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禮儀系統叫什麼

伊朗禮儀系統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26 11:56:03

Ⅰ 去伊朗的禁忌

一,著裝

在伊朗的外國婦女,雖不必將身體裹得嚴嚴實實,但也不能太暴露,如不宜穿超短裙,不可袒胸露背等。

二,禮儀

男女之間不可握手或親吻。在伊朗,對不太熟悉的人,直呼其名是不禮貌的。女子出嫁後多保留娘家的姓及名,但稱呼某某夫人時,需用丈夫的姓。應邀赴家宴,習慣做法是送鮮花或糖果。落座談話時,應將兩手放平。若雙手交叉說話,會被認為傲慢,甚至有挑釁之意。

三,宗教

參觀清真寺必須脫鞋,而頭部卻需用帽子或手帕等衣物罩住。

四,飲食

用餐時,僅備盤子與水杯,用右手取食。禁豬肉,不食自死、病死或未經阿訇、毛拉念經宰殺的牲口,也不吃外形不端正的動物肉,忌吃無鰭、無鱗的魚。禁酒和含酒精飲料。齋月期間,即使非穆斯林也不能白天在公開場合吃東西、喝水或吸煙。

五,其他

禁止賭博、賣淫。婦女不得從事唱歌、跳舞等職業。不得用手觸摸小孩的頭部,忌諱議論嬰兒的眼睛。忌諱以豎大拇指誇贊人。忌諱交談時背對著另一個人。高聲談笑是粗魯行為。乘坐公交車,男女需分開,地鐵有女士專用車廂,男士不得入內,但女士可乘坐男士車廂。

Ⅱ 伊朗屬於哪個國家 簡稱是什麼

伊朗不屬於哪個國家,伊朗自身就是一個國家,全名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國家是由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個要素組成的,國家也是政治地理學名詞。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范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2)伊朗禮儀系統叫什麼擴展閱讀:

伊斯蘭共和國 時間:公元1979年至今

1977年起,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抬著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制,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

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

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10月,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憤而佔領美國使館,扣留使館人員,史稱伊朗人質危機,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美國與蘇聯支援大量武器下與伊朗進行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損不少,但伊拉克更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戰爭期間,1988年美軍護衛艦在波斯灣被伊朗封鎖海峽的水雷炸傷,即派企業號航母戰斗群報復,炸毀伊朗的錫里石油鑽井平台,擊沉伊朗喬森號導彈巡邏艇。

1997年當選的溫和派哈塔米總統致力於改革,同時向西方釋放出和解訊號。可惜由於美國入侵阿富汗與伊拉克,從東西兩面威脅伊朗的國家安全,並用邪惡軸心這樣的字眼攻訐伊朗,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國內漸漸不受歡迎,受到保守派抨擊。和解進程在2005年內賈德當選之後戛然而止。

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佔領。由於美軍與伊朗相鄰,加深雙方矛盾,伊朗為了防範美軍入侵而大舉備戰。

