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談判什麼時候結束第五輪

伊朗談判什麼時候結束第五輪

發布時間:2022-04-30 04:44:27

㈠ 伊朗朝鮮核問題產生原因

20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了核能源開發活動,並在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國際原子能機構也多次就伊朗核問題作出決議,2010年6月,安理會通過"史上最嚴厲"制裁伊朗方案。 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蘭國家,1980年美伊斷交,伊朗拒絕向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屈服,同時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使伊朗不得不考慮保衛國家的安全,美國開始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有兩次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美軍常年賴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軍,美國入侵索馬里、美軍飛機空襲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軍在伊朗近鄰的中東、中亞國家、南亞島嶼等駐扎有大量軍隊,嚴重威脅了伊朗安全。中東是聯系歐洲和亞洲的重要地區,同時富含石油、天然氣的等礦產資源,中東一直是大國的目標。世界能源輸出的三大咽喉通道——霍爾木茲海峽、蘇伊士運河、連接紅海與亞丁灣的曼德海峽都在中東,美國目前已經大部分控制伊拉克和阿富汗,只剩下伊朗還沒有控制。美國已經在海灣戰爭是趁機大舉駐軍中東,並擴大美軍中央司令部的控制范圍:它下轄陸、海、空、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5個分支司令部,還有3個綜合性司令部:伊拉克多國武裝力量司令部、阿富汗聯合力量司令部以及非洲之角聯合作戰司令部。美國在這些地區總共部署有25萬軍隊。海軍第五艦隊歸中央司令部所轄,其司令部設在中東的巴林。美國可能再次以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理由,發動對伊朗的戰爭,雖然在伊拉克戰爭後沒有發現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果美軍控制伊朗,則大大提高美軍控制中東和中亞的能力,把美國的實際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連成一片,將使美國牢牢地控制中東和中亞,威脅中國、俄羅斯和阿拉伯國家,並對南亞、西亞、中亞、東亞局勢產生重大影響,俄羅斯等國家將受到常年的重大不利影響。美國的全球目標和中東戰略和伊朗核問題密切相關: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維護美國及盟國的擴張利益;擴張美國經濟;在國外推進所謂的美式民主,不斷削弱外國的內部力量,為美國的擴張提高便利。 2003年初,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美國對伊朗核能開發計劃提出「嚴重質疑」,並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鈾濃縮活動。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為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還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並於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去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舉行外長級會議,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並要求伊朗盡快對這一方案作出答復。伊朗認為,六國方案雖包含「積極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並多次表示將在8月22日前對六國方案作出答復。 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盡管聲明隱含制裁的威脅,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國際法和國際准則,但決不放棄獲得核技術的權利。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伊朗核問題在2006年初成為美國伊朗關系的核心問題,並成為美國伊朗戰爭的潛在導火索

朝核問題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美國根據衛星資料懷疑朝鮮開發核武器,揚言要對朝鮮的核設施實行檢查。朝鮮則宣布無意也無力開發核武器,同時指責美國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威脅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鮮半島核危機由此爆發。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資料,朝鮮於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核技術研究。60年代中期,在蘇聯的幫助下,朝鮮創建了寧邊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訓了大批核技術人才。當時,朝鮮從蘇聯引進了第一座800千瓦核反應堆,使朝鮮核技術研究初具規模。此後,寧邊成為朝鮮核工業重地。寧邊核設施位於朝鮮首都平壤以北約130公里處,是朝鮮主要的核研究中心。寧邊5兆瓦核反應堆屬於石墨反應堆,於1980年動工,1987年建成。這種核反應堆的廢燃料棒可被用來提取製造核武器的原料——鈈。 美國從1958年開始,在朝鮮半島南部及其臨近地區部署了大約2600件核武器。部署在韓國的核武器主要是短程核導彈、核炮彈等,其針對朝鮮的目的很明確。美國還為韓國提供了核保護傘。 盡管前蘇聯和中國都曾經對朝鮮的安全做出過承諾,但是,這種承諾似乎都不包括提供核保護傘;而且,在朝鮮戰爭結束後,蘇聯和中國都沒有在朝鮮長期駐軍,因此,在核領域的安全問題上,朝鮮與中國或者蘇聯的關系並不密切。 這種態勢導致以下後果。第一,朝鮮在安全上更傾向於發展戰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賴與蘇聯或中國的軍事同盟關系。其次,由於當時蘇聯和中國在安全上給朝鮮的承諾不包括核領域,因此,兩國對朝鮮核武器發展政策的影響力也極其有限。 1974年,朝鮮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1985年12月,朝鮮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按照該條約規定,成員國必須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其核設施的檢查,但朝鮮卻一直拒絕接受其檢查。 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起關注朝鮮的核項目,1988年下半年,美國正式對國際宣稱朝鮮在寧邊的核反應堆已經能生產可製造兩至三枚原子彈的鈈,此舉立刻引起朝鮮的強烈反應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1991年9月27日,前任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宣布,撤除美國部署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戰術核武器。這是當時東西方全球戰略互動的一部分,它在事實上大體滿足了朝鮮要求美國撤出駐韓國核武器的呼籲,客觀上推動了朝鮮核問題的積極轉變。 1991年底,朝鮮半島北南雙方簽署了互不侵犯協定;韓國政府宣布韓國不存在任何核武器,表明美國已經完全撤除其部署的核武器。朝韓雙方簽署了《朝鮮半島無核化宣言》。 1992年1月底,朝鮮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簽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協議。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鮮接受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6次不定期核檢查。但是,1992年下半年,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與朝鮮就視察問題出現摩擦。 1993年3月12日,朝鮮第一次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朝鮮的宣布生效之前,美國和朝鮮進行了副部長級的談判,並於1993年6月11日達成一個聯合聲明。原則上,這次核危機得以解決,實際上,雙方仍有很多爭執。 1994年5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對朝鮮進行核項目調查並對其進行制裁。1994年6月,美國前總統卡特前往平壤斡旋,與朝鮮政府達成了《朝核問題框架協定》,此一協議是朝鮮核危機的直接淵源。按照《朝核問題框架協定》的要求,朝鮮必須凍結其各種核項目,並在所有核設施上加裝監控系統,禁止一切關閉項目的重啟。 因擔心朝鮮發展核武器,1994年10月21日,美國與朝鮮在日內瓦簽署了一項關於朝核問題的《朝美核框架協議》,朝鮮凍結其核設施,美國牽頭成立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負責為朝鮮建造輕水反應堆並提供重油,以彌補朝鮮停止核能計劃造成的電力損失。此後,寧邊5兆瓦反應堆中8000根廢燃料棒被取出封存。 然而,美、日、韓三國協助朝鮮拆卸石墨反應堆並幫助朝鮮建設兩座輕水反應堆的承諾一拖再拖。這兩座反應堆的發電能力約為2千兆瓦。 2001年,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George Walker Bush)上台後,美國對朝政策變為強硬,並於2002年初將朝鮮與伊朗、伊拉克一起稱為「邪惡軸心」,媒體披露的美國《核態勢審議報告》也將朝鮮列為使用核武器的對象之一。 2002年10月美國總統特使、助理國務卿凱利訪問平壤後,美國宣布朝鮮「已承認」鈾濃縮計劃,並指控朝鮮正在開發核武器。朝鮮則表示,朝鮮「有權開發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厲害的武器」。同年12月,美國以朝鮮違反《朝美核框架協議》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隨後,朝鮮宣布解除核凍結,拆除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其核設施上安裝的監控設備,重新啟動用於電力生產的核設施。 2003年1月10日,朝鮮政府發表聲明,宣布再次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同時朝鮮表示無意開發核武器。朝鮮核危機正式爆發。 地下核試驗 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在北京舉行六方會談。 2005年9月,第四輪六方會談達成共同聲明。朝方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美方確認,美國在朝鮮半島沒有核武器,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武器攻擊或入侵朝鮮。 2005年11月,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一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最終達成《主席聲明》,各方重申將根據「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原則早日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 2006年10月9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一次地下核試驗。 2007年2月8日,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三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2月13日,六方達成共同文件。 2007年7月14日,在韓國運送的第一批6200噸重油抵達朝鮮先鋒港後,朝方關閉寧邊核設施。同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人員時隔5年後重返朝鮮,前往寧邊地區監督和驗證關閉核設施。 2007年10月3日,第六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通過了《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的共同文件。根據文件,朝鮮應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寧邊核設施的去功能化並全面申報核計劃;美國根據朝方行動並行履行其對朝承諾。 2008年1月1日,因雙方就申報問題存在分歧,朝鮮錯過原定申報核計劃期限。 2008年5月8日,朝鮮向當天抵達平壤訪問的美國國務院韓國科科長金成遞交共有1.8萬多頁的朝鮮核計劃文件。美國政府稱此舉為核查朝鮮核計劃的「重要一步」。 2008年8月26日,朝鮮宣布,由於美國拒絕將朝鮮從所謂「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除名,朝方已停止寧邊地區核設施的去功能化作業,並「考慮採取按原狀重新恢復寧邊核設施的措施」。 2008年10月11日,美國宣布將朝鮮從所謂「支恐」國家名單中除名。朝鮮12日宣布,重新開始去功能化進程。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人員隨後獲許進入寧邊核設施。 2009年4月5日,朝鮮中央通訊社發表新聞公報,宣布朝鮮於當地時間4月5日11時20分(北京時間10時20分)成功發射「光明星2號」試驗通信衛星。 2009年4月13日,聯合國安理會就朝鮮發射問題一致通過一份主席聲明。聲明說,發射活動違背安理會2006年通過的第1718號決議,安理會對此表示「譴責」,要求朝鮮不再進行進一步的發射活動。 2009年4月25日,朝鮮外務省宣布,朝鮮已開始對從試驗核反應堆中取出的乏燃料棒進行再處理。 2009年4月29日,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說,如果聯合國安理會不就侵犯朝鮮自主權的行動「賠禮道歉」,朝鮮將再次進行核試驗和試射洲際彈道導彈。 2009年5月25日,朝鮮宣布成功實施核試驗,稱這次核試驗在爆炸當量和控制技術方面取得進展,進一步提高了核威懾能力。

