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暗殺事件不影響與拜登政府談判,伊朗表了什麼態
關於這件事情,伊朗也是很積極的,並沒有因為這件事情而影響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系。
❷ 以色列伊朗再起風雲。伊朗重要核武器專家在坐車時,遭遇突然襲擊怎麼樣了
伊朗以色列這兩個國家可謂是怨氣太深,早在今年一月份美國就和以色列聯手擊殺了伊朗的一名高級將領蘇萊曼尼。過後幾日伊朗就派飛機擊殺了美軍在海外的軍事基地,還導致10多名美國大兵的身亡。
就目前來看依然不清楚這次襲擊是否會危及與新一屆美國政府就核協議進行談判的前景。
縱觀這幾年,伊朗已經不是第一次有科學家遭遇暗殺事件了,伊朗應該整頓一下自己的情報機構和安全部門了,每次伊朗的最新消息都能被別人提前知曉,並且根據信息對伊朗實施一系列計劃。
在核科學家遭遇偷襲身亡後,伊朗政府也發文稱加強了對伊朗科學家的保護,會讓科學家的周圍又蒙上一層神秘和安全的盾牌。
但根據發生過的事件來看,科學家們終究還是不夠安全。
❸ 關於美國和俄羅斯對伊朗的核問題
白宮消息人士的話說,如果俄羅斯幫助解決伊朗核問題,那麼美國政府將放棄歐洲反導計劃。
接觸、傾聽、磋商--美國副總統拜登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亮出了奧巴馬在外交上改弦更張的信號。拜登在演講時說,莫斯科與華盛頓有許多共同利益,比如在維持阿富汗穩定、遏制伊朗和朝鮮核計劃等問題上。出席會議的俄羅斯副總理伊萬諾夫迅速回應:俄羅斯對美國新政府發出的改善雙邊關系的「積極信號」表示歡迎。
宏觀定調
在美俄關系經歷低谷後,奧巴馬政府似乎要揮別布希「非敵即友」外交理念,向俄羅斯拋出「橄欖枝」。
美國之所以欲重新審視美俄關系,首先奧巴馬清楚新政府執政的根基在於理順民眾生活,避免失業率繼續上升。這決定了美國希望從與俄羅斯的齟齬不斷中暫時抽身,選擇「緩和」。奧巴馬承諾展開少受意識形態影響的務實外交,也使美俄關系逐漸解凍的希望越來越大。
美國前總統布希計劃在東歐部署導彈防禦體系,一度令莫斯科非常惱火。8日在會見伊萬諾夫時,拜登表示美國會就導彈防禦系統計劃重新評估,並同俄羅斯以及歐盟國家交換意見。雖沒有作出戰略性的評論,但他為該計劃留出了修改餘地。筆者認為,美國如果要阻止伊朗和朝鮮繼續研製核武器,那麼俄羅斯的配合非常重要。
細節棘手
美國媒體認為,奧巴馬政府似乎並不急於向俄羅斯釋放出過多的善意信息。在拜登的演講中,除美俄的共同利益外,他說美國不會承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為獨立國家,也不承認俄羅斯的勢力范圍。他還表示,北約將與"享有共同目標和原則"的前蘇聯成員國深入合作。在東歐反導系統問題上,他說:「美國將在技術和成本可行的前提下,繼續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
據美國媒體分析,奧巴馬政府之所以不願在吉爾吉斯斯坦宣布關閉美軍基地短短幾天後就做出明確讓步,是為防止新政府被外界解讀為向俄羅斯"示弱"。關閉馬納斯空軍基地對美國而言,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美國官員也將憤懣投向俄羅斯,認為俄羅斯向吉爾吉斯斯坦施壓並進行了"金元外交"。拜登的演講也似乎在保持美國強硬立場和扭轉美俄關系下滑勢頭之間竭力的左右兼顧。
伊萬諾夫表示,美國新政府雖然在兩國未來關繫上發出了積極信號,但「棘手的是細節」,他對兩國關系「感到謹慎的樂觀」。美國《紐約時報》認為,俄羅斯邊說好話邊攥緊拳頭,雙方仍舊互不信任。
由此看來,美俄和解的道路上還有很多絆腳石,最明顯的就是美俄在喬治亞和烏克蘭的未來問題上的分歧,在導彈防禦系統的問題上日後難免還會出現激烈的討價還價,真正的"大戲"還沒開始。當被問及俄羅斯是否會採取具體措施回應美國對俄態度的轉變,伊萬諾夫作出了謹慎的回答:"我們不是在雜貨市場,所以不會以市場上的方式交易。"
這也合情合理。美國的目標是要「重新領導世界」,俄羅斯也懷有恢復大國地位的雄心,這就決定了雙方之間存在著的深刻矛盾不會得到根本緩解,俄美在布希執政後期已缺乏基本的政治互信,而當前雙方的緩和,只能說奧巴馬在對俄方面的論調比布希政府更具安撫性,很難說具有實質性的意義
❹ 美國制裁俄羅斯航天局嗎
