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8歲的天才陶哲軒,智商超高二十歲之前獲得很多獎項,後來怎樣了
雖然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但是普通人中出現天才的幾率也不小,但是畢竟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能有幾個閃耀的小天才足夠父母老師學校甚至是祖國驕傲的了,說起年少成名的小天才確實不少,有十歲參加高考就考上大學的,有十多歲就讀完博士後的,但是大多數這些小天才在長大以後都淪為眾人,因為光有天賦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後天的努力和培養,所以還是大部分的天才最後都會像傷仲永一樣
所有的天才都得益於後天教育的環境,因為他的父母不僅可以言傳身教,還會為他提供良好的教育,在加上他自己的天賦才會有這樣的成果,所以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雖然沒有超高的天賦但是一定要保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
Ⅱ 中國神童陶哲軒,智商比愛因斯坦高30,如今怎樣
對於我們數學不太好的夥伴來說,學習數學可能是一件令人禿頭的事情。將那些復雜公式、符號運用起來無疑於一次又一次將人放在地上摩擦。
可是,陶哲軒在他兩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就發現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賦,他對於數字很是敏感。在他幼兒園的時候,他的母親就有意識地培養他的數學能力,讓他接觸、學習小學的所有的數學知識。
他鼓勵中國的學生認真的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樂趣。同天下午,在人民大會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的會見這位數學界閃亮的明星。
實至名歸,幸福美滿
他的天才已經不用再說了,他已經用他的成績給了大家一個交代。少年成名的他,為人低調,沒有被名利所累,他依然一心撲在他所熱數學上。
有人可能會說他能取得如此的成就,都是因為他有如此之高的智商,高智商的人做什麼都很簡單?我想說,這只是一個悖論。我不能否認智商可能在某一方面發揮了作用,但是後天的努力也是至關重重要的。
不能以自己的不努力來要求一個具有天分,很努力的人,憑什麼學的沒有你好?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愛迪生曾經說:"世間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的勞動而能夠得到的。"
在事業上已經有成的陶哲軒,也在一次講課時,遇上了那個在未來會陪他走進婚姻殿堂的勞拉。他們認識了,陶哲軒的世界裡就不只有數學的,也開始有了另外一樣東西,它的名字叫愛情。
有人可能會說勞拉長的不漂亮,配不上陶哲軒的好樣貌。人是視覺動物,但是人更是一個思維的人,兩個靈魂契合的能產生靈與肉的結合。
一個人他的內在遠比他的皮囊更重要,因為皮因為外在的皮囊它會隨著時間的老去,而內在的深度只會隨著時間的沉澱而越發的醇厚。勞拉和陶哲軒在美國結婚了,婚後他們育有一兒一女,家庭幸福美滿。
Ⅲ 陶哲軒活了多少歲
1975年7月17日,陶哲軒出生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兩歲時,父母就發現了他在數學方面的早慧,3歲半時被送進一所私立小學。然而,盡管智力明顯超常,但他卻不懂得如何與比自己大兩歲的孩子相處。幾星期後,父母明智地將他送回了幼兒園。在幼兒園的一年半時間里,由母親指導,他自學了幾乎全部的小學數學課程。其間,父母開始閱讀天才教育的書籍,並且加入了南澳大利亞天才兒童協會,他也因此結識了其他的天才兒童[12] 。
1980年,5歲時父母將他送到離家兩英里外的一所公立學校,因為這所小學校長向他們承諾可以為陶哲軒提供靈活的教育方案。一入學,陶哲軒就進了二年級,但他的數學課則在五年級上。
1982年,7歲時開始自學微積分,小學校長在他父母的同意下,主動說服了附近一所中學的校長,讓陶哲軒每天去該校聽中學數學課。之後陶哲軒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內容是關於用Basic程序計算完全數。
陶哲軒
1984年,8歲半時升入了中學,經過一年的適應後,他用三分之一時間在離家不遠的弗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學習數學和物理。在此期間10歲、11歲、12歲的陶哲軒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分別獲得銅牌、銀牌、金牌。
1989年,14歲時正式進入他中學時去聽課的弗林德斯大學。
1991年,16歲時獲得弗林德斯大學榮譽理科學位。
1992年,17歲時獲得弗林德斯大學碩士學位。同年來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師從沃爾夫獎獲得者埃利亞斯·施泰因(Elias Stein)。
1996年,21歲時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
1999年,24歲時被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正教授。