㈡ 海彎戰爭倆伊戰爭的原因;經過;結果

(1)、兩伊戰爭的原因:
邊界爭端和宗教糾紛;

(2)、經過:
戰爭在伊朗境內進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調集大量飛機對伊朗首都德黑蘭等15座城市和空軍基地進行空襲。23日凌晨2時,出動地面部隊5個師又2個旅,1200餘輛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發起進攻。到10月底,伊朗擋住了伊拉克軍隊的全面進攻。從1982年3月起,伊朗軍隊轉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將其軍隊撤出所佔伊朗領土,兩國邊界又恢復戰前狀態。
面對伊拉克的強大攻勢,伊朗軍隊倉促應戰。其空軍襲擊了伊拉克境內的16個目標。地面部隊調整部署,向邊境機動。在前線集結了7個師又2個旅的兵力,此外還有大批的革命衛隊。伊朗設防的重點在北線,以扼守主要通道,遲滯伊拉克軍隊的進攻。伊朗阻滯了伊拉克的進攻勢頭後,漸漸奪取並把握了戰爭的主動權。1981年9月,伊朗開始大舉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餘萬兵力,發動大規模的阿巴丹反擊戰,解除了伊拉克對阿巴丹的包圍。1982年3月下旬,經過周密部署,伊朗又發動了「勝利行動」攻勢,全殲伊拉克2個旅,重創2個師,共斃傷伊拉克士兵2.5萬人,俘虜1.5萬人,擊毀坦克360輛,擊落飛機20餘架,繳獲了上百輛坦克和裝甲車。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個師的兵力和大批革命衛隊約10萬餘人,發起以收復霍拉姆沙赫爾市為目標的「耶路撒冷聖城行動」攻勢。經過25天激戰,終於收復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爾。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線停火建議,並單方面實施停火,宣布承認兩國於1975年簽訂的《阿爾及爾協議》繼續有效,並准備在伊拉克根本權利得以承認的基礎上同伊朗談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內從伊朗境內撤回全部軍隊。6月29日,其軍隊已基本撤出伊朗。
戰爭在伊拉克境內進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萬軍隊,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區發動猛烈進攻。經過多次拉鋸戰,至9月底伊朗軍隊控制了伊拉克境內面積約200多平方千米的狹長地帶。從10月開始,伊朗又出動5萬軍隊向伊拉克北部曼達利地區發起進攻,深入伊拉克境內,對巴格達造成威脅。伊拉克軍隊前後組織7次反擊,將伊朗軍隊阻擋在邊界一帶。1983年2月以後,伊朗在中線和北線再次發動了一系列攻勢。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線。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勢基本停止。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為了進一步迫使伊朗罷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採取「以戰迫和」方針,在地面和海上連續向伊朗發起主動出擊。在局部地區對伊朗軍隊發動一系列的小規模襲擊,並在戰斗中多次使用化學武器。與此同時,伊拉克還利用其空中優勢,發動了舉世震驚的「襲船戰」。1986年,兩伊戰爭再度激烈。伊朗一反過去打消耗戰的方針,力爭速戰速決。1986年2月初,伊朗出動9萬餘人的兵力,發動了規模較大的代號為「曙光—8號」的攻勢,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奧。與地面戰場相呼應,1986年,兩伊「襲船戰」一再升級,遭到襲擊的船隻達106艘,其中有28艘進出科威特港口的船隻遭到襲擊。由於兩伊「襲船戰」影響到非交戰國的利益,科威特於1986年11月和12月,先後向聯合國的5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蘇聯、中國、法國和英國提出租船和護航要求。蘇美相繼同意為科威特油輪護航,並以此為由不斷向海灣派遣軍艦,從而使原來就很緊張的海灣局勢增添了更大的危險。為避免戰爭進一步升級,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過了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雙方立即停火。598號決議通過後,由於兩伊積怨已久,在停火問題上立場各異,分歧較大,誰也不願主動作出讓步,因而聯合國598號決議遲遲得不到貫徹落實。
1988年,是兩伊戰爭出現重大轉折的一年。2-4月,雙方使用了數百枚導彈襲擊對方的城鎮,掀起了一場空前規模的「襲城戰」。此後,在相持中,伊拉克漸漸佔了上風,4月17日,伊拉克軍隊對法奧地區的伊朗守軍發動了代號為「齋月」的攻勢,經過兩天激戰,於18日下午全部收復被伊朗佔領兩年之久的法奧地區。外國軍事專家評論,這是「兩伊戰爭的轉折點」,它「打開了結束兩伊戰爭的大門」,「為兩伊通向和平開辟了道路」。

