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萊希總統多少歲

伊朗萊希總統多少歲

發布時間:2022-05-03 12:51:00

㈠ 帕特里克·萊希的介紹

帕特里克·萊希(Patrick Leahy,1940年3月31日),美國民主黨政治人物,是佛蒙特州的資深聯邦參議員,自1975年起就在參議院代表佛蒙特州。萊希自2012年12月17日起,就任美國參議院臨時議長,接替逝世的丹尼爾·井上參議員。做為參議院臨時議長,萊希是美國總統繼任順序里的第三順位,次於副總統和眾議院議長。

㈡ 美國海軍五星上將萊希生平

威廉-丹尼爾-萊希(Willian Daniel Leahy),生卒年:1875.5.6—1959.7.20;出生地:艾奧瓦州漢普頓市,逝世地:馬里蘭州貝賽斯達市,安葬地:馬里蘭州貝賽斯達市;學校: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職務:海軍作戰部長、武裝部隊總司令參謀長、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軍銜:海軍五星上將(
Fleer Admiral);著作:《身臨其境》。

㈢ 幫我把二戰的威廉丹尼爾萊西在百度給我復制發過來,要全部謝謝

威廉·丹尼爾·萊希編輯
威廉·丹尼爾·萊希(William Daniel Leahy,1875年5月6日-1959年7月20日),美國海軍五星上將,1897年畢業於美國亞那波里斯海軍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指揮一艘海軍運輸艦,同當時任海軍部助理部長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結成生死之交。歷任軍械局局長(1927~1931)、航行局局長(1933~1935)、美國海軍作戰部長(1937年-1939年)、1936年晉升為海軍上將。1939年因年邁退休。數月後,被羅斯福總統任命為波多黎各總督(1939年-1940年)、接著出任駐維希法國大使(1941年-1942年),美國參戰後,擔任新設置的總統參謀長職務(1942年-1949年)並主持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和英帝國總參謀長阿蘭布魯克子爵一起決定盟國大戰略。1944年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獲五星上將軍銜的軍官。次年隨羅斯福參加雅爾塔會議。1945年4月羅斯福去世後,他在杜魯門總統任內繼任原職。1949年退休。寫有戰爭回憶錄《身歷其境》(I Was There,1950),為紀念萊希,美國海軍將萊希級巡洋艦以他的名字命名。
中文名威廉-丹尼爾-萊希
外文名Willian Daniel Leahy
別 名李海
國 籍美國
出生地艾奧瓦州漢普頓市
出生日期1875年5月6日
逝世日期1959年 7月20日
職 業軍事家
畢業院校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
職 務武裝部隊總司令參謀長
軍 銜海軍五星上將
著 作《身臨其境》
目錄
1早年
2擴軍
3大使
4總參
1早年
編輯

《時代周刊》封面上的萊希
《時代周刊》封面上的萊希
1875年5月6日出生在艾奧瓦州漢普頓。18歲時萊希考 入安納波利斯的美國海軍學院。
1897年畢業。畢業後,分配到亞洲艦隊「俄勒岡」號上服役。
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他隨「俄勒岡」號參加了加勒比海上的聖地亞哥灣海戰。
1899年被派往菲律賓海軍基地,鎮壓過菲律賓人民解放運動。
1900-1901年他隨美軍從菲律賓赴中國參加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此後,他還參與了對尼加拉瓜和海地的軍事佔領。1915-1916年中,萊希任一艘名為「海豚」號的郵遞船船長。他結識了數次乘這艘船出海的海軍部助理部長的富蘭克林·羅斯福。共同的愛好使得他們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者使他從商船隊中脫離出來,成為其私人船長。直到1917年美國參戰,他們之間的來往才少了很多。戰後,萊希先後擔任海軍裝備局局長、航海局局長(主管人事)。
2擴軍
編輯

