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的渦噴發動機什麼水平

伊朗的渦噴發動機什麼水平

發布時間:2022-04-25 23:03:43

❶ 什麼是渦噴發動機

全稱為渦輪風扇發動機(Turbofan)是飛機發動機的一種,由渦輪噴氣發動機(Turbojet)發展而成。與渦輪噴氣比較,主要特點是首級壓縮機的面積大很多,同時被用作為空氣螺旋槳(扇),將部分吸入的空氣通過噴射引擎的外圍向後推。發動機核心部分空氣經過的部分稱為內涵道,僅有風扇空氣經過的核心機外側部分稱為外涵道。渦扇引擎最適合飛行速度400至1,000公里時使用,因此現在多數的飛機引擎都採用渦扇作為動力來源。
渦扇引擎的旁通比(Bypass ratio,也稱涵道比)是不經過燃燒室的空氣質量,與通過燃燒室的空氣質量的比例。旁通比為零的渦扇引擎即是渦輪噴氣引擎。早期的渦扇引擎和現代戰斗機使用的渦扇引擎旁通比都較低。例如世界上第一款渦扇引擎,勞斯萊斯的Conway,其旁通比只有0.3。現代多數民航機引擎的旁通比通常都在5以上。旁通比高的渦輪扇引擎耗油較少,但推力卻與渦輪噴氣引擎相當,且運轉時還寧靜得多。
..渦輪風扇發動機的誕生
二戰後,隨著時間推移、技術更新,渦輪噴氣發動機顯得不足以滿足新型飛機的動力需求。尤其是二戰後快速發展的亞音速民航飛機和大型運輸機,飛行速度要求達到高亞音速即可,耗油量要小,因此發動機效率要很高。渦輪噴氣發動機的效率已經無法滿足這種需求,使得上述機種的航程縮短。因此一段時期內出現了較多的使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大型飛機。 實際上早在30年代起,帶有外涵道的噴氣發動機已經出現了一些粗糙的早期設計。40和50年代,早期渦扇發動機開始了試驗。但由於對風扇葉片設計製造的要求非常高。因此直到60年代,人們才得以製造出符合渦扇發動機要求的風扇葉片,從而揭開了渦扇發動機實用化的階段。 50年代,美國的NACA(即NASA 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的前身)對渦扇發動機進行了非常重要的科研工作。55到56年研究成果轉由通用電氣公司(GE)繼續深入發展。GE在1957年成功推出了CJ805-23型渦扇發動機,立即打破了超音速噴氣發動機的大量紀錄。但最早的實用化的渦扇發動機則是普拉特·惠特尼(Pratt & Whitney)公司的JT3D渦扇發動機。實際上普·惠公司啟動渦扇研製項目要比GE晚,他們是在探聽到GE在研製CJ805的機密後,匆忙加緊工作,搶先推出了了實用的JT3D。 1960年,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康威」(Conway)渦扇發動機開始被波音707大型遠程噴氣客機採用,成為第一種被民航客機使用的渦扇發動機。60年代洛克西德「三星」客機和波音747「珍寶」客機採用了羅·羅公司的RB211-22B大型渦扇發動機,標志著渦扇發動機的全面成熟。此後渦輪噴氣發動機迅速的被西方民用航空工業拋棄。 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的原理 渦槳發動機的推力有限,同時影響飛機提高飛行速度。因此必需提高噴氣發動機的效率。發動機的效率包括熱效率和推進效率兩個部分。提高燃氣在渦輪前的溫度和壓氣機的增壓比,就可以提高熱效率。因為高溫、高密度的氣體包含的能量要大。但是,在飛行速度不變的條件下,提高渦輪前溫度,自然會使排氣速度加大。而流速快的氣體在排出時動能損失大。因此,片面的加大熱功率,即加大渦輪前溫度,會導致推進效率的下降。要全面提高發動機效率,必需解決熱效率和推進效率這一對矛盾。 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妙處,就在於既提高渦輪前溫度,又不增加排氣速度。渦扇發動機的結構,實際上就是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前方再增加了幾級渦輪,這些渦輪帶動一定數量的風扇。風扇吸入的氣流一部分如普通噴氣發動機一樣,送進壓氣機(術語稱「內涵道」),另一部分則直接從渦噴發動機殼外圍向外排出(「外涵道」)。因此,渦扇發動機的燃氣能量被分派到了風扇和燃燒室分別產生的兩種排氣氣流上。這時,為提高熱效率而提高渦輪前溫度,可以通過適當的渦輪結構和增大風扇直徑,使更多的燃氣能量經風扇傳遞到外涵道,從而避免大幅增加排氣速度。這樣,熱效率和推進效率取得了平衡,發動機的效率得到極大提高。效率高就意味著油耗低,飛機航程變得更遠。
編輯本段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優缺點
如前所述,渦扇發動機效率高,油耗低,飛機的航程就遠
.........................
............
.......
...
.
渦輪噴氣發動機
是一種渦輪發動機。特點是完全依賴燃氣流產生推力。通常用作高速飛機的動力。油耗比渦輪風扇發動機高。渦噴發動機分為離心式與軸流式兩種,離心式由英國人弗蘭克·惠特爾爵士於1930年取得發明專利,但是直到1941年裝有這種發動機的飛機才第一次上天,沒有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軸流式誕生在德國,並且作為第一種實用的噴氣式戰斗機Me-262的動力參加了1945年末的戰斗。相比起離心式渦噴發動機,軸流式具有橫截面小,壓縮比高的優點,當今的渦噴發動機均為軸流式。
.....原理及工作方式
渦輪噴氣發動機應用噴氣推進避免了火箭和沖壓噴氣發動機固有的弱點。因為採用了渦輪驅動的壓氣機,因此在低速時發動機也有足夠的壓力來產生強大的推力。渦輪噴氣發動機按照「工作循環」工作。它從大氣中吸進空氣,經壓縮和加熱這一過程之後,得到能量和動量的空氣以高達2000英尺/秒(610米/秒)或者大約1400英里/小時(2253公里/小時)的速度從推進噴管中排出。在高速噴氣流噴出發動機時,同時帶動壓氣機和渦輪繼續旋轉,維持「工作循環」。渦輪發動機的機械布局比較簡單,因為它只包含兩個主要旋轉部分,即壓氣機和渦輪,還有一個或者若干個燃燒室。然而,並非這種發動機的所有方面都具有這種簡單性,因為熱力和氣動力問題是比較復雜的。這些問題是由燃燒室和渦輪的高工作溫度、通過壓氣機和渦輪葉片而不斷變化著的氣流、以及排出燃氣並形成推進噴氣流的排氣系統的設計工作造成的。
飛機速度低於大約450英里/小時(724公里/小時)時,純噴氣發動機的效率低於螺旋槳型發動機的效率,因為它的推進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飛行速度;因而,純渦輪噴氣發動機最適合較高的飛行速度。然而,由於螺旋槳的高葉尖速度造成的氣流擾動,在350英里/小時(563公里/小時)以上時螺旋槳效率迅速降低。這些特性使得一些中等速度飛行的飛機不用純渦輪噴氣裝置而採用螺旋槳和燃氣渦輪發動機的組合 -- 渦輪螺旋槳式發動機。
