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山多地少、貧窮落後的阿富汗,為何總是成為大國征服的對象
提起阿富汗,人們想到的就是“戰爭、難民、貧窮、資源有限”,這幾個詞語一直緊隨阿富汗的發展歷史,讓這個國家坐落了貧窮落後的內陸小國之實。阿富汗的國土面積僅有65.2萬平方公里,這個國家又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大陸氣候,所以形成了荒漠多山的地形;由於氣候乾旱和交通閉塞,阿富汗根本發展不起來任何現代工業,只能以手工產業為特色出口商品。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位居最不發達國家行列的阿富汗,卻成為了諸多大國最想征服的對象,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戰亂中的阿富汗兒童
最後,大國征服阿富汗,不僅能夠開發這個國家的原有礦產資源,更有可能成為中亞油氣資源的壟斷者。中亞國家被稱為“21世紀的波斯灣”,因為這里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而阿富汗就是連接中亞油氣資源及其理想的渠道,為了在中亞國家的油氣勘探和開發上打破俄羅斯的壟斷地位,在中亞地區的油氣資源爭奪中分一杯羹,阿富汗自然而然成了大國博弈中的犧牲品。
㈡ 一個國家接受難民的條件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有聯合國難民署
總的來說 難民安置三方向, 就地安置 遣返原籍 還有個什麼忘了
但是這個問題很復雜 絕對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
㈢ 美軍撤退,為什麼那麼多阿富汗人要跟著逃
美軍撤離阿富汗後,看起來,殘破國家終於迎來曙光,但實際上,美軍的撤離,卻引發了阿富汗人的「逃離浪潮」。機場上人滿為患,甚至有人扒飛機,不幸從飛機上摔落而死。而在邊界,無數阿富汗人翻山越嶺,逃到鄰國伊朗和巴基斯坦。美軍剛剛撤出阿富汗,為何阿富汗人,卻瘋狂逃向伊朗?伊朗接收阿富汗難民不是新聞了。早在2015年,伊朗內政部便估計,在伊朗境內的阿富汗人大約多達300萬,要知道,伊朗總人口也不過7700多萬。
㈣ 解決難民問題有哪些辦法
解決難民問題一般採用三種辦法:自願遣返、就地融合和第三國安置。國際社會曾呼籲,在救助青少年難民時,不僅應著手解決他們的營養和健康問題,更應向他們提供教育和培訓的機會,不斷發掘青少年難民的潛力,為其未來的發展做准備。
難民安置方面,巴基斯坦是全世界最大的難民接收國,共有179萬外來難民在巴基斯坦生活,絕大多數來自阿富汗。伊朗是第二大難民安置國,共接納難民約87萬,多數難民同樣來自阿富汗,另有相當數量的難民來自伊拉克。
肯亞排在第三位,接納難民約57萬,主要來自索馬里。盡管自身資源有限,發展中國家仍接納了全球約80%的難民。
(4)為什麼伊朗接收阿富汗難民擴展閱讀:
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的任務是領導和協調國際行動,以在全球范圍內保護難民和解決難民問題。聯合國難民署的任務區別於其他人道主義行為體,它必須為那些不願意接受當地政府管轄的難民提供國際保護和援助。同時,聯合國難民署也認識到,國際合作和支援都需要東道國的配合和努力,他們對滿足難民的需求承擔著主要責任。
難民被迫遷徙的當前趨勢愈演愈烈,不斷考驗著國際體系的承受力。2011年伊始,大約有3390萬世界人口被聯合國難民署認定為「受關注的人群」,這一數據比起2005年時的1920萬有了明顯的增加。
㈤ 為什麼阿富汗的難民去歐洲而不來中國
從1979年蘇聯入侵到2021年8月美國撤軍,阿富汗經歷了42年的戰爭。42年戰爭給阿富汗帶來了數百萬難民。那麼,這些難民都到哪裡去了呢?其實最主要的難民集中地是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邊境地區。
