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的總統是誰
馬赫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1956年- ), 又名 Ahmadinezhad,伊朗政治家,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2005年8月2日—)。
艾哈邁迪-內賈德1956年出生於伊朗塞姆南省伽姆薩縣(GARMSAR),其父是鐵匠,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第四,一歲那年全家遷居德黑蘭。他在德黑蘭上完了小學、中學和高中,1975年全國高考中他以第130名的成績考入工業科技大學,攻讀開發工程專業。1986年,成為該校首席專家。1989年,成為該校開發系科技委員會委員。1997年,獲得交通運輸預算工程博士學位。在校期間,就表現出堅定的反美立場。
他在2003年4月當選為德黑蘭市市長,他被公認為是一位伊朗新保守派人士 同時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
艾哈邁迪-內賈德在伊朗2005年6月24日舉行的第二輪總統選舉中獲得全部有效選票的61.69%(約280萬張選票),以絕對優勢擊敗對手——前總統拉夫桑賈尼贏得選舉並當選伊朗總統。觀察家認為它簡朴的生活及民族主義傾向是他贏得了特別是伊朗草根階層的選票。
⑵ 為什麼內賈德高調宣布不會重新出山不會競選伊朗總統呢
2021年伊朗即將舉行4年一度的總統大選,對於伊朗總統大選的參選人物,外界有諸多猜測,其中伊朗前總統內賈德是否會參與競選的討論不絕於耳,這次內賈德為代表的強硬派獲得了更多的支持,而魯哈尼這種溫和派則遭遇了挫折。
內賈德才六十三歲,如果退出政壇的話,就有些太早了,本身他也是一個比較有能力的人,是德黑蘭工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的高材生,還獲得了交通運輸工程博士學位,在兩伊戰爭期間曾在伊朗革命衛隊服役並成為特種兵司令,步入政壇之後一路高升,二零零五年當選伊朗總統,並於2009年獲得連任。
任期結束之後,他曾經回到學校任職教授,2017年時內賈德突然宣布參加新一屆總統選舉並進行了登記,但是最後被憲法監護委員會取消了參選資格,現在距離2021年還有一段時間內,賈德在這段時間內是否會接受強硬派的邀請出山並不好說,所以現在他說的話並不完全可信。
⑶ 伊朗前總統內賈德是哪一年下台的
2013年8月內賈德第二個總統任期任滿卸任。
內賈德2005年6月當選伊朗總統,2009年6月獲得連任。艾哈邁迪-內賈德在政治上堅持「維護伊斯蘭價值觀」的立場。低調、朴實親民、勤儉廉政,深得廣大普 通民眾、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支持。
2013年8月總統任期屆滿後,艾哈邁迪-內賈德重新回到校園任職教授。
2017年4月12日,內賈德突然宣布參加新 一屆總統選舉,並前往伊朗內政部進行了 候選人注冊登記。20日,被伊朗憲法監 護委員會取消參選資格。
⑷ 內賈德簡介
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 (Mahmoud Ahmadinejad) 1956年出生於伊朗德黑蘭市東南部加姆薩爾的一個平民家庭,父親是一名鐵匠。大學時代,他就讀於德黑蘭工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並於1997年獲得交通運輸工程博士學位。兩伊戰爭期間,艾哈邁迪-內賈德曾在伊朗革命衛隊服役。艾哈邁迪-內賈德早年就步入政壇,曾任西南部庫爾德市市長顧問。20世紀90年代,他擔任西北部阿爾達比勒省省長,任內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模範省長。2003年4月當選為德黑蘭市市長。他還是伊朗「伊斯蘭工程師協會」的成員。2005年6月當選伊朗總統。同年8月就職。
艾哈邁迪-內賈德作風低調、朴實親民、勤儉廉政,深得廣大普通民眾、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支持。在擔任德黑蘭市市長期間,他採取措施改善德黑蘭的交通狀況,並穩定了該地區的物價。