螺旋槳/渦輪組合的優越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內外涵發動機、涵道風扇發動機和槳扇發動機的引入所取代。這些發動機比純噴氣發動機流量大而噴氣速度低,因而,其推進效率與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相當,超過了純噴氣發動機的推進效率。
渦輪/沖壓噴氣發動機將渦輪噴氣發動機(它常用於馬赫數低於3的各種速度)與沖壓噴氣發動機結合起來,在高馬赫數時具有良好的性能。這種發動機的周圍是一涵道,前部具有可調進氣道,後部是帶可調噴口的加力噴管。起飛和加速、以及馬赫數3以下的飛行狀態下,發動機用常規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的工作方式;當飛機加速到馬赫數3以上時,其渦輪噴氣機構被關閉,氣道空氣藉助於導向葉片繞過壓氣機,直接流入加力噴管,此時該加力噴管成為沖壓噴氣發動機的燃燒室。這種發動機適合要求高速飛行並且維持高馬赫數巡航狀態的飛機,在這些狀態下,該發動機是以沖壓噴氣發動機方式工作的。
渦輪/火箭發動機與渦輪/沖壓噴氣發動機的結構相似,一個重要的差異在於它自備燃燒用的氧。這種發動機有一多級渦輪驅動的低壓壓氣機,而驅動渦輪的功率是在火箭型燃燒室中燃燒燃料和液氧產生的。因為燃氣溫度可高達3500度,在燃氣進入渦輪前,需要用額外的燃油噴入燃燒室以供冷卻。然後這種富油混合氣(燃氣)用壓氣機流來的空氣稀釋,殘余的燃油在常規加力系統中燃燒。雖然這種發動機比渦輪/沖壓噴氣發動機小且輕,但是,其油耗更高。這種趨勢使它比較適合截擊機或者航天器的發射載機。這些飛機要求具有高空高速性能,通常需要有很高的加速性能而無須長的續航時間。
.......結構
進氣道
軸流式渦噴發動機的主要結構如圖,空氣首先進入進氣道,因為飛機飛行的狀態是變化的,進氣道需要保證空氣最後能順利的進入下一結構:壓氣機(compressor,或壓縮機)。進氣道的主要作用就是將空氣在進入壓氣機之前調整到發動機能正常運轉的狀態。在超音速飛行時,機頭與進氣道口都會產生激波(shockwave,又稱震波),空氣經過激波壓力會升高,因此進氣道能起到一定的預壓縮作用,但是激波位置不適當將造成局部壓力的不均勻,甚至有可能損壞壓氣機。所以一般超音速飛機的進氣道口都有一個激波調節錐,根據空速的情況調節激波的位置。
兩側進氣或機腹進氣的飛機由於進氣道緊貼機身,會受到機身附面層(boundary layer,或邊界層)的影響,還會附帶一個附面層調節裝置。所謂附面層是指緊貼機身表面流動的一層空氣,其流速遠低於周圍空氣,但其靜壓比周圍高,形成壓力梯度。因為其能量低,不適於進入發動機而需要排除。當飛機有一定迎角(angle of attack,AOA,或稱攻角)時由於壓力梯度的變化,在壓力梯度加大的部分(如背風面)將發生附面層分離的現象,即本來緊貼機身的附面層在某一點突然脫離,形成湍流。湍流是相對層流來說的,簡單說就是運動不規則的流體,嚴格的說所有的流動都是湍流。湍流的發生機理、過程的模型化現在都不太清楚。但是不是說湍流不好,在發動機中很多地方例如在燃燒過程就要充分利用湍流。
壓氣機
壓氣機由定子(stator)頁片與轉子(rotor)頁片交錯組成,一對定子頁片與轉子頁片稱為一級,定子固定在發動機框架上,轉子由轉子軸與渦輪相連。現役渦噴發動機一般為8-12級壓氣機。級數越多越往後壓力越大,當戰斗機突然做高g機動時,流入壓氣機前級的空氣壓力驟降,而後級壓力很高,此時會出現後級高壓空氣反向膨脹,發動機工作極不穩定的狀況,工程上稱為「喘振」,這是發動機最致命的事故,很有可能造成停車甚至結構毀壞。防止「喘振」發生有幾種辦法。經驗表明喘振多發生在壓氣機的5,6級間,在次區間設置放氣環,以使壓力出現異常時及時泄壓可避免喘振的發生。或者將轉子軸做成兩層同心空筒,分別連接前級低壓壓氣機與渦輪,後級高壓壓氣機與另一組渦輪,兩套轉子組互相獨立,在壓力異常時自動調節轉速,也可避免喘振。
燃燒室與渦輪
空氣經過壓氣機壓縮後進入燃燒室與煤油混合燃燒,膨脹做功;緊接著流過渦輪,推動渦輪高速轉動。因為渦輪與壓氣機轉子連在一根軸上,所以壓氣機與渦輪的轉速是一樣的。最後高溫高速燃氣經過噴管噴出,以反作用力提供動力。燃燒室最初形式是幾個圍繞轉子軸環狀並列的圓筒小燃燒室,每個筒都不是密封的,而是在適當的地方開有孔,所以整個燃燒室是連通的,後來發展到環形燃燒室,結構緊湊,但是整個流體環境不如筒狀燃燒室,還有結合二者優點的組合型燃燒室。
渦輪始終工作在極端條件下,對其材料、製造工藝有著極其苛刻的要求。目前多採用粉末冶金的空心頁片,整體鑄造,即所有頁片與頁盤一次鑄造成型。相比起早期每個頁片與頁盤都分體鑄造,再用榫接起來,省去了大量接頭的質量。製造材料多為耐高溫合金材料,中空頁片可以通以冷空氣以降溫。而為第四代戰機研製的新型發動機將配備高溫性能更加出眾的陶瓷粉末冶金的頁片。這些手段都是為了提高渦噴發動機最重要的參數之一:渦輪前溫度。高渦前溫度意味著高效率,高功率。
噴管及加力燃燒室
噴管(nozzle,或稱噴嘴)的形狀結構決定了最終排除的氣流的狀態,早期的低速發動機採用單純收斂型噴管,以達到增速的目的。根據牛頓第三定律,燃氣噴出速度越大,飛機將獲得越大的反作用力。但是這種方式增速是有限的,因為最終氣流速度會達到音速,這時出現激波阻止氣體速度的增加。而採用收斂-擴張噴管(也稱為拉瓦爾噴管)能獲得超音速的噴氣流。飛機的機動性來主要源於翼面提供的空氣動力,而當機動性要求很高時可直接利用噴氣流的推力。在噴管口加裝燃氣舵面或直接採用可偏轉噴管(也稱為推力矢量噴管,或向量推力噴嘴)是歷史上兩種方案,其中後者已經進入實際應用階段。著名的俄羅斯Su-30、Su-37戰機的高超機動性就得益於留里卡設計局的AL-31推力矢量發動機。燃氣舵面的代表是美國的X-31技術驗證機。
在經過渦輪後的高溫燃氣中仍然含有部分未來得及消耗的氧氣,在這樣的燃氣中繼續注入煤油仍然能夠燃燒,產生額外的推力。所以某些高性能戰機的發動機在渦輪後增加了一個加力燃燒室(afterburner,或後燃器),以達到在短時間里大幅度提高發動機推力的目的。一般而言加力燃燒能在短時間里將最大推力提高50%,但是油耗驚人,一般僅用於起飛或應付激烈的空中纏斗,不可能用於長時間的超音速巡航。
......使用情況
渦噴發動機適合航行的范圍很廣,從低空低亞音速到高空超音速飛機都廣泛應用。前蘇聯的傳奇戰斗機米格-25高空超音速戰機即採用留里卡設計局的渦噴發動機作為動力,曾經創下3.3馬赫的戰斗機速度紀錄與37250米的升限紀錄。(這個紀錄在一段時間內不太可能被打破的)
與渦輪風扇發動機相比,渦噴發動機燃油經濟性要差一些,但是高速性能要優於渦扇,特別是高空高速性能。

