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亞國家都叫「斯坦」,到底啥意思呢
斯坦等於穆斯林國家?非也!我們往往會聽到那些名字以斯坦結尾的國家,比如:巴勒斯坦、土庫曼、塔吉克、烏茲別克、巴基斯坦等等。這些國家大部分都處在伊斯蘭教的盛行范圍內,而伊斯蘭教的信仰者又被稱作穆斯林,人們便往往將這些國家稱為穆斯林國家,最後直接將以斯坦結尾的國家稱作穆斯林國家,這其實是不正確的。
所以說,“斯坦”一詞的歷史實際上是很復雜的,而且按照出現的時間來,伊斯蘭教是出現於公元7世紀,“斯坦”的稱呼要遠遠早於它,我們千萬不能夠簡單的將其認作是穆斯林國家的代稱,這是絕對錯誤的說法。
2. 伊朗屬於哪個國家 簡稱是什麼
伊朗不屬於哪個國家,伊朗自身就是一個國家,全名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國家是由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個要素組成的,國家也是政治地理學名詞。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范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2)伊朗全稱叫什麼斯坦擴展閱讀:
伊斯蘭共和國 時間:公元1979年至今
1977年起,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抬著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制,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
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
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10月,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憤而佔領美國使館,扣留使館人員,史稱伊朗人質危機,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美國與蘇聯支援大量武器下與伊朗進行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損不少,但伊拉克更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戰爭期間,1988年美軍護衛艦在波斯灣被伊朗封鎖海峽的水雷炸傷,即派企業號航母戰斗群報復,炸毀伊朗的錫里石油鑽井平台,擊沉伊朗喬森號導彈巡邏艇。
1997年當選的溫和派哈塔米總統致力於改革,同時向西方釋放出和解訊號。可惜由於美國入侵阿富汗與伊拉克,從東西兩面威脅伊朗的國家安全,並用邪惡軸心這樣的字眼攻訐伊朗,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國內漸漸不受歡迎,受到保守派抨擊。和解進程在2005年內賈德當選之後戛然而止。
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佔領。由於美軍與伊朗相鄰,加深雙方矛盾,伊朗為了防範美軍入侵而大舉備戰。
3. 世界各國的名字全稱是什麼
1、亞洲各國
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韓國【大韓民國】
朝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日本【日本國】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聯邦】
印度【印度共和國】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泰國【泰王國】
越南【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斯里蘭卡【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緬甸【緬甸聯邦共和國】
孟加拉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不丹【不丹王國】
阿富汗【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柬埔寨【柬埔寨王國】
尼泊爾【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
寮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
菲律賓【菲律賓共和國】
新加坡【新加坡共和國】
馬爾地夫【馬爾地夫共和國】
汶萊【汶萊達魯薩蘭國】
東帝汶【東帝汶民主共和國】
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伊拉克【伊拉克共和國】
伊朗【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約旦【約旦哈希姆王國】
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阿聯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曼【阿曼蘇丹國】
科威特【科威特國】
以色列【以色列國】
葉門【葉門共和國】
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國】
卡達【卡達國】
巴林【巴林王國】
敘利亞【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黎巴嫩【黎巴嫩共和國】
蒙古【蒙古國】
塞普勒斯【塞普勒斯共和國】
哈薩克【哈薩克共和國】
烏茲別克【烏茲別克共和國】
吉爾吉斯【吉爾吉斯共和國】
塔吉克【塔吉克共和國】
土庫曼【土庫曼】
亞塞拜然【亞塞拜然共和國】
喬治亞【喬治亞】
亞美尼亞【亞美尼亞共和國】
2、歐洲各國國名及簡稱
世界所有國家全稱介紹
英國,聯合王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羅馬尼亞【羅馬尼亞】
法國,法蘭西【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波蘭【波蘭共和國】
瑞士【瑞士聯邦】
瑞典【瑞典王國】
義大利【義大利共和國】
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摩納哥【摩納哥公國】
拉脫維亞【拉脫維亞共和國】
希臘【希臘共和國】
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挪威【挪威王國】
塞爾維亞、黑山【義聯邦共和國】
保加利亞【保加利亞共和國】
荷蘭【尼德蘭王國】
愛爾蘭【愛爾蘭共和國】
捷克【捷克共和國】
斯洛伐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葡萄牙【葡萄牙共和國】
斯洛維尼亞【斯洛維尼亞共和國】
土耳其【土耳其共和國】
馬其頓【馬其頓共和國】
克羅埃西亞【克羅埃西亞共和國】
梵蒂岡【梵蒂岡城國】
比利時【比利時王國】
馬爾他【馬爾他共和國】
丹麥【丹麥王國】
盧森堡【盧森堡大公國】
西班牙【西班牙王國】
聖馬利諾【聖馬利諾共和國】
匈牙利【匈牙利】
列支敦斯登【列支敦斯登公國】
冰島【冰島共和國】
安道爾【安道爾公國】
芬蘭【芬蘭共和國】
俄羅斯【俄羅斯聯邦】
烏克蘭【烏克蘭】
白俄羅斯【白俄羅斯共和國】
摩爾多瓦【摩爾多瓦共和國】
