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威特 沙烏地阿拉伯 伊朗 伊拉克 阿富汗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這六個國家哪一個不屬於阿拉伯國家
伊朗不屬於阿拉伯國家。
阿拉伯國家包括阿爾及利亞、巴林、葛摩、吉布地、埃及、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卡達國、沙烏地阿拉伯、索馬里、蘇丹、突尼西亞、阿聯酋、葉門、敘利亞。
(1)伊朗伊拉克都是什麼民族擴展閱讀
阿拉伯國家主要分布在西亞、北非地區,包括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葉門、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巴林、阿曼這12個西亞國家;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利比亞、蘇丹、埃及這6個北非國家;另外還有非洲東部的吉布地、索馬里、葛摩以及非洲西部的茅利塔尼亞。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伊朗不是阿拉伯國家(其主體民族為波斯人),但其與伊拉克同屬於什葉派穆斯林掌權的國家。土耳其也不是阿拉伯國家(主體民族是土耳其人)。阿拉伯世界總面積13132327平方千米,約佔世界總面積的9%。
㈡ 伊朗 伊拉克 是阿拉伯國家嗎
伊拉克是阿拉伯國家,但伊朗不是!
「阿拉伯國家」一般是指:以阿拉伯民族為主體所組成的國家,它們使用同一種語言——阿拉伯語,有共同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絕大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有些國家雖非以阿拉伯民族為主體,但長期以來與阿拉伯國家建立了緊密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聯系,並加入了阿拉伯國家聯盟,因此也被稱為阿拉伯國家。
目前阿拉伯國家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地區,包括: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黎巴嫩、沙特、伊拉克、葉門、科威特、阿聯酋、卡達、巴林、阿曼等12個西亞國家;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利比亞、蘇丹、埃及等6個北非國家;非洲西部的茅利塔尼亞、非洲東部的吉布地和索馬里以及印度洋西部島國葛摩。
㈢ 伊朗,伊拉克都是穆斯林國家,為什麼還打根源是什麼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海灣戰爭或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
戰爭起因
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Shatt al-Arab水道。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Shatt al Arab 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戰爭進程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 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雙方都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 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朗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戰後
戰爭使兩個國家都受到慘重損失,經濟發展停滯,石油出口驟降,死傷人數以百萬計。伊拉克因此也背負了大量的債務,僅欠科威特的債務即達140億美元。這也是後來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這場戰爭是二戰以後傷亡最大的戰爭之一,僅次於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具體傷亡數字有很多說法,一般認為死亡人數為一百萬人左右。
伊拉克軍隊由戰前的24萬人發展到戰後的120萬人。
㈣ 伊拉克和伊朗是以遜尼派為主或以什葉派為主
伊拉克和伊朗都是以什葉派為主
伊拉克.阿拉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3%,庫爾德人約佔21%。該國穆斯林約占人口的95%,其中什葉派穆斯林佔54.5%、遜尼派穆斯林佔40.5%。
伊朗是一個多民族的穆斯林國家,有波斯、亞塞拜然、庫爾德、阿拉伯及土庫曼等民族,其中波斯人佔66%,亞塞拜然人佔25%,庫爾德人佔5%,還有阿拉伯人、巴克台里人、洛雷人、俾路支人及土庫曼人等少數民族。官方語言為波斯語,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91%為什葉派,7.8%為遜尼派。
詳細參考:伊拉克網路
http://ke..com/view/7692.htm
伊朗好搜網路
http://ke.haosou.com/doc/4716133-4930702.html
㈤ 回族是中國獨有的民族還是沙特、伊拉克、伊朗這些國家也都是回族人國家
中國獨有的民族。
當年的蒙古國西征,沿著中亞西亞方向打到歐洲,建立了好幾個汗國,這些汗國包括中亞、中東地區、西亞和波斯的部分,後來一部分回遷,到達中國河西走廊一帶,與當地民族主要是漢族融合,形成獨一的民族,和阿拉伯國家一樣都是信奉穆斯林宗教。這個就是中國的回族人的長相和同樣是穆斯林的阿拉伯民族或者西亞國家的人不一樣的原因。
