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少將在伊拉克遇襲身亡!為何美國敢大膽承認這是他們所為
美國這是讓伊朗清晰的知道他們的能力,因為伊朗之前的行事太過囂張,所以美國想通過這件事告訴伊朗,我打你就像打小雞仔一樣,完全不放在眼裡,看你還敢不敢挑釁我。
一,震懾一下伊朗,告訴他們「誰才是爸爸」。
伊朗這幾年一直在搞大動作,他們瘋狂的擴張海外力量,這讓他們很是膨脹啊!產生了一種自己已經「無敵」了的錯覺。他們想啊,我已經這么厲害了,還會怕你們嗎?當然不啊,在我面前,爾等都是弟弟,所以他們主動對美國下手了。
在去年最後兩個月,伊朗襲擊了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還打死了一個美國承包商,這讓美國很生氣。結果這件事還沒徹底解決,年底的時候,伊朗又圍攻了美國駐伊拉克的大使館,又燒又砸的,美國忍無可忍開始反擊,本著「悶聲干大事」的原則,悄咪咪地把伊朗最重要的蘇萊曼少將可給弄死了。
我覺得美國這么做其實還有別的原因,比如說展示一下他們的能力,證明一下他們自己。畢竟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表現並不是很好,為了不讓別人看扁他們,美國有必要站出來,在軍事方面出出風頭。
❷ 伊朗高官為啥在伊拉克被炸
伊朗高官在伊拉克被炸
那是因為美國
要達到目的
不惜讓整個世界動盪
所以做出的這個行為
❸ 伊拉克與伊朗為何在1984年的戰爭經過是怎樣的
1984年4月,伊拉克為了改變地面戰場的被動局面,向伊朗的海上石油運輸線發動了空中攻勢,大批赴伊朗運輸石油的外國油輪被擊沉。伊朗隨之採取報復行動,波斯灣襲船戰全面展開和逐步升級。伊拉克海軍遠遠不如伊朗海軍,兩伊戰爭爆發後不久,伊朗海軍就封鎖了阿拉伯河口,使船隻不能進出伊拉克的惟一港口巴士拉。但伊拉克的石油除了海運外,還可以經過約旦、沙烏地阿拉伯、豐耳其的石油運輸管道外運,海灣石油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由於僧恨伊朗革命,源源不斷地用自己的石油美元來幫助伊拉克。在這種情況下,伊朗海軍的襲船戰的目標主要指向了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運輸石油的油輪。
1987年伊朗海軍在波斯灣航線上佈雷,美國出動直升飛機掃雷,但成效甚微。
1987年4月,科威特租運3艘蘇聯油輪運油。5月,美國讓科威特油輪統統掛上美國國旗,並把更多的美國軍艦開人波斯灣。5月16日,一艘蘇聯輪船遭伊朗炮艇攻擊,另一艘觸雷。5月17日,美國導彈驅逐艦遭到一枚法國造的飛魚式空對艦導彈的襲擊,37人死亡,但發射這枚導彈的飛機不是伊朗而是伊拉克的。7月,改掛美國國旗並由美國軍艦護航的科威特油輪觸雷。美國以此為借口,從8月起在波斯灣大舉開展針對伊朗的護航行動,英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隨後參加。
❹ 伊朗將軍為什麼在伊拉克被打死
據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3日發表聲明說,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馬尼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遭美軍襲擊喪生。
❺ 伊拉克和伊朗為什麼發生「兩伊戰爭」
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兩伊戰爭
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❻ 美國為什麼空襲伊拉克,伊朗指揮官怎麼會被炸死,這事件的前因後果是什麼,科普一下
之前什葉派武裝襲擊美軍,乾死了一個承包商,之後美國採取不理智的方法,處死了伊朗人,伊朗人在大使館抗議,沖進大使館鬧,場面一片混亂,特朗普聽說了,就讓伊朗派代表來和談,結果就在路的中途炸死了指揮官,之後美伊雙方互懟,烏克蘭的飛機飛過也沒辛免於難,墜毀了,之後雙方都吃虧了,就准備和談,美其名曰,為了世界和平,面子上過的去,美國又在暗地裡玩陰的對伊經濟制裁
❼ 兩伊戰爭伊朗為什麼死人多
伊朗剛剛經歷過伊斯蘭革命國內局勢仍然不穩定,例如伊朗左翼組織「伊朗人民聖戰者」1981年六月與革命衛隊在首都爆發了沖突,並於28日發動了恐怖襲擊造成包括司法總監貝赫什提,總統拉賈伊以及6名內閣部長和70名伊朗議會議員死亡。同時支持前國王的軍官仍未死心,在中部哈馬丹省的軍事基地發動叛亂,並從兩伊對峙前線(胡齊斯坦)抽調了數十輛裝甲車返回伊朗內陸,造成防線出現漏洞給伊拉克方面可乘之機。
邊境地區的叛亂,伊朗地區的庫爾德人在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之後發現自己並未獲得自治權,也發動了叛亂,由於兩伊的敵對關系,伊拉克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伊朗庫爾德人的武裝活動,伊朗部分兵力被迫轉入北方。
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的政治活動削弱了伊朗的軍力。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開始對伊朗軍隊進行「整肅」,大量軍官被清洗,剛成立的軍隊內部組織結構混亂,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且普遍作戰素質較低。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朗不得不採取大規模動員的人海戰術進行迅速抵抗阻止伊拉克方面的推進。
