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聯合國共有幾個國家,又有哪些…
聯合國成員國,目前有191個國家。以下聯合國成員國列表依據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阿爾巴尼亞--(1955年12月14日)
阿爾及利亞--(1962年10月8日)
阿富汗--(1946年11月19日)
阿根廷--(1945年10月24日)
阿拉伯利比亞民眾國--(1955年12月14日)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71年12月9日)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1945年10月24日)
阿曼--(1971年10月7日)
亞塞拜然--(1992年3月2日)
埃及--(1945年10月24日)
衣索比亞--(1945年11月13日)
愛爾蘭--(1955年12月14日)
愛沙尼亞--(1991年9月17日)
安道爾--(1993年7月28日)
安哥拉--(1976年12月1日)
安地卡及巴布達--(1981年11月11日)
奧地利--(1955年12月14日)
澳大利亞--(1945年11月1日)
巴貝多--(1966年12月9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1975年10月10日)
巴哈馬--(1973年9月18日)
巴基斯坦--(1947年9月30日)
巴拉圭--(1945年10月24日)
巴林--(1971年9月21日)
巴拿馬--(1945年11月13日)
巴西--(1945年10月24日)
白俄羅斯--(1945年10月24日)
保加利亞--(1955年12月14日)
貝南--(1960年9月20日)
比利時--(1945年12月27日)
冰島--(1946年11月19日)
波蘭--(1945年10月24日)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1992年5月22日)
玻利維亞--(1945年11月14日)
貝里斯--(1981年9月25日)
波札那--(1966年10月17日)
不丹--(1971年9月21日)
布吉納法索--(1960年9月20日)
蒲隆地--(1962年9月18日)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91年9月17日)
赤道幾內亞--(1968年11月12日)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945年10月24日)
大韓民國--(1991年9月17日)
丹麥--(1945年10月24日)
德國--(1973年9月18日)
東帝汶--(2002年9月27日)
多哥--(1960年9月20日)
多米尼加--(1978年12月18日)
多明尼加--(1945年10月24日)
俄羅斯聯邦--(1945年10月24日)
厄瓜多--(1945年12月21日)
厄利垂亞--(1993年5月28日)
法國--(1945年10月24日)
菲律賓--(1945年10月24日)
斐濟--(1970年10月13日)
芬蘭--(1955年12月14日)
維德角--(1975年9月16日)
甘比亞--(1965年9月21日)
剛果--(1960年9月20日)
剛果民主共和國--(1960年9月20日)
哥倫比亞--(1945年11月5日)
哥斯大黎加--(1945年11月2日)
格瑞那達--(1974年9月17日)
喬治亞--(1992年7月31日)
古巴--(1945年10月24日)
蓋亞那--(1966年9月20日)
哈薩克--(1992年3月2日)
海地--(1945年10月24日)
荷蘭--(1945年12月10日)
宏都拉斯--(1945年12月17日)
吉里巴斯共和國--(1999年9月14日)
吉布地--(1977年9月20日)
吉爾吉斯斯坦--(1992年3月2日)
幾內亞--(1958年12月12日)
幾內亞比索--(1974年9月17日)
加拿大--(1945年11月9日)
迦納--(1957年3月8日)
加彭--(1960年9月20日)
柬埔寨--(1955年12月14日)
捷克共和國--(1993年1月19日)
辛巴威--(1980年8月25日)
喀麥隆--(1960年9月20日)
卡達--(1971年9月21日)
葛摩--(1975年11月12日)
象牙海岸--(1960年9月20日)
科威特--(1963年5月14日)
克羅埃西亞--(1992年5月22日)
肯亞--(1963年12月16日)
拉脫維亞--(1991年9月17日)
賴索托--(1966年10月17日)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1955年12月14日)
黎巴嫩--(1945年10月24日)
立陶宛--(1991年9月17日)
賴比瑞亞--(1945年11月2日)
列支敦斯登--(1990年9月18日)
盧森堡--(1945年10月24日)
盧安達--(1962年9月18日)
羅馬尼亞--(1955年12月14日)
馬達加斯加--(1960年9月20日)
馬爾地夫--(1965年9月21日)
馬爾他--(1964年12月1日)
馬拉維--(1964年12月1日)
馬來西亞--(1957年9月17日)
馬里--(1960年9月28日)
馬紹爾群島--(1991年9月17日)
模里西斯--(1968年4月24日)
茅利塔尼亞--(1961年10月27日)
美利堅合眾國--(1945年10月24日)
蒙古--(1961年10月27日)
孟加拉國--(1974年9月17日)
秘魯--(1945年10月31日)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1991年9月17日)
緬甸--(1948年4月19日)
摩爾多瓦共和國--(1992年3月2日)
摩洛哥--(1956年11月12日)
摩納哥--(1993年5月28日)
莫三比克--(1975年9月16日)
墨西哥--(1945年11月7日)
納米比亞--(1990年4月23日)
南非--(1945年11月7日)
南斯拉夫--(2000年11月1日)
諾魯--(1999年9月14日)
尼泊爾--(1955年12月14日)
尼加拉瓜--(1945年10月24日)
尼日--(1960年9月20日)
奈及利亞--(1960年10月7日)
挪威--(1945年11月27日)
帛琉--(1994年12月15日)
葡萄牙--(1955年12月14日)
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1993年4月8日)
日本--(1956年12月18日)
瑞典--(1946年11月19日)
瑞士--(2002年9月10日)
薩爾瓦多--(1945年10月24日)
薩摩亞--(1976年12月15日)
獅子山--(1961年9月27日)
塞內加爾--(1960年9月28日)
塞普勒斯--(1960年9月20日)
塞席爾--(1976年9月21日)
