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擊落全球鷹用什麼導航

伊朗擊落全球鷹用什麼導航

發布時間:2022-05-01 14:59:33

⑴ 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並展覽,是什麼原因讓伊朗這么做

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並展覽,用伊朗官方媒體的說法是,被擊落的美軍RQ-4「全球鷹」無人機當天從波斯灣南部的基地起飛,機上電子偵察設備處於開機狀態,向伊朗方向飛行執行「侵略性」偵察任務。

報道稱,沙烏地阿拉伯石油設施遇襲後,美國國防部20日宣布向海灣地區增兵,部署包括導彈防禦系統在內的防空力量。在這一背景下,薩拉米發表了上述立場。

美國政府20日還宣布對伊朗中央銀行等3家伊朗實體實施制裁,稱這是對沙特石油設施遭襲事件的回應。美國財政部表示,受制裁對象長期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等軍事組織提供財政支持。

伊朗外交部21日就美國對伊朗實施的最新經濟制裁回應稱,美國應該承認其制裁政策失敗,這些制裁措施沒有任何新意,只是「舊戲重演」。

伊朗外長扎里夫說,「這表明了美國的絕望」。他表示,美國旨在阻止伊朗的國際貿易,並限制伊朗獲得食品和葯品,這種做法是危險的。「美國不能一邊進行『經濟恐怖主義』,一邊又要求伊朗坐在談判桌前」。

⑵ 美全球鷹無人機為何被淘汰呢

在今年6月的時候,美軍的全球鷹高空戰略無人偵察機來到了伊朗霍爾木茲海峽的上空。美國的這一種無人偵察機是第1次加入到實戰的演練當中,但是在這一次的首次實戰經歷之下,居然被伊朗擊落了。美國也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之後的外交政策網站當中給出了新的決議。美國將會把全球鷹高空戰略無人偵察機大規模的退役下來。

⑶ 俄羅斯擊落美國全球鷹的導彈是什麼小助手

這個的話主要用的好像還是黑客技術,他們好像入侵了這個導彈系統,然後成功的破解了這個導彈的源代碼。

⑷ 為什麼張紹忠曾經說,伊朗不可能擊落美國的全球鷹無人機呢

盡管張紹忠的觀點是錯誤的,但是為什麼張紹忠認為伊朗當時很難打下美國無人機?這也從美國全球鷹無人機的特點開始。事實上,美國全球鷹無人機最難被擊落的原因之一是它飛太高,極限高度甚至可以達到數萬米。在這個高度,伊朗的軍事力量不足以擊落美國全球鷹無人機。

伊朗已經向世界上所有國家展示了它的軍事實力,這也對一些正在行動的國家起到了威懾作用。起碼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其他國家如果要對伊朗發動戰爭,那麼勢必需要考慮自己的軍事實力是否能夠打敗伊朗,這次的時間對世界的和平也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從某一方面來說,其實局座說的也不能算錯,伊朗確實沒有擊落RQ-4全球鷹。伊朗擊落的美軍無人機是美國海軍裝備的MQ-4C「海神」無人機,是根據「全球鷹」無人機改進而來。

⑸ 伊朗有什麼無人機為什麼伊朗無人機技術比俄羅斯好

2010年2月,伊朗官方新聞機構報道該國的兩種無人機剛剛投入生產,這兩種無人機分別為:偵察型的「先兆(Nazir)」和轟炸型「雷鳴(Ra』ad)」無人飛行器。該報道還稱伊朗在2009年6月對一種可躲避雷達攻擊無人飛行器進行了測試,報道稱被測試的無人機為七分之一比例模型,並且即將生產全尺寸版本。伊朗還宣稱他們已於2009年3月開始籌建可大規模生產無人機的工廠,建成後,該工廠將生產包括無人直升飛行器在內的各類無人飛行器。

根據伊朗出版的《2009年UAS年鑒》,一個由3名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成員組成的研發小組在1984年曾向Pasdran的指揮官演示了無人機的運用價值;顯然,經歷了海巴爾山口之戰後,伊朗軍方對擁有及時的戰場監視能力越來越重視。據推測,推動伊朗進行無人機研發的一大因素是常規空中偵察平台不斷老化且所處戰場環境越來越惡化。而向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徵求意見則表明,當前的伊朗政府更多的依賴該軍事組織而非其正規軍,因此其所提供的建議或許並非特別的准確。

伊朗在1984年7月首次使用無人機,無人機提供了清晰度驚人的戰場圖像和實時情報。實際上,該無人機只是一架簡單的無線電遙控飛機,其上安裝有一部長焦鏡頭(135毫米)的瑞典哈蘇照相機,該機以50米的高度飛過伊拉克的陣地。當伊朗的指揮官看到返回照片上的大范圍伊拉克陣地要塞時,取消了可能成為自殺性進攻的作戰計劃。後來,伊朗使用飛得更高的無人機拍攝垂直或傾斜偵察照片,這些照片對其進攻行動幫助巨大(如伊朗在1985年3月、1986年2月和1987年1月的進攻作戰)。伊朗還以同樣的無人機為平台,研發了能發射火箭的攻擊無人機並投入實戰,如「候鳥或莫哈傑(Mohajer)-1」(可掛載6枚RPG火箭彈),從一幅照片中可以看到該機採用了引擎後後置的雙尾撐機體設計,下設三個掛載點。該機的作戰半徑約為30千米。