(3)、結果:
伊朗在欲戰不能,欲罷不忍的境況下,被迫於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聯合國安理會598號決議。8月20日,兩伊雙方實現停火,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從1984年4月開始的4年多時間里,雙方在邊境地區互有攻守,戰爭轉入長期消耗戰。至1988年7月,伊朗所佔伊拉克領土幾乎全部喪失。

㈢ 伊核協議主要是說的什麼求科普

伊朗同意不提煉豐度5%以上的濃縮鈾,停建阿拉克重水反應堆。

初步協議內容包括,伊朗不得從事5%以上豐度的鈾濃縮,停止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建設,允許更多核查,有關六國將不追加對伊新制裁並松綁部分現有制裁。

2015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伊核協議。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2019年5月8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向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其他簽字方遞交了關於伊朗對美國單方面退出協議反制措施的信函。

當地時間2020年1月6日晚,伊朗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第五階段為最後一步。




㈣ 伊核談判是什麼,內容具體是什麼伊朗想達到什麼目的

伊核談判
2003年12月,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並一度暫停濃縮鈾活動。

但在這之後,伊朗與西方在濃縮鈾等利用原子能的問題上再現分歧。2006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核問題再度升溫。7月,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推動下,伊核問題被提交至聯合國安理會。為迫使伊朗放棄核活動,安理會通過多份對伊制裁決議,遭到伊朗的強烈反對。

伊核問題被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後,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美、英、法、俄、中與德國六國官員多次舉行會晤,尋求伊核問題解決方案,形成了關於伊核問題的六國磋商機制。
六國與伊朗自2008年7月以來舉行多輪對話,但由於雙方在鈾濃縮、制裁等核心問題上分歧嚴重,談判一直未取得明顯進展。

2013年8月伊朗新總統魯哈尼上任以來,伊核問題談判出現了新的契機。9月26日,伊朗外長扎里夫首次與伊朗核問題六國(美、英、法、俄、中和德)外長就解決伊核問題面對面交換意見。10月中旬,六國與伊朗在日內瓦舉行了伊新政府成立以來的首輪對話。11月上旬,各相關方再度在日內瓦舉行談判。11月24日,六國與伊朗在日內瓦就解決伊核問題第一階段措施達成協議。
內容
伊朗鈾濃縮活動引起西方國家的極度不安。為避免伊朗將來製造出武器級的「高濃鈾」,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通過制裁等一系列手段,迫使伊朗就範。從此,是否停止鈾濃縮活動與是否取消對伊制裁,成為伊朗與西方國家較量的關鍵。鈾濃縮問題是伊核談判的核心問題。長期以來,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和西方國家在是否停止鈾濃縮活動問題上一直僵持不下。美國等西方國家認為,伊朗擁有濃縮鈾就意味著擁有核武器,因此多次要求伊朗停止一切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促成安理會通過一系列對伊制裁決議。然而,面對西方的制裁,伊朗不僅沒有停止鈾濃縮活動,反而加速了濃縮鈾生產進程。伊朗一直堅稱其核計劃出於民用目的。
自伊朗新總統魯哈尼就職以來,伊朗多次表示希望通過對話解決伊核問題,並與國際社會達成和解。伊核談判峰迴路轉。與此同時,伊朗明確表示,運出濃縮鈾、停止鈾濃縮活動都是伊朗的「紅線」。伊朗不會在這方面做出讓步。
伊朗達到目的
解除對伊朗制裁及其行動計劃、核技術合作、對協議實施的監控、對伊朗核能力的設限以及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草案等關鍵方面的內容。

㈤ 請介紹一下《伊核協議》的主要內容,謝謝!

初步協議內容包括,伊朗不得從事5%以上豐度的鈾濃縮,停止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建設,允許更多核查,有關六國將不追加對伊新制裁並松綁部分現有制裁,伊朗同意不提煉豐度5%以上的濃縮鈾停建阿拉克重水反應堆。

2015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伊朗核協議。長達10年的伊朗制裁將被取消。若伊朗在未來十年內違反協議,聯合國將重新對其進行制裁。

伊朗總統魯哈尼發表電視講話,稱伊朗一直遵守伊核協議,盡管美國退出,伊朗將暫時留在伊核協議中,繼續維持該協議框架。

(5)伊朗談判什麼時候結束第五輪擴展閱讀:

中國政府、外交部一直就關於伊朗核問題的順利解決盡最大的外交努力。中方多次表示始終認為,通過對話、談判等外交手段,找到能夠滿足各方關切的方案,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正確途徑。

2019年8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耿爽表示,中方一貫強調,沖突對抗不是解決辦法,對話協商才是正確途徑。在伊核問題上,中方始終主張通過對話溝通緩解當前緊張局勢,也為挽救伊核全面協議作出了大量努力。