Ⅲ 各個國家的禮儀

禮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規則,是一種語言,也是一種工具。由於形成禮儀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們遵守著各不相同的禮儀。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是唯一傳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國的禮儀,始於夏商周,盛於唐宋,經過不斷地發展變化,逐漸形成體系。西方社會,是幾大古代文明的繼承者,曾一直和東方的中國遙相呼應。經過中世紀的黑暗,最終迎來了文藝復興,並孕育了資本主義和現代文明,產生了現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著截然不同的禮儀文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國交際日益增多,中西方禮儀文化的差異更是越發顯露,這種差異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在中西禮儀沒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這些禮儀的差異。
一、交際語言的差異 :日常打招呼,中國人大多使用「吃了嗎?」 「上哪呢?」等等,這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親切感。可對西方人來說,這種打招呼的方式會令對方感到突然、尷尬,甚至不快,因為西方人會把這種問話理解成為一種「盤問」,感到對方在詢問他們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們只說一聲「Hello」或按時間來分,說聲「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國人見面會說:「今天天氣不錯啊!」 稱謂方面,在漢語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親密的人之間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漢語里的范圍要廣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來稱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對十幾或二十幾歲的女子可稱呼「小姐」,結婚了的女性可稱「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員之間,不分長幼尊卑,一般可互稱姓名或昵稱。在家裡,可以直接叫爸爸、媽媽的名字。對所有的男性長輩都可以稱「叔叔」,對所有的女性長輩都可以稱「阿姨」。這在我們中國是不行的,必須要分清楚輩分、老幼等關系,否則就會被認為不懂禮貌。 中西語言中有多種不同的告別語。如在和病人告別時,中國人常說「多喝點開水」、「多穿點衣服」、「早點休息」之類的話,表示對病人的關懷。但西方人絕不會說「多喝水」之類的話,因為這樣說會被認為有指手畫腳之嫌。比如他們會說「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復」等等。
二、餐飲禮儀的差異 :中國人有句話叫「民以食為天」,由此可見飲食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國人將吃飯看作頭等大事。中國菜注重菜餚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於超過了對營養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營養反而顯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飲食比較講究營養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種科學的飲食觀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營養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們的飲食多是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講究味的享受。 在餐飲氛圍方面,中國人在吃飯的時候都喜歡熱鬧,很多人圍在一起吃吃喝喝,說說笑笑,大家在一起營造一種熱鬧溫暖的用餐氛圍。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會上,中國人在餐桌上並沒有什麼很特別的禮儀。而西方人在用餐時,都喜歡幽雅、安靜的環境,他們認為在餐桌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禮儀,不可以失去禮節,比如在進餐時不能發出很難聽的聲音。
中西方宴請禮儀也各具特色。在中國,從古至今大多都以左為尊,在宴請客人時,要將地位很尊貴的客人安排在左邊的上座,然後依次安排。在西方則是以右為尊,男女間隔而座,夫婦也分開而座,女賓客的席位比男賓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於自己右邊的女賓客拉開椅子,以示對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時要坐正,認為彎腰,低頭,用嘴湊上去吃很不禮貌,但是這恰恰是中國人通常吃飯的方式。吃西餐的時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飲酒,中國的餐桌上酒是必備之物,以酒助興,有時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喝酒的時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三、服飾禮儀的差異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場合通常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內穿白襯衫,打領帶。他們喜歡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場合要穿禮服套裝。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環的習俗。西方國家,尤其是在美國,平時人們喜歡穿著休閑裝,如T恤加牛仔服。
當今中國人穿著打扮日趨西化,傳統的中山裝、旗袍等已退出歷史舞台。正式場合男女著裝已與西方並無二異。在平時的市井生活中,倒會看到不少人穿著背心、短褲、拖鞋等不合禮儀的服飾。法國餐桌禮儀的忌諱有些了解,如後:
二、法國餐桌禮儀七忌
答應對方的邀請後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赴會時稍遲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過15分鍾便會給對方不重視約會的壞印象。在點菜時自己應選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沒有頭緒的話,可請侍應為你推薦餐廳的招牌菜,但要給明確的表示,如想吃海鮮、不吃紅肉等,切記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說「是但(隨便也罷)」的人只會為同台客人添加麻煩。用餐要注意的細節甚多,但其實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禮儀,只要保持冷靜,不做大動作,不出聲響或阻礙別人用餐的話已算合格。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則是由外至內,完成一道菜後侍奉收去該份餐具,按需要或會補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類時(如牛扒)應從角落開始切,吃完一塊再切下一塊。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將它移到碟邊。
3、如嘴裡有東西要吐出來,應將叉子遞到嘴邊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邊沿。整個過程要盡量不要引別人注意,之後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類或飯一類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將豆類或飯輕撥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調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對方遞給你,千萬不要站起來俯前去取。
5、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儀態用餐巾的一角輕輕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應該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進食時身體可略向前靠,兩臂應緊貼身體,以免撞到隔壁。
7、吃完每碟菜之後,如將刀叉四邊放,又或者打交叉亂放,非常難看。正確方法是將刀叉並排放在碟上,叉齒朝上。

禮儀是一種文化,是文化就有縱向的傳承和橫向的借鑒與融合。隨著世界全球化不斷加快步伐,經濟、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進中國,中國傳統禮儀也不斷受到西方禮儀文化的沖擊。如何保護中華民族傳統禮儀,並去其糟粕,與西方禮儀進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為人們不斷思考和探討的話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西禮儀文化必將會互相滲透,不斷發展。

就拿餐飲方面舉例。現在中國飲食市場上洋快餐和西餐佔了很大的比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和接受這些外來食品。麥當勞幾乎代表了一種文化時尚,成為美國文化在餐飲領域的標志。與此同時,法國的貴族文化,英國的紳士文化也隨著飲食而湧入中國。隨著中西飲食文化的交流,不僅帶來了蛋糕、麵包、雞尾酒等西式菜點,也帶來了西方一些先進的製作工藝和飲食方法。這些都為古老的中國飲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當然我國悠久而燦爛的飲食文化在海外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幾乎在世界各地都出現了大量的中國餐館,中國菜日益受到各國人民的歡迎與喜愛。比如北京烤鴨儼然已經成為外國人心中的地道美味。

但是在中西禮儀文化的融合過程中,中國人未免盲目熱衷於西方,不自覺中陷入兩個誤區:其一,是拿西方的禮儀取代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禮儀是一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東西。比如在青年中,舉行外國式婚禮、過西方節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視的傾向。對西洋禮儀只是作為民俗知識了解一下無可厚非,如果趨之若騖,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傳統禮儀也會被淹沒。其二,是把禮儀教育的重點集中在操作層面,比如鞠躬要彎多少度,握手要停幾秒鍾等等。這些問題不是不可以講,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禮儀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義。

不可否認,當今國際通行的禮儀基本上是西方禮儀。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不僅僅是西方的實力強大,深層的原因在於西方人價值觀的統一,在於西方人對自身文化的高度認同和深刻覺悟。這一切與基督教的社會基礎密切相關,因為禮儀是宗教的重要活動方式,由於對宗教的虔誠信仰,西方人從小就接受這種禮儀的教育與熏陶,使得禮儀能夠自然地表現在人的行為之中。精神與物質、政治與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們獲得高度的自信與優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與優越感賦予了西方文化強大的感染力,使其禮儀文化被視為世界標准。對照我們現在的中國社會狀況,我們與西方的差距是明顯的。

中西方禮儀文化的融合,在我們今日中國,更多的還是借鑒西方。但無論是借鑒西方的禮儀,或者是我們是自創一套自己的禮儀系統,這在形式上都不難。難的是我們也能有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有對自身文化的高度認同和深刻覺悟。我們借鑒西方禮儀,不僅僅是要借鑒它的形式,更應當借鑒其內在靈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優越感,才能確立我們的感染力。民族的復興不僅是實力的復興,更是一種文化的復興。只有別人也認同我們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們的禮儀行於世界。