❷ 渦噴、渦扇和渦輪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

渦輪噴氣發動機簡稱渦噴發動機,通常由進氣道、壓氣機、燃燒室、渦輪和尾噴管組成。部分軍用發動機的渦輪和尾噴管間還有加力燃燒室。

渦噴發動機屬於熱機,做功原則同樣為:高壓下輸入能量,低壓下釋放能量。

工作時,發動機首先從進氣道吸入空氣。這一過程並不是簡單的開個進氣道即可,由於飛行速度是變化的,而壓氣機對進氣速度有嚴格要求,因而進氣道必需可以將進氣速度控制在合適的范圍。

壓氣機顧名思義,用於提高吸入的空氣的的壓力。壓氣機主要為扇葉形式,葉片

轉動對氣流做功,使氣流的壓力、溫度升高。

隨後高壓氣流進入燃燒室。燃燒室的燃油噴嘴射出油料,與空氣混合後點火,產生高溫高壓燃氣,向後排出。

高溫高壓燃氣向後流過高溫渦輪,部分內能在渦輪中膨脹轉化為機械能,驅動渦輪旋轉。由於高溫渦輪同壓氣機裝在同一條軸上,因此也驅動壓氣機旋轉,從而反復的壓縮吸入的空氣。

從高溫渦輪中流出的高溫高壓燃氣,在尾噴管中繼續膨脹,以高速從尾部噴口向後排出。這一速度比氣流進入發動機的速度大得多,從而產生了對發動機的反作用推力,驅使飛機向前飛行。

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優缺點

這類發動機具有加速快、設計簡便等優點,是較早實用化的噴氣發動機類型。但如果要讓渦噴發動機提高推力,則必須增加燃氣在渦輪前的溫度和增壓比,這將會使排氣速度增加而損失更多動能,於是產生了提高推力和降低油耗的矛盾。因此渦噴發動機油耗大,對於商業民航機來說是個致命弱點。

應用於噴氣推進避免了火箭和沖壓噴氣發動機固有的弱點,因為採用了渦輪驅動的壓氣機,因此在低速時發動機也有足夠的壓力來產生強大的推力。渦輪噴氣發動機按照「工作循環」工作。它從大氣中吸進空氣,經壓縮和加熱這一過程之後,得到能量和動量的空氣以高達2000英尺/秒(610米/秒)或者大約1400英里/小時(2253公里/小時)的速度從推進噴管中排出。在高速噴氣流噴出發動機時,同時帶動壓氣機和渦輪繼續旋轉,維持「工作循環」。渦輪發動機的機械布局比較簡單,因為它只包含兩個主要旋轉部分,即壓氣機和渦輪,還有一個或者若干個燃燒室。然而,並非這種發動機的所有方面都具有這種簡單性,因為熱力和氣動力問題是比較復雜的。這些問題是由燃燒室和渦輪的高工作溫度、通過壓氣機和渦輪葉片而不斷變化著的氣流、以及排出燃氣並形成推進噴氣流的排氣系統的設計工作造成的。飛機速度低於大約450英里/小時(724公里/小時)時,純噴氣發動機的效率低於螺旋槳型發動機的效率,因為它的推進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飛行速度;因而,純渦輪噴氣發動機最適合較高的飛行速度。然而,由於螺旋槳的高葉尖速度造成的氣流擾動,在350英里/小時(563公里/小時)以上時螺旋槳效率迅速降低。這些特性使得一些中等速度飛行的飛機不用純渦輪噴氣裝置而採用螺旋槳和燃氣渦輪發動機的組合

-- 渦輪螺旋槳式發動機。螺旋槳/渦輪組合的優越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內外涵發動機、涵道風扇發動機和槳扇發動機的引入所取代。這些發動機比純噴氣發動機流量大而噴氣速度低,因而,其推進效率與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相當,超過了純噴氣發動機的推進效率。

渦輪/沖壓噴氣發動機將渦輪噴氣發動機(它常用於馬赫數低於3的各種速度)與沖壓噴氣發動機結合起來,在高馬赫數時具有良好的性能。這種發動機的周圍是一涵道,前部具有可調進氣道,後部是帶可調噴口的加力噴管。起飛和加速、以及馬赫數3以下的飛行狀態下,發動機用常規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的工作方式;當飛機加速到馬赫數3以上時,其渦輪噴氣機構被關閉,氣道空氣藉助於導向葉片繞過壓氣機,直接流入加力噴管,此時該加力噴管成為沖壓噴氣發動機的燃燒室。這種發動機適合要求高速飛行並且維持高馬赫數巡航狀態的飛機,在這些狀態下,該發動機是以沖壓噴氣發動機方式工作的。

渦輪/火箭發動機與渦輪/沖壓噴氣發動機的結構相似,一個重要的差異在於它自備燃燒用的氧。這種發動機有一多級渦輪驅動的低壓壓氣機,而驅動渦輪的功率是在火箭型燃燒室中燃燒燃料和液氧產生的。因為燃氣溫度可高達3500度,在燃氣進入渦輪前,需要用額外的燃油噴入燃燒室以供冷卻。然後這種富油混合氣(燃氣)用壓氣機流來的空氣稀釋,殘余的燃油在常規加力系統中燃燒。雖然這種發動機比渦輪/沖壓噴氣發動機小且輕,但是,其油耗更高。這種趨勢使它比較適合截擊機或者航天器的發射載機。這些飛機要求具有高空高速性能,通常需要有很高的加速性能而無須長的續航時間。渦扇氣流通道有兩個:內涵和外涵。內涵要經過風扇、壓氣機、燃燒室、渦輪和噴口;外涵直接通過風扇後排出。如果是帶加力的發動機(如F-22等軍用飛機的的發動機:F-119等)那外涵氣流還要經過加里燃燒室。現在民航幾乎沒有使用渦噴的(亞音速是經濟性不好),CFM56,GE90,PW4000,RB211,Trent等,都是典型的不帶加力的渦扇發動機。
渦噴氣流通道只有一個。高速的時候效率較高。但是,十分廢油。現在連戰斗機都很少用純渦噴的。早期的噴氣發動機渦噴居多。如 707 用的 JT3D 就是渦噴發動機。