有報道稱美國將會在中國和俄羅斯等四家實體進行制裁,理由是這些實體參與了伊朗導彈的計劃,向伊朗轉發了發展導彈計劃的技術。特朗普在政時期的決策都是非人性化的,而特朗普政府也是表示一個時期美國只會有一個政府存在,即使拜登會在2021年1月20日上台,那麼在此之前特朗普依舊是美國的總統。
之前美國就存在挑釁俄羅斯的行為,這是否意味著美俄的關系進一步的緊張起來,美俄的最後關系將會何去何從?不得不說特朗普的決策也真的很謎,我們永遠想不到他的下一步計劃是什麼,所以在特朗普心情如此低迷的情況下,我們無法猜測他的真實想法。
❺ 作為特朗普大選的競爭對手,拜登是一個怎樣的人
拜登曾任特拉華州資深聯邦參議員,並於1972年當選美國參議員,是美國歷史上排名第五的最年輕的參議員。
拜登在美國的外交舞台非常活躍,很多國際重大事件均能看到他的身影。作為中東問題專家,拜登對里根總統就職期間所發生的「伊朗門」事件進行過嚴厲的批評。
在卡特總統任職期間他被派往前蘇聯與柯西金(Kosygen)和伯利日涅夫(Breshnev)進行限制戰略武器會談,他也曾援助波斯尼亞人反抗米洛舍維奇(Milosevic)的斗爭。
(5)拜登對伊朗什麼態度擴展閱讀
拜登對2001年布希上台伊始對華持強硬態度表示不滿,認為積極溝通和協調才是解決中美分歧的關鍵。他認為:布希政府應該繼續美國歷屆政府過去在台灣海峽問題上的立場。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意地持模糊不清的態度。
美國要警告中國不要向台灣發動軍事進攻,美國要警告中國,如果發動進攻,美國「可能」會向台灣提供軍事援助,但同時美國也不要向台灣做出「如果中國進攻,美國一定會出兵保護」的承諾。所以,拜登對布希總統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很不欣賞。
❻ 美國拜登屬什麼黨
美國總統拜登屬民主黨籍。
2019年2月14日,據美國《國會山報》網站報道,熟悉拜登計劃的消息人士向媒體透露,拜登幾乎肯定會參加2020年的美國總統競選。 2020年是他第三次競選總統。
2019年4月25日,拜登宣布參選2020美國總統。
2020年1月1日,美國前副總統喬·拜登正在競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他表示不排除選擇一名共和黨人做大選搭檔的可能性。
(6)拜登對伊朗什麼態度擴展閱讀
拜登在美國的外交舞台非常活躍,很多國際重大事件均能看到他的身影。作為中東問題專家,拜登對里根總統就職期間所發生的「伊朗門」事件進行過嚴厲的批評,在卡特總統任職期間他被派往前蘇聯與柯西金和勃列日涅夫進行限制戰略武器會談,他也曾援助波斯尼亞人反抗米洛舍維奇的斗爭。
對於布希政府發動的伊戰向來抱批評態度,多次對新保守主義的中堅力量如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副總統切尼(Dick Cheney)等人的行為表示反對,認為「嚴重低估了切尼和拉姆斯菲爾德的不坦率和無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約瑟夫·拜登
❼ 拜登是什麼黨
拜登是民主黨。
拜登是美國民主黨人士,曾任特拉華州資深聯邦參議員,1972年當選美國參議員,是美國歷史上排名第五的最年輕的參議員。也是特拉華州在任時間最長的參議員。1988年和2008年兩度競選美國總統,都沒有成功,2008年和2012年兩度作為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競選搭檔。
曾任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和對外關系委員會主席,在奧巴馬執政時期任美國副總統。2019年4月25日,拜登宣布參選2020美國總統。
2021年1月7日,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確認,拜登贏得306張選舉人票,特朗普獲得232張選舉人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確認拜登當選總統,1月20日,拜登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
拜登的為政舉措:
拜登在美國的外交舞台非常活躍,很多國際重大事件均能看到他的身影。作為中東問題專家,拜登對里根總統就職期間所發生的「伊朗門」事件進行過嚴厲的批評。
