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蘇入侵伊朗的戰爭過程
在英蘇聯合入侵前夕,伊朗陸軍規模約為12萬人,編為兩個配備105毫米斯科達火炮的皇家近衛師(均駐扎在德黑蘭),9個普通師(分別駐扎在全國六個軍區,其中5個師在北方防備蘇聯,4個師在南方防備英國),5個憲兵旅,以及1個獨立的機械化旅(裝備捷克製造的AH-IV和TNH坦克,若干英制1921型羅爾斯·羅伊斯裝甲車以及美製TK-6裝甲車)。伊朗皇家空軍擁有大約400架飛機,編為8個大隊。伊朗海軍在裏海中有2艘炮艇、5艘魚雷艇、1艘武裝拖船和1艘武裝遊艇,在波斯灣有2艘義大利建造的炮艦,4艘炮艇,3艘魚雷艇和1艘拖船。
英軍的入侵部隊包括第8和第10印度師,第2印度裝甲旅,第9裝甲旅和第21印度步兵旅。蘇軍則從外高加索和中亞軍區的第44、47和第53軍中抽調了入侵部隊。 1941年8月25日凌晨零點,由諾維科夫將軍指揮的一支約2000人的蘇軍摩托化部隊在亞塞拜然南部納希契萬地區渡過阿拉斯河,進入伊朗境內,很快佔領了馬庫(Maku)和霍伊(Khoi),隨後經大不里士向東進軍。東邊500公里外,另一支2000人的蘇軍縱隊沿著裏海南岸向東進軍,佔領了恩澤里港和拉什特,並逼近加茲溫城,不久在那裡與第一路軍會合。第三路蘇軍1000人在沙赫港登陸,攻佔戈爾甘和呼羅珊省北部,隨後推進至鐵路樞紐塞姆南和沙赫魯德。為了恐嚇伊朗軍隊和平民,令其放棄抵抗,蘇軍飛機在入侵當天轟炸了大不里士、拉什特、加茲溫和雷扎耶,次日轟炸了德黑蘭郊區。兩天的空襲一共炸死83名伊朗平民和12名軍人。
面對蘇聯的突然進攻,毫無准備的伊朗軍隊大部分在軍營里被繳了械。校級以上的軍官和情報官員被內務人民委員部的軍官甄別出來,一些人被帶到巴庫審問,此後下落不明。一些伊朗軍人趁夜色掩護逃出軍營,跑到附近民居中躲藏。一些對德黑蘭統治不滿的地方部落則趁機揭竿而起,在蘇聯卵翼下控制了北方山區。
在北方戰線沒有發生海上戰斗,不過蘇軍在沙赫港登陸時,裏海區艦隊的艦艇之間曾發生誤擊。 在卡侖河口附近的沙普赫爾港(縱貫伊朗鐵路的起點),一支搭載登陸部隊的英澳聯合艦隊在8月25日凌晨4時08分悄悄駛入港口。這支小艦隊包括「亞拉」號炮艦(HMAS Yarra)、「法茅斯」號護衛艦(HMS Falmouth)、「卡寧布拉」號輔助巡洋艦(HMAS Kanimbla)、1艘炮艇、2艘武裝遊艇和2艘武裝的內河客船。見港內敵艦毫無防備,艦隊指揮官哈林頓准將下令突然開火。「亞拉」號一炮擊中伊朗海軍最大的軍艦——「虎」號(Babr)炮艦,將其重創。「亞拉」號隨後進入卡侖河航道,用艦上的3磅炮和機槍掃射其餘的伊朗炮艇,對方水兵紛紛跳河逃命。到凌晨5時30分,英澳艦隊上搭載的印度陸軍士兵全部登陸完畢,佔領了港口。
在沙普赫爾港還停泊著5艘德國貨船和3艘義大利貨船,雖然這些船始終處於兩艘伊朗軍艦的監視之下,但是它們的存在始終使英國感到不安,擔心其船員利用可乘之機在阿拉伯河中將船炸沉,以堵塞阿巴丹大型煉油廠船塢的唯一入口。當盟國艦隊開入沙普赫爾港時,兩艘德國船的船員便開始炸船。其中一艘在爆炸前被登船的澳大利亞士兵控制住,另外一艘德國商船「霍亨菲爾」號(SS Hohenfel)的船員成功地引爆了船內的炸葯,但是鑿船的位置選擇不當,因此未能阻塞河道。沙普赫爾港內其餘的軸心國貨船全都被俘。
在阿巴丹港,英國海軍「肖漢」號炮艦(HMS Shoreham)擊沉了「虎」號的姐妹艦「豹」號(Palang)炮艦,港內的其他伊朗軍艦不是被擊毀,就是被俘。「亞拉」號和「卡寧布拉」號隨後前往霍爾木茲海峽口的阿巴斯港,在那裡擊毀並捕獲了義大利商船「希爾達」號。
8月25日白天,英國皇家空軍的一隊「布侖海姆」輕型轟炸機奇襲了阿瓦士機場,停在那裡的伊朗飛機還沒來得及起飛就被炸毀在地面上。接著,8000多名英印士兵乘船沿卡侖河北上,在一天的激戰之後佔領了阿瓦士。另一路英軍從伊拉克的哈納根出發,在25日凌晨4時越過邊界,在克爾曼沙赫附近遭到伊朗軍隊的堅決抵抗,4天後才佔領克爾曼沙赫油田。伊朗南部的各個空軍基地被英軍一掃而光,空軍官兵被遣散回家,伊朗空軍的飛機則被英軍士兵拆毀。在巨大的杜珊·塔佩空軍基地,英軍接收了那裡的沙阿茲飛機組裝廠,15架剛從美國運來的、嶄新的寇蒂斯「霍克」戰斗機(其中5架還沒拆箱)被英國人沒收,運到了印度。 在德黑蘭,禮薩國王在8月25日凌晨從曼蘇爾首相那裡得知英蘇軍隊入侵的消息,他迅即向蘇聯大使和英國公使表示准備答應兩國政府的要求。然而英蘇使節的答復卻是,兩國的軍隊將繼續向前挺進。
8月27日,曼蘇爾首相被國王免職,新首相下令伊朗武裝部隊停止抵抗。8月30日,英蘇大使要求伊朗軍隊全面停止抵抗,將除外交人員之外的全體德國僑民一律驅逐出境,伊朗為盟國取道其領土運輸軍火武器和戰爭物資提供方便。8月31日,英蘇兩國要求伊朗將德國僑民轉交蘇軍和英軍處置。9月9日,伊朗新首相取得議會的同意,答應了盟國的條件。然而第二天英國和蘇聯再度向伊朗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伊朗在48小時內必須關閉德國、義大利、羅馬尼亞和匈牙利使館,交出德國僑民,否則盟軍將全面佔領伊朗。
B. 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伊朗現有多少軍人
中國二百萬,美國三百萬,英國一百五,法國一百八萬,義大利一百萬,伊朗三百五十萬
C. 伊朗和朝鮮哪個軍事實力更強
世界軍事實力排行榜(《福布斯》最具權威排名) 伊朗沒進前10名
第八: 朝鮮
陸軍
約95萬人。編有20個軍(其中1個裝甲軍、4個機械化軍、12個步兵軍、2個炮兵軍、1個首都防禦軍、27個機械化步兵師、15個裝甲旅、14個機械化步兵旅、21個炮兵旅、9個火箭發射旅;1個特種作戰軍(8.8萬人),10個狙擊旅(包括2個旅、1個空降旅)、12個步兵旅(包括3個空降旅)、17個偵察團、1個炮兵空降營、8個特種任務營;6個直屬炮兵旅、1個「飛毛腿」地對地導彈旅、1個「蛙」式地對地導彈旅:14個特種炮彈火箭炮旅。
主戰坦克:約3500輛,主要型號有T-34型、T-54/55型、T-62型、Type-59型。
輕型坦克:560輛,主要有FT-76型、M-1985型。
裝甲輸送車:2500輛,主要型號有BTR-40/50/60/152型、Type-531型、M-1973型、BTR-80A型。