與渦噴發動機相比,渦扇發動機熱效率高,油耗低,因而能夠獲得較大的推重比。這些是渦噴發動機無論如何都難以達到的。其實渦噴發動機和渦扇發動機的核心機是基本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渦扇發動機是在渦噴發動機的基礎上增加了幾級渦輪,這些渦輪帶動一排或幾排風扇,風扇後的氣流一部分進入壓氣機(內涵道),燃燒後從噴口噴出,另一部分則不經過燃燒,而通過外涵道直接排到空氣中。所以,渦扇發動機的推力是風扇抗力和噴口推力的總和

❸ 渦輪噴氣發動機和渦噴發動機哪個更好

渦輪噴氣發動機簡稱就是渦噴發動機。
渦輪空氣噴射引擎有以下幾種:渦輪噴氣,渦輪風扇,渦輪軸,渦輪螺槳,和渦輪槳扇發動機。
按照壓氣機的結構不同,渦輪噴氣發動機分為離心式與軸流式兩種。
早期的的噴氣戰斗機都是渦輪噴氣發動機,比如米格15 米格19 殲5它們使用的離心式渦輪噴射引擎,同樣是一個年代的戰斗機F--86軍刀戰斗機使用的是軸流式渦輪噴氣發動機。這兩種壓氣機各有特點離心式結構簡單但是在高壓縮比時效率會降低。軸流式在高壓縮比時也能有較高的效率,但是結構復雜。
我想你問的應該是渦輪噴氣與渦輪風扇的區別:
渦輪噴氣發動機與渦輪風扇發動機都是有壓氣機的,其最重要的區別是有無外涵道。
由於渦輪噴氣發動機排氣溫度較高但是排氣速度並不是很高,這就造成了能量的浪費,而且對壓氣機後幾級的耐高溫性有更高的要求。
渦輪風扇發動機是在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壓氣機前加裝一個大風扇,在用一個筒形外殼將風扇與發動機後部分罩住,這樣氣流進入風扇後就會分為2部分,一部分走壓氣機(大約占整個空氣量的25%)壓縮,點火,燃燒排氣,驅動動力風扇這一點與普通的渦輪噴氣發動機是一樣的,另一部分(大約佔75%)直接從外殼與發動機之間的間隙小范圍壓縮通過,並沒有點火燃燒。最後和燃燒後的氣體混合排出,這樣就降低了排氣溫度,但提高了排出氣體的總量,所以發動機推力會更高更省油。現代的一線戰斗機基本都是使用軸流式渦輪風扇發動機比如F--15 F--16 F--22 蘇--27系列 米格--29。
但是涵道比(即通過燃燒室的空氣量與外涵道的空氣量的比值)是根據飛機的性能而定的,大型客機,運輸機,轟炸機由於對燃油的經濟性要求較高所以一般使用大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所以它們的發動機看起來又粗又大),戰斗機要求高速高推力以及更小的迎風面積,對油耗要求不是很高,所以使用小涵道比的渦輪風扇發動機。
將進氣一級風扇進一步放大,同時取消掉涵道就是渦輪螺槳發動機。它的特點是經濟型好(油耗量比活塞式發動機大但遠小於渦輪噴氣與渦輪風扇)但是大部的功率都轉換為螺旋槳的軸功率,排氣推力幾乎可以忽略。由於動力系統是螺旋槳,所以速度不會很高僅適合亞音速飛行。很多運輸機與短程支線客機使用這種發動機,比如E-2C鷹眼預警機,AC-130運輸機,中國的新舟60支線客機。
渦輪軸發動機其實就是將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功率由自由渦輪或動力渦輪用聯動軸輸出,通過減速器驅動直升機的旋翼,所以這種發動機只在直升機上使用。
渦輪槳扇發動機很像渦輪螺槳,但是槳葉很小但是數量很多目前只有安-70運輸機使用

❹ 渦噴發動機到底有多耗油,看完就知道了

你要是說渦輪發動機的話,
渦軸,渦槳和渦扇,它們的主要功能是帶動槳葉向後壓縮空氣產生推力,而不是向後噴射燃氣產生推力,所以可以做的很小,耗油量也自然小.渦噴發動機完全靠廢氣產生推力,需要極高的燃燒溫度,並且往往是不完全燃燒,所以要大量噴油,同時燃燒室也要做的比另外三種發動機大,費油是必然.
和活塞式發動機就更沒法比了,因為活塞式發動機是間歇工作的,加上現在研發的活塞式發動機大多是以省油為目的在做,和以提高單位體積功率密度為目標的渦噴相比,是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的東東

❺ 最強的渦噴發動機VS最差的渦扇發動機會怎樣

除了耗油率 其他指標上發展起來的渦噴是比早期的渦扇要好的
米格25裝備過的R-15B-300渦噴 軍推73.5kn 加力推力100kn
而英國60年代研製的斯貝MK202渦扇 軍推54kn 加力推力91.2kn
其實渦噴渦扇不應該直接這么比較 在實用相同核心機的情況下 就會發現渦扇無論
推力 耗油率都會好於渦噴

