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是哪個國家的
伊朗是伊斯蘭共和國的國家。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素有「歐亞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
伊朗(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盛極一時。公元7世紀以後,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先後入侵並統治伊。18世紀後期,伊朗東北部的土庫曼人愷伽部落統一伊朗,建立愷伽王朝。
19世紀以後,伊朗淪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1978~1979年,霍梅尼領導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1979年2月11日,霍梅尼正式掌權,並於4月1日建立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成為伊朗革命領袖。
② 伊朗,是哪個國家的
伊朗不屬於哪個國家,伊朗自身就是一個國家,全名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國家是由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個要素組成的,國家也是政治地理學名詞。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范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2)伊朗國家的名字叫什麼擴展閱讀:
伊斯蘭共和國 時間:公元1979年至今
1977年起,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抬著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制,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
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
③ 伊朗和波斯是同一個國家嗎
其實可以說伊朗就是波斯。
帖木兒帝國
薩非王朝,也被成為薩法維王朝,歷經了薩珊波斯滅亡後,一直被外族統治的伊朗,到16世紀初,終於由波斯人重新建立了薩非王朝,並正式確定了什葉派為國教, 薩非王朝以薩珊波斯的繼承人自居,並基本恢復了薩珊波斯的疆域,薩非王朝長期於將遜尼派定為國教的奧斯曼帝國進行長期戰爭。
而近代以後,波斯人的幾個王朝遭到了北面的沙俄和南面英國的入侵,勢力逐漸衰弱,在二戰期間,英國和蘇聯還一度佔領了伊朗,後來伊朗的巴列維王朝積極向美國靠攏,並依靠豐富的石油資源,逐漸成為中東富國,而且在巴列維王朝時期,為了對抗強大的什葉派宗教勢力,鞏固世俗王權,巴列維王朝進行了大張旗鼓的世俗化改革,伊朗一度成為伊斯蘭世界中最時髦的國家,但是1979年伊朗的什葉派宗教勢力進行伊斯蘭革命,巴列維國王逃亡海外,伊朗重新回歸到什葉派宗教法律之下的保守。並且與美國關系持續惡化,由中東地區最親美親以國家轉變成為最堅定反美反以國家。
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女性
④ 伊朗屬於哪個國家 簡稱是什麼
伊朗不屬於哪個國家,伊朗自身就是一個國家,全名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國家是由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個要素組成的,國家也是政治地理學名詞。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范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4)伊朗國家的名字叫什麼擴展閱讀:
伊斯蘭共和國 時間:公元1979年至今
1977年起,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抬著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制,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
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
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10月,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憤而佔領美國使館,扣留使館人員,史稱伊朗人質危機,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美國與蘇聯支援大量武器下與伊朗進行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損不少,但伊拉克更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戰爭期間,1988年美軍護衛艦在波斯灣被伊朗封鎖海峽的水雷炸傷,即派企業號航母戰斗群報復,炸毀伊朗的錫里石油鑽井平台,擊沉伊朗喬森號導彈巡邏艇。
1997年當選的溫和派哈塔米總統致力於改革,同時向西方釋放出和解訊號。可惜由於美國入侵阿富汗與伊拉克,從東西兩面威脅伊朗的國家安全,並用邪惡軸心這樣的字眼攻訐伊朗,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國內漸漸不受歡迎,受到保守派抨擊。和解進程在2005年內賈德當選之後戛然而止。
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佔領。由於美軍與伊朗相鄰,加深雙方矛盾,伊朗為了防範美軍入侵而大舉備戰。
⑤ 古代的伊朗叫什麼
叫波斯。
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舊稱譯音,也就是說波斯是伊朗的古名。歷史上在西亞、中亞、南亞地區曾建立過多個的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法維帝國等。極盛疆域東起印度河及蔥嶺,西臨巴爾干半島與地中海,南抵亞丁灣和紅海,北達高加索山脈跟鹹海,波斯帝國是第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古代君主制國家。而波斯人則從薩珊王朝(波斯第二帝國)時期起開始稱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國家為埃蘭沙赫爾,意為「雅利安人的帝國」。
(5)伊朗國家的名字叫什麼擴展閱讀:
伊朗 :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伊朗是文明古國。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國,7世紀後遭不同異族先後入侵。18世紀前期,納迪爾沙推翻外族統治建立阿夫沙爾王朝。19世紀後期起,英國和俄羅斯勢力不斷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
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⑥ 世界上224個國家和地區的名字分別是什麼
截至2019年,世界上共有23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主權國家有195個,地區有38個。
分別為: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帝汶,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
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
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 、法羅群島(丹)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多瓦、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摩納哥。
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北馬其頓、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黑山、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阿爾巴尼亞、希臘、義大利、馬爾他、梵蒂岡、聖馬利諾、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直布羅陀(英國、西班牙爭議,英國實際控制)。
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葡)、馬德拉群島(葡)、加那利群島(西),蘇丹、南蘇丹、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塞席爾,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 、西撒哈拉。
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留尼汪島(法)、聖赫勒拿島(英)、馬約特(法)。
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格陵蘭(丹)、聖皮埃爾和密克隆(法)、百慕大(英),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