2006年,31歲時獲得菲爾茨獎,在5月22日至30日的第25屆國際數學家大會,接受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的頒獎。
2007年,擔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James and Carol Collins講席教授;同年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
2008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授予的艾倫·沃特曼獎。
2009年12月,成年後的陶哲軒第一次來到中國,作為總決賽的面試主考官,參與第二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的評審工作[13] ;
Ⅳ 高考760分的天才陶哲軒,智商遠超愛因斯坦,如今怎麼樣了
愛因斯坦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偉大的科學家,他被人們稱為天才,他在科學領域上做出的很多研究對後世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至今人們還在應用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愛因斯坦取得的成就與他的高智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般智商在140以上者稱為天才,而愛因斯坦的智商被稱為天才已是綽綽有餘,不過接下來要說到的這位天才比愛因斯坦的智商還要高,他就是陶哲軒,1975年7月17日出生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是一位華裔數學家。
陶哲軒的家庭環境也是非常優越的,他的爸爸媽媽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因此陶哲軒的父母從小就給陶哲軒營造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在1972年代時候,陶哲軒的父母就移民澳大利亞。
陶哲軒在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他的天賦異稟,在他兩歲的時候,父親就發現了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賦,在他3歲半的時候就被送進一所私立小學,但是由於年紀太小,他無法與其他小朋友相處,於是只能被迫送回幼兒園。
陶哲軒還拿過菲爾茨獎、拉馬努金獎、麥克阿瑟天才獎,2008年獲得艾倫·沃特曼獎,2015年獲得科學突破獎—數學突破獎,年紀輕輕的他就擁有這么多的成就,確實讓人羨慕不已,不過相信天才的背後也一定付出了很多汗水。那麼大家對於陶哲軒還有什麼想說的呢?
Ⅳ 如何評價陶哲軒的工作
作為高校的一名數學專業博士生,同時也是一名數學方面的愛好者,平日對於一些數學家有所了解,所以很想針對你提出的問題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希望以下為大家分享的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
陶哲軒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家,他的才華和目前所取得的成就無疑是讓很多人所欽佩的,他確實為世界數學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我們可以具體結合他的成長經歷以及重要學術成果來一起認識陶哲軒及其數學工作,我們也能由此對他有自己的評價。
總結
從上述陶哲軒的成長經歷和他所做的數學方面的工作,我們可以看出,陶哲軒的數學天賦絕非一般的高,他的研究成果也是世界級的,他因此也被稱作「數學界的莫扎特」。透過他的故事,我們也能發現,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天分固然很重要,但更要有興趣,此外,良好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中國著名數學家吳文俊先生評價說:「陶哲軒這個人是公認了不起的。我雖然沒和他見過面,但在很多座談會上時常聽到別人贊嘆他,提起他多方面的成就。」
在陶哲軒獲得菲爾茲獎的時候,菲爾茲獎組委會寫的頒獎詞是:「陶哲軒是一位解決問題的頂尖高手……他的興趣橫跨多個數學領域,包括調和分析、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和組合論。」
總的說來,陶哲軒的成長之路中對於學習的濃厚興趣和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是一位真正有才華的相當出色的數學家,他的工作也無疑是世界一流的。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於陶哲軒的成長及工作的一些評價,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內容轉自「數學經緯網-頭條號」)
Ⅵ 華裔天才少年陶哲軒,智商超愛因斯坦,8歲高考760分,現狀如何
陶哲軒——8歲時參加SAT美國高考數學部分測試取得760的高分(滿分800分)。陶哲軒曾做過一次智力測試,結果表明他的智商達到了230分,比愛因斯坦的165分還要高出許多!