❻ 介紹下 渦噴發動機 渦扇發動機 渦輪發動機的區別

渦扇發動機

全稱為渦輪風扇發動機(Turbofan)是飛機發動機的一種,由渦輪噴氣發動機(Turbojet)發展而成。與渦輪噴氣比較,主要特點是首級壓縮機的面積大很多,同時被用作為空氣螺旋槳(扇),將部分吸入的空氣通過噴射引擎的外圍向後推。發動機核心部分空氣經過的部分稱為內涵道,僅有風扇空氣經過的核心機外側部分稱為外涵道。渦扇引擎最適合飛行速度400至1,000公里時使用,因此現在多數的飛機引擎都採用渦扇作為動力來源。
渦扇引擎的旁通比(Bypass ratio,也稱涵道比)是不經過燃燒室的空氣質量,與通過燃燒室的空氣質量的比例。旁通比為零的渦扇引擎即是渦輪噴氣引擎。早期的渦扇引擎和現代戰斗機使用的渦扇引擎旁通比都較低。例如世界上第一款渦扇引擎,勞斯萊斯的Conway,其旁通比只有0.3。現代多數民航機引擎的旁通比通常都在5以上。旁通比高的渦輪扇引擎耗油較少,但推力卻與渦輪噴氣引擎相當,且運轉時還寧靜得多。
..渦輪風扇發動機的誕生
二戰後,隨著時間推移、技術更新,渦輪噴氣發動機顯得不足以滿足新型飛機的動力需求。尤其是二戰後快速發展的亞音速民航飛機和大型運輸機,飛行速度要求達到高亞音速即可,耗油量要小,因此發動機效率要很高。渦輪噴氣發動機的效率已經無法滿足這種需求,使得上述機種的航程縮短。因此一段時期內出現了較多的使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大型飛機。 實際上早在30年代起,帶有外涵道的噴氣發動機已經出現了一些粗糙的早期設計。40和50年代,早期渦扇發動機開始了試驗。但由於對風扇葉片設計製造的要求非常高。因此直到60年代,人們才得以製造出符合渦扇發動機要求的風扇葉片,從而揭開了渦扇發動機實用化的階段。 50年代,美國的NACA(即NASA 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的前身)對渦扇發動機進行了非常重要的科研工作。55到56年研究成果轉由通用電氣公司(GE)繼續深入發展。GE在1957年成功推出了CJ805-23型渦扇發動機,立即打破了超音速噴氣發動機的大量紀錄。但最早的實用化的渦扇發動機則是普拉特·惠特尼(Pratt & Whitney)公司的JT3D渦扇發動機。實際上普·惠公司啟動渦扇研製項目要比GE晚,他們是在探聽到GE在研製CJ805的機密後,匆忙加緊工作,搶先推出了了實用的JT3D。 1960年,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康威」(Conway)渦扇發動機開始被波音707大型遠程噴氣客機採用,成為第一種被民航客機使用的渦扇發動機。60年代洛克西德「三星」客機和波音747「珍寶」客機採用了羅·羅公司的RB211-22B大型渦扇發動機,標志著渦扇發動機的全面成熟。此後渦輪噴氣發動機迅速的被西方民用航空工業拋棄。 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的原理 渦槳發動機的推力有限,同時影響飛機提高飛行速度。因此必需提高噴氣發動機的效率。發動機的效率包括熱效率和推進效率兩個部分。提高燃氣在渦輪前的溫度和壓氣機的增壓比,就可以提高熱效率。因為高溫、高密度的氣體包含的能量要大。但是,在飛行速度不變的條件下,提高渦輪前溫度,自然會使排氣速度加大。而流速快的氣體在排出時動能損失大。因此,片面的加大熱功率,即加大渦輪前溫度,會導致推進效率的下降。要全面提高發動機效率,必需解決熱效率和推進效率這一對矛盾。 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妙處,就在於既提高渦輪前溫度,又不增加排氣速度。渦扇發動機的結構,實際上就是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前方再增加了幾級渦輪,這些渦輪帶動一定數量的風扇。風扇吸入的氣流一部分如普通噴氣發動機一樣,送進壓氣機(術語稱「內涵道」),另一部分則直接從渦噴發動機殼外圍向外排出(「外涵道」)。因此,渦扇發動機的燃氣能量被分派到了風扇和燃燒室分別產生的兩種排氣氣流上。這時,為提高熱效率而提高渦輪前溫度,可以通過適當的渦輪結構和增大風扇直徑,使更多的燃氣能量經風扇傳遞到外涵道,從而避免大幅增加排氣速度。這樣,熱效率和推進效率取得了平衡,發動機的效率得到極大提高。效率高就意味著油耗低,飛機航程變得更遠。
編輯本段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優缺點
如前所述,渦扇發動機效率高,油耗低,飛機的航程就遠
.........................
............
.......
...
.
渦輪噴氣發動機
是一種渦輪發動機。特點是完全依賴燃氣流產生推力。通常用作高速飛機的動力。油耗比渦輪風扇發動機高。渦噴發動機分為離心式與軸流式兩種,離心式由英國人弗蘭克·惠特爾爵士於1930年取得發明專利,但是直到1941年裝有這種發動機的飛機才第一次上天,沒有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軸流式誕生在德國,並且作為第一種實用的噴氣式戰斗機Me-262的動力參加了1945年末的戰斗。相比起離心式渦噴發動機,軸流式具有橫截面小,壓縮比高的優點,當今的渦噴發動機均為軸流式。
.....原理及工作方式
渦輪噴氣發動機應用噴氣推進避免了火箭和沖壓噴氣發動機固有的弱點。因為採用了渦輪驅動的壓氣機,因此在低速時發動機也有足夠的壓力來產生強大的推力。渦輪噴氣發動機按照「工作循環」工作。它從大氣中吸進空氣,經壓縮和加熱這一過程之後,得到能量和動量的空氣以高達2000英尺/秒(610米/秒)或者大約1400英里/小時(2253公里/小時)的速度從推進噴管中排出。在高速噴氣流噴出發動機時,同時帶動壓氣機和渦輪繼續旋轉,維持「工作循環」。渦輪發動機的機械布局比較簡單,因為它只包含兩個主要旋轉部分,即壓氣機和渦輪,還有一個或者若干個燃燒室。然而,並非這種發動機的所有方面都具有這種簡單性,因為熱力和氣動力問題是比較復雜的。這些問題是由燃燒室和渦輪的高工作溫度、通過壓氣機和渦輪葉片而不斷變化著的氣流、以及排出燃氣並形成推進噴氣流的排氣系統的設計工作造成的。
飛機速度低於大約450英里/小時(724公里/小時)時,純噴氣發動機的效率低於螺旋槳型發動機的效率,因為它的推進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飛行速度;因而,純渦輪噴氣發動機最適合較高的飛行速度。然而,由於螺旋槳的高葉尖速度造成的氣流擾動,在350英里/小時(563公里/小時)以上時螺旋槳效率迅速降低。這些特性使得一些中等速度飛行的飛機不用純渦輪噴氣裝置而採用螺旋槳和燃氣渦輪發動機的組合 -- 渦輪螺旋槳式發動機。
螺旋槳/渦輪組合的優越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內外涵發動機、涵道風扇發動機和槳扇發動機的引入所取代。這些發動機比純噴氣發動機流量大而噴氣速度低,因而,其推進效率與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相當,超過了純噴氣發動機的推進效率。
渦輪/沖壓噴氣發動機將渦輪噴氣發動機(它常用於馬赫數低於3的各種速度)與沖壓噴氣發動機結合起來,在高馬赫數時具有良好的性能。這種發動機的周圍是一涵道,前部具有可調進氣道,後部是帶可調噴口的加力噴管。起飛和加速、以及馬赫數3以下的飛行狀態下,發動機用常規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的工作方式;當飛機加速到馬赫數3以上時,其渦輪噴氣機構被關閉,氣道空氣藉助於導向葉片繞過壓氣機,直接流入加力噴管,此時該加力噴管成為沖壓噴氣發動機的燃燒室。這種發動機適合要求高速飛行並且維持高馬赫數巡航狀態的飛機,在這些狀態下,該發動機是以沖壓噴氣發動機方式工作的。
渦輪/火箭發動機與渦輪/沖壓噴氣發動機的結構相似,一個重要的差異在於它自備燃燒用的氧。這種發動機有一多級渦輪驅動的低壓壓氣機,而驅動渦輪的功率是在火箭型燃燒室中燃燒燃料和液氧產生的。因為燃氣溫度可高達3500度,在燃氣進入渦輪前,需要用額外的燃油噴入燃燒室以供冷卻。然後這種富油混合氣(燃氣)用壓氣機流來的空氣稀釋,殘余的燃油在常規加力系統中燃燒。雖然這種發動機比渦輪/沖壓噴氣發動機小且輕,但是,其油耗更高。這種趨勢使它比較適合截擊機或者航天器的發射載機。這些飛機要求具有高空高速性能,通常需要有很高的加速性能而無須長的續航時間。
.......結構
進氣道
軸流式渦噴發動機的主要結構如圖,空氣首先進入進氣道,因為飛機飛行的狀態是變化的,進氣道需要保證空氣最後能順利的進入下一結構:壓氣機(compressor,或壓縮機)。進氣道的主要作用就是將空氣在進入壓氣機之前調整到發動機能正常運轉的狀態。在超音速飛行時,機頭與進氣道口都會產生激波(shockwave,又稱震波),空氣經過激波壓力會升高,因此進氣道能起到一定的預壓縮作用,但是激波位置不適當將造成局部壓力的不均勻,甚至有可能損壞壓氣機。所以一般超音速飛機的進氣道口都有一個激波調節錐,根據空速的情況調節激波的位置。
兩側進氣或機腹進氣的飛機由於進氣道緊貼機身,會受到機身附面層(boundary layer,或邊界層)的影響,還會附帶一個附面層調節裝置。所謂附面層是指緊貼機身表面流動的一層空氣,其流速遠低於周圍空氣,但其靜壓比周圍高,形成壓力梯度。因為其能量低,不適於進入發動機而需要排除。當飛機有一定迎角(angle of attack,AOA,或稱攻角)時由於壓力梯度的變化,在壓力梯度加大的部分(如背風面)將發生附面層分離的現象,即本來緊貼機身的附面層在某一點突然脫離,形成湍流。湍流是相對層流來說的,簡單說就是運動不規則的流體,嚴格的說所有的流動都是湍流。湍流的發生機理、過程的模型化現在都不太清楚。但是不是說湍流不好,在發動機中很多地方例如在燃燒過程就要充分利用湍流。
壓氣機
壓氣機由定子(stator)頁片與轉子(rotor)頁片交錯組成,一對定子頁片與轉子頁片稱為一級,定子固定在發動機框架上,轉子由轉子軸與渦輪相連。現役渦噴發動機一般為8-12級壓氣機。級數越多越往後壓力越大,當戰斗機突然做高g機動時,流入壓氣機前級的空氣壓力驟降,而後級壓力很高,此時會出現後級高壓空氣反向膨脹,發動機工作極不穩定的狀況,工程上稱為「喘振」,這是發動機最致命的事故,很有可能造成停車甚至結構毀壞。防止「喘振」發生有幾種辦法。經驗表明喘振多發生在壓氣機的5,6級間,在次區間設置放氣環,以使壓力出現異常時及時泄壓可避免喘振的發生。或者將轉子軸做成兩層同心空筒,分別連接前級低壓壓氣機與渦輪,後級高壓壓氣機與另一組渦輪,兩套轉子組互相獨立,在壓力異常時自動調節轉速,也可避免喘振。
燃燒室與渦輪
空氣經過壓氣機壓縮後進入燃燒室與煤油混合燃燒,膨脹做功;緊接著流過渦輪,推動渦輪高速轉動。因為渦輪與壓氣機轉子連在一根軸上,所以壓氣機與渦輪的轉速是一樣的。最後高溫高速燃氣經過噴管噴出,以反作用力提供動力。燃燒室最初形式是幾個圍繞轉子軸環狀並列的圓筒小燃燒室,每個筒都不是密封的,而是在適當的地方開有孔,所以整個燃燒室是連通的,後來發展到環形燃燒室,結構緊湊,但是整個流體環境不如筒狀燃燒室,還有結合二者優點的組合型燃燒室。
渦輪始終工作在極端條件下,對其材料、製造工藝有著極其苛刻的要求。目前多採用粉末冶金的空心頁片,整體鑄造,即所有頁片與頁盤一次鑄造成型。相比起早期每個頁片與頁盤都分體鑄造,再用榫接起來,省去了大量接頭的質量。製造材料多為耐高溫合金材料,中空頁片可以通以冷空氣以降溫。而為第四代戰機研製的新型發動機將配備高溫性能更加出眾的陶瓷粉末冶金的頁片。這些手段都是為了提高渦噴發動機最重要的參數之一:渦輪前溫度。高渦前溫度意味著高效率,高功率。
噴管及加力燃燒室
噴管(nozzle,或稱噴嘴)的形狀結構決定了最終排除的氣流的狀態,早期的低速發動機採用單純收斂型噴管,以達到增速的目的。根據牛頓第三定律,燃氣噴出速度越大,飛機將獲得越大的反作用力。但是這種方式增速是有限的,因為最終氣流速度會達到音速,這時出現激波阻止氣體速度的增加。而採用收斂-擴張噴管(也稱為拉瓦爾噴管)能獲得超音速的噴氣流。飛機的機動性來主要源於翼面提供的空氣動力,而當機動性要求很高時可直接利用噴氣流的推力。在噴管口加裝燃氣舵面或直接採用可偏轉噴管(也稱為推力矢量噴管,或向量推力噴嘴)是歷史上兩種方案,其中後者已經進入實際應用階段。著名的俄羅斯Su-30、Su-37戰機的高超機動性就得益於留里卡設計局的AL-31推力矢量發動機。燃氣舵面的代表是美國的X-31技術驗證機。
在經過渦輪後的高溫燃氣中仍然含有部分未來得及消耗的氧氣,在這樣的燃氣中繼續注入煤油仍然能夠燃燒,產生額外的推力。所以某些高性能戰機的發動機在渦輪後增加了一個加力燃燒室(afterburner,或後燃器),以達到在短時間里大幅度提高發動機推力的目的。一般而言加力燃燒能在短時間里將最大推力提高50%,但是油耗驚人,一般僅用於起飛或應付激烈的空中纏斗,不可能用於長時間的超音速巡航。
......使用情況
渦噴發動機適合航行的范圍很廣,從低空低亞音速到高空超音速飛機都廣泛應用。前蘇聯的傳奇戰斗機米格-25高空超音速戰機即採用留里卡設計局的渦噴發動機作為動力,曾經創下3.3馬赫的戰斗機速度紀錄與37250米的升限紀錄。(這個紀錄在一段時間內不太可能被打破的)
與渦輪風扇發動機相比,渦噴發動機燃油經濟性要差一些,但是高速性能要優於渦扇,特別是高空高速性能。