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一個禮儀缺乏的社會,往往是不成熟的社會。而一個禮儀標准不太統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會,往往是一個不和諧的社會。禮儀,是整個社會文明的基礎,是社會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現方式。創建和諧社會,必須先從禮儀開始。中國今天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無論是物質,精神,文化各個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價值觀進行統一。而禮儀文化無疑是這種統一的「先行軍」,只有認清中西禮儀文化的差異,將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適合中國當代社會的禮儀文化體系,達到和諧社會的理想。

Ⅳ 各個國家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禮儀上的

按照伊朗的禮俗,每年的4~9月間,天氣炎熱,穿襯衫,打領帶即可,其他時候宜穿保
守式樣的西裝。拜訪商界、企業界或政府部門須先訂約會,談公事要遵守時間。和伊朗人打
招呼,要稱他們的姓加上學術或職務頭銜。根據當地的商業習慣,進行商務活動時,首先彼
此要提示所希望的價格、條件,然後相互讓步達成協議。生意洽談,按伊朗人的習慣,往往
相當費時。雖然起初所提示的價格很難接受,但不必灰心,仍然要不屈不撓地進行交涉。有
一點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即對方的意識觀念與我們的差異。注意不急躁、不慌張、不灰
心。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不要傷害伊朗人的自尊心,並要十分注意不能有不尊重伊斯蘭教
的言行。觀光、商業旅行到伊斯蘭教國家時,都可以參觀伊斯蘭教教堂,但必須遵守他們的
禮節:要脫鞋,頭上必須有一樣東西,如帽子或手套。女性衣著更須注意,不宜太暴露。不
能穿迷你裙,肩膀到膝蓋必須掩蔽不露,衣袖不可短到露肩或露出腋下,當地禁止喝酒,也
不能攜帶酒精類的飲料。不食豬肉,烤肉串是伊朗名菜。伊朗中、下層人士喜歡上茶館,泡
上一壺紅茶,擺上冰糖塊或榛子果仁、巴旦杏仁、阿月渾子和葡萄乾等。在伊朗,茶館也是
人們信息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場所。
美國人不象英國人那樣總要衣冠楚楚,而是不大講究穿戴。他們穿衣以寬大舒適為原則,自己愛穿什麼就穿什麼。別人是不會議論或譏笑的。春秋季,美國人一般下身著長褲,上身在襯衣外面再穿一件毛衣或夾克,寬松舒適,無拘無束。夏天裡穿短褲和著短裙者大有人在。在旅遊或海濱城市,男的穿游泳褲,女的著三點式游泳衣,再披上一塊浴巾,就可以逛大街或下飯館了。但正式場合,美國人就比較講究禮節了。
接見時,要講究服飾,注意整潔,穿著西裝較好,特別是鞋要擦亮,手指甲要清潔。美國商人較少握手,即使是初次見面,也不一定非先握手不可,時常是點頭微笑致意,禮貌地打招呼就行了。男士握女士的手要斯文,不可用力。如果女士無握手之意,男士不要主動伸手,除非女士主動。握手時不能用雙手。上下級之間,上級先伸手握手。長幼之間,長者先伸手握手。主賓之間,主人先伸手。男性之間,最忌互相攀肩搭臂。美國人談話時不喜歡雙方離得太近,習慣於兩人的身體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應保持120-150厘米之間,最少也不得小於50厘米。
在美國,12歲以上的男子有享有「先生」的稱號,但多數美國人不愛用先生、夫人、小姐、女士之類的稱呼,認為哪樣做太鄭重其事了。他們喜歡別人直接叫自己的名字,並視為這是親切友好的表示。美國人很少用正式的頭銜來稱呼別人。
正式頭銜一般只用於法官、軍官、醫生、教授、宗教界領袖等人物。尤其是行政職務。美國人從來不以此來稱呼,如***局長、***經理.美國海關的人員總把「請」和「謝謝」掛在嘴上,「請你打開箱子」、「請你把護照拿出來」,檢查完畢時,還會說「祝你旅途愉快」或「今天天氣真好」等客套話。
美國的女店員和餐館女侍們講出的話,使人大有賓至如歸之感,即使你一文不花,她們仍是滿面堆笑,臨走時還笑盈盈地說謝謝你的光臨,希望下次再來。
公私單位訪問前,必須先訂約會,最好在即將抵達時,先通個電話告知。美國人熱情好客,那怕僅僅相識一分鍾,你就有可能被邀請去看戲、吃飯或出外旅遊。但一星期之後,這位朋友很可能把你忘得一干二凈。到美國人家去登門拜訪,冒然登門是失禮的,必須事先做好約定.就是給親朋好友送禮,如果他們事先不知道的話,也不要直接敲門,最好把禮物放在他家門口,然後再通知他自己去取。
應邀去美國人家中作客或參加宴會,最好給主人帶上一些小禮品,如化妝品、兒童玩具、本國特產或煙酒之類。對家中的擺設,主人喜歡聽贊賞的語言,而不願聽到詢問價格的話。
