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在冷戰時屬於哪個陣營

伊朗在冷戰時屬於哪個陣營

發布時間:2022-05-05 13:09:18

① 美國若想攻打伊朗,需不需要看俄羅斯臉色

伊朗不屬於俄羅斯的勢力范圍,美國如果想動伊朗,不需要看俄羅斯的臉色

在冷戰時期,中東地區一直美國和蘇聯爭奪的要地,當年美國扶植以色列、沙特、約旦等國。而蘇聯則支持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等國,雙方在此地大打代理人戰爭。

但是自從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的勢力就徹底退出中東了。俄羅斯目前的勢力范圍僅僅限於中亞地帶,連東歐的緩沖區都沒有了。

並且即便是在中亞地區,俄羅斯的影響力也大不如前,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甚至哈薩克都在和美國進行合作,如今的俄羅斯早已是腹背受敵。

那麼伊朗不是俄羅斯的盟友嗎?

雖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伊朗和俄羅斯有著共同的敵人美國,但是伊俄並非是盟友關系。


然而作為一個區域大國,伊朗有著比較強大的造血能力,不僅可以自造武器,連導彈也搞出來了。

(伊朗發射導彈場景)

所謂柿子要挑軟的捏,面對一個刺兒頭,美國在動手前肯定要權衡一番。

再者,伊朗扼守著霍爾木茲海峽,倘若開戰,伊朗完全有實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而霍爾木茲海峽是世界石油運輸的交通要地,一旦這里遭到封鎖,國際油價將會飆升,必將重創全球經濟。

有鑒於此,美國在伊朗問題上一直是能動嘴絕不動手,盡量靠制裁和演變解決問題。

所以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自己不爭氣,誰都靠不住。

② 伊朗為什麼反美

伊朗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地理上北鄰俄羅斯,南扼波斯灣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東連南亞次大陸,西接阿拉伯世界,並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儲量122億噸,佔世界第五位)。從19世紀起,伊朗就淪為英、俄兩大帝國角逐的場所。而在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伊朗被納入美國的勢力范圍。

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波斯灣產油國財富陡增。巴列維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買一個高速發展的工業化國家。然而,隨著經濟的膨脹,伊朗社會各種潛在矛盾空前激化,經濟高速發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倒巴列維群眾運動。

1979年1月26日,巴列維被迫出走。首都德黑蘭萬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齊湧上街頭載歌載舞,馬路上行駛的汽車打開大燈,不斷鳴笛以示慶祝。街道、廣場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維父子的塑像和畫像,幾小時內就被群眾推倒砸碎和焚燒。這次規模空前的社會動盪後來被稱為「伊斯蘭革命」。

這場「伊斯蘭革命」運動結束了巴列維家族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伊斯蘭革命」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壓力與影響是,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但是當人們走過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橋旁,卻不能不想起美國。

體制的改變,再加上與美國的勢不兩立,伊朗一時間幾乎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25年來,曾經石油滾滾,夢想做世界第五大強國的伊朗,經濟發展速度驟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與此同時,美國的勢力范圍從伊蘇邊界退到了波斯灣南岸,失去了對波斯灣石油運輸線的咽喉霍爾木茲海峽的控制權;美國在中東波斯灣失去了一個盟友和憲兵,相反增添了一個敵人;美國的石油財團被迫退出伊朗,從此失去了一個極富潛力的大市場。這就是美國視伊朗為「邪惡」國家的深層次原因。

人質事件導致美伊交惡

直接導致美伊交惡的導火索是發生於1979年11月4日的美國駐伊使館人質案。當天,伊朗學生沖入並佔領了美國大使館,50多名美國外交官被作為人質扣押長達444天。

人質事件被認為是美國自越戰後在國際上遭遇的最大挫折。為此,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導演了一場空中入境奇襲圍困使館的伊朗學生,並營救被扣使館人員回國的「藍光」行動。因行動失敗,卡特付出了落選的沉重代價。最終,當52名美國人質獲釋返回美國,這件事在美國公眾心目中至今仍是個揮之不去的夢魘。1987年,里根任總統期間發生的「伊朗門」事件,使得此後的美國歷屆總統對伊朗採取強硬政策時在國內極少遇到阻力。

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從一開始就是外向型的。新政權熱衷於輸出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並將周圍一大批阿拉伯國家的政府稱為「反動腐朽政權」,引起鄰國的一片恐慌。

埃及、沙特、約旦、摩洛哥、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等阿拉伯國家,先後與伊朗斷絕了外交關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第二年就與鄰國伊拉克開戰,打了一場耗時8年的戰爭。這場戰爭耗盡了伊朗的國力,它的國際處境也十分孤立。