渦輪發動機

一、什麼是渦輪增壓?

首先我們來弄明白什麼是渦輪增壓。渦輪增壓的英文名字為Turbo,一般來說,如果我們在轎車尾部看到Turbo或者T,即表明該車採用的發動機是渦輪增壓發動機了。相信大家都在路上看過不少這樣的車型,譬如奧迪A6的1.8T,帕薩特1.8T,寶來1.8T等等。

渦輪增壓套件

渦輪增壓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發動機進氣量,從而提高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讓車子更有勁。一台發動機裝上渦輪增壓器後,其最大功率與未裝增壓器的時候相比可以增加40%甚至更高。這樣也就意味著同樣一台的發動機在經過增壓之後能夠產生更大的功率。就拿我們最常見的1.8T渦輪增壓發動機來說,經過增壓之後,動力可以達到2.4L發動機的水平,但是耗油量卻比1.8發動機並不高多少,在另外一個層面上來說就是提高燃油經濟性和降低尾氣排放。

不過在經過了增壓之後,發動機在工作時候的壓力和溫度都大大升高,因此發動機壽命會比同樣排量沒有經過增壓的發動機要短,而且機械性能、潤滑性能都會受到影響,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渦輪增壓技術在發動機上的應用。

二、渦輪增壓的原理

最早的渦輪增壓器用於跑車或方程式賽車上的,這樣在那些發動機排量受到限制的賽車比賽裡面,發動機就能夠獲得更大的功率。

紅色為高溫廢氣,藍色為新鮮空氣

眾所周知發動機是靠燃料在汽缸內燃燒作功來產生功率的,由於輸入的燃料量受到吸入汽缸內空氣量的限制,因此發動機所產生的功率也會受到限制,如果發動機的運行性能已處於最佳狀態,再增加輸出功率只能通過壓縮更多的空氣進入汽缸來增加燃料量,從而提高燃燒作功能力。因此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渦輪增壓器是惟一能使發動機在工作效率不變的情況下增加輸出功率的機械裝置。