准時守信,相當重要。美國商人喜歡表現自己的「不正式」、「隨和」與「幽默感」。能經常說幾句笑話的人,往往易為對方接受。美國商界流行早餐與午餐約會談判。當你答應參加對方舉辦的宴會時,一定要准時赴宴,如果因特殊情況不能准時赴約,一定要打電話通知主人,並說明理由,或者告訴主人什麼時間可以去。赴宴時,當女士步入客廳時,男士應該站起來,直到女士找到了位子你才可坐下。美國人在招待客人時,大多用焙牛肉、焙雞肉,因為這些菜式受一般美國人歡迎,既方便又實惠。只要另配上一二種蔬菜、芋類及谷類,如果准備點飯後甜點,就算是大餐了。漢堡包是美國人日常食用的食品,按規定,漢堡包牛肉末脂肪含量不得超過30%。
自1979年1月與我國建交後,美國商人(尤其是大企業經營者)對中國市場頗有興趣。
在美國,一般淺潔的顏色受人喜歡,如象牙色、淺綠色、淺藍色、黃色、粉紅色、淺黃褐色。在美國很難指出那些特別高級的色彩。很多心理學家的調查表明:一、純色系色彩比較受歡迎;二、明亮、鮮艷的顏色比灰暗的顏色受人歡迎。美國人的色彩愛好與購買習慣的關系,可看下面一些富於趣味的例子:
紐約市民喜歡白色的雞蛋,因此在那裡白色的雞蛋常常以高價出售。但是,波士頓市民卻喜歡紅褐色的雞蛋,一般認為紅褐色雞蛋味道鮮美,白色雞蛋味道特殊。但是,烹調專家的看法是,白色雞蛋要比紅褐色雞蛋好一些。
近年來,美國人的飲酒習慣發生了變化,這同各國消費者飲酒習慣的變化是一致的。即從嗜好烈性深色酒轉向非烈性淺色酒。人們越來越習慣於飲用啤酒、葡萄酒和果酒。據統計,世界最大的酒類消費國美國,對烈性酒的消費正在下降。1975年英國威士忌在美國總消費量中佔13.6%,而1985年只佔11%。近 10年來,美國低度酒銷售量上升了約30%,美國流行一種說法「淺色酒比深色酒有益於健康」。
在一些地方,人們喜歡飲淡茶,而在另外一些地方,人們喜歡喝濃茶。不管是茶葉或咖啡,必須與當地的水十分調和。另外,發紅的奶油或乾酪,比普通的奶油和乾酪受人歡迎。又如紅色的大馬哈魚在有些地方暢銷,而在另外一些地方由於習俗的關系,白色的大馬哈魚暢銷。
綠色的龍須茶,在波士頓受到好評,而白色的龍須茶,卻在芝加哥受到好評。在服裝顏色方面,在美國南部,女人喜歡藍色系,而新英格蘭人由於皮膚紅潤,所以那裡的人喜歡購買適合自己皮膚顏色的衣服。在得克薩斯州,聖誕節過後買淡茶色物品的人就會增加起來。
在美國價值10美分的牙刷中,紅色的約占銷售量的50%,但是卻沒有用紅色製造高級牙刷的,因為在高級牙刷中,瑚珀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非常受人喜愛。另外,帶藍把的餐刀比黑把的暢銷。這是由於美國的婦女講究廚房裝飾,非常討厭顏色單調的用具。
美國禁忌色的實例是,日本的鋼筆製造廠向美國出口鋼筆時,在裝有銀色的鋼筆盒內,用紫色天鵝絨掛里兒,在美國遭到了反感。在美國使用商品的商標,都要到美國聯邦政府進行登記注冊,不然你的商品會被別人冒名頂替。銷美的商品最好用公司的名稱作商標,便於促銷。
美國由於猶太人甚多。注意當地的猶太人節日。聖誕節與復活節前後兩周不宜往訪。除6--8月多去度假外,其餘時間宜往訪。
日本人辦事顯得慢條斯理。對自己的感情常加以掩飾,不易流露,不喜歡傷感的對抗性的和
針對性的言行、急躁的風格。所以,在與日本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沒有耐性的人,常常會鬧
得不歡而散。
「愛面子」是日本人的共性,它是一個人榮譽的記錄,又是自信的源泉,情面會強烈地
影響日本人的一切,一句有傷面子的言語,一個有礙榮譽的動作,都會使事情陷入僵局,
「面子」是日本人最重視的東西。因此,與日本人相處,應時時記住給對方面子。日本人講
道義,重恩情,在他們看來,「一個人永遠報答不了萬分之一的恩情」。知恩圖報,對他們
而言是普通而又相當重要的事情。
送禮,在日本更是習以為常,同事的榮升、結婚、生孩子、生日、過節等都會贈送禮
物,這種禮儀既是歷史的遺風,又被賦予了時代新意。送禮之習,在商務交往往中同樣風
行。給日本客人送一件禮物,即使是小小的紀念品,他都會銘記心中,因為它不但表明你的
誠意,而且也表明彼此之間的交往已超出了商務的界限,說明你對他的友情,重視了他的面
子,他就沒法忘記你的「恩情」。日本人不喜歡在禮品包裝上系蝴蝶結,用紅色的綵帶包紮
禮品象徵身體健康。不要給日本人送有動物形象的禮品。
接受日本人的邀請,也有一定的講究。例如應邀參加正式的宴會,則應鄭重其事,梳汝
打扮,西裝革履。但如果是參加郊遊,或其他的文娛、體育活動,即使是首次見面,只要輕
裝打紛,西裝革履。但如果是參加郊遊,或其他的文娛、體育活動,即使是首次見面,只要
輕裝打扮,或者是適合的裝束,力求自然,就更能顯示出你的熱情大方,瀟灑自如。

Ⅳ 伊朗真正底牌是什麼

他們擁有大量的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數量都在數千枚以上。他們擁有濃縮鈾離心裝置,目前濃縮鈾和重水的庫存已經達到臨界值,而且不打算按照伊核協議對外銷售,這些庫存的濃縮鈾,足以生產出原子彈。他們還擁有俄羅斯的S300和我們的紅旗2防空導彈系統,可以對付美方的隱身戰機和無人機。這些底牌當中,最具威懾力的就是對付美航母的最大底牌:Khalij-Fars III型反艦彈道導彈系統。這才是伊朗手中真正底牌。

Ⅵ 熟悉中東者請進!