牽引火炮: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3500門。
自行火炮: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170毫米4400門。
火箭炮:107毫米、122毫米、240毫米2500門。
追擊炮:82毫米、120毫米、160毫米7500門。
地對地導彈:"蛙"式-3/-5/-7型24枚,「飛毛腿」C型大約30枚。
地對空導彈:SA-7/-16型1萬余枚。
反坦克導彈:AT-1型AT-3型、AT-4型、AT-5型若干枚。
無坐力炮:82毫米B-10型1700門。
防空高炮:14.5毫米、23毫米、37毫米、57毫米、85毫米、100毫米總共1.1萬門。
空軍
8.6萬人。編為6個航空師,作戰飛機621架。號稱有700架第一線戰機,若仔細的評估老舊的中國制J-5 就有240架,J-6、強5、MiG-21也有380架,空有多的數量在質的方面確很差,都是第二代老舊戰機。近期和俄羅斯合作組裝MiG-29約數 120架左右,但對戰力的提升有限。
戰斗機:米格-17型107架,米格-19型159架,米格-21型130架,米格-23型46架,米格-29型16架,蘇-7型18架,蘇-25型35架,米格-29/AS型25架、米格-29/US型5架。
轟炸機:H-5型82架。
運輸機:安-2/雅-5型300架、安-24型6架、伊爾-18型2架、伊爾-62M型4架、圖-134型2架、圖-154型4架。
直升機:米-24型24架、「休斯」500D型80架、米-2型139架、米-8/-17型15架、佐-5型48架。
教練機:米格-21型6架、米格-19型機7架、米格-17型機10架、雅克-18型170架、FT-2型35架。
空對空導彈:AA-2型、AA-7型若干枚。
地對空導彈:SA-2型45枚、SA-3型7枚、SA-5型2枚,SA-7/14/16型數千枚。
海軍
4.6萬人。編有2個艦隊司令部
潛艇:蘇制R級潛艇22艘、W級潛艇4艘、小型潛艇45艘、海岸潛艇21艘。
護衛艦:「羅津」級2艘、「蘇湖」級1艘。
輕型護衛艦:「沙里院」級4艘。
導彈快艇:「西州」級15艘、「奧薩」級8艘、「黃蜂」級4艘、「蚊子」級10艘、「瑞興」級6艘。
魚雷艇:共103艘,其中「新興」級3艘、「滬松」級大約60艘、「新浦」級40艘。
巡邏艇:總共158艘,其中「海南」級大型巡邏艇4艘、「大青」級大型巡邏艇13艘、「索曼」級大型巡邏艇6艘、「索1」級近海巡邏艇18艘、「上海」級高速攻擊艇12艘、「椒島」級高速攻擊炮艇3艘、漁船改裝巡邏艇大約100多艘。
掃雷艇:「陸島」系列23艘。水陸兩棲登陸艇10艘。
水面支援船:共7艘,其中海上拖船2艘、偵察船1艘、氣象測量船1艘、潛艇救護船3艘。
岸防部隊 地對艦導彈團2個,「蠶」式導彈基地6處,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岸炮若干門。
D. 透視伊朗軍事實力及裝備有多少中國貨
空軍裝備應該有殲7
導彈有C-601、C-802反艦導彈、紅箭系列反坦克導彈、紅旗系列防空導彈等
陸軍裝備主要是輕武器及火炮
海軍裝備主要是導彈快艇
可能還有些電子設備提供
E. 埃及和伊朗哪個軍事實力強
伊朗武裝力量
兵力 現役部隊51.3萬人。
陸軍
約32.5萬人。編有4個軍司令部、4個裝甲師(每師轄3個裝甲旅、1個機械化旅、4~5個炮兵營)、6個步兵師(每師轄4個步兵旅,4~5個炮兵營)、1個空降旅、1個突擊師、1個特種部隊師、5個炮兵群、若干獨立裝甲、步兵、突擊旅。
主戰坦克:約1135輛,其中T-54/-55型和T-59型共約500輛,T-62型75輛,T-72型120輛,「酋長」MK-3/-5型140輛,M-47/-48型150輛,M-60Al型150輛,「佐勒菲卡爾」式若干輛。
輕型坦克:「蠍」式80輛。
裝甲偵察車:EE-9「響尾蛇」式35輛。
步兵戰車:BMP-1型300輛,BMP-2型140輛。
裝甲人員輸送車:約590輛,其中BTR-50/-60型300輛,M-113型250輛。
牽引炮:1950門,其中105毫米130門,122毫米500門,130毫米1100門,152毫米30門,155毫米170門,203毫米20門。
自行炮:共290門,其中122毫米60門,155毫米160門,170毫米10門,175毫米30門,203毫米30門。
火箭炮:共664門,其中107毫米500門,122毫米155門,240毫米9門。
迫擊炮:共6500門,其中60、81、82、107、120毫米各若干門。
地地導彈:「飛毛腿」E/C式10部,約300枚導彈;CSS-8型25部,約150枚導彈;「謝哈布」-3型、「沙辛」-1/-2型等若干枚。
反坦克導彈:「陶」式、AT-3「耐火箱」式若干具、AT-5「拱肩」式若干具。
火箭發射器:73毫米RPG-7型若干具。
無坐力炮:75毫米、82毫米、106毫米、107毫米各若干門。
高炮:約1700門(挺),14.5毫米、23毫米、35毫米、37毫米、57毫米若干。
地空導彈:SA-7型若幹部。
無人駕駛飛行器:若干架。
飛機:共約77架,其中「塞斯納」150/180/185/310型約50架、F-27型19架、「隼」20型8架。
直升機:共633架,其中AH-1J型武裝直升機100架,CH-47C型重型運輸直升機40架,「貝爾」214A型130架,AB-214C型35架,AB-205A型70架,AB-206型130架,AB-212型12架,「貝爾」204型30架,「休斯」300C型5架,RH-53D型9架,SH-53D型17架,SA-319型10架,UH-1H型45架。
海軍
約1.8萬人,包括海軍航空兵和2600名海軍陸戰隊。
海軍基地6個:阿巴斯港(海軍司令部所在地)、布希爾、哈布克、恩澤利港、霍梅尼港和恰赫巴哈爾。
潛艇:5艘,其中「基洛」級3艘。
護衛艦:3艘。
輕型護衛艦:2艘。導
彈攻擊快艇:20艘。
巡邏艇:41艘。
水雷戰艦艇:14艘。
兩棲艦艇:9艘。
後勤支援艦艇:30艘。
海軍航空兵
2000人。裝備戰斗機5架,武裝直升機29架,海上偵察機共10架(其中P-3F型5架,130-228型5架),反潛機20架(其中SH-3D型14架,AB-212型6架),水雷戰直升機1個中隊(RH-53D型9架),運輸機1個中隊(「司令官」式4架、F-27型4架、「隼」20型1架,AB-205型5架、米-171型4架,AB-206型直升機若干架)。