沙烏地阿拉伯--(1945年10月24日)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1975年9月16日)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1983年9月23日)
聖露西亞--(1979年9月18日)
聖馬利諾--(1992年3月2日)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1980年9月16日)
斯里蘭卡--(1955年12月14日)
斯洛伐克--(1993年1月19日)
斯洛維尼亞--(1992年5月22日)
史瓦濟蘭--(1968年9月24日)
蘇丹--(1956年11月12日)
蘇利南--(1975年12月4日)
索羅門群島--(1978年9月19日)
索馬里--(1960年9月20日)
塔吉克--(1992年3月2日)
泰國--(1946年12月16日)
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1961年12月14日)
湯加--(1999年9月14日)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962年9月18日)
突尼西亞--(1956年11月12日)
吐瓦魯--(2000年9月5日)
土耳其--(1945年10月24日)
土庫曼--(1992年3月2日)
萬那杜--(1981年9月15日)
瓜地馬拉--(1945年11月21日)
委內瑞拉--(1945年11月15日)
汶萊達魯薩蘭國--(1984年9月21日)
烏干達--(1962年10月25日)
烏克蘭--(1945年10月24日)
烏拉圭--(1945年12月18日)
烏茲別克--(1992年3月2日)
西班牙--(1955年12月14日)
希臘--(1945年10月25日)
新加坡--(1965年9月21日)
紐西蘭--(1945年10月24日)
匈牙利--(1955年12月14日)
牙買加--(1962年9月18日)
亞美尼亞--(1992年3月2日)
葉門--(1947年9月30日)
伊拉克--(1945年12月21日)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1945年10月24日)
以色列--(1949年5月11日)
義大利--(1955年12月14日)
印度--(1945年10月30日)
印度尼西亞--(1950年9月28日)
約旦--(1955年12月14日)
越南--(1977年9月20日)
尚比亞--(1964年12月1日)
查德--(1960年9月20日)
智利--(1945年10月24日)
中非共和國--(1960年9月20日)
中國--(1945年10月24日)注1
此外,宗座(梵蒂岡)在聯合國永久性的保持一個觀察員代表團。一些國際組織也有相似的觀察員地位。
注1:1945年代表中國加入聯合國的是中華民國政府。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替中華民國席位至今,中華民國從此退出聯合國。
⑵ 伊朗核問題中伊朗的同盟都有哪些國家
委內瑞拉、古巴、白俄羅斯、伊拉克。
⑶ 聯合國目前有多少個國家加入
聯合國會員國:192個
阿富汗 —— 1946年11月19日
阿爾巴尼亞 —— 1955年12月14日
阿爾及利亞 —— 1962年10月8日
安道爾 —— 1993年7月28日
安哥拉 —— 1976年12月1日
安地卡及巴布達 —— 1981年11月11日
阿根廷 —— 1945年10月24日
亞美尼亞[1] —— 1992年3月2日
澳大利亞 —— 1945年11月1日
奧地利 —— 1955年12月14日
亞塞拜然[1] —— 1992年3月2日
巴哈馬 —— 1973年9月18日
巴林 —— 1971年9月21日
孟加拉國 —— 1974年9月17日
巴貝多 —— 1966年12月9日
白俄羅斯[1] —— 1945年10月24日
比利時 —— 1945年12月27日
貝里斯 —— 1981年9月25日
貝南[2] —— 1960年9月20日
不丹 —— 1971年9月21日
玻利維亞 —— 1945年11月14日
波黑[3] —— 1992年5月22日
波札那 —— 1966年10月17日
巴西 —— 1945年10月24日
汶萊達魯薩蘭[4] —— 1984年9月21日
保加利亞 —— 1955年12月14日
布吉納法索[5] —— 1960年9月20日
蒲隆地 —— 1962年9月18日
柬埔寨 —— 1955年12月14日
喀麥隆[6] —— 1960年9月20日
加拿大 —— 1945年11月9日
維德角 —— 1975年9月16日
中非 —— 1960年9月20日
查德 —— 1960年9月20日
智利 —— 1945年10月24日
中國注 —— 1945年10月24日
哥倫比亞 —— 1945年11月5日
葛摩 —— 1975年11月12日
剛果[7] —— 1960年9月20日
哥斯大黎加 —— 1945年11月2日
象牙海岸[8] —— 1960年9月20日
克羅埃西亞[3] —— 1992年5月22日
古巴 —— 1945年10月24日
塞普勒斯 —— 1960年9月20日
捷克[9] —— 1993年1月19日
朝鮮 —— 1991年9月17日
剛果民主共和國[10] —— 1960年9月20日
丹麥 —— 1945年10月24日
吉布地 —— 1977年9月20日
多米尼克 —— 1978年12月18日
多米尼加 —— 1945年10月24日
厄瓜多 —— 1945年12月21日
埃及[11] —— 1945年10月24日
薩爾瓦多 —— 1945年10月24日
赤道幾內亞 —— 1968年11月12日
厄利垂亞 —— 1993年5月28日
愛沙尼亞[1] —— 1991年9月17日
衣索比亞 —— 1945年11月13日
斐濟 —— 1970年10月13日
芬蘭 —— 1955年12月14日
法國 —— 1945年10月24日
加彭 —— 1960年9月20日
甘比亞 —— 1965年9月21日
喬治亞[1] —— 1992年7月31日
德國[12] —— 1973年9月18日
迦納 —— 1957年3月8日
希臘 —— 1945年10月25日
格瑞那達 —— 1974年9月17日
瓜地馬拉 —— 1945年11月21日
幾內亞 —— 1958年12月12日
幾內亞比索 —— 1974年9月17日
蓋亞那 —— 1966年9月20日
海地 —— 1945年10月24日
宏都拉斯 —— 1945年12月17日
匈牙利 —— 1955年12月14日
冰島 —— 1946年11月19日
印度 —— 1945年10月30日
印度尼西亞 —— 1950年9月28日[13]
伊朗[14] —— 1945年10月24日
伊拉克 —— 1945年12月21日
愛爾蘭 —— 1955年12月14日
以色列 —— 1949年5月11日
義大利 —— 1955年12月14日
牙買加 —— 1962年9月18日
日本 —— 1956年12月18日
約旦 —— 1955年12月14日
哈薩克[1] —— 1992年3月2日
肯亞 —— 1963年12月16日
吉里巴斯 —— 1999年9月14日
科威特 —— 1963年5月14日
吉爾吉斯斯坦[1] —— 1992年3月2日
寮國[15] —— 1955年12月14日
拉脫維亞[1] —— 1991年9月17日