艾哈邁迪-內賈德屬於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的第二代。在政治上,他堅持「維護伊斯蘭價值觀」的立場。競選期間,艾哈邁迪-內賈德一再重申,一旦當選總統首先要做的就是切實維護國家法律和宗教習俗的尊嚴。在選舉中獲勝後,艾哈邁迪-內賈德發表聲明說,他將致力於建設一個「現代和進步」的伊朗,使伊朗成為「伊斯蘭世界的典範」。
在經濟上,艾哈邁迪-內賈德強調,國家資源不應當過分集中於政府手中,應當交給人民用於推動國家發展。他認為,目前伊朗對私有化的理解不全面,私有化並不意味著要出售國家財富。艾哈邁迪-內賈德還強調社會公正的重要性,認為社會公正問題應當是國家經濟發展計劃的核心。
在對外政策上,艾哈邁迪-內賈德主張發展「公正的國際關系」,主張所有國家一律平等,伊朗願與世界上所有國家發展關系,特別是發展與周邊國家、伊斯蘭國家的關系。關於伊美關系,他認為,只要美國對伊朗採取敵視態度,伊朗就不會、也沒有必要改善與美國的關系。
在核問題上,他強調伊朗擁有掌握和利用民用核技術的權利。他表示要堅決維護伊朗自己的利益和立場,決不屈服於外來壓力,在任何條件下都不會放棄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他同時表示,伊朗沒有研製核武器的企圖,並願意與歐盟通過真誠的對話來解決矛盾和分歧。
馬赫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1956年— 波斯語; محمود احمدینژاد),伊朗政治家,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2005年8月2日—)。
艾哈邁迪-內賈德1956年出生於伊朗塞姆南省伽姆薩縣(GARMSAR),其父是鐵匠,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第四,一歲那年全家遷居德黑蘭。他在德黑蘭上完了小學、中學和高中,1975年全國高考中他以第130名的成績考入工業科技大學,攻讀開發工程專業。1986年,成為該校首席專家。1989年,成為該校開發系科技委員會委員。1997年,獲得交通運輸預算工程博士學位。在校期間,就表現出堅定的反美立場。
他在2003年4月當選為德黑蘭市市長,他被公認為是一位伊朗新保守派人士 同時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
艾哈邁迪-內賈德在伊朗2005年6月24日舉行的第二輪總統選舉中獲得全部有效選票的61.69%(約280萬張選票),以絕對優勢擊敗對手——前總統拉夫桑賈尼贏得選舉並當選伊朗總統。觀察家認為它簡朴的生活及民族主義傾向是他贏得了特別是伊朗草根階層的選票。
2005年10月26,艾哈邁迪·內賈德在德黑蘭發表講話時語出驚人,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這是近年來伊朗國家領導人第一次發表這樣的言論,引起了以色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口誅筆伐。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內賈德在宣布外交綱領,標志著伊朗對西方的外交政策由緩和轉向強硬。12月14日內賈德又公然宣稱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是「神話」,德國外交部當天迅速做出反應,稱對內賈德的言論感到「震驚和無法接受」。據美聯社報道,內賈德在伊朗東部城市扎黑丹對數千名民眾演講時稱:「今天,他們已經製造了一個名為大屠殺的神話,並把它置於真主、信仰和先知之上。」
⑸ 伊朗第12屆總統候選人是哪些的最新相關信息
5月19日,伊朗舉行了第12屆總統選舉投票,包括現任總統魯哈尼和強硬保守派候選人易卜拉欣·萊希在內的4名候選人角逐總統一職。在經過了三次共6小時的延時後,第12屆伊朗總統選舉投票進行到了19日的最後一刻才結束。這是伊核協議2015年簽署之後,伊朗首次進行大選,選民最終決定延續現任總統魯哈尼的開放與改革政策。伊朗現任總統魯哈尼贏得選舉,成功連任。 魯哈尼贏得2280萬張選票,其主要競爭對手萊希贏得1550萬張選票。 根據對近100%選票的統計結果,68歲的魯哈尼的得票率接近58%,取得超過半數選票,直接贏得選舉。