海軍陸戰隊
2個旅,共2600人。
空軍
約4.5萬人(其中包括1.5萬名防空部隊)。編有16個攻擊/戰斗機中隊、1個偵察機中隊、1個加油/運輸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5個地空導彈中隊和16個地空導彈營。
戰斗/對地攻擊機:F-4D/E型66架、F-5E/F型60架、蘇-24MK型24架,蘇-25K型7架。
戰斗機:F-14型25架、F-7M型24架、米格-29A/UB型30架。
海上偵察機:C-130H-MP型5架。
偵察機:RF-4E型15架。
加油機/運輸機:波音707型3架,波音747型1架。
運輸機:波音747F型6架、波音727型1架、C-130E型18架、「司令官」690型3架、F-27型15架、「隼」20型4架、「噴氣星」式1架、PC-6B型10架、Y-7型2架,「伊爾」-76型若干架,Y-12型9架。
直升機:AB-206A型2架,「貝爾」214C型39架,「沙巴維茲」2061型若干架,CH-47型5架。
教練機:「比奇"F-33A/C型26架,EMB-312型10架,PC-7型40架,T-33型7架,FT-7型15架,F-5B型20架,TB-21型8架,TB-200型4架。
空地導彈:AGM-65A「小牛」式、AIM-9「響尾蛇」式、AIM-54「不死鳥」式各若干枚,另可能擁有PL-7型、AA-8/-10/-11型若干枚。
地空導彈:「霍克」式100部,「輕劍」式30部、「虎貓」式15部、「紅旗」-2J型45部,SA-5型10部,另有SA-7型、FM-80型和「毒刺」式若干枚。
革命衛隊
約12.5萬人
地面衛隊
約10萬人。有哈盧勒、錫蘭、阿布穆薩、臘克等5個基地。編有16-20個師,包括2個裝甲師、5個機械化師、10個步兵師、1個特種部隊師和15--20個獨立旅。配備470輛坦克、620輛裝甲人員運輸車、360門火炮、40門無坐力炮和140門高射炮。革命衛隊獨立作戰或與陸軍協同作戰,如國內發生暴亂則與「民眾動員軍」配合行動。海上衛隊
約2萬人。擁有約40艘快艇,配備反坦克導彈、無坐力炮、機槍;「滬東」級導彈快艇10艘,配備C-802型艦艦導彈;岸防炮及CSSC-3(HY2)型艦艦導彈。
航空衛隊
由一名准將指揮(詳細情況不明)。
海上陸戰衛隊
1個旅(約5000人)。
准軍事部隊
「民眾動員軍」約20萬人,多為青年志願者,僅裝備輕武器。憲兵4萬人(包括邊境警察),配備「塞斯納」185/310型飛機若干架、AB-205/206型直升機24架,另有約90艘巡邏艇、40艘其它小型船隻。海軍基地6處:阿巴斯港(海軍司令部所在地)、布希爾、哈爾克、恩澤利港、霍梅尼港、恰赫巴哈爾。
兵役制度
實行義務兵役制,士兵服役期2年。
駐外兵力
革命衛隊駐黎巴嫩約150人;在蘇丹派有軍事顧問。
軍隊體制:
埃總統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最高安全和國防決策機構為最高安全委員會和國防委員會,主席均由總統擔任。總統下設武裝部隊總司令,由國防部長兼任。武裝部隊由正規軍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和防空軍4個軍種。
軍種概況:
埃及4軍總兵力約44萬人。陸軍31萬,編成2個軍團和4個軍區,主要裝備各型主戰坦克3500餘輛,各型裝甲車5000餘輛,各型火炮3000餘門;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2000餘部;「飛毛腿B」型地地導彈發射裝置21部;「小槲樹」、「薩姆—7」等型地空導彈發射裝置1300餘部。
海軍1.9萬,編成2個司令部,7個基地,主要裝備有各型艦艇100餘艘。
空軍3萬人,編有44個中隊,主要裝備各型飛機1000餘架,其中美製F—16戰斗機220架,法國「幻影」2000C型戰斗機17架,武裝直升機120餘架。
防空軍8萬,編有5個師,12個獨立旅,100個高炮營,111個地空導彈營。主要裝備有各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近2000部,23毫米以上各型高炮2000餘門。
近年動態:
自從1998年起,埃及開始實施新的5年現代計劃。其主要建軍動向是:(1)武器來源多樣化。20世紀50年代以前,埃軍裝備主要由英國提供。到70年代中期,埃軍武器裝備又以蘇聯製造的為主。過去25年中,埃軍又進口了大量美製先進武器裝備。目前,埃及陸、空軍武器已主要由西方裝備,而海、防空軍裝備仍是以蘇制為主。今後,埃軍將逐年提高西方裝備比例,同時對現役蘇制裝備進行改進。(2)加強與外軍聯合演習。從1979年起,埃及與美國每兩年舉行一次「明星」演習。埃及還頻繁與法國、英國、義大利、希臘等國舉行海上演習。埃及與阿拉伯國家也常舉行聯合軍事演習。通過聯合軍事演習,埃軍的訓練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
在對外軍事關系中,埃及與美國關系最為密切,美國是埃軍裝備的主要供應國。1984年起,埃及每年從美國得到13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是僅次於以色列的美國第二大受援國。海灣戰爭後,美國還免除了埃及總額達67億美元的全部軍事債務。過去25年裡,埃及共從美國獲得各類援助已達520億美元之巨。▲
F. 兩伊戰爭中,伊朗軍隊是如何採用摩托車作為反坦克武器的
我國古代流傳著這樣一首民歌:“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兄弟倆因奪田產、家財、王位而互相殘殺的,在歷史上的確不勝枚舉。
伊拉克裝甲部隊對伊朗這支出沒無常的摩托車輕騎隊很傷腦筋,不得不把對付摩托車隊的襲擊和有關注意事項寫在各級指揮員的作戰日記里,下達在各項作戰命令中。
G. 伊朗『聖城旅』有多少人
伊朗的「聖城軍」是一支貨真價實的特種部隊,其人數大致在2000-5000人之間,專責執行海外任務。美國已將其列入重點防範和打擊的「KB組織」名單~
H. 求最近戰爭!
俄格戰爭
大致介紹:
2008年8月8日,北京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第29屆奧運會開幕了!可是在亞洲的另一邊,一場戰火卻正在蔓延!!