2001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後,大量的難民還是繼續湧入巴基斯坦。2003年3月17日巴基斯坦、聯合國難民署、阿富汗三方簽署了阿富汗難民自願遣返協定。
㈥ 預計阿富汗地區將新增更多難民
是的,當地時間8月27日,聯合國難民署在線介紹針對阿富汗難民的區域准備和緊急計劃時指出,到今年年底,阿富汗地區預計將新增約50萬難民。該機構呼籲阿富汗所有鄰國,向那些尋求逃離日益加劇的危機的人,保持邊界開放,並將這一數字視為「最壞的情況」。
根據對當前社會、經濟、政治和安全局勢的分析,聯合國難民署副高級專員凱莉·克萊門茨說:「(了解)這些數字的目的是讓我們能夠提前計劃和預先安排重要援助,以便在需要時盡可能快速、有效地擴大緊急干預規模。」
該計劃正在尋求總額約2.99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支持聯合國機構今年的活動,這些機構包括聯合國難民署、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及與聯合國合作的非政府組織。克萊門茨說:「增加和立即提供資金將使我們能夠預先安排核心救濟項目,並為緊急干預做好准備。」
阿富汗難民問題嚴重
由於阿富汗發生的戰爭沖突,有接近40萬的阿富汗人民失去了家園,流離失所,被迫成為難民。雖然目前在塔利班已經掌握政權,並宣布建國的情況下,阿富汗地區迎來了和平,但是對於阿富汗人民來說,他們對於塔利班的恐慌仍持續存在。
因此,有不少的阿富汗青年想要通過離開的方式來緩解塔利班帶來的壓力。而此前阿富汗人民爭相恐後地搶登美國飛機,也正是基於對阿富汗內部的恐慌。
另外,對於塔利班來說,即使是他們想要盡快完整的行政體系,使得國家的運行保持在穩定的情況下。但是就現有的實際情況來看,長期的戰爭使得國家和社會處於動盪和混亂的局勢之中,在短時間之內,顯然塔利班需要面對的是混亂的國內形勢和百廢待興的國家建設,這就無可避免的會產生一大批難民無從安置。
目前,阿富汗的難民大多流向了巴基斯坦和伊朗。歐洲地區對於難民的優待政策,也成為了大多阿富汗難民的首選之地,比如法國就接收了不少來自阿富汗方面的難民。
以上內容參考 青瞳視角-聯合國難民署:到今年底,預計阿富汗地區將新增約50萬難民
㈦ 伊朗與阿富汗關系怎麼樣
伊朗和阿富汗都屬於中東地區,伊朗是阿富汗重要的鄰國之一,目前阿富汗一直和伊朗保持著友好的關系。
兩國交往的深度和廣度在短時間內取決於伊朗的意願,但是從長期看,阿富汗政局的穩定將是雙方在具體領域交往的基石。
㈧ 如何看待阿富汗重建中的伊朗因素
臭名昭著的阿富汗軍閥、塔利班的堅定支持者、阿富汗前總理希克馬蒂亞爾最近發表談話說,「美國、巴基斯坦和伊朗是阿富汗戰亂相關方。」國際觀察家認為,無論阿富汗戰爭還是重建,都或多或少帶有伊朗因素。
伊朗與阿富汗有著漫長的邊界,長於兩伊邊界。在塔利班掌控阿富汗期間,伊朗幾乎與塔利班兵戎相見。美國武力推翻塔利班政權後,伊朗不僅收留了大批阿富汗難民,更對阿富汗重建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精力,在阿東北部和西部,都有大量的伊朗工程技術人員在施工作業,阿富汗西部的相當一大批學校、醫院,東北部各省相當多的道路和橋梁均出自「伊朗工匠」之手。一定意義上說,伊朗對阿富汗政府在重建方面的援助是不可或缺的。
伊朗在阿富汗的存在令美國和西方不快、不滿。美國聯軍和北約盟軍的司令官多次聲稱,從各自防區截獲了來自伊朗的武器。西方媒體援引一些情報部門的人士說,有理由相信伊朗不僅與塔利班「捐棄前嫌」,美國聯軍和北約盟軍對塔利班作戰中繳獲的武器有許多都表明為伊朗製造。
伊朗與阿富汗有著復雜和深刻的歷史和利益淵源。首先,伊朗與阿富汗主體民族普什圖族和第二大民族塔吉克族均分屬於印歐語系的伊朗語族,在阿富汗還有操伊朗語的哈扎拉族,阿富汗是唯一通行波斯語的非波斯族國家。伊朗在文化、宗教和政治上與阿富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其次,伊朗很早就與塔利班的宿敵、卡爾扎伊的盟友——阿富汗北方聯盟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而這層關系也成了阿富汗政府與伊朗政府合作的基礎。