立陶宛【立陶宛共和國】
愛沙尼亞【愛沙尼亞共和國】
3、非洲各國國名及簡稱
世界所有國家全稱介紹
安哥拉【安哥拉共和國】
衣索比亞【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
埃及【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中非【中非共和國】
幾內亞【幾內亞共和國】
幾內亞比索【幾內亞比索共和國】
波札那【波札那共和國】
布吉納法索【布吉納法索】
上沃爾特【上沃爾特共和國】
馬達加斯加【馬達加斯加共和國】
馬里【馬利共和國】
馬拉維【馬拉維共和國】
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
赤道幾內亞【赤道幾內亞共和國】
甘比亞【甘比亞共和國】
貝南【貝南共和國】
模里西斯【模里西斯共和國】
茅利塔尼亞【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
烏干達【烏干達共和國】
蒲隆地【蒲隆地共和國】
盧安達【盧安達共和國】
查德【查德共和國】
尼日【尼日共和國】
奈及利亞【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
迦納【迦納共和國】
加彭【加彭共和國】
聖普【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吉布地【吉布地共和國】
西撒哈拉【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
多哥【多哥共和國】
蘇丹【南蘇丹共和國】
利比亞【利比亞國】
賴比瑞亞【賴比瑞亞共和國】
維德角【維德角共和國】
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
納米比亞【納米比亞共和國】
坦尚尼亞【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
肯亞【肯亞共和國】
南非【南非共和國】
葛摩【葛摩聯盟】
辛巴威【辛巴威共和國】
突尼西亞【突尼西亞共和國】
賴索托【賴索托王國】
莫三比克【莫三比克共和國】
索馬里【索馬里聯邦共和國】
象牙海岸【象牙海岸共和國】
喀麥隆【喀麥隆共和國】
塞內加爾【塞內加爾共和國】
塞席爾【塞席爾共和國】
獅子山【獅子山共和國】
摩洛哥【摩洛哥王國】
尚比亞【尚比亞共和國】
史瓦濟蘭【史瓦濟蘭王國】
4、美洲各國國名及簡稱
世界所有國家全稱介紹
美國【美利堅合眾國】
加拿大【加拿大】
秘魯【秘魯共和國】
海地【海地共和國】
薩爾瓦多【薩爾瓦多共和國】
智利【智利共和國】
古巴【古巴共和國】
尼加拉瓜【尼加拉瓜共和國】
巴哈馬【巴哈馬聯邦】
巴拿馬【巴拿馬共和國】
玻利維亞【多民族玻利維亞國】
宏都拉斯【宏都拉斯共和國】
厄瓜多【厄瓜多共和國】
牙買加【牙買加】
烏拉圭【烏拉圭東岸共和國】
巴貝多【巴貝多共和國】
聖露西亞【聖露西亞】
蓋亞那【蓋亞那合作共和國】
瓜地馬拉【瓜地馬拉共和國】
墨西哥【墨西哥合眾國】
哥倫比亞【哥倫比亞共和國】
蘇利南【蘇利南共和國】
貝里斯【貝里斯】
阿根廷【阿根廷共和國】
委內瑞拉【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哥斯大黎加【哥斯大黎加共和國】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
格瑞那達【格瑞那達】
5、大洋洲各國國名及簡稱
世界所有國家全稱介紹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聯邦】
紐西蘭【紐西蘭】
斐濟【斐濟群島共和國】
湯加【湯加王國】
巴布亞紐幾內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
西薩摩亞【薩摩亞獨立國】
吐瓦魯【吐瓦魯】
索羅門群島【索羅門群島】
波利尼西亞【波利尼西亞】
庫克群島【庫克群島】
諾魯【諾魯共和國】
6、未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名錄
1)北塞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
2)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3)索馬里蘭共和國
4)南奧塞梯共和國
5)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
7、未曾聲稱擁有主權,但事實在自治狀態的地區
1)邦特蘭
2)西南索馬里
8、獲部分承認,但被軍事佔領的地區
1)巴勒斯坦
2)西撒哈拉
4. 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全稱
截止2019年1月,世界上共有194個主權國家,具體如下:
一、亞洲(48個國家)
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帝汶、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
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
二、歐洲(43個國家)
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
盧森堡、法國、摩納哥、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希臘、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墨塞哥維那 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科索沃。
三、非洲(53個國家)
埃及、利比亞、蘇丹、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塞席爾、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共和國(剛果(布))、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聖多美及普林西比;
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
四、大洋洲(14個國家)
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帛琉、諾魯、吉里巴斯、吐瓦魯、薩摩亞、斐濟群島、湯加。
五、北美洲(23個國家)
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安地卡及巴布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格瑞那達、巴貝多、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六、南美洲(12個國家)
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
5. 伊朗,是哪個國家的
伊朗不屬於哪個國家,伊朗自身就是一個國家,全名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國家是由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個要素組成的,國家也是政治地理學名詞。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范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5)伊朗全稱叫什麼斯坦擴展閱讀:
伊斯蘭共和國 時間:公元1979年至今
1977年起,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抬著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制,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
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
6. iran是哪個國家
iran是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位於亞洲西南部,同土庫曼、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鄰,南瀕波斯灣和阿曼灣,北隔裏海與俄羅斯和哈薩克相望,素有「歐亞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
面積164.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700公里。境內多高原,東部為盆地和沙漠。屬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大部分地區乾燥少雨。
歷史沿革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盛極一時。公元7世紀以後,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先後入侵並統治伊。
18世紀後期,伊朗東北部的土庫曼人愷伽部落統一伊,建立愷伽王朝。19世紀以後,伊朗淪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
1978~1979年,霍梅尼領導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1979年2月11日,霍正式掌權,並於4月1日建立伊斯蘭共和國,霍成為伊朗革命領袖。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伊朗
7. iran是哪個國家
iran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5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17。
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
氣候特徵:
伊朗氣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較為涼爽,冬季較為寒冷,南部夏季炎熱、冬季溫暖。伊朗大部分地區的冬季溫暖和濕潤,降水也往往形成於此,這和北下的冷空氣有關系。這就是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較多的原因。
而夏天的時候,伊朗由於處於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氣溫很高,且降水不多。德黑蘭最高的氣溫是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溫分別是22℃和37℃,最低氣溫是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溫度是3℃和7℃。
8. 伊朗是哪個國家的
伊朗是伊斯蘭共和國的國家。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素有「歐亞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
伊朗(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盛極一時。公元7世紀以後,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先後入侵並統治伊。18世紀後期,伊朗東北部的土庫曼人愷伽部落統一伊朗,建立愷伽王朝。
19世紀以後,伊朗淪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1978~1979年,霍梅尼領導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1979年2月11日,霍梅尼正式掌權,並於4月1日建立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成為伊朗革命領袖。
9. 為什麼國家名字都是***斯坦來著哪斯坦是什麼意思來著
「斯坦」原詞出自波斯語,「-stan」是它的羅馬字母轉寫形式。本義原很簡單,即「地方」、「地區」,一般指面積比較大的地區而言。後隨古波斯政治影響的擴展,波斯文化的傳播、伊朗語各族的繁衍和與其他民族的密切交往,這個詞又進入其他語言如印地語、烏爾都語以及突厥語族諸語言中,詞義有所擴大,內容逐漸豐富,衍生出多個彼此相類又有所區別的引申義,比如近代,有些國家的省區,建置在以「……斯坦」為名的地方,因勢乘借用其為省區名,這就有「省(區)」的含義了。從而出現傳統地名、歷史地名和政區名詞形完全相同而指稱范圍不一致的情況。如俾路支(斯坦)原為地區名,但政治上分屬巴基斯坦和伊朗,兩國均建有以此為名或包含此名的省份。再如庫爾德斯坦,作為傳統地名,指稱范圍包括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以及亞美尼亞等5國的部分領土在內,但伊朗在本國一側建有庫爾德斯坦省。此種情況發生在一國之內問題不大,出現在兩三個國家間,就需注意區別(包括其拼寫形式),切忌混為一談。既然有的國名中含有「斯坦」一詞,如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於是它又獲得「國家」這個引申義。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亞5個全部以「……斯坦」作為國名構詞成分的國家的出現,這個引申義更為突出,也更為引人注意。有人甚至以為所謂「斯坦」就是「國家」一個意思了。
總而言之,「斯坦」的含義,大抵不外「地區」、「省(區)」、「國家」幾種,過去通常一概都是指大的地理實體說的,很少他用。但情況總是在發展變化著的,久而久之,城市名中也有含這個成分的了,如薩哈克斯坦中南部有個城市叫突厥斯坦(在南哈薩克州);此外,伊朗、哈薩克和巴基斯坦,各有一個叫古利斯坦的城鎮,但這樣的實例甚少。
含「斯坦」構詞成分的地名,一般都有悠久的歷史,古波斯典籍曾頻頻出現這類地名,甚至在我國史冊中也迭有反映。不過,個別是新近產生的,如「巴基斯坦」一名,1947年方隨著新國家的誕生而誕生,迄今不過半個世紀,其餘的也不能一概說是古老地名,如裏海西岸。俄羅斯聯邦歐洲部分的達格斯坦,17世紀才有這個名字,在這之前,它卻從不見輕傳。
「斯坦」作為地名通名,多半與民族名稱相結合,這樣構成的地名,含義非常明顯,俾路支(斯坦)意為「博路支人地區」,庫爾德斯坦意為「庫爾德人地區」,其他類推。但不能絕對化,不能把這種情況變成公式往所有含「斯坦」的地名上套,否則就會鬧出笑話。比如巴基斯坦一名與民族名便毫無關系,它是根據伊斯蘭教義,取「巴克」一詞(意為「清凈無染」、「至清至真」,原來是伊斯蘭教對真主安拉的尊崇、贊頌語)附加「斯坦」構成國名,意為「清真潔凈之國」,也就是「真主之國」的意思。又如達格斯坦,是突厥語詞「達格」(意「山嶽」)與波斯語詞「斯坦」的結合,全名的含義是「山嶽之國」、「山嶽地區」,反映了當地地理環境的突出特徵,與居民的民族名卻沒有關系。