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唐朝時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和伊朗分別被稱為什麼
選A的.
具體解釋:
在唐朝,玄奘到天竺取經,就是到印度半島,那時對阿拉伯人或阿拉伯帝國的專稱為大食,至於伊朗,史稱波斯帝國。
Ⅱ 古代的伊朗叫什麼
叫波斯。
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舊稱譯音,也就是說波斯是伊朗的古名。歷史上在西亞、中亞、南亞地區曾建立過多個的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法維帝國等。極盛疆域東起印度河及蔥嶺,西臨巴爾干半島與地中海,南抵亞丁灣和紅海,北達高加索山脈跟鹹海,波斯帝國是第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古代君主制國家。而波斯人則從薩珊王朝(波斯第二帝國)時期起開始稱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國家為埃蘭沙赫爾,意為「雅利安人的帝國」。
(2)唐朝對伊朗人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伊朗 :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伊朗是文明古國。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國,7世紀後遭不同異族先後入侵。18世紀前期,納迪爾沙推翻外族統治建立阿夫沙爾王朝。19世紀後期起,英國和俄羅斯勢力不斷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
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Ⅲ 從唐開始到清朝 中國對外國人的稱呼
對日本有:東瀛人,扶桑人,倭人,這幾個好象都通用,不分什麼朝代的.比如倭人這個好象漢朝就有,到了明朝還是這么叫
對朝鮮有:高麗人,新羅人
對泰國:暹羅人
柬埔寨:高棉人.
阿拉伯:大食人
古羅馬:大秦人
伊朗:波斯,安息,
印度:西漢時是身毒,東漢是天竺
越南:安南
蒙古:韃靼
菲律賓:呂宋
這是我知道的,其他的可能還有更多,但是古代中國主要就是與亞洲的這幾個國家交往,所以記載中的外國會比較少.先給你寫這么多.
Ⅳ 唐朝人為什麼會稱阿拉伯人為「大食」
波斯語的音譯。阿拉伯語本來歸為伊朗部族,只不過阿拉伯人和該部落接觸時間較長,耳濡目染之下波斯人便喜歡以該部落稱呼整個阿拉伯民族,中國人通過波斯人口中得知阿拉伯人,因此使用大食一詞稱呼阿拉伯人。
隨著阿拉伯哈里發帝國的向東擴張,使伊朗、中亞地區講伊朗語的人逐漸改奉伊斯蘭教,而講伊朗語的穆斯林也被視為阿拉伯人,並被一些挨得近的民族稱為大食人,因而大食的涵義隨之擴大。
Ⅳ 過去的強國,古代的伊朗叫什麼
叫波斯。
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舊稱譯音,也就是說波斯是伊朗的古名。歷史上在西亞、中亞、南亞地區曾建立過多個的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法維帝國等。極盛疆域東起印度河及蔥嶺,西臨巴爾干半島與地中海,南抵亞丁灣和紅海,北達高加索山脈跟鹹海,波斯帝國是第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古代君主制國家。而波斯人則從薩珊王朝(波斯第二帝國)時期起開始稱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國家為埃蘭沙赫爾,意為「雅利安人的帝國」。
(5)唐朝對伊朗人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伊朗 :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伊朗是文明古國。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國,7世紀後遭不同異族先後入侵。18世紀前期,納迪爾沙推翻外族統治建立阿夫沙爾王朝。19世紀後期起,英國和俄羅斯勢力不斷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
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Ⅵ 唐朝初年人們稱現在的伊朗為
波斯。
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舊稱譯音,歷史上在西亞、中亞、南亞地區曾建立過多個的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菲王朝等。極盛疆域東起印度河及蔥嶺,西臨巴爾干半島與地中海,南抵亞丁灣和紅海,北達高加索山脈跟鹹海,波斯帝國是第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古代君主制國家。而波斯人則從依蘭沙赫爾時期起開始稱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國家為埃蘭沙赫爾,意為「中古雅利安人的帝國」。
Ⅶ 中國歷代對外國人的稱呼
一、亞洲:
1、對日本稱呼:扶桑、東夷、東瀛或倭奴;當侵略我國時,又稱日本人為倭寇。
2、對朝鮮稱呼:樂浪郡、高麗和新羅。
3、對越南稱呼:安南。
4、對菲律賓稱呼:呂宋。
5、對泰國稱呼:暹羅。
6、對柬埔寨稱呼:扶南、真臘和高棉,新中國建立後還曾稱呼為紅色高棉。
7、對緬甸稱呼:撣國、驃國、蒲甘和大光等。
8、對阿拉伯稱呼:大食。
9、對伊朗稱呼:波斯或安息。
10、對印度稱呼:身毒和天竺。
11、對稱呼尼泊爾:尼婆羅。
12、對印度尼西亞稱呼:爪哇或三佛齊。
13、對馬來西亞稱呼:柔佛或馬六甲。
14、對寮國稱呼:堂明、南掌和寮國。
15、對斯里蘭卡稱呼:錫蘭。
二、歐洲:稱呼歐洲人為歐羅巴人。
1、對古代羅馬也就是今天義大利稱呼:大秦。
2、對法國稱呼:高盧。
3、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稱呼:佛郎機。
4、對英國人稱呼:撒克遜。
5、對俄羅斯稱呼:羅斯、基輔羅斯和羅剎等。
三、非洲:稱呼非洲人為昆侖奴人。
1、稱呼埃及:米昔兒。
2、稱呼索馬里:弻琶羅。
3、稱呼東非為甘棠。
4、稱呼蘇丹為努比阿。
5、稱呼肯亞為麻林國。
Ⅷ 大食是唐朝時對現在哪個國家的稱呼
大食是唐朝時對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國的專稱,大概是現在的中東地區的伊朗等國家。
中文名:大食
外文名:tazi
學 名:阿拉伯帝國
所屬洲:亞、歐、非三洲
首 都:麥地那、大馬士革、巴格達
主要城市:大馬士革、巴格達、耶路撒冷
語 言:阿拉伯語
主要宗教:伊斯蘭教
大食(tazi或taziks ,dàyi),或譯「大石」「大寔」。原為伊朗對阿拉伯一部族之稱,後為中國唐、宋時期對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國的專稱和對阿拉伯、伊朗穆斯林的泛稱。按其民族服裝顏色分白衣大食、黑衣大食、綠衣大食三種。
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如《通典》、《舊唐書》、《新唐書》、《唐會要》、《宋史》、《遼史》、《資治通鑒》等,均稱阿拉伯帝國為大食國,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四大哈里發時期(632年—661年)和倭馬亞王朝(661年—750年)、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兩個世襲王朝。最強盛的時候,疆域東起印度河和中國西部邊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達裏海以及法國南部,南接阿拉伯海,是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之後又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1258年,被蒙古帝國西侵統帥旭烈兀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