1937年起任海軍作戰部部長。這時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總統,他們在一起經常討論建設一支可靠的防衛力量的問題。當時擺在他眼前的形式是嚴峻的,美國海軍當時只有3艘航空母艦,10艘巡洋艦,41艘驅逐艦和15艘潛艇在建設中,鑒於日本海軍1935年退出華盛頓海軍公約,瘋狂備戰,美國議會也緊急通過了《1938年海軍法》,要求再造3艘戰列艦,2艘航空母艦,23艘驅逐艦和9艘潛艇,海軍航空兵的飛機也要達到3000架的規模。
海軍部感到,這樣的規模仍不能抵禦日本咄咄逼人的擴軍姿態,海軍部認為現有的基地不能支持海軍在西半球以外的任何地方作戰,要求執行一項耗資2.3億美元的36個基地計劃。兵員的缺乏仍然困擾著海軍部,當時海軍人員由12.52萬,陸戰隊1.94萬,缺員達到20%,他的報告《我們准備好了嘛?》給總統描繪的是一副陰暗的畫面。
慕尼黑會議過後,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宣布撥款5億美元使得軍用飛機增加1萬架,並建造一個年產2.4萬架飛機的龐大軍工企業。希萊的海軍部立即擬定了1939年海軍均衡發展計劃,3個月後,國會撥款3億美元,批准海軍航空兵擴充規模達到5500架。並組建永久性大西洋分艦隊[1] 。
1939年4月,64歲的李海已到退休年齡,遂辭去了海軍作戰部部長的職務。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為他舉行了一個小型儀式,授予勛章一枚。並說:「比爾,一旦我們捲入戰爭 ,請你回來助我一臂之力。」接著,派他到波多黎各島擔任總督。
3大使
編輯

1940年6月法國敗亡後,總統於 11月又命他出任維希法國大使,力求使維希政府站在美國一邊。起碼使得法國艦隊不站在納粹德國一邊,他在冬季越過咆哮的大西洋,在聖誕節來到里斯本,1941年1月8日向亨利·菲利浦·貝當元帥遞交了國書。他以美國向法國提供糧食援助來離間法德之間的關系,但達爾朗海軍上將卻表示贊成德國的新秩序,這使他受到沉重打擊,雖然法國國防部長馬克西姆·魏剛表示將站在美國這一邊。夏季,德軍突入巴爾干,把英軍打的逃離希臘,這使他預言的德國必敗的斷言愈發使人懷疑。達爾朗通過報紙宣傳對其部下宣傳,把他描繪成一顆有毒的漆樹,使他工作越發困難,但這樣他還經常與總統進行書信往來,匯報法國情況,使得法國艦隊最終沒能和德國艦隊合作,並使在北非的法國陸軍保持中立,這已經讓總統感到滿意[2] 。
4總參
編輯

威廉·丹尼爾·萊希
威廉·丹尼爾·萊希
1942年2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成立。該機構由三軍參謀長組成,每天必須與總統聯系,但需要一個中間聯系人。在此情況下,經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提議,總統於 1942年7月正式任命李海為美國陸海軍總司令的參謀長(亦稱白宮參謀長)。參謀長聯席會議是協助總統進行工作的一種工具,並對他負責。在這個機構里,萊希是總統的私人代表。作為出席會議的高級官員,萊希主持會議、制定議程、簽署主要文件和決議。會議由萊希隨時向總統報告各種重大戰略問題和其他有關重要問題。與此同時,為適應盟國戰略聯合的需要,他還參加了英美聯合參謀長會議的工作。作為羅斯福總統的私人參謀長,李海在任職期間,充分顯示出了他非凡的組織才能和指揮才能。他曾多次主持參謀長聯席會議和聯合參謀長會議,先後討論了盟軍在北非的軍事行動、開辟第二戰場、太平洋戰場的戰略和戰爭指揮權,以及擴大軍工生產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主要同盟國首腦及其高級軍事顧問舉行會晤,協調戰略行動,做了大量准備工作。這些會議包括:卡薩布蘭卡會議、華盛頓會議、魁北克會議、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等。此間還幫總統處理了大量的日常事務工作,研究各種問題共1475個,處理文件平均每月達130件。
1945年4月羅斯福去世後,萊希繼續擔任新任總統杜魯門的參謀長,協助總統處理大戰結束前後的諸多重大問題。
1944年11月晉升海軍五星上將。
1949年3月21日,74歲的萊希提出辭職,杜魯門滿足了他的要求。
1959年7月20日,萊希逝世於馬里蘭州貝賽斯達,終年 84歲。

