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和伊朗關系的歷史淵源
伊朗問題一般指伊朗核問題
在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下,伊朗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核能開發活動。1980年伊朗與美國斷交後,美國開始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美國隨即對伊朗的核能開發計劃表示了「嚴重質疑」。美國稱伊朗擁有濃縮鈾就意味著擁有核武器,並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進行更為嚴格的檢查,終止提煉濃縮鈾的試驗。在國際社會,特別是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的積極斡旋下,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11月,伊朗宣布中止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
2003年10月21日,伊朗表示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此後,伊朗與歐盟進行了一系列談判,但雙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始終無法達成一致。歐盟堅持伊朗應完全終止鈾濃縮活動,而伊朗則表示不會放棄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2005年8月,伊朗恢復了鈾轉化活動,歐盟與伊朗之間的談判中斷。
2003年12月18日,伊朗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薩利希(左)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右)共同在奧地利維也納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2005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2005年8月8日,在伊朗伊斯法罕鈾轉化設施內,伊朗技術人員正在移動一個裝有核材料的容器。伊朗原子能組織副主席賽義迪2005年8月8日向外界宣布,伊朗已於當日在伊斯法罕附近的一處核設施中恢復鈾轉化活動。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美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立即就此指責伊朗。美國表示,必須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以便對伊朗實施可能的制裁。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這意味著伊朗將於4月28日面臨最後期限。
4月11日,伊朗宣布已經成功提煉出純度達3.5%的濃縮鈾,表明伊朗已完全掌握核燃料生產技術。此舉引起美國等有關國家的強烈反應。13日,美國國務卿賴斯呼籲安理會就伊朗核問題通過強硬決議。25日,伊朗表示,如果聯合國對伊朗實施制裁,伊朗將中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27日重申,伊朗不會在核問題上屈服於西方壓力。5月2日,伊朗稱最近生產的濃縮鈾純度已達到4.8%。5日,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就擬議中的伊朗核問題決議草案舉行閉門磋商,但未能就草案內容達成一致意見。
另外給您一個地址,去看看會有幫助
❷ 伊朗研發核武器為什麼要公布,他不可以秘密研製嗎
因為他要震懾美國。伊朗研究核武器就是為了應對美國的威脅,他當然要讓全世界都知道這個消息。
❸ 美國佬有什麼資格查伊朗的核設施,它自己核武器比誰都多,真不要臉。美國佬大流氓,搶人家石油還理直氣壯
經濟利益使然,核武器只是美國用以干涉伊朗的借口罷了,以前伊拉克薩達姆在台的時候,兩伊之間有摩擦爭論,使中東地區保持在一個均勢的條件之下,現在伊拉克薩達姆垮台了,伊朗在中東地區實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伊朗的發展卻威脅到了美國及西方國家在中東的既得利益,自然為了限制伊朗的發展,美國便得千方百計的尋找機會來制裁伊朗、等到什麼時候伊朗實力下降了,無法影響到他們的利益時,美國等其他的一些國家便也會對伊朗和和氣氣了,沙烏地阿拉伯便是個實例。
❹ 伊朗核問題是怎麼引起的
伊朗核問題
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美國對伊朗核能開發計劃提出「嚴重質疑」,並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鈾濃縮活動。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為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還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並於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去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今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舉行外長級會議,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並要求伊朗盡快對這一方案作出答復。伊朗認為,六國方案雖包含「積極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並多次表示將在8月22日前對六國方案作出答復。
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盡管聲明隱含制裁的威脅,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國際法和國際准則,但決不放棄獲得核技術的權利。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伊朗核問題在2006年初成為美國伊朗關系的核心問題,並成為美國伊朗戰爭的潛在導火索。