我們平常所說的渦輪增壓裝置其實就是一種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來增加發動機的進氣量,一般來說,渦輪增壓都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慣性沖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輪,渦輪又帶動同軸的葉輪,葉輪壓送由空氣濾清器管道送來的空氣,使之增壓進入汽缸。當發動機轉速增快,廢氣排出速度與渦輪轉速也同步增快,葉輪就壓縮更多的空氣進入汽缸,空氣的壓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燒更多的燃料,相應增加燃料量和調整一下發動機的轉速,就可以增加發動機的輸出功率了。

大家可能會覺得渦輪增壓裝置非常復雜,其實並不復雜,渦輪增壓裝置主要是由渦輪室和增壓器組成。首先是渦輪室的進氣口與發動機排氣歧管相連,排氣口則接在排氣管上。然後增壓器的進氣口與空氣濾清器管道相連,排氣口接在進氣歧管上,最後渦輪和葉輪分別裝在渦輪室和增壓器內,二者同軸剛性聯接。這樣一個整體的渦輪增壓裝置就做好,你的發動機就好像電腦CPU一樣被「超頻」了。

三、發動機增壓的種類

1、機械增壓系統:這個裝置安裝在發動機上並由皮帶與發動機曲軸相連接,從發動機輸出軸獲得動力來驅動增壓器的轉子旋轉,從而將空氣增壓吹到進氣岐道里。其優點是渦輪轉速和發動機相同,因此沒有滯後現象,動力輸出非常流暢。但是由於裝在發動機轉動軸裡面,因此還是消耗了部分動力,增壓出來的效果並不高。

2、氣波增壓系統:利用高壓廢氣的脈沖氣波迫使空氣壓縮。這種系統增壓性能好、加速性好但是整個裝置比較笨重,不太適合安裝在體積較小的轎車裡面。

3、廢氣渦輪增壓系統:這就是我們平時最常見的渦輪增壓裝置了,增壓器與發動機無任何機械聯系,實際上是一種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來增加進氣量。它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慣性沖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輪,渦輪又帶動同軸的葉輪,葉輪壓送由空氣濾清器管道送來的空氣,使之增壓進入氣缸。當發動機轉速增快,廢氣排出速度與禍輪轉速也同步增快,葉輪就壓縮更多的空氣進入氣缸,空氣的壓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燒更多的燃料,相應增加燃料量就可以增加發動機的輸出功率。一般而言,加裝廢氣渦輪增壓器後的發動機功率及扭矩要增大20%—30%。但是廢氣渦輪增壓器技術也有其必須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泵輪和渦輪由一根軸相連,也就是轉子,發動機排出的廢氣驅動泵輪,泵輪帶動渦輪旋轉,渦輪轉動後給進氣系統增壓。增壓器安裝在發動機的排氣一側,所以增壓器的工作溫度很高,而且增壓器在工作時轉子的轉速非常高,可達到每分鍾十幾萬轉,如此高的轉速和溫度使得常見的機械滾針或滾珠軸承無法為轉子工作,因此渦輪增壓器普遍採用全浮動軸承,由機油來進行潤滑,還有冷卻液為增壓器進行冷卻。

4、復合增壓系統:即廢氣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並用,這種裝置在大功率柴油機上採用比較多,其發動機輸出功率大、燃油消耗率低、雜訊小,只是結構太復雜,技術含量高,維修保養不容易,因此很難普及。

四、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缺點

誠然,渦輪增壓的確能夠提升發動機的動力,不過它的缺點也有不少,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動力輸出反應滯後。我們看看前面有關渦輪增壓的工作原理就知道了,即由於葉輪的慣性作用對油門驟時變化反應遲緩,也就是說從你大腳踩油門加大馬力,到葉輪轉動將更多空氣壓進發動機獲得更大動力之間存在一個時間差,而且這個時間還不短。一般經過改良的渦輪增壓也要至少2秒左右來增加或者減少發動機動力輸出。如果你要突然加速的話,瞬間會有提不上速度的感覺。

隨著技術的進步,雖然各個使用渦輪增壓的廠家都在對渦輪增壓技術進行改進,但是由於設計原理問題,因此安裝了渦輪增壓器的汽車駕駛起來的感覺是和大排量的汽車有一定詫異的。譬如說我們買了1.8T的渦輪增壓汽車,在實際的行駛之中,加速肯定不如2.4L的,但是只要度過了那段等待期,1.8T的動力同樣會竄上來,因此如果你追求駕駛的感覺的話,渦輪增壓引擎並不適合你,如果你是跑高速之類的,渦輪增壓才顯得特別有用。

如果你的愛車經常在城市內行駛,那麼就真的有必要考慮一下是否需要渦輪增壓了,因為渦輪並不是隨時都在啟動的,事實上在日常行車中,渦輪增壓的啟動機會很少,甚至不使用,這就給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日常表現帶來影響。就拿斯巴魯(富士)翼豹的渦輪增壓來說,它的啟動是在3500轉左右,最明顯的動力輸出點則是在4000轉左右,這時候會有二次加速的感覺,並一直持續到6000轉甚至更高。一般市內駕駛我們的換檔實際都只是在2000-3000之間,5擋能夠上到3500轉估計速度都破120了,也就是說除非你故意停留在低檔位,否則不超過120公里的時速渦輪增壓根本無法啟動。沒有渦輪增壓的啟動,你的1.8T其實也就只不過是一部1.8動力的車而已,2.4的動力只能是你的心理作用了。

此外渦輪增壓還有維護保養方面的問題,就拿寶來的1.8T來說,6萬公里左右就要更換渦輪了,雖然次數不算多,畢竟給自己的車無形之中又增加了一筆維護保養費,這個對經濟環境還不是特別好的車主來說特別值得注意。

五、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使用

渦輪增壓器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驅動渦輪,它再怎麼先進還是一套機械裝置,由於它工作的環境經常處於高速、高溫下工作,增壓器廢氣渦輪端的溫度在600度以上,增壓器的轉速也非常高,因此為了保證增壓器的正常工作,對它的正確使用和維護十分重要。主要我們要遵循以下的方法:

1、汽車發動機啟動之後,不能急踩加速踏板,應先怠速運轉三分鍾,這是為了使機油溫度升高,流動性能變好,從而使渦輪增壓器得到充分潤滑,然後才能提高發動機轉速,起步行駛,這點在冬天顯得尤為重要,至少需要熱車5分鍾以上。

2、發動機長時間高速運轉後,不能立即熄火。原因是發動機工作時,有一部分機油供給渦輪增壓器轉子軸承潤滑和用於冷卻的,正在運行的發動機突然停機後,機油壓力迅速下降為零,機油潤滑會中斷,渦輪增壓器內部的熱量也無法被機油帶走,這時增壓器渦輪部分的高溫會傳到中間,軸承支承殼內的熱量不能迅速帶走,而同時增壓器轉子仍在慣性作用下高速旋轉。這樣就會造成渦輪增壓器轉軸與軸套之間「咬死」而損壞軸承和軸。此外發動機突然熄火後,此時排氣歧管的溫度很高,其熱量就會被吸收到渦輪增壓器殼體上,將停留在增壓器內部的機油熬成積炭。當這種積炭越積越多時就會阻塞進油口,導致軸套缺油,加速渦輪轉軸與軸套之間的磨損。因此發動機熄火前應怠速運轉三分鍾作用,使渦輪增壓器轉子轉速下降。此外值得注意的就是渦輪增壓發動機同樣不適宜長時間怠速運轉,一般應該保持在10分鍾之內。