㈣ 威廉·丹尼爾·萊希的介紹

威廉·丹尼爾·萊希(William Daniel Leahy,1875年5月6日-1959年7月20日),美國海軍五星上將,1897年畢業於美國亞那波里斯海軍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指揮一艘海軍運輸艦,同當時任海軍部助理部長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結成生死之交。歷任軍械局局長(1927~1931)、航行局局長(1933~1935)、美國海軍作戰部長(1937年-1939年)、1936年晉升為海軍上將。1939年因年邁退休。數月後,被羅斯福總統任命為波多黎各總督(1939年-1940年)、接著出任駐維希法國大使(1941年-1942年),美國參戰後,擔任新設置的總統參謀長職務(1942年-1949年)並主持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和英帝國總參謀長阿蘭布魯克子爵一起決定盟國大戰略。1944年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獲五星上將軍銜的軍官。次年隨羅斯福參加雅爾塔會議。1945年4月羅斯福去世後,他在杜魯門總統任內繼任原職。1949年退休。寫有戰爭回憶錄《身歷其境》(I Was There,1950),為紀念萊希,美國海軍將萊希級巡洋艦以他的名字命名。

㈤ 伊朗第12屆總統候選人是哪些的最新相關信息

5月19日,伊朗舉行了第12屆總統選舉投票,包括現任總統魯哈尼和強硬保守派候選人易卜拉欣·萊希在內的4名候選人角逐總統一職。在經過了三次共6小時的延時後,第12屆伊朗總統選舉投票進行到了19日的最後一刻才結束。這是伊核協議2015年簽署之後,伊朗首次進行大選,選民最終決定延續現任總統魯哈尼的開放與改革政策。伊朗現任總統魯哈尼贏得選舉,成功連任。 魯哈尼贏得2280萬張選票,其主要競爭對手萊希贏得1550萬張選票。 根據對近100%選票的統計結果,68歲的魯哈尼的得票率接近58%,取得超過半數選票,直接贏得選舉。

易卜拉欣·萊希與魯哈尼(右)