在伊斯蘭革命衛隊研發出第一批戰時無人機後,無人機研發項目被轉移到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所屬的聖城航空工業(Qods)公司。該公司的第一架無人機為「奮進-1(Talash-1)」,在後來的兩伊戰爭中成功地用於偵察任務。「奮進-2」(也稱「靶標(Hadaf)3000」)是一種無人靶機。

聖城航空工業公司的「候鳥-2」無人機為早期「候鳥」無人機(航速180千米/小時,任務半徑50千米)的增強型,其性能參數為:翼展3.80米,機身長2.91米,最大起飛重量85千克,續航時間1.5小時(任務半徑69千米,速度20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3353米)。「候鳥-2」也採用了雙尾撐後推式機身設計,該機首次亮相於2005年,較之前面的「候鳥」飛行器,該機除性能有提升外,還擁有全新的可旋轉照相機艙。

「候鳥-3」無人飛行器(也稱「藍鳥(Dorna)」)是一種全天候監視/偵察無人機,與以色列的「先鋒(Pioneer)」無人飛行器類似,其任務半徑為100千米,航速與「候鳥-2」相同。「候鳥-4」(也稱Hodhod,帶頭巾的鳥)是一種雙尾撐結構偵察/監視無人機,續航時間5至7小時,任務半徑150千米,航速與早期型號相同;動力由一台38馬力發動機(「候鳥-2」和「候鳥-3」採用的是25馬力發動機);最大彈射重量為175千克,實用升限5486米。

聖城航空工業(Qods)公司的噴氣式無人飛行器為「候鳥-5」,該公司還推出了「獵人(Shekarchi)」無人機,該機同以色列的「哈比(Harpy)」反雷達無人機非常相似(以色列曾向中國提供「哈比(Harpy)」無人機,而中國則是伊朗最大的武器提供國)。此外,聖城航空工業公司公司還生產一種手持發射無人機。

除聖城航空工業(Qods)公司外,伊朗飛機製造工業公司(IAMI)也進行無人飛行器的研發生產。該公司生產的大型「阿巴比(Ababil,意為『神秘鳥』)」無人飛行器。

據報道,1997年10月,公司試飛了短程的「阿巴比II」無人飛行器,並在1999年3月正式對外公布。「阿巴比II」無人飛行器採用了改進的飛行控制系統,可能是2000年對外公布的「阿巴比S」監視無人機的原型。

「阿巴比T」攻擊無人飛行器集成了一枚45千克重彈頭,其獨特之處在於採用了雙尾結構(另兩種型號均為單尾設計);此外,該機採用了鴨翼式氣動布局,主翼為無尖窄三角翼;動力為後置式螺槳推進器。「阿巴比」無人飛行器可在遠離地面控制站180千米的空域執行任務,也可按照預先設定的偵察路線飛行;採用GPS/慣性制導。每套「阿巴比」無人系統由兩家飛行器、1具彈射器和1輛地面控制車構成。2005年對外展出的「阿巴比」無人飛行器在機首配置了透明的照相機整流罩。根據伊朗報紙的報道,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間伊朗飛機製造工業公司共生產58架「阿巴比」無人飛行器。「阿巴比S」/「阿巴比II」無人飛行器的其性能參數為:翼展3.25米,機身長2.88米,最大起飛重量83千克(負載40千克);續航時間1.5小時(巡航速度370千米/小時);任務半徑120千米,實用升限3048米。

「阿巴比T」攻擊無人飛行器的主要使用者為黎巴嫩真主黨,並重新命名為以「米爾薩德(Mirsad)-1」無人飛行器。2004年11月7日,一架「阿巴比」飛行器降落在以色列的地中海沿岸;2005年4月,另一架「阿巴比」飛行器深入以色列領空30千米,並在被攔截前逃離。在第一次侵入以方領空事件中,「阿巴比」飛行器採取了低空飛行方式(高度低於90米),躲過了雷達探測。根據聯合國軍售記錄,伊朗曾在2004年向黎巴嫩(可能是黎巴嫩真主黨)提供8架「阿巴比」攻擊型無人機。黎巴嫩真主黨掌握的「米爾薩德」無人飛行器在分別在2004年11月7日和2006年8月7日被擊落(可能還有其他未報道的記錄)。

2009年,伊朗飛機製造工業公司開始研發噴氣式「阿巴比」無人機和手持發射的無人機。其中,該噴氣無人機名為「阿巴比-噴氣」或「Hadaf-1」,該機主要基於來自中國的C802導彈發動機改制的「黎明(Toloue)」小型發動機製造,設計最大速度約為700千米/小時。

此外,伊朗飛機製造工業公司還公布三種手持發射的小型無人機:「阿巴比A」、「阿巴比B」和「阿巴比C」。這些機型採用電力驅動,其性能參數為:續航時間30分鍾,航程15千米(「阿巴比A」為10千米),最大航速60千米/小時;最大起飛重量6.5千克(其中「阿巴比A」負載1千克,另外兩個型號負載為1.5千克)。

