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駐伊拉克巴格達大使館遭遇火箭彈襲擊,美國為什麼遭遇各國排斥
因為美國堅持要在其他國家駐軍。
蘇萊曼尼被暗殺後,美國與伊朗的關系迅速惡化。作為伊朗的鄰國,伊拉克維持了額外的美國軍事基地。這些在伊拉克的美國軍事基地也遭到伊朗支持的武裝部隊的攻擊,自2019年以來,伊拉克政府一再要求從伊拉克撤軍,這導致伊拉克政府與美國政府之間的關系逐漸惡化。目前,伊拉克政府和伊拉克人民都在呼籲撤出美國。如果美國政府堅持駐軍,將來可能會引起更多的火箭彈襲擊和震動。
B. 美國攻打伊拉克與伊朗是否有直接的關系
有的,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是石油出口大國,他們兩國的石油儲量都很豐富,打掉後所產生的政府會對美國有依賴,這樣對美國的利益有好處.
要相信,任何戰爭都是因為利益的得失而引起的.
C. 伊朗和美國為啥打起來了
還沒有正式宣戰
8日一早,數十枚導彈和火箭彈一起砸向駐伊拉克美軍基地。由於襲擊的規模是近幾年時間從未有過的,美國高層及國家安全團隊緊急開會。
而且,美國剛剛決定搬遷指揮中心,離開伊拉克,今天導彈就來了。伊朗顯然這是要追著美軍屁股打。據伊朗「Press TV」報道,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周二(7日)作出決定,將其總部從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遷往科威特城市。就在此前一天,伊拉克看守政府總理阿卜杜勒-邁赫迪召見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圖勒,要求美國合作執行有關結束外國軍隊駐扎的決議。
D. 美國炸死了伊朗的軍官,但是為什麼伊拉克也開始怒懟美國
因為蘇萊曼尼是在巴格達機場被炸死的啊,而巴格達機場就位於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市。所以,簡單來講就是:老美這丫的是在伊拉克的首都當場殺人,殺的還是別的國家的一個高級將領。
這事情幹得可真是「漂亮」啊,成功把自己的盟友給坑了一把,哦,對了,伊拉克目前還是屬於美國的盟友(即使關系不怎麼樣),現在的伊拉克政府說實話其實就是美國給扶持起來的,只不過美國這次的事情幹得確實不怎麼地道,把自己的「盟友」也放到了火上烤。
因此,伊拉克對美國發飆不行啊,最起碼面子工程也要做一下,美國在自己的首都暗殺別的國家的軍方高層,如果再不做點什麼的話,伊拉克可能就又要亂了,畢竟開了這個先例的話,那麼伊拉克很有可能成為美伊互掐的地方,今天美國在伊拉克暗殺伊朗軍方的少將,萬一明天伊朗也這么做呢?在伊拉克把美方的高層給幹掉或許會非常精彩。
E. 為什麼美國要炸巴格達
美國通過發動海灣戰爭,在中東產油區取得了戰略橋頭堡,實現了重回海灣的戰略夢想。但在把伊拉克修理到什麼程度等問題上,美國決策層發生了分歧。布希總統想見好就收,留下伊拉克用來對付中東另一大國伊朗。但反對方主張打到底,徹底摧毀伊拉克的軍事力量,使之不再威脅這一地區的安全。分歧的結果,布希總統決定收手,美國撤回大部分駐軍。
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再一次把軍事戰略重點從亞洲放回到中東地區,借反恐之名,推翻阿富汗政府,把下一步的進攻目標鎖定在伊拉克身上。這反映出美國決策層在兩個不同時期的戰略思想和為美軍設計的行動目標發生了重大變化,打伊拉克的戰爭遠遠超出了反擊恐怖主義的目的。分析一下九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變化以及近年的中東局勢,不難搞清楚美國發動對伊戰爭背後的戰略企圖。