天才不是成功的必然
出現在陶哲軒這個名字前頻率最高的詞是"天才"。然而,"天才"二字背後更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的是什麼呢?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對於陶哲軒的家人和40多年前的數學界來說,他就是一輪初升的紅日,不僅照進了父母的生活,更為整個數學界帶來了新的光亮。
優秀明智的父母為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成長環境。在他幼兒園時,父母為了更好地教育他,閱讀了大量天才教育的書籍。父母都是受到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會帶年少的陶哲軒拜訪退休的數學教授,他們一起喝下午茶,並且討論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
靈活包容的學校為他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陶哲軒五歲時,為了讓陶哲軒受到靈活的教育,父母將他送到離家兩英里外的一所公立學校。
陶哲軒沒有按部就班地上一年級,而是直接就進入了二年級,因為他的數學天賦極高,所以他的數學課則在五年級上。七歲時,他開始自學普通孩子大學時才開始接觸的微積分。父母和老師都尊重孩子的意願,只要他想,隨時可以跳級。
開放包容的社會為他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和學術環境。1985年,埃爾德什來到了澳大利亞進行講學,見到了10歲的陶哲軒並審閱了陶哲軒寫的論文。陶哲軒曾談過這次經歷,他認為埃爾德什讓10歲的他感受到了平等相待,即使相差幾十歲,已經可以算是爺孫輩,他們卻因為數學而像朋友和知己一樣交流意見。
在讀博士期間,陶哲軒自述圍繞在他身邊的都是比他年長的人,但是他們卻有相似的背景,都熱愛著數學,他們互相尊重並且共同提升數學水平。這些都為陶哲軒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堅持正確的成長軌跡
歌德曾說:"獨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徵。"陶哲軒在數學方面的早慧以及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使得他總是比同齡人更加迫切地追求新的數學知識,解決更難的數學問題。
陶哲軒父母沒有選擇"拔苗助長",而是循序漸進,尊重孩子的意見。這顯然是極其正確的決定,避免重蹈"仲永"覆轍。
物極必反,盛極而衰。外界的贊譽可以使人膨脹,同樣會給人造成壓力,這個世界上全都是別人,只有一個是自己。只有屏蔽外界的聲音,一心做好自己,堅持自己的獨立性,才能一路前行,到達成功的彼岸。相反,如果無法釋放壓力,過於在乎外界的評價,就很容易被左右而陷入自我懷疑,最終導致誤入歧途。
天才的蛻變之路
盡管陶哲軒的智商遠超常人,但對他來說,堅持不懈,勤奮進取以及日復一日對數學的熱情與努力,才是取得今日成就的關鍵。
在一次考試中,陶哲軒因為沒有做好充分的准備,在掛科的邊緣瘋狂試探。這次經歷給從小到大學習上順風順水的陶哲軒敲響了警鍾,這不僅僅是一次挫折,也被陶哲軒視為職業生涯的轉折點。破繭成蝶有時確實是一瞬間的事,換來的卻是蛻變後持久的美麗和攝人心魄的魅力。
"天才"陶哲軒已經完成了蛻變,成為了真真正正的數學家!