在小尺寸無人機研製方面,法拉亞洲科技公司(Faraz Asia Technologies Company)還提供了一種可放置於背包的手持發射無人機:「法拉(Faraz)-2」。該機採用了高單翼、螺槳推進器及引擎前置的配置。其續航時間為30分鍾,視頻傳輸距離10千米。

2009年,伊朗國防部副部長阿瑪德·瓦希迪宣布即將研發一種1000千米航程的無人飛行器,這也是伊朗首次計劃此類高級無人飛行器研究的研發。

除前述無人機外,伊斯蘭革命衛隊還宣稱他們擁有三架幾乎完好無損的美國和英國無人飛行器,並打算對其進行逆向工程研究。這三架無人機中目前至少可以確定兩架:美國的RQ-7「暗影(Shadow)」無人機(於2008年7月4日墜落)和以色列的「赫爾墨斯(Hermes)」450無人機(於2008年8月25日墜落)。

盡管伊朗在其防務裝備展上展出了大量的無人機,但很難讓人相信這些無人機已經大規模服役。前面介紹的型號也大多隻是一些樣機。

2007年,伊朗同意向委內瑞拉提供大約12架「阿巴比」和「候鳥-4」無人飛行器飛行器;這些無人機還有可能將由委內瑞拉進行許可生產。

伊朗無人機,在戰火中淬煉成長:伊朗開始研製無人機,始於本世紀初,伊朗最早的無人機技術來自於從俄羅斯進口的老式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屬於上世紀70、80年代的產物,技術水平較低,以小展弦比飛航式布局為主,電子技術水平非常落後,技術相當簡陋。然而此時的中東,已經成為世界新型無人機試驗和較量的主戰場,以美軍為首的新型無人機部隊在中東地區極為活躍,偵察、監視、通信中繼、定點清除,幾乎無所不能,甚至經常潛入伊朗以及其鄰國,執行各種秘密滲透偵察任務。無人機在中東的活躍,不但讓伊朗感受到相當大的壓力,而且也使伊朗充分認識到無人機作為一種全新技術兵器的重要性,伊朗下決心攻克無人機技術難關。伊朗先從技術較為簡單的中小型無人機做起,在2008~2010年左右,在伊朗閱兵式上,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中小型無人機層出不窮,但其中大多數都屬於原理樣機,最終沒有定型量產;而在2011年,以美國最先進的隱身偵察無人機RQ-170被伊朗俘獲為契機,伊朗開始模仿、學習美國的無人機技術,通過對RQ-170以及隨後幾年間搜集到的美軍故障、墜毀無人機,伊朗獲得了寶貴的無人機設計以及子系統相關技術,從模仿開始,逐步掌握了無人機的關鍵核心技術,在短短幾年間,技術水平突飛猛進,推出了幾款新型大中型偵察無人機。

伊朗人認為無人機研製出來就是拿來用的,很快便將新研發的無人機投入了鄰國伊拉克、敘利亞等地的武裝沖突中,執行偵察監視等任務。其中一款量產定型列裝伊朗空軍的偵察無人機叫做「莫哈傑」-4,它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戰場上成功應用,為打擊恐怖主義組織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也使得該機型在實戰中不斷改進提升,也使得伊朗在其基礎上研發出個頭更大的新型「察打一體」無人機——「莫哈傑」-6。

「莫哈傑-6」無人機

⑹ 伊朗打下全球鷹無人機,跟打下F-35,難度差別有多大

伊朗能夠打下全球鷹無人機是能夠想得通的,全球鷹的設計不符合隱身,F35和全球鷹相比不是一個級別,全球鷹沒有攻擊力有自衛電子干擾能力。「雷霆」汲取了「山毛櫸」的優長,是伊朗首款具備高機動性的中程防空導彈系統。與「山毛櫸」相比,「雷霆」的雷達系統體積更大,攔截高度達23千米。

能一舉打下「全球鷹」,而未毀傷附近同一空域的「海神」反潛巡邏機,這種打擊效果上的「說一不二」,也從側面說明了伊朗所生產防空武器裝備的實力,以及他們對「雷霆」性能的充分信任。但是對上F-35還是難的。

⑺ 伊朗擊落了美軍無人機,如果美國關閉GPS,伊朗會不會成為瞎子

在伊朗6月20日擊落美國RQ-4全球鷹無人機後,一些人擔心,如果美國對伊朗進行報復並關閉伊朗對全球定位系統的使用權,伊朗軍隊會像伊拉克一樣變得「瞎子」?事實上,這太讓人擔心了。全球定位系統是導航系統,不是偵察系統,所以伊朗不會變得「瞎子」。

全球定位系統在武器方面更有用,尤其是衛星制導炸彈,對於這樣的炸彈,全球定位系統是他們的「眼睛」。用於激光制導炸彈、電視制導炸彈/導彈、紅外製導導彈等。全球定位系統和他們沒什麼關系。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即使對大多數武器來說,全球定位系統也只是導航方法之一。一般來說,對於飛機、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來說,更基本、更常見的制導方法是慣性制導,而全球定位系統是一種相對較新的制導方法。