黎巴嫩 —— 1945年10月24日
賴索托 —— 1966年10月17日
賴比瑞亞 —— 1945年11月2日
利比亞[16] —— 1955年12月14日
列支敦斯登 —— 1990年9月18日
立陶宛[1] —— 1991年9月17日
盧森堡 —— 1945年10月24日
馬達加斯加 —— 1960年9月20日
馬拉維 —— 1964年12月1日
馬來西亞[17] —— 1957年9月17日
馬爾地夫 —— 1965年9月21日
馬里 —— 1960年9月28日
馬爾他 —— 1964年12月1日
馬紹爾群島 —— 1991年9月17日
茅利塔尼亞 —— 1961年10月27日
模里西斯 —— 1968年4月24日
墨西哥 —— 1945年11月7日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1991年9月17日
摩納哥 ——1993年5月28日
蒙古 —— 1961年10月27日
黑山[3] —— 2006年6月28日
摩洛哥 —— 1956年11月12日
莫三比克 —— 1975年9月16日
緬甸[18] —— 1948年4月19日
納米比亞 —— 1990年4月23日
諾魯 —— 1999年9月14日
尼泊爾 —— 1955年12月14日
荷蘭 —— 1945年12月10日
紐西蘭 —— 1945年10月24日
尼加拉瓜 —— 1945年10月24日
尼日 —— 1960年9月20日
奈及利亞 —— 1960年10月7日
挪威 —— 1945年11月27日
阿曼 —— 1971年10月7日
巴基斯坦 —— 1947年9月30日
帛琉 —— 1994年12月15日
巴拿馬 —— 1945年11月13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 —— 1975年10月10日
巴拉圭 —— 1945年10月24日
秘魯 —— 1945年10月31日
菲律賓[19] —— 1945年10月24日
波蘭 —— 1945年10月24日
葡萄牙 —— 1955年12月14日
卡達 —— 1971年9月21日
韓國 —— 1991年9月17日
摩爾多瓦 —— 1992年3月2日
羅馬尼亞 —— 1955年12月14日
俄羅斯 —— 1945年10月24日
盧安達 —— 1962年9月18日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 1983年9月23日
聖露西亞 —— 1979年9月18日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 1980年9月16日
薩摩亞 —— 1976年12月15日
聖馬利諾 —— 1992年3月2日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 1975年9月16日
沙烏地阿拉伯 —— 1945年10月24日
塞內加爾 —— 1960年9月28日
塞爾維亞 —— 2000年11月1日
塞席爾 —— 1976年9月21日
獅子山 —— 1961年9月27日
新加坡 —— 1965年9月21日
斯洛伐克 —— 1993年1月19日
斯洛維尼亞 —— 1992年5月22日
索羅門群島 —— 1978年9月19日
索馬里 —— 1960年9月20日
南非 —— 1945年11月7日
西班牙 —— 1955年12月14日
斯里蘭卡 —— 1955年12月14日
蘇丹 —— 1956年11月12日
蘇利南 —— 1975年12月4日
史瓦濟蘭 —— 1968年9月24日
瑞典 —— 1946年11月19日
瑞士 —— 2002年9月10日
敘利亞 —— 1945年10月24日
塔吉克 —— 1992年3月2日
泰國 —— 1946年12月16日
馬其頓 —— 1993年4月8日
東帝汶 —— 2002年9月27日
多哥 —— 1960年9月20日
湯加 —— 1999年9月14日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1962年9月18日
突尼西亞 —— 1956年11月12日
土耳其 —— 1945年10月24日
土庫曼 —— 1992年3月2日
吐瓦魯 —— 2000年9月5日
烏干達 —— 1962年10月25日
烏克蘭 —— 1945年10月24日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1971年12月9日
英國 —— 1945年10月24日
坦尚尼亞 —— 1961年12月14日
美國—— 1945年10月24日
烏拉圭 —— 1945年12月18日
烏茲別克 —— 1992年3月2日
萬那杜 —— 1981年9月15日
委內瑞拉—— 1945年11月15日
越南 —— 1977年9月20日
葉門 —— 1947年9月30日
尚比亞 —— 1964年12月1日
辛巴威 —— 1980年8月25日
觀察員:5個
觀察組織:58個
⑷ 世界上有多少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加入聯合國的獨立國家有多少個
有191個獨立國家加入聯合國世界上共有22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家為193個,地區為31個。其中:
亞洲(48個國家)
東亞: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 (5)
東南亞: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
東帝汶 (11)
南亞: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7)
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5)
西亞: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20)
註:錫金現已並入印度成為其一個邦,所以這里不出現,詳細請看:
歐洲(43個國家/1個地區)
北歐: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 法羅群島(丹)(6)
東歐: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7)
中歐: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8)
西歐: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摩納哥(7)
南歐: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希臘、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墨塞哥維那
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16)
非洲(53個國家/6個地區)
北非:埃及、利比亞、蘇丹、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葡)、馬德拉群島(葡)(8)