1、聖誕節是從歐洲傳向世界的,現在世界各國都有過聖誕節的,伊朗也不例外。但畢竟伊朗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傳統的國家,又有波斯、亞塞拜然、庫爾德、阿拉伯及土庫曼等民族,有些民族對這個節日並不在意,甚至排斥,所以你最好不要祝他們聖誕快樂;
2、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的春分是伊朗歷的新年(Norouz);
3、到伊朗旅遊跟其他國家區別不大,對你的審查除例行的外,你要熟悉伊朗的風俗習慣(如同性戀者不允許入境);
4、伊朗是千年文明古國,尋求社會的正義和公平是伊朗文化的重要特性。敬老尊賢和對外賓的殷勤款待也是伊朗傳統禮儀的一部份。
知道的就這些。

Ⅶ 伊朗的習俗和禮儀主要有哪些

伊朗人非常信奉伊斯蘭教,所以,去伊朗觀光、旅行時,必須遵守他們的禮節:要脫鞋,頭上必須有一樣東西,如帽子或手套。女性衣著更須注意,不宜太暴露。不能穿迷你裙,肩膀到膝蓋必須掩蔽不露,衣袖不可短到露肩或露出腋下,當地禁止喝酒,也不能攜帶酒精類的飲料。不食豬肉,烤羊肉串是伊朗名菜。

伊朗中、下層人士喜歡上茶館,泡上一壺紅茶,擺上冰糖塊或榛子果仁、巴旦杏仁、阿月渾子和葡萄乾等。在伊朗,茶館也是人們信息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場所。

伊朗北部戈爾草原的土庫曼人,世代過著游牧生活。他們以羊糞作燃料,以羊肉、羊奶製品為主食,或把很多羊肉摻在少量米中煮成飯。他們視羊肉為最有營養的食品。且有唱歌喝紅茶的習慣。

Ⅷ 去伊朗有什麼一定需要注意的好緊張要去旅遊了~

下面是需要注意的一些點:
1. 伊朗國內治安情況總體較好,較安全。伊朗人熱情好客, 對中國人尤其友善。
2. 伊朗是政教合一國家,實行嚴格的伊斯蘭教規,外國人必須尊重和遵守這些教規。
3. 伊朗不允許賭博、賣淫,婦女不得從事唱歌、跳舞等職業。伊朗餐廳表演只有男子,無女子表演。
4. 可攜帶iphone、ipod等電子產品入境。
5. 可帶香煙入境,當地也有香煙供應。
6. 伊朗人不喜歡與外國人有身體上的密切接觸,勿與伊朗人挎胳膊(如照相時)。不得用手觸摸小孩子的頭部。稱好時不能豎大拇指。
7. 伊朗是禮儀之邦,人民很講究禮貌。講話和行為舉止要多多注意對伊朗人的尊重。說話時用食指指向別人是不禮貌的行為。伊朗人討厭大聲喧嘩。
8.中國手機可以在伊朗使用。與國內的簡訊收發均沒有問題。

二.特別提醒
1. 女士下飛機或乘坐伊朗航空公司航班時必須佩戴頭巾,顏色和花色不限,需包裹頭發,上身需穿長衣,必須蓋過臀部且不能緊身;下身若穿裙裝,必須長裙過小腿。(在整個遊程中,只要在公共區域,都必須遵守此項規定)
2. 當地用餐為清真餐,無豬肉、無酒精飲品,商店也不提供酒精飲品。
3. 伊朗是禁酒的國家,嚴禁私自攜帶各類酒精飲料入境。一旦被發現, 將會受到當地法律嚴懲。
4. 豐富的旅程難免會帶來旅途勞累,餐食也可能不如家鄉的飯菜可口,建議自帶一些食品來調節口味(如:方便麵、榨菜、辣椒醬等),請您諒解!
5. 伊朗不允許在非旅遊區(包括政府區,行政區等)照相或攝像,否則將會帶來很大麻煩。
6. 喜歡抽煙的人士建議自己攜帶香煙,因為伊朗當地的香煙可能不適合中國人口味.(在規定的區域允許抽煙)
7.伊朗氣候乾燥, 建議帶好潤唇膏和護體乳。 日照也很強, 建議帶好太陽眼鏡和防嗮霜。

三.伊朗貨幣及須知
1. 可攜帶美元或歐元入境,人民幣在伊朗不通用,勿攜帶。
2. 伊朗貨幣的官方名稱叫里亞爾。1美元可兌換16000里亞爾,1歐元可兌換24000里亞爾。實際金額按當地匯率換算。
3. 絕大部分商店不可使用信用卡,需要支付現金. 美元,歐元都很受歡迎. 但購買大件商品的商店可以使用信用卡。(必須是MASTER或VISA卡,國內銀聯卡不通用)