在卡特總統任職期間他被派往前蘇聯與柯西金和勃列日涅夫進行限制戰略武器會談,他也曾援助波斯尼亞人反抗米洛舍維奇的斗爭。
對於布希政府發動的伊戰向來抱批評態度,多次對新保守主義的中堅力量如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副總統切尼等人的行為表示反對,認為「嚴重低估了切尼和拉姆斯菲爾德的不坦率和無能」。
拜登的這些言行並非是紙上談兵,因為他曾親身去往伊拉克、阿富汗等遭受戰火摧殘的地區,戰爭的殘酷性使 他認識到長此以往美國將會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拜登(黨 派)
❽ 是什麼讓中東局勢再次陷入緊張氛圍呢
美國即使在內政如此混亂的時候,依舊沒有放棄對他國戰爭的干涉。中東地區一直都是戰亂不斷,這其中也有美國的「功勞」,但是美國並沒有明目張膽地參與其中,想要正式宣布對別國進行戰爭還需要通過國防部的同意。所以在中東地區的問題上都是以色列代表美國參戰,以色列在中東的勝利大部分功勞都要歸功於美國的暗地支持,只要美國一旦有任何的異樣,以色列都會沖在最前面。
而且特朗普在前不久還在提議最大程度上打擊伊朗,美國的態度似乎是很堅決的,美國和伊朗之間缺乏基本的信任,而打擊伊朗也是特朗普政府對外政策的主要目標。這就是特朗普時期對外交的基本政策,就是對他國進行打壓和抵制,伊朗唯一的出路就是反抗。
如果未來的戰爭由以色列打響第一槍,那麼整個中東將會處於水深火熱中,中東的格局也會隨著戰爭的爆發變得撲朔迷離,伊朗的戰爭也會損害歐洲各國的相關利益,所以最後伊朗的戰爭將會變成國際力量的斗爭。如果沒有美國如此支持以色列,以色列不會有這么大的底氣來打擊伊朗,到頭來問題還是出在美國身上。
❾ 前美國副總統拜登即將參戰,作為前副總統,拜登對於此次競選有何優勢
美國拜登這次參與總統競選,他的優勢在於自己從政多年積累下的人脈以及關系,並且這次拜登也得到了富人階級的強力支持,這主要是由於美國總統在任期間損害了一些富人階級的利益,導致這些富人階級都紛紛的支持美國總統的對手。而美國總統為了保住自己的優勢,才會選擇打擊自己的競爭對手。
其實從現在來看美國總統的支持率還是非常高的,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總統在任期間維護了美國中下階級的利益。所以也使得美國總統明年的總統選舉依然有非常大的希望。現在美國總統要做的就是不要讓美國在這個時間段發動戰爭。
❿ 若以色列和伊朗真的開戰,結果會是怎樣
美國和伊朗之間關於伊核協議的博弈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這也是拜登上任以後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而美、以之所以會有如此親密的關系,也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伊朗。因為一些宗教原因,伊朗和以色列長期處於互看不順眼的狀態,而伊朗和美國之間的矛盾則是因為伊朗不願別國干涉自己的主權。
伊以之爭,誰將取勝?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以色列、伊朗成為中東地區頗具影響力的三股力量。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一度成為中東地區對抗伊朗的主力軍,時不時就會對伊朗的勢力進行打擊,兩國的關系也因此急速惡化。如今,伊朗的武器禁運已經解除,軍事的發展也不再受限制,必然會抓住機會對以色列進行報復,那麼如果兩國真的交火,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勝負其實早已確定,兩國的實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表面來看,伊朗的部隊總人數約有100萬,而以色列軍隊僅有不到20萬人,即使在緊急動員下,也只有50萬人左右,伊朗在人數上似乎已經占據了優勢。但是當今軍事的對抗早已不是人數的比拼,制空權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據統計,以色列擁有600多架戰機,而伊朗的戰斗機數量則不到100架,這樣懸殊的數量,一旦開戰,伊朗有可能很快失去制空權從而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