蘇聯崩潰之後,唯美獨大。但同時歐盟(歐洲共同體)不論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已經逐漸壯大起來,呈現出與美國爭奪戰略利益的態勢。雖然歐盟在國際影響力仍不及美國,但經濟整合之後產生出來的經濟向心力在一步步加強,原來流向美國的資金開始迴流歐洲,東歐各國的加入更使得歐盟的經濟增長注入活力,一個面向未來的戰略利益集團漸露頭角。歐盟國家的共同弱點是石油高度依賴中東,由於傳統及地緣政治的原因,歐盟不敢過多和長久依賴俄羅斯提供石油這樣的戰略資源,或者歐盟為了實現其能源來源的多源化,必然保持其在中東的持續影響力,中東地區構成歐盟戰略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美國控制中東,在將來可能出現的美歐之間的競爭中美國將占優勢和主動地位。中國是後起經濟大國,與美國在世界范圍內展開資源爭奪是遲早的事,石油又是中國在未來發展中最缺的戰略資源,中東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石油來源,中東不可避免也將是中國安全戰略中的關鍵地區。控制中東,美國有可能取得對中國的戰略資源優勢,扼住中國的咽喉。不管今天的經濟社會狀況如何糟糕,俄羅斯自身據有的資源、技術、軍事、地理等優勢使其仍將是未來世界強權中的主要角色。和冷戰時期一樣,俄羅斯利用其地理條件,可以比美國和歐洲更容易地影響和控制中東產油區。出於保護美國經濟利益和戰略預防的考慮,美國也必須實現在這一地區的政治和軍事存在,以免中東地區完全落入俄羅斯之手。世界上產油的國家是少數,今後幾十年內大多數國家都將面臨油價上漲以及石油短缺的壓力。也許二十年後,美國可能取得石油替代品而降低石油消耗,但世界大多數國家由於自身經濟技術等方面的限制,其能源結構仍將以石油為主。控制中東的石油,是美國繼續施展國際影響力,保衛世界霸權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
在中東地區保持長駐軍力,實現對這一地區政治、軍事乃至石油生產和輸出的持續影響和有效控制,是美國在海灣戰爭以後形成的、與以往戰略思想顯著不同的新的戰略目標。「唯美獨大」之時,正是美國實現這一戰略企圖的最佳時機。回顧海灣戰爭期間老布希政府的撤軍決策可以發現,所謂以伊制伊的策略,是拘泥於冷戰時期形成的所謂保持力量均勢、相互制約的習慣性戰略思維,對美國自身在這一地區的長期戰略需求和目標不明確造成的,也是布希政府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長期趨勢變動缺乏敏感的結果。今天看來,正是由於布希政府的決鬥士風度,體面地撤軍,把關鍵的問題遺留了下來,使美國此後在伊拉克問題上處於被動地位。伊拉克之所以打而不死,嚇而不倒,意志頑強,堅決抗拒,是因為獨裁國家的統治者控制了這個國家的幾乎一切的東西,政治,經濟,資源,人身自由,甚至人們的思想,國內沒有任何可以約束或制衡的力量存在,政治和社會完全圍繞統治者一個人的思維運轉,獨裁者的個性常常決定這個國家的命運。獨裁者以人民做人質和炮灰,是最不怕外來壓迫的。國際制裁非但沒有使薩達姆下台,相反,薩達姆把它轉化成人民對西方特別是美帝國主義的仇恨。美國所期望的結果遲遲沒有出現,還被牽扯太多精力,除了採取軍事手段之外很難讓薩達姆屈服。
其實,經過海灣戰爭的打擊和十多年來的國際制裁,對一個製成品主要依賴進口的國家來說,伊拉克的經濟已經崩潰,軍事力量及戰爭資源已經非常有限,已經不再是海灣地區的強國,除了地下蘊藏的海灣第二多的石油,已經一無所有,兩千多萬人口的的生存是這個國家面臨的最嚴重和迫切的問題。
顯然,美國解決阿富汗之後,將下一個進攻目標指向伊拉克,是實現永久軍事進駐中東這一戰略目標的必然步驟。當年老布希的失誤,小布希要下決心彌補,只是晚了十二年,打仗得自己掏腰包,名聲也不好聽,同時把美國的戰略企圖徹底暴露,大大刺激了美國的競爭對手和潛在敵人,使美國今後長時期內所做的戰略機動失去隱蔽性,美國在世界各國(包括聯合國)的恭維和贊美聲中從此騎上了老虎背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很容易找出九一一事件以來中東局勢劇烈動盪的深層原因。為實現永久軍事進駐中東的最高戰略目標,掃清中東恐怖勢力,為戰後美國駐軍提供安全保障,美國必然要求以色列配合。沒有美國的首肯和支持,沒有美國許諾的隨後的戰略響應,以色列斷無向巴勒斯坦開戰的決心。憑以色列的軍力,向巴勒斯坦開戰很容易,但結束這場戰爭或讓戰爭最終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卻非以色列可以單獨辦得到的。只有依賴美國的軍事支持,以色列才有可能保存其勝利果實,才有可能在新的疆域上生活和建設。很明顯,以色列賭了一把,賭的就是美國一定消滅伊拉克。這是以色列自建國以來對美軍的第一次大規模的直接的軍事配合。如果天如人願,憑著猶太人的勤勞和智慧,以及遍布世界的猶太政治經濟科技人才資源,以色列在未來的二十年內有可能成為廿一世紀的軍事,經濟,乃至政治強國。從此以後,以色列最擔心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乞求上帝,別讓原子彈落在以色列頭上。美國長期以來庇護以色列的良苦用心終於得到了回報。以色列終於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這才是真正的戰略夥伴關系。