⑻ 全球鷹無人飛機

迄今美國已製成11架「全球鷹」無人機,美國空軍決定2011年前采購66架。

機體龐大飛行自如

「全球鷹」無人機是美國諾斯羅譜·格魯曼公司研製的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全球鷹」相貌不凡,看起來很像一頭虎鯨,翼展35.4米,長13.5米,最大飛行速度644千米/小時,最大飛行高度19850米,最大起飛重量11622千克。它身體龐大、雙翼直挺,翼展超過波音747飛機,球狀機頭將直徑達1.2米的雷達天線隱藏了起來。「全球鷹」機載燃料超過7噸,最大航程達25945千米,自主飛行時間長達41小時,可以完成跨洲際飛行,可在距發射區5500千米的目標區上空停留24小時進行連續偵察監視(U-2偵察機在目標上空僅能停留10小時)。「全球鷹」飛行控制系統採用GPS全球定位系統和慣性導航系統,可自動完成從起飛到著陸的整個飛行過程。通過使用一個衛星鏈路(Ku或UHF波段),自動將無人機的飛行狀態數據發送到任務控制單元。

2001年4月22日凌晨,一架「全球鷹」從美國加利福尼亞空軍基地起飛,經過22.5個小時連續飛行,總行程達12000千米(相當繞地球1/4周),降落在澳大利亞阿萊德附近的艾欽瓦勒皇家空軍基地,成為世界上第一架成功飛越太平洋的無人駕駛飛機。在飛行途中還試驗了與機上感測器的海上工作方式,並試驗了澳方聯合研製的圖像發送裝置。要知道,即便是有人駕駛飛機,也只有其中少數大型民航客機能夠跨越太平洋。顯然它是目前無人機中飛行時間最長,飛行距離最遠、飛行高度最高的無人機,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無人偵察機。

設備先進能力卓越

「全球鷹」有「大氣層偵察衛星」之稱,其機上裝有光電、高解析度紅外感測系統、CCD數字攝像機和合成孔徑雷達。光電感測器重100千克,工作在0.4—0.8微米的可見光波段;紅外感測器工作在3.6—5.0微米的中波段紅外波段;合成孔徑雷達重290千克,工作在X波段。合成孔徑雷達獲取的條幅式偵察照片可精確到1米,定點偵察照片可精確到0.30米,甚至可測出隱藏在樹叢中恐怖分子。「全球鷹」能在2萬米高空穿透雲雨等障礙連續監視運動目標,准確識別地面各種飛機、導彈和車輛的類型,甚至能清晰分辨出汽車輪胎的齒輪;對以每小時20千米到200千米速度行駛的地面移動目標,可精確7米。「全球鷹」既可以進行大范圍雷達搜索,又同時可提供7.4萬平方千米范圍內目標的光電/紅外圖像。「全球鷹」一天之內可以對約13.7萬平方公里的區域進行偵察,它經過改裝可持續飛行6個月,只需1—2架即可監控某個國家,最終達到監控全世界。

系統完整傳輸及時

「全球鷹」最大的優點是,它能與現有的聯合部署智能支援系統(JDISS)和全球指揮控制系統(GCCS)聯結,圖像能直接而實時地傳送給指揮官使用,用於指示目標、預警快速攻擊與再攻擊、戰斗評估。RQ-4A型還可以適應陸海空軍不同的通信控制系統,既可進行寬頻衛星通信,又可進行視距數據傳輸通信。另外機上裝有備份的數據鏈。在2001年4月22日進行的試驗中,「全球鷹」直接將雷達圖像傳送到美陸軍戰術情報系統和美海軍「喬治·華盛頓」航空母艦上的海軍終端,又橫跨大西洋到葡萄牙偵察歐洲大陸及馬德拉群島上的目標,這些圖像均通過設在英國的聯合分析中心傳送到北約的大西洋最高司令部,經過處理後的情報又傳給戰區指揮員,供隨後的兩棲登陸演習使用。

局部戰爭初露鋒芒

「全球鷹」於1994年開始研製,1998年3月樣機試飛,2001年春天才通過了系統設計,11月就匆匆投入了對塔利班的軍事打擊行動。在阿富汗戰爭中,「全球鷹」無人機執行了50多次作戰任務,累計飛行1000小時,提供了15000多張敵軍目標情報、監視和偵察圖像還為低空飛行的「捕食者」無人機指示目標。

伊拉克戰爭打響後,「全球鷹」再次出征,勇創佳績。戰爭中,美軍只使用了2架「全球鷹」無人機,卻擔負了452次情報、監視與偵察行動,為美軍提供了「廣泛的作戰能力」。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共損失了38架飛機。此次伊拉克戰爭之前,美軍對伊軍的防空力量憂心忡忡。這次伊拉克戰爭中,為了減少人員傷亡和飛機損失,美軍使用了「全球鷹」進行全天候偵察。據報道,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全球鷹」執行了15次飛行任務,提供了4800幅圖像。美空軍利用「全球鷹」提供的目標圖像情報,摧毀了伊拉克13個地空導彈連、50個地空導彈發射器、70輛地空導彈運輸車、300個地空導彈箱和300輛坦克(占伊拉克已知坦克的38%%)。用於摧毀伊拉克防空系統的時間敏感目標數據中,55%%是由「全球鷹」無人機提供的。