北京時間8月8日2時,當地時間8月7日22時,喬治亞軍隊對南奧塞梯首府發動閃擊戰,坦克大炮等分三路向茨欣瓦利突擊。8月8日9時,格軍攻佔了茨欣瓦利。他們大概打得太順手,於是在10時40分,開始襲擊駐扎在喬治亞的俄羅斯維和部隊。
遭受襲擊後,俄羅斯軍隊立即做出反應。15時,俄羅斯做出將格軍逐出南奧塞梯的決定;20分鍾後,俄軍裝甲車對進入南奧塞梯;50分鍾後,裝甲部隊開進茨欣瓦利。第58集團軍、第74空降師、特種部隊相繼上陣,空軍海軍全力配合。喬治亞,不過2萬多軍人、1萬多准軍事部隊;第58集團軍,編制員額7萬人,參加過車臣戰爭、別斯蘭人質解救。戰爭的結局不會有什麼懸念,因為這簡直就是一招「排山倒海」。
簡略看看格軍的表現。開戰之初,他們利用偷偷准備的S-200擊落了俄羅斯的圖-22,還有蘇-25等,小露了一把臉。但經過五天的交戰之後,格軍就只剩下潰敗了:公路上被摧毀的坦克車輛隨處可見;被遺棄的火炮遍布城區;海軍主力被對手堵在港內點名,左後生生被拖出港口鑿沉!可憐啊!
開戰六天後,在國際社會調節下,雙方戰事終於平息。
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喬治亞的總統可一下子出名了,竟打破了在奧運會期間不開戰的先例。
發生原因:
第一、歷史問題!
俄羅斯歷史上經過殘酷而且長時間的戰爭,才征服了整個高加索地區。蘇聯將高加索山以南稱為外高加索,劃分成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三個加盟共和國。高加索山以北稱為北高加索,劃歸俄羅斯聯邦。高加索山南北都有奧塞梯。蘇聯根據高加索山把北奧塞梯劃歸俄羅斯,南奧塞梯劃歸喬治亞。這樣奧塞梯被人為一分為二,埋下隱患。
喬治亞在蘇聯時期分離主義傾向一直非常嚴重。斯大林雖然是喬治亞人,也一直在喬治亞進行嚴厲鎮壓。蘇聯解體的時,喬治亞就是一隻帶頭羊。蘇聯解體以後,喬治亞一直非常支持北高加索地區的分離主義勢力,特別是車臣。喬治亞一直是車臣獲得外界援助的重要渠道。
第二、科索沃獨立。俄羅斯一直強烈反對獨立的科索沃,在美歐一些國家的支持下,2008年初宣布獨立,歐美立即承認其獨立,把聯合國反對的分裂變成了正義的獨立。科索沃是斯拉夫民族的文化搖籃,但卻被美國繞過聯合國先攻擊後"霸佔"然後直接支持使其獨立!獨立極大的傷害了同為斯拉夫民族的俄羅斯的文化和民族情感,感覺恍如被扇了一記耳光,此恨在心,卻無奈難報。
第三、北約東擴。北約近年加緊動擴張,形成對俄羅斯包圍和威脅,特別是吸收獨聯體國家(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加入北約議題上,讓俄羅斯受到強大的壓力!近來又傳出美國准備吸收烏克蘭和喬治亞加入北約組織的消息,以及喬治亞的親美政權的迫切希望加入北約投入美國懷抱的做法,讓俄羅斯忍無可忍!
第四、資源問題。喬治亞地處裏海石油和西方市場的中間地帶,位於俄羅斯、伊朗和蘊藏豐富石油的裏海,一條可以繞過俄、伊的輸油管可以直接到達歐洲,裏海石油最終將可能像今天的中東石油一樣對工業世界產生重要影響。這一地緣戰略特點,使喬治亞成為美國和歐洲俄羅斯的焦點熱點。
第五、南奧塞梯獨立問題!南奧塞梯是喬治亞的一個自治州。從1989年起,南奧塞梯就要求與俄羅斯境內的北奧塞梯合並。蘇聯解體後,南奧塞梯自治州一直謀求獨立,不服從格中央政府的管轄。1992年通過全民公決,要求成立獨立共和國及與北奧塞梯合並。因此,格中央政府與南奧塞梯地方當局的矛盾惡化,並導致大規模武裝沖突。長期以來,由於南奧塞梯當局與俄羅斯關系密切,喬治亞經常指責俄羅斯暗中支持南奧塞梯。俄格雙方在南奧塞梯問題上齟齬不斷。
第六、黑海艦隊問題,眾所周知它是前蘇聯海軍中唯一不怕冰凍圍困的全天候艦隊,主要基地和艦隊司令部設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將黑海艦隊擠出地中海,掐斷俄羅斯進入大西洋的入口,減少對北約各國的戰略威懾!
1992年,經過會談,達成有關協議,根據協議,俄、格和南北奧塞梯成立了解決格奧沖突的四方混合監督委員會,由俄、格和南奧塞梯三方組成混合維和部隊負責在沖突地區執行維和使命。
十幾年來,南奧塞梯當局一直初衷不改,有關各方在這一地區的摩擦也時有發生。迄今,格中央政府只控制著南奧塞梯的部分地區。
近幾年,喬治亞與俄羅斯的關系越來越「火爆」:先是說你打了我的無人機,然後是活捉你「偷運導彈」的士兵。這也難怪,喬治亞現在可是緊跟美國教練,沖計北約獎牌。美國的直升機,法國的導彈艇,德國的步槍,都被慷慨的送來,還附帶培訓服務。他們大概以為已經學了「葵花點穴手」,可以沖著北極熊高喊:「我上面有人」,「小心我點你哦」。
於是格中央政府便在歐美的變相支持下,趁全世界目光聚焦北京奧運的時機,忽然出擊,強攻轟炸,意圖解決南奧塞梯問題。
面隊這一切,俄羅斯毫不猶豫,普京強硬而乾脆,立刻出兵相擊,坦克裝甲車直升飛機導彈轟炸機,毫不客氣對喬治亞一通狂扁,喬治亞等不來美國以及北約歐洲國家的支持,只能求饒撤退!俄羅斯利用這一機會,對美國北約東括用炮彈大聲說不!對西亞東歐洲的親美勢力警告,反手摔了美國一個嘴巴!同時顯示了其強大的威懾力!