薩達姆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是平庸的,不必期望精彩的戰斗在伊拉克發生,伊拉克人民是不會跟著薩達姆去殉葬的。美英軍隊已經做好了對付一切堅不可摧目標的准備。據說,必要時英美要使用核彈。我們相信這是真的,因為我們找不出作「假」理由。為了實現事關美以戰略前途的遠大目標,對孤伶伶的、小小的敵國使用一些手段,是不會有多大風險的,相反,其效果和收獲與扔在日本人頭上的原子彈相比,毫不遜色。索額圖認為,美國給伊拉克准備了中子彈。
既然美國想長期駐扎中東,污染嚴重的原子彈是不會使用的。中子彈爆炸的聲音和普通炸彈差不多,對除了電子器材以外的軍事准備,油井設備,建築物等物理破壞非常小,但爆炸區域內的生物卻會被瞬時間放射的高速中子流立即殺死,坦克也許完好無損,車內的人體卻已失去其原有的物理形狀。中子衰減非常快,壽命很短,因而不造成核污染。中子彈爆炸後幾小時,士兵就可以安全進入爆炸區域。中子彈製造技術復雜,但用起來方便,並可隱蔽使用,因此為各強國所鍾愛,美英蘇等都曾秘密研製和大量儲備,各方心照不宣,生怕引起敵對小國的覬覦。美國在卡特上台後曾一度中止了中子彈的生產,但里根上台後又恢復其生產。美國開發了多種小當量戰術核武器,有的甚至通過普通大炮或坦克炮就可以發射,攻擊對方的坦克集群、機場、後勤基地、指揮中心等可以達到毀滅性效果。中子彈的弱點是中子流無法穿透一定厚度的混凝土牆。在爆炸的瞬間如果能躲到混凝土工事後面,就可以避免死亡,因此在戰場上使用中子彈必須隱蔽和突然才能達到效果。
伊拉克境內幾乎全部是平地,暴露的機械化部隊會在幾顆中子彈的攻擊下徹底喪失戰鬥力。如果薩達姆有中子彈常識的話,他應該知道美國的核威脅是真的,依賴裝甲力量構建防禦是脆弱的。如果薩達姆使用生化武器,美國必然使用中子彈。美國在聲明中之所以沒有把使用核武器和伊拉克的生化武器聯系起來,是因為美國企圖即使在伊拉克不使用生化武器的情況下,美國仍然要使用中子彈去摧毀伊拉克的裝甲部隊、遠程炮兵和導彈陣地。伊拉克唯一可以依託防禦的是城市,並以城市平民做人質,阻滯美軍進攻,薩達姆因此也不會離開城市,不會離開巴格達。而美軍進攻最克服的障礙就是平民和守軍混雜的城市。但美軍相信只要首先攻佔巴格達,最好能夠打死或抓住薩達姆,伊拉克全國的抵抗很快就會瓦解。為此美軍的攻擊重點將放在巴格達,在導彈攻擊過後,各部隊會從各個方向向巴格達進攻並最終合圍巴格達。
由於太空梭失事,美國攻擊導彈需要的精確方位資料,伊軍的最新導彈和炮兵布署,指揮聯絡信號以及薩達姆的移動指揮中心的有關情報損失了,這對美國實施精確打擊和擊殺薩達姆的戰術目標帶來困難。我們可以想像,巴格達的戰斗會異常激烈,薩達姆也許成功躲過多次導彈襲擊,繼續組織頑強的抵抗,但是投降的伊軍會透露薩達姆的行蹤。美國希望活捉薩達姆,把它送上審判台。薩達姆卻以軍人的方式,手持沖鋒槍,在戰斗中犧牲
美國和伊拉克的恩怨,確切地說,和薩達姆的恩怨會就此了結。當美國還在為戰爭的勝利慶祝的時候,白宮的智者會意識到,美國將要面臨的其實是更為艱難的局面
阿飛:
真的不知道核戰爭離我們還有多遠,這篇文章只分析了美-伊之間的關系,伊背後沒有什麼集團支持他,不象以前的朝鮮和越南,有社會主義陣營做後盾,伊拉克在穆斯林國家中也沒有什麼好親戚,其他國家的支持,也不過是考慮自己的利益,站在一邊動動嘴而已。要是真的把事情搞大,形成集團之間的對立,那麼第三次世界大戰會是什麼樣子?美,英,以,日等國家現在顯得很團結,加上一些英聯邦國家勢力不小。站在反對立場上的法,德,俄,中,印等一些國家,顯然不是很團結的,各有各的利益,只在這一件事上意見一樣,要是真的戰爭生級擴大,恐怕有國家倒戈。
歷史上我們曾經4次受到美國的核威脅,多因為受到前蘇聯的制約而未能實施,現在我們國家強大了,沒人敢小視我們,也希望我們國家不要捲入關己不多的恩怨中去,所謂反恐不過是排除異己的借口,我們受的恐怖威脅不是很多,何必參與太深呢?