「全球鷹」在伊拉克戰爭中首次用來為F/A-18C戰斗機傳遞數據,攻擊伊拉克導彈系統。在一次交火中,「全球鷹」無人機機載合成孔徑雷達提示機上的AAQ-16電光/紅外感測器對准伊軍隱蔽的導彈發射架;數據通過衛星數據鏈路傳到地面控制站,在傳遞給美國海軍的F/A-18C戰斗機之前進行分析和壓縮,F/A-18C利用這一信息瞄準並摧毀在橋下的伊拉克導彈系統。從觀察、探測到發射導彈摧毀目標所用的時間僅為20分鍾,大大提高了打擊力度。

取代U-2為時不遠

「全球鷹」在實戰中的出色表現,引起了美國盟國的極大關注。澳大利亞、德國、以色列、瑞典和英國等已表示出對「全球鷹」的極大興趣。

由於美國以及國際市場對無人機需求增大,於是阿富汗戰爭後,美軍加快了「全球鷹」無人機的研製發展步伐。迄今美國已製成11架「全球鷹」無人機,美國空軍決定2011年前采購66架。美軍已制定了一系列的發展計劃,目標是要達到與U-2偵察機同等的水平,一旦獲得成功,五角大樓將用最新的無人機駕駛偵察系統取代傳統的有人駕駛偵察系統。美國空軍參謀長萊恩將軍說:「我本人認為,U-2飛機的時代最終將被『全球鷹』所取代」。

RQ-4B是RQ-4A的升級型,其翼展為39米,比RQ-4A的翼展長3.6米,機身也大於RQ-4A,載荷有RQ-4A的900公斤提高到1350公斤;RQ-4B的續航時間增長,可自主控制飛行。此外,RQ-4B將採用開放的系統結構,使其能夠「即插即用」各種增強型載荷。除攜帶信號情報和電子情報(ELINT)載荷外,RQ-4B還攜帶多平台雷達技術嵌入項目(MP-RTIP)載荷,技術水平比RQ-4A有了很大提高。

目前,德國國防部和美國空軍正在RQ-4A型「全球鷹」無人機的基礎上研製供德國使用的「全球鷹」派生型——「歐洲鷹」無人機。如果研製成功,「歐洲鷹」將取代德國海軍執行信號任務的18架「大西洋」信號情報飛機。「歐洲鷹」還將作為意、西、法、德、荷五國共同研製的「防區外監視和目標捕獲雷達」的平台之一。

⑼ 美國對伊朗,為什麼無人機全球鷹是戰略級,RQ-170是戰術級

因為全球鷹無人機航程遠可以全球到達所以是戰略級的,RQ-170無法做到全球到達只能局部使用所以是戰術級的
全球鷹高空遠程無人飛行器(HAE UAV)計劃是為了滿足空中防禦偵察辦公室(DARO)向聯合力量指揮部提供遠程偵察能力的需要而設計的。全球鷹具有從敵占區域晝夜全天候不間斷提供數據和反應的能力,只要軍事上有需要它就可以啟動。RQ-4A「全球鷹」是美國空軍乃至全世界最先進的無人機。作為「高空持久性先進概念技術驗證」(ACTD)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於1995年啟動,於1998年2月首飛,在ACTD計劃執行期內完成了58個起降,共719.4小時飛行。「全球鷹」最大飛行速度740km/h,巡航速度635km/h,航程26000km,續航時間42h。可從美國本土起飛到達全球任何地點進行偵察。機上載有合成孔徑雷達、電視攝像機、紅外探測器三種偵察設備,以及防禦性電子對抗裝備和數字通信設備。
RQ-170
美國空軍2009年12月8日首次確認正在使用一種被外界稱為「坎大哈野獸」的隱形無人偵察機。這種無人機此前只出現在一些照片上。美空軍發表一份簡短聲明說,這種無人機名為RQ-170哨兵,作用是「為前線戰斗部隊提供偵察及監控支援」。該機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

2009年12月7日,各大媒體相繼報道了一條「美國神秘無人機身份曝光,據稱能潛入中國領空收集情報 」的消息,其中一張有著奇特外形的無人機照片吸引了眾多眼球,而且網友們還給它起了個綽號,叫 「坎大哈野獸」。

⑽ 全球鷹 捕食者的優缺點

捕食者無人機
美軍用於為戰區指揮官及合成部隊指揮官進行決策提供情報支 持的中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機長813米,翼展1485米,最大活動半徑3700公里,最大 飛行時速240公里,在目標上空留空時間24小時,最大續航時間60小時。該機裝有光電/紅 外偵察設備、GPS導航設備和具有全天候偵察能力的合成孔徑雷達,在4000公尺高處解析度 為03米,對目標定位精度025米。可採用軟式著陸或降落傘緊急回收。美國在科索沃戰 爭中動用了2架"捕食者"無人機用於小區域或山谷地區的偵察監視工作。1999年美軍裝備9 架該型飛機,計劃到2002年采購12架"捕食者"飛機。

研製國家:美國

型號:獵食者 Predator

研製單位:通用原子公司(General Atomics)

造價:約450萬美元

現狀: 現役

一、 概述:

獵食者中空中程無人機,是作為「高級概念技術驗證」而從1994年1月到1996年6月發展起來的。它是與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的通用原子公司得到了第一份合同。它首飛於1994年,並於當年具備了實戰能力。

捕食者的TPE-331發動機

二、 性能指標:

機長320.4英寸 翼展580.8英寸 高72英寸

頻率 C波段

燃油容量110升 最長續航能力 40小時 升限 26000英尺 失速速度 54節 巡航速度 70-90節 起飛重量2100磅

三、 結構特點:

「捕食者」可方便的裝載在運輸箱內,進行長途運輸

四、 武器控制與電子系統:

一個典型的「捕食者」系統包括四架無人機,一個地面控制系統和一個「特洛伊精神II」數據分 送系統。無人機本身的續航時間高達40小時,巡航速度126千米/小時。飛機本身裝備了UHF和VHF無線電台,以及作用距離270千米的C波段視距內數 據鏈。機上用於監視偵察的有效載荷為204千克。機上的兩色DLTV光學攝影機採用了955mm可變焦鏡頭。高解析度的前視紅外系統有6個可調焦距,最小 為19mm,最大560mm。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的合成孔徑雷達為「捕食者」提供了全天候監視能力,解析度達到了0.3米精度。其他可選的載荷可按具體任務調整,包括激光指示和測距裝置、電子對抗裝置和運動目標指示器。

光電轉塔

地面控制站安裝在長10米的獨立拖車內,內有遙控操作的飛行員、監視偵察操作手的座席和控制台,三個波音公司的任務計劃開發控制台、兩個合成孔徑雷達控制台,以及衛星通信、視距通信數據終端。

地面站可將圖像信息通過地面線路或「特洛伊精神」數據分派系統發送給操作人員。「特洛伊精神」採用一個5.5米Ku波段地面數據終端碟形天線,和一個2.4米數據分派碟形天線。右圖為操作手控制台。上方的顯示器顯示航線等信息,下方顯示器輸出「捕食者」攝影機影像。

移動式控制系統,可供前線指揮員直接進行控制和接收偵察信息。另一種配置是用美軍高機動車(大型吉普)搭載小型地面站,功能基本與基型地面站相同。

更小型的視頻接收系統,可供更小型的部隊,如敵後特種部隊攜帶,接收偵察信息

五、 技術特點分析與述評:

「捕食者」無人機可以在粗略准備的地面上起飛升空,起飛過程由遙控飛行員進行視距內控制。典型的起降距離為667米左右。任務控制信息以及偵察圖像信息由 Ku波段衛星數據鏈傳送。圖像信號傳到地面站後,可以轉送全球各地指揮部門,也可直接通過一個商業標準的全球廣播系統發送給指揮用戶。指揮人員從而可以實時控制「捕食者」進行攝影和視頻圖像偵察。

六、 裝備情況及型號演變:

空軍目前共有60架「捕食者」,他表示如果獲得經費,空軍將采購更多飛機。

2002年3月美空軍正式組建了第一個武裝型「捕食者」無人機中隊。該部隊計劃裝備20架武裝型「捕食者」,將與第11和第15偵察中隊一起進駐內華達州印第安納•斯普林備用機場,並於2005年達到全部作戰能力。新部隊的人員將從現有的兩個中隊抽調,同時也培訓部分新隊員。

2003財年美空軍采購了25架,1.39億美元。2004財年采購了16架「捕食者」,價值2.1億美元。美空軍於2005財年10月1日開始,將接收9架「捕食者」,總值1.47億美元。

1998年5月,「捕食者」系統開始進行Block 1升級計劃。改進包括一個用於減輕系統工作的系統,使得偵察信息在系統內部不受損失,提供保密空中交通管制語音中轉,Ku波段衛星調諧和空軍任務支援系統。

2001年3月「捕食者-B」無人機001號首飛。該項目包括具有不同結構的3架飛機。「捕食者」B001裝備一台通用電氣公司的TPE-331-10T渦輪螺槳發動機,起飛重量2900公斤,能攜帶340千克的負載,在15200米的高度以370千米/小時的速度巡航飛行。目前正在製造的「捕食者」B002號機將使用一台威廉姆斯公司的FJ44-2A渦噴發動機,可在約18300米的高度以500千米/小時的速度飛行。其飛行 試驗於2001年秋進行。「捕食者」B系列的最後機種ALTAIR將用於科學和商業用途,需要具有較大的負載能力和15850米的升限。ALTAIR將裝備通用電氣公司的渦槳發動機。它能同時執行各種大氣研究任務,並且通過衛星將搜集到的數據實 時發送出去。2001年11月美空軍訂購了兩架「捕食者」B。由於改換了發動機等,B型號的采購價格要比基型高,而且維護設備不同,但地面站相同。美軍經過對比「捕食者」B和「全球鷹」,最後還是選擇了「捕食者」B。「捕食者」基型單價在250萬美元至450萬美元之間,「全球鷹」每架則在4500萬美元至5000萬美元之間。「捕食者」B能夠攜帶8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基型只能攜帶2枚。B型能夠在45000米高度至52000米高度之間執行任務, 約為基型的兩倍。飛行速度為基型的三倍。

下一步的計劃還包括發射FIM-92「毒刺」近距地空導彈的試驗。通用原子公司近期又得到價值3900美元的後續合同,再為空軍生產7架捕食者。另外還有7架的生產合同尚在擬議之中。另外「從無人機向戰斗機傳送圖像」的試驗也在進行。演練中利用一架加裝了超高頻和甚高頻無線電通 信設備的「捕食者」無人機進行中繼通信,將實時視頻圖像從地面傳送給了英美作戰飛機。