伊朗核問題的歷史與現狀
1950年代開始核能源開發
1980年美伊斷交,美國多次指責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煉出核電站燃料鈾
2003年12月18日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2004年4月,宣布暫停組裝濃縮鈾離心機
2004年6月底,宣布恢復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但暫停提煉濃縮鈾
2004年9月21日,宣布開始將37噸鈾礦料中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
2004年11月,德法英3國與伊朗在多輪會談後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德法英承諾提供核技術、核燃料和一座輕水反應堆
2004年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鈾濃縮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復中止了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產出純度3.5%的低純度濃縮鈾,成為國際核八強之一(五常任理事國,印巴,伊朗)
4月2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向該機構理事會和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報告。報告說,伊朗未能在聯合國安理會規定的期限內中止鈾濃縮活動,也沒有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進行全面合作。
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國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協商會議未能達成成果。
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核問題的決議
2003年的決議
6月19日,發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主席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總結性聲明」敦促伊朗:
迅速糾正總幹事巴拉迪在其報告中提到的伊朗在執行與《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有關的保障協定中存在的所有問題,立即和無條件地簽署和執行保障協定的附加議定書
9月12日,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開其核計劃,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突擊檢查其核設施,終止提煉濃縮鈾
11月26日,再次通過決議
2004年的決議
3月13日,理事會通過決議批評伊朗沒有公開其部分核計劃
6月18日,理事會通過決議協助解決核計劃的剩餘問題
9月18日,理事會在維也納通過決議要求伊朗終止一切與製造核武器有關的核活動
11月29日,理事會通過決議不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2004年的決議
8月11日,理事會通過決議要求伊朗立即停止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核活動
9月24日,理事會通過決議認定伊朗多次不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義務
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態度
美國目前准備以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理由,發動對伊朗的戰爭。
美國主戰派
美國總統小布希
國務卿賴斯
主戰派觀點:現在不打,後患無窮;對伊朗動武代價很高,但容忍伊朗擁有核武器對美國的安全形成威脅代價更高;在動武和縱容其擁有核武器之間選擇動武。
美國主和派
前卡特政府國家安全顧問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
主和派觀點:目前局勢類似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美國政府處於「要麼默許敵人擁有危險武器,要麼動武阻止敵人」的兩難困境;動武則美國將陷入20至30年的另一個伊拉克泥潭
❺ 那些偷偷研製核武器的國家,為何最終都會被美國發現
因為核武器的研製是需要場地的,只要需要場地,就會出現在衛星拍攝的照片里。
而核設施的外觀不論怎麼偽裝,都不可能完全成為民房大樓的樣子,在荒郊野外突兀地出現一座類似工廠的設施,結合交通、周邊資源等因素作為參考,很容易排除掉一些干擾選項,如果最後只剩下核設施一個選項,那這座設施的用途就明白無誤了。
幾乎所有國家都或多或少的在美國的關注之下,只是美國對其的重視程度如何而已。
而通過對這些國家的了解,可以很輕松地推斷出哪些國家需要核武器,哪些國家沒有這個需求。這樣就縮小了需要關注的范圍,減少了工作量。
而哪些國家有能力研發核武器,哪些國家沒有能力,又可以繼續縮小監控范圍。這樣一步步縮小下來,幾乎沒有國家可以在完全隱蔽的環境下完成對核武器的研製。
❻ 美國為什麼對伊朗核計劃這么敏感
兩伊戰爭,美伊由朋友變成敵人,伊朗擁核,勢力天平將嚴重傾斜,對美國西進中亞將是有力的阻擊,一個楔子釘住中俄印三國的戰略計劃將遙遙無期。美國也許知道,攻下伊朗,整個伊斯蘭世界的矛頭就是美國。
伊朗是中東地區最主要的國家之一,該國扼守波斯灣和霍爾木茲海峽,控制著極其重要的「能源生命線」。按理說,地緣戰略如此重要的國家應當是美國積極拉攏的對象。但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伊朗並沒有和美國走到一起。這是歐美在中東地緣戰略博弈失敗帶來的結果,因此伊朗一直被美國視為眼中釘。