巴哈馬、古巴、牙買加、海地、多米尼加、安地卡及巴布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格瑞那達、巴貝多、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英屬維爾京群島、美屬維爾京群島。
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羅普(法)、馬提尼克(法)、阿魯巴(荷)、荷屬聖馬丁、法屬聖馬丁、聖巴泰勒米島(法)、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開曼群島(英)、庫拉索(荷)
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馬爾維納斯群島(阿根廷、英國爭議,英國實際控制)。
澳大利亞、紐西蘭,帛琉、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吉里巴斯、諾魯、北馬里亞納(美)、關島(美),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斐濟群島、新喀里多尼亞(法)。
吐瓦魯、薩摩亞、湯加、庫克群島、紐埃、托克勞(新)、法屬波利尼西亞、瓦利斯和富圖納(法)、皮特凱恩群島(英)、美屬薩摩亞。
(6)伊朗國家的名字叫什麼擴展閱讀
2019年04月03日聯合國發布報告稱,由於戰爭和氣候災害,全球53個國家共約1.13億人處於極度飢餓之中,而非洲是最嚴重地區。
據法新社報道,聯合國緊急事務辦事處主任杜米尼克2日對該社記者發表談話說,由於戰爭和氣候災害,目前全球有53個國家共約1.13億人處於極度飢餓之中,而最嚴重地區是非洲,該地區處於極度飢餓中的人口多達7200多萬。
杜米尼克稱,在主要依靠農業的國家中,有80%的人處於飢餓邊緣。造成上億人挨餓的原因是戰爭和各種危機,如政治和經濟形勢動盪、乾旱、洪水以及氣候變化等。
據報道,與2017年相比,2018年總的形勢有些好轉,2017年,全球處於極度飢餓的人口有1.24億多。
總部在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2019年糧食危機報告稱,2019年情況不容樂觀,目前有8個國家佔了處於極度飢餓人口的三分之二,而葉門、剛果(金)、阿富汗、敘利亞就屬於8個國家之內,上述國家的安全局勢仍令人堪憂。
⑦ 224個國家名字分別叫什麼
世界上共有23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主權國家有195個,地區有38個。
分別為: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帝汶,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
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
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 、法羅群島(丹)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多瓦、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摩納哥。
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北馬其頓、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黑山、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阿爾巴尼亞、希臘、義大利、馬爾他、梵蒂岡、聖馬利諾、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直布羅陀(英國、西班牙爭議,英國實際控制)。
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葡)、馬德拉群島(葡)、加那利群島(西),蘇丹、南蘇丹、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塞席爾,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 、西撒哈拉。
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留尼汪島(法)、聖赫勒拿島(英)、馬約特(法)。
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格陵蘭(丹)、聖皮埃爾和密克隆(法)、百慕大(英),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
巴哈馬、古巴、牙買加、海地、多米尼加、安地卡及巴布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格瑞那達、巴貝多、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英屬維爾京群島、美屬維爾京群島。
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羅普(法)、馬提尼克(法)、阿魯巴(荷)、荷屬聖馬丁、法屬聖馬丁、聖巴泰勒米島(法)、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開曼群島(英)、庫拉索(荷)。
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馬爾維納斯群島(阿根廷、英國爭議,英國實際控制)。
澳大利亞、紐西蘭,帛琉、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吉里巴斯、諾魯、北馬里亞納(美)、關島(美),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斐濟群島、新喀里多尼亞(法)。吐瓦魯、薩摩亞、湯加、庫克群島、紐埃、托克勞(新)、法屬波利尼西亞、瓦利斯和富圖納(法)、皮特凱恩群島(英)、美屬薩摩亞。
簡介:
國家是政治地理學名詞。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范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學術界對於國家的組成要素有兩種說法,常見的觀點有「三要素說」和「四要素說」。有的學者認為國家由個3要素組成。例如美國法學家凱爾遜1946在年出版的《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中評論說,「傳統學說劃分國家的個`要素'國家的領土、人民和權力」。
⑧ 伊朗是哪個國家的啊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素有「歐亞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海岸線長2700公里,國土面積約164.5萬平方公里。
主要景點
1、戈勒斯坦皇宮
巴列維的上一個王朝,凱加王朝皇帝的行宮。凱加王朝最著名的主角皇帝納賽爾丁皇帝,酷愛歐洲文化,奢靡的皇室,據傳擁有妻妾過百,逍遙一生。
2、國家珠寶博物館
這里是中央銀行的地下室,並且有著薩法維王朝、愷加王朝和巴列維王朝等時期的大量皇家珍寶,包括鑲滿鑽石、各類寶石的皇冠和各種配飾等,價值無法估量。其中最著名的是重達182克拉的「光芒之海」,這是全世界最大的粉鑽之一。重要展品還有愷加王朝的孔雀寶座、禮薩•巴列維國王鑲有2000多粒鑽石的皇冠以及鑲有5萬多粒寶石、鑽石的地球儀等。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伊朗
⑨ 伊朗國家簡介
國名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代碼IR。曾名「波斯」。
自然地理
164.8萬平方公里。位於亞洲西南部,北鄰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西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連,南面瀕臨海灣和阿曼灣。國土絕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國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西南部為厄爾布爾士山與科彼特山,東部為加恩-比爾兼德高地,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德馬萬德峰海拔5670米,為伊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寬闊的扎格羅斯山山系,約占國土面積一半。中部為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有卡維爾荒漠與盧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餘米。僅西南部波斯灣沿岸與北部裏海沿岸有小面積的沖擊平原。西南部扎格羅斯山麓至波斯灣頭的平原稱胡齊斯坦。主要河流有卡流倫河與塞菲德。裏海是世界最大的鹹水湖,南岸屬伊朗。伊朗東部和內地屬大陸性的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乾燥少雨,寒暑變化大。西部山區多屬地中海式氣候。年降水量除西北部山區與裏海沿岸超過1,000毫米外,一般在50-500毫米之間。中央高原年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西南部地區與波斯灣中富有石油與天然氣,藏量居世界前列;另有銅、謀、鉛、鋅、重晶石、錳、硼砂等。主要城市有德黑蘭、伊斯法罕、設拉子、馬什哈德、克爾曼、大不里士等,各地有眾多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