具體解析:
喬治亞——曇花一現
魯莽開戰 喬治亞在開戰最初的二十個小時中占據主動,擊敗南奧塞梯軍隊,並一度攻佔茨欣瓦利。或許是最初的勝利來得太快,或者是過於相信美國的承諾,格軍開始襲擊駐格的俄羅斯維和部隊,全然不把強大的俄羅斯放在眼中。而喬治亞武裝力量與俄羅斯相比實在過於弱小。現役人員21547人,其中陸軍17767人,海軍892人,空軍1310人,國民衛隊1578人。還有準軍事部隊11700人,包括邊防警衛隊、海防警衛隊和內務部的部隊。共裝備128輛坦克、9架戰斗機。喬治亞軍隊這點家底與當面的俄羅斯第58集團軍和聯合作戰的空、海軍部隊相比,在軍隊數量、武器裝備和空海軍力量支援配合三個方面處於絕對劣勢。格軍隊數量只有對手的五分之一。按進攻作戰的一般要求,對據守堅固要塞的敵人一般要集中5-6倍的數量優勢,而喬治亞面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後面強勁的對手俄羅斯,不惜以弱凌強,以小欺大,不計後果,是明顯違背作戰常識的莽撞之舉格軍武器裝備都是俄系的老式裝備,重型裝備水平遠低於俄軍,再加上個位數級的空軍和海軍裝備,三軍基本不具備起碼的聯合作戰能力。因此,戰局未啟勝負已成定局。
閃電攻擊 如果不把後來的潰敗計入,喬治亞軍隊於奧運會開幕當天的進攻行動還算「精彩」格軍面對此前久攻不克的南奧塞梯軍隊,分別從克維莫尼科季、普里西越過邊境,兵分三路,從茨欣瓦利的南、東、西三個方向發動突然襲擊。戰斗中使用了T-72坦克、BMP-1/2步兵戰車、「達納」152毫米自行火炮、BM-21火箭炮等重型武器。還出動了蘇25強擊機轟炸南奧塞梯軍隊,配合地面部隊推進,用時不到13小時,就攻佔了茨欣瓦利。
由於茨欣瓦利距離南奧塞梯邊界距離很近,從地形條件上看城市南部又向喬治亞一側突出,格軍沿邊界自然走向排兵就能夠形成圍攻部署,應當說,格軍的攻擊部署十分恰當地利用了這一地形特點,再與裝甲部隊強大的突擊能力與快速的機動能力相結合,戰斗進程十分順利,這也反應了格方多年來對南奧塞梯心存不滿,一直在尋機剿除,准備工作十分充分此外,格方軍事行動獲得美國口頭承諾後,自然信心十足。
倉惶敗退 喬治亞對南奧軍事行動可能比總統薩卡什維利想像中的更加順利。在攻佔茨欣瓦利後,格軍就開始襲擊烏比阿吉、凱梅爾季、薩拉布克、傑潘西尼、1134高地、1475高地,以及茨欣瓦利城區俄軍駐地和十多處哨所,打死俄軍維和士兵十多人,打傷數十人。
俄羅斯北高加索軍區第58集團軍奉命趕往茨欣瓦利,增援駐扎在那裡的俄羅斯維和部隊。俄軍從南奧塞梯北部穿越高加索山區,坦克、裝甲車和自行火炮通過羅克斯基隧道進入南奧邊界,攻佔沿途格軍村鎮。8月9日2時,喬治亞軍隊的火力被俄軍全面壓制,傷亡慘重,已經停止向茨欣瓦利射擊。俄羅斯維和部隊和增援的第58軍摧毀大量格軍裝甲車和坦克,參戰的喬治亞戰斗機也被擊落,
面對俄軍強大的正面攻擊行動。格軍開始從佔領的各處地區沿公路後撤,公路上的格軍裝甲目標成了俄羅斯空軍的活靶子,從茨欣瓦利通向哥里和首都第比利斯的多條道路,成了格軍的死亡之路,被摧毀的坦克、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和汽車隨處可見,被遺棄的D-30式122毫米榴彈炮和迫擊炮遍布城區。在俄空軍強大的空中火力打擊下,格軍的後撤行動只能用潰敗來形容,指望美國軍事介入的薩卡什維利一時方寸大亂,面對退兵洪流,除了頻繁的抗議與呼籲外沒有任何作為。喬治亞軍隊以卵擊石,流出的自然是鮮血。
俄羅斯軍隊 鐵拳出擊
快速反應 8月8日15時,俄聯邦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在克里姆林宮召集國家安全會議緊急會議,做出將喬治亞軍隊逐出南奧塞梯的決定。隨後俄軍的軍事行動令世界瞠目:15時20分,俄羅斯軍隊裝甲輸送車隊進入南奧塞梯境內;15時50分,俄羅斯裝甲部隊開進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16時,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將向駐扎在茨欣瓦利的俄羅斯維和部隊增援;17時20分,俄羅斯國防部第58集團軍趕往茨欣瓦利,增援駐扎在那裡的維和部隊。
從時間上計算,駐格俄軍在接到總統命令後50分鍾從駐地抵達茨欣瓦利,反應極其迅速,這與科索沃戰爭中俄軍快速搶占普利什蒂那機場如出一轍。第58集團軍是在接到命令2小時20分鍾完成了一切作戰准備,包括燃料、彈葯補給和開始實施越境行動,顯示出了極高的戰備水平。該軍進入南奧塞梯邊境後,沿公路長驅直入,快速進入茨欣瓦利周邊,在炮兵、航空兵的掩護下,對防守之敵展開攻擊,以「閃電戰」回擊「閃電戰」,給喬治亞和西方國家一個措手不及,在西方國家還來不及統一立場的情況下結束戰斗。
值得關注的是,俄羅斯以前不太重視的網路攻擊也十分有效。在俄格戰爭全面爆發前的7月20日前後,大量標有「win+love+in+Russia」字樣的數據包突然湧向喬治亞政府網站並使其完全癱瘓。總統薩卡什維利的照片被換成了希特勒的,格總統府網站整整癱瘓了24小時。當俄軍對喬治亞的軍事行動全面開始後,俄羅斯對喬治亞的網路攻擊也全面展開,包括媒體、通信和交通運輸系統在內的喬治亞官方網站都被癱瘓,對格軍事行動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直接影響到了喬治亞的戰爭動員與支援能力。俄羅斯快速的軍事打擊行動和網路攻擊行動,充分反應了俄羅斯軍隊自車臣戰爭以來,戰備水平已經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適應現代戰爭所必備的應急機動作戰能力初具規模。