3、選擇機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由於渦輪增壓器的作用,使進入燃燒室的空氣質量與體積有大幅度的提高,發動機結構更緊湊、更合理,較高的壓縮比,使發動機的工作強度更高。機械加工精度也更高,裝配技術要求更嚴格。所有這些都決定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高溫、高轉速、大功率、大扭矩、低排放的工作特點。同時也就決定了發動機的內部零部件要承受較高的溫度及更大的撞擊、擠壓和剪切力的工作條件。所以在選用渦輪增壓轎車車用機油時,就要考慮到它的特殊性,所使用的機油必須抗磨性好,耐高溫,建立潤滑油膜塊,油膜強度高和穩定性好。而合成機油或半合成機油恰好可以滿足這一要求,所以機油除了最好使用原廠規定機油外還可以選用合成機油、半合成機油等高品質潤滑油。

4、發動機機油和濾清器必須保持清潔,防止雜質進入,因為渦輪增壓器的轉軸與軸套之間配合間隙很小,如果機油潤滑能力下降,就會造成渦輪增壓器的過早報廢。

5、需要按時清潔空氣濾清器,防止灰塵等雜質進入高速旋轉的壓氣葉輪,造成轉速不穩或軸套和密封件加劇磨損。

6、需要經常檢查渦輪增壓器的密封環是否密封。因為如果密封環沒有密封住,那麼廢氣會通過密封環進入發動機潤滑系統,將機油變臟,並使曲軸箱壓力迅速升高,此外發動機低速運轉時機油也會通過密封環從排氣管排出或進入燃燒室燃燒,從而造成機油的過度消耗產生「燒機油」的情況。

7、渦輪增壓器要經常檢查有沒有異響或者不尋常的震動,潤滑油管和接頭有沒有滲漏。

8、渦輪增壓器轉子軸承精密度很高,維修及安裝時的工作環境要求很嚴格,因此當增壓器出現故障或損壞時應到指定的維修站進行維修,而不是到普通的修理店。

❼ 請比較渦噴和渦扇發動機的不同和優缺點

1、渦噴發動機

渦輪噴氣發動機是一種渦輪發動機。特點是完全依賴燃氣流產生推力。渦噴發動機從大氣中吸進空氣,經壓縮和加熱這一過程之後,得到能量和動量的空氣以高達2000英尺/秒(610米/秒)或者大約1400英里/小時(2253公里/小時)的速度從推進噴管中排出。在高速噴氣流噴出發動機時,同時帶動壓氣機和渦輪繼續旋轉,維持「工作循環」。

渦輪發動機的機械布局比較簡單,因為它只包含兩個主要旋轉部分,即壓氣機和渦輪,還有一個或者若干個燃燒室。

渦噴發動機優點:結構簡單、高空高速性能好。

2、渦扇發動機

全稱為渦輪風扇發動機(Turbofan),由渦輪噴氣發動機(Turbojet)發展而成。與渦輪噴射比較,主要特點是首級壓縮機的面積大很多,同時被用作為空氣螺旋槳(扇),將部分吸入的空氣通過噴射引擎的外圍向後推。發動機核心部分空氣經過的部分稱為內涵道,僅有風扇空氣經過的核心機外側部分稱為外涵道。渦扇引擎最適合飛行速度400至1,000公里時使用,故此現在多數的飛機引擎都是採用渦扇作為動力來源。

渦扇發動機優點 : 效率高,油耗低。

與渦輪風扇發動機相比,渦噴發動機燃油經濟性要差,但是高速性能要優於渦扇,特別是高空高速性能。

渦扇發動機的缺點是結構復雜,設計難度大。

❽ 誰知道伊朗閃電用的是啥引擎,估計是毛子的,應該是渦扇吧,不會還是渦噴吧

應該是通用的 J85-GE-21B ...... F-5拆下來的 .........

渦輪噴射發動機 ....

❾ 伊朗隱形戰機哪兒來的

2010年前後在莫哈維試飛場附近空域拍攝到的「戰神」飛機,增加了彈艙和一些天線

基於同樣的對比,「征服者」313採用無遮擋的水泡型座艙和較為奇異的氣動外形,從技術上也是可行的,因為20多年前出現的「戰神」也已經做到了這些,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亞音速飛機對於氣動外形和座艙強度與耐熱性的要求,比超音速飛機低得多。

❿ 渦噴發動機在高空比渦扇性能好

渦扇發動機是利用渦輪帶動發動機前面的風扇轉動,從而產生推力。氣流分叉成兩股。一股是不經過燃燒室的,直接流向發動機尾部,這部分氣流是風扇產生的。另一部分則是由燃燒室的空氣瞬間膨脹加壓產生的,這部分的氣流和渦噴發動機的原理是一樣的。但是與渦噴發動機不同的是,渦扇發動機的大部分推力來自於風扇產生的氣流。有一個指標是衡量這兩部分氣流的比值的,叫做bypass ratio(B)。就是風扇產生的mass flow rate比上了燃燒室產生的mass flow rate。通常來說,飛機在起飛時B可以達到3-4,就是60%——80%的推力來自於風扇。而飛機做level flight(平飛),B大約在0.8-1左右。就是說兩部分氣流幾乎相等。
渦噴發動機就沒有前面的那個風扇了,只有依靠燃燒室的氣流推進了。
渦扇發動機在小於或接近1馬赫的時候經濟性比渦噴好,所以大部分的商用客機使用的是渦扇發動機。而渦噴發動機在大於1馬赫也就是超音速的情況下經濟性好,所以很多的戰斗機使用渦噴發動機。

閱讀全文

與伊朗的渦噴發動機什麼水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英國打工怎麼才是合法 瀏覽:96
什麼是芭蕾義大利轉 瀏覽:848
佛教是多久傳進中國的 瀏覽:598
義大利vs土耳其直播哪裡看 瀏覽:242
為什麼總覺得義大利很弱 瀏覽:385
中國鐵路要修多久 瀏覽:8
為什麼越南那麼多女兵 瀏覽:598
印度民族怎麼分的 瀏覽:242
中國在印度是什麼待遇 瀏覽:86
uk75碼是中國多少碼 瀏覽:648
義大利有哪些國家派出醫療隊 瀏覽:423
哪裡飛義大利機票最便宜 瀏覽:143
越南芽庄乳膠床墊品牌好的有哪些 瀏覽:559
伊朗什麼草莓最多 瀏覽:694
南寧哪裡有義大利面賣 瀏覽:822
義大利哪裡買芬迪 瀏覽:525
不想回中國是怎麼回事 瀏覽:568
美國和伊朗開戰什麼會漲價 瀏覽:385
為什麼伊朗敵對以色列 瀏覽:938
義大利哪裡有首都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