改革風潮的興起

世界在變,伊朗也在變。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伊朗作為位居要沖的產油大國已經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庫姆神學院用上了計算機和互聯網,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長起來,強烈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改變現狀。在這一背景下,溫和、開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總統選舉中以壓倒優勢當選,支持哈塔米總統的改革派議員又占據了多數席位。伊朗國內的政治氣氛逐漸寬松。

伊朗與許多阿拉伯國家恢復了正常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伊朗曾對創作《撒旦詩篇》的英國作家拉什迪發出追殺令。為此,歐盟凍結與伊朗關系達10年之久,20世紀90年代末期,這一關系終於解凍。

1997年12月,伊朗作為東道主成功舉辦了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會上哈塔米總統提出了「文明對話」的倡議,主張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

25年前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建立的是一個神權高於一切,十分意識形態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會。25年後,伊朗不得不在革命與發展、大炮與黃油、一元化與多元化、「輸出革命」與「文明對話」之間做出抉擇。

③ 求助!誰能詳解下伊朗1979年改革前的政體。最好能再說說1944-1953年冷戰對伊朗的各個方面產生了什麼影響。

君主制,冷戰時反蘇

④ 中東哪些國家是沙特陣營的,哪些是伊朗陣營的

屬於伊朗陣營的,主要是伊朗、葉門、敘利亞(能支撐到現在,很大程度依靠伊朗)、伊拉克現在是什葉派居多,屬於准中立
卡達左右逢源,算中立
屬於沙特陣營的,主要是沙特、阿聯酋、阿曼、科威特、約旦
以色列現在也偏沙特方向

⑤ 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冷戰期間屬於哪個陣營的

在冷戰時期,伊拉克一直稱自己屬社會主義,但並沒有被前蘇聯和中國認可。薩達姆執政後,冷戰已接近尾聲,薩達姆是個狂妄的野心家,先是挑動兩伊戰爭達8年之久,此是由於美國和伊朗不和,薩達姆得到了美國的支持。兩伊戰爭結束,薩達姆游離美國,和俄國和中國修好,但又違犯國際法,悍然入侵科威特,在老布希執政期間,由聯合國授權,發動了海灣戰爭,解放了科威特。

⑥ 專業人士進!美國陣營 vs 俄國伊朗中國陣營 請列舉越多越好,寫出美國和俄國陣營的國家都有那些謝謝

你好由於會被和諧所以在word上打出來截圖

給你望採納

⑦ 二戰期間,為何蘇聯和英國要瓜分伊朗

伊朗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在傳統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協議後也被兩國視為禁臠,不容第三國染指。 二戰爆發後,禮薩汗宣布伊朗中立,但並未限制德國在伊朗的活動。即使蘇德戰爭爆發後,仍不接受一些有遠見的臣屬關於要伊朗宣布站到反法西斯同盟一邊的意見。蘇聯政府多次向伊朗要求取締德國特務的活動,而禮薩汗也並未採取必要的措施 。英國想要伊朗的石油資源,蘇聯想要伊朗的出海口,因為蘇聯的出海口都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南方沒有出海口。

二戰結束之後,1946年3月2日,當初英蘇和伊朗三國同盟條約規定的佔領時限到來。英國軍隊按照協議撤出了伊朗。在二戰結束之後,英帝國已經自在崩潰邊緣,佔領伊朗對英國確實沒有太多的價值了。但蘇聯這時已經看到了冷戰即將來臨,而自己撤出之後,巴列維政權肯定會被美國控制。所以蘇聯盡管在3月3日也撤出了自己控制的最大城市大不里士,但卻顯得非常不情願。他們以伊朗境內存在對蘇聯的安全威脅為由,撤軍行動進行的非常緩慢。而伊朗這時當然也得理不讓人,在美國的支持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抗議。但很明顯聯合國安理會是沒法對蘇聯這個常任理事國採取任何懲罰措施的,不過蘇聯還是感到了壓力,在3月24日答復會盡快撤出。當年4月,蘇聯和伊朗達成協議,伊朗許諾將其北部油田的開采權長期租借給蘇聯,5月蘇軍完全撤出了伊朗領土。

⑧ 求冷戰時期美蘇勢力的范圍分布(地)圖

注釋(自上至下)此圖為1959年

北約組織

其他美國盟國

美國友好國家

歐洲殖民地

華沙條約組織

其他社會主義國家

其他蘇聯盟國

中立國家,地區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tn=imagedetail&word=%C0%E4%D5%BD%B8%F1%BE%D6%CD%BC&in=24752&cl=2&lm=-1&pn=9&rn=1&di=25006646208&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9&-1

另:1.60年代,大批非洲國家擺脫殖民後獨立。越南北部為社會主義。中國脫離與蘇聯聯盟,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生分裂

