年2月21日,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占據德黑蘭,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維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當時美國對伊朗的事務幾乎沒有興趣。伊朗為了擺脫英國和俄羅斯在波斯事務中的統治地位。向美國尋找支持,美國工業和商業領袖支持波斯推動其經濟現代化並擺脫英國和俄羅斯影響。美伊兩國也開始越來越親密。
到1978年1月發生反對伊朗君主體制的大規模示威活動;同年8月至12月,罷工及示威活動癱瘓了整個國家。1979年1月中旬,沙阿被迫流亡海外,伊朗讓美國交出阿沙,阿沙和美國關系特殊,美國沒有交出來。伊朗佔領了美國大使館,52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的。雖然伊朗因為阿沙死了最後放了人,但是是梁子結下了。
伊斯蘭革命期間」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對伊朗所有美國文化,經濟全盤否定。1980年伊朗與美國斷交後,美國開始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對伊朗進行全方面經濟,軍事的制裁。
Ⅷ 美國和伊朗緊張關系加劇,伊拉克夾在中間會面臨怎樣的處境
美國和伊朗緊張關系加劇,伊拉克夾在中間就十分非常的難受了,隨著美國和伊朗這兩個國家的隔岸對峙,使夾在這兩個國家之間的伊拉克非常痛苦。伊拉克不得不戰戰兢兢的、小心翼翼的平衡好與美國、伊朗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但是因為伊拉克對美伊兩國的地理位置與戰略意義,使得伊拉克可能成為美國與伊朗之爭中的「炮灰」。
《紐約時報》曾報道,現在的局勢雖然與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之前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很大的不同之處,2003年的小布希政府獲得了多國的支持,然而2019年特朗普政府對伊朗的強硬態度的支持者卻沒有多少國家。
Ⅸ 伊朗和美國關系中,伊拉克處於什麼地位
在伊朗和美國這些年的博弈當中,伊拉克更像是兩個國家進行博弈的戰場,這是因為伊拉克在薩達姆政權倒台以後一直處在非常混亂的狀態,現在的伊拉克政府是由美國軍隊扶植起來的,但是伊拉克政府並沒有能力鎮壓各方的勢力,更重要的是伊朗在伊拉克國內和很多的地方勢力關系非常的密切,這也導致了伊拉克國內會經常爆發暴力事件或者是沖突流血事件。
同時我們也希望伊拉克政府能夠做出自己的努力平復各方的勢力,只有這樣伊拉克才不會成為恐怖主義的滋生地,這些年由於長期的沖突,使得伊拉克國內的恐怖主義非常的猖獗,這對於地區的穩定會構成巨大的傷害。當然也希望地區大國之間保持克制,只有這樣才不會讓伊拉克重新陷入戰火之中。
Ⅹ 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盟友與敵國
盟友:英國,法國,這兩個是老美是鐵哥們。以色列,這個對中東有核國家敵對的國家肯定是老美的盟友。卡達,沙特這些都是老美的鐵桿粉絲必然的是。
中立:德國,這個不太算是太中立的吧,不過他是六方會談成員之一。日本和老美關系雖然不錯,但這是和他沒關系。印度也是,而且印度不是聯合國允許核試驗和有核武器的國家,但他有了。埃及。還有部分其他歐盟國家,和美國伊朗之間,這些國家都和他們有直接或間接利益,所以不一定是永久的。墨西哥,也想搞,但都不好出頭,所以也應該是個中立的
敵對:這個就明顯了。中國俄羅斯,這兩不能讓少有的反美親自己的國家被老美欺負,所以肯定要出頭,這一下就成老美的敵人了。朝鮮,這個被小布希列為邪惡軸心國之一的國家(伊朗也是),更別說人家和伊朗的核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了。古巴啦,委內瑞拉啦,這些南美國家,美國的後花園不少都是反美,支持伊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