㈥ 伊朗核問題協議的談判歷程

2005年8月,伊朗強硬派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上台後不久,就在聯合國演講強調,伊朗有權研發核能。
2006年2月,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伊朗核問題報告之後,宣布恢復鈾濃縮活動。
2006年6月,中美俄英法這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伊朗的重要貿易夥伴德國開始就解決伊朗核問題展開磋商,並從此形成機制。
2006年-2010年一個月後,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停止鈾濃縮活動的第一份決議,之後四年間,安理會一共通過六份決議,並逐漸加大針對伊朗的制裁壓力。
2009年9月,在艾哈邁迪內賈德贏得連任後不久,美國總統奧巴馬聲稱,伊朗擁有地下鈾濃縮設施。美國和以色列正認真考慮採取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的消息隨後外泄。
2013年3月-6月四年後,艾哈邁德內賈德任滿前夕美伊關系出現緩和,兩國官員展開秘密會談。
2013年9月,而就在被視為更加務實的溫和派伊朗總統魯哈尼上台的三個月後奧巴馬就致電魯哈尼,這是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美伊領導人的首度接觸,被視為兩國由對抗轉向合作的新開端。
2013年11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之後的談判似乎順利起來,雙方兩個月後在日內瓦達成一份被稱為「聯合行動計劃」的臨時性協議。
2014年7月,卻未能按要求達成一項全面協議,之後談判的最後期限兩度延期。
2015年3月,伊核問題六國與伊朗外長在瑞士洛桑舉行外長會,為協議文本定稿。
2015年4月,伊朗與六國宣布達成框架協議,並將雙方達成全面協議的死限定在六月底。
2015年6月-7月,伊朗與六國在維也納展開最後一輪密集磋商,並在兩次延期加時磋商後,於7月中旬完成這場,長達9年的長跑談判。

㈦ 伊朗與阿拉伯國家的異同

朝鮮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朝鮮是中國近鄰,朝鮮半島的無核化直接影響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2月朝鮮宣稱「已經擁有用於自衛的核力量」。伊朗核問題方面,伊朗雖聲稱「沒有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計劃」,卻有意「向阿拉伯國家輸出核技術」。朝核問題六方第四輪會談取得的成就、各方觀點及其差異、中方在會談中的積極作用、朝鮮半島無核化的意義、伊朗核問題的深刻背景等都可能作為考試命題的知識點。�
2月10日,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宣布朝鮮已經擁有基於自衛目的的核力量。

明表示,由於美國繼續對朝鮮採取敵視政策,朝鮮將無限期中止參加六方會談。「美國政府已經暴露了其不惜一切代價顛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的企圖,並用核大棒加以威脅。這迫使我們採取措施加強核武庫,以保衛朝鮮人民選擇的意識形態、體制、自由和民主。」「我們已經採取果斷行動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已經製造了用於自衛的核武器,以應對布希政府一貫公然孤立和打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政策,」聲明說,「我們的核武器在任何情況下都將是只用於自衛的核威懾力量。目前的現實表明,只有強大的力量才能保衛正義和真理。」�

朝鮮半島自50多年前的朝鮮戰爭以來一直存在著軍事對峙,朝核問題實際上是冷戰對抗的延續。朝鮮指控美國對其國家安全構成最大威脅,美國則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朝鮮認為,朝鮮核問題是由美國敵視朝鮮政策造成的,要解決核問題首先需美國轉變對朝政策。朝鮮重申,只要美國不放棄敵視朝鮮政策,朝鮮也就不能放棄核遏制力。為解決問題,朝鮮一直要求與美國進行直接對話,並多次提議與美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但美國則要求朝鮮先行放棄核計劃,並堅持認為處理朝核問題的恰當方式是通過多邊對話。�

為和平解決朝鮮半島核危機,2003年4月23日至25日,中、朝、美三方在北京舉行了三方會談。同年8月27日至29日,由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參加的關於朝核問題的第一次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隨後在2004年2月25日至28日和6月30日至25日分別舉行了第二和第三次朝核問題六方會談。

7月26日至8月7日第四輪六方會談第一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本階段會談的成果包括:一、各方凸顯了以對話求和平的願望,顯示出比以往更大的誠心和耐心;二、各方找出了影響會談進程的症結所在,即朝鮮要求保留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而美國堅持朝鮮必須放棄包括和平目的在內的所有核計劃。

六方一致重申,以和平方式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是六方會談的目標,並同意就此發表一個共同文件。朝鮮棄核,涉及事關朝美核心利益的四方面內容:一是棄核的定義和范圍;二是朝方的責權;三是美方的責權;四是核查落實朝鮮棄核。六方主要分歧包括:先棄核,還是先承諾對朝鮮的安全保障與經濟援助?是單純解決朝鮮的核問題,還是承認朝鮮的有核國家地位從而轉入核軍控談判?如何界定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界限?朝鮮有無權利從事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活動?美國提出朝鮮的導彈和人權問題,日本則提出被綁架人質問題。這些分歧,條條都關繫到主要當事國的核心利益,既復雜又棘手。�

美方堅決要求朝鮮全面放棄任何形式的核計劃。從朝美之間缺乏信任的角度來講,美方的立場是可以理解的。由於核有兩用性,發展民用核能的同時,必然為發展軍用核能力儲備了人力和技術資源。但作為主權國家,朝鮮在放棄發展核武器的同時,具有發展民用核能技術的權利,這是由國際法賦予的,美國無法剝奪美國和歐盟同樣無法剝奪伊朗發展民用核能事業的正當權利)。朝鮮不能放棄其發展民用核能的權利,可能有三方面考慮:一、顯示主權國家的權利;二、為其核計劃未來可能的民轉軍預留伏筆;三、增加與美國討價的砝碼。因此,朝鮮將發展民用核能技術的權利作為其在棄核談判中的核心利益,決不放棄。�

第四輪會談與前三輪會談的最大差別,是談判的背景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即在美國置朝鮮獲得核武器緊迫壓力於不顧,一再拒絕與朝直接溝通之後,朝鮮已宣布擁有核武器。此外,第四輪六方會談與前三輪談判不同的特點還包括:一是所有各方不對會談時間設限。二是雙邊會談成主要形式。此番會談,在簡短的開幕式以後便直接進入雙邊會談階段,並且是以封閉形式進行。三是實質性問題大量增加。四是首次出台共同文件,反映各方的基本立場及主要觀點。

9月13日至19日朝核問題第四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談通過《第四輪六方會談共同聲明》,與會各方達成六點共識,這標志著六方會談進入一個新階段。

六方從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和平與穩定出發,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精神,在前三輪六方會談的基礎上,進行了認真、務實的會談,達成如下共識:�

一、六方一致重申,以和平方式可核查地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是六方會談的目標。朝方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回到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美方確認,美國在朝鮮半島沒有核武器,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武器攻擊或入侵朝鮮。韓方重申其依據1992年《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不運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諾,並確認在韓國領土上沒有核武器。1992年《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應予遵守和落實。朝方聲明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其他各方對此表示尊重,並同意在適當時候討論向朝鮮提供輕水反應堆問題。�

二、六方承諾,根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處理相互關系。朝方和美方承諾,相互尊重主權,和平共存,根據各自雙邊政策,採取步驟實現關系正常化。朝方和日方承諾,根據《日朝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歷史和妥善處理有關懸案基礎上,採取步驟實現關系正常化。�

三、六方承諾,通過雙邊和多邊方式促進能源、貿易及投資領域的經濟合作。中、日、韓、俄、美表示,願向朝鮮提供能源援助。韓方重申2005年7月20日提出的有關向朝鮮提供200萬千瓦電力援助的方案。�

四、六方承諾,共同致力於東北亞地區持久和平與穩定。直接有關方將另行談判建立朝鮮半島永久和平機制。六方同意探討加強東北亞安全合作的途徑。�

五、六方同意,根據「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原則,採取協調一致步驟,分階段落實上述共識。�

六、六方同意於2005年11月上旬在北京舉行第五輪六方會談,具體時間另行商定。

必背考點:六方會談過程中,中國再一次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一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的負責任國家,是一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促進地區乃至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國家,是一個在新世紀初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世界格局中身體力行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和平發展國家。

無論是前三輪六方會談,抑或是本輪六方會談,中方都以其坦誠認真、積極進取、堅韌努力、辛勤工作、良好素質乃至周到服務贏得了贊譽。在會談過程中,中方以各種形式、在各個層次同其他各方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磋商與接觸,進行了溝通、協調。中方把各方提出的立場和主張歸納整理,凝聚共識;在尚存分歧的問題上,與各方交換意見,共同尋找能被各方接受的方案。中方作為東道主主要做了三件事:一、積極推動各方尤其是朝美拿出自己的具體解決方案,從而把會談引向深入;二、反復勸說各方要相互尊重,認真對待和研究其他方面提出的方案;三、在出現僵局時,及時提出折中方案,積極居中協調。中國多方斡旋,促成第四輪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重大意義在於:首先,有利於維護東北亞地區安全。其次,有利於改善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最後,能夠為中國樹立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國際形象。

必背考點:伊朗總統哈塔米2月23日在德黑蘭重申,伊朗決心繼續鈾濃縮活動,任何國家都無法阻止,伊朗不會放棄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

9月14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聯合國首腦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講話,批評美國阻礙一些國家的官員參加此次首腦會議,並抨擊少數強權國家奉行單邊主義政策、生產和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9月15日艾哈邁迪·內賈德表示,伊朗准備根據其他伊斯蘭國家的需要向它們轉讓核技術。9月17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第60屆聯大發言中重申伊朗有權發展核能源,但無意製造核武,並願意考慮引進外國企業參與伊朗核計劃。�

伊朗的核計劃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其核技術主要從當時關系密切的美國及西方國家引進。90年代初,伊朗開始與俄羅斯商談恢復修建核電站的問題,並與俄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美國對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滿,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後,美國將伊朗列為三個「邪惡軸心國」之一。2003年初,當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其核計劃立即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美國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威脅要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審議,以便對伊朗進行制裁。在國際社會,特別是法德英三國的積極斡旋下,伊朗為解決核問題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2004年6月1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向理事會成員國提交一份秘密報告,認為伊朗在當年4月前沒有向該機構申報進口了用於先進的第二代濃縮鈾離心機的零件及其來源。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9月18日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理事會11月25日舉行會議之前暫停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避免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將其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的不利局面。

9月17日美國國務卿賴斯在聯合國大會發言中敦促聯合國對伊朗採取強硬政策,並敦促德黑蘭盡快重開與歐盟之間的「核談」,否則聯合國安理會將會介入其中。

之後,伊朗又多次強調,鈾濃縮的中止只是暫時行為,將在適當的時候恢復。

【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態度實際上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第一,伊朗是美國全球地緣戰略擴張中志在必奪的一環。「9·11」事件後,美國發動了兩場戰爭,基本上拿下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在軍事上對伊朗形成夾擊之勢。一旦拿下伊朗,美國就可以自西向東,把這三個伊斯蘭國家連成一片。從「大棋盤」上看,美國第一步可以滲透南亞;往北可與北約東擴呼應,並配合俄羅斯周邊國家的「天鵝絨革命」;往東可與其新的亞太戰略呼應,牽制它想像中的「潛在對手」中國。�

第二,伊朗是美國推行其意識形態的一塊絆腳石。美國推行「大中東民主計劃」,必須征服伊朗。否則,美國好不容易掌控的伊拉克「民主進程」就可能泡湯,推翻了一個「暴政」,很可能又迎來一個「神權」,而且還可能明裡暗裡同伊朗合作。在伊拉克大選中獲勝的什葉派聯盟和庫爾德政黨,還有中東反美勢力,大都接近伊朗。美國不能容忍這種局面繼續存在。�

第三,從經濟利益和能源戰略考慮,美國也必須征服伊朗。美對伊朗政策的調整希望達到三個目標:一是與歐結成對伊統一戰線,避免歐美為伊朗離間,並藉此彌合大西洋兩岸關系。二是通過外交手段暫時或永久性凍結伊濃縮鈾活動,推遲伊發展核武時間。三是通過外交手段推動伊核問題國際化,並為對伊採取進一步行動贏取國際支持。�

有關媒體分析認為,近來美國對伊朗政策已經由單純使用「大棒」轉向「胡蘿卜+大棒」的政策。美國政府對伊朗由單純使用「大棒」轉向「胡蘿卜+大棒」的政策,表明美對伊政策選擇面非常狹窄,制裁或打擊都不能放到檯面上來。首先,無論是美國還是國際原子能機構都未發現伊違規的確鑿證據。其次,伊朗國力較強,地廣人眾,民族凝聚力強,擁有可打到以色列以及美在海灣軍事基地的彈道導彈,絕非伊拉克可比。再次,伊核設施分散、隱秘,即使對伊核設施發動外科手術式打擊,也難以成功。最後,除以色列外,對伊朗動武在國際上得不到任何支持,再難組建新的「意願者同盟」。

必背考點:9月16日美國總統布希在白宮與來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後表示,美國和俄羅斯在伊朗和朝鮮核問題上的目標一致,即美俄都不希望伊朗和朝鮮擁有核武器。

【布希表示,俄羅斯是美國在反恐問題上的強大盟友,兩國關系正在不斷深化發展。普京說,他與布希在伊朗和朝鮮核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接近,俄羅斯反對伊朗擁有核武器,而且今後也將堅持這一立場。普京強調,解決伊朗和朝鮮核問題的外交手段還遠未用盡。因此決不能採取可能使伊朗和朝鮮核問題惡化的舉措,希望俄美能經常協調在這兩個問題上的立場。�

在伊朗核問題的背後實際上是俄美兩國的政治較量。俄羅斯與伊朗有著傳統的夥伴關系。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伊朗是俄近鄰,俄不願看到在自家附近發生戰爭,更不願看到自己精心培育幾十年的老夥伴、老鄰居落戶別人的勢力范圍。莫斯科認為美國以「防止核擴散」為借口打壓伊朗,其目的是削弱和破壞俄伊核合作,將俄排擠出這一地區,奪回伊斯蘭革命後在伊朗失去的地位。從經濟角度看,伊朗長期大量購買俄羅斯的武器、航空技術、裝甲運輸車和防空系統設備,是俄穩定的武器市場。此外,與伊朗在開發利用核能方面將給俄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俄不會容忍其他國家用非市場手段損害俄在伊朗能源市場上的地位。

㈧ 是什麼因素促成了伊朗在核問題上的妥協

伊朗14日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了全面暫停與鈾濃縮有關的活動的書面承諾。這是伊朗又一次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即將舉行會議討論伊朗核問題的關鍵時刻作出妥協。
去年11月10日,伊朗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舉行會議的前10天向該機構遞交了准備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的書面聲明,今年5月21日,伊朗又在距理事會開會討論伊朗核問題還有24天時提交了長達1000多頁的核計劃文件。本月25日,理事會將再次開會討論伊朗核問題。伊朗在這次會議前作出妥協,顯然是為了不使自己陷入被動。
自去年6月以來,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針對伊朗核問題通過了多項決議,要求伊朗與該機構合作,盡快澄清與其核計劃有關的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但國際原子能機構迄今沒有發現伊朗發展核武器計劃的證據,而伊朗又始終堅持維護自己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美國指責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執意要推動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處理。歐盟則從自身利益出發,希望在歐盟提供核技術、核原料以及加強雙邊貿易關系的前提下,伊朗能夠主動放棄鈾濃縮活動,以打消美國的顧慮。有消息說,如果伊朗不接受歐盟建議,歐盟將轉而支持美國。但伊朗表示擔心,如果接受歐盟的條件,其核電站原料供應將會掌握在別人手中。伊朗此次提交全面放棄鈾濃縮活動的聲明,應該是在歐盟「胡蘿卜加大棒」政策下作出的重大讓步。
伊朗的舉措顯然是為了在國際社會努力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的進程中爭取主動。伊朗核問題遲遲得不到最終解決,主要原因是美國長期堅持敵視伊朗的政策,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遂成為伊美兩國外交斗爭的舞台。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對伊朗核查中相繼發現高濃縮鈾痕跡以及「進口、製造和使用」先進的第二代濃縮鈾分離機的證據,這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指責伊朗發展核武器的把柄。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的多次決議對伊朗十分不利的情況下,伊朗試圖以作出妥協的方式換取理事會多數成員的同情。前幾次理事會會議結果證明,盡管理事會一些成員對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感到不盡如人意,但伊朗在關鍵時刻以妥協贏得理事會成員支持的外交策略取得了相對成功。
伊朗不希望其核問題擴大化、國際化。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9月18日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理事會定於本月25日舉行的下一次會議之前暫停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駐維也納外交人士認為,這是理事會為伊朗規定的最後期限。如果伊朗在此日期前不履行理事會的決議,理事會有可能通過表決方式,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由安理會考慮對伊朗實施制裁。由此看來,25日將要舉行的理事會會議不同尋常。所有理事會成員都明白,伊朗因其核問題受到聯合國制裁,除了美國等少數西方國家高興外,其後果對伊朗和歐盟都沒有益處。前一次理事會會議結束後,伊朗與代表歐盟的德法英三國就伊核問題相繼舉行了多輪會談。雙方6日晚在法國巴黎結束的第三輪談判取得了積極進展。會談最終促使伊朗聲明全面放棄鈾濃縮計劃。
到14日晚,國際原子能機構尚未對伊朗暫停鈾濃縮活動的書面聲明做出反應。伊朗是否履行承諾,還要看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在伊朗的實地驗證結果。但分析人士認為,可以預見,一直期待伊朗與歐盟三國會談結果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將在他15日提交理事會成員的關於伊朗核問題核查報告中提及此次會談成果,並對伊朗的妥協姿態做出積極評價。同時,伊朗的這個適時妥協也令美國的強硬立場嚴重受挫。

㈨ 請問今年國際上發生關於政治和經濟的大事

2005國際十大新聞:
①航天科技
空間探索屢傳捷報 神舟六號高奏凱歌
1月14日,「惠更斯」號探測器順利登陸土衛六,並獲得大量珍貴數據。以後,「深度撞擊」彗星撞擊器成功擊中坦普爾1號彗星、「發現」號太空梭重返太空、「金星快車」發射升空等活動令人目不暇接。
10月12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費俊龍、聶海勝兩名宇航員在太空完成了多項實驗。飛船在繞地球飛行77圈後於17日安全著陸。
②伊拉克局勢
硝煙未散重建艱難 庭審薩氏遭到質疑
1月底,伊拉克舉行伊戰結束後首次多黨參加的大選,產生過渡國民議會,4月伊過渡政府成立;8月28日,伊新憲法艱難面世。12月15日,伊按照新憲法再次舉行大選。伊各地爆炸、槍殺和綁架等惡性事件仍此起彼伏,造成眾多平民死於非命。截至12月12日,美軍在伊死亡人數達2140人,美國內爆發大規模反戰遊行。
從8月以來,伊拉克特別法庭對前總統薩達姆及前政府7名高官進行審判。但不少人對審判的合法性及公正性提出質疑。
③聯合國改革
安理會擴大成焦點 四國爭常案遇挫折
3月21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公布關於聯合國改革的建議報告。由日本、印度、巴西和德國組成的「四國聯盟」想以此為契機成為安理
會常任理事國。但多數國家認為,安理會改革涉及各國利益,應該充分協商,而不應設定時限或強行表決。9月聯合國首腦會議仍未就安理會擴大問題達成共識,四國爭常受挫。
④紀念二戰
五洲同慶珍愛和平 小泉拜鬼惹怒眾鄰
5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等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及一些國際組織的代表聚集莫斯科,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盛大慶典。9月3日,中國在北京隆重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許多國家也舉行了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這些活動意在展示人類維護和平、反對戰爭的意志和信念。
與上述氣氛形成鮮明對照的是,10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執意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激起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憤慨和譴責,也使日本與亞洲鄰國關系的正常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⑤歐憲條約
公決連否批准暫緩 歐洲一統好夢難圓
5月底和6月初,《歐盟憲法條約》在法國和荷蘭舉行的全民公決中遭到否決。6月6日,英國宣布擱置公決計劃。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6月15日宣布,歐盟暫緩批准程序。歐洲一體化進程受阻表明民眾對歐洲建設存在諸多疑慮。圖為5月29日,反對《歐盟憲法條約》的法國民眾在舉行慶祝活動。
⑥反恐形勢
連環爆炸襲擊倫敦 國際社會強化防範
7月7日,英國倫敦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連環爆炸襲擊事件,57人死亡,700多人受傷。在此前後,阿富汗、黎巴嫩、埃及、約旦、伊朗、印度尼西亞、緬甸、印度、俄羅斯等國也接連發生恐怖襲擊事件。面對日益猖獗的恐怖主義活動,各國紛紛加強防範措施。圖為7月9日,大批民眾在倫敦舉行集會,悼念倫敦爆炸事件中的死難者。
⑦防核擴散
六方會談取得成果 伊核問題再陷僵局
7月26日,朝鮮半島核問題第四輪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經過兩個階段的磋商,於9月19日結束。與會各方通過了六方會談進程啟動以來的首份共同聲明,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之後,又舉行了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一階段會議。
8月8日,伊朗重新啟動位於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的鈾轉化設備,伊朗與歐盟的核問題談判中斷。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敦促伊朗中止鈾轉化活動的決議。美國擔心伊朗核計劃可能用於軍事目的,一再表示要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⑧和諧世界
理念提出評價積極 中國發展備受關注
9月14日至16日,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理念,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中國領導人廣泛參與國際多邊活動,全面闡述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立場。12月,《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發表。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中國因素在國際格局中的分量加重,影響日益擴大。中國的發展更加受到世界關注。
⑨南亞地震
山崩地裂損失慘重 災害頻發禍及人類
10月8日,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發生里氏7.6級強烈地震,8.6萬人死亡。地震還殃及鄰近的阿富汗和印控克什米爾地區。2月22日,伊朗中南部扎蘭德地區發生里氏6.5級地震,死傷2000餘人。8月下旬,「卡特里娜」颶風襲擊美國南部6個州,致使逾千人死亡,災後重建估計至少需要2000億美元。圖為10月8日,救援人員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一座在地震中倒塌的10層高樓的廢墟上搜尋倖存者。
⑩禽流感疫情
迅速蔓延全球告急 各國攜手共謀應對
10月24日至25日,「全球流感預防部長會議」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會議呼籲國際社會盡快建立聯合行動機制,密切監控禽流感疫情。11月7日至9日,在日內瓦又召開「禽流感問題國際會議」。今年1月以來,一些國家相繼發生禽流感疫情。迄今全球已有120多人感染禽流感病毒,超過一半人死亡。(以時間先後為序)