2.70年代,越南統一,為社會主義國家,與蘇聯結盟。1979年,伊朗「黑色革命」後,成立反美不親蘇的政權。1979年,中國越南爆發沖突,中越同盟分裂。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佔領10年

⑨ 伊朗跟美國是聯盟

曾經是(巴列維王朝時期),現在互為假想敵

追溯到70年前,英國和蘇聯於1941年8月對伊朗的佔領,伊朗驟然上升為一個備受國際社會矚目的國家。二戰期間伊朗在盟軍的軍事行動、特別是運送盟國對蘇聯的援助物資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正是伊朗所具有的這一特殊功能,才使得先前與它關系淡漠的美國大規模的涉入伊朗,美伊關系也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隨著二戰臨近結束,盟國在石油資源非常豐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伊朗產生了較為激烈的利益紛爭。在此期間以及二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內,當伊朗與英蘇發生沖突時,美國大都小心謹慎的站在伊朗一邊,或者至少不是很明顯的與伊朗作對,這使得伊朗人對美國的好感與日俱增。

1953年伊朗政變的成功以及隨後伊朗石油國有化危機以有利於美國的方式獲得解決,標志著美國在伊朗優勢地位的最終確立以及美伊依附關系的最終形成。 當美國成為對伊朗影響最大的外部國家後,在美國的幫助下重新執掌大權的巴列維國王選擇了親美外交路線,他寄希望於在美國的幫助下獲得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在冷戰的氛圍中,美國也看到了伊朗在遏制蘇聯方面的重要作用。於是雙方各有所求,在至1979年巴列維國王倒台為止的三十多年中美伊建立並發展了非常鞏固的雙邊關系。

在美伊關系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巴列維統治的最後10年中,美國對伊朗的軍售在雙邊關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巴列維向美國購買大量的武器,這固然增強了伊朗的軍事實力,提升了伊朗的國際地位,增加了美國的出口以及為美國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他將大把的石油美元花費在武器上的同時,忽略了對伊朗更為重要的經濟建設的投資,這也為他統治的覆滅、為日後美伊關系的惡化埋下了伏筆。

在這長達40餘年的美伊關系發展過程中,雖然也有肯尼迪總統以及卡特總統向巴列維施加的改革壓力,但是他們的初衷並非是希望伊朗走向現代化的民主社會,而是希望巴列維政權能保持長期的穩定,伊朗能更好的為美國利益服務,鼓吹人權、呼籲削減對外軍售的卡特政府對巴列維侵犯人權的漠視、對伊朗武器出售的積極姿態恰好說明了美國對伊政策的上述主要訴求。

1979年巴列維國王的出走他鄉以及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王朝時代在伊朗的隕落,也標志著二戰後美伊親密關系的終結。

目前由於伊核問題、伊朗對美國霸權地位的不服從態度、地緣政治問題(與以色列交惡),還有歷史上的「德黑蘭人質事件」等恩怨,美伊之間相互敵視。內賈德卸任後,現任伊朗政府外交言辭變得比較懷柔,總體關系由敵視轉為冷淡,沒那麼劍拔弩張了。

⑩ 能否告訴我一下1975年時的冷戰格局,特別是哪些國家屬於資本主義陣營,哪些屬於社會主義陣營

75年中美雖然沒有建立外交關系,但72年尼克松已經訪問中國,當時中美關系處於穩定狀態。再加上中國和蘇聯在珍寶島爆發沖突,雙方在國境線兩邊陳兵百萬。所以中國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已經基本上退出了同資本主義世界的對抗之中。當時的資本主義陣營有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義大利(上述12國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及日本,社會主義陣營有蘇聯、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上述8國即華沙條約組織)以及朝鮮、古巴、越南。

閱讀全文

與伊朗在冷戰時屬於哪個陣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到底有多少種動植物 瀏覽:307
伊朗核原料什麼時候能恢復 瀏覽:674
義大利扎扎現在在哪裡踢球 瀏覽:869
印尼巴士怎麼快速賺錢 瀏覽:907
義大利的牌子有哪些牌子好 瀏覽:544
印度尼幣價格多少錢 瀏覽:370
臨汾哪個超市有義大利面 瀏覽:754
英國買鞋為什麼便宜 瀏覽:204
sabbia義大利文什麼意思 瀏覽:283
2021年英國冬天冷到多少度 瀏覽:698
美國為什麼暗殺伊朗名將 瀏覽:657
印度的1000磅等於多少美元 瀏覽:21
為什麼伊朗軍艦被擊落 瀏覽:713
伊朗高原為什麼叫伊朗高原 瀏覽:18
印度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23
印度小葉紫檀龍龜多少克 瀏覽:179
活著就是奮斗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182
印尼半年簽證是什麼簽證 瀏覽:754
去伊朗買什麼機票最好 瀏覽:336
印尼落地簽費用印尼盾多少錢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