東非: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塞席爾(10)
中非: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共和國(即:剛果(布))、剛果民主共和國(即:剛果(金))、聖多美及普林西比(8)
西非: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註:未獨立,詳細請看:)、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加那利群島(西)(18)
南非: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留尼旺(法)、聖赫勒拿(英)(15)
大洋洲(14個國家/10個地區)
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帛琉、諾魯、吉里巴斯、吐瓦魯、薩摩亞、斐濟群島、湯加、庫克群島(新)、關島(美)、新喀里多尼亞(法)、法屬波利尼西亞、皮特凱恩島(英)、瓦利斯與富圖納(法)、紐埃(新)、托克勞(新)、美屬薩摩亞、北馬里亞納(美)
北美洲(23個國家/13個地區)
北美: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格陵蘭(丹)(4)
中美洲: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7)
加勒比海地區:巴哈馬、古巴、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安地卡及巴布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格瑞那達、巴貝多、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英屬維爾京群島、美屬維爾京群島、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羅普(法)、馬提尼克(法)、荷屬安的列斯、阿魯巴(荷)、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開曼群島(英)、百慕大(英)(25)
南美洲(12個國家/1個地區)
北部: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法屬蓋亞那、蘇利南(5)
中西部: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3)
東部:巴西(1)
南部: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4)
⑸ 目前世界上總共有多少個國家和地區
截止2020年,世界上共有23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197個國家,(主權國家195個,准主權國家2個,庫克群島和紐埃,不含馬爾他騎士團)地區有36個。
亞洲:
共47個國家
東亞: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
東南亞: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帝汶
南亞: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
西亞: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
歐洲:
共45個國家
北歐: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
東歐: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多瓦、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
中歐: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
西歐: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摩納哥
南歐: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北馬其頓、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黑山、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波黑)、阿爾巴尼亞、希臘、義大利、馬爾他、梵蒂岡、聖馬利諾、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塞普勒斯
(5)伊朗目前聯合多少個國家擴展閱讀
截至2017年,世界上有197個國家被國際普遍承認:
其中193個為聯合國會員國。
梵蒂岡,巴勒斯坦,紐埃,庫克群島等4國為國際普遍承認,非聯合國成員。其中,梵蒂岡和巴勒斯坦為聯合國觀察員國。
暫未被普遍承認的:
其中2個未被主權國家普遍承認的,均未加入聯合國,不過在國際習慣法中被視為國家:西撒哈拉、科索沃
極少或不為國際社會承認的政權,均未加入聯合國:北塞普勒斯、阿布哈茲、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索馬里蘭、南奧塞梯、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西南索馬里、邦特蘭、果敢人民共和國、邦薩摩洛共和國,伊斯蘭國,高加索酋長國。
個別組織或個人單方面宣布成立的私人國家,通常不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西蘭公國、摩洛希亞共和國、埃貝斯菲爾德共和國、赫特河省公國、埃爾加蘭-瓦爾加蘭王國、尼馬克共和國、自由多尼雅公國、威斯塔克迪卡大公國、塞波加大公國、艾爾格蘭度瓦加蘭特帝國、珊瑚群島同性戀王國、沙茲爾共和國、雷東達島、西提王國、瓦依公國、列頓卡倫登堡、自由土地,恩克拉瓦王國。
⑹ 聯合國一共有多少個國家請列舉
一共有220多個,其中有194個加入了聯合國
亞洲
阿曼 巴林 不丹 朝鮮 韓國 寮國 蒙古
緬甸 日本 沙特 泰國 汶萊 錫金 葉門 伊朗
印度 約旦 越南 中國 阿富汗 阿聯酋 東帝汶 菲律賓
柬埔寨 卡達 科威特 黎巴嫩 尼泊爾 土耳其 新加坡 敘利亞
伊拉克 以色列 亞塞拜然 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 喬治亞 馬爾地夫 馬來西亞
孟加拉國 塞普勒斯 斯里蘭卡 亞美尼亞 哈薩克 塔吉克 土庫曼 印度尼西亞 吉爾吉斯斯坦 烏茲別克
歐洲
冰島 波蘭 丹麥 德國 法國 芬蘭 荷蘭
捷克 挪威 瑞典 瑞士 希臘 英國 愛爾蘭 安道爾
奧地利 比利時 俄羅斯 梵蒂岡 立陶宛 盧森堡 馬爾他 馬其頓
摩納哥 葡萄牙 烏克蘭 西班牙 匈牙利 義大利 愛沙尼亞 白俄羅斯
保加利亞 克羅埃西亞 拉脫維亞 羅馬尼亞 摩爾多瓦 塞普勒斯 聖馬利諾 斯洛伐克