四.入境時請注意
1、禁止攜帶任何含酒精的飲料、豬肉及其製品入境,否則將會受到懲罰。
2、其它不許帶入境的物品有:賭具、迷幻葯物、火器、色情書刊、詆毀伊斯蘭教和
伊朗國家形象的一切書籍和音像製品等。
3. 攜帶單價超過人民幣5000元的攝像機、高級電子產品(如:手提電腦、高級專業相機等)的客人必須申報,否則在返途入關時將被追加稅金。
4. 攜帶拉桿箱的客人請務必備有鎖,防止被竊,請客人在托運的行李中不要夾帶現金和貴重物品。
5. 旅客手提行李中的液體、噴霧劑或發膠容器,容積必須小於100毫升。所有容器必須密封裝入容量為1升或以下的自封透明塑料袋中袋。機場免稅店購物時請務必詢問清楚。
6. 被嚴格控制的液體為飲料,護膚霜、香水、噴霧劑、發膠、牙膏、口紅、唇膏和類似物品。不過,旅客可以攜帶需在航班上使用的嬰兒用品和非處方葯,但可能需要出示相關證明。不得攜帶火柴或打火機。

五.伊朗購物及出境限制
1.伊朗可購買波斯地毯,波斯珠寶,檯布,開心果,椰棗,魚子醬,波斯細密畫,各式工藝品。
2. 出境者每人所攜開心果限量10公斤,藏紅花限量200克,貴金屬(金)150克和3000克(銀)。攜帶魚子醬須出示發票。
3.每人可帶不超過12平米的波斯地毯出境,並出示發票,但如果地毯有歷史或文化價值,則不許帶出。
4.出境者隨身攜帶的現金最高為1000美元,超過該額度需銀行出具證明。
5. 境外購物需謹慎,請仔細衡量價格品質,如發生調換,退貨等事項客人自理,旅行社不承擔責任。

六.時差
1.北京在東8區,伊朗在東3.5區,比北京時間晚3.5小時。

七.插座
1.伊朗電壓為220V,頻率50HZ,插頭是雙圓凹式插座(歐標),去伊朗旅遊必須攜帶轉換插座。

Ⅸ 伊朗禮儀常識有哪些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lc Republic of Iran )簡稱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有「歐洲陸橋」、「東西方空中走廊」、「亞利安人之國」之稱。面積164,5萬平方公里。人口5200萬,98%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教。波斯語為官方語言。貿易交往中大多使用英語,但日常生活上則很難派上用場。

年8月16日與我國建交。首都德黑蘭(Tehran)人口800萬,小汽車有100萬輛以上,入夜街道上五顏六色的小汽車川流不息,它不僅是伊朗,而且是西亞的最大城市。

按照伊朗的禮俗,每年的4~9月間,天氣炎熱,穿襯衫,打領帶即可,其他時候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拜訪商界、企業界或政府部門須先訂約會,談公事要遵守時間。和伊朗人打招呼,要稱他們的姓加上學術或職務頭銜。根據當地的商業習慣,進行商務活動時,首先彼此要提示所希望的價格、條件,然後相互讓步達成協議。生意洽談,按伊朗人的習慣,往往相當費時。雖然起初所提示的價格很難接受,但不必灰心,仍然要不屈不撓地進行交涉。有一點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即對方的意識觀念與我們的差異。注意不急躁、不慌張、不灰心。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不要傷害伊朗人的自尊心,並要十分注意不能有不尊重伊斯蘭教的言行。觀光、商業旅行到伊斯蘭教國家時,都可以參觀伊斯蘭教教堂,但必須遵守他們的禮節:要脫鞋,頭上必須有一樣東西,如帽子或手套。女性衣著更須注意,不宜太暴露。不能穿迷你裙,肩膀到膝蓋必須掩蔽不露,衣袖不可短到露肩或露出腋下,當地禁止喝酒,也不能攜帶酒精類的飲料。不食豬肉,烤羊肉串是伊朗名菜。伊朗中、下層人士喜歡上茶館,泡上一壺紅茶,擺上冰糖塊或榛子果仁、巴旦杏仁、阿月渾子和葡萄乾等。在伊朗,茶館也是人們信息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場所。

到伊朗,宜持用印有波斯文、英文的名片。伊朗商人比中東其他地方的商人好禮而講究正式,招待殷勤,打交道時宜以正式而保守方式進行。伊朗人以其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為驕做,在交談過程中,可多強調中國與波斯商賈往來的悠久歷史。

商務活動最好於10月至次年4月前往,天氣比較涼爽。6~8月,商人渡假者較多。機場檢查相當嚴格,出境時要留3個小時的餘裕才好。到都市以外的小地方,需要懂點波斯語。

海關免稅香煙100支,或雪茄10支,或煙草半磅。出境限300Rlals。外幣不限,入境時先申報攜帶外幣數額,出境時可以攜出。因出境時會查驗,向銀行兌換時,一定要保留兌換證明。在伊朗,搭坐計程車要事先談妥車資,計程車付小費。飯店、旅店已附加10%服務費於賬單內。其他服務每次給10個Rials即可。當地水果名產有西瓜、香瓜、番茄等。

伊朗北部戈爾草原的土庫曼人,世代過著游牧生活。他們以羊糞作燃料,以羊肉、羊奶製品為主食,或把很多羊肉摻在少量米中煮成飯。他們視羊肉為最有營養的食品。且有唱歌喝紅茶的習慣。