再次,伊朗在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後與之建立了某種關系,因此盡管阿富汗內部紛爭不斷,但伊朗卻成了唯一與阿富汗敵對各方「都說得上話的國家」和各方都不敢或不願意得罪的國家。伊朗最近「禮送」13萬阿富汗難民返鄉,實際上是要向卡爾扎伊政府施加壓力,表示伊朗對其仰美國鼻息的強烈不滿。
卡爾扎伊不會以犧牲與美國和北約的關系為代價去「討好」伊朗,但也決不敢不顧伊朗的情緒,過於依附美國和北約。鑒於美國大選在即,分析家們認為,一旦民主黨執政,美國很可能從阿富汗戰場抽身,而這無疑將在北約盟國中引起連鎖反應。伊朗一些外交官已對阿富汗政府的一些人士放出話來,「美國在這里也許待10年,也許待15年,但無論如何他們還是要離開的,不會永遠待下去,而伊朗仍是阿富汗最有價值的鄰居,如果阿富汗政府沒有遠見,現在就把我們得罪了,到時候何去何從可就難了。」這也許就是阿富汗政府及阿各方的顧及所在。
㈨ 阿富汗塔利班贏了戰爭為何難民還要逃亡
這一兩天,網上流傳著許多視頻:喀布爾的機場里,擠滿了想要離開的人,人們不顧一切地想沖上飛機。在一架飛機的機艙里,密密麻麻擠滿了成百上千人。有人抱著美軍運輸機的起落架一同起飛,結果從空中墜落身亡。
阿富汗的現狀令人感到無奈,但也是殘酷的現實。人們不禁要問阿塔贏了戰爭,為何難民還要逃亡?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一、特殊的地形條件,在某種意義上使得阿富汗成為現代文明的墳場。
阿富汗是一個完全被山地覆蓋的內陸國家,周圍是一圈鄰國:伊朗、烏茲別克、塔吉克、巴基斯坦、伊朗。跟中國其實只有茫茫雪原上的一個山谷接壤。
阿富汗機場的難民
綜上所述,無論離開還是留下的,被捲入時代洪流的平民,能活下來就是幸運,值得人們去期待。所以他們只有一條路,趕快逃離這塊充滿苦難的土地。
㈩ 難民流入對國家有什麼影響
當我們談論難民危機的時候,不應該只關注危機涉及的人數,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認清難民危機所帶來的問題的性質。
首先,難民經歷流離失所的時間相當長。二戰期間,有些難民經歷了長達六到八年的時間才到達其他的國家,這一過程相當漫長且痛苦;但今天難民經歷流離失所的時間可能是二戰時的三倍。相關的具體數據並不樂觀,最短的數據仍顯示,當前難民經歷流離失所的平均時長為17年。
其次,出現了難民向城市聚集的現象。人們經常會問:「你們組織(國際救援委員會)在難民營開展工作嗎?」我要指出的是,大多數的難民並不在難民營生活。全球60%左右的難民身處城市地區,他們或者自己租賃住所或者與親戚、朋友生活在一起。向在難民營生活的難民提供食物、醫療、甚至教育,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在城市地區要做到這些卻相當困難。
第三,大量難民都居住在貧窮而非富裕的國家。最近一年來搶佔新聞頭條的難民危機可能是羅興亞人的出逃,緬甸軍隊燒毀了羅興亞人的家園並將他們驅逐出境,羅興亞人被迫逃到了貧窮的孟加拉國。如今,全球86%的難民居住在貧窮或低收入國家;只有2%的難民身處美國,8%的難民身處歐洲。在過去的一年半中,烏干達接收了150萬來自南蘇丹的難民;約旦接收了65萬難民;黎巴嫩接收了150萬難民;土耳其接收了270萬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巴基斯坦接收了250萬來自阿富汗的難民;伊朗大約有80萬難民。接收難民的責任在不同國家之間的分配是失衡的,並且大體上看,越是貧窮的國家反而越有可能承擔接收難民的責任。
第四,全球難民和流離失所的人口中有一半是兒童,但僅有2%的人道主義預算投入在教育上。小學適齡的難民兒童中,一半處於失學狀態;而中學適齡的難民兒童中,更是高達四分之三的兒童處於失學狀態。去年用於援助難民的聯合國人道主義援助預算為260億美元。不過,在規模可觀的人道主義援助中,只有2%的預算用於發展教育,更多的資金用於提供健康保障和食物。這意味著在經歷流離失所長達18或20年的過程中,很多難民兒童在青少年時代得不到任何教育。
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