阿爾巴尼亞 列支敦斯登 斯洛維尼亞 法羅群島(丹) 塞爾維亞和黑山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北美洲
古巴 海地 美國 巴哈馬 巴拿馬 貝里斯 墨西哥
加拿大 牙買加 巴貝多 多米尼加 多米尼克 格瑞那達 宏都拉斯 尼加拉瓜
薩爾瓦多 聖露西亞 瓜地馬拉 阿魯巴(荷) 安圭拉(英) 百慕大(英) 格陵蘭(丹) 哥斯大黎加
波多黎各(美) 瓜德羅普(法) 開曼群島(英) 馬提尼克(法) 荷屬安的列斯 蒙特塞拉特(英)
維爾京群島(美) 維爾京群島(英) 安地卡及巴布達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法)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
南美洲
巴西 秘魯 智利 阿根廷 巴拉圭 蓋亞那 蘇利南
烏拉圭 玻利維亞 厄瓜多 哥倫比亞 委內瑞拉 法屬蓋亞那
大洋洲
諾魯 帛琉 湯加 薩摩亞 吐瓦魯 紐西蘭 關島(美)
紐埃(新) 薩摩亞(美) 托克勞(新) 澳大利亞 斐濟群島 吉里巴斯 萬那杜 庫克群島(新)
皮特凱恩(英) 馬紹爾群島 索羅門群島 波利尼西亞(法) 巴布亞紐幾內亞
北馬里亞納群島 密克羅尼亞聯邦 新喀里多尼亞(法) 瓦利斯和富圖納(法)
非洲
埃及 貝南 多哥 迦納 加彭 馬里 南非
蘇丹 查德 中非 安哥拉 蒲隆地 維德角 甘比亞 吉布地
幾內亞 喀麥隆 葛摩 肯亞 賴索托 利比亞 盧安達 馬拉維
摩洛哥 尼日 塞席爾 索馬里 突尼西亞 烏干達 尚比亞 波札那
辛巴威 象牙海岸 賴比瑞亞 模里西斯 莫三比克 納米比亞 奈及利亞 獅子山
塞內加爾 史瓦濟蘭 坦尚尼亞 西撒哈拉 留尼汪(法) 阿爾及利亞 衣索比亞 布吉納法索
赤道幾內亞 厄利垂亞 剛果共和國 幾內亞比索 馬達加斯加 茅利塔尼亞 聖赫勒拿(英)
剛果民主共和國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現在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種語言。在這些語言中,約有1400多種還沒有被人們承認是獨立的語言,使用人口超過100萬的語言只有140多種
⑺ 聯合國有多少個國家
截至2019年,聯合國有193個成員國,其中亞洲39個,非洲54個,東歐及獨聯體國家28個,西歐23個,拉丁美洲33個,北美、大洋洲16個,包括所有得到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此外還有2個觀察員國(梵蒂岡和巴勒斯坦)。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有:美利堅合眾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法蘭西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7)伊朗目前聯合多少個國家擴展閱讀
1、聯合國總部地址
聯合國總部大樓位於美國紐約州(位於美國地圖版塊上的東北方)最大城市紐約市(New York City)曼哈頓區的東側,其西側邊界為第一大道,南側為東42街,北側為東48街,東側可以俯瞰東河。
2、特色建築
公共花園、彩色玻璃、圖書館、鑲嵌畫、象牙雕刻、槍雕塑、鑄劍為犁、和平鍾、傅科擺、紀念品。
⑻ 「聯合國」目前有多少成員國
「聯合國」當前共有193個成員國:
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阿富汗、阿根廷、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阿曼、亞塞拜然、埃及、衣索比亞、愛爾蘭、愛沙尼亞、安道爾、安哥拉、安地卡及巴布達、奧地利、澳大利亞、巴貝多、巴布亞紐幾內亞、巴哈馬、巴基斯坦、巴拉圭、巴林、巴拿馬。
巴西、白俄羅斯、保加利亞、貝南、比利時、秘魯、冰島、波蘭、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玻利維亞、貝里斯、波札那、不丹、布吉納法索、蒲隆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韓民國、丹麥、德國、東帝汶。
多哥、多明尼加、多米尼克、俄羅斯聯邦、厄瓜多、厄利垂亞、法國、菲律賓、斐濟、芬蘭、維德角、甘比亞、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哥倫比亞、格瑞那達、喬治亞、哥斯大黎加、古巴、蓋亞那、哈薩克、海地、荷蘭、黑山共和國、宏都拉斯、吉里巴斯共和國、吉布地、吉爾吉斯斯坦。
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加拿大、迦納、加彭、柬埔寨、捷克共和國、辛巴威、喀麥隆、卡達、葛摩、象牙海岸、科威特、克羅埃西亞、肯亞、拉脫維亞、賴索托、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黎巴嫩、立陶宛、賴比瑞亞、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盧森堡、盧安達、羅馬尼亞、馬達加斯加、馬爾地夫。
馬爾他、馬拉維、馬來西亞、馬里、北馬其頓共和國、馬紹爾群島、模里西斯、茅利塔尼亞、美利堅合眾國、蒙古、孟加拉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緬甸、摩爾多瓦共和國、摩洛哥、摩納哥、莫三比克、墨西哥、納米比亞、南非、南蘇丹、諾魯、尼泊爾、尼加拉瓜、尼日、奈及利亞、挪威、帛琉。
葡萄牙、日本、瑞典、瑞士、薩爾瓦多、薩摩亞、塞爾維亞共和國、獅子山、塞內加爾、塞普勒斯、塞席爾、沙烏地阿拉伯、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馬利諾、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斯里蘭卡、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
史瓦濟蘭、蘇丹、蘇利南、索羅門群島、索馬里、塔吉克、泰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湯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突尼西亞、吐瓦魯、土耳其、土庫曼、萬那杜、瓜地馬拉、委內瑞拉、汶萊達魯薩蘭國。
烏干達、烏克蘭、烏拉圭、烏茲別克、西班牙、希臘、新加坡、紐西蘭、匈牙利、牙買加、亞美尼亞、葉門、伊拉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以色列、義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亞、約旦、越南、尚比亞、查德、智利、中非共和國、中國。
觀察員國分別為:梵蒂岡和巴勒斯坦。
⑼ 現在的聯合國有多少個成員國
共有191個成員國
會員國--(加入日期)
阿富汗--(1946.11.19)
阿爾巴尼亞--(1955.12.14)
阿爾及利亞--(1962.10.8)
安道爾--(1993.7.28)
