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來自中東兩國的PK 以色列和伊朗 誰的軍事實力更
以色列
以色列武裝力量由正規部隊、預備役部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部隊分陸、海、空三個軍種;最高軍事指揮機構為總參謀部,總參謀長為最高軍事指揮官,在總理領導下通過3個軍區司令部、2個軍種司令部及其所屬的14個兵種司令部對全軍實施指揮。
現役18萬人,其中正規部隊 陸軍12萬人,3個地區司令部,1個國內前線司令部 海軍6500人,基地設在海法、阿瑟多德、埃拉特。空軍3.7萬人,裝備作戰飛機446架,武裝直升機133架。准軍事部隊約8050人。預備役:42萬人。以色列被廣泛認為擁有多達100枚核彈頭的核能力。
伊朗
政府軍
由陸軍、海軍、空軍和防空部隊組成,總兵力約為30.5萬人,其中,陸軍約25萬人,編成17個師和14個獨立旅。主要裝備有坦克1500輛,其中250輛T-72、100輛T-62、500輛T-55、150輛M-47、150輛M-60等,非作戰坦克數百輛,主要是T-55型。裝甲運兵車1200輛,其中BMP型400輛、BTR型400輛1、M-113型250輛等。火炮2300門,其中自行火炮約300門(主要型號為M-107和M-109)。陸軍航空兵裝備100餘架各型直升機和運輸機。海軍2萬人,編成波斯灣阿曼海艦隊、2個海防區和3個陸戰隊營,主要裝備有各型艦艇近70艘,其中3艘"基洛"級潛艇、3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直升機和運輸機等海航機近70架。空軍3.5萬人,編成25個中隊,擁有各型飛機900餘架,其中作戰飛機270餘架,主要機型包括米格-29、蘇-24、F-4、F-5、殲-7等。
革命衛隊
總兵力約30萬人,其中,陸軍約26.2萬人,編成27個師和16個獨立旅,主要裝備有坦克500餘輛、裝甲運兵車500餘輛,火炮1000餘門。海軍2萬人,編成3個海防區,主要裝備有各型巡邏艇150餘艘、導彈快艇21艘和岸防導彈等。空軍1.8萬人,編成8個中隊、3個地地導彈旅和1個防空導彈旅,裝備各型飛機110架、「飛毛腿」B、C等型導彈數百枚。
近期中東局勢不斷升溫,伊朗和以色列這對死敵對抗日益白熱化。日前,以色列和伊朗互射遠程火箭炮和導彈,雖然沒有正式宣戰,但實際上兩個國家已經處在戰爭旋渦之中了。從以色列和伊朗的互射中,就能夠看出兩個國家的戰爭策略。
對比
為此,以色列最近宣布美國的F-35隱身戰斗機正式投入實戰,這也是F-35首次投入實戰(還是在中東),這其實是以色列對伊朗的一種威懾。在空中戰斗機方面以色列有著絕對的優勢,F-35戰斗機伊朗防空部隊基本上發現不了。
不過,以色列要想完勝也不好辦。這是因為,伊朗的彈道導彈基地採取的戰略部署是分散、隱秘、山溝溝。伊朗的彈道導彈基地不但散布於伊朗各個地方,且隱藏性非常好,很多藏在邊緣山區的深山之中,以色列戰斗機如果不能把這些彈道導彈全部清除,伊朗一旦反擊,那以色列就相當危險。
2. 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為何會進行長達8年的戰爭
1980年,中東這個“火葯桶”又一次被點燃,使得海灣地區成為全世界所關注的熱點中的熱點。9月22日凌晨,伊拉克軍隊突然向伊朗發起了全面進攻,在一周之內深入伊朗境內15-30公里,打得伊朗軍隊措手不及。一些軍事分析家、政治家和新聞記者據此預言,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伊拉克軍隊只需幾個星期就能贏得戰爭。但恰恰相反,這場戰爭成了一場拉鋸式的消耗戰,一打就是8年之久。
這場戰爭的爆發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這中間還夾雜著民族糾紛、宗教矛盾、領土爭端、個人恩怨等,使得戰爭的原因更加紛繁復雜。伊朗人多數是波斯民族,伊拉克人是阿拉伯民族,在現代歷史上,兩個民族曾多次兵戎相見,相互都有被統治的經歷,都視對方為宿敵,結怨很深。圍繞半條阿拉伯河的主權歸屬問題,兩國鬥了70年。
1983年到1998年期間,戰爭同時在陸上和海上展開。陸上戰斗大多是“襲城戰”,在海上雙方展開了“油輪戰”。這不僅給兩國的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也給中立國的油輪帶來嚴重的威脅。美蘇兩國以此為借口,爭相護航,並在海灣地區明爭暗鬥,使海灣局勢進一步復雜。
兩伊武裝沖突,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嚴重關注,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全體一致通過了要求伊朗、伊拉克立即停火的決議,即598號決議。伊拉克在第二天就作出了反應,表示歡迎安理會的決議。
一年之後,伊朗迫於戰爭形勢非常不利,在國際上形象孤立,國內經濟衰敗、政局不穩,人民厭戰情緒加劇,軍隊損失慘重,於1988年7月18日,宣布接受598號決議,霍梅尼說:“接受這一現實比喝毒葯還要厲害,為了使真主滿意,我要把它喝下去。”兩伊終於在血戰8年之後實現停火。
戰爭沒有解決兩國之間的爭端,一場戰爭,兩個輸家。
3. 為什麼土耳其和伊朗不是阿拉伯國家
1、阿拉伯國家是指:本國居民以阿拉伯族人為主構成,以阿拉伯語為主要語言。