數學界的璀璨之星
2006年,31歲的陶哲軒斬獲有"數學界中的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茨獎。
陶哲軒的存在,不僅僅向世人展現了什麼是天才,更向世人證明了聰明在於懂得學習,天才在於日積月累的學習,所謂天才,實際上還是依靠著不斷地學習。正如劉開在《問說》中寫道:"理無專在,學無止境也。"
數學家陶哲軒是一位怎樣的人呢?有人說他是少年天才,年少成名,風光無限;有人說他理想主義,他的數學理論在實際生活中很少用到;有人把他往天上捧,亦有人把他踩到泥土裡……
他帶的博士生評價他時,說他非常"謙遜",因為從小背負著"天才"的光環,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壓力,希望自己能夠名副其實。學生還說他理解能力極強,別人讀懂兩篇文章,他可能已經讀了五篇,說不定還順手寫了話題的梗概。
幸福的"普通人"
由於陶哲軒在數學領域的天賦和成就,陶哲軒被人稱作——"數學界的莫扎特"。但陶哲軒的性格與莫扎特卻大相徑庭,莫扎特雖音樂天賦極高,卻性格怪異。很多天才的性格都可以用怪異來形容,可陶哲軒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僅僅是天才,更是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在外他是備受敬仰的教授,可是回到家中也和大多數家庭中的奶爸一樣,時而也會粗心大意忘掉一些家庭瑣事、被妻子催著接送孩子上下學,一路上還不停地噓寒問暖;在媒體和大眾眼裡他是年少成名的天才,可是他為了對得起"天才"二字私下裡付出了多少投入和汗水,又有誰知道呢?
很多人是因為沒有能力去選擇,只能做一個普通人,但對於陶哲軒來說——在千千萬萬條選擇中,他卻選擇了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Ⅶ 有沒有比陶哲軒更優秀的數學家
活著的年輕數學家還真沒有比陶哲軒更優秀的,現在數學分支已經很細了,隔行如隔山,但陶哲軒很厲害,開數學大會的時候能對每個獲獎的論文評論並很專業,他的研究方向也是對每個方向都有涉獵.
Ⅷ 數學天才8歲高考考出760分,智商測試超愛因斯坦,陶哲軒現在怎樣了
知識是產生對人類自由的熱愛和原則的唯一源泉。
在現代社會上,很多個家庭都在培養所謂的天才兒童,但是這些家長們卻忘了很多孩子在出生的時候,智商就已經註定了,即便後天再怎麼努力也無法超越那些所謂的天才。盡管99%的汗水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卻是那1%的靈感,這句話同樣也道出了天才和普通人之間的差別。
總結
很多家長口口聲聲的說著為自己孩子好,讓這孩子幸福生活一輩子,但實際上他們所作所為正是給孩子套上了一個枷鎖,年紀小小的孩子,每天輾轉於輔導班,興趣班,看似是為他們好,提高他們的成績,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技能,但是這些孩子內心真正的想要這些嗎?他們或許只想看一會電視和小夥伴玩耍。因為學業沒有童年,因為學業過得像一個機器人一樣,這就是孩子們的痛苦。
Ⅸ 8歲高考得760分!號稱是天才的陶哲軒現在怎麼樣了
陶哲軒現在過得很好,他還擔任過第二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的評審工作,又到清華大學做過演講,是公認的數學天才。
現在,陶哲軒已經四十五歲,雖然已經是中年,但是他的研究能力還是非常強的,在2009年的時候,他還來到中國,擔任第二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的評委,並且還在清華大學做了演講。陶哲軒也的確是一位天才數學家,他在數學上有著極高的天賦,加之後天付出了遠超常人的努力,所以才會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總而言之,陶哲軒現在過得非常好。
Ⅹ 論天賦,陶哲軒能比得上伽羅瓦嗎
伽羅瓦是脾氣不好的天才,其最大的特點是應該是發現新的東西。學習5年數學就能獲得如此成就,絕對是天才中的戰斗機。他甚至預測到了自己的死亡。
陶哲軒是個脾氣好的天才,即使伽羅瓦不夭折,其成果的數量一定沒有陶哲軒多。
如果,拿兩者在相同的年齡,相同的學歷比,陶哲軒在這個年齡時,沒有發現新的學科。由於數學界,認為發現新學科,新的數學疆界是頂級的工作,所以,伽羅瓦還是厲害一些。
當然,陶哲軒的歲月還長,上升空間還大得很。這兩個人的位置也有可能在反過來。
隨便說一句,陶哲軒自己可是認為其能力比不上那個俄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