㈩ 模擬聯合國立場文件

立場文件是表達某個國家或組織在某個特定議題上的立場概要的文件.
作用:
對本國:了解別國立場;正式發言的主要參照材料;

對別國:使他們了解你代表的國家立場;

對各國:確定國家間是否具有共同的目標和利益等等,是否有可能進行協商和合作 。

立場文件的內容

開頭

代表姓名(delegates)
代表來自的學校名(school)
國家名(country)
所在委員會(committee)
議題(topic)
正文

背景介紹:基本歷史、現狀和趨勢,篇幅不多,簡單概括,重要性,不要照搬;
過去的行動:聯合國或本國,行動和決議,重要發言
本國情況:立場,政策,措施,理由,事例
注意事項

不需過於詳細的信息(人口,資源,GDP……)
官方正式,精煉簡明(不多於2頁)
結構明晰,條理分明
必要時候提供數據
舉出實例,而不是空講政策和態度
用腳注或章節附註來標明所引用的資料
使用決議條款的格式來寫作(序言性,行動性)
不要太依賴立場文件,重在調研分析

比如:如果安理會不能就制裁伊朗達成一致,美國將「單干」,繞過聯合國,聯合自己的鐵桿盟友,組成特定的「制裁聯盟」,對伊朗實施制裁。 但美國暫時還不會考慮對伊朗實施全面經濟制裁,特別是石油禁運。因為如果伊朗每天約300萬桶的原油出口被停止,國際油價就會大幅度攀升。這既會傷及美國經濟,也會殃及其他國家,影響其參與制裁的積極性。 其三,美國、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等主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布希政府一直沒有排除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在美國許多鷹派看來,除了軍事手段外,美國沒有其他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有效途徑,參議員麥卡恩聲稱,「只有一件事比採取軍事行動更糟,那就是出現面負責「伊朗戰線」的司令官。 制裁阻力重重 通過制裁來削弱和孤立伊朗,是美國現階段的既定政策。美國試圖以伊朗拒絕暫停鈾濃縮為借口建立反伊聯盟,推動安理會對伊朗實施制裁。由於伊朗是主要能源出口國斯外長拉夫羅夫9月15日重申,俄對伊核問題的立場是,既不排除對伊朗實施制裁,也不排除否決該制裁的可能。俄處理伊朗核問題的慣用手法是,先用模稜兩可的態度壓伊朗做出妥協,在西方動真格時再拉伊朗一把。美國要制裁伊朗,必須先過俄羅斯這一關。 歐盟一直認為,制裁只能將伊朗推向更為強烈的對抗境地。歐洲國家在經貿上與伊朗保持密切聯系。德國、法國、義大利分別是伊朗第二、第三、第四大貿易夥伴。歐洲的幾大石油公司都在伊朗有大宗業務。如果伊朗受到制裁,歐盟利益將首當其沖地受到打擊。此外,歐盟還認為,西方不僅需要在核不擴散問題上同伊朗合作,而且也需要在黎巴嫩、伊拉克、巴勒斯坦等問題上同它合作。制裁會使伊朗在上述問題上同西方搗亂。 發展中國家歷來不滿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特別是核不擴散問題上所持的雙重標准。布希最近冒出的「伊斯蘭法西斯主義」的提法,又引起一些伊斯蘭國家的強烈反感。 美國要勸說安理會中的發展中國家表態支持制裁伊朗,也不容易。在哈瓦那剛剛結束的第14次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上,首腦們發表聯合聲明,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相信伊核問題能通過和平對話得到解決。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更明確表示:「伊朗現在面臨威脅」……「我們會與你們站在一起」。深受感動的內賈德乾脆稱自己和查氏是與美國戰斗的「難兄難弟」。 想說動武不容易 伊朗不同於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其經濟力量、軍事實力均不可小覷,再加上伊朗地形復雜、核設施分散等原因,美國、以色列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存在一定難度。 此外,伊朗對中東地區其他國家什葉派及激進勢力有重要影響。美國全力支持的以色列在黎以沖突中遭遇挫折,證明中東地區什葉派反美武裝實力不能小視。從能源上看,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中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國,豐富的油氣資源使其在國際能源市場上舉足輕重。伊朗還控制著波斯灣石油運輸通道——霍爾木茲海峽。一旦戰火燃起,伊朗中斷石油輸出或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都將對國際油價帶來致命的打擊。 最近有報道說,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也對解決伊朗核計劃的「軍事方案」提出尖銳反對意見。根據美國情報部門估計,伊朗的核技術發展仍處於研究階段,要成功製造核武器,仍需5~10年時間。美以等仍有充分時間為軍事打擊做好外交等准備。特別是,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在即,伊拉克戰爭給共和黨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布希在選舉前不會輕舉妄動。從美方的軍事能力來看,對伊朗採取外科手術式打擊絕對不是問題,關鍵在於如何應對軍事打擊後出現的動盪局面。有分析認為,國會中期選舉之後,美國有可能夥同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進行打擊。這種可能雖然不大,但不能完全排除。 和談仍是惟一最好選擇 對美國和伊朗而言,選擇對抗並非明智之舉,無論是動武,還是實施全面經濟制裁,結果都將是兩敗俱傷。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最符合各方利益。 目前,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仍有希望。歐盟現任輪值主席國芬蘭外長圖奧米奧亞明確表示,現在還不是對伊朗實行制裁的時候,歐盟主張繼續同伊朗進行嚴肅對話,通過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近日,歐盟負責外交與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與伊朗核問題首席談判代表拉里賈尼舉行了會談並取得一定進展。 美國也沒有把和談之門完全關上。國務卿賴斯9月11日在加拿大接受記者提問時表示,伊朗需要在談判開始之前停止鈾濃縮活動,即使是暫時性停止也可以接受。美國駐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代表則提出一邊實施制裁,一邊進行外交談判的建議。上述表態為和談預留了一定空間。 中國歷來反對一切形式的核擴散,主張以政治和外交手段解決擴散問題,堅決反對對伊朗實施制裁。9月13日,中國代表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審議伊朗核問題時表示,中方希望伊方執行聯合國安理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有關決議,繼續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全面合作,為復談創造條件。同時,中方也希望其他有關各方繼續保持冷靜和剋制,堅持和平解決方向。看來伊核問題仍存有和平解決的希望。
If the Security Council can not reach agreement on sanctions against Iran, the United States will "go it alone", bypassing the United Nations, Joint their loyal allies, and the specific composition of the "Union sanctions," to impose sanctions on Iran. However, the United States temporarily to Iran will not consider 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sanctions, especially the oil embargo. If Iran daily about 3 million barrels of crude oil exports had been suspended,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will be rising dramatically. This will not only hurt the U.S. economy, also affected other countries, the sanctions affect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in addition to military ]reasons, Israel than the United States is worried that Iran's nuclear program. even in 2-3 years Iran could proce nuclear weapons. Therefore, Israel has been in Iran for the right to take military operations. It has already been purchased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attack underground bunkers target smart bombs, and bought two from Germany to launch a nuclear attack submarines advanced. According to Western media reports, Israeli Air Force Commander Eliezer Shakaidi recent appointment as overa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Iran