要是真的打起來,也許我們國家是真正的受益者!
F. 美國為什麼空襲伊拉克,伊朗指揮官怎麼會被炸死,這事件的前因後果是什麼,科普一下
之前什葉派武裝襲擊美軍,乾死了一個承包商,之後美國採取不理智的方法,處死了伊朗人,伊朗人在大使館抗議,沖進大使館鬧,場面一片混亂,特朗普聽說了,就讓伊朗派代表來和談,結果就在路的中途炸死了指揮官,之後美伊雙方互懟,烏克蘭的飛機飛過也沒辛免於難,墜毀了,之後雙方都吃虧了,就准備和談,美其名曰,為了世界和平,面子上過的去,美國又在暗地裡玩陰的對伊經濟制裁
G. 伊朗為何從美國的堅定盟友,變成了頭號公敵
2000年的第二個十年剛剛過去,波斯灣上空戰雲密布。1月3日,美國無人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發動空襲,打死伊朗革命衛隊精英“聖城部隊”指揮官、伊朗強大派系第二號人物卡西姆·蘇萊馬尼少將。西方媒體對此事評論說:“這不意味著戰爭,不導致戰爭,不製造戰爭風險。這就是戰爭本身。” 從西方國家的後花園到美國眼中的邪惡軸心 說起伊朗,美麗富饒的德黑蘭一年四季鮮花盛開,征服了歐、亞、非三大洲的波斯帝國,美、英、蘇三國首腦在此發表了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德黑蘭宣言》。
同年10月,伊朗國王流亡美國。德黑蘭的穆斯林群眾佔領了美國大使館並拘留了使館人員。歷史稱之為“伊朗人質危機”,兩國正式斷交。 然後美國和整個西方世界實行孤立和敵對的政策。 兩伊戰爭期間,美國、蘇聯和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為推翻伊朗向伊拉克提供了大規模援助。911事件後,華盛頓說伊朗是“邪惡軸心”。
H. 美國對巴格達發動襲擊造成伊朗少將身亡!為何美國要對巴格達發動襲擊
在近段時間,美軍針對巴格達國際機場發動了襲擊,這次的襲擊美軍出動了全球鷹無人機,發射了3枚地獄火導彈,將包括伊朗聖城旅旅長蘇萊曼尼少將在內的多名伊朗士兵和軍官一網打盡。之所以美國要對巴格達國際機場發動襲擊,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蘇萊曼尼是伊朗聖城旅的領導人。其次就是蘇萊曼尼是伊朗最厲害的將軍。最後就是美國和伊朗在近段時間關系非常不好。
最後就是伊朗和美國的關系這段時間變得更加惡劣。原因還是伊朗重新啟動了對核武器的研究,而美國並不想讓伊朗掌握核技術,所以雙方因為這個事情鬧得非常不愉快。所以這次美國對巴格達國際機場進行打擊很難說沒有打擊報復的嫌疑。
I. 美國伊朗的關系,為何走到這般地步
因為美國的一個承包商死亡造成的現在局面。
在過去的一周中,情況已經惡化。為了報復一名美國承包商的死亡,什葉派激進組織真主黨對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多個設施進行了空襲,導致伊拉克人民前往美國大使館抗議。新年伊始,美軍襲擊了巴格達國際機場,殺死了伊朗指揮官蘇萊馬尼。一些媒體甚至警告說,美國採取的一系列行動打開了潘多拉魔盒,這可能會給中東和世界帶來巨大沖擊。
J. 美軍為什麼會空襲巴格達機場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
美軍空襲巴格達機場造成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近幾年來,盡管美國首先撕毀了伊核協議,對伊朗實施了各種政治和經濟的制裁,但是伊朗還是想通過政治談判來解決美國與伊朗之間的矛盾。然而這是美國謀殺蘇萊曼尼,就讓伊朗與美國維持的一線希望徹底給幻滅了。
其實蘇萊曼尼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美國已經威脅到門口了,還這么大張旗鼓的出現,不得不說是太麻痹大意,以前美國只說不動手,是因為不願意將事情鬧得沒有退路,但是攻擊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被對方拿出來和西班牙事變相提並論,就可見對方的重視程度,伊朗竟然還按照以往的思路,當然會出大問題。因此盡管美國暫時取得了勝利,但是這位伊朗標志性人物的死亡意味著美國很有可能再次出現戰爭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