正面攻擊擔負正面攻擊任務的第58集團軍抵達茨欣瓦利外圍後,即從北、東、西三個方向形成了圍攻部署,並向茨欣瓦利南部重鎮哥里實施穿插,截斷了格軍退路。俄軍率先使用重型火炮對防守茨欣瓦利的格軍進行猛烈的炮擊,並出動蘇-24/25強擊機對城區及外圍守軍進行轟炸。
從俄軍的作戰行動上可以看出,與幾年前的格羅茲尼之戰相比,明顯加強了空中與地面的配合。俄軍以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為先導,對據險堅守的格軍進行了先期的消耗,極大地發揚了火力優勢。地面部隊的推進十分謹慎,坦克部隊與步兵的協同十分出色,步兵與坦克相互掩護作用得到了完美的體現,沒有經過城市化改造的T-72坦克在步兵近戰火器的掩護下,與步兵分隊齊頭並進,戰損率大幅度下降。
在俄羅斯裝甲部隊的三面擠壓下,困守茨欣瓦利的格軍無法得到兵力、火力支援,在退路已絕的情況下倉惶潰散,向茨欣瓦利南郊和西南地區轉移。至9日15時,距俄總統召集國家安全會議緊急會議整整24小時,俄軍完成了集結、開進、越境、攻城行動,佔領茨欣瓦利全城。
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俄軍向茨欣瓦利南部的哥里實施迂迴攻擊,部分兵力進占哥里東郊,切斷了東西走向的高速公路,格中部交通干線被攔腰斬斷。此舉將喬治亞一分為二,不僅將格軍退路截斷,還直接威逼首都第比利斯,讓深入南奧塞梯的格軍形成了腹背受敵的不利態勢,極大地動搖了格軍戰斗意志。
翼側出擊在正面攻擊的同時,俄羅斯軍隊充分利用喬治亞國土正面寬大、縱深短淺的特點,在中部實施正面突擊的同時,在西部的阿布哈茲地區派遣了第74空降師部分兵力,在阿布哈茲反政府武裝配合下,進占與喬治亞接壤的科多里峽谷邊界一帶,並於8月12日凌晨發起攻擊行動,包圍了喬治亞特種戰旅一千多人,將喬治亞武裝部隊趕出科多里峽谷,清除了喬治亞政府在阿布哈茲境內所控制的唯一地區。
俄軍這一攻勢行動,在翼側對格軍形成了有力的牽制,使駐防阿布哈茲的格軍無法增援南奧塞梯地區戰斗,無形中加速了進入南奧塞梯地區格軍的潰敗進程。
側後攻擊為了配合正面攻擊行動,俄軍從阿布哈茲佔領區向喬治亞西部重鎮祖格迪迪攻擊前進,並在坦克支援下佔領祖格迪迪市政府辦公大樓,隨後更多的俄軍裝甲車快速挺進,全鎮迅速被俄軍占據。喬治亞西部另一重鎮塞納基也成為俄軍攻擊目標。塞納基距黑海之濱只有40千米,俄軍黑海艦隊的陸戰突擊隊在此搶灘登陸,迅速控制了當地幾個警察局,未發一彈解除了喬治亞特種警察們的武裝。
位於祖格迪迪東南部的塞納基陸軍基地也被俄羅斯空降兵占據,當一個連的俄羅斯空降兵突然從天而降時,守衛在那裡的喬治亞一個精銳山地營不戰而逃,俄空降兵進入該基地的第一項任務居然是「享用基地食堂主人沒來得及吃的早餐」。就此,俄羅斯完成了對喬治亞的東西對進攻擊,格國基本上形成了一分為二的局面。只要俄羅斯方面有佔領格國全境,甚至首都的意圖,成為現實也只是時間問題。
空中突擊 在地面部隊攻擊的同時,俄羅斯空軍對喬治亞當面守軍和縱深內的戰略目標進行了空襲。從數量上看,俄羅斯對格握有絕對優勢。北高加索軍區空軍第4集團軍裝備作戰飛機459架,1個轟炸師(裝備112架蘇-24),1個偵察團(裝備50架蘇-24),1個殲擊轟炸機師(裝備98架蘇-25、35架蘇-22),4個防空航空兵團f裝備105架米格-29、59架蘇-27),1個電子戰直升機大隊(裝備47架米-8),地空導彈發射架125部。
俄空軍第4軍對喬治亞進行空襲,只動用了不到總數50%的飛機。開戰之初,俄空軍已完全掌控了戰爭區域以及喬治亞全境的制空權,俄軍戰機對格空軍和防空軍的設施進行了打擊,其中主要是軍事基地雷達站、機場跑道、公路、橋梁、港口和位於第比利斯的飛機修理廠。這些目標雖然都在居民密集區內,但給格平民造成的傷亡只有100多人。相比之下,格軍在南奧塞梯的軍事行動卻造成了近2000多當地平民的死亡,這說明俄空軍的空中精確打擊能力已經初步成形。俄羅斯武裝部隊副總參謀長阿納托利•納戈維岑表示,俄羅斯軍隊在南奧塞梯使用的是精確打擊武器,沒有實施地毯式轟炸。
值得關注的是,俄羅斯空軍對喬治亞首都第比利斯軍用與民用機場的襲擊行動,已經表明俄羅斯隨時可以對第比利斯發動大規模空降行動,1968年佔領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行動隨時可能再現,此舉對喬治亞民心士氣的打擊是致命的。由於喬治亞防空導彈目標相對分散,全國並未形成統一的防空體系,俄方的電子壓制行動效果並不理想,俄空軍飛行員只能像美國空軍尋殲薩達姆「飛毛腿」導彈一樣,發現目標後才能組織攻擊。因此,遠程精確打擊武器沒有了用武之地,俄空軍飛行員不得不冒著巨大的風險使用普通航空炸彈對敵方目標凌空攻擊。因此,雖然俄方空中優勢非常明顯,但連續損失包括1架圖-22轟炸機在內的4架戰機,也超出了人們的預料。
海上封鎖 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基地位於烏克蘭,與喬治亞的黑海沿岸隔海相望。擁有強大海上優勢的俄羅斯海軍在開戰之初即抵達喬治亞海域,對格實施全面海上封鎖,斷絕軍事物資供應,特別是烏克蘭和西方國家對喬治亞的武器供應。此外,從黑海直接登陸喬治亞,形成對格軍海陸夾擊之勢,也是海上軍事行動的意圖之一。8月10日,在阿布哈茲水域巡邏的俄海軍遭喬治亞導彈艇挑釁,俄軍艦開火擊沉其中一艘。當然,無論裝備老式導彈艇的喬治亞是否會向俄軍艦挑釁,俄羅斯封港斷線的企圖是十分明確的,何況面對弱小的格海軍,形成海上壁壘易如反學。
戰爭中體現的問題:
這次戰斗也顯現出了俄羅斯的一下不足,軍隊雖然在之前做了很充足的准備,等到喬治亞進攻南奧賽提,俄軍便在第一時間出動,但是面對裝備落後,兵力不足的格軍,俄軍損失慘重,死亡71人,失蹤19人。在享有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仍有數架戰機被擊落。其中包括圖-22戰略轟炸機。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第一次實戰,雖然打沉敵人2艘艦艇,但這說明不了什麼。
俄羅斯軍隊的損失之大是有它深層的原因,並不是意外原因造成的。以下列舉出俄軍面對如此弱小的國家為何損失如此之大。其中竟然被喬治亞幾乎不能稱之為防空體系的防空力量擊落了一架圖-22戰略轟炸機。
1,俄軍裝備落後,大部分武器是使用了三十多年的蘇聯裝備。武器性能不好。很難發揮最大作用。
2,俄軍作戰之後系統不完善。俄羅斯現在的作戰套路根本不適應現在化要求的低損失,低傷亡的作戰要求。各個作戰單位也很難做到整合
3 戰術運用不當。按照現代戰爭的要求,在獲得絕對的制空權以後,應該用戰機迅速的打擊敵方有威脅的目標,配合地面部隊的進攻,而俄軍在擁有絕對的制空權的情況下,並沒有徹底的消滅敵方的有生力量,這個原因不得而知。
4 俄格兩個都是前蘇聯國家,因此喬治亞也擁有大量的蘇聯裝備,因此對俄軍武器的性能有更好的了解。所謂知己知彼。但是畢竟喬治亞是個小國。沒有在此基礎上獲得更大的收獲,但是卻也讓俄軍遭到了一定的損失。
綜合以上觀點,俄軍的這次損失並不是意外,而是有著它深刻的內在關系,俄羅斯要想重新恢復它昔日的輝煌,應該說在軍事體制改革和武器裝備換代上還有著很長的路要走。我個人認為俄羅斯應該改善整個軍隊的作戰系統,加強個軍種,整合各部隊的作戰指揮系統。不妨相仿美國建立一個戰時統一指揮機構,更好的整合作戰資源,在作戰時各兵種協調行動,這樣會使效率加倍。在恢復經濟的基礎上,將一部分資金用於新武器、新技術的開發,更替陳舊的設備,使其戰鬥力得以提升。加強單兵素質,俄軍專家曾經總結過這場戰爭,其中有一點就是「我們缺少一支合格的摩托化步兵,俄羅斯編有許多摩托化步兵,但是,他們不能打仗」
戰爭中的軍火:
格軍裝備:RM70型40管122毫米多管火箭炮、BM-21火箭炮、DANA152毫米大口徑輪式自動火炮、2S3自行火炮、T-72系列坦克,BMP系列步兵戰車、眼鏡蛇裝甲車、陸虎吉普車、悍馬吉普車、蘇-25強擊機、UH-1H休伊直升機、UH-60黑鷹直升機、米-24直升機M4A3卡賓槍、TAR-21突擊步槍、G-36C卡賓槍、M88頭盔、等等。真是萬國造啊。。。。。。
俄軍裝備過多而且大家都知道所以就不多提了。
俄格戰爭的另一層陰謀
從格俄爆發武裝沖突後,美國在第一時間內向喬治亞提供了大約3000萬美元的援助。而本月3日,美國總統布希宣布再向這個國家提供1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到此,美國將從經濟和軍事上給喬治亞強有力的支持,在不久的將來,遭到重創的喬治亞的經濟和軍事,將依賴美國,換句話說,美國將漸漸左右喬治亞的經濟和軍事,因為俄格沖突,已經使格魯吉與強大的俄羅斯成了死對頭,對於這樣一個弱小的國家而言,沒有一個超級大國做後盾,是不成的,何況沒有一個超級大國做後盾,薩卡什維利就不會敢在老虎屁股上動土,而美國名正言順地成了這個當之無愧的超級大國。
更何況在當今世上,美國最大的威脅就是俄羅斯,因此,它一直想從經濟和軍事上扼制俄羅斯,尤其是軍事上,採取步步為營的方法在俄羅斯的鄰國建立軍事基地或反彈導系統,例如捷克、波蘭,但遭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對和抗議,俄羅斯為此還制定了針鋒相對的強硬措施,因此,俄美在軍事上的沖突更加白熱化。美國一心想扼制俄羅斯,希望它有一天垮下去,而且越快越好,但心有餘力而不足,伊拉克戰爭,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已使美國政府進退維谷,疲倦不堪,再加上國內的經濟和政黨之爭,使美國總統布希傷透了腦筋,想扼制俄羅斯,沒有奇招是不成的。而俄羅斯在近幾年中,尤其是石油價格的飛漲,它富了,真正地富了起來,因此,經濟軍事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尤其在軍事上,俄羅斯的強硬和一些超人的舉措,令北約和美國分秒不安,膽戰心驚,這是美國和北約最不願看到的,尤其是美國所不願看到的,但是,最不願意的事情發生了,既然發生了,就必須面對,因此,美國在表面上強調與俄羅斯合作的重要性,但在暗地地卻在做著不可告人的勾當。是呀!既然伊拉克戰爭使美國疲倦不堪,經濟不景氣,軍隊心有餘力而不足,那麼戰爭,對俄羅斯而言也不例外,因此,把俄羅斯拖入一場戰爭,尤其是一場持久戰,確實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陰謀,正是如此,俄格沖突發生了,喬治亞總統,也就是薩卡什維利,這個不知天高地厚一心一意向著西方的薩卡什維利,一直以美國馬首是瞻的薩卡什維利,他認為有了美國這個世界超級大國做後盾,什麼也不怕了,就可以無作非為,瘋狂發動戰爭,沒想到幾天下來,就被俄羅斯打得狼狽不堪慘不忍睹,只得向美國和北約乞援,美國根本沒有想到喬治亞就這么不堪一擊,它想:這個花了多年的心血精心扶持的薩卡什維利領導的國家,與俄羅斯作戰,斷斷續續的肯定會拖上一二年,然而只是幾天,竟然還抵不上一個小小的車臣,這,太令人失望了,而且還損失了幾輛什麼「寶貝車」(悍馬隱形戰術突擊車),當然,喬治亞的軍民死多死小,對美國而言,一點也不重要,它擔心的只是那幾輛車,落到俄羅斯手中,就麻煩了。可惜的是,還真就落入俄羅斯手中,被其特種部隊拖回家研究去了!