front," the commander. A lot of resistance through sanctions to weaken the sanctions and isolation of Iran, is the established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at this stage. The United States has attempted to Iran refuses to suspend uranium enrichment as an excuse to build an anti-Iraq alliance, and get the Security Council to impose sanctions on Iran. Because Iran is a major energy exporter, with many large state-owned closer economic relations, including the EU, Russia, India, among other countries, many countries did not want sanctions against Iran. Furthermore,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has found that Iran does not develop nuclear weapons evidence that the imposition of severe sanctions against Iraq less than legal. Russian Foreign Minister Sergei Lavrov on September 15 reiterated that the nuclear issue of Iraq and Russia's position is that neither ruled out the imposition of sanctions on Iran, does not rule out veto the sanctions are possible. Russia deal with the issue of Iran's nuclear trick, first with ambiguous attitude pressure Iran o compromise put into action in the West when Layilang one. United States sanctions against Iran, Russia must cross this hurdle. The EU believed that sanctions would only push Iran more strongly against the state. European countries in the economic and trade with Iran in close contact. Germany, France, Iran, Italy were second, third, fourth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Europe has several big oil companies in Iran bulk business. If Iran sanctions, the EU interests will be the first to suffer from combat. In addition, the EU also believes that the West need not only on the issue of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cooperation with Iran, but also in Lebanon, Iraq, Palestine and other issues with it. Iran sanctions will on the issue with the Western disturbance.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traditionally dissatisfi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particularly in the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issues, the double standard. Bush has recently cropped up an "Islamic fascism" wants to persuade the Council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expressed support for sanctions against statement, support for Iran's peaceful use of nuclear energy, I believe that the Iranian Minister Erkki Tuomioja said explicitly that it is not the imposition of sanctions on Iran when EU calls for Iran to engage in serious dialogue, through diplomatic means to resolve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Recently, EU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Javier Solana, High Representative of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and the chief negotiator at the talks Editorials and have made certain progress. The United States did not consider the peace talks door ajar. Secretary of State Condoleezza Rice on September 11 in Canada with a reporter's question, said, Iran needs prior to the start of negotiations to stop its uranium enrichment activities, even a temporary halt would be acceptable. U.S. ambassador to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representatives suggested imposition of sanctions side, the side of the diplomatic negotiations. These stand for peace talks set aside a certain space. China has always been opposed to all forms of nuclear proliferation, advocates a political and diplomatic means to solve the proliferation problem. resolutely opposed to the imposition of sanctions on Iran. September 13, the Chinese representative to the IAEA Board of Governors to consider the Iran nuclear issue, said China hopes Iraq to implement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and the relevant resolu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continue to cooperate fully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resumption of talks. Meanwhile, the Chinese side also hopes other parties concerned to continue to remain calm and exercise restraint, uphold peace settlement. It seems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is still hope for a peaceful settlement.

閱讀全文

與伊朗談判什麼時候結束第五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原油寶穿倉中國兜底虧多少 瀏覽:671
印度到底有多少種動植物 瀏覽:314
伊朗核原料什麼時候能恢復 瀏覽:681
義大利扎扎現在在哪裡踢球 瀏覽:874
印尼巴士怎麼快速賺錢 瀏覽:912
義大利的牌子有哪些牌子好 瀏覽:550
印度尼幣價格多少錢 瀏覽:378
臨汾哪個超市有義大利面 瀏覽:763
英國買鞋為什麼便宜 瀏覽:213
sabbia義大利文什麼意思 瀏覽:292
2021年英國冬天冷到多少度 瀏覽:704
美國為什麼暗殺伊朗名將 瀏覽:665
印度的1000磅等於多少美元 瀏覽:32
為什麼伊朗軍艦被擊落 瀏覽:724
伊朗高原為什麼叫伊朗高原 瀏覽:28
印度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34
印度小葉紫檀龍龜多少克 瀏覽:185
活著就是奮斗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190
印尼半年簽證是什麼簽證 瀏覽:762
去伊朗買什麼機票最好 瀏覽: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