㈥ 伊拉克和伊朗是什麼關系
伊朗在中國西面,伊拉克在伊朗西面。他們是相鄰的阿拉伯兄弟,都信伊斯教。
然而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拉克趁伊朗局勢未穩之際,發動兩伊戰爭。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借口為抵禦「伊斯蘭革命」,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
但自從薩達姆政府被推翻以後,伊拉克和伊朗的關系就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兩國越走越近,出現明顯的緩和局面。
伊拉克共和國,簡稱「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
兩伊戰爭,又稱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伊朗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神聖抗戰、或伊朗革命戰爭,伊拉克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化學武器。
㈦ 伊拉克人是什麼種族
伊拉克人(Iraques)
有兩義: ①西亞伊拉克的阿拉伯人。 有1313萬人(1980),約佔全國人口的76.2%。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通用阿拉伯語文,屬閃含語系閃語族。信伊斯蘭教,分屬遜尼派和什葉派。伊拉克位於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舊地,是人類社會最早進入文明時期的地區之一。其南部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住有蘇美爾人,並開始形成奴隸制城邦,以後逐漸同化於後來的閃族阿卡德人、巴比倫人和亞述人。公元前19世紀建巴比倫王國,前14世紀建亞述帝國,前7世紀建新巴比倫王國。自前6世紀起受波斯帝國、塞琉古王朝統治,對伊拉克的民族成分產生深遠影響。7世紀被阿拉伯人征服,逐漸被同化,遂形成為伊拉克阿拉伯人。自16世紀起受奧斯曼帝國奴役。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受英國委任統治。1921年建立伊拉克王國。1958年推翻費薩爾王朝,建立共和國。伊拉克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大麥、小麥、棉花、煙草、棗椰(棗椰產量佔世界第一位)。半游牧民飼養綿羊和山羊,南部還養水牛;游牧民飼養駱駝。波斯灣沿岸居民從事漁業和珍珠采撈業。石油工業發達,很多人在石油部門工作。傳統住宅中部地區多為平頂泥土房,木門很矮,兼作窗戶;南部地區多為蘆席茅屋。游牧民長年住毛氈帳篷。傳統男服是白長褲和肥大長衫,寒冷時外穿斗篷,頭戴纏頭。女服為各色長衫、斗篷和長褲。現今許多婦女已不戴蓋頭。②伊拉克全體居民的總稱。
㈧ 伊拉克屬於阿拉伯世界,伊朗不屬於是不是
樓主的前半句還是錯了,伊拉克的憲法(或者是和憲法媲美的文件)這樣寫道:伊拉克的一部分屬於阿拉伯。從信仰上來看阿拉伯的穆斯林基本是遜尼派的,而伊拉克大部分穆斯林是什葉派的,從民族上來看伊拉克中有少數民族庫爾德人,又再次證明伊拉克的一部分屬於阿拉伯世界。
㈨ 伊朗和伊拉克是阿拉伯國家嗎
伊拉克是阿拉伯國家。
伊朗則不是,因為伊朗人主要是波斯人。
阿拉伯國家是指以阿拉伯人為主的國家。
是
伊拉克是阿拉伯國家,但伊朗不是。
「阿拉伯國家」是指以阿拉伯民族為主體所組成的國家,它們使用同一種語言—阿拉伯語,有共同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絕大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有些國家雖非以阿拉伯民族為主體,但長期以來與阿拉伯國家建立了緊密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聯系,並加入了阿拉伯國家聯盟,因此也被稱為阿拉伯國家。目前阿拉伯國家和地區共有23個,大都分布在中東地區,它們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北葉門)、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南葉門)、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達、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蘇丹、索馬里、吉布地、西撒哈拉。「阿拉伯國家」的范圍與「中東」的范圍有部分重疊,但也有不同之處,並非所有中東國家都是阿拉伯國家,如土耳其、塞普勒斯、伊朗等。 \
伊拉克是阿拉伯國家.伊朗則不是,因為伊拉克主要是阿拉伯人,伊朗人主要是波斯人。它們是不同的。
伊拉克是,伊朗不是。
伊拉克是阿拉伯人,伊朗則為波斯人。
伊朗大多是什葉派穆斯林,而原來伊拉克的統治者薩達姆是遜尼派穆斯林,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原因。
伊朗要是阿拉伯國家 那從印度到冰島都是阿拉伯國家了
伊朗是
不是
伊朗是波斯國家,伊拉克是阿拉伯國家
㈩ 中東國家伊朗、伊拉克、以色列、巴勒斯坦、阿富汗、利比亞。分別屬於什麼民族和宗教
以色列主要民族: 猶太人,阿拉伯人,德魯茲人 。主要宗教: 猶太教,伊斯蘭教
除以色列外,其他國家多數屬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