2004年10月,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宣布,一架由HFE燃料驅動的「捕食者」無人機已成功首飛,為公司專門競標陸軍的增程多用途(ERMP)無人機系統項目而研製的「勇士(Warrior)」無人機打下堅實的基礎。該公司打算為陸軍提供的「勇士」無人機是一種基於「捕食者」無人機改型的長航時無人作戰飛機,其動力裝置採用陸軍常用的燃料類型。公司負責人稱,HFE動力裝置可降低維修成本、增加服役壽命。

七、 作戰使用:

捕食者自從開始投入使用以來就不間斷的在歐洲和東南亞出現。

八、 實戰表現:

捕食者1996年參加了波斯尼亞維和。

在科索沃捕食者出動了50於架次。.

2001年9月伊拉克聲稱擊落了一架「捕食者」。「捕食者」也參與了阿富漢的作戰行動,據說一架「捕食者」發現了奧薩馬的汽車,但由於地面指揮官決策的拖延,丟失了目標。一個月後,一架「捕食者」成功發回了本•拉登手下一名高級軍官藏身地點的實時視頻信號,隨後多架F-15E轟炸了該地區,殺死了該名軍官。在2001年10月「捕食者」首次在實戰中發射導彈摧毀了一架塔利班坦克。

2003年3月,「捕食者」開始攜帶兩枚AGM-114K「海爾法」Ⅱ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執行摧毀伊拉克的ZSU-23-4自行高射炮的任務。

自「捕食者」無人機投入使用至今,美空軍已損失了20多架。

全球鷹無人機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RQ-4A「全球鷹」是美國空軍乃至全世界最先進的無人機。作為「高空持久性先進概念技術驗證」(ACTD)計劃的一部分,包括「全球鷹」和「暗星」兩個部分在內的「全球鷹」計劃於1995年啟動。1999年6月到2000年6月是「全球鷹」在美軍組織下的部署和評估階段。根據經費的情況,各種需求按優先順序的在各個批次中得到滿足。到第二個生產循環,即「全球鷹」BLOCK 10批次,美軍在作戰能力評估中正式確定「全球鷹」具有了完整的作戰能力。

「全球鷹」於1998年2月首飛,在ACTD計劃執行期內完成了58個起降,共719.4小時飛行。1999年3月第二號原型機墜毀,攜帶的專門為「全球鷹」設計的偵察感測器系統毀壞;1999年12月,三號機在跑道滑跑時出現事故,毀壞了另外一個感測器系統。因此在之後的試飛中,沒有加裝電子/紅外感測器系統。但測試了單獨的合成孔徑偵察雷達,並獲得了偵察影像。2000年3月試飛繼續,6月一個完整的「全球鷹」系統重新部署到了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研製國家:美國

型號: Global Hawk 全球鷹

研製單位: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

造價:完整的全球鷹約4800萬美元,加上研發費用為7000萬美元

現狀: 現役

一、 概述:

全球鷹高空遠程無人飛行器(HAE UAV)計劃是為了滿足空中防禦偵察辦公室(DARO)向聯合力量指揮部提供遠程偵察能力的需要而設計的。全球鷹具有從敵占區域晝夜全天候不間斷提供數據和反應的能力,只要軍事上有需要它就可以啟動。RQ-4A「全球鷹」是美國空軍乃至全世界最先進的無人機。作為「高空持久性先進概念技術驗證」(ACTD)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於1995年啟動。

ACTD計劃最初由國防先進研究項目處管理,1998年10月轉由懷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的空軍系統計劃辦公室接管。後來「暗星」計劃於1999年1月取消。

「全球鷹」的研製計劃分為三部分:設計,研製與試驗,部署和評估。相關廠商包括電氣系統ES公司,信息科技IT公司,綜合系統IS公司,艦船系統和構成公司。

2005 年8月,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接到美國空軍合同,於今年秋初提供2架生產型RQ-4A。這項2100萬美元合同6月2日授予。這些飛行器將加入目前支持全 球反恐戰戰區的先進概念技術驗證型「全球鷹」無人機行列。迄今已部署的「全球鷹」在200次任務中飛行了4300多戰斗小時。

「全球鷹」於1998年2月首飛,在ACTD計劃執行期內完成了58個起降,共719.4小時飛行。1999年3月第二號原型機墜毀,攜帶的專門為「全球鷹」設計的偵察感測器系統毀壞;1999年12月,三號機在跑道滑跑時出現事故,毀壞了另外一個感測器系統。因此在之後的試飛中,沒有加裝電子/紅外感測 器系統。但測試了單獨的合成孔徑偵察雷達,並獲得了偵察影像。2000年3月試飛繼續,6月一個完整的「全球鷹」系統重新部署到了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2001年4月22日,「全球鷹」完成了從美國到澳大利亞的越洋飛行創舉。既便是有人駕駛的飛機,也只有其中少數能夠跨越太平洋,如大型民航客機。這是無人機首次完成這樣的壯舉。飛行距離遠也使得「全球鷹」可以逗留在某個目標的上空長達42個小時,以便連續不斷的進行監視。「全球鷹」的地面站和支援艙可使用一架C-5或兩架C-17運送,「全球鷹」本身則不需要空運,因為其轉場航程達25002千米,續航時間38小時,能飛到任何需要的目的地。