加高院牆防止被偷看婦女穿長袍也能下海維護游泳池助人就業在國內久住蝸居,來到伊朗後,我很喜歡伊朗人寬敞的住宅,尤其羨慕他們家裡那清澈見底的游泳池。

也許是地廣人稀的緣故,即使在首都德黑蘭這樣的繁華都市裡,塔樓也不多見,而獨門獨院卻比比皆是。雖然一座座院落風格各異,但是房前屋後總少不了核桃、柿子等果樹,還有大小不一、形狀多樣的游泳池。我的朋友卡里米說:」游泳池既能點綴庭院,也是休閑的理想場所。現在,游泳池幾乎已經成為伊朗中產階級家居的標准配備之一。「普通人家的游泳池一般建在庭院的一角,多為規矩的長方形,也有浪漫的曲線形。游泳池的大小根據院子的面積而定,大的有50平方米,袖珍型的則不過十幾平方米。式樣則根據主人的財力和愛好而定。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家,在游泳池壁上貼上瓷磚或漂亮的馬賽克,旁邊還配有按摩池和桑拿房。普通人家則在游泳池池底和池壁上簡單地抹上水泥後刷漆,不講排場只求實用。喜歡在院子里多留些綠地和活動空間的人家,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則把游泳池建在自家的地下室里。

修建游泳池花費不是很高,簡單的約合2000美元,奢侈點的需要上萬美元。由於伊朗有游泳池的人家很多,社會上出現了專靠維修和保養游泳池為生的工人。按照工作量大小,他們每保養一次游泳池,能掙二三十美元。

鄰里間有道高高的牆游泳池是名副其實的「水老虎」。伊朗是一個缺乏淡水的國家,特別是到了夏天用水高峰期,自來水公司為每個家庭規定了用水定額,對超出定額的部分徵收高額罰款,這對有游泳池的家庭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因此,有游泳池的人家都在院子里打了水井,用水泵從地下抽水供游泳池用。當游泳池注滿水後,保持水質的清潔很重要,人們要定期清除池底的沉澱物,打撈落在水面上的樹葉,有條件的人家還安裝了循環水系統。

在伊朗,不僅男子喜愛游泳,女性也喜歡這項運動。但是,根據伊朗的伊斯蘭文化和道德風俗,穆斯林女性的毛發和肌膚是不能暴露給外人看的,只能在自己的丈夫和父母等至親面前揭頭巾。因此,為了防止被外人看到,有游泳池的人家都把與隔壁相鄰的一面牆修得特別高,有的高達4米,有的人家甚至用不透明的硬塑料板豎起一面高高的牆,或者沿著牆根種上枝葉茂密的大樹,以阻擋鄰居或路人的視線,防止家中的女性在游泳時春光外泄。

但是,隨著德黑蘭等大城市人口近年來急劇增加,五六層高的公寓樓逐漸增多,那些高層的窗戶對鄰近別墅的隱秘性構成了威脅。有不少公寓樓在設計時為了尊重他人隱私,在正對鄰家別墅的一面不開窗戶,盡量避免發生偷窺的可能。女性為了能做到百分之百安全,有時會穿著緊身的衣褲游泳。其實,在伊朗,不往鄰家院里張望是人們遵守的基本公德。

公共游泳池裡有秘密由於不是家家都有條件修建游泳池,因此公共游泳池在伊朗隨處可見。伊朗的公共游泳池分室外池和室內池兩種。公共游泳池的大小一般和標準的比賽用池一樣,分成若干泳道。公共游泳池的設備較好,還配有冷熱按摩池。

在公寓樓、飯店裡的公共游泳池和專門的游泳場館,男女被嚴格地隔離開來。通常的做法是,男女在不同的時段分別使用游泳池,男士使用的時間比女士長些。有一次,我住進伊朗的一家四星級飯店,興沖沖地跑到游泳池想一游為快。不料,看門的工作人員說:「今天是女士專場,不對男士開放,請明天再來吧。」伊朗人也喜歡天然游泳場。在伊朗北部裏海度假勝地和南部的波斯灣海域都有天然浴場。這里男女分泳的方法是按區域劃分,男女被要求使用各自的專區,不可越雷池半步。女士專用區往往設在一片隱蔽的天然海灣,數百米之外就有提醒男士止步的標志。最顯眼的標志就是一大片像建築工地用的塑料布,從沙灘開始豎起,一直延伸到海里幾百米遠。剛到伊朗時,我不知道這是圍在女游泳區的保護裝置,還以為是什麼神秘的建築,想湊近看個究竟。不料,半道就被人截住,一打聽,原來這是一片讓男人走開的地方!

有一次,我在波斯灣的基什島海灘遊玩時,看到幾名女子穿著傳統的長袍下了水,黑色的長袍隨波展開,遠遠看去就像是一隻只水母漂浮在水面上。這是特別想游泳而因某些特殊原因無法去專區的女士想出的奇招。一位叫瑪莉亞姆的姑娘說,她就曾穿著長袍游泳。我說那樣豈不是特別不舒服,她向我透露了小秘密:其實游泳的婦女在袍子里都穿了游泳衣,在水裡沒有什麼不便。穿著長袍游泳的女性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Ⅹ 伊朗人的禮儀,(急需)

服飾禮儀
伊朗國內的民族很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裝,但其樣式大多比較簡單,而且寬大,以適應溫暖的氣候。伊朗的男人一般穿不超過膝蓋的長衫,腰圍至腳面以上的圍褲,頭裹長長的包頭巾。土庫曼民族的女性穿著燈籠褲,這種褲子褲腳很小,以防風沙進入。在德黑蘭庫姆一帶,婦女普遍穿伊斯蘭的標准服飾,用一塊大黑布從頭遮到腳,只露出眼睛和鼻子。