安哥拉--(1976.12.1)
安地卡及巴布達--(1981.11.11)
阿根廷--(1945.10.24)
亞美尼亞--(1992.3.2)
澳大利亞--(1945.11.1)
奧地利--(1955.12.14)
亞塞拜然--(1992.3.2)
巴哈馬--(1973.9.18)
巴林--(1971.9.21)
孟加拉國--(1974.9.17)
巴貝多--(1966.12.9)
白俄羅斯--(1945.10.24)
比利時--(1945.12.27)
貝里斯--(1981.9.25)
貝南--(1960.9.20)
不丹--(1971.9.21)
玻利維亞--(1945.11.14)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1992.5.22)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 ,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共和國由大會1992年5月22日A/RES/46/237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波札那--(1966.10.17)
巴西--(1945.10.24)
汶萊達魯薩蘭國--(1984.9.21)
保加利亞--(1955.12.14)
布吉納法索--(1960.9.20)
蒲隆地--(1962.9.18)
柬埔寨--(1955.12.14)
喀麥隆--(1960.9.20)
加拿大--(1945.11.9)
維德角--(1975.9.16)
中非共和國--(1960.9.20)
查德--(1960.9.20)
智利--(1945.10.24)
中國--(1945.10.24)
哥倫比亞--(1945.11.5)
葛摩--(1975.11.12)
剛果--(1960.9.20)
哥斯大黎加--(1945.11.2)
象牙海岸--(1960.9.20)
克羅埃西亞--(1992.5.22)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由大會1992年5月22日A/RES/46/238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古巴--(1945.10.24)
塞普勒斯--(1960.9.20)
捷克共和國--(1993.1.19)
--捷克斯洛伐克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92年12月 10日,該國常駐代表寫信通知秘書長,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從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為繼承國的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將分別申請加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接到捷克共和國的申請後,於1月8日建議聯大接納該國為會員國。這樣,捷克共和國便於1月19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91.9.17)
剛果民主共和國--(1960.9.20)
丹麥--(1945.10.24)
吉布地--(1977.9.20)
多米尼克--(1978.12.18)
多明尼加--(1945.10.24)
厄瓜多--(1945.12.21)
埃及--(1945.10.24)
--埃及和敘利亞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敘利亞合並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成為一個會員國。1961年10月13日,敘利亞恢復了獨立國家的地位,同時恢復了它自己的聯合國會員資格。1971年9月2日,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將國名改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薩爾瓦多--(1945.10.24)
赤道幾內亞--(1968.11.12)
厄利垂亞--(1993.5.28)
愛沙尼亞--(1991.9.17)
衣索比亞--(1945.11.13)
斐濟--(1970.10.13)
芬蘭--(1955.12.14)
法國--(1945.10.24)
加彭--(1960.9.20)
甘比亞--(1965.9.21)
喬治亞--(1992.7.31)
德國--(1973.9.18)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兩國於1973年9月18日被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於1990年10月3日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之後,兩個德國即合並成為一個主權國家。
迦納--(1957.3.8)
希臘--(1945.10.25)
格瑞那達--(1974.9.17)
瓜地馬拉--(1945.11.21)
幾內亞--(1958.12.12)
幾內亞比索--(1974.9.17)
蓋亞那--(1966.9.20)
海地--(1945.10.24)
宏都拉斯--(1945.12.17)
匈牙利--(1955.12.14)
冰島--(1946.11.19)
印度--(1945.10.30)
印度尼西亞--(1950.9.28)
--1965年1月20日,印度尼西亞來信宣布,「在現階段和當前情況下」決定退出聯合國。1966年9月19日,它發來電報宣布,決定「恢復同聯合國全面合作,並重新參加它的活動」。1966年9月28日,聯大表示注意到這一決定,並由聯大主席邀請印度尼西亞代表返回其在聯大的席位。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1945.10.24)
伊拉克--(1945.12.21)
愛爾蘭--(1955.12.14)
以色列--(1949.5.11)
義大利--(1955.12.14)
牙買加--(1962.9.18)
日本--(1956.12.18)
約旦--(1955.12.14)
哈薩克--(1992.3.2)
肯亞--(1963.12.16)
吉里巴斯共和國--(1999.9.14)
科威特--(1963.5.14)
吉爾吉斯斯坦--(1992.3.2)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1955.12.14)
拉脫維亞--(1991.9.17)
黎巴嫩--(1945.10.24)
賴索托--(1966.10.17)
賴比瑞亞--(1945.11.2)
阿拉伯利比亞民眾國--(1955.12.14)
列支敦斯登--(1990.9.18)
立陶宛--(1991.9.17)
盧森堡--(1945.10.24)
馬達加斯加--(1960.9.20)