美國本來希望俄格戰爭使俄羅斯拖入一場持久戰的,使俄羅斯進退維谷疲倦不堪的,從而拖累俄羅斯的經濟和軍事,然而由於薩卡什維利的無能和喬治亞軍隊的無能,使美國的希望徹底落空,這也許是美國希望俄格戰爭發生的另一層陰謀,也就是美國最近幾年來一直扶持薩卡什維利的真正原因。
相關文獻:
聲明:《美國評論家眼中的喬治亞棋局》,文中援引美國「戰略預測公司」行政總裁喬治-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的評論,並不代表本人觀點。《THE RUSSO-GEORGIAN WAR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喬治亞-日俄戰爭式的權利平衡)。
I. 伊朗國土多大人口多少軍隊多少
伊朗--人口---7005萬--面積--164.80萬Km2--人口密度--42人/Km2
J. 伊朗空軍實力
武裝力量
兵力 現役部隊51.3萬人。
陸軍
約32.5萬人。編有4個軍司令部、4個裝甲師(每師轄3個裝甲旅、1個機械化旅、4~5個炮兵營)、6個步兵師(每師轄4個步兵旅,4~5個炮兵營)、1個空降旅、1個突擊師、1個特種部隊師、5個炮兵群、若干獨立裝甲、步兵、突擊旅。
主戰坦克:約1135輛,其中T-54/-55型和T-59型共約500輛,T-62型75輛,T-72型120輛,「酋長」MK-3/-5型140輛,M-47/-48型150輛,M-60Al型150輛,「佐勒菲卡爾」式若干輛。
輕型坦克:「蠍」式80輛。
裝甲偵察車:EE-9「響尾蛇」式35輛。
步兵戰車:BMP-1型300輛,BMP-2型140輛。
裝甲人員輸送車:約590輛,其中BTR-50/-60型300輛,M-113型250輛。
牽引炮:1950門,其中105毫米130門,122毫米500門,130毫米1100門,152毫米30門,155毫米170門,203毫米20門。
自行炮:共290門,其中122毫米60門,155毫米160門,170毫米10門,175毫米30門,203毫米30門。
火箭炮:共664門,其中107毫米500門,122毫米155門,240毫米9門。
迫擊炮:共6500門,其中60、81、82、107、120毫米各若干門。
地地導彈:「飛毛腿」E/C式10部,約300枚導彈;CSS-8型25部,約150枚導彈;「謝哈布」-3型、「沙辛」-1/-2型等若干枚。
反坦克導彈:「陶」式、AT-3「耐火箱」式若干具、AT-5「拱肩」式若干具。
火箭發射器:73毫米RPG-7型若干具。
無坐力炮:75毫米、82毫米、106毫米、107毫米各若干門。
高炮:約1700門(挺),14.5毫米、23毫米、35毫米、37毫米、57毫米若干。
地空導彈:SA-7型若幹部。
無人駕駛飛行器:若干架。
飛機:共約77架,其中「塞斯納」150/180/185/310型約50架、F-27型19架、「隼」20型8架。
直升機:共633架,其中AH-1J型武裝直升機100架,CH-47C型重型運輸直升機40架,「貝爾」214A型130架,AB-214C型35架,AB-205A型70架,AB-206型130架,AB-212型12架,「貝爾」204型30架,「休斯」300C型5架,RH-53D型9架,SH-53D型17架,SA-319型10架,UH-1H型45架。
海軍
約1.8萬人,包括海軍航空兵和2600名海軍陸戰隊。
海軍基地6個:阿巴斯港(海軍司令部所在地)、布希爾、哈布克、恩澤利港、霍梅尼港和恰赫巴哈爾。
潛艇:5艘,其中「基洛」級3艘。
護衛艦:3艘。
輕型護衛艦:2艘。導
彈攻擊快艇:20艘。
巡邏艇:41艘。
水雷戰艦艇:14艘。
兩棲艦艇:9艘。
後勤支援艦艇:30艘。
海軍航空兵
2000人。裝備戰斗機5架,武裝直升機29架,海上偵察機共10架(其中P-3F型5架,130-228型5架),反潛機20架(其中SH-3D型14架,AB-212型6架),水雷戰直升機1個中隊(RH-53D型9架),運輸機1個中隊(「司令官」式4架、F-27型4架、「隼」20型1架,AB-205型5架、米-171型4架,AB-206型直升機若干架)。
海軍陸戰隊
2個旅,共2600人。
空軍
約4.5萬人(其中包括1.5萬名防空部隊)。編有16個攻擊/戰斗機中隊、1個偵察機中隊、1個加油/運輸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5個地空導彈中隊和16個地空導彈營。
戰斗/對地攻擊機:F-4D/E型66架、F-5E/F型60架、蘇-24MK型24架,蘇-25K型7架。
戰斗機:F-14型25架、F-7M型24架、米格-29A/UB型30架。
海上偵察機:C-130H-MP型5架。
偵察機:RF-4E型15架。
加油機/運輸機:波音707型3架,波音747型1架。
運輸機:波音747F型6架、波音727型1架、C-130E型18架、「司令官」690型3架、F-27型15架、「隼」20型4架、「噴氣星」式1架、PC-6B型10架、Y-7型2架,「伊爾」-76型若干架,Y-12型9架。
直升機:AB-206A型2架,「貝爾」214C型39架,「沙巴維茲」2061型若干架,CH-47型5架。
教練機:「比奇"F-33A/C型26架,EMB-312型10架,PC-7型40架,T-33型7架,FT-7型15架,F-5B型20架,TB-21型8架,TB-200型4架。
空地導彈:AGM-65A「小牛」式、AIM-9「響尾蛇」式、AIM-54「不死鳥」式各若干枚,另可能擁有PL-7型、AA-8/-10/-11型若干枚。
地空導彈:「霍克」式100部,「輕劍」式30部、「虎貓」式15部、「紅旗」-2J型45部,SA-5型10部,另有SA-7型、FM-80型和「毒刺」式若干枚。
革命衛隊
約12.5萬人
地面衛隊
約10萬人。有哈盧勒、錫蘭、阿布穆薩、臘克等5個基地。編有16-20個師,包括2個裝甲師、5個機械化師、10個步兵師、1個特種部隊師和15--20個獨立旅。配備470輛坦克、620輛裝甲人員運輸車、360門火炮、40門無坐力炮和140門高射炮。革命衛隊獨立作戰或與陸軍協同作戰,如國內發生暴亂則與「民眾動員軍」配合行動。
海上衛隊
約2萬人。擁有約40艘快艇,配備反坦克導彈、無坐力炮、機槍;「滬東」級導彈快艇10艘,配備C-802型艦艦導彈;岸防炮及CSSC-3(HY2)型艦艦導彈。
航空衛隊
由一名准將指揮(詳細情況不明)。
海上陸戰衛隊
1個旅(約5000人)。
准軍事部隊
「民眾動員軍」約20萬人,多為青年志願者,僅裝備輕武器。憲兵4萬人(包括邊境警察),配備「塞斯納」185/310型飛機若干架、AB-205/206型直升機24架,另有約90艘巡邏艇、40艘其它小型船隻。海軍基地6處:阿巴斯港(海軍司令部所在地)、布希爾、哈爾克、恩澤利港、霍梅尼港、恰赫巴哈爾。
兵役制度
實行義務兵役制,士兵服役期2年。
駐外兵力
革命衛隊駐黎巴嫩約150人;在蘇丹派有軍事顧問。
軍隊節日
軍隊節3月15日。
國際關系
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朗與歐美關系惡化至今仍然難以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