因為國內局勢的影響,伊朗的注意力主要集中於國內事務,並未注意到伊拉克方面的動作,在伊拉克方面短暫而迅速的行動面前伊朗方面猝不及防。
出現了所謂「叛徒」。「伊朗人民聖戰者組織」在國內斗爭中失敗,被迫以政治難民的身份進入伊拉克領土,在薩達姆看來這是一個值得利用的好機會,二者一拍即合,由後者提供支持前者組成了所謂「伊朗解放軍」與本國軍隊作戰,並以前者掌權後將阿拉伯河主航道劃歸伊拉克為條件。這支「志願軍」在中路多次突入伊朗境內達數十公里。
最後一點是中後期的伊朗反攻。中後期伊朗開始重新啟用一些巴列維前軍官為前線提供支持,當伊朗試圖奪回領土並突入伊拉克境內,但伊拉克方面卻設置了大量靜態防禦工事,這些工事大多為蘇式,雖然簡陋但十分有效。其中地雷十分讓人頭疼,前國王能購買各種先進武器,但唯獨沒想到掃雷車,對伊朗方面造成了不小的損失。而伊朗大多為山地地形,大規模坦克戰也只能在胡齊斯坦進行,在這種情況下伊朗不得不採取「人工爆破」(踩地雷)的辦法而造成了大量額外傷害。
❽ 伊朗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在伊拉克身亡,他是如何去世的
遇到襲擊去世的伊朗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名字叫做沙赫丹。上一位被刺殺的人是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萊曼尼。執行任務的是美軍的無人機。關於這次襲擊,伊朗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動靜。信息還是伊拉克率先發出的。而俄羅斯媒體也報道了此事,如果這件事是真的,那麼伊朗可謂是傷筋動骨了。先是核物理學家被刺殺,然後又是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被刺殺。損失很大。
而且就美國目前的能力,打擊伊朗比較困難。對於伊朗來說,打輸了不丟人,大不了去山裡面打游擊,搞各種各樣的自殺式襲擊。而對於美國來說,如果打輸了,不僅丟人,還會讓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全球霸權出現問題。美國的盟友之所以傾向於美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實力問題。但是明著搶不行,那麼美國乾脆選擇暗度陳倉。通過刺殺,暗殺等方式攪亂伊朗國內局勢。畢竟這些活都是CIA最擅長的。
❾ 伊朗少將在伊拉克遇襲身亡,遇刺「聖城旅」將軍為何成為美國目標
之所以美國會不顧國際社會的意見和輿論,悍然對伊朗軍隊進行襲擊。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伊朗國內最精銳的部隊非聖城旅莫屬。其次就是伊朗對這支部隊也非常的其中,所有先進裝備優先進行裝備。最後就是這支部隊的指揮官是伊朗的蘇萊曼尼少將,其指揮能力非常強大。
最後就是因為蘇萊曼尼的指揮能力了。對於美國和以色列來說,蘇萊曼尼已經是一塊心頭病了。他不僅僅是聖城旅的旅長,還是伊朗情報機構的領導者,其一手策劃了大量輕松獲勝的戰役。是公認的伊朗部隊中指揮領導能力最強悍的將軍。而且美國和以色列都在其手中吃過大虧,而且蘇萊曼尼還奇跡般的躲過了許多次西方國家針對他進行的刺殺行動。
❿ 兩伊戰爭發生的原因、經過及結果
兩伊戰爭是因為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才發生的。1971年9月22日出兵伊朗,戰爭爆發。戰爭初期,伊拉克得勢,佔領伊朗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雙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發動反攻,基本上收復全部失地。7月,伊朗軍隊越過邊界,佔領伊拉克境內的一些城鎮和據點。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勢,雙方進入相持階段。1984年4月起,戰爭向海峽水域和城市區擴展。
1987年7月20日,安理會通過結束兩伊戰爭的598號決議。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則堅持應懲辦戰爭禍首,要求薩達姆下台,拒絕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連續發動進攻,收復失地後於7月又進入伊朗境內。
1987年7月18日,伊朗改變以往強硬態度,宣布接受安理會的598號決議。8月20日,雙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雙方開始直接談判。至此,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
關於兩伊戰爭的後果。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了化學武器。作為軍事實力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在戰爭中曾使用諸如蘇式米格-25戰機、美式F-14戰機、法式飛魚導彈等當時較為先進的武器;
但同發達國家主導的戰爭相比,這場戰爭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別。例如,在戰爭中鮮有集群化坦克長距離突擊作戰,而一戰中的塹壕戰、人海攻擊卻頗為常見,甚至還出現了沒有武裝的平民在狂熱的宗教信仰支撐下集體沖鋒,踩爆地雷的場面。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