2、伊朗的主要民族由波斯族人構成,占居民總人口的近7成,居民操波斯語為主。波斯語同時為官方語言。土耳其主要民族是土耳其族(80%以上),少數民族有庫爾德人(15%)、阿拉伯人等。 官方語言為土耳其語。
3、因此,土耳其和伊朗不是阿拉伯國家。
1、阿拉伯國家是指以阿拉伯人為主要族群的國家,他們有統一的語言阿拉伯語,也有著相似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絕大部分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 阿拉伯國家共包含22個國家,總面積1313萬平方千米,總人口40645萬(2016年)。
2、阿拉伯國家包括阿爾及利亞、巴林、葛摩、吉布地、埃及、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卡達國、沙烏地阿拉伯、索馬里、蘇丹、突尼西亞、阿聯酋、葉門、敘利亞。
4. 伊拉克PK阿聯酋誰家贏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由7個酋長國(阿布扎比、迪拜、沙迦、阿治曼、哈伊馬角、烏姆蓋萬和富查伊拉)組成的鬆散的聯邦國家,各酋長國經濟基本獨立,各自執行自己的經濟發展計劃,有自己的海關系統,工商會和民航管理當局等。聯邦最高委員會為阿聯酋的最高權力機構,由7個酋長國的酋長組成。國內外重大政策問題均由該委員會討論決定。總統和副總統從最高委員會成員中選舉產生,任期五年。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聯邦建立後,各酋長國還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在政治、經濟、司法、行政和對外交往等方面有一定自主權。聯邦經費主要由阿布扎比和迪拜兩個酋長國承擔。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面積8.4萬平方公里,人口300萬(2000年數據,下同)。阿拉伯語為國語,通用英語,國民生產總值611億美元,人均2.04萬美元,外匯儲備94億美元,通貨膨脹率4%,阿聯酋政府實行無限制、低關稅的自由貿易政策(自1994年8月1日起,對來自非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國家的商品徵收4%的關稅)。
阿聯酋原是一個比較貧窮落後的國家,自1966年發現油田,1969年開始輸出石油,國內經濟從此走上繁榮之路。地理位置優越,是阿聯酋經濟得以繁榮的又一重要原因。阿聯酋地處海灣(又稱波斯灣)咽喉口,迪拜是一個典型港口城市,交通運輸十分便利,加上當地政府的適時引導,使得迪拜成為中東地區貿易集散中心,其輻射面已達北非、中東、南歐和南亞、西亞其他地區,上述地區人口達13 億之多,消費層次高中低都有,特別是中東地區的一些國家,其國內的工業局限在石油及石化領域,消費品絕大多數依賴進口,刺激了海灣地區的商業市場和轉口貿易,客觀上鞏固了迪拜的貿易集散中心地位,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繁榮。
長期的政治穩定,為阿聯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保證,阿拉伯國家由於歷史和種族、宗教的原因,長期以來戰火不斷,騷亂不止,不僅鄰近國家開戰和互相騷擾,如伊朗與伊拉克、伊拉克與科威特、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等,黎巴嫩內部派別之爭,甚至與利比亞、蘇丹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也有磨擦,不間斷的戰亂嚴重製約了這些國家經濟發展。而同時期的阿聯酋,自建國以來從未有過這方面的麻煩,一直致力於國內建設和經濟發展。原先中東地區的經濟中心在黎巴嫩,由於天時、地利、人和及其他因素的影響,這一中心已經轉移,阿聯酋已牢固地確立了中東地區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地位。這一地位的變遷為阿聯酋的經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5. 伊朗現在國家富裕嗎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位於亞洲西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東北部與土克曼斯坦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6. 伊朗在亞洲是中亞地區還是西亞
伊朗屬於西亞地區,西亞又稱西南亞。亞洲西南部地理區。位於亞、非、歐三洲交界地帶,在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裏海(內陸湖泊)之間,故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島、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小亞細亞半島。包括的國家有伊朗、伊拉克、喬治亞在亞洲的地區、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在亞洲的地區、土耳其在亞洲的地區、敘利亞、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在亞洲的地區、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葉門、阿曼等國。面積約718萬平方公里(包括埃及在西奈半島上的6萬平方公里,不包括土耳其在歐洲的2萬平方公里),約占亞洲總面積的16%。