美國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的一個重要依據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該條約對核武器發展進行了限制,伊朗也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締約國之一,所以伊朗實際上也有義務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條款。伊朗是地區性大國,實力及影響力遠高於朝鮮,並且與美國及其中東盟友敵對。如果伊朗擁有核武器的話,中東地區一定會越發動盪起來,整個地區一定會不受控的邁向軍備競賽。因此,不讓伊朗擁核,與不讓朝鮮擁核一樣,不僅是符合美國利益的,也是符合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的利益的。
如果伊朗有了核武器,會產生一系列對美國不利的影響:伊朗將利用核武器,確立自己在中東的霸權地位,加強對周邊國家的控制;伊朗也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對其他一些被美國認定的武裝組織的支持;其他中東國家可能也會要求發展核武器,由此帶來中東地區的核競賽;伊朗可能會把核武器或技術出售給其他國家,造成核擴散;如果美國沒有制止伊朗獲得核武器,會被國際社會視為美國外交政策的失敗。美國的盟友會對美國更加失望,美國的敵人會變得更加強硬。
美國對伊朗一舉一動都抱有強烈的疑心。核武器更是不能染指。雖然聯合國五常都有核武器,但沒人擔心。這就如同刀本身無罪,是拿刀的殺人犯有罪一樣,核武器本身沒問題,但如果擁有核武器的人是一個瘋子,全世界就擔心了。
❼ 為什麼伊朗製造核武器會被發現
最主要直接的原因是衛星偵察
2002年年底,美國公布了其偵察衛星拍攝的有關伊朗中部兩處核設施的照片,稱伊朗有可能利用這兩處設施製造核武器。2003年2月,時任伊朗總統哈塔米宣布伊朗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伊核計劃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
2003年6月,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一份有關伊朗核問題報告,指出伊朗未能履行其在核安全保障協議中所規定的申報進口材料及其加工情況的義務。
2011年11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發表的報告說,伊朗核計劃中有12項問題可能與秘密研發核武器有關。這些問題被統稱為伊核計劃「可能的軍事層面問題」。但伊朗方面對此予以否認。
2013年8月伊朗新總統魯哈尼上任後,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同年11月11日,雙方簽署合作框架,伊朗承諾採取一些實際措施,增加其核計劃的透明度。
2015年12月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向該機構理事會遞交的一份關於伊朗是否秘密研發過核武器最終評估報告稱,伊朗在2003年年底前有一系列與研發核爆炸裝置有關的行為,但這些研發行為沒有超出可行性和科學研究以及掌握某些相關技術能力的階段,國際原子能機構沒有發現伊朗在2009年以後有類似行為。
❽ 伊朗還有朝鮮研究核武器,跟美國有什麼關系
伊朗的問題在於石油!就是說伊朗之所以和中國和俄羅斯成為友好戰略夥伴關鍵在於伊朗廉價賣給我們石油,而美國打伊拉克為什麼 也是石油
所以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美國一直想到伊朗下手
還有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伊朗大選的時候,美國扶持的人並沒有上台,而現在的伊朗領導人,是抵制美國的,也有這樣的因素!現在只要有戰爭的發生,主要的目的就是2個字 資源
而朝鮮 我不說你也明白!一向是和美國人沒有好感的 也屬於中國的友好邦交,軸心國!在亞洲地區,這2個國家是絕對擁護我們中國的,所以外交上和利益上美國都不希望這2個國家強大
你說的核武器! 這個問題很簡單,美國為什麼很輕松的就打下伊拉克了,雖然佔領後,損失很大,但是主要原因就是伊拉克沒有核武器,在現在的時代核武器是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很重要的武器,所以誰擁有的核武器,誰在一定范圍內擁有了王牌!!!!!
❾ 美國怎樣知道其它國家造核武比如日本,它有技術不會偷偷造嗎
其實核武器民用核設施的區別關鍵在於最後總要進行核爆實驗的。。。這個現在誰也瞞不了誰。所以哪怕是日本再有能力造最多也就是利用製造核電站原料的機會造一些高濃度的核原料存著(所謂大規模工廠其實核心設備就是離心機,也就是聯合國對伊朗核查的主要目標,但是連伊朗的都找不到日本要有的話你能找到么?),等萬一有需要的時候再進行最後一步。。。
❿ 美國與伊朗處於什麼關系這種關系是如何形成的
1921年2月21日,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占據德黑蘭,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維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當時美國對伊朗的事務幾乎沒有興趣。伊朗為了擺脫英國和俄羅斯在波斯事務中的統治地位。向美國尋找支持,美國工業和商業領袖支持波斯推動其經濟現代化並擺脫英國和俄羅斯影響。美伊兩國也開始越來越親密。
到1978年1月發生反對伊朗君主體制的大規模示威活動;同年8月至12月,罷工及示威活動癱瘓了整個國家。1979年1月中旬,沙阿被迫流亡海外,伊朗讓美國交出阿沙,阿沙和美國關系特殊,美國沒有交出來。伊朗佔領了美國大使館,52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的。雖然伊朗因為阿沙死了最後放了人,但是是梁子結下了。
伊斯蘭革命期間」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對伊朗所有美國文化,經濟全盤否定。1980年伊朗與美國斷交後,美國開始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對伊朗進行全方面經濟,軍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