易卜拉欣·萊希與魯哈尼(右)
⑹ 為什麼伊朗最高權力不是總統
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國家。
最高權力的不一定是總統,如德國有總統,但只是象徵出席一些國際活動,簽一些字,沒多大實權,實權是總理。
因為德國二戰戰敗後,總統是一種象徵,沒權力的。
如日本的天皇,英國的女王也是一樣,現在歐洲的皇室,所謂的王子,公主也一樣,只是國家發放津貼照顧一下。
言規正傳,
伊斯蘭革命後第一部憲法於1979年12月頒布,規定伊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權統治高於一切。1989年4月對憲法進行部分修改,突出強調伊斯蘭信仰、體制、教規、共和制及最高領袖的絕對權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內伊正式批准經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
伊斯蘭議會是伊最高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有270個席位,絕大多數議員屬伊斯蘭教什葉派,少數為伊斯蘭教遜尼派以及基督教和猶太教徒。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第五屆議會於1996年6月組成,議長為阿里·阿克巴爾·納泰格·努里(Ali Akabar Nataq Nuri),1996年6月6日當選。1998年6月,努里再次當選為議長,任期一年。2000年2月18日,伊朗舉行第六屆議會選舉,本屆議會議席增至290位,目前已選出225名議員,支持哈塔米的黨派獲得170個議席,另有65個議席將在一個月後的第二輪選舉中產生。
領袖是伊朗國家最高領導人,也是伊朗政教合一的象徵。總統是繼領袖之後的國家最高領導人,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
以前的歐洲大多是政教合一的國家,如古羅馬,法蘭西,英吉利等等王國就是這樣,以前的中世紀,不是有一些大科學,被神權處死嗎?如哥白尼。
現在世界上,政教合一的不多了。主要分布在阿拉伯世界。
⑺ 賈內德的生平
馬哈姆德·艾哈邁德·內賈德(1956年— 波斯語; محمود احمدینژاد),伊朗政治家,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2005年8月2日—)。
生平
馬哈姆德·艾哈邁德·內賈德博士於太陽歷1335年(公元1956年)生於伊朗格拉姆薩爾市(霍拉桑省)。
他的父親是一位鐵匠,共有7個孩子。艾哈邁德·內賈德在家中排行老四,還在一歲時就隨家人遷移到德黑蘭生活。他的小學和高中是在德黑蘭市納爾麥克區的薩迪和達尼士曼德學校就讀,他在參加全國高考中名列第130名。
艾哈邁德·內賈德從太陽歷1354年(公歷1975 年)考入伊朗科技工業大學基礎建設工程系,1986年又考上該校碩士研究生。他於1989年成為該校科委會成員。1997 年獲得該校工程與交通計劃學博士學位。艾哈邁德·內賈德曾在該校任教多年,曾作該校幾十名基礎建設工程學和交通與建設管理學專業的碩士和博士生導師。發表有多篇學術論文和文章。還在伊斯蘭革命勝利之前,他在大學生時代,通過參加宗教活動和政治集會,從而步入了政治舞台。他與許許多多的革命人士一道,起草和散發革命進步海報和傳單。伊斯蘭革命勝利之後他是伊朗科技工業大學大學生伊斯蘭協會的發起人之一。
兩伊戰爭爆發之後,他來到了伊朗西部戰區,截至1986年他一直在該地區從事後勤工作。從1987年到戰爭結束他一直以裝甲工程部民兵的身份服役。
艾哈邁德·內賈德在太陽歷1360年代(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後四年出任伊朗西亞塞拜然省馬庫市副行政長官,霍伊市行政長官職務。然後歷時兩年出任伊朗庫爾德斯坦省省長助理職務。
1993年時任伊朗文化與高教部部長顧問,並於此年出任新成立的伊朗埃爾代比勒省省長職務。由於氣候的原因在該省實施基礎建設的難度非常大,但是他堅定不移的執行伊朗國家計劃與預算局的規劃,獲選伊朗在各領域尤其是在基礎建設方面的模範省長榮譽。
艾哈邁德·內賈德在歷時短短7個月的時間使埃爾代比勒省被地震毀壞的7500套房屋全部得以重建。因此受到了政府的獎勵。