馬拉維--(1964.12.1)
馬來西亞--(1957.9.17)
--馬來亞聯合邦於1957年9月17日加入聯合國。1963年9月16日,在接納新加坡、沙巴(北婆羅洲)和沙撈越加入之後,新的聯合邦將國名改為馬來西亞。新加坡於1965年8月9日成為獨立國家,並於1965年9月21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馬爾地夫--(1965.9.21)
馬里--(1960.9.28)
馬爾他--(1964.12.1)
馬紹爾群島--(1991.9.17)
茅利塔尼亞--(1961.10.27)
模里西斯--(1968.4.24)
墨西哥--(1945.11.7)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1991.9.17)
摩納哥--(1993.5.28)
蒙古--(1961.10.27)
摩洛哥--(1956.11.12)
莫三比克--(1975.9.16)
緬甸--(1948.4.19)
納米比亞--(1990.4.23)
諾魯--(1999.9.14)
尼泊爾--(1955.12.14)
荷蘭--(1945.12.10)
紐西蘭--(1945.10.24)
尼加拉瓜--(1945.10.24)
尼日--(1960.9.20)
奈及利亞--(1960.10.7)
挪威--(1945.11.27)
阿曼--(1971.10.7)
巴基斯坦--(1947.9.30)
帛琉--(1994.12.15)
巴拿馬--(1945.11.13)
巴布亞紐幾內亞--(1975.10.10)
巴拉圭--(1945.10.24)
秘魯--(1945.10.31)
菲律賓--(1945.10.24)
波蘭--(1945.10.24)
葡萄牙--(1955.12.14)
卡達--(1971.9.21)
大韓民國--(1991.9.17)
摩爾多瓦共和國--(1992.3.2)
羅馬尼亞--(1955.12.14)
俄羅斯聯邦--(1945.10.24)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俄羅斯聯邦總統鮑里斯·葉利欽在1991年12月24日的信中通知秘書長,俄羅斯聯邦在獨立國家聯合體11個成員國的支持下,承續蘇聯在安全理事會和聯合國所有其他機關的成員資格。
盧安達--(1962.9.18)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1983.9.23)
聖露西亞--(1979.9.18)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1980.9.16)
薩摩亞--(1976.12.15)
聖馬利諾--(1992.3.2)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1975.9.16)
沙烏地阿拉伯--(1945.10.24)
塞內加爾--(1960.9.28)
塞爾維亞和黑山--(2000.11.1)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 ,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由大會2000年11月1日A/RES/55/12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通過並實行了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憲法,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正式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塞席爾--(1976.9.21)
獅子山--(1961.9.27)
新加坡--(1965.9.21)
斯洛伐克--(1993.1.19)
--捷克斯洛伐克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92年12月10日,該國常駐代表寫信通知秘書長,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從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為繼承國的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將分別申請加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接到斯洛伐克共和國的申請後,於1月8日建議聯大接納該國為會員國。這樣,斯洛伐克共和國便於1月19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斯洛維尼亞--(1992.5.22)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 ,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斯洛維尼亞共和國由大會1992年5月22日A/RES/46/236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索羅門群島--(1978.9.19)
索馬里--(1960.9.20)
南非--(1945.11.7)
西班牙--(1955.12.14)
斯里蘭卡--(1955.12.14)
蘇丹--(1956.11.12)
蘇利南--(1975.12.4)
史瓦濟蘭--(1968.9.24)
瑞 典--(1946.11.19)
瑞士--(2002.9.10)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1945.10.24)
--埃及和敘利亞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敘利亞合並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成為一個會員國。1961年10月13日,敘利亞恢復了獨立國家的地位,同時恢復它的聯合國會員國資格。
塔吉克--(1992.3.2)
泰國--(1946.12.16)
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1993.4.8)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 ,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大會1993年4月8日A/RES/47/225號決議決定接納該國為聯合國會員國,在該國國名引起的爭端解決之前,該國在聯合國內暫時稱為「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
東帝汶--(2002.9.27)
多哥--(1960.9.20)
湯加--(1999.9.14)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962.9.18)