全球鷹在2001年4月進行的飛行試驗中,達到了19850米的飛行高度,並打破了噴氣動力無人機續航31.5小時的任務飛行記錄。這項記錄曾經是Compass Cope-R無人機保持了26年之久的世界記錄。

二、 結構特點:

「全球鷹」機身長13.5米,高4.62米,翼展35.4米,最大起飛重量11622千克。翼展和波音747相近,因此「全球鷹」是一種巨大的無人機。「全球鷹」機載燃料超過7噸,最大航程可達25945千米,自主飛行時間長達41小時,可以完成跨洲際飛行。可在距發射區5556千米的范圍內活動,可在目標區上空18288米處停留24小時。

三、 武器控制與電子系統:

「全球鷹」可同時攜帶光電、紅外感測系統和合成孔徑雷達。光電感測器工作在0.4到0.8微米波段,紅外感測器在3.6到5微米波段。光電系統包括第三代紅外感測器和一個柯達(KODAK) 數字式電耦合器件(CCD)。合成孔徑雷達具有一個X波段、600MHZ、3.5千瓦峰值的活動目標指示器。該雷達獲取的條幅式偵察照片可精確到1米,定點偵察照片可精確到0.30米。對以每小時20到200千米行駛的地面移動目標,可精確到7千米。一次任務飛行中,「全球鷹」既可進行大范圍雷達搜索,又 可提供7.4萬平方千米范圍內的光電/紅外圖像,目標定位的圓誤差概率最小可達20米。裝有1.2米直徑天線的合成孔徑雷達能穿透雲雨等障礙,能連續的監視運動的目標。

四、 技術特點分析與述評:

2001年4月22日,「全球鷹」完成了從美國到澳大利亞的越洋飛行創舉。要知道,既便是有人駕駛的飛機,也只有其中少數能夠跨越太平洋,如大型民航客機。這是無人機首次完成這樣的壯舉。飛行距離遠也使得「全球鷹」可以逗留在某個目標的上空長達42個小時,以便連續不斷的進行監視。「全球鷹」的地面站和支援艙可使用一架C-5或兩架C-17運送,「全球鷹」本身則不需要空運,因為其轉場航程達25002千米,續航時間38小時,能飛到任何需要的目的地。

「全球鷹」更先進的優點是,它能與現有的聯合部署智能支援系統(JDISS)和全球指揮控制系統(GCCS)聯結,圖像能直接而實時的傳給指揮官實用,用於指示目標、預警、快速攻擊與再攻擊、戰斗評估。RQ-4A還可以適應陸海空軍不同的 通信控制系統。既可進行寬頻衛星通信,又可進行視距數據傳輸通信。寬頻通信系統可達到274MB/秒的傳輸速率,但目前尚未得到支持。Ku波段的衛星通信 系統則可達到50MB/秒。另外機上裝有備份的數據鏈。

全球鷹飛行控制系統採用GPS全球定位系統和慣性導航系統,可自動完成從起飛到著陸的整個飛行過程。

五、 裝備情況及型號演變:

2005年12月,雷聲公司獲一項新合同,為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的「全球鷹」項目生產地面設備。該「全球鷹」項目將支持 美國空軍RQ-4A/B「全球鷹」無人機系統。該項合同的財務條款未透露。雷聲公司將製造"全球鷹"的另外一些地面設施,包括發射和回收單元、任務控制單元(MCE)和有關的地面通信設備。該無人機系統可近實時向戰術指揮官提供高解析度圖像數據。從每架「全球鷹」無人機獲得的感測器數據,可通過寬頻帶射頻或衛星數據鏈路傳輸到任務控制單元。然後,這些數據分發到現有的指揮和控制系統,或直接發送到已正確裝備的戰術戰場用戶或情報使用中心。這次授予的地面設 施是來自第4批次「全球鷹」低速初始生產計劃。同「全球鷹」地面設施一起,雷神公司的空間與機載系統部還為「全球鷹」生產感測器組件。

閱讀全文

與伊朗擊落全球鷹用什麼導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原油寶穿倉中國兜底虧多少 瀏覽:668
印度到底有多少種動植物 瀏覽:312
伊朗核原料什麼時候能恢復 瀏覽:680
義大利扎扎現在在哪裡踢球 瀏覽:873
印尼巴士怎麼快速賺錢 瀏覽:911
義大利的牌子有哪些牌子好 瀏覽:548
印度尼幣價格多少錢 瀏覽:377
臨汾哪個超市有義大利面 瀏覽:761
英國買鞋為什麼便宜 瀏覽:211
sabbia義大利文什麼意思 瀏覽:290
2021年英國冬天冷到多少度 瀏覽:703
美國為什麼暗殺伊朗名將 瀏覽:664
印度的1000磅等於多少美元 瀏覽:29
為什麼伊朗軍艦被擊落 瀏覽:720
伊朗高原為什麼叫伊朗高原 瀏覽:26
印度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32
印度小葉紫檀龍龜多少克 瀏覽:185
活著就是奮斗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189
印尼半年簽證是什麼簽證 瀏覽:761
去伊朗買什麼機票最好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