㈥ 世界各國總統名字分別是什麼

蒙古總統呼日勒蘇赫、韓國總統文在寅、緬甸總統吳溫敏、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新加坡總統雅各布、印尼總統佐科、東帝汶總統盧奧洛、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馬爾地夫總統薩利赫、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印度總統考文德、孟加拉總統哈米德、尼泊爾總統班達瑞、阿富汗總統加尼、塔吉克總統拉赫蒙、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罕默多夫、伊朗總統萊希、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喬治亞總統祖拉比什維利、亞美尼亞總統薩爾基相、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塞普勒斯總統阿納斯塔夏季斯、敘利亞總統阿薩德、黎巴嫩總統奧恩、以色列總統赫爾佐克、伊拉克總統薩利赫、阿聯酋總統哈利法、葉門總統哈迪、俄羅斯總統普京、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拉脫維亞總統列維茨、愛沙尼亞總統卡里斯、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冰島總統約翰內松、愛爾蘭總統希金斯、法國總統馬克龍、葡萄牙總統德索薩、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馬爾他總統維拉、斯洛維尼亞總統帕霍爾、克羅埃西亞總統布蘭諾維奇、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黑山總統久卡諾維奇、阿爾巴尼亞總統梅塔、北馬其頓總統彭達羅夫斯基、希臘總統薩克拉若普盧、保加利亞總統拉德夫、羅馬尼亞總統約翰尼斯、摩爾多瓦總統桑杜、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匈牙利總統阿戴爾、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波蘭總統杜達、捷克總統澤曼、斯洛伐克總統恰普托娃、阿爾及利亞總統特本、茅利塔尼亞總統加祖瓦尼、塞內加爾總統薩勒、甘比亞總統巴羅、維德角總統豐塞卡、幾內亞比索總統恩巴洛、幾內亞總統孔戴、獅子山總統比奧、賴比瑞亞總統維阿、象牙海岸總統瓦塔拉、馬里總統凱塔、布吉納法索總統卡波雷、迦納總統阿庫弗-阿多、多哥總統納辛貝、貝南總統塔隆、奈及利亞總統布哈里、尼日總統巴祖姆、中非總統圖瓦德拉、喀麥隆總統比亞、赤道幾內亞總統奧比昂、聖普總統諾瓦、加彭總統邦戈、剛果總統薩蘇-恩格索、剛果(金)總統齊塞克迪、安哥拉總統洛倫索、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波札那總統馬西西、南非總統拉馬福薩、辛巴威總統姆南加瓜、尚比亞總統希奇萊馬、馬拉維總統查奎拉、莫三比克總統紐西、葛摩總統阿蘇馬尼、馬達加斯加總統拉喬利納、模里西斯總統魯蓬、塞席爾總統拉姆卡拉旺、坦尚尼亞總統哈桑、蒲隆地總統恩達伊施米耶、盧安達總統卡加梅、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肯亞總統肯亞塔、索馬里總統穆罕默德、吉布地總統蓋萊、厄利垂亞總統阿費沃基、衣索比亞總統祖德、南蘇丹總統基爾、埃及總統塞西、突尼西亞總統賽義德、萬那杜總統摩西、帛琉總統惠普斯、密克羅尼西亞總統帕努埃洛、馬紹爾群島總統卡布阿、諾魯總統安吉米亞、吉里巴斯總統馬茂、斐濟總統卡托尼韋雷、美國總統拜登、墨西哥總統洛佩茲、瓜地馬拉總統賈馬太、薩爾瓦多總統布克萊、宏都拉斯總統埃爾南德茲、尼加拉瓜總統奧特加、哥斯大黎加總統阿瓦拉多、巴拿馬總統科蒂佐、多米尼加總統阿比納德爾、多米尼克總統薩瓦林、特多總統威克斯、巴西總統博索納羅、蘇利南總統單多吉、蓋亞那總統阿里、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哥倫比亞總統杜克、厄瓜多總統拉索、秘魯總統卡斯蒂略、智利總統皮涅拉、阿根廷總統費南德斯、烏拉圭總統拉卡列、巴拉圭總統阿布多、玻利維亞總統阿爾塞(被政變推翻而未正式辭職的總統仍算在內)

㈦ 美國五星上將有哪些

1、美國陸軍五星上將:

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 1944)、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1944)、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 1944)、奧馬爾·納爾遜·布拉德利( 1950)

2、海軍五星上將:

威廉·丹尼爾·萊希( 1944)、恩斯特·約瑟夫·金恩( 1944)、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1944)、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爾西( 1945)

3、空軍五星上將:

亨利·哈里·阿諾德( 1949)

(7)伊朗萊希總統多少歲擴展閱讀:

威廉·丹尼爾·萊希(William Daniel Leahy,1875年5月6日-1959年7月20日),美國軍事家、海軍五星上將。

威廉·丹尼爾·萊希1897年畢業於美國亞那波里斯海軍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指揮一艘海軍運輸艦,同當時任海軍部助理部長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結成生死之交。

歷任軍械局局長(1927~1931)、航行局局長(1933~1935)、美國海軍作戰部長(1937年-1939年)、1936年晉升為海軍上將。1939年因年邁退休。

數月後,被羅斯福總統任命為波多黎各總督(1939年-1940年)、接著出任駐維希法國大使(1941年-1942年),美國參戰後,擔任新設置的總統參謀長職務(1942年-1949年)並主持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和英帝國總參謀長阿蘭布魯克子爵一起決定盟國大戰略。