儀態禮儀
在伊朗,人們言談舉止是很有講究的,在說話或跟對方正面而坐時,應將兩手平放而不可雙手交叉,雙手交叉著說話,就會被認為態度傲慢,甚至被視為有意挑釁。在伊朗微笑和點頭實際上只是主人的一種禮貌的表示,並不一定是表示同意。另外,由於他們潔身時多用左手,因而認為左手是不幹凈的,所以在接觸取物時不能用左手。

相見禮儀
注重打招呼時的禮貌用語,是體現伊朗人良好素養的一個方面。人們相見時一般都要說"薩拉姆"(你好),甚至素不相識的人相見也是如此。他們喜歡別人在打招呼時稱他們的姓並加上學術或職務的頭銜。伊朗人取名字的范圍非常廣泛,幾乎沒有任何限制,一般與伊斯蘭教有關的名字較多,如馬哈穆德,拉蘇爾,阿里等。婦女的名字多用茲芭,法拉赫等。女子出嫁後多保留娘家的姓名,現在稱呼某某夫人時,也可用丈夫的姓。伊朗人在與賓客相見時,一般習慣以握手為禮,然後親吻對方的雙頰。由於等級觀念很強,見面禮節也有區別,身份相同的人以互吻嘴唇為禮;身份稍低的人以吻面頰為禮;身份差距很大的人,則以一方俯在另一方面前為禮。

餐飲禮儀
伊朗人的餐飲習俗獨具風格。總體而言,他們愛吃麵食,也吃米飯。對中國的大餅等比較喜愛。游牧地區的人們以牛奶、黃油為主食;農業區的人們主食有面餅、米飯等。喝茶是伊朗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大多愛喝紅茶,並喜歡在茶中加糖。按當地傳統,土庫曼人唱歌前必喝紅茶,每逢節慶喜事,人們必定先喝紅茶,然後載歌載舞。

喜喪禮儀
根據穆斯林習俗,相親相愛的男女雙方,必須由男方提出求婚,經女方正式同意後,便可舉行結婚儀式,他們從定婚到結婚要經過十幾道程序。信奉伊斯蘭教的土庫曼民族,定親時,男方要用30隻羊送給女方作為聘禮。定親後到結婚的前一天,男女雙方不能見面,成婚一周後,新娘就回娘家,一旦知道懷孕了,則立即回夫家。伊朗伊斯蘭教徒去世後,人們將其屍體移入清真寺的停屍房。在埋葬過程中,人們又為死者祈禱,埋葬後人們要為死者定期舉行各種儀式,以示悼念。
節日來臨之際,婦女忙著大掃除。除夕到來,合家歡聚,各家各戶用乾草點起"祝火",人們都從上面跳過去,意為免災求和平。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訪親友,互祝新年快樂。最後一天,則是全家人外出郊遊,這時大小公園里遊客如雲。

商務禮儀
在伊朗,進行商業性會面,遞交名片是必要的,最好要用波斯文,實在不得已,也可用英文。伊朗工商界人士好禮而講究正式禮節。在商務會談時直截了當,往往效果不佳,他們不習慣於對事情立刻作出抉擇。不要以洋娃娃作為禮物,否則會被誤認為瞧不起他們信仰的宗教。

旅遊禮儀
在公歷3月到伊朗旅行是最好的季節。德里蘭的美景往往使人陶醉,若北上黑海或南下波斯灣,那裡風光更是迷人,碧波萬頃。但外出旅行在大城市交通較擁護,如趕上穆斯林節日和星期五祈禱日,更是如此。即便這樣,也應給老人讓座。當地不許婦女與丈夫以外的男人同行。夫妻外出必須帶上結婚證書。參觀清真寺必須脫鞋,頭上必須有一樣東西,如帽子或手帕。

主要禁忌
伊朗人嬰兒的眼睛特別第三,最忌諱別人議論嬰兒的眼睛。他們忌諱左手遞交物品,稱左手為下賤的手。禁食豬肉,不食自死的牲口,也不吃外形可憎或不端正的動物的肉,忌吃無鱗的魚。

閱讀全文

與伊朗禮儀系統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佛教是多久傳進中國的 瀏覽:598
義大利vs土耳其直播哪裡看 瀏覽:242
為什麼總覺得義大利很弱 瀏覽:385
中國鐵路要修多久 瀏覽:8
為什麼越南那麼多女兵 瀏覽:598
印度民族怎麼分的 瀏覽:242
中國在印度是什麼待遇 瀏覽:86
uk75碼是中國多少碼 瀏覽:648
義大利有哪些國家派出醫療隊 瀏覽:423
哪裡飛義大利機票最便宜 瀏覽:143
越南芽庄乳膠床墊品牌好的有哪些 瀏覽:559
伊朗什麼草莓最多 瀏覽:694
南寧哪裡有義大利面賣 瀏覽:822
義大利哪裡買芬迪 瀏覽:525
不想回中國是怎麼回事 瀏覽:568
美國和伊朗開戰什麼會漲價 瀏覽:385
為什麼伊朗敵對以色列 瀏覽:938
義大利哪裡有首都 瀏覽:786
伊朗為什麼水果很多 瀏覽:54
伊朗是個什麼地方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