突尼西亞--(1956.11.12)
土耳其--(1945.10.24)
土庫曼--(1992.3.2)
吐瓦魯--(2000.9.5)
烏干達--(1962.10.25)
烏克蘭--(1945.10.24)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71.12.9)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945.10.24)
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1961.12.14)
--坦噶尼喀從1961年12月14日起就是聯合國會員國,桑給巴爾從1963年12月16日起成為會員國。在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與桑給巴爾聯合協定批准之後,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聯合共和國成為一個會員國,1964年11月1日改名為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
美利堅合眾國--(1945.10.24)
烏拉圭--(1945.12.18)
烏茲別克--(1992.3.2)
萬那杜--(1981.9.15)
委內瑞拉--(1945.11.15)
越南--(1977.9.20)
葉門--(1947.9.30)
--葉門於1947年9月30日加入聯合國,民主葉門於1967年12月14日加入聯合國。1990年5月22日兩國合並成為一個會員國,稱為「葉門」。
尚比亞--(1964.12.1)
辛巴威--(1980.8.25)
⑽ 伊朗周邊國家有哪些
伊朗周邊國家巴基斯坦、阿富汗、土庫曼、 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土耳其、伊拉克。
1、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烏爾都語: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簡稱「巴基斯坦」(Pakistan),意為「聖潔的土地」、「清真之國」。
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是一個多民族伊斯蘭國家。國語為烏爾都語。
巴基斯坦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南瀕阿拉伯海,東接印度,東北鄰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與阿富汗交界,西鄰伊朗。海岸線長980公里。南部屬熱帶氣候,其餘屬亞熱帶氣候。首都伊斯蘭堡,前首都卡拉奇是最大城市。
2、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普什圖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فغانستان),簡稱阿富汗,是一個位於亞洲中南部的內陸國家,坐落在亞洲的心臟地區。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義,有時候會被認為處在中亞或者南亞,甚至被歸類於中東地區(西亞)。
阿富汗與大部分比鄰的國家有著宗教上、語言上、地理上相當程度的關聯。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庫曼、烏茲別克以及塔吉克接壤。
東部與中國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區(有爭議)接壤,南部與巴基斯坦接壤,西部與伊朗接壤。
3、土庫曼
土庫曼(土庫曼語:Түркменистан)是一個中亞國家,位於伊朗以北,東南面和阿富汗接壤、東北面與烏茲別克為鄰、西北面是哈薩克,西鄰裏海,是一個內陸國家。因地處地中海地震帶上,所以時常受地震威脅。
4、亞塞拜然
亞塞拜然共和國(亞塞拜然語:Azərbaycan Respublikası),簡稱亞塞拜然(亞塞拜然語:Azərbaycan),國名意為「火的國家」,是東歐和西亞的「十字路口」。
亞塞拜然位於外高加索的東南部,東臨裏海,南鄰伊朗,北靠俄羅斯,東部與哈薩克、土庫曼隔海相望,西接喬治亞和亞美尼亞。湖岸線長456千米。 其西南部的納希切萬隔亞美尼亞與本土不相毗連。
5、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共和國(亞美尼亞語: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簡稱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亞洲與歐洲交界處的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
行政疆界上,亞美尼亞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西鄰土耳其,北鄰喬治亞,東為亞塞拜然,南接伊朗和亞塞拜然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以埃里溫為首都。
6、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語:Türkiye Cumhuriyeti,英語:The Republic of Turkey),簡稱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
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7、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庫爾德語:كۆماری عێراق),簡稱「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
(10)伊朗目前聯合多少個國家擴展閱讀: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簡稱伊朗。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伊朗是文明古國。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國,7世紀後遭不同異族先後入侵。
18世紀前期,納迪爾沙推翻外族統治建立阿夫沙爾王朝。19世紀後期起,英國和俄羅斯勢力不斷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
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
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網路—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