1944年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獲五星上將軍銜的軍官。次年隨羅斯福參加雅爾塔會議。1945年4月羅斯福去世後,他在杜魯門總統任內繼任原職。1949年退休,寫有戰爭回憶錄《身歷其境》(I Was There,1950)。

1959年7月20日,萊希去世,享年84歲。為紀念萊希,美國海軍將萊希級巡洋艦以他的名字命名。

㈧ 伊朗前總統內賈德為什麼退出總統選舉

伊朗國營電視報道,憲法監護委員會訂出6名候選人名單,包括批准現任總統魯哈尼,以及強硬派教士萊希參加大選,但前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則被取消參選資格。
2005年至2013年間出任伊朗總統的艾哈邁迪內賈德,曾表明不會參選,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暗示反對他再選,但艾哈邁迪內賈德上周突然改變態度報名參選,引起伊朗國內轟動,其舉動更被外界視為挑戰哈梅內伊的權威。各界一直關注一半成員由哈梅內伊指定的憲法監護委員會,會否批評他進入候選人名單。

㈨ 伊朗大選最終誰會獲勝

據伊朗伊斯蘭通訊社17日報道,改革派候選人、現任第一副總統賈汗吉里16日宣布退出競選。此前一天,強硬派候選人、德黑蘭市長卡利巴夫剛剛宣布退出總統競選。隨著上述二人的退出,19日的伊朗總統大選還剩四名候選人,分別是溫和派的現總統魯哈尼和前副總統哈希米·塔巴;保守派的前副司法部長易卜拉欣·萊希和前文化部長穆薩塔法·米爾薩利姆。

伊朗總統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總統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可連任一屆。在首輪投票中獲得逾半數選票的候選人將直接當選,否則將由得票數居前兩位的候選人進入第二輪角逐。選舉結果公布後,須經憲法監護委員會認可,最終勝出者還須由最高領袖任命。自從1981年以來,歷任伊朗總統都獲得連任。在2013年第一次大選中,魯哈尼以50.3%的支持率在第一輪中勝出。

目前的非官方民調顯示,魯哈尼領跑伊朗大選。《印度教徒報》17日引述伊朗學生民調機構5月初的調查稱,魯哈尼的支持率是42%,萊希的支持率為27%,退選前的德黑蘭市長卡利巴夫為25%,賈漢吉里和米爾薩利姆為3%,哈希米·塔巴為2%。

另據路透社報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17日對總統候選人之間互相攻擊的現象提出批評。哈梅內伊稱,競爭對手當著觀眾的面互指對方腐敗,使本屆選舉成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歷史上最惡劣的一次。他還說:「看看這個地區,安全的國家是哪一個?伊朗正在安全和平靜的氛圍里准備大選。這彌足珍貴。」

㈩ 現任伊朗總統

現任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男,1948年11月出生於伊朗賽姆南省索爾赫市。2013年6月15日當選伊朗新一屆總統,2017年5月20日,魯哈尼擊敗對手萊希,成功連任。

閱讀全文

與伊朗萊希總統多少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原油寶穿倉中國兜底虧多少 瀏覽:665
印度到底有多少種動植物 瀏覽:309
伊朗核原料什麼時候能恢復 瀏覽:676
義大利扎扎現在在哪裡踢球 瀏覽:871
印尼巴士怎麼快速賺錢 瀏覽:910
義大利的牌子有哪些牌子好 瀏覽:546
印度尼幣價格多少錢 瀏覽:373
臨汾哪個超市有義大利面 瀏覽:757
英國買鞋為什麼便宜 瀏覽:208
sabbia義大利文什麼意思 瀏覽:286
2021年英國冬天冷到多少度 瀏覽:701
美國為什麼暗殺伊朗名將 瀏覽:660
印度的1000磅等於多少美元 瀏覽:26
為什麼伊朗軍艦被擊落 瀏覽:718
伊朗高原為什麼叫伊朗高原 瀏覽:21
印度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30
印度小葉紫檀龍龜多少克 瀏覽:183
活著就是奮斗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185
印尼半年簽證是什麼簽證 瀏覽:759
去伊朗買什麼機票最好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