中亞五國系指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和塔吉克,東與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南與伊朗、阿富汗接壤,北與俄羅斯聯邦相接,西邊與俄羅斯聯邦、亞塞拜然隔裏海相望。五國總面積近400萬平方公里,1995年總人口約5400萬。
7. 俄羅斯、蒙古國、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各國的國寶是什麼
俄羅斯國寶——北極熊
蒙古國寶——雙龍抱(原角龍與伶盜龍之戰,結果同歸於盡,現為蒙古國國寶)
伊朗國寶——世界上5顆最大已琢磨過的鑽石之一「光海」,就是伊朗最著名的寶石,也是伊朗的國寶。
巴基斯坦國寶——翡翠(巴基斯坦國旗由翡翠綠色、白色構成,上面綴有五角星和新月。)
印度國寶——雄獅石柱(阿育王下令把詔令戒律刻在全國各地帶有獅頭的石柱上。這些相背而立的威嚴的雄獅石柱記載了古代印度的強盛,現在成了印度的國寶。)
8. 伊朗實力和澳大利亞比較如何,伊朗贏過歐洲一些比較強的國家隊亞洲實力排名 伊朗韓
論世界排名澳大利亞最強,伊朗也沒怎麼贏過世界強隊,98世界盃贏過美國,不過那時候美國的排名也不是很靠前。
最新世界排名
排名 球隊
21 澳大利亞
43 日本
52 韓國
60 巴林
63 沙烏地阿拉伯
64 伊朗
76 烏茲別克
79 阿曼
86 卡達
86 朝鮮
93 中國
9. 我想知道阿聯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阿聯酋(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聯酋國旗
阿聯酋文化/阿聯酋地理/阿聯酋旅遊/阿聯酋物產/阿聯酋人文
雖然並沒有歷史文獻記載在回教時代之前的阿聯酋,但學者們確信從公元前4世紀開始,這個地區就有人居住。早在希臘羅馬帝國之前,往返於地中海、衣索比亞、西南阿拉伯和印度之間的主要貿易路線就必須通過波斯灣,也使這個區域受到多種國家文化的影響。
阿聯酋一直是由各個種族、部落形成分割的社會組織。18世紀海盜猖狂,Qawasim族和英國簽訂合約,藉由英國武力驅逐海盜,英國的勢力也因此進入波灣地區。第二次大戰後,大英帝國逐漸式微。1952年,Trucial States Council成立,統合了各個領導者討論共同困境和利益。1971年英國退出波灣,六個Trucial States會員結成聯邦,成為現在的阿聯酋。拉斯阿爾卡麥(Ras al-Khaimah)1972年也加入聯邦。
今日,這個國家包含了7個大公國:阿布達比(Abu Dhabi,面積最大也是首都)、杜拜(Du)、沙加(Sharjah)、阿曼(Ajman)、富加瑞(Fujairah)、烏阿爾奎汪(Umm al-Qaiwain)和拉斯阿爾卡麥(Ras al-Khaimah)。鬆散的聯邦制度在外交、國防和發展上採取聯合策略,各個會員國又保有獨立政府和領導者。
阿聯酋是全世界國民所得最高的國家之一,再加上由輸出石油和天然氣,帶來可觀的貿易收入。以現階段而言,原油產量還可維持至少100年
阿聯酋地圖
過去20年來,石油資源將阿聯酋從待開發的沙漠地區,轉變為富裕現代的「回教德州」。阿聯一共有七個大公國-阿布達比(Abu Dhabi)、杜拜(Du)、沙加(Sharjah)、阿曼(Ajman)、富加瑞(Fujairah)、烏阿爾奎汪(Umm al-Qaiwain)和拉斯阿爾卡麥(Ras al-Khaimah),其中阿布達比(Abu Dhabi)和杜拜(Du)是最富有的大公國。
在世人的眼中,中東地區一直是神秘而特殊的,但是近10年來,信息發達、交通便利、旅遊人口眾多,許多不同的文化習俗也漸漸的傳入這塊土地,尤其是阿布達比(Abu Dhabi)和杜拜(Du)更是不折不扣的都會區。現在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一些奇特而有趣的景象,比如你可以看到許多傳統回教徒在寺廟內虔誠的禱告,而只隔幾條街外,大批新新人類涌進Hard Rock Caf'e;馬路上可以看到穿著傳統阿拉伯白袍的回教徒,也有打扮新穎、時髦的現代都會新人類。
其它如沙加(Sharjah)是這阿拉伯的文化首都,保存了許多歷史和宗教遺跡。而北部較低度開發的大公國,像是富加瑞(Fujairah)和拉斯阿爾卡麥(Ras al-Khaimah)則展現出未受污染的自然之美。
不過近幾年阿聯酋和伊朗之間的地域爭端逐漸升高,起因於伊朗擁有波斯灣入口處的幾個具重要戰略地位的小島。1999年初,伊朗在Abu Musa建立一座城市,並開始在附近水域實施軍事演習。其它波灣組織會員國都表達支持阿聯酋,並成立委員會幫助兩國對話,但沖突至今尚未解決,這點是前往阿拉伯旅遊時是比較需要注意的。
阿聯酋時差
阿聯酋時間比北京早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