1997年他結束了埃爾代比勒省省長任期,返回母校伊朗科技工業大學任教,從事科研文化政治社會活動。
艾哈邁德·內賈德於2002年5月3日被德黑蘭市委會推選為德黑蘭市市長。他被公認為是一位伊朗新保守派人士,同時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
艾哈邁德·內賈德在伊朗2005年6月24日舉行的第二輪總統選舉中獲得全部有效選票的61.69%(約280萬張選票),以絕對優勢擊敗對手——前總統拉夫桑賈尼贏得選舉並當選伊朗總統。觀察家認為它簡朴的生活及民族主義傾向是他贏得了特別是伊朗草根階層的選票。
艾哈邁德·內賈德的其它經歷:
——曾經做過報社記者,寫過多篇有關政治社會文化經濟的文章。
——曾做過德黑蘭發行的《鄉親》報主編。
——伊朗隧道協會的發起人和成員。
——伊朗基建協會成員。
——伊朗科技工業大學大學生伊朗蘭協會中央委員會第一批成員。
——伊朗大專院校大學生伊斯蘭協會聯盟中央委員會第一批成員。
——曾負責德黑蘭和其它城市的多項大型基礎建設項目的管理工作。
⑻ 伊朗總統的選舉制度
伊朗大選通常的程序包括候選人報名登記、憲監會進行資格審查、總統候選人展開競選活動、公民投票選舉等幾個步驟。
報名登記一般在上屆總統任期結束前3個月開始,由內政部辦理。報名登記工作結束後,內政部將所有報名參加總統選舉的人選情況匯總,提交憲監會。
憲監會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據憲法規定的總統候選人條件,對所有報名者進行篩選,最終確定總統候選人名單。
總統候選人名單確定後,候選人即可展開競選活動,時間持續到選舉投票前24小時。
最後進入公民投票程序。憲監會和選舉委員會要向全國各地投票站指派監督員,具體負責監督投票情況、封存投票箱和監督選票統計等工作。 根據選舉結果,獲得全部選票50%以上的候選人將贏得選舉。如果在首輪選舉中,沒有一名總統候選人的得票率超過50%,則得票數居前兩位的總統候選人將進入第二輪選舉。在第二輪選舉中,獲得多數選票的總統候選人將贏得選舉。選舉結果由選舉委員會公布後必須得到憲監會的認可。憲監會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有權宣布某個選區乃至整個選舉結果無效。
在得到憲監會確認後,最終勝出者還必須得到伊朗最高領袖的任命。只有得到領袖的委任函,當選總統方能正式宣誓就職。根據規定,總統宣誓就職,必須在伊朗議會進行。
⑼ 伊朗大選最終誰會獲勝
據伊朗伊斯蘭通訊社17日報道,改革派候選人、現任第一副總統賈汗吉里16日宣布退出競選。此前一天,強硬派候選人、德黑蘭市長卡利巴夫剛剛宣布退出總統競選。隨著上述二人的退出,19日的伊朗總統大選還剩四名候選人,分別是溫和派的現總統魯哈尼和前副總統哈希米·塔巴;保守派的前副司法部長易卜拉欣·萊希和前文化部長穆薩塔法·米爾薩利姆。
伊朗總統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總統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可連任一屆。在首輪投票中獲得逾半數選票的候選人將直接當選,否則將由得票數居前兩位的候選人進入第二輪角逐。選舉結果公布後,須經憲法監護委員會認可,最終勝出者還須由最高領袖任命。自從1981年以來,歷任伊朗總統都獲得連任。在2013年第一次大選中,魯哈尼以50.3%的支持率在第一輪中勝出。
目前的非官方民調顯示,魯哈尼領跑伊朗大選。《印度教徒報》17日引述伊朗學生民調機構5月初的調查稱,魯哈尼的支持率是42%,萊希的支持率為27%,退選前的德黑蘭市長卡利巴夫為25%,賈漢吉里和米爾薩利姆為3%,哈希米·塔巴為2%。
另據路透社報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17日對總統候選人之間互相攻擊的現象提出批評。哈梅內伊稱,競爭對手當著觀眾的面互指對方腐敗,使本屆選舉成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歷史上最惡劣的一次。他還說:「看看這個地區,安全的國家是哪一個?伊朗正